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实施

时间:2019-05-12 23: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实施》。

第一篇: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实施

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实施

关键词:自读 教学 方法 实施

摘要:针对现在语文阅读教学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存在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思考,本文主要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的问题,期望通过自己初略的认识,让学生拥有真正的自读课文,回归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义。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占有一定比例,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其中,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课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自读能力。事实上,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是有着区别:讲读课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要教师启发点拨,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而自读课文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

由此,自读课文能使讲读课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探索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调动自己的全部经验激起全部参与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创造意识的时候,这种学习才会有效。”自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重要实践方式,如果学生在讲读教学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在自读课文阅读实践中得到迁移应用,这种学习就会是有效的。因此,探索自读课文教学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

一、“自读课文”的导学方法

(一)速读与精读

在一般情况下,自读课文安排的课时少,通常是一节课或不安排课时,要想在短时间内筛选与捕捉所学信息,必须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速读的基础上,对有些文章或有些段落,也要进行必要的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紧扣重点段进行分析和揣摩。运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体会文章重点处,概括知识点,揣摩阅读规律,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点。这样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梳理与归纳

完成自读课文教学任务,要以讲读为基础。理清基本结构,弄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1

规律性。如在讲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课本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规律,之后又让学生基本了解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方式有:记叙、说明、论说。就记叙文而言又包括:记人、记事、写景、状物。这样就能理清课本内容形式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理清单元课文的一般规律,根据单元内容列出知识点,梳理单元内的相似系统与类别,通过学几篇文章梳理出同类文的共性。如记叙文中无论记人、写景、状物都要抓特征。通过找一类文的规律特点来体会本篇课文与同类文的方法规律特点。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出这三条规律性的知识,学生自读其余课文时有了自学入门的钥匙,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容易自学成功。

(三)目标为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教师把学期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里再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划分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应用和灵活应用等不同程度的具体目标,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下达各自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进行达标阅读,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四)读与思结合

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思”,不会边读边思,多读多思。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思维、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自读课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根据自读课文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但是,作为课内自读课文就要体现课堂的教学形式,自读课文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靠导读来体现,课堂上既不能放任自读,又不能面面俱到的讲授。要使学教结合,彼此作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自读课文” 的教学实施

(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自读课文导读的前提,训练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文的知识点。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思性、可辨性、可学性、可考性,是全文的精要处。例如《鸟》专题的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自读,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小鸟吗?你认识哪些种

类的小鸟?小鸟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你对小鸟还有哪些认识)?这个问题牵动了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实现了导读目的,达到导读要求。

(二)力求“因势利导”

有经验的教师很善于因势利导的设计问题。例如《多一些宽容》一文可让学生以读促思考,以练带读,既完成阅读任务,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可设计从人生价值观谈问题。这样根据教学导读的设计力求提出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有异议的问题,或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或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这无异于向一潭死水投一石子,必激起学生参与欲望,掀起课堂的波澜。如:《陋室铭》一文,在学生充分阅读原文基础上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陋室主人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看来是落后的一些思想?这样类似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思考的能力,提升思想品位。

这样,通过思考讨论不仅能有效地强化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写作者一向强调作品的含蓄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给读者留下一些艺术空白,“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以便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创造的机会。如元曲《天净沙·秋思》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曲中所写景物哪各表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想象一下,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写出这首小令的?这对于提高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很有益处的,对本曲意境的理解也起到了深化的作用。

这样,教师可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调动自己的教学机智,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宗旨,根据自读课文的特点、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恰当、灵活、科学的导读设计与教学实施,从导读设计中探索导读“自读课文” 的途径,这是教好“自读课文”的关键。

总之,要想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能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了解自读课文课型特点、“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关系,去搞好“自读课文”教学设计,传授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法,这可以说是提高“自读课文”教学水平的可行途径。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每单元有2—3篇自读课文,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许多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曾作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抓好自读课文的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教自读课文才合符九年义务教材大纲的要求?才能真正达到配合讲读课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要求?

为大家所共识的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待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偏见:老认为自读课文没讲读课文重要,要么简化过程,要么就完全忽略。这样做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学生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教师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读课文成为是巩固学生知识,锻炼能力的基地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明白自读课文在课本结构体系中的价值。自读课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为学习材料,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意识,把教读课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扩展到自读课上,使学生在自我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认识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的不同分工。自读课与教读课各有各的功能,它们只能相辅相成却不能相互取代。有人把它们比作数学课中的习题与例题,虽不十分确切,但能说明两者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说教读课是重在认识,是吸收,那么自读课则重在巩固,是运用;教读课是引路、示范,自读课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实践的阵地。

第二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自读课的几种功能的认识

(一)自读课文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素材。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而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检验原有认知结构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都知道现行语文教材的课型分配是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几乎是对等的。我认为编者这样安排教材的目的为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中来。组织完教读课教学之后,使学生初步构建了某一认知结构,就要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读自练,趁热打铁进行知识迁移以内化为他们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捷径。古话说的好,“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者的使命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在讲读课文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就是为了要让他们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上得到锻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自读课文就成了学生自学的最好捷径。大家都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自学日益成为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所以,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大有裨益。

(三)自读课文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我们知道因为要多方面的兼顾,现行语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在教读课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些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这样难免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境地,阻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到了自读课文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动求知,有思维的时空自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对他们思维的训练,启发多角度思维,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深。学语文就是接受他人富有个性的语言所传递的带有共性的人类认识与思想,就是学习如何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述带有共性的人类认识与思想。真正的自读也是一种创新活动。

