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

时间:2019-05-12 23:2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7.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7.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

第一篇:17.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

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

南京晓庄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马晓旭;《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第4期

摘要: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将课堂教授内容逐步从结果性知识向生成性知识以及体验性知识演变,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积极的研究者转变。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上述规定,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物理教师有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中学物理 知识结构 物理师范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玲霞,刘健智,刘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J].湖南中学物理,2009,(02)[2]李春密,徐月.新课程下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J].教师教育 研究,2005,(03)[3]贾会军.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J].考试(教研 版),2008,(05)笔者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所引发的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改变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几点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的物理师范教育提供一点借鉴。

一、加强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建设的必要性

伴随着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在我国最近一段时期的实施,中学物理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同以往传统教学明显不同的变化。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将课堂教授内容逐步从结果性知识向生成性知识以及体验性知识演变,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积极的研究者转变。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上述规定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物理教师有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无疑为我国当前的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

二、完善当前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对物理师范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扎实理论功底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扎实理论功底是由中学物理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决定的。具备扎实、系统的物理知识对于物理师范类学生来说是基本的、必备的知识储备,是大学校园中四年的学习积累而来的,同时也是教好中学物理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加强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是物理师范类学生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育工作的知识基础。由于中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健全,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情绪波动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针对学生状况,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积极地引导与帮助,从而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学科教学。

(二)加强对物理师范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对物理师范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适应中学物理学科基础性发展的需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中学教育体制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目前,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不重视学生人文素、人文精神培养所带来的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信仰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实,笔者认为,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我国有关政策规定的指导下,对于知识教育以及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促使学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知识全面、身体健康的社会人。加强对物理师范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满足物理师范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类学生,不仅需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积淀,尤其是针对物理这种需要踏实勤奋、刻苦努力、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精神的自然学科。上述这些物理学科所需要的精神都是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这些精神也都是在平常的课堂学习以及课下生活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并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运用的东西。加强对物理师范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需要。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能够引起其兴趣的物理学史实,从而增强对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加强对物理师范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物理师范类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高考重压之下考入大学的。在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他们的物理实验课时被大大地缩减了,物理教师在做物理实验的讲解时,通常只是停留在黑板上,这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较大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却没有丝毫益处。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来,实验操作技能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从历史上看,许多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得出,都是物理学家在大量的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探究得出的。中学生也可效仿科学家的实验。例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光的反射、电磁感应等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得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大学阶段加强物理师范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将彻底改变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老师讲实验、在黑板上做实验的现状。加强对物理师范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第一,应当加强的是本科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成实验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应当培养学生阅读使用新仪器的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其实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能根据实验的要求和仪器的使用说明正确的完成实验;第三,教师应具有制作实验仪器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条件不具备的环境中,教师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常见常用的器材,自制一些土实验仪器来完成教学;最后,教师要具有创造性地设计实验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教师设计的独特实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学的实验室资源丰富,开放的程度较高,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方面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奠定实验基础。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中学物理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对物理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院校只有密切结合中学物理的教学需求,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物理师范类人才的培养机制,才能不断推动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不断发展,不断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篇:从高考作文看教育改革

又是一年高考过去了,关于语文作文题,最乍眼的应该说是陕西‘中国的发展’,有一些专家说‘陕西太空’。如果说陕西的目大,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是空,也许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这个题目也许考前不会有人想得到,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或者说在近些年中国各个级别的考试中,这种题目是不多见的,这也就反衬出了中国教育的空虚,说得深一些,也是中国人内心的空虚。

冠冕堂皇的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是什么?是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但如果对于陕西这样的题目,也许我就不能‘畅所欲言’了吧,如果我写,‘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假象,因为中国依靠的是商品经济,而依靠商品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又非常落后,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样的论调会在高考作文中拿到高分么?也许不给零分就是好事了吧。但如果某某专家在某个访谈节目中这样说的话,大家就会一味的追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说是‘冠冕堂皇’了吧。

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的高考作文题: 法国(任选其一):、文科:

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

1、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2、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3、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这就是国外的作文题,以一个还没有定性或者很有争议的事件为作文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些作文题是我在网上查到的:文章的标题为‘看看国外雷人的作文题’

今年辽宁的作文题就提到了实事‘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这看似是一大进步,但这种事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争议,更谈不上什么‘各抒己见’了,只能是千篇一律,更谈不上教育部门所说的‘有思想内涵’了。

