第一篇:大埠岗中学“小班优教”的实践和思考
大埠岗中学“小班优教”的实践和思考
大埠岗中学
杨才发
大埠岗中学距邵武城区32公里,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及邵武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我们的学生数从最多时的930多人,到现在只有6个教学班,学生数148人,平均每班近25人。加之好生源大量流失进城,生源的素质不断降低,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校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的困境。面对这一现状,小班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迫使农村学校研究怎样开展与管理小班教学,做足做好“小”、“优”字文章,从小中求精,小中求美,小中求特,小中求新,小中求优,扬长避短。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农村和城区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小班教学是新形势下农村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两年来,我校以我市“小班优教”课改实验为平台,以“小班无辍学、小班有特色、小班细管理、小班出人才”为目标,努力探索课改兴校的新路子,做了一些粗浅的实践和尝试。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前提
小班优教”是指充分发挥班生数少的优势,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我们认为“小班优教”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它的根本是“个性化的教育”。做 好“小班优教” 落脚点在于教师观念的变化。有的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上了几十年的大班授课,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方法,一下很难习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可以说,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没有教师心甘情愿的实践探索,小班优教”就成了口号,就会流于形式。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学生学。由此而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目,学生做,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小班教学给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给教师角色的转变带来了契机。在新的环境中,教师是引领学生自主学,组织学生合作学,参与学生共同学。为此我们先后到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学习“三三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批组织教师到建瓯川石中学,东峰中学实地学习“先学后教,自主互助 ”课堂教学模式。多次请我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教研员到我校指导“小班优教”工作,同时,通过集中学习,观看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大田“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讨论交流,教学观摩课,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经过多次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研讨,结合我校实际,明确提出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让教师走下来,让学生动起来”等教学理念,提出了“四个百分百”,即百分百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育人教学要求。通过改变观念,教师不再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精神、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文精神的关怀和情感的熏陶。
二、改变教学形式、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关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的同时,也是合作共同体合作建构的过程,交流、协作、互助贯穿教与学的始终。课改的核心环节就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引发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倡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以教案为主的课堂教学,也要逐步向学案、教案并存的新型教学模式上靠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事在必行。经过一年多的借鉴、学习、摸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先学后教,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成立学习小组
1、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6人,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情感态度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A(好)B(中)C(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并把每个小组成员编号1—6号,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分工: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每组都有小组长,监督员,记录员,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先学” ——导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语、数、英教师必须在晚自习前将预习导学案发到班级的邮箱中由各班学习委员组织,按预习导学案自己预习。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导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
2、课堂:
(1)出示教学目标(1—2分钟)
(2)小组学习讨论——组内交流,完善学案(10—15分钟)
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尽量让中等生去辅导学困生,辅导不了的由组长帮忙,组长不会的由教师点拨引导。(有讨论声)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10—15分钟)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有笑声,掌声)
(4)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0—15分钟)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5)课堂小结(3—5分钟)
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谈感受、感悟,引导解决倾向性的错误。
(三)改进教学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
1、改变备课方式:备课不变,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改变。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编写教案统一要求改为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从传统的教案转换而来,把原来教师自备、自用的“教案”设计成师生共用的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教学重心由教师的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它主要由“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三大板块组成,它更好地沟通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尤其是预习导学这一课前环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的设计使得学生的预习作业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流于形式,而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完整的预习过程,为此,我们制定了《大埠岗中学备课、导学案编写、作业布置要求》,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提出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方案,努力做到分层备课;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经过实践我们感觉到预习导学案编写的好坏,是否能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已成为上好一堂课最关键所在。学生预习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因此如何更科学地设计预习导学环节,精心设计“导学案”,成了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变革作业设计批改形式:教师精心设“导学提纲”和“导学练习”,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题目强调分层设计,学生晚上按提纲进行新课的预习和练习,学生主要完成的是预习导学案上的练习,一改过去那种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课后作业一大堆,学生疲于应付的局面,由于人数少,在当堂练习中,通过小组长当堂批改、老师面批面改等方式基本能做到当堂批改完成。