第三方面是我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尝试的几种方法

(一)以速读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在通常情况下,自读文安排的课时较少,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所学信息,就必须要求学生以速读的方式来学习。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时只获取主要内容。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要求学生速读的过程中,要有计划的指导他们按照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学习,力争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阅读法。因为自读课文基本上都是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所以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把两者进行比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比较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或者阅读体会等等。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都是写人物的,比较的内容就有国内与国外的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等等。通过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三)以问题为中心法。对于每一篇自读课文,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些类似阅读题的问答,践行我校“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自学、小组讨论、展示、质疑。目的有二:一个是通过做题迅速把握文章内容,达到以练代讲;第二是在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的答题思维和能力。

虽然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探索任重道远,但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样的摸索乐趣无穷。

第三篇:《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占很大比重,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自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下面我提供以下四个环节作为参考:

一、确定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朋友,是伙伴,大家戮力同心,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协作探究。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思想深度,文学素养,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的高深和广博。以上是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还要注意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述展现作品情境的创设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共鸣。

三、自主学习。

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在关注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对学生作出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中、力的把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云追求标准答案,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四、反馈总结。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共同体现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那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需求和个性品质。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求知的愿望、获得的需要,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

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协调合作,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设置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个体积极参与影响群体,群体又影响个体,相辅相成,互相激励,共同上进。这样的课堂,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以情启真,由境求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的学习课堂,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交互感应”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世间的美丽。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如实地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与需求。

(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

总之,语文教学从来就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不变的模式,而上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日趋完善,更适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讲出合情、合理、适度的课来。

希望大家能够针对以上这些不成熟的经验给予批评,指正。

END

第四篇: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卧牛吐学校初中部

杨东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占很大比重,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自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下面我提供以下四个环节作为参考:

一、确定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朋友,是伙伴,大家戮力同心,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协作探究。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思想深度,文学素养,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的高深和广博。以上是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还要注意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述展现作品情境的创设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共鸣。

三、自主学习。

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在关注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对学生作出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中、力的把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云追求标准答案,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四、反馈总结。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共同体现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那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需求和个性品质。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求知的愿望、获得的需要,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

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协调合作,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设置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个体积极参与影响群体,群体又影响个体,相辅相成,互相激励,共同上进。这样的课堂,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以情启真,由境求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的学习课堂,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交互感应”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世间的美丽。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如实地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与需求。

(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

总之,语文教学从来就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不变的模式,而上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日趋完善,更适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讲出合情、合理、适度的课来。

希望大家能够针对以上这些不成熟的经验给予批评,指正。

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梅里斯区卧牛吐学校初中部

杨东义

第五篇: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命题作文的教学专题

浅谈初中命题作文的教学

内容摘要:写命题作文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辨析的意识。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作文,不同年龄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命题作文 审题 批改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各类考试中最为常

见。它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同一题目下进行写作。

近年来,随着考试命题的开放性趋势,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也突破了以往形式刻板、内容局限、主题单一的弊端,虽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作文题目内涵丰富,呈现多远化的倾向,给考生以很大的发挥余地,便于考生写出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在体裁上,除诗歌、戏剧外很少有限制,这便于考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体裁进行写作,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如何命题

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她)是谁?》、《你看看他(她)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2、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

七年级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笔者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升入初中学习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笔者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去哪里了?》、《倾听小河的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一堂语文课堂》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黄金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

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其次是如何指导?

1、审题的指导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审读、分析,弄清题目所给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抓住最主要的要求;有时还要联系思想和生活,不仅弄清题目的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思,把题意真正弄明白。

由此观之,审题实际就是推敲文字。以《黄金时代的我》为例,学生作文之前,我先布置几个思考题:①判断“黄金时代的我”的短语类型,并找出中心语;②指出作文的写作范围;③指出文章的体裁;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很快地归纳出这是一篇以“我”为中心的写人的记叙文,写作范围是黄金时代----即中学时代。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不至于偏题甚至跑题。在指导过程中,笔者认为判断文章体裁最关键,一般的文章通过题目就能判断出来,像记、述、见闻之类多是记叙文 ;论、评、谈、驳、小议等多是议论文。当然也有一些题目难于判断,像《永不熄灭的蜡烛》、《微笑》、《一张照片》等,遇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深思,分析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者找出它的象征意义。

2、写作过程的指导

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写“下水”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导作文光讲写作理论不行,得有范文引路。课本上的文章虽典型,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内容大多离学生实际较远,而且都出自名家手笔,与学生的作文不在一个层次上,学生很难模仿借鉴,对学生只有宏观指导的意义,缺乏直接引路的作用。最好是教师能亲自“下水”。因为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其他人的作品相比,更有优越性。作为学生特别想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认为师生之间得以沟通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作品。在作文中和学生交流,或相互讨论后再写作,学生能借鉴教师的写法,拓宽思路,作文难度也降低了,作文完成后,师生的都可以粘贴在教室里边,比较优劣,总结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敬服教师,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那次指导学生如何写自传,当笔者念到自己的自传时,念到伤心处许多学生都哭了,笔者也哭了„„当时那种师生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笔者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心贴得是那样近,师生之间真正达到了“情感相通的妙趣”。后来学生的作文写得相当成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笔者的“下水”作文效应。

最后是作文评改

(一)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笔者打破传统,经常组织学生互评。每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定作文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次按照老师不同的要求和安排批改组以外同学的作文。每个学生初改一篇,然后相互轮流批阅。有不同意见的,小组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拿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讨论,最后求得共识。全面批改后,教师收集作文,认真检查学生的评语,纠正错误,发现优点,为讲评做准备。

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在批改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每次批改侧重点不同,批改也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作文的讲评

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

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2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书目:

《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柳斌:《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报社,1996年。

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下载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与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