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导读 教案
“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点拨,知道单元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明确单元学习内容。
2、通过通读本组课文和教师点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了解单元知识框架。
3、通过搜集整理,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学习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了解单元知识框架。【教学流程】:
诗句导入(男女生合作读、齐读)(日积月累)
•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 梁山泊(pō)的军师——无(吴)用 •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导语)
在每一句歇后语后面都有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古典名著。
引出主题,确立单元学习目标。
一、独立自学
浏览4篇课文,标注课题及主要人物,画出本组课文的思维导图。
二、交流互学
组内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选出一个代表来汇报。
三、点拨助学:
展示优秀小组中的3人。展示
其他同学补充
1、师边小结,边出示思维导图:
2、这个单元的课文对与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来讲,就像是浩瀚的海洋中的一滴水。悠悠中华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优秀篇章。因此我们要开阔视野,从课内走向课外。(1)通过搜集整理,你还知道哪些古典名著?
(2)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展示
教师配乐出示师搜集的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并做讲解,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出示整个单元的内容。
导语:我们要想真正的走进古典名著,去亲近他,感受它,还要通过课内一系列的学习。
我们大约要用2个课时的时间利用晨诵课积累《红楼梦》《西游记》当中节选的诗词。还有《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的第三首曲子《枉凝眉》。
大约要用4节语文课的时间,学习本组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2节自由读写课,同学们可以在阅览室挑选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进行阅读。2节童心阅读课,我们交流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排练课本剧,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学习缩写文章的方法,练习缩写
《草船借箭》
四、内省反思
同学们,一节课结束了,1、通过交流,本节课我向同伴或老师学习到了什么?
2、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确立,我要做哪些学习的准备?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本组的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会走进每一篇课文进行更深入地去学习,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节课。
第二篇:中国古典名著
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审美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有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等。古典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读者看后感觉如亲眼所见,对号入座,现实生活中却又寻不出这个人来,真可谓把人物写活了。其写法如下:
一、以貌写神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想极俭省的写出一个人来,最好是写他的眼睛”。俗话说:“眼睛心灵的窗口。”如写王老师“大眼睛,双眼皮,黑溜溜的眼珠,仔细一看,她的眼睛还会说话呢。”活画出人物的善解人意。
再从《水浒传》中找一个例子。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如“武松怒杀西门庆”中,介绍武大郎是这样介绍的:“这武大郎身长不满五尺,清河县人,人们见他生得短矮,给他起个诨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将猥琐、短小的武大郎活画在纸上。
二、以动传神
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表现出来。
如写实的作品《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中了秀才,他的老丈人“提着一根大肠和一瓶酒走来”,可见他丈人的屠户身份。见着范进,劈头给他一顿教训,说是给范进贺喜,可他自己吃光了大肠,喝光了酒走的。
当范进要去考举人,没有盘缠去向丈人借时,他丈人又骂了他个狗血喷头,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范进中举后,他丈人这回去贺喜,满嘴恭维话,对范进的称呼也变了,称呼他“相公老爷”了。而且范进给了他六两白花花赏银后,他“笑眯眯低着头走了”。范进在庙前乐疯了,被他老丈人一巴掌打醒。由于疯时满地打滚,起来时衣服下摆都是褶子,往回走时,“他丈人在后面扯了几十下”,将这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嘴脸活画了出来。
再比如《聊斋志异》中描写空灵的狐狸精婴宁时,通过她每次出场都变换拿着不同的花,和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在当时世俗观念严重的清朝,将一个不受世俗约束的清纯、娇憨、率真的女孩形象刻画在读者眼前。
三、遗貌写神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千变万化,人物形象个个活灵活现。有些人物,并不写外貌,看似写的不真实,却能从中看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如《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有人认为不现实。说司马懿多少万大军兵临城下,在几十米远的城头,能看到诸葛亮抚琴,难道司马懿不会派个神箭手,一箭把诸葛亮射倒。或者派个先遣队进城去打探虚实。其实小说是虚构的,可能是别人做的事安到了诸葛亮头上,目的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大智大勇。
再如《聊斋志异》中的“红玉”活脱脱一个侠骨柔肠的侠女形象。红玉这个狐仙,在和秀才相如交好的情况下,由于相如父亲不同意,红玉便给他介绍一个品行端方的卫家女子,幷赠相如白银四十两做聘礼。后来相如妻死子丢,父亡家破,红玉又携相如和卫家女子所生儿子福儿来找相如,帮助相如成家立业,功成名就。又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那一段。林黛玉在山坡那边葬花吟诗,宝玉在这边山坡就能听见,而且一句句落在耳中,记在心上。有人又说不现实,什么人能那么过耳不忘。这又是小说中的虚构。是为了表现黛玉借花喻人,感怀伤世。“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正体现了黛玉在人世间遭受冷嘲热讽,寄人篱下,“风
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因而发出这样的感慨。可见黛玉冰清玉洁、高洁的本质。这就是不描写人物外貌,却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人物的风骨来。
第三篇:单元导读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会认74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关心长辈的愿望和行为。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识记字词
师:小朋友们,今天想不想听刘老师给你们讲故事啊?(喜欢)那么今天我们班要召开《我爱我家》故事会(板书:我爱我家)。不过在听故事之前,你们需要完成一项任务,《摘星星》天上星,亮晶晶,乘着气球摘星星,你能摘下几颗星星?