这就是中外教育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为什会存在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形态的束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学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就成了中国人做事的标准,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想法,一旦提出了反对的思想就立刻抹杀,久而久之,中国人的思想就统一了。即使现在‘言论自由’了,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这里的言论自由仅指说‘错话’不会被杀掉)。也正因为这种思维,中国的教育很难改革。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倍感压力,于是不得不进行改革,并‘力争若干年后取消高考’,但我想以现在的改革措施上看,这是不切实际的。数据表明今年大学招生的比率依然在增加,现在之所以大学生就业困难就是因为大学生太多,因为当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所以大家一窝蜂的去考大学,大学扩招后,就业困难了,于是现在呈现出一种‘考研热’的趋势,也许几年后考研会取代如今高考的地位,于是人们欢呼‘高考制度改革了,中国教育进步了’。可笑!可悲!

换一个角度说,由于中国人保守的心态,高考制度一天不取消,我们就死读一天书,取消高考前的措施我就不会听,于是要想取消高考,一步一步的改似乎并不现实。

那还要怎么改呢?谁知道呢?从国外回来后才知道中外各方面的差距有多大,任凭他们去慢慢‘改革’吧,直到连博士都满大街跑找不着工作的时候再后悔吧。

第三篇: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新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通州市刘桥中学王红燕

摘要: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物理教师知识结构问题,本文提出了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本体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先进的条件性知识的观点,并对未来的教师知识结构作出了展望。关键词:本体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当今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必须主动适应新目标和新要求。那新时期教师该具有何种知识结构呢?

一.广博的本体知识

德国思想家歌德指出:“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来营养,这样才会施展才能的力量。”[1] 教师要施展出自己的全部才能,得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实践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具有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知识时,他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就会更加精确,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1、精深的专业知识

对于任何职业来说,都有一个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因为没有这一起码条件,就不可能胜任本职工作,更不可能有所发明创造。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是通过系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达到培养一代新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应更高、更完整、更系统、更扎实。

教师的专业知识首先应做到一个“实”字。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钻研掌握本专业知识,做到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浮光掠影,一知半解,不仅无益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拓宽、提高,就连最起码的课堂教学也胜任不了。

教师对于专业知识其次要做到一个“深”字。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比学生高出几筹,深入几分。对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应深入研究;不仅要“深进去”知其然,而且也能“跳”得出来知其所以然。只有“高”出学生,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起到向导的作用;只有“深” 1

于学生,才能把握科学知识的内在体系和必然规律,教给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的方法。“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2]

教师对知识结构还需要做到一个“活”字。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消化的知识才能转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智能,为教学服务。其次,要使专业知识“活”起来,还必须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

2、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有位教育家曾把教育称为“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高深的和最必需的艺术”。任何一位教师可以因承担不同科目的教学而彼此有专业分工,但教育学科的知识却是大家必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将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成败。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深有体会地告诉我们:“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

[3]当前,教育理论学科已形成了一个分支繁多的庞大家族,作为一名教师虽然不能全部涉猎,但在当前有效的实施教育,至少应熟悉掌握以下有关教育学科知识。首先,熟练掌握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在众多的教育学理论分支学科当中,教师最起码要比较熟练地掌握普通教育学和学科教材教法两门理论。普通教育学(即教育学)是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和揭示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教什么”,而且更要懂得“怎么教”,教育学就是从理论和方法上告诉我们“教什么”的问题。同样,教材教法理论也是从特定的专业教学要求出发,针对不同内容体裁特点的教材,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与研究,总结出一系列规律,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其次,要熟悉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活动应包括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成长,除了靠智力因素之外,还需靠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人的心理素质。了解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总结学习活动的条件结构、创造心理要素及培养途径等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再次,要熟悉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伴有科学的、严密的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要上好一堂课

并非易事,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调节课堂学习气氛的本领,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手势和情感,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根据学生的表情反馈,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环节,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种教学组织和管理是一种艺术,这类知识对于教师必不可少,除了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包含着组织管理因素以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以及课外业余活动等,都离不开现代管理知识的运用。每一个教师都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

