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望溪二小邓玲玲)
大班数学如何教学
渠县望溪乡第二中心小学
邓玲玲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所以,教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教育目标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对于10以内组成,教师应先梳理好自己的思路,才能使幼儿对组成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所感受和理解,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下面就教师的组织策略谈几点我们的思考:
一、操作为主、自我尝试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幼儿。要激发幼儿的灵感、表达的潜力,通过交流梳理信息,明晰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探究历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或争议,幼儿通过相互的激烈争议中能够达成共识,使他们对经验和概念的建构更加深入。
二、学会归纳,巩固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样,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幼儿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有耐心地引导,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会归纳,并能用比较清楚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们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们通过“颁奖”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领奖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抽一张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而这两种奖品的价格合起来刚好是奖券的面额。巩固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从而来解决游戏活动中的问题。而且幼儿在活动结束时通过相互分享的情感化形式来相互检验结果。使整个学习活动始终让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当然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仅仅依靠正式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正式学习组成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
第二篇:望溪二小校长住读情况汇报
渠县望溪乡第二中心小学
关于落实校长“住读”专题活动的情 况 汇 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级干部队伍建设,严明学校教育教学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治理教职工中的“庸、懒、散”现象,根治校级干部的“走读”现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了如下工作:
一、组织学习讨论,增强服务观念
遵照上级要求,学习组织召开了全乡教师会,会上明确了校级干部“走读”的负面影响,指出了全体教职工中存在的“庸、懒、散”现象。通过学习,让全体教职工明确了此项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以校长彭诗波为首的学校一班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深入落实责任,树立学校新形象
1、严格“住读”制度
学校校长彭诗波坚持住校,关注学校师生活动情况,监督教师的出勤,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及思想动向。副校长坚持周末带班,学校中层干部协助学校校级领导做好每天的值班工作。学校领导坚持 “住读”在校工作,安排好了领导干部值班轮次,受到社会好评。
2、严格值班制度,做好考勤记录
目前,学校在教职工中实行了坐班制度,校级领导采取了定时,不定时抽查中心校及各村小的教职工的上岗情况,做好了考勤记录,观察、发现、纠正教职工中的“庸、懒、散”现象,把抽查发现的相
关情况与教师年终绩效结合起来,切实改变了我校目前教师的“庸、懒、散”现象。
3、从细节入手,确保此次活动正常开展
学校重新更换了值班座机线路,添置了新电话,在全体教职工中新开了校园QQ群,每位教师参加了学校集团信息网。
4、加强监管,确保活动长效常新
此次活动明确提出:校长、副校长必须随时做好对教职工的上岗情况、工作状态,思想动态的抽查及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交学校讨论处理,并上报教育局,中层干部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校级领导值班工作,全体教师监督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工作,可把发现的问题随时向学校反映。
目前,我校已根治校级干部“走读”现象,全体教职工中的“庸、懒、散”现象也大为改观。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邓晓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报恩二校中心校幼儿班:邓晓晓
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20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教幼儿学习2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2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幼儿学习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近5.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引导幼儿学习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四、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2017年9月8日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
活动名称:数学教案——二等分(大班)赵霞 唐北幼儿园
活动目标:
①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2.工具:笔,剪刀,直尺。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要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此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学习词:“重叠”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请幼儿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操作二: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三)巩固练习:
游戏方法: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⒈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⒉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四)、活动延伸: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次环节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活动评价: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地方法。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加以巩固。第四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优质课:二等分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
2.工具:笔,剪刀,直尺。
三、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要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次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学习词:“重叠”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请幼儿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操作二: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巩固练习:
游戏方法: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⒈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⒉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此环节为幼儿巩固二等分的知识而设计,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判断,选择正确的二等分图形。
四、活动延伸: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次环节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
五、活动评价: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加以巩固。第四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