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中考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2012年我校历史中考成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历史组全体教师踏实肯干、对学生辛勤付出的结果。下面我将我们平时的一些做法、工作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精诚合作,构建合作基础上的和谐竞争
我们九年级历史组确立的核心价值观是“精诚合作”,“人心齐,泰山移”。因为我们深知:教学成绩的优异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合作的结果。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只有加强集体备课,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集体的智慧中打群体战才能取得最完美的胜利。我们九年级历史备课中实行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每单元先由主备人说课,提出授课方案,其他人共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要求,说课人整理出授课思路。这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效果明显。尤其是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复习时,备课量相当大,集体备课的优势更加明显。如果一个教师单枪匹马地干很有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效果也不一定好。我们将复习内容预先分工,每人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精心准备。这样通过集体备课,老师明确了近期和远期的任务,也减轻了备课压力,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我们还不分时间与地点,有问题随时随地讨论研究解决,有时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有时是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有时是一个考点的分析。看似不起眼的一次交流,却能帮助他人解决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通过集体备课,大家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平常复习过程中,发现一个既重要而又难解决的问题时,我们都是通过集体讨论解决。我们历史教师共享网上资源,并使之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益的补充。我们组集体深入研读教材,取舍教材,整合教材,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都学会做课件,借鉴课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吸取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二、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产生低分现象是因为在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困生,这些学生表现为行为习惯差、厌学,也有个别学生的确是因为智力方面的原因。这类学生如果要是再遇到来自学校、家庭或社会方面的冷落、歧视或者指责,得不到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得到的关注、尊重、温暖和平等的话,就会让他们自暴自弃、甚至形成自卑偏执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就外现在不爱学习,把学习当作苦差事.由此就派生出考试中的低分。
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我们历史学科要求识记的知识点多,须对学生加强理解的背诵训练,确保选择题不失分,历史老师还得和班主任配合,做好时间分配和学生识记协调工作,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层次布置识记内容;利用自习课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互助,帮助他们降低学习难度;每一次考试,考后还要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有针对性的个别分析谈心等形式帮助学生查找问题,这对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大有帮助。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妥、心理不够稳定,容易自暴自弃,走极端。在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时,我们历史组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例如,顽皮型后进生,用疏导、迁移的办法,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和智力用到历史学习上,用到为班集体做好事上;迟钝型后进生,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等方面狠下功夫,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补上拉下的历史课,解除自卑感;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思想意识较差的后进生,则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着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采取各种办法防止外界不良因素对他们的干扰和诱惑,引导他们去阅读,观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影视及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提高了学困生考试成绩,把控制低分率工作也便落到了实处。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趣。我们九年级历史组用电子白板教学常态化了。我们都明白:如果历史教学不精彩,学生就会更加的排斥这门课。课堂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白板带给学生的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相得益彰,利用视频、音响、图片、知识趣闻加深学生对课本的认知。它有很强大的动态的、持续的、多层次的、丰富的视觉冲击。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参与性、互动性。
三、细化复习三阶段:过关、突破、提高;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最佳的心态面对考中考
学习应从细节入手,从训练着手,增强临考意识,提高应变能力。九年级第二学期, 我们把历史复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阶段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阶段是是应用能力的提高。
第一阶段让学生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所以全盘通读历史教材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还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另外,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降低要求,延长会背时间,并且一个一个过关,课堂上没有时间就利用课间;对于学习实在太困难的同学我们也不放过,把重点告诉他们让他们背会。