多媒体展示:
父母 子女 懂事 礼貌 教育 认真 错事 改正 愿意 碗筷 打扫 夸奖 全家 完全 奇妙 精彩 球赛 比赛 关掉 音乐 没完没了 交换 球员 少先队员 喜欢 一张 刚好 贴在 墙上 代替 拖鞋 帮忙 等车 变成 事情 晒棉被 照到 盖上 午饭 收起 脱下 躺进 合上 眼睛 摆在 窗帘 女孩 背包 装着 天气 另一个 照顾 生病 太阳 劳累 医生 悄悄 离开 窗户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请你们做好准备,故事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亲情故事,滋养心灵 故事一:《看电视》
1、在讲故事之前,刘老师当一次记者向你们做一次采访,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
2、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奶奶爱看那个,我却爱看动画片,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爱看什么节目?
3、这一家人看电视有什么特点?他们一家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故事二:《胖乎乎的小手》
1、老师讲述故事《胖乎乎的小手》,同学们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孩子回答后,老师引导孩子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问题,进行说话训练。
2、让学生说说听了《胖乎乎的小手》最想说些什么? 故事三:《棉鞋里的阳光》
师:导入:兰兰是个懂事的孩子,小峰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咱们一起听听小峰为奶奶做了什么?
1、播放课文录音,展示问题:小峰为奶奶做了什么事?他 为什么这么做?
2、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说说自己以后会怎么做? 故事四:《月亮的心愿》
导入:兰兰和小峰都是好孩子,可好孩子珍珍却碰到了一件烦心事,你想知道是什么吗?咱们赶快来听听《月亮的心愿》。
师讲述,讲完后问孩子:你们觉得珍珍是好孩子吗?那么请你们来夸一夸珍珍。
请同学们夸珍珍,并有向珍珍学习的愿望。拓展故事:《我给奶奶送阳光》
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都能帮爸爸妈妈,孝敬长辈,我们语文主题丛书上也有这样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学生自由阅读《我给奶奶送阳光》。
三、诵读新经,感悟亲情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孩子都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我知道你们也愿意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读过这则新三字经,我相信你们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
师生共同朗读《识字2》。
四、课堂小结,亲情升华
师小结:亲情,自古就是人们讴歌的主题,家庭历来被人们当作爱的港湾,同学们,请在温馨的《让爱住我家》的音乐 声中,说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第四篇:单元导读教案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
单
元
导
读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并能熟知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2.能通读5单元的文章,坚持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八篇文章。3.大声诵读并基本理解《经典诵读》中的四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能自主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八篇文章。
2.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大声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四首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新语文主题阅读》第五单元 《经典诵读》四首古诗
教学时间 第十一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樊老师带我们走进第五单元,还记得单元导语是什么吗?(板书:主题:悠悠五千年)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生)老子和孔子;知道了古代神话故事:(生)盘古开天辟地;了解了古代建筑:(生)赵州桥;还欣赏了一幅闻名中外的画:(生)清明上河图。
2.那你还记得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吗?指名回答。(板书:方法)3.课件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4.没错,就是这样的学习方法,我们走进《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二、学习《新语文主题阅读》
1.出示自学导航(⑴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61—74页,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⑵大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指名读。
2.师总结:二件事,首先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8篇文章,从8篇文章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默读开始,3.大部分同学已经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了,可以放声朗读了 4.展示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主题阅读的传统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经典诵读》来感受传统文化。
三、学习《经典诵读》
1.先听老师范读古诗,你准备好笔,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为诗句画分节奏 2.师生共同读
3.多种方式集体诵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
师:老师看到已经有同学忍不住想读了,别急,带着自学导航去读。4.出示自学导航,(⑴读一读:大声诵读《题三会寺仓颉(jié)造字台》《垓(gāi)下歌》 《赤壁》《彪(biāo)虎图题诗 》。⑵想一想:根据诗后赏析,思考古诗大意。⑶展示读: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⑷背一背:背诵你喜欢的古诗。)指名读。5.指名展示读。6.指名背诵。
四、作业设计
诵读《经典诵读》中的《禹渡江赞》、《道德经》节选 和《 潇湘曲》。
五、板书设计
五单元:悠悠五千年
主 题
学习方法
六、课后反思
本课型为单元导读课型,主要教学方法为:俯瞰式教学。我采取学法迁移,由一主到两翼,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听一听,读一读,想一想,背一背,逐步让学生了解,感悟本单元的主题。
第五篇:古典名著单元设计
一、单元内容分析
一各课基本内容
《智取生辰纲》围绕“生辰纲”的得失,展开一场斗智斗谋的争夺战,表现出英雄们的智慧才略。全文突出一个“智”字。
《范进中举》写的是范进意外中举,喜极生悲的故事,讽刺当时势态炎凉、趋炎附势的社会。
