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
内容提要: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素质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总之新课堂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质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求教师要重视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杠杆作用,要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语道出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攀登的阶梯,进步的动力,成功的摇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亲之以诚,动之以情,激之以趣,晓之以理。爱是创造一切的源泉,也是创造教育的源泉。教师要把一颗爱心奉献给学生,要以自己的真诚实感打动学生,要全方位地爱学生,既爱护优生更要关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就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使学生喜欢教师,喜欢上语文课,教师不但要把握住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向45分钟要质量,由时间型向效率型转变,使课堂教学有教有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有智有能,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课堂上都感到新鲜,变“被动”为“主动”。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保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洋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同学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理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为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互动”才能落实。要把握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具体做到:
(1)参与的时间要充分。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去,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要上去。
(2)参与的形式要多样、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
(3)要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应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定向、反馈评价、课堂总结。
(4)参与时机要恰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供最恰当的参与时机。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探索空间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导向“自由、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去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的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
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向——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能尽显其美!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
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科教学互相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
(1)向课外开放。课前可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开放学习,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作好学习的铺垫;课堂学习结束后,可凭借“例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如语文可学习了《黄继光》后,可让学生去阅读书籍,收集英雄人物的资料。然后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等。
(2)向学科开放。如语文课可向自然课开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数学课开放,可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向音乐课开放,可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等等。教师则适时指点,引导,是学生在广阔的大海自然中尽情地学习,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新课堂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浅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
姓名:
王蕊
学校:明德小学
通讯地址:云南省弥勒县竹园镇中心学校
第二篇:浅谈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精选)
浅谈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
王珍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已经日渐成为广大老师的追求。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本学期对构建有效课堂的实践探索,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语文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根本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但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合实际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首先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一堂课结束要检测这堂课师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有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有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只有主动参与,充分自主学习,学生才能自己去发现、探索、感悟,学习才更有效。小组协作、互助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让课堂变成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舞台。但小组协作不仅要有外在的形式,更要有内在的思考。我班有29名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我把他们分成7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学习,互相促进;课堂上遇到难度大的、学生独立
思考后仍不得甚解的问题,则可以实施小组讨论,由小组长组织,每小组选一名代言人到讲台上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同时小组发言人也可以选一个助理专门协助他板书,然后小组之间互相借鉴、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创新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欲望;小组讨论能让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互相启发,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小组展示,不仅暴露了学生自学中的不足,有利于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且本小组展示的成果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我们课堂提问研究的重点,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
中,避免太多或太少。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三、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上,在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中,要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的理解错误要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就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感情和教学实际,精心预设,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听魏书生讲座有感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听完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我的心中另有一翻感触。师者,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我们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长学长精神,常学常有活力,学会学习。为此,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让表现积极的 同学发言,找到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闪光点,肯定发言的学生,同时,对于学生发言的不足之处予以指导;另外,给表现沉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问题要视学生而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
二、课间多与学生交流,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尽量避免公开批评,达 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做让学生信任的老师的目的。
三、课余时间备好每一节课,堂堂有教案,对于不同的学生设置不 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帮助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需要的是我们的指导。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责任,坚持做到以上几点,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3..3.26