3、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一名合格教师不仅专业基础知识要精深扎实,而且还应具备宽阔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各门学科知识,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知识面要做到“广博”。第一,每一位教师无论从事何种教学,都要把文史地、数理化、音体美等学科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来认识,无论执教何种专业,都尽量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有条件的应能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第二,要及时汲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了解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并有机反映于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拓宽教材知识;第三,要把握各学科知识纵横发展的主体网络结构,以便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工作的预见性,质言之,凡与课堂教学、专业教学大纲有联系的各门学科知识,广大教师都应读一读、翻一翻,有的甚至应该记一记、摘一摘,使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更新、提高。

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任何一种知识才能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们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影响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来源于实践,传授给学生后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因此,教师应善于从实践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1、及时总结经验

对于不同的学生,同样的内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不同的感受,及时把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所获得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写下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物理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中还经常会碰到实验,如何使实验演示成功?教师要摸索、探讨重点、难点实验,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

践能力。

2、善于将物理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

生活中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涉及到物理知识,这些现象虽然不是都能转化为中学课堂上的物理问题,但其中的确有相当多的现象可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如切菜过程中的杠杆原理的运用。通过物理教学活动,使学生也能意识到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服务于社会

时代需要教师大胆地跨出校门,与科研部门、工矿企业、军队、农场,甚至专业户挂钩,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师永远处于科学文化的前言,不断地补充智慧的新鲜血液。

三、先进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改革动向,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措施。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学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时时关注:社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

另外,教师应具有科研能力,因为,教师具有科研能力能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科研均得到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有重要意义。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所著的《大趋势》一书中称“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有竞争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只能靠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加以指导和培养。“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这是千百年的教育史所证实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在某些方面,教师知道得不比学生多,如果教师还想在学生面前保持“无所不知”的形象是很难的。本次物理课程改革特别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

[4]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见,新的物理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引导

者、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那未来的教师该建立怎样的知识结构呢?

(一)“复合性结构”

在新技术革命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向科学技术领域全面渗透,促使现代科学出现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学科相互渗透,广泛“杂交”,互为基础。而不是彼此隔绝,互不联系,这使以往那种以传授一门狭窄的专业知识为主旨的教育显得过时。由此,可以肯定的说,未来教师的知识决不可能是单一性结构,而首先应当是“复合性”结构,也就是说要具有复合性和多向性的特点。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创造性输出结构”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对未来教师来说,要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有宽广的知识面,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开发了智力,具有创造能力,日后能有所发明创造。单有“复合性知识结构”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性输出的知识结构”。

创造性输出结构,除了要求教师具有门类较为齐全的复合性“硬”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消化、改造、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软”知识。这里的“硬”知识就是广博的本体知识,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而“软”知识即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和先进的条件性知识。

这两个知识结构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共同构成了未来教师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但这个知识结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个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教师,应不满足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不断进取,敢于改进甚至打破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使之日臻合理、完善,以适应时代,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振澜、熊光主编《中外名言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597页

[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载《列宁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67页

[3]马卡连柯《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5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二页

第四篇: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看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

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看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 厦门外国语学校

蒋小钢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课程文化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我省也已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构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语的变化,新课程必须对教学活动提出一定的新要求。通过对高中新教材的研修,使我们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中许多问题的理解,如:课程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的模块结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评价方式等,为2006年秋我省进入高中课改作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这里就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学习,结合对新课改理念及教师知识结构调整的认识,谈谈自己研修的一些体会。一.高中课改新教材的特点 1. 新教材的理念新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打破过去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单一教育目标,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进行具体落实。山东科技版教材设计了三条线索来完成这个目标:(1)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线索;(2)科学探究、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的线索;(3)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它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的线索。此外,这套教材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设计。2. 新教材的设计新

高中教材至今已更换了好几套,由于受重知识技能掌握、轻知识建构、轻过程方法、轻情感态度的教育观念的局限,教材始终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改变的只是内容增减和难度调整。而此次受新课程改革催生的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设计的,教材面貌焕然一新。山东科技版高中新教材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2. 1 新教材的结构新

由领域、科目、模块构成的三层课程结构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课程的模块设计一改过去高中教材的“单元式”设计模式,“单元式”设计是以每一单元知识的逻辑联系为纽带来进行线性组织的。而模块式设计则不同,它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更强的相对独立性,这样的设计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多样化,在保证全体学生具有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化学