3、创新小组辅导 :以小组为单位,实现班级座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科任课教师和一个学习小组“结对子”,深入学生之中,指导、监督,管理所负责的小组同学的学习、思想。每天一次有针对性与小组一位同学面谈指导,一周一循环。
4、完善评价机制:学生方面,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设计了《大埠岗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通过预习、合作学习、课堂展示、当堂练习、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方面,把“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作为评价标准,制定了《大埠岗中学“小班优教”课堂量化评价标准》,把能否百分百的关注、互动、展示,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能有“三声”,即笑声、掌声、讨论声作为一堂好课的衡量指标。
三、建立长效德育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保障
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长抓不懈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为学生的一生事业打下良好基础。例如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自学的习惯以及实际操作的习惯等等。当然习惯并不等同于能力,但能力一定要从良好习惯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做好“小班优教”工作必须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起。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
预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果,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要提高预习能力,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必须靠长期的培养和锻炼。此外,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必备“学习三宝”,即 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我们制订了《大埠岗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小班优教”的子课题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开展了行为规范养成月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好习惯,伴我行”演讲比赛,“养成好习惯,做新三好中学”宣誓签字活动,“小习惯,成就大未来”主题班会等活动,“好习惯,益终身”征文比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礼仪、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等习惯。习惯是在长期的培养中养成的,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比如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展示汇报时,很多同学开始不知道怎么说,或者说起来很别扭,没头没脑的,对此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规范训练。现在我们小组常规性汇报语言有:“大家好,现在由我们小组向大家汇报。”、“请大家将目光转移到××页第×自然段,我想给大家交流的是„„”、“请我们组的所有同学跟我一起读„„”、“我们邀请××组同学跟我们一起读„„”、“我的感受是„„”、“我的发言完毕,接下来请我们组的××同学发言。”、“你说的很好,但我想给你补充一下。”、“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的发言望大家喜欢。”等,通过这些小组语言的汇报,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欢乐、激情,充满了探讨、交流。这些话语既规范了小组的汇报,又激励鼓舞了发言者的信心!
2、“荷文化”建设树品牌
(1)、班级文化巧布置。班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我们在提倡班级环境的个性化布置的同时,提出了班级要有“三角”、“一板”、“一牌”。“三角”即每个班有绿色植物角,图书角,体育角。要求每班至少种养三盆以上的绿色盆景,一周到图书室借50-100本的图书,每班每人一根跳绳,五副乒乓球拍,二副羽毛球拍,篮球一个。“一板”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块小黑板;“一牌”就是每个班都要有自己的特色班牌。班牌上有同学们自己取名的班名和全班同学的照片及班主任寄语。七年级(春荷1、2班),象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盎然生机。八年级(夏荷1、2班),象征“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九年级(秋荷1、2班,),象征“接天荷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景,寓为同学们经过三年的努力,收获学习成果。我们还利用好每面墙,让每面墙“会说话”。在墙面上展示各种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合办的小报、学生的收藏、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等。象七(1)班的“荷香溢满园”、七(2)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八(1)班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走廊文化墙,都很有创意。这种“会说话”的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其突出表现在:为成绩不优秀的弱势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它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则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开展“以荷育德” 为主题的荷诗文咏诵,荷叶制作、荷花手工折纸;荷花简画比赛,荷诗词书法比赛,“荷之韵”征文比赛,“荷之梦”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使校园处处洋溢着荷文化的气息。
3、活动、竞赛显特长。现在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厌学,在学校没有信心,学习差,感觉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没有乐趣,除了上课,基本没有什么活动。要做到“小班无辍学”,就要让学生感觉在学校有乐趣,我们就应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一年来,我们努力做好“211”工程,即让每个学生有二项体育特长,一手好字,一项艺术爱好。就此我们成立了书法,绘画,篮球,乒乓球,象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经常开展了班级篮球对抗赛,演讲比赛,象棋比赛等各种活动、竞赛,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能展示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能挺起胸脯走路。
4、家校联系架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实现“小班优教”。为了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我,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家校联系,增进家校互动,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每周填写、收集好“家校联系卡”,把家访纳入班主任的考核。创新家长会的形式,通过“致留守儿童家长一封信”,对留守儿童家长提出四个要求,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小班优教”工作。
四、困惑和思考
经过两年多的“小班优教”的实践和摸索,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现在的课堂,学生说的、表现的多了!老师讲的少了;课堂上讨论、交流的多了;老师启发点拨的多了!一问一答少了;问题探究解决的多了!流于形式的少了;老师的鼓励表扬多了!批评、责骂声少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老师的笑容更灿烂了!小班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活动机会、更多的关爱,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也有许多的问题和困惑:一是农村学校普遍学科不平衡,小学科专业教师不足,象我校就没有一个专业史地生教师,很多教师要上2-3门课,明显时间精力不够;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要让教师们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用于分层备课、辅导,如何激励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高效备课,难度很大;三是教研力量单薄,一个年级一门学科就就一个教师,无法对比。四是九年级毕业班面临升学的压力,课改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对中考成绩心中没底,放不开手脚。
