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话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版)
童话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三郎小学
宋光明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传统体裁。陈伯吹说:“童话这两个美丽的字眼,标志着一个具有诱人魅力的世界。”童话是儿童的天使。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气,适合儿童想象和趣味的情节,形象创作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丰富的幻想是它的基本特征。它以夸张,象征和拟人为主要艺术手法。
童话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1)它把小学儿童带入语文天地,完成由“幼”到“小”的过程中起着因势利导的作用。列宁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2)童话教学在塑造小学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程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童话以幽默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现抽象的思维和观念,使儿童易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益。童话教学成了形象愉快的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的好方式。(3)童话教学在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童话教学可以通过发展想象智力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童话教学在培养小学儿童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有超前训练的作用。
童话教学,重点在小语低段,不能不讲究模式(方法)。这里我们根据童话教材和学生特点及教学实践、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设计出以下模式,供参考:
以听读入手,通过“听——读——演——议——编”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发展。
听
听录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融入童话意境中来。通过反复听录音,训练学生的听力和整体感知能力。通过体会录音中不同角色的语言、语气变化。体会课文中的角色个性。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文时,播放录音,使学生在听读中体会小猴子的顽皮和天真可笑,进入童话意境。又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中体会老山羊和狼的语气变化,领悟狼的凶残。为学习课文创设情景,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范例。
读
让学生模仿录音试读,读出语感;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分角色读,读出个性。通过反复的多形式的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读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内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文章中心就会有所悟,有所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是新大纲对小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演
在完成上述两个环节后,学生对童话中的内容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对童话中的不同角色个性有了一定的领悟,通过演,让学生进入角色,用身心去体会去演绎,既加深了对童话的理解,又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如在教学《骆驼和羊》一课时,让学生分演骆驼、羊、老牛。台上台下同学一齐进入童话世界。深刻体会童话的思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动感十足。又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老师在孩子们熟悉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上台表演猴子的动作。孩子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动作将猴子的动作表演出来,台下的孩子在台上孩子表演完后,说出他们的不当之处(此环节也正是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的又一次再造和想象。)。然后再让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这一次孩子们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小猴子”掰玉米的动作是那样逼真、传神;“小猴子”看见大西瓜时的高兴劲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小白兔”是那么的活蹦乱跳、逗人喜爱。这一切在孩子们真情的演绎下是那么传神。显然孩子们已完全进入了童话世界。精彩的表演之后孩子们对词语意思、课文内容、文章的中心了然于心。在欢蹦乱跳中解决了问题,这多好呢!
议
让学生讨论课文思想,将各自对童话的理解见解共同交流,产生共鸣。这样既使学生对童话的理解有了多方面的想象,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讨论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找伙伴进行。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讨论的结果不要求同一,可出现百家争鸣,这样方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讨论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可采用横向和纵向交流的形式(具体的做法在这里面不再赘述),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编
进行了上述环节后,最后让学生来编故事,对童话进行续编、改编。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让学生思考:老山羊走后,狼的下场会怎样呢?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有的说,狼被猎人世间活捉弄住,拿到集市上去买掉了;有的说,老山羊走后,来了一只小山羊„„又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老师问孩子们: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它会怎样给妈妈说呢?孩子们说开了:有的说,小猴子回家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了妈妈听,并承认自己错了;有的说,小猴子对妈妈说,下次它下山一定把玉米、西瓜、苹果、起带回来;有的说,小白兔告诉妈妈,下次它下山时一不定期带上一支枪,好打小白兔„„这些丰富的想象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载体,是创新能力萌芽。
教有法,教无定法。这种模式,要注意把握各个环节,不可流于形式。
2001年7月11日
第二篇: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实验报告)
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之美称,相传黄帝时期就有了著名的《弹歌》。在祖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诗歌按体裁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同时,通过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对祖国精美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大纲》小学语文教材
2、《现代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三、课题实验的具体内容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及课外积累的诗词。
四、课题实验的具体操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促进发展”五个要素,实质上正是反映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采用引导、谈话、激趣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活跃、自主的课堂氛围。通过一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课件或实际资料,让学生在情感上进入诗歌所反映的情境中,继而首先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2、“五动”教学法
“五动”即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口。
(1)动脑:即启动思维思考诗歌的意境,想象诗歌所展现出的画面,由画面来理解诗意。
(2)动手:把自己根据诗意构思出的图画画在纸上或演示在黑板上,或是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实际的表演,这样通过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动眼:即观察。观察图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景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4)动耳:即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用耳听读或听说,感受诗歌文字的美,继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欣赏美的能力水平。
(5)动口:即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感知,有感情朗读,朗诵;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像讲故事一样复述出来。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动”教学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背—读—议—演—画—品”教学法