第四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认识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认识
——— 听省特级教师孙老师的讲座有感
大木初中
刘世化
11月5日,我们在房县实验中学听取了湖北省特级教师孙维娇老师、省骨干教师枣阳三中黄莉莉老师和房县实验中学蹇玉琼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大开眼界,特别是又聆听了孙老师的关于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专题讲座,让我再一次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下面我把我对语文有效课堂的认识交流一下。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要把握好其内涵定位,要做到要求适度、方法恰当、角色到位、造势有方。
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优化。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解决一系列教学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从本质上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
第一,教材要“吃”透。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吃”透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才能正确把握“教什么”,考虑“怎么教”才会有基础。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比如《台阶》,写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一个现实的朴素梦想,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勤苦劳作的一生。“父亲”是中国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缩影,他的欢乐与忧愁、辛劳与梦想是千百万中国农民所共有的。作者的目光投向的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父亲,更是在生命长河中无望挣扎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却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努力,表现了他深挚的父爱”,结果造成学生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也被老师倒引回来。这就是教师未吃透课文,表面化理解课文的表现。
第二,学生要“析”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运用好学生这一课程资源,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动,同时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不一样,城乡学生
有区别,学生个体之间有差异。教师只有认同差异、把握差异、兼顾差异,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才能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为什么同一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一样,关键是学生依据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所形成的适应性不一样。因此,不仅学生要适应教师,而且教师更要主动适应学生,这种主动适应的有效性全赖于教师对学生的经常性分析,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了解和共性特征的准确把握上。
第三,预设要“做”透。预设是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出的一系列展望性设计,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网状、弹性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对专业和知识的预先准备,以及对课堂动态变量的预先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千古定律。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实行教学目标管理,预设就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管理的有效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充分的教学预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孕育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尤其是初中阶段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学习素质的形成依然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培养和唤醒。
第四,实施要“熟”透。吃透教材,析透学生,做透预设,最终要落实在教学的实施上,前“三透”是基础,“熟”透是关键。熟透的教学,是一种灵动的教学,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思路清晰,教法得当。做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轨迹清,步步深入流程明,浅者深之掘得进,深者浅之出得来,脉络清晰、层次突出、轮廓分明。二是教师情感饱满,语言规范。教师对文章中内在的、固有的“情”要会领悟、善领悟;教师要自我有热情,有激情,善以自己的内在感情传课文内蕴之情,以己之真实之情激学生之情,从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语言应当是规范准确的,无论是教学上的组织性用语、引导性用语还是评价性用语,都力求做到清楚明白,充分体现要言不烦,实话不虚,一语中的,言之有据、有理、有情的要求,让学生听起来声声入耳,清晰可辨,明白可解。三是学生学有兴致,主体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课的起始要能让学生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轨道;课的推进要能体现张弛结合,学生感到学得紧张活泼、兴致盎然;课堂收尾要能让学生感到余音绕梁、课将尽而意未穷,满怀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氛围上,要力求课堂气氛宽松热烈,使学生生疑、质疑、辨疑有热情,身心解放,无心理负担,沉浸在求知的浓烈氛围中。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同学之间思想碰撞,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和有效的调动。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认识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认识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探索性的 简约体验主体性以学生为本
【正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新型的,有效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我县的教育教学中探索,实践中,“二十四字”为课堂设计的有效教学模式早已在全县推进,小问题,真问题的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全新的师生关系,体会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巨大潜能,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仍很普遍。因此我校又提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知道有效课堂的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浅谈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肤浅认识。
我认为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首先,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
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打”字,打开学生的思路。
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而寻找“兴奋点”,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一开始,就抛出“林冲棒为什么要棒打打洪教头?一问,在学生读了课文后又提出可课文中却描写的是洪教头处处挑衅要和打林冲?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在学生纷纷找出自己的论点、论据进行争议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真正实现。
抓住切入点,“删繁就简三秋树”。“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
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在上《穷人》一课时,要求学生就课题质疑,穷人他穷表现在那儿?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在解决了这个疑惑后我话题一转,说但老师却认为他们很富有,你有同感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这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问题辐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听过特级教师金感芳老师的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金老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德国城市的一道美丽而奇特的风景:每家每户种的花,怒放的花朵都是对着外面的,不但姹紫嫣红,而且很奇特。面对异国他乡的美丽风景,金老师设置了体验点:如果你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清晨走在街道上,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如果你是医生、是建筑工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你辛苦工作了一天,当你走在这花团锦簇的街道上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有残
疾、有困难的人,走在这花的海洋里,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间纵横,深刻体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林冲棒打洪教头》第7自然段描写非常精彩,我让学生理解了把火烧天和拨草寻蛇的招式后,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语言了有生命力。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段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矢志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