“小班优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第二篇:连云港市岗埠中学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连云港市岗埠中学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养成教育和学生社团发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团活动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做到小水勤灌,慢慢渗透,走一条通过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之路。如何切实地提升素质教育,本学期,我校重点加大养成教育的实施力度和社团活动的活动成效。
养成教育
一、发掘学校的德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挖掘学校的德育资源,使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弟子规》、《三字经》、中国民间艺术、古文经典名篇等内容的文化墙;各种宣传警示标语、名人名言的标牌;班级图书角、班级名片,教室内多样化充满个性的布置,“榜上有名”、“放飞梦想”、“理想快车”等栏目的设置,“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等口号,无不营造出浓厚的、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使全体师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渐渐地与学校融为一体,产生一种校兴我荣的认同感、爱校如家的亲切感。
学校充分发挥《溪流》小报的宣传教育作用。《溪流》及时宣传、报道校园内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如表彰值周检查评比中的优秀班级以及各项活动的优胜团队;对突出贡献的同学加以宣传、报道。时时反映着学生的在校动态,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在小报上登载。学校提倡“见到纸屑随手捡”,我们将能够随手捡纸的同学抓拍下来,登载到小报上,附上评论,教育效果立竿见影。直观的教育手段,收到良好的效果。《溪流》及时跟踪、报道同学一日在校的表现情况,在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中学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规范自已的行为。
二、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行为训练要强调持之以恒,有耐心。
学校制定了《岗埠中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从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多层次地进行。如组织新生入学的行为训练,期初各年级队列训练,学习《守则和规范》,让学生从思想上认知《守则和规范》内涵,行为上用《守则和规范》要求言行。开展值周检查评比,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督导工作,做到定时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实地监督,随时随地纠正学生行为偏常的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同时对学生和班级的违规行为进行登记,逐班评分,逐日公布,做到每天一反馈,每周一评比,并把评比与考核相挂钩。我们通过日检查、周评比、月奖励制度,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模式,促使学生的行为逐步规范起来。
三、加强家校联系,让养成教育得以延续。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三者共同发挥其相应作用,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取得社会的支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
沟通家校协作教育是我们一直要求和坚持做好的重要教育途径。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制度,注重不良行为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和其他特殊家庭子女的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交流、探讨教育对策,实现用教师的“真情”和“爱心”赢得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通过分发告家长书、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就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进行研讨,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纠正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于娇纵、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实现家校教育同步,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为,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个最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此外,我们还和共建单位为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卫生保健教育课、环境保护教育课和讲革命故事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团活动
社团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团的建立,就是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顺应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趋势,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突出岗埠中学的办学特色。
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一如既往地活动。
“雨露”书法社用浓浓的墨香滋润着一棵棵爱好书法的幼苗;“溪流文学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机会;“彩虹”手工制作小组,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凭自己巧妙的构思,剪出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作品,剪出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鹤林”艺术团、“两从天”画社、阳光体育特色活动—太极拳等都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了广大师生,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社团活动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各班级建起了图书角,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为读书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多次举办班级和全校性读书比赛、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明星”及“书香班级”评比,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更大大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到鲜切花基地,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综合实践教育,让学生了解鲜切花知识,培养学生的鲜切花栽培技能。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家禽养殖技术教育。到街道清理垃圾,整洁环境。到文化宫聆听老红军讲述过去的战斗故事,使学生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些都会让学生贴近自然、贴近社会,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良好行为习惯能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良好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社团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突出学生的一技之长。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将这项工作抓好,以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2011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年2月16日
第三篇: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08-2009学年团支部工作总结