(1)“背” 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境。
新大纲重视了学生的积累语言和收集能力的培养,课前布置学生对所的古诗进行收集整理,对他们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学古诗时让孩子们将自已能背下的古诗背出来,既检查了孩子课前的预习情况,又创设了一种诗的氛围,为新的诗歌内容的学习准备了情境。在教学古诗《寻陷隐者不遇》时,我先问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谁来背一背?”孩子们踊跃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自己能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等到孩子们背完了,我说:“大家没有古诗了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寻隐者不遇》!”孩子们兴趣盎然,立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读” 初读感知,体现自我。
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谁读得好,由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模仿。如果课文配有画面,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作好了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的语调去读,而就让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其实在听了别人读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榜样,模仿读好。)
(3)“议”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
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也就说有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对诗句的意思不明白,或对诗中的某些字词不理解。这就是说,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就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这是安排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就要让他们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讨论,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学习,并告诉他们:“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将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讨论都不能解决的,小组学习完后再全班共同来解决。”孩子们按照教师的安排活动开来。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孩子们讨论学习后,提出了问题:“寻隐者不遇”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问,“‘隐者’是什么意思?”有孩子答道,“‘隐者’就是隐居的人。”“寻隐者”又是什么意思呢?“不遇”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在别人的发言和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总之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包办。
孩子们没有问题要问了,这个环节还不算完,还需要检查一下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或者说叫交流小组学习信息。让每个组以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具体说来可进行以下操作:让孩子们说出(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前面发言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进行补;有了较为合理的答案或大家认同的结论后,再笔记下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益。
(4)“演” 演出诗句内容,再现诗句,感悟诗句情感。
通过小组学习,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可根据诗的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演一演诗的内容,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安排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演一演,将童子与诗人的对话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演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在下面根据诗句内容,与同组同学相互演。再取到台上为全班同学演,台上同学演时,下面同学要认真看,看后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孩子们的演,将诗句内容用孩子们的体态语言再现了出来,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现了出来,使孩子们感悟到古诗用语之精炼。又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可让学生演一演诗人的动作表情,从中感悟诗人对苍苔的怜爱和游园不值的失落及看到红杏出墙的欣慰之情。
(5)“画” 画出诗句内容,再创诗的意境,培养创新意识。
不少诗句都包含了富有诗意的画面,特别以王维的诗为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了诗句内容,对于富含画意的诗,可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想象画或临摹画、简笔画,通过画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画。孩子们马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动作快的同学就画完了,画的内容很有意思。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也可让孩子们画一画诗反映的画面:稀疏的篱笆、弯弯的小径、新绿的树枝、急走追蝶的儿童、金黄的菜花、飞舞的黄蝶。教学《咏柳》一诗时,可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柳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6)“品” 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意思,感悟了诗句情感,这时再来读诗句,其感受就和初读肯定不同。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进行富有情感的品读。品读不必追求同一的语调,要珍重学生的个性,多让学生展示自己,读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韵味,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就是非常宝贵的。此环节,还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比如,学完一首诗后问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后,回家愿意背给爷爷或者奶奶听吗?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奶奶,大家就是乖孙孙,一起来把今天教的诗背给奶奶听一听„„
五、课题实验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即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定标、自学、讨论、巩固、小结”等环节来操作运用。
2、实践性原则:
即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可通过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演,语言描绘等一些可具体操作的手段来进行教学。
3、整体性原则:
即全体学生都尽量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不管处于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都能体会到诗歌中语言文字的美及祖国文化的灿烂。
六、课题实验的目标:
通过本实验,激发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和近现代优秀的诗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以及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索小学诗歌阅读的新途径新方法,继而在实验结束时,形成经验论文。
七、实验对象:
天国小学四年级,甘河小学五年级。
八、实验周期:三年
2003年7月
诗歌教学中学生“读”的活动设计
三郎小学
宋光明
阅读教学重在读,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诗歌教学中读更是非常重要,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口颔涎流,滋味无穷”、“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等等之说。诗歌教学中的“读”,在下认为应分以下三步进行:一曰初读,二曰细读,三曰品读。
一、初读