1、化学2的学习),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习规划人生,确立发展方向。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等八个模块。其中《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同一层次的模块是并列的,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总体上说,必修化学与选修化学之间的层次不同;《化学1》和《化学2》层次要求相同,内容联系密切是一个整体;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术性水平上,《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与其它选修模块的层次不同。课程标准对今后的高考化学科命题也作了明确的说明:课程标准是命题的依据,《化学1》、《化学2》模块的内容是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报考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由此可看出,模块式教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2. 2 新教材的内容新

山东科技版新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每一模块都能充分体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前瞻性,一改过去教材的知识成旧和气氛沉闷的风格,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化学与人类社会、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对化学发展史上重要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图文介绍,也隐含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价值,这也是这套教材内容新的一个表现。

2. 3 新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新

在极其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完成课程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至关重要。要比传统教材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山东科技版教材在知识的呈现上,既重视基础知识的点,更突显基础知识的本质结构联系;既体现知识结构,更努力使知识结构功能化;既重视具体知识事实的学习,更关注利用知识的学习来建立和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不仅交给学生最核心的化学知识的纯粹形态,更将化学知识“溶解”于自然现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及生动真实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并且能够再从实际中“结晶”出来;不仅给学生讲明白化学知识,还创设问题情景和多样的活动时空环境,促使学生切身参与知识的发现、理解过程与方法的获得、态度情感的体验。教材通过精心设置栏目体系,选取最核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和活动进行整合,使同一个内容素材发挥多重教育教学价值,将静态知识和动态过程整合设计、综合呈现,兼顾静态知识与动态学习过程的统一,协调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等不同学习水平,倡导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山东科技版教材的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1)正文内容:基本和最主要的要求。(2)活动性栏目内容:如“活动探究”、“观察思考”、“动手空间”、“交流研讨”、“联想质疑”、“迁移应用”等。(3)资料性栏目内容:如“方法引导”、“工具栏”、“资料在线”、“生活指南”、“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人物聚焦”、“历史回顾”、“化学前沿”、“身体内的化学”等。活动性栏目内容对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资料性栏目对进行过程方法教育和STS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2.4 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新

本次课改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突破口,倡导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体现新课程这一理念,山东科技版教材为此作了精心设计和安排,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力求充分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同时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整体安排设计了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并获得对探究活动的本身体验。(1)《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比较强调以指导性的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比较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查阅资料,走出课堂,调查、参观、制作、设计等多样学习方式。(3)《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比较重视实验探究,交流研讨、问题分析和推论、解释说明等理性思维方式相结合。(4)《化学实验》模块则为学生创造了各种水平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的机会。通过研修,笔者觉得高中课改新教材比较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和建构性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提示,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讨论等一系列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找到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这套教材在学生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富有创意的设计,这里不在赘述。

二.高中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变化 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目标的发展,课程结构的变化必将引发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标准等教育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单纯教学进入多元化时代,其角色变化体现在:(1)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设计者(2)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3)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4)学生学习的合作者(5)学生学习过程和终结的评价者(6)教学的研究者。这种教育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也必将带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1.2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

(1)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从教育目标来看,教学从过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知识目标的达成过程和结果来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教学评价来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教学艺术的更新:新课程呼唤的是一种更加民主的、更加生动活泼、师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组织和协调学生的合作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因此,教师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都将面临更新,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专业知识的更新:新课程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由于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还必须具备:①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的前沿知识。由于化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化学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与科技接轨,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②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③较丰富的化学史知识,通过化学史渗透科学方法论。教学中追溯知识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德。④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对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从而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4)具备更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教师要致力于完善和丰富人性、充实文化底蕴、提升生活情趣的学习,这种学习偏重于提升现代社会人的文明素养,大多是涉及非教师专业的中性文化层面的内涵,而且许多方面可能与教师的专业和微观教育教学层面的工作无直接关联,但是,这种学习却有助于教师的新形象,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

总之,通过研修高中新教材,可以加深对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课改新理念的理解,避免对课改的理念、课改的重点、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抽象化,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2006年秋我省高中课改的顺利实施,作好思想上、具体操作上的准备,才能保证高中新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从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看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从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看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摘要: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物理学的重要作用出发阐述了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1999美国亚特兰大市)通过决议,呼吁社会正视物理学的重要性。对物理学的作用,大会的口号是“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拯救生命”。决议指出:“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物理教育的支持和研究,对所有国家都是重要的。”中等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的时期,是身心成长趋于成型的时期,是在知识上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基础、作准备的时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20世纪科技发展大的背景谈起。