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08-2009学年团支部工作总结
似水流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伴随着奥运会的圆满结束,我市省级文明城市的申办成功,我们岗埠中学全体师生本着“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育人理念,我们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育人之路,通过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施,学生在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安全纪律、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新气象,学校正呈现出学风正,兴趣浓的可喜变化。现对我们本学期的团支部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大力开展团员思想品德教育
1、认真组织团员利用班会课和团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团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和激励他们继承和弘扬革命光荣传统,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时刻维护国家利益,绝不做危害国家或有损国家尊严的事。从孝敬长辈做起,从尊敬老师做起,从帮助同学做起,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使自己的言行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学校、有益于社会。
2、加强安全、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这些宣传阵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题讲座,增强安全和法制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
现在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往往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个人品德也有待于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为了提高主题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以月为单位,有意识地选择德育活动的主题,由团总支制定活动方案,要求班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并将原始材料填写完整以备查看评比。
1、开学典礼
2008年9月1日我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是全校师生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对一学期的教学、管理起到指导大方向的作用,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定下了基调,这为教育学生和教师以及团支部开展德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学第一节课 我校团支部利用开学第一节课,发动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节课》内容,并要求学生写观看心得,学校进行了评比。
3、团日主题活动
2008年9月6日岗埠中学团总支利用双休日时间组织团员开展团日活动,利用一上午时间清理学校卫生死角多处,这次活动中,他们清理了校园内垃圾箱多个,操场边卫生死角两个,使全校面貌大为改观。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以及学校教工、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4、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良好氛围,我校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由团支部组织于9月12日至10月15日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以“廉政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教师硬笔书法比赛、学生书信比赛活动。本次比赛使师生进一步增强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区教育局的评比下我校宁伟老师和周立树老师获得教师硬笔书法二等奖。姜晓琼同学获得书信比赛一等奖。徐璇、薛甜甜同学获得书信比赛二等奖。李吉同学获得书信比赛三等奖。学校获得学生书信比赛优秀组织奖。
5、开展网络读书活动
2008年5月20日—2008年10月20日组织我校学生参加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经过学校政教处和团支部的周密组织,和我校语文教师辛苦努力,共上传作品282篇,有效的展开了网络读书教育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我校这次活动获得连云港市优秀组织奖。
6、开展未成年人自护知识网络竞赛
2008年9月5日—2008年10月20日我校对学生进行了法律法规、防灾避险、治安防范、交通安全、心理健康、远离网瘾、疾病预防等自护方面进行了培训,并通过网络竞赛形式进行了巩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7、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活动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防止传销进校园活动中,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手段,使全校师生更加了解传销的危害,在学校各个宣传橱窗展示传销的由来和传销的危害。学校团支部组织开展禁止传销进校园手抄报比赛,并把获奖作品在全校展示.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远离传销教育,并开一节以防止传销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防止传销进校园单是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校还和社会、家庭齐抓共管防止中学生远离传销。
8、组织开展“学习英雄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组织学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组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光碟。并且利用学校墙报、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阐释抗震救灾精神,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通过组织班会、团会、开展了演讲、征文比赛,歌颂英雄少年优秀品德,使学习英雄少年事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9、开展交通安全日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制作了宣传条幅,聘请治安卡口交巡警为我校师生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并且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对学生进行了安全行走、安全骑车、安全乘车教育。用交通安全的典型案例警示学生,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同时针对不同上下学方式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教育,取得了教育实效。
10、开展平安法制建设宣传月活动
各班举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主题班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向学生发放《致全体学生家长一封信》。举行了全体师生集体签名活动。在校园内张贴平安法治建设宣传标语、横幅,各班出一期法治宣传教育专刊板报,大力营造学法、知法、懂法的氛围。
三、加强管理,抓好团风、队风建设
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是团的性质所决定的,继续抓好团队基础工作,组织团员青少年认真学习团的章程,团员的义务与权利,突出标志教育,加强团徽的教育管理,让学生在校自觉佩戴团徽、自觉上交团费,热爱团队标志,以自己是共青团员为荣。
总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团支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相关制度建设还显不足,团干部培养还需加强,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在努力工作之余,有信心把存在的困难克服,决心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岗埠中学团总支
2009
年1月12日
第四篇:中学义教 暑期实践总结专题
大埔中学义教实践总结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由广州仲恺学院大学生自行组织的义教团体——支点义教,我义教的地点在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的大埔中学,正式义教时间是7月26到8月20。对于课堂学习为主的学生来说,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不平凡的,我也不例外,此次暑期实践让我真正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意义。