创设情境,引读全诗,初知诗意。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诗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同样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例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富有竞争的背诵展示、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就要进行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引读就是老师或优生进行示范朗读,低段诗歌教学中最好由老师或录音示范朗读,而中高段诗歌教学则可由学生竞读,让学生通过对同伴的朗读的自主性的评价来能动地选取朗读范例。无论是学生示范朗读还是老师的示范朗读(即引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节奏,即诗句的停顿、重音等。(2)、读时要让学生(听的学生)看图、展开想象。(3)要读出感情,注意速度和语调,尽量将作者的情感在读中传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听者受到感染,产生朗读欲望。这个时候就可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或集体朗读,也可安排小组朗读,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一试身手的机会。在此环节中,学生初知了诗的大意,为进一步理解诗句内容打好了知识和情感准备。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竞背自己知道的五言古诗,将学生带入一个浓郁的诗歌学习氛围;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新诗后竞读,通过几个优生的竞读示范后,学生心目中有了自己的范例;再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全诗(小组,集体轮流进行),并轮流看画面想象诗句内容。
二、细读
理解关键词句,读出诗境。
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了关键词句的意思后,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读出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的意境。此时的读就已融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细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细读环节的安排时机(也就是什么情况下安排细读)。具体地说,应当是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理解了诗句内容,对诗句内容有了新的感受,急于用朗读来抒发的情况下安排。(2)、细读形式。读的形式要多样,个人竞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分组竞读,自由朗读等,依实际情况(学生的习惯、兴趣等)而定。还可创设一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充满激情进行细读,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诗句的激昂、婉转、诗情、画意。(3)、细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追求同一,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层次等(即具有个性差异),所以不能让学生以同一语气、语调进行朗读。比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当学生理解了诗句中的重点词后,我安排学生朗读,并让他们注意读出感情、体验,这一次孩子们比开初读得更好,更能体现诗意。接着我又安排孩子们争取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站起来的孩子读得真好,完全读出了诗的意境。
三、品读
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韵。
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领悟了诗句的情感。就要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句的韵味。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因为吟诵时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产生的强烈的共鸣。吟诵时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在临近结束时,就可让孩子们反复吟诵,诵出作者“松下问童子”时的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时的失望,“只在此山中”时的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时的惘然若失、无可奈何。反复的吟诵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诗句的美妙,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品读,还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情流露。情境的创设要依诗的内容而定,要避免“千课一面”:可设置角色——学生扮乖孙,老师扮奶奶,进行“背给奶奶听”, 表演, ;展示CAI画面(或动画),引学生入境,进行吟诵;设置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读诵;汇报“演出”,即兴诗歌朗读比赛等。
二○○二年四月二十日
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三郎小学
宋光明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的美称。远在黄帝时期就有著名的《弹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就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期又出现了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两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的诗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黄金时代,诗作近五万首,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宋代诗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积累语言,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要求学生每学年背诵20至30篇优秀诗文。
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呢?教学中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一、“背” 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境。
新大纲重视了学生的积累语言和收集能力的培养,课前布置学生对所的古诗进行收集整理,对他们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学古诗时让孩子们将自已能背下的古诗背出来,既检查了孩子课前的预习情况,又创设了一种诗的氛围,为新的诗歌内容的学习准备了情境。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我先问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谁来背一背?”孩子们踊跃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自己能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等到孩子们背完了,我说:“大家没有古诗了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寻隐者不遇》!”孩子们兴趣盎然,立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读” 初读感知,体现自我。
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谁读得好,由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模仿。如果课文配有画面,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作好了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的语调去读,而就让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其实在听了别人读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榜样,模仿读好。)
三、“议”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
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也就说有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对诗句的意思不明白,或对诗中的某些字词不理解。这就是说,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就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这是安排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就要让他们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讨论,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学习,并告诉他们:“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将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讨论都不能解决的,小组学习完后再全班共同来解决。”孩子们按照教师的安排活动开来。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孩子们讨论学习后,提出了问题:“寻隐者不遇”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问,“‘隐者’是什么意思?”有孩子答道,“‘隐者’就是隐居的人。”“寻隐者”又是什么意思呢?“不遇”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在别人的发言和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总之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包办。
孩子们没有问题要问了,这个环节还不算完,还需要检查一下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或者说叫交流小组学习信息。让每个组以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具体说来可进行以下操作:让孩子们说出(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前面发言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有了较为合理的答案或大家认同的结论后,再笔记下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演” 演出诗句内容,再现诗句,感悟诗句情感。
