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

第一篇: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

摘 要: 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常规板书形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板书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体,从而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深化情感教育,提升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学 板书设计 创新

板书作为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教学手段,不仅体现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能够全面展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形成整体印象。板书是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沟通文本的桥梁,是信息的传递媒介,是启迪学生智力发展的动能。板书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思想品德板书的重要作用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揭示学习材料之间内部的相互关系,辅助知识信息传输的一种教学行为,“是用精炼的书面语言及图示符号对课堂教学内容所作的概括”。它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文本的成文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艺术审美再创造。是教学中知识美与视觉美的融合、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统一、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的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并融。板书对教师而言,它反映出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艺术构思的水平,显示出执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对学生而言,它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有心理学家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三组学生用三种方式(视觉、听觉、视听结合)识记十张画片。结果是:视觉识记效果为70%,听觉效果为60%,视听结合识记效果为86.3%。这一实验表明视听结合效果最佳,而板书图示恰恰是视觉形象与口头语言相结合的过程,这不仅增加了信息剌激的强度,突出了教学信息的强化特征,而且促进了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加快了学生大脑中信息的编码和贮存。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视听结合的板书。不仅能增强学习的记忆效果,还能启发学生的智力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育和能力锻炼,更要注

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们通过对板书的精心设计,使板书在引领知识的同时,升华了教育主题,强化了其情感教育的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板书设计原则

思想品德课板书的目的是提炼主要观点,强化道德认识,增强明理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板书时,要求做到准确、凝炼、实用、美观,还要遵循板书设计的原则。

1.学科性原则。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是不同的,教师在板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

2.实用性原则。板书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去分析、理解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设计不同形式的板书。

3.直观性原则。板书要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学生通过学习简单形象的图画,从形象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法则,从整个板书的排列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一看板书就回忆起本课的内容。

4.灵活性原则。课堂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所授内容不同、学生实际状况不同,需要灵活处理包括板书在内的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预先设计的板书也需要随着教学的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

5.艺术性原则。板书是教学艺术奇葩,它融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一体,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板书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字体美:正确、工整、美观;其次是结构美:板面排列均衡不单调;再次是内容美:板书内容与授课内容吻合,内容简洁,前后出现的顺序、板书的时机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好的板书和教学小结一样,对教学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板书的创新性设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见的板书形式包括提纲式、结构式、表格式、摘要式、对比式等。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常规性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的还是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不能很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痕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在常规板书形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板书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体,从而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深化情感教育,2

提升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1.提纲式板书创新。提纲式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板书形式之一,它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在教学知识容量较大的课时多采用这种板书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有利于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听讲、思考、讨论、总结。例如,讲《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采用了提纲式板书:享受权利,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充满欢乐只有一次,无比宝贵。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珍惜爱护我们生命,自我保护爱护、尊重他人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简明的板书, 浓缩了一节课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点,突出知识的关键词,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把握。

2.摘要式板书创新。对摘要式板书设计,有时可以根据教育目的,把课题与教学要点恰当组合,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如我在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将课题“中华文化”设计成树干,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设计成树的根基,将特点、力量、地位、影响等设计成树叶,寓意中华文化这棵参天大树将更加茁壮成长。

3.图画式板书创新。图画式板书以简笔画代替文字,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引人入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板书内容加以创新,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如在 2012年全国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中,黑龙江的李冬武老师在讲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板书设计成中国志愿者标志,一个手的形状,四个手指设计成“为国分忧,维护尊严,关爱社会,立足岗位 ”。从而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形式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此外,在安徽省第七届中学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中,有一位老师在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把板书设计成“3.15”的形状,使学生牢记:“3.15”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4.内涵式板书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板书形式,在揭示内涵的同时,对学生寄予鼓励和期望。如在颍泉区 2012 年思想品德优质课课评选中,邵先亮老师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把课题和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设计成一只帆船的形状,并以“扬帆远航”为网名对学生寄予期望,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此外,在 2012 年全国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中,陕西咸阳的霍梅梅老师在讲授《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将课的标题设计成树干,将尊重、理解、回报、教育成人、哺乳成长、给予生命作为树的叶,将爱化成太

