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青冈县兴华镇中学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有不少教师没在教学上下真功夫。如果不尽快扭转此局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无从谈起。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吸引力,这可需要认真研究,这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写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方向。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政治课要有趣味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上。众所周知,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原因就在于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可以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就要在导课环节上下功夫,导课的方式是多样的,可采用讲故事诱导,诗歌朗诵渲染,设置悬念,漫画,招贴画,图片放映,优美歌曲播放等情景设置,要求教师据授课内容灵活选用。导课的内容应是引人入胜的,语言要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全身心投入这节课中。
《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求教师恰当运用教具,如要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由于思想政治课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复杂现象,使学生要真正理解并运用,并非易事。电化教学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高一种具体情景,在此情景中学习,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把讲和看结合起来,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情景理解,把握知识,从而增强教学吸引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主体是否有学的愿望、动力。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会有不明确的表现,学习无动力怎能实现目标?因此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培养激发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不仅要靠趣味的导课,多种教学用具的运用,更要使学生在所创设的情景中调动起他们参与的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教学中据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组织多样形式的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漫画展评,社会调查等。要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为巩固知识可即兴表演场景,一名中学生买笔,在行使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
第二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从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原有基础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总结前十年教学改革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又将改革引向深入。从8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开展了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目前,世界各国在中学增设劳动技术课、职业课程已成为一大趋势。美国70年代推广生计教育,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法国在75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强调职业教育,在初中三、四年级必须开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科目。80年代末,法国更加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常”。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从实践教学的视角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又来自哪里?它必然来自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与较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等倾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探索。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用心爱心专心 1
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着是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着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我在讲授《联合国》一节时,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每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用四十分钟模拟联大的程序召开联合国大会。又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张扬了他们的鲜明的个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以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科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者。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政治科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
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比如,我在讲授国有企业的改革时,带领学生到我县的一个国有企业做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授商品的价格时,带领学生到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做市场价格调查,并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的价格现象;在讲授依法治国问题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等等。
由于我国理论界和广大教师对双基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师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当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们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而且为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舞台。不仅重视双基教学,而且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当今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种隐含的特征。同样一种教学,持不同教学观念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有些人认为,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另一个外显特征便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但是,为了以上目标,国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这里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学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求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论而提出的。这里所说的学科本位论的主要表现,一是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第二对关系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一方面,智能发展有赖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必须转化、升华为智能,才可能最迅速最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应当是“知识经济”的正确含义。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不等同。总之,学生发展的内涵同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必须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现是极大的推动。
只有加强中学教育教学的各项配套改革,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height=“30” align=“center”>
第三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政治课改革初探
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现在中学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搞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象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首先,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许多同学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还真这么管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一些同学还成了小哲学迷,立志将来要当个哲学家。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第三,在教学中我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我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
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我就反复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第四,在教学中,我从不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我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共产主义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进一步我还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在我坚持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年来,所带班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显示了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效益。
当然,政治思想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学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 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培养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课运用CAI的探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发展性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 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思政课教学不良现状及其成因与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方法论 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探略 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哲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 试论成功智力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心理环境优化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驾驭的审视和思考 论师范学校政治课的教学创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方法探究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系统的校域研究与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挑战
论隐性课程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化作用 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对策的研究 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四环节”教学法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 思想政治课学习策略探究
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素质的思考 试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初探
转变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问题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思想政治课提前介入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 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探索
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创新型教师培养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生为什么对政治课不感兴趣?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造性教学探析 思想政治课中考改革研究
网络文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白银市区中学生上网现状调查与分析
在高中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情感教学在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学科能力阶梯训练法”的实验研究 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课堂的思考与探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开放 互动 自主——开创《思想政治》课堂新境界 “人本主义”思想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论新型师生关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英文)对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理性思考
论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培育学生的科学信念
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思考与探索 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试论思想政治课中的主体性教育
激发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探索 借鉴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完善中学政治课教学 高中政治课的需求意识及“需求式”教学的尝试 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探究 中学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校园违法犯罪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公民道德建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析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和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案导学”教改实验报告 关于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探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民主化探究
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科教育信念及其培育 实施吸引教育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民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及对其教育效能的探究
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网络思教——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情境创设的探索 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风格初探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生态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初探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研究 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中师思政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案例教学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在小教大专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开展 乌审旗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模式之探讨 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影响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若干基本因素及其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新课程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再认识 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性学习在小教大专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开展 优化思想政治课作业系统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在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民主教学 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一《经济常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之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以活动促发展