通过小组学习,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可根据诗的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演一演诗的内容,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安排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演一演,将童子与诗人的对话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演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在下面根据诗句内容,与同组同学相互演。再到台上为全班同学演,台上同学演时,下面同学要认真看,看后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孩子们的演,将诗句内容用孩子们的体态语言再现了出来,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现了出来,使孩子们感悟到古诗用语之精炼。又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可让学生演一演诗人的动作表情,从中感悟诗人对苍苔的怜爱和游园不值的失落及看到红杏出墙的欣慰之情。
五、“画” 画出诗句内容,再创诗的意境,培养创新意识。
不少诗句都包含了富有诗意的画面,特别以王维的诗为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了诗句内容,对于富含画意的诗,可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想象画或临摹画、简笔画,通过画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画。孩子们马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动作快的同学就画完了,画的内容很有意思。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也可让孩子们画一画诗反映的画面:稀疏的篱笆、弯弯的小径、新绿的树枝、急走追蝶的儿童、金黄的菜花、飞舞的黄蝶。教学《咏柳》一诗时,可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柳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六、“品” 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意思,感悟了诗句情感,这时再来读诗句,其感受就和初读肯定不同。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进行富有情感的品读。品读不必追求同一的语调,要珍重学生的个性,多让学生展示自己,读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韵味,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就是非常宝贵的。此环节,还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比如,学完一首诗后问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后,回家愿意背给爷爷或者奶奶听吗?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奶奶,大家就是乖孙孙,一起来把今天教的诗背给奶奶听一听„„
当然,教有法,教无定法,以上环节要视具体的诗而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二○○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广西藤县蒙江镇第二初级中学许坚容
【内容摘要】 要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中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要转变以往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教育的陈旧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起和谐的新型师生及生生关系,教学中大胆开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法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信心,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终身教育不仅成为人类教育的永恒性课题,而且已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在中学教育中一贯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家长式、专制式的师生关系;使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受压抑,这已是制约教学发展的桎梏。[1]因此,在中学教育中由传统的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学校中学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未来人才,培养懂得自主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也是当前的大势所需。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成功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拓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时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和常规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和教师本身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等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丰富业务知识,钻研教学理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1
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知识爆炸的现代,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二)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自主教学方式,如何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去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呢?这就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互助的生生关系,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快状态,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这在中学教学中尤为突出,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过于严肃和“专断”的课堂无疑不利于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
(一)建立愉悦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2]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3]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二)倡导互助互学的学生之间关系
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的;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互助的生生关系非常重要。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学生又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耐心听取,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处处感到心理安全与自
由,时时体会到来自同伴的关爱;使学生能团结合作,主动帮助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主动与他人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帮助学生建立互助、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中,我把班中每6人分为一个学习互助小组,平时间可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但要教育引导好学生,这并不等于简单的作业互相抄袭或答案的共同解决)相互监督,上课也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讨论。这样既融洽了学生之间关系,增进了他们这间的友谊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及自学能力;同时在上课时还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同学答错题时不应得的到嘲笑,而应真诚的帮助,因为谁都会有错,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反而要反思自己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三、开放教学时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适应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场景,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可靠的落脚点。这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广泛的思考;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参与学习活动变得十分积极,思维很活跃,思路广,方法多,这样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只有在实践中,才会使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5]要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实践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尽量做到: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上课后有“学法”总结。