第二阶段是对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在本阶段的复习里,我们完成了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达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以历史思想、方法为主线,以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历史的应用方面,注意历史知识与生活热点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同时穿插专题复习。对于复习中的重难点我们还通过学习历年各地的中考试卷,对照课程标准进行总结,然后在复习中将其突破。第三阶段的复习我们抓住知识、能力的深化和巩固,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不过多但精选,进行强化训练。这阶段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教会学生把前两阶段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教会审题、重抓落实。审清题是答好题的第一关。确定回答项、把握限定词,限定知识范围——回归课本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回到材料找有效信息——分析说明的道理、结论——组织知识点答题。让学生明确审题的三注意:一注意关键词,二注意提示语,注意看要求;三注意分值数,能够根据分值大小决定答题内容的多少。在试题解答效果上加以训练。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对学生解题格式,解题步骤以及书写做严格训练,并有意识让学生了解试卷结构,试卷要求,参考答案及评卷标准,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得分率。在答题速度上加以训练。为使学生在考场上能够正常发挥,准确、有效把握做题时间,在平时模拟训练中,有意识的适当缩短答题时间。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做题速度,训练了学生答题的准确性、有效性,能够提高得分率、提高总成绩。<莲 山课件> 考试要规范,我们把平时的考试当作中考,紧张有序地、定时定量地完成任务;心理要规范,看到试题,无论难易,都要冷静,这是超常发挥的前提,认真细心,周全考虑,是超常发挥的关键;做题要规范,步骤要完整,不能因微小不慎而掉入陷阱;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不能丢掉卷面分。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中考前我们以答题卡的形式模拟了几次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的书写,对写得不符合要求的学生重点帮教,尽量避免学生因不注意书写而丢分。同时,由于考前的学习较为紧张,往往有部分学生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此阶段还应注意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心态作出调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们教会了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以最佳的心态从容地面对考中考。
虽然我们2012历史中考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和其他学校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有许多困惑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向其它兄弟学校学习,更需要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篇:历史中考经验交流材料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材料
政史地教研组
结合学校的课改我把初三复习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3月中旬——4月底),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4月底——5月底),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阶段:强化训练阶段(6月初——6月中旬),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第四阶段:查漏补缺阶段(6月中旬——中考前夕)主要目的是知热点,重联系,会迁移。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根据考试内容,作一次拉网式全面复习,目标是抓教材,扫障碍。
第一阶段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抓住单元主题,以点带面,建构知识结构;以题带点(考查点),提高应试技巧。在本轮的复习过程中我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顺序逐章节来复习,同时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共同查找本章的知识点,学生在展示汇报后,教师就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补充然后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组与组之间实行严格的单元知识点过关。这样即达到了双基的落实,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本轮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注重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目标是注重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复习,形成明晰知识网络。
在这一轮复习中我突破教材和时空界限,以专题为基础,纵横联系,中外贯通。采取我校课改的第二个“三”是指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模式。如在复习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条主线,除了把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俄日两次维新改革等知识外,我又让学生挖掘在中国史中与其相似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找出这些革命或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命题,这样就更能体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一
举两得。而且通过这样的梳理知识,使学生把知识点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化粗为精,真正做到知识过手。
第三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即全面演练,注重方法,提升能力,目标是重审题,练技巧,强规范。
在第三轮的复习中,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要教会学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全面演练重点以配合我校中考前的10次模拟为主,每次考完试后,我都亲自评接近200张的考试卷,目的是通过评卷来发现学生在答题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考试后的讲评中更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问题。每次模拟后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讲评,不仅讲评正确的答案,更重要地讲授审题、解题的方法,讲授解题的思路,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阶段,充分利用时间,放松心情,调整迎接中考。目标是知热点、会迁移。
“知古通今”“以史为鉴”每年中考以大量的热点问题来考察考生贴近社会,贴近现实,关注时政热点。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90年华诞,还有当今人们关注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因此“两次世界大战” 是常年的热点问题和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即“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题,这些都是当代中学生应该时刻关心的问题,是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建设美好的未来家园的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本轮复习已接近中考往往有部分学生出现考前的学习紧张,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注意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以最佳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中考。
第三篇: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汉阴县初级中学 第 1 页 2014/3/29有效复习共赢中考