谈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培养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性评价之研究 合作学习在我国高职二语习得中的运用(英文)试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初探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其意义 初中生法律认知特点及教育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内活动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哲学教学改革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内活动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隐性课程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生法律认知特点及教育干预实验研究
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其意义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初探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初探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活动促发展——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
影响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若干基本因素及其对策 乌审旗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模式之探讨 案例教学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法之研究与应用——翁旗平民中学高一思政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研究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初探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初探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生态教育”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风格初探
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情境创设的探索
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思想政治课民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实施吸引教育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民主化探究 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析 校园违法犯罪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探究 借鉴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完善中学政治课教学 激发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探索 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思考与探索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对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理性思考
“人本主义”思想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新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高一《经济常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消极价值判断与学业不良相关的研究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问题研究
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之初探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初探
高中政治课的需求意识及“需求式”教学的尝试 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 灌输理论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邯郸市中学政治教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教师引导道德体验学习
接受理论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科教育信念及其培育 论激励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论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培育学生的科学信念
论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问题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新课程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论新型师生关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高中生适应社会能力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师思政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性评价之研究 网络思教——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初探
第五篇: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2
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
亳州三中
马娟
内容摘要 趣味性是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实现政治课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也是政治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应是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结果。生动有趣的政治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受到教育,陶冶情操。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增强 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应是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结果。生动有趣的政治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受到教育,陶冶情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社会上有些人淡化政治,这对青少年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消极影响。初中毕业考试政治开卷考试,高中理科高考不考政治。这样会使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政治不重要或没有意义。在加上思想政治课有不少理论抽象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部分学生有“课堂不用听,考前突击背”的错误想法。种种原因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严重影响到政治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趣味性是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实现政治课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也是政治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接下来,我就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谈谈我的尝试和体会。
一、广角度多层面的设计 增强说理的趣味性
根据授课内容,广角度多层面的设计一些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学生则乐学易记,减少死记硬背的烦恼。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的理解。我在讲《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时的内容时,学生会感到市场经济与自己的学校生活扯不上,很可能学起来不感兴趣。这时,我就抓住学生思想脉搏讲好“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我是这样开始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她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学生听到这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就急切的想弄个清楚明白。这时,我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趁此机会,我简明扼要的讲了我国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的由来及历史作用,因为这是50年代的史实,学生十分生疏,听了以后有新颖感。同时又是学生产生一个疑问:既然计划经济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现在为什么要改掉它呢?于是为讲新课埋下伏笔。1 接着我根据中央文件讲党中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认识过程,还运用现实教材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地市场繁荣及城乡经济面貌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中央决定改革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是正确的,必要的。这就为学生学习正文打下了思想基础,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力。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说过:“情痴则其志痴,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精。”蒲氏所说的“智痴”即兴趣的高级阶段---志趣。要使兴趣到达志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一些循序渐进,深入细致的发展过程。
二、适当开展各种比赛 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课堂45分钟,学生不可能时时刻刻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各种比赛。比赛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能使学生排除各种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来。能使学生发挥最大学习的潜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率。比赛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学生容易出现分歧的问题,可以进行辩论赛,在预习时要把学生分成两队,做好辩论准备。上课时,正反双方选代表登台辩论,也可以双方每人只允许发一次言,进行接力辩论。对于重难点问题,可在预习时每小组推举一名代表作演讲准备,上课时进行演讲比赛,也可以把一节课要讲的知识点,让几个学生先“备课”,上课时来当“老师”进行讲课比赛,教师最后查漏补缺,归纳总结。在复习和检测时可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用幻灯片打出来分小组进行抢答比赛。对有些该记牢的基本概念、原理可以进行记忆比赛。
三、直观电化教学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现代化的电化教学,直观性强,它以特有的绚丽多彩的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和富有情感的讲解。既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新学的知识,了解知识点间的结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以逼真的形象,占领了学生的脑空间,缩短了认识、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时间距离,并驱使学生进行积极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讲授《经济生活》“对外开放是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时,当进行课堂小结时,运行了自行设计的“敞开国门”一幅图画。通过同学们观看图片、一起分析概括出一下三层含义:(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国门敞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举办经济特区;(3)“如何开放” ?一方面闭关自守,一概排外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崇洋媚外,全部吸收也是错误的。从图片上看到“国门”已经打开,但是国外资本主义的东西很多,除了我们引入资金、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外,还有图上“阴影”部分的“凶杀、吸毒、色情”等肮脏的东西。而后者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开放的正确态度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为我所用。
四、穿插歌曲、表演
增强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许多学生都喜欢音乐和唱歌,抒情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是活跃气氛,寓教于乐的一种好形式。把歌曲用于开头导入新课,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心理、情绪 2 和知识准备;把歌曲穿插在一堂课的中间,能使学生消除疲劳,重新兴奋起来。把歌曲用来作为课堂的结尾。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如我在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课时时,让学生齐唱《56个民族是一家》作为开头。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内容时,我演唱《众人划桨开大船》穿插在课堂的中间。在讲“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繁荣昌盛”时,全体学生齐唱《社会主义好》结束新课。
当我在讲解《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差异》时,让学生即兴表演一个代表城里人,一个代表乡下人分别从语言、服饰、思想观念等方面开展对话。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知识掌握的很好。使课堂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脉络一目了然,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五、重视课堂导语设计 启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导入新课是每一位教师每节课比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恰到好处的导语,能起到温故而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思维,使之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角色。
我在讲《哲学生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节时。为了把一分为二的抽象概念形象生动的教给学生,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十个字。问学生知道他们的意思吗?当学生回答知道后,我又在“己”与“彼”下各加了个着重号,告诉他们这是一对矛盾的事物。当“矛盾”二字引起学生的注意后,我又告诉他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矛盾之中,我们就生活在矛盾的世界了。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而后,我们从矛盾的概念入手,将包括矛盾的属性、普遍性、两点论、两分法等课堂容量很大的一节课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中顺利的完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概念、观念与现实社会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形式,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理论的东西实际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在讲解高二教材中有关人生价值的内容时,有的学生就直言不讳的提出“张华救老农不值得”。还有学生认为大学生救老农,是拿等量的金子换等量的石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我选用了党的领导干部-----郑培民,以及任长霞等先进事迹为例,目的是为了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奉献精神并不过时,它仍合着时代的节拍,凑出时代的正能量。,使学生懂得英雄楷模正是在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可和赞誉。我们应学习他们的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主义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样联系实际社会来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能力,缩短了课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受思想教育和启迪。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若单一机械的运用,都难以取得好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导致注意力高度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维持在半小时左右,超过这一限度,学生就会出现疲劳。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3 不断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由兆琴 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概览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赵澄英 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概览 [3]政治课兴趣教学探微
齐顺昌 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概览 [4]《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第08期 作者:黄云墅;[5]《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9期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