阳,寓意家在爱阳光下,家这棵大树在茁长成长。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家的眷恋和感激之情。5.寓意式板书创新。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有时可以采用寓意式板书。把课内的教学要求延伸到课外,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如我在教授《礼仪展风采》这一课时,把板书设计成一扇门。寓意礼仪是一种素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勤加锻炼才能掌握,而具备了这种素养能够帮助我们打开交往之门,使交往更加顺利与和谐。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朱绍禹教授所言“没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不重视板书,也没有一种教改方案能够排斥板书。”通过对板书的创新性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板书不仅承载着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着教学的三维目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情感教育的气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钟启泉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6日)

第二篇: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命题作文的教学专题

浅谈初中命题作文的教学

内容摘要:写命题作文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辨析的意识。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作文,不同年龄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命题作文 审题 批改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各类考试中最为常

见。它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同一题目下进行写作。

近年来,随着考试命题的开放性趋势,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也突破了以往形式刻板、内容局限、主题单一的弊端,虽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作文题目内涵丰富,呈现多远化的倾向,给考生以很大的发挥余地,便于考生写出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在体裁上,除诗歌、戏剧外很少有限制,这便于考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体裁进行写作,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如何命题

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她)是谁?》、《你看看他(她)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2、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

七年级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笔者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升入初中学习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笔者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去哪里了?》、《倾听小河的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一堂语文课堂》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黄金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

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其次是如何指导?

1、审题的指导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审读、分析,弄清题目所给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抓住最主要的要求;有时还要联系思想和生活,不仅弄清题目的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思,把题意真正弄明白。

由此观之,审题实际就是推敲文字。以《黄金时代的我》为例,学生作文之前,我先布置几个思考题:①判断“黄金时代的我”的短语类型,并找出中心语;②指出作文的写作范围;③指出文章的体裁;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很快地归纳出这是一篇以“我”为中心的写人的记叙文,写作范围是黄金时代----即中学时代。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不至于偏题甚至跑题。在指导过程中,笔者认为判断文章体裁最关键,一般的文章通过题目就能判断出来,像记、述、见闻之类多是记叙文 ;论、评、谈、驳、小议等多是议论文。当然也有一些题目难于判断,像《永不熄灭的蜡烛》、《微笑》、《一张照片》等,遇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深思,分析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者找出它的象征意义。

2、写作过程的指导

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写“下水”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导作文光讲写作理论不行,得有范文引路。课本上的文章虽典型,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内容大多离学生实际较远,而且都出自名家手笔,与学生的作文不在一个层次上,学生很难模仿借鉴,对学生只有宏观指导的意义,缺乏直接引路的作用。最好是教师能亲自“下水”。因为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其他人的作品相比,更有优越性。作为学生特别想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认为师生之间得以沟通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作品。在作文中和学生交流,或相互讨论后再写作,学生能借鉴教师的写法,拓宽思路,作文难度也降低了,作文完成后,师生的都可以粘贴在教室里边,比较优劣,总结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敬服教师,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那次指导学生如何写自传,当笔者念到自己的自传时,念到伤心处许多学生都哭了,笔者也哭了„„当时那种师生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笔者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心贴得是那样近,师生之间真正达到了“情感相通的妙趣”。后来学生的作文写得相当成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笔者的“下水”作文效应。

最后是作文评改

(一)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笔者打破传统,经常组织学生互评。每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定作文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次按照老师不同的要求和安排批改组以外同学的作文。每个学生初改一篇,然后相互轮流批阅。有不同意见的,小组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拿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讨论,最后求得共识。全面批改后,教师收集作文,认真检查学生的评语,纠正错误,发现优点,为讲评做准备。

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在批改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每次批改侧重点不同,批改也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作文的讲评

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

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2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书目:

《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柳斌:《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报社,1996年。

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第三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从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原有基础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总结前十年教学改革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又将改革引向深入。从8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开展了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目前,世界各国在中学增设劳动技术课、职业课程已成为一大趋势。美国70年代推广生计教育,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法国在75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强调职业教育,在初中三、四年级必须开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科目。80年代末,法国更加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常”。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从实践教学的视角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又来自哪里?它必然来自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与较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等倾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探索。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用心爱心专心 1