1、物理学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高速发展的世纪。在此世纪内,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个世纪之初,无论在动力和信息交流方面,人类社会就全面地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是19世纪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一批物理学家和爱迪生等发明家努力的结果。从上个世纪之交放射性的发现,经过近半个世纪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研究,40年代物理学使人类掌握了核能的奥秘,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原子时代”。今天核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为社会提供长久可靠的能源,放射性与核磁共振在医学上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已为人所共知。这个成果是和卢瑟福、玻尔、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婿和女儿约里奥-居里夫妇、海森伯、费米、哈恩等一大串光辉的名字分不开的。到了50、60年代,物理学家又发明了激光,它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1916年提出的光的受激发射过程。今天激光技术已广泛应于尖端科学研究、工业、农业、医学、通讯、计算、军事和日常生活,成为几十亿、上百亿的巨大产业。

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以现代计算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号称“信息时代”的到来被誉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确,计算机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是二三十年前任何有远见的科学家都不可能预见到的。现代计算机的硬件核心是半导体集成电路,PN结是基础。半个多世纪前,巴丁、肖克莱、布赖顿等三位物理学家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诞生。从我们物理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个婴儿在娘胎里至少孕育了20年。这就是说,20年代建立量子力学之后,物理学家发展了费米-狄拉克统计、能带论,从此有了电子和空穴的概念。尔后用掺杂的办法产生了N型和P型的半导体,这才为晶体管的发明打下基础。

以上成果又是和一连串物理学家光辉的名字——薛定谔、海森伯、狄拉克、泡利、布洛赫、索末菲等联系在一起的。自从40年代末晶体管问世以来,60年代制成了集成电路,从70年代后期起,发展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后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以每10年1000倍的速度增长着。在有的人看来,物理学对高技术的贡献属于过去,今天我国发展高技术的关键在于新材料、新工艺。殊不知,微电子加工和分析手段本身,如离子注入、激光退火、卢瑟福背景散射谱、俄歇电子谱、X射线发光光谱、二次发射离子质谱,以及高分辨的电子刻蚀、同步辐射光刻,哪一样不是从物理学各分支的实验室里移植到工业上去的!现在教育界大谈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想,20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事实证明,重大的创造来源于新的物理思想,否则只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

2、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关系

谈了物理学对高技术的推动之后,我们再谈谈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关系。

物理学和天文学由来已久的血缘关系,是有目共睹的。当今物理学的研究领域里有两个尖端,一个是高能或粒子物理,另一个是天体物理。前者在最小的尺度上探索物质更深层次的结构,后者在最大的尺度上追寻宇宙的演化和起源。可是近几十年的进展表明,这两个极端竟奇妙地衔接在一起,成为一对密不可分的姊妹学科。

物理学和化学从来就是并肩前进的。自从伽利略、牛顿以来,物理学与天文学已是精密的理论科学,然而长期以来,包括化学在内的其它自然科学却一直是经验性科学。199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W.Kohn和J.A.Pople,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化学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颁奖的公报说,量子化学将化学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了。化学是研究分子的学科。此前,如果说物理化学还是物理学和化学在较唯象层次上的结合,则量子化学已深入到化学现象的微观机理。近年来,量子化学、激光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固体表面催化和功能材料等物理学与化学间的交叉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今后两学科之间的合作将更为兴旺发达。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这些规律对有机界和无机界同样适用。物理学构成所有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生物学在内。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相互渗透,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早在40年代,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里预言:“生命的物质载体是非周期性晶体,遗传基因分子正是这种有大量原子秩序井然地结合起来的非周期性晶体;这种非周期性晶体的结构,可以有无限可能的排列,不同样式的排列相当于遗传的微型密码;„„”他所说的这种“非周期性晶体”,就是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的DNA分子。1953年沃森(J.D.Watson,年青的细菌遗传学博士)和克里克(F.H.C.Crick,一位二战前受过传统物理学训练的人,战后转为生物物理学研究生)共同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核物理学家伽莫夫(G.Gamow,大爆炸宇宙论的创始人)用信息论的方法推测,DNA的遗传密码中,每个“单词”都是用三个“字母”组成的。这些推测相继得到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三联密码逐一被破译。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还有另一段名言:“生命之所以能存在,就在于从环境中不断得到‘负熵’”。作者还说:“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这就是生命的热力学基础。6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I.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证实了薛定谔的预言。当前生命科学中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遗传信息学、蛋白质结构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人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一位物理学家则说,21世纪是物理科学全面介入生命科学的世纪。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的项目,是一个对全球金融产生巨大影响的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公式。公式的主要创建人F.S.Black的学历背景如下:195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64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系博士,1971年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可惜他于1995年去世,未能享受诺贝尔奖的殊荣。当前出身数理的人跻身于经济学界的大有人在。