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克服困难获得新知的喜悦,使学生能在自主、愉快、和谐的状态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中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胜,想象力丰富,对具体的事实和实际活动较感兴趣,且对感兴趣的事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育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如语文学科有“课外阅读积累竞赛”、“学生习作竞赛”、“即兴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数学学科可以开展“口算比赛”、“计算大王”、“解题能手”、“寻找身边的数学”等活动;英语学科可以开展“英语角”、“口语竞赛”、“词汇过关”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地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五、引发内在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主学习与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的尊严感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如果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将会使其形成持久的意志力。中学生虽不像中学生那样有具体的理想目标,但他们往往也都有很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梦想当科学家、当医生等等;可我不能他们心理准备不足,虽心中有很多美好愿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因素做起,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让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和社会意义,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此外还可以借助名人或身边的人成功的例子来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如,讲到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七岁时就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有时还借助自己身边的人的成功例子,说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人。
再如,2007年8月,一位蒙山籍失去双臂的残疾青年应邀到我校对学生进行演讲教育;这位青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能用脚自如穿衣、吃饭、干点简单的活来自理生活;而[4]
且写得一笔好字,毛笔字、钢笔字均颇有水准,现已是广西书法协会会员。他的努力奋斗的事在学生中反应强烈,一度使学生努力学习了好一阵子。像这样我们可以借此鼓励学生肩负起学习的责任,树立起自信心和进取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六、强化引导督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学生一般自主学习性都较差,虽然中学生进取心都很强,但自制能力却很弱,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有较好的自制力,能自觉、理性地支配自己行为,中学生的意志行动是较简单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差,一遇到困难往往会“打退堂鼓”。要让中学生做到坚持自主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但能坚持自学和课前预习,迅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且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弱,学习情绪也低落,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感受不深,进步缓慢,学习效率很低。[6]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强化学生养成五种好习惯,即预习复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探索研讨的习惯、积累拓展的习惯。如针对预习和复习,我引导、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有关知识;二是会做好学习记录;三是会熟练运用工具书,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课外阅读;四是会把知识与生活系起来,进行自主思考。我们应调动所有教育力量,让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好督促工作,定期联系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教育与引导;逐步增强中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自主学习,并注意了把握好“扶”与“放”的度,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坚持在充分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长期的、有计划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注释]
[1]李林华.浅议农村素质教育.中学青年教师,2003(11)
[2]张涛.素质教育呼唤新型师生关系.中学青年教师,2002(6)
[3]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5-67
[4]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第120页
[6]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5-106
[参考文献]
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李卫民.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学语文教育, 2002(5)
龚春燕 林允舒 杨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0
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所谓“阅读”,指的是运用视觉,看别人用文字(书面语言)写出来的东西。阅读是人类复杂的行为之一,是一个用多种技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为了重点培养学生能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阅读适度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重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各类文章的教学活动设计谈谈我的看法:
一、关于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的美称。远在黄帝时期就有著名的《弹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就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又出现了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两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的诗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积累语言,陶冶爱美情趣。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呢?
首先,“背”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景。
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孩子们进行了课前预习,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认同和赏识,教者就该因势利导,充分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人在体验到一次成
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以“背”引入新课并提出适当建议,才能保障这一环节的实效性。如:“在开始背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当同学在背的时候要尊重别人,认真听,如果背错了,也要等他背完了以后再指出来……”当一同学背出自己知道的诗后,如有出错,老师先别忙于纠正,要将机会让给孩子们,再集体背诵……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一切教学活动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下才能收到最大限度的效果。课堂过渡语,使课堂环节实现“软着落”,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其次,“读”读中感悟,体现自我。
阅读教学重在读,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之说。诗歌教学中的“读”,笔者认为应分为初读、细读和品读
