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3:0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第一篇: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摘 要 教具直观形象,有利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通过直观感知,加深理解,促进探究与交流合作,发展想象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初中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为例,论述了教具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具和学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084-03

前言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尤为重要。而创设教学情境,教具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一方面,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尽快把形象思维转化和提升为抽象思维,促进理解和探究。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很少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只是凭着口头讲解给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改革以后,这种教学状况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开始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促进教学更好地开展,提高教学效率。而有些情境的创设,不是为了教学,而是?榱丝翁蒙?动有趣,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成为一种无效情境。

2)脱离了教学目标。因为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很容易使创设的情境脱离教学目标,而情境一旦脱离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情境创设的意义,不仅不能发挥服务于教学的意义,甚至会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因素,浪费教师、学生的课堂有限时间。

3)重点不突出。情境创设一般在课堂导入以及解决重点和难点的环节时应用,而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都处心积虑地创设,认为只有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而且不能有效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情境创设的形式很多,如谈话法、故事法、游戏法、唱歌法等,其中教具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具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既有传统教具,也有现代多媒体技术。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教师热衷于多媒体技术,而忽视和冷淡了传统的教具与学具。虽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及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不利于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不足。如果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往往热闹过后留下没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而进行探究的遗憾,使情境教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相配合,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并且要求采用直观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具和学具材料,促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以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等。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为例,介绍教具和学具在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认识“三线八角”模型的特征,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的意义;能在简单的图形中对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进行辨认,并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对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进行判定和计算。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培养,促进学生发现及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解决问题:让学生熟练地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提高学生识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3)教学难点:从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具,并运用相关学具辅助教学,采取“情境创设―观察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教具和学具准备:以多媒体交互平台及多媒体课件为教具,以三角尺、直尺、剪刀、纸板及双面胶等为学具。

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方式,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与讲授新课是密不可分的,导入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有利于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有哪两种类型的角,等学生回答是对顶角和邻补角后,再提出问题:这是两条直线相交,如果是三条直线相交,会有几种情况出现?请大家在纸上画一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

2)利用直尺和纸片等学具创设动手的操作情境。学生利用三角尺和直尺,开始在一张方形白纸上尝试作图,教师巡视指导。同时,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并比较作品,然后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作品展示。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展示中,教师要注意寻找一些平时发言不太积极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到展台来展示作品,并对成功的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和交流还有哪些方法也能形成新的图形?为什么能够形成新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要求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是教师关注学困生,注重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3)利用多媒体创设快乐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创设快乐情境,有利于愉悦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在心情舒畅中放飞思维、积极思考。同时发挥多媒体技术动静一体的功能,通过闪烁,突出重点部分,创设快乐情境。如图1所示,两条直线AB、CD和第三条直线EF相交;或者说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其中,直线AB与直线EF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CD与直线EF相交构成四个角。这样就构成八个角,就是经常所说的“三线八角”问题,请学生观察分析。

①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B、CD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作同位角(大屏幕投影,闪烁两个角作提示)。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学生回答:有,∠2与∠6,∠4与∠8,∠3与∠7。

②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EF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B、CD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作内错角(大屏幕投影,闪烁两个角作提示)。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学生回答:有,∠2与∠8。

③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B、CD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作同旁内角(大屏幕投影,闪烁两个角作提示)。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找出来。

学生回答:有,∠3与∠8。

师:在寻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时,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角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师:前提中的第三线叫作截线,大家比比,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好又快?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多媒体创设快乐情境,以利于学生观察。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4)创设动手动脑的合作情境来制作风筝。要求每个小组准备纸板一张,由第一小组负责;细竹片三根,由第二小组负责;彩笔一只,由第三小组负责;双面胶三段,由第四小组负责。各小组按照屏幕上显示的风筝图像制作完成,再按顺序标注8个角,然后分别指出其中所有的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先是在组内交流,然后组间交流。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并适时指导,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然后让各小组代表分别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指出一组位置关系中的两个角。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其他学生解释原因。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促进学生动手实践、人人参与;二是通过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三是分组展示,集体讨论,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5)创设游戏情境,巩固知识。在学生合作自制风筝之后,可要求学生把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放在同一平面内,观察其构成的一对角是什么角。还可以让学生用两只手的手指进行对接,看是否能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的游戏情境,既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思考,实现富有个性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语

总之,在情境设计中,教具和学具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各种情境,既有利于学生感知,又能促进学生参与其中,从而积极探究知识。这样的情境才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最有效。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例谈

只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老师的辛苦和对他们的挂牵,学生才能读出文中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我抓住“夜夜”、“一天”和“时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老师的辛苦,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在教学最后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我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学生入迷的表情告诉我那身影是多么熟悉,这情景似曾相识。虚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我紧扣此景追问: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株紫丁香,此时,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相发言:“老师,很晚了,您睡觉吧!”“老师,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师,天气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热茶吧!”“老师,您累了,我来帮您捶捶肩,揉揉腿吧!”……更有学生说“老师,我来帮您批作业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就是情境创设的效果。