翻阅一下现在物理学的许多重要期刊,或看看许多国际物理学术会议的日程,就会发现,诸如蛋白质折叠、免疫网络、化学键断裂、水土流失、交通堵塞等,大量本不属于物理学内容的标题,赫然入目。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物理学?”的确,今天再从研究对象来回答这个问题已很困难。我们的看法是,不管什么问题,当物理学家用物理学的方法去研究它时,就把它变成了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最有效的科学方法。我们说,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中,物理课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就在于此。

3、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我认为,作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除了良好的师德之外,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先进的教育思想,二是较高的学术水平。

3.1 转变教育思想

先谈教育思想。过去比较重视知识传授,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两者不应是对立的。学校的功能是传授知识,脱离了科学知识的背景,科学素质教育是空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但绝不能把素质异化为知识,灌输给学生。

科学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借杨振宁先生的话来发挥。下表是杨先生为中、美教育所作的比较:

中 美

严格、坚实的训练 不规范的训练

谦虚和循规蹈矩 自大并充满活力

小心谨慎、缺乏自信 勇敢、自信

兴趣集中于相对较窄的领域 随心涉足广阔领域、兴趣广泛

被动 主动进攻

上表中的词句是褒是贬,和我们中国教育的传统看法恐怕有些出入。事物往往不那么绝对,说褒贬参半也许更为恰当,不过这里包含了中西教育思想上的重大差别。杨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相对来说,缺少创新意识;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所学的内容往往还不太清楚,然而就在这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一种‘体会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易于很快地进入科学发展的前沿,但不如前者具有扎实的根基。中美两种教育方式各具特色,长短互补,若能将两者的优点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无疑是一个突破。”

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所以我国的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一一予以告诫。我粗略地估计,同样的内容,在我国现在课上所用的学时,至少比西方多50~100%。现代物理学中的新事物,怕不能讲透而引起麻烦的,在课堂上宁可只字不提。这就是我国细嚼慢咽的讲授风格,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V.F.Weisskopf)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它是这样的?’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很可惜多数人认为是后者,而且是这样教的)。”所以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有种提法,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个提法没有说到点子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往往就在这一条上。有一次记者问玻尔:“您可是那位知道科学

中大部分问题答案的人?”玻尔回答说:“啊,不,不过也许我比别人多知道一点问题。”

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L.E.Jossem)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亦即,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取得知识,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不需要老师。

以上是我们教育思想最需要转变的方面。

教好物理学,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悟物穷理”,自觉地努力锻炼自己自学的能力。鼓励勤于思考,就要让学生对新的概念、定义、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本身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对于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最好在了解了基本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背着书本演算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对它们成立的条件、关键的步骤、推演的技巧等有深刻的理解。倡导悟物穷理,就要启发学生多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

3.2 提高学术水平

现在谈中学教师的学术水平问题。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师资的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不一定高;但学术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最多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了,不可能太高。中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怎样才算高?至少应该是大学本科毕业。师范还是理科?我们的看法,师范物理系与理科物理系在学术水准上不应有区别。如果说要体现师范性,那就是在基础物理方面对师范生的要求更高。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需要老师自己有过创新的经历。从长远看,中学教师应达到硕士水平,我指的是物理学硕士,因为在研究生阶段才有真正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经历。现在许多中学为了对付高考,都在高中拿出一年的时间进行“题海操练”,学生没有心思顾及与高考无关的问题。这种情况大大伤害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已有另文评论,不在此地多说。正常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应该很活跃,能给这样的学生有效的指导,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就物理教师而言,真正理解中学物理的课程内容,要求对大学物理有较透澈的理解;能给学生一些启发,教师要对物理学和其它科学的当代发展比较熟悉。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提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大学物理》本是针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从这个角度看,它正好能对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特开辟“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栏目,以便在这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

下载17.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17.从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物理师范教育的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