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着是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着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我在讲授《联合国》一节时,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每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用四十分钟模拟联大的程序召开联合国大会。又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张扬了他们的鲜明的个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以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科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者。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政治科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

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比如,我在讲授国有企业的改革时,带领学生到我县的一个国有企业做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授商品的价格时,带领学生到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做市场价格调查,并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的价格现象;在讲授依法治国问题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等等。

由于我国理论界和广大教师对双基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师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当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们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而且为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舞台。不仅重视双基教学,而且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当今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种隐含的特征。同样一种教学,持不同教学观念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有些人认为,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另一个外显特征便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但是,为了以上目标,国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这里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学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求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论而提出的。这里所说的学科本位论的主要表现,一是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第二对关系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一方面,智能发展有赖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必须转化、升华为智能,才可能最迅速最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应当是“知识经济”的正确含义。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不等同。总之,学生发展的内涵同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必须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现是极大的推动。

只有加强中学教育教学的各项配套改革,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height=“30” align=“center”>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政治课改革初探

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现在中学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搞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象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首先,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许多同学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还真这么管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一些同学还成了小哲学迷,立志将来要当个哲学家。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第三,在教学中我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我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

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我就反复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第四,在教学中,我从不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我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共产主义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进一步我还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在我坚持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年来,所带班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显示了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效益。

当然,政治思想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学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 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培养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课运用CAI的探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发展性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 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思政课教学不良现状及其成因与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方法论 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探略 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哲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 试论成功智力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心理环境优化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驾驭的审视和思考 论师范学校政治课的教学创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方法探究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系统的校域研究与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挑战

论隐性课程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化作用 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对策的研究 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四环节”教学法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 思想政治课学习策略探究

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素质的思考 试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初探

转变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问题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思想政治课提前介入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 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探索

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创新型教师培养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生为什么对政治课不感兴趣?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造性教学探析 思想政治课中考改革研究

网络文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白银市区中学生上网现状调查与分析

在高中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情感教学在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学科能力阶梯训练法”的实验研究 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课堂的思考与探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开放 互动 自主——开创《思想政治》课堂新境界 “人本主义”思想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论新型师生关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英文)对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理性思考

论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培育学生的科学信念

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思考与探索 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试论思想政治课中的主体性教育

激发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探索 借鉴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完善中学政治课教学 高中政治课的需求意识及“需求式”教学的尝试 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探究 中学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校园违法犯罪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公民道德建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析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和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案导学”教改实验报告 关于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探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民主化探究

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科教育信念及其培育 实施吸引教育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民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及对其教育效能的探究

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网络思教——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情境创设的探索 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风格初探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生态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初探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研究 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中师思政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案例教学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在小教大专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开展 乌审旗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模式之探讨 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影响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若干基本因素及其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新课程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再认识 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性学习在小教大专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开展 优化思想政治课作业系统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在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民主教学 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一《经济常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之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以活动促发展

谈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培养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性评价之研究 合作学习在我国高职二语习得中的运用(英文)试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初探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其意义 初中生法律认知特点及教育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内活动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哲学教学改革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内活动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隐性课程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生法律认知特点及教育干预实验研究

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其意义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初探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初探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活动促发展——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影响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若干基本因素及其对策 乌审旗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模式之探讨 案例教学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法之研究与应用——翁旗平民中学高一思政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研究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初探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初探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生态教育”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风格初探

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情境创设的探索

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思想政治课民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实施吸引教育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民主化探究 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析 校园违法犯罪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探究 借鉴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完善中学政治课教学 激发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探索 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思考与探索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对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理性思考

“人本主义”思想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新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高一《经济常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消极价值判断与学业不良相关的研究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问题研究

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之初探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初探

高中政治课的需求意识及“需求式”教学的尝试 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 灌输理论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邯郸市中学政治教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教师引导道德体验学习

接受理论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科教育信念及其培育 论激励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论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培育学生的科学信念

论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问题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新课程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论新型师生关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高中生适应社会能力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师思政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性评价之研究 网络思教——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初探

下载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