又如教学《识字6》时,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学得生动、活泼。我将学习词语,读好词语设计一个活动——到“风景区旅游”。组织学生按兴趣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旅游团,在情境中互相分工合作完成旅游任务,即学习任务。学生兴致昂然,一时间,组团声、分工声、讨论声、纠错声充满了整个教室。另外,我一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做个文明游客”。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都以一个文明游客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活动结束后,我带领学生评出了“文明小游客”,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知识与思想教育得到了双丰收。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虚实结合,课堂中见生活,生活蕴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自主且饶有兴趣。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数学教学导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课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像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它不容忽视,不容懈怠。但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的过程又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古板无趣。如果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操作活动的情境,那么概念的学习就显得轻松活泼、易如反掌了。例如,在教学《相交于垂直》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交于垂直,现在要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想在家门口到对面的小河边修一条路,怎样修最省料、省工?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帮老师设计一条最佳路线。学生分小组动手画,画出多条路线后测量,最终发现垂直的线段最短,也是最省料、省工的路线。这样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到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在教学中设置“画一画”的操作情境,既能强化学生首次感知的体验,又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建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探索热情。

三、创设情境,巩固知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学中可以适当采用竞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乘、除运算,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实际练习中采用“找朋友”“夺宝藏”等方法进行。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通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四、设情境,应用知识

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数学科本身又是一门枯燥、抽象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多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课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教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等识和经验。创设有效情境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杨振钟(1987.03-),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本科,二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第四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使每一位教师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利用这种情境来提高学习质量,是每个教师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问题。关键词:创设情境、有效情境、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都离不开有效的创设情境,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第五篇: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清河镇梅集小学 作者姓名:马清水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易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留意学具的使用,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收集整理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学具在“圆的周长”中的应用

我在执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圆的周长”这一课题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圆、一根绳子、一把米尺、一个圆规,问:“要研究圆的周长,你想提出什么样的方法?”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提出猜想,“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再量绳子的长度”。“把圆直接放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圆的周长”。“对于这个圆,用绳子量出它两个直径的长度,试一试还能否围成这个圆?”“不行,得需要两三四个直径的长度”。显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猜想,我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要提出这样的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试一试吧!”顿时班内所有的学具被充分运用起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圆周率的概念便迎刃而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水到渠成的引出来了。这样通过学生一系列的猜想、实践性测量、计算,“圆的周长”一课轻松愉快的结束了,从而也诱发了跳跃思维,加快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自制活动角”在“角的认识”中的作用

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具有的角的认识知识,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的活动角学具,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对角的认识,这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说:“角是由两个长条连在一起的”。另一个说:“不对,角应该是有两个长条和一个图钉构成的”。不待他说完,有一个学生抢着说:“不能说长条,而应是直的线”。其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总结出:两条线和一个点就组成了角。在小组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发表对“角的组成”的独特见解,并交流学习知识所采用的方法、感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感受了角的组成,觉得有话说,然后,教师见机行事,及时总结角的概念,使学生愉快的接受了新的知识。

二、实践体验材料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为学生准备好实践体验的学习材料: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和一把剪刀,要求同学们去实践体验,怎样利用这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就使实践体验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的结果,而是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在激励学生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等操作程序,去探求概括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由学生参与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分析,综合探索获得知识,学生终身难忘。

四、积木玩具在“认物体”一节的应用

准备一些积木玩具,让学生分小组搭积木,然后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拼搭的。接着让学生按照他们的形状分一分,也引导学生从中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让学生 在组内按这四种形状把积木相同的放在一起。最后,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物体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抽取相应的立体图形,说明各自的名称。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吗没有用文字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而是组织学生实践体验,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这四种形体的特点,启发学生在“玩”中观察,在“做”中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小发现。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向大家汇报自己组内的“小发现”,最后教师做简单的小结。整节课以学生愉快的操作、积极的讨论交流为主,教师只是在一边提供必要的建议、指导和鼓励。学生在堆、搭、推、滚、数、交流的主题活动中,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并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准备了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学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和等底等高等等,放手让学生做盛水试验。通过实验,学生知道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才能建立起联系,学习圆锥体体积也就变得很简单。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利用土豆、萝卜等制作一个长方体,虽然不十分美观、标准,但是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为进一步观察、概括特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作用,他是儿童认识问题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的各种感官都协同活动,大脑处于特别兴奋的状态,儿童对空间的感知更为清晰、牢固。因此,利用学具,让学生进行具有儿童情趣的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让儿童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测一测,动一动,做一做等实践,通过对几何形体的主动的改变乃至能动的变革,学生将获得对于空间观念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下载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台县芦溪中学 邓少奎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江阴要塞中学史 吏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

    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确山县李新店中学 周庆村 摘 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本文介绍了创设问题、......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做了明确要求:数学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

    浅议创设情境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合集5篇)

    浅议创设情境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户部寨镇中学 韩艳娟 电话:*** 内容提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创造的一个基于现实体验的微......

    谈自制教具学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谈自制教具学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沙洋县纪山中学 余加美 摘 要自制教、学具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