汉阴县初级中学邝小琴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汉阴县初级中学邝小琴,从教已经25个年头,以前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近几年来,由于学校工作安排和我个人兴趣,我连续几年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在教学中,我坚持多看多学勤动脑,力求课堂生动有趣,复习扎实有效。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考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我把在陕西省中考研讨会上获悉的关于中考命题的新动向,结合自己在复习中的一些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上好复习课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中考的教学效率。复习课不是对旧知识的反复炒作,而是通过比较、归纳,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锻炼学生解读历史信息,总结归纳、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上好历史复习课是搞好复习的基础。那么,如何使历史复习课扎实有效呢?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复习课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有适当的拓展和延伸。适当提升复习课的深度与广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时间安排要合理,训练时间要充足,复习课的训练尤其关键。训练要突出基础、紧扣重点、锻炼能力、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备课。关键是要动脑筋,精心设计:这节课从哪些方面复习,要涉及哪些知识要点,哪些社会热点,怎么组织这些要点,怎么安排课堂进邝小琴
程,选哪些题做课堂训练。要做好充分准备。当然我说的不是要写多么详细,写可以很简单,把自己上课的要点和思路进程写在一张纸片上,以便上课时随时提醒自己。复习课一定要避免照着资料念,资料只是便于学生课后翻阅和考试查阅的工具。
2.教学形式要活泼多样。比如用多媒体教学或学案教学,教学中使用表格式、比较法、讨论法等。现在我们多数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复习中利用多媒体优点很多。比如,很多的文字呈现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思考、讨论、训练的时间就能得到保证。而地图和漫画通过多媒体呈现,美观、直观。这也是今年刘康花老师给我们的建议。
3.注意今年中考命题新动向。
中考出题专家杨宗年,对今年命题新动向的提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加大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和历史知识整体性和时序性的考查。复习过程中,每个单元的几个主题就是那几个时代的阶段特征,一定要重视起来,要把每个主题对应的朝代或者时间理清楚。知识点要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要注意事件的前后关联。其次是弱化大专题复习,强化思考,简化答题。不用想方设法找专题,只需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份题。能勉强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我们就算教有所成了。第三,一定要重视新增考点。近三年来,每年新增考点都有2到5分,用杨宗年的话说,不然我增加它干什么。今年新增一共十个知识点,分散在各个考点中,可以对照去年的中考说
明,把它划出来,专门进行复习。
二、当好复习引路师
1.指导好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由于历史开卷考试,学生往往忽视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不记是不行的。对知识点关键词句的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选择题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理解材料解析题题意,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然而,初中历史学科考点多,复习时间短,学生的记忆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记的太多也耽误时间。因此,记哪些,怎么记,就需要老师作好指导。我是这样做的:对照《中考说明》的要求,把每个知识点必须记忆的关键词句做系统的梳理。比如,考点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无论答案如何开放,都离不开核心意义:对祖囯疆域的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这句话是必须记忆的,其它答案点可以围绕这个意义进行,亦可以参考资料组合。考点7.概叙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只需要记忆一句话:北魏鲜卑族汉化改革。以后在审题过程中,只要看到“北魏”“鲜卑族”这样的字眼,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孝文帝改革,而他所有的改革措施都突出了汉化的特点。知识点关键词句梳理好以后,第一轮复习时,印发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这些关键词句。以便在第二轮复习时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训练。
2.指导学生用好手头资料
尽管历史知识点多,但是中考所占的分值却偏少,答题可用时间也就偏少,实际上能在书上找到的答案也很少很少,所以我认为,复
习过后,三年的历史课本不需要带进考场。中考研讨会上,出题专家杨宗年就近年老师反应历史试卷偏难的情况做的回应是:他的试卷,是思考的时间长,写答案的时间短。学生进考场漫天翻书只能耽误时间,不利于思考。因此,要指导好学生用好手头的复习资料,让这本资料真正为考试服务。
我们学校今年的复习资料是《面对面》,本周星期三才给学生发下去。这本资料,优点是比较全面,并且练习题和资料是分开的,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目录过于简略,不便于学生查阅,部分知识点过时等等。为了完善它,首先,我根据《中考说明》,检索出知识点,对照资料页数,编制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目录,而每个知识点下方,用小字把关键词句附上,印发后,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学生查阅。其次,对正文内容进行了增删。因为资料一般都先于《中考说明》编印,所以不可避免的跟当年中考内容有出入。因此,老师一定要多看、熟看《中考说明》,因为,增加的有可能考,但删去的一定不会考。仔细阅读今年的中考说明,发现没有“中国古代文化、武则天、遣唐使、863计划,科教兴国、二战”等内容,所以,资料上的这些内容直接删去,不用复习。并且它每个考点的叙述,也没有体现考点内容的变化,而是沿用去年的中考说明,所以,要指导学生把资料上的考点跟中考说明对照,增加了的要添上。比如,考点2,资料上是:知道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中考说明》上是:了解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显而易见,增加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资料上提都没提,所以就要指导学生补上。比如,考点六,资料上是: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的开发。《说明》上是: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的开发,多了三国鼎立的内容。资料适当的完善后,可以经常给学生一点时间读一读,资料越熟悉越便于学生查阅,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资料的作用了。
3.做好开卷考试的答题指导
陕西省近年中考历史试卷偏难,主要是题目要求不好理解,总感觉题意指向不明。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做材料分析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看材料,抓住题意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时间点、人物等等,联想相关事件。思考后再下笔。答题的时候,看清楚每小题有几个问点,防止漏答。省中考研讨会上专家们强调,历史的答案一定要序号化和逻辑化。语言表叙要简洁,要避免大段抄书。
总之,中考复习一定要紧扣《中考说明》,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指导,强化训练。由于我教学历史的时间不长,经验还很欠缺,在中考复习的这3个月里,希望能得到各位资深历史老师的帮助。让我们共同进步,共赢中考!