(一)、初读 创设情境,引读全诗,初知诗意。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诗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例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富有竞争的背诵展示、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细读 理解关键词句,读出诗境。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了关键词句的意思后,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读出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的意境。此时的读就已融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细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细读环节的安排时机,应当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理解了诗句内容,对诗句内容有了新的感受,急于用朗读来抒发的情况下安排。(2)、细读形式。读的形式要多样,个人竞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分组竞读,自由朗读等,依学生的习惯、兴趣而定。还可创设一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充满激情进行细读,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诗句的激昂、婉约、诗情、画意。(3)、细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追求同一,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层次等。
(三)、品读 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韵。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领悟了诗句情感,就要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的韵味。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此时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反复的吟诵中,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品读还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情流露。情境的创设要依诗的内容而定,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由学生去评价去模仿。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种多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再次,“议”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我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新学到了些什么,这对学生的求知心、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学习,每个孩子获得的信息是肯定不一样的。组织好学生的交流活动非常重要,让孩子们面对自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交流自己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家普遍认同的几类答案——实现共享。教师要当好旁观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适当
点拨,必要时对少数活动后进的小组要进行指导,时间要给足,充分地活动,活动目的明确、内容适当、共同参与。“议”就是学生带着“背”中产生的激情兴趣盎然地“读”后进行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自主学习活动。
(一)、提出问题,作好合作学习准备。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疑者,觉悟之机也”。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学中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先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二)、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要忙于进行解答,可以将机会让给孩子,学生不能解答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甚至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答案。表面看来,似乎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多花了很多时间,但实际效果却是难以估计的——既培养了孩子们合作探究的习惯、精神、能力,又教给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功,这对学生而言太重要了。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是安排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总结与反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我从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数年,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简单地总结如下:
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拓展阅读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本。
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第五篇:中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中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在快乐中学习,同学们,你们想学有所成,就从自我开始,从快乐中开始,我就是这样去学习的.我学得快乐`学得主动,那才是真正的乐在其中。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我是。今天我在这里谈谈我学习的心得体会,这也是我学习的点点滴滴,这里凝聚了老师们对我的辛勤培养,同学们对我的关爱帮助,才让我不断的茁壮成长,在这里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自主学习之路。
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就是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而我的学习也就是从这样快乐中开始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首先要尊敬我们的师长,这就是所谓的“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尊师也是一种建立在孝亲的基础上,一个孝养父母的人,他不会尊师吗?所谓的尊师就是依教奉行.所以孝亲尊师是做人的基础。孝养父母,尊敬师长的人一定有远大的志向。比如说近代的周恩来总理,也是为中国之崛起而立志。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其次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多复习学过的知识.坚持做到多做练习题,多背单词,多看课外书以及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每天放学回到家,我首先就是主动完成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让父母催促着写,不懂的问题自己去思考,然后再去查资料,最后才去请教父母或老师.写完作业后的时间也不能浪费,自己读一些有意义的书,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增加自己的见闻。
我努力的做着,坚持的做着,如今获得的是老师的认可,同学的信任.在我心中,基础就像盖楼一样,无论你的房子有多么的漂亮,多么的金碧辉煌,地基打不好,楼照样会倒塌.这条象征了成功的彩虹,为我架起了桥梁,引导我去追寻成功,追寻梦想,老师说过在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可怜,因为他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的目标,“不是我想读书,是父母硬要我来读书的。”没有理想的人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的生命之泉将提前枯竭,留在世上的只是一堆行尸走肉罢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你们想,这样的人会有怎样的出息,在青少年时代就没有人生理想,这是最可怕的.我们要坚信:明天的失败都是由于今天不努力.老师还说过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读过书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学习,而应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待人处世,接物中学习更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学们,你们想学有所成,就从自我开始,从自主中开始,我就是这样去学习的.我学得快乐`学得主动,那才是真正的乐在其中。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自主学习的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勉。谢谢!
针对不同功课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数学,逻辑性强而又抽象,所以要开动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认真听讲,勤动脑筋,多做练习,且弄懂各种题型的特点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解题技巧非常重要。而英语,主要是多记单词,多记句法、语法,多听录音,培养听力和语感,另外经常大胆地开口说和练。语文除了学习好课文外,要加强课外阅读,提高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掌握各种情景的描写和描绘。对于思想品德和历史呢,主要在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加以背诵。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能感受到您对您对做事的认真态度,希望把它做得很好,我很赞成,的确,我们需要帮助,但我想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的提升。