(二)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课文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分析人物入手,随情节展开,感悟语言意蕴,把握主题意义。
(三)综合性学习
内容: 以“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形式: 联系现实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金钱问题的看法。目标:品味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正确感悟人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个性化语言,领会阅读古代白话小说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人物言行、情节和环境分析,感受作者表现主题的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小说丰富人生的体验,获取审美的享受。
三、单元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画廊中,小说无疑是一颗璀璨的的明珠,闪耀着经久不衰的光芒,白话经典更是令人百嚼不厌的瑰宝。本单元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跌宕起伏的经典故事,结识足智多谋的吴用、恃才放旷的杨修、醉心科举的范进、聪颖好学的香菱。品味经典,涤荡心灵,打造我们自己的书香人生。
四、学法指导
(一)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及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二)把握内容要点。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独立自主探究问题。学会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精当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五、单元课时安排
《智取生辰纲》
《范进中举》
综合性学习
课时 课时 1课时
《智取生辰纲》学用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目标确立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部分同学已接触过关于水浒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因此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小说主题也会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加之文章采用古白话并夹杂方言,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对学生理解文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教材分析
《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教学目标】
1.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意义。
2.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2.理解作品主题。【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阅读相关章回,了解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揣摩人物心理,全面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及性格成因。
讲《水浒》中和杨志有类似经历的人物故事,联系相关人物,探寻作品主题。针对目标2:
拓展阅读杨志、林冲等人物的故事,吸引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尝试为智取生辰纲续写一个结局,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导入语:有人说杨志败在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其实这和他的人生理想有很大关系,他“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下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二、展示目标
1.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意义。
2.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资料链接:
杨志失花石纲丢官;汴京城杨志卖刀;杨志杀牛二被充军;杨志比武获重用;杨志押送金银担(生辰纲);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自学指导:阅读相关章回,全面了解杨志的性格特点及性格成因。自学检测:
(一)勾画体现杨志性格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二)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杨志的性格特点及成因。
四、联系相关人物,探寻作品主题
(一)小组合作探究杨志押运生辰纲途中谨慎小心而又急功近利的原因
(小组代表交流杨志的性格,结合相关章回内容分析他如此急功近利的原因。)
总结:
杨志是 “三代将门之后”,本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渐衰落。他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封妻荫子”就是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通俗地说就是渴望建功立业,以名垂青史,为家人造福。因而他只得走一条投靠并效命于朝廷权臣的道路,以便日后能光耀门庭。因此他巴结、依附梁中书,为押送生辰纲一事恪忠尽职,因此他急功近利,为了赶路粗暴对待团队成员,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杨志是不是主动落草为寇?《水浒》中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哪些?能不能讲讲他们的故事? 示例:林冲。武松。
过渡语:杨志的失败,不仅从反面衬托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机智,更说明了奴才道路破产的必然性。
(三)从这些梁山好汉的经历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品的主题思想。
官逼民反
对英雄智慧的讴歌,对封建阶级黑暗势力的抨击
五、结束语:
《智取生辰纲》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梁山好汉第一次向贪官“出手”,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紧接这件事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运动。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水浒》故事,它一定会给你增添许多知识,带来无穷乐趣。
六、课外延伸
被麻翻的杨志醒来后会如何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时辰后,杨志醒来”为开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局。(注意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七、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你人生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