付出
首先是加入支点义教的过程之艰辛一言难尽。我于大二上学期即2012年11月份在了解了支点义教的相关情况后就向组织报名了。在今年五月份开始面试。第一轮面试那天大雨滂沱,刚出门就几乎淋湿了一身,可是面试时间有限,只好冒雨前往。第二轮面试分为中学图书募捐和教案试讲两部分,图书募捐一直持续到放暑假,包括宣传、收书、整理书三部分。其中收书要扫楼,是最耗费体力的环节。整理书时刚好是期末复习阶段,所有广大的志愿者都要从赶作业和复习中抽空分类和捆扎图书,是最困难的环节。教案试讲是要集体到仲恺海珠校区,由于客观原因,我没有参加。这件事给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期间,从一轮面试中留下的志愿者有近一半都自己离开了。
在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终于通过面试,来到了义教组织本部——仲恺学院海珠校区参加下乡前为期6天的培训,时间从7月20到26号。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团队意识的培养、增加对义教对象的了解、意志力的培养、教案的修改和完善。培训期间的作息有严格规定,每天7点前起床,8点半到12点上课,中午集体在大课室用餐,饭后午休只有半个小时左右,下午2点到5点上课,6点半到8点半教案试讲,9点到10点体能训练,12点熄灯。所有的组织规定,志愿者都必须严格遵守,若有特殊情况,会有组委特殊处理。我们在这样紧密的时间安排下,要完成课上安排的所有培训项目,要根据每次试讲评委的意见修改教案,要进行体能培训,身体和心灵都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大埔中学在我们“浪花一朵朵„„”的歌声中来临时,我们都以为奋斗的终点已然在望,沉浸于幸福中的我们想不到真正的困难正向我们招手。我们可以忍受吃住上的艰辛,却对叛逆和个性的初中生无所适从。他们是活波充满朝气的,同时也是任性、缺乏安全感的,在上课之余,我们的班级建设常常遇到难以解决的瓶颈。而在这长时间的相处中,来自不同地方的志愿者们由于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的差异逐步显现出难以消除的矛盾。由于30个志愿者分成四个班,也出现小团体现象。还有个别志愿者有不合群的状况。真实的义教和每个人想象中的义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这25天里我们需要坚定信念、敞开心扉、坚持到底、包容他人。
我们在这样的困难和挑战中走出来了,我们收获了意想不到的丰硕果实。
收获
通过此次义教,我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价值观上都得到了成长。知识上,义教教案的准备过程就是知识和信息的学习和获得过程;义教本身是对教育理论的实践,是对教育问题的发现、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是促进理论素养提高的实践活动;在梅州的生活过程中增进了对客家文化的了解。技能上,一方面是教学授课的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与人相处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上的收获是我此次义教最大的收获。首先,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在此之前,必须认识自己。通过培训,我们认清自己的角色,并为团队合作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我还认识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木桶效应,少了谁或短了谁都将威胁集体利益和安全。就像支点义教吃饭前的口号“我们是一个人”,30个志愿者是“一个大人”,7个同班志愿者是“一个小的人”,我们必须站在团队中,敞开心扉,融入集体,不满可以诉,意见可以提;错误可以认,失败可以哭。我们会承担,肯改进。我们是一个人!我也在这样的团队中成长了。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我认识到自己自私、不合群的一面,我也从思想和行动上努力地改进。首先,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难处和贡献。然后,学会包容,容纳和其他志愿者之间的差异,积极主动地寻找共同点。
我还学会了感恩。我所在的班级的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义教,因为一份心 我们,因为七个你。如果可以,我们等你。我们是32加7,我们是一个人。我爱你,老师,谢谢你,老师。” 把感恩的恩字拆开,是“因”和“心”。因为对你们的爱我们来到大埔中学,因为你们的真情我们学会感恩。义教前两天,是军训,在暑期骄阳的炙烤下,他们有软弱过,有抱怨,有嘲笑;在每天一篇上交的日记里,他们或调皮或嘲讽或愤恨或委屈的心情不同程度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课堂上,他们睡觉、吵闹、认真或走神。终于,在我们的努力和感染下,他们打开了心扉,传递着积极的情感和信念。我们,为他们高兴,为自己自豪,为这样美好的改变而欣喜若狂。你们的进步是我们坚持和奋斗的芬芳果实,你们的感恩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义教是最光荣的事业之一,我不后悔用我大二的暑假去山区为孩子们带去愉快的暑假。相反,我感激这样的机遇和缘分。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怀揣梦想,带着伙伴们和孩子们的祝福,坚定地走下去!
第五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 德育;生活化;主体作用;师德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22―01
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德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从事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多年,本文就农村中学德育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探讨。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
1.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提高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新教材每一框内容设计的活动和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农村学生有着更多的生活实践体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处理教材及教学素材。
2.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扩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4.加强师德修养,发挥教师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作用。中学生思想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这个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犹如迷雾中一盏明亮的灯塔,点亮和指引着学生的思想航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也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德育过程中,既需要知识性的教育,也需要心与心的沟通,更需要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着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养成教育协同化、社会化
1.学校应充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全员育人机制。德育资源除了学校的软硬设施外,还包括德育队伍。德育队伍不仅包括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还包括其他任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学校应有统一的德育部署,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优化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有影响。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与学生家庭保持紧密联系,引导家长积极营建健康、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农村中学生在家里更多的参与家庭劳作或做家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要趁机从思想上积极评价、鼓励引导、延伸教育。
3.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德育渗透。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依赖于长期的所有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的校园教育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体验自强、奋斗、团结、协作、诚实、尊重、文明等精神品质;作为家长应从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大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示范、教导学生养成勤劳、刻苦、节约、礼貌、孝悌等思想观念。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农村学生生活学习条件艰苦,只要合理加以利用,这正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上述思想品质的活教材。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