所以,我建议最好用您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学习感受来谈效果最好,因为您有很深的感觉,所以演讲就会很真实并吸引人(当然也需要语言组织的较好)。
学习经验交流演讲稿<> 0307班杨宁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想必同学们对成绩的提高很渴望吧当你看到别人优秀的成绩时,你一定会产这种愿望:如果那个人是那该多好啊!我也会有这种愿望.我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按照这种方式——勤学善思+适当的方法+少说废话进行学习的.学习英语,第一,你要对它有一种兴趣,有的同学可偏偏就对它没有兴趣甚至有厌恶的情绪,这可怎么办呢你可以试着去想象一下关于学会与不学会英语的后果.如: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我能和外国人面对面地交流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又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由于英语不过关,带来许多的不便等;也许这样你会产生这种:想学英语,以为英语是一项重要的科目.这种或许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方法地去学.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人类交通的工具,你必须通过读的途径来将它学会,我觉得:可以这么说读是学生英语的关键,可要是不懂读呢不要紧,有老师,同学,大胆地向她们请教,然后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的书.要注意老师或同学教你的时候,是如何发音的,嘴型又是如何的,这样读出来的音才准.接下来就是背单词这一关了.可以采用音标记忆法.记住一个单词里对应字母音标的读法.然后一边读一边按照读音的那个字母写下来.有些是不发音的,要多注意.这样的记法对我而言是挺管用的.过后还要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最后还要记住一些语法和时态,主要掌握它的性质,结构,了解一些标志.我个人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这样,你们如果觉得对自己管用的话,不妨试一下,只要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使不会最棒,也会有所提高的.学习经验交流演讲稿<> 0302班黄戴鹏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学习经验,我们正处于人生旅途的花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初中阶段正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率,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些我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共同探讨.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完全要取决于自己的心态.面对困难时,我的心态总是积极向上的;面对成功,我的心态是谦虚进取的.另外,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成功的人总会有办法的,而失败的人,总是为自己找借口,要持着成功的心态去学习.一.制定阅读计划
“凡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要制定自己初中三年的阅读计划,除了教材推荐的阅读书目以外,还要有计划的阅读更多的书籍。可以向老师请教,请老师推荐图书。除了图书以外,杂志、报纸也要阅读。二.读、写、用相结合
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多练笔是很必要的。除了老师布置的作文题,还要养成自觉的写作习惯。三.虚心求教
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懂装懂是一个坏习惯。四.勤于自学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问勤中得”,这些名言都是说学习要勤。阅读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办的无比办到,不可等老师教,也不可依赖工具书。要有自觉地学习行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五.阅读时要“心到”
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六.阅读时应多动脑
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同学们应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终生。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基础尤为重要,更何况学习。若能将基础知识全面地,系统的熟练掌握,并能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我们应脚踏实地地学,决不要心浮气躁。
二、讲求效率
每一位成功人士在介绍他们的成功秘诀时,都无一例外地提到要“讲求效率”,我们不妨也学一学。即上课一定要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尽量做到当堂吸收消化。若能真真切切地达到此境界,那么偶尔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虽占用时间,但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促成你更高的学习效率。
三、扩展知识面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要挑战中考及以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考验,就应有厚实的知识作为盾牌。所以我们要“挤”出时间阅读名家散文、诗文名句,文学典故;浏览海内外最新高科技信息,观看《焦点访谈》之类的评论性节目。只要坚持不懈,必有收获。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时适度地给自己放假,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紧张的模拟考之后给自己轻松半天。与好友一起去看场电影,溜一会儿旱冰,或是戴上久违的“walkman”,或是对着蓝天白云高喊一声,舒心惬意,好不自在。不过,别忘了轻松之后又该崩紧那根弦了。
刚升入初三,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认为离中考的日子还很长,有的是时间,但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须知学习和复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初三阶段,特别是中考前的几个月,只不过是在平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提高而已。因此,在整个初中阶段,就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求我们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积极思考,回家后认真复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在将老师上课的内容仔细“消化”、“吸收”后,再去接受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每个人由于自身潜能和爱好等因素,各科的成绩一般是不平衡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哪些是自己的强项,哪些是自己的弱项,有侧重地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譬如我对理科较感兴趣,对数理化的悟性较强,因此我在这几门课上,相对多花了一些时间,而相对于我的弱项???文科,我除了平时上课时尽量理解、吸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在复习时用的时间就相对少些。此次中考,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数学117分,理化合卷115分,将我在文科中落下的分给补了回来,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是这样,学习、考试也是这样。
考试成绩好坏的因素固然很多,有时也不乏偶然因素,但我认为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主观因素,即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利的客观因素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弥补,良好的客观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发挥作用。我很幸运,我的初中母校??永明中学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老师的辛勤教学帮我们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使我在此次中考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进入了市重点学校??向明中学。有些同学在考试前十分紧张,每天起早摸黑,拼命做练习,生怕不这样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不仅是一种对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有时还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有的同学平时学习一直很好,就是因为在考试前没有处理好复习与休息的关系,长期睡眠不足,结果在考试时精力下降,反而没有考出应有的成绩。别人的教训就是我们的经验,因此,同学们在考试前千万要注意劳逸结合,以饱满的精神和充分的自信步入考场,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面对中考,我们要具备一颗平常心。尽管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很难,但面对现实,我们每个人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中考的确十分重要,但它毕竟是我们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迈出的一小步,以后的学习路程更长。考得好的同学要从最初的喜悦中回到学习的现实中来,继续努力、刻苦地学习;考得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长时间沉浸在懊悔、难过中,要振作精神,认真总结,再接再厉,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