第四篇: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今天有幸站在这里和各位老师共同交流探讨历史教学的经验,我感到万分的荣幸。但说句心里话,在这么多优秀老师面前谈“经验”两字确实觉得自己还不够格,一些优秀及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文科的赵淑伟老师,理科的折红伟,张彦喜老师等。我总觉的这次成绩的取得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下面我将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各位老师一起交流探讨一下,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仔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在备课这个环节上,是不分基础科目和常识科目的;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本课,找出了重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了准备好的关于这一课的爱国人物的事迹的资料,让学生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
要想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所收获,预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每天在上新课前,至我少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预习的问题达标后,才进行课堂教学。记得在上《辛亥革命》这课之前,学生先进行了预习,但当我检查预习时,发现好多学生都完成的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上课没有任何效果;于是我又给学生给了十分钟的预习时间,并给学生进行了指导,学生很快的就完成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课堂效果很好,尤其是在理解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作用时,一些学生的见解确实非常独到。这样就很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开学初,我上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就对学生说历史是非常有趣的,学好历史对我们大有裨益;比如说可以增长知识,增加见闻;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知得失,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样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上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多给学生讲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并能体现教学重点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历史很有意思,并且还从中有所收获。记得在上《戊戌变法》这一课时,我就给学生讲了谭嗣同说服袁世凯支持光绪帝的经过,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最后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都能说出袁世凯的阳奉阴违和期骗是这次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好的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历史是常识课,不能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但是历史知识又比较繁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这些知识,我觉的用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比较好,在黑板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自己在书上找出答案,重点和难点问题,简单地提示一下,学生明白就行,不用花大量时间进行叙述,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记忆,然后检查,这样一节课就上完了,在上课前在用少量的时间提问巩固一下就可以了。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考试前几乎不用花太多时间复习,这样不但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节省了教师课余检查督促时间。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最担心的是记不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分析事件的意义,这让我很头疼;最后我想到了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吕珺琴。记得她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重要的历史时间及事件编成容易识记的语句,我在教学中也尝试了一下,学生确实不容易忘记。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我就编了一句“看到南京条约我就生气,真想一把把它撕成两瓣。”(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后来我提问学生的时候,学生还开玩笑的回答我编的这句话。
五、复习要注意分类归纳,抓住重点
大家都知道,常识课复习的时间很有限,如果每课都进行复习也不现实。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类归纳,如我在复习历史的时候就分为战争类,条约类,作用影响及图片类等,然后归纳出各类的重点进行识记,再进行过关,这样以来大部分学生就把复习的重点掌握了,最后通过一两份试卷测试一下就行了。
总之,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存还在不少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是讲的有点多,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等,这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方法进行克服。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浅薄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及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五篇: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中学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马凤芝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程,初学者,既觉新奇,又感到茫然。并非每个学生都爱学,因为历史知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学起来确实有些枯燥,由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能直接转化成学习的动机。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如何使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会学习,培养初学者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结合自己历史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比如我在讲述元朝的统一时,以《射雕英雄传》里描述的蒙古攻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步骤。我把它归纳为四步:即记忆→理解→运用→创新。学历史第一步肯定是记忆,即记忆历史年代、人物、事件和历史理论。这些是学历史必须的基本功,这也是中学生不喜欢历史的重要原因。学历史第二步是理解即对历史理论知识要明白其意思。所以学习历史不是死背书本,死背书本那是书呆子。它应该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明白其中的道理。学历史第三步是运用即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领会历史理论知识的精髓为己所用,来以此分析其他历史问题。学历史第四步是创新即在前三者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别人的的历史理论观点,自成一家。这应该是学历史的最高境界。
三、优化课堂教学。
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历史走出书本,走近生活。
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采用了很多手段,比如讲历史故事、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演历史剧、带学生到历史古迹去参观、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历史方面的竞赛等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吸引学生兴趣的手段,还是在于加强教师自己对历史理论精深研究和自己对历史讲解语言技巧的锤炼。只有靠渊博的学识和妙趣横生的传授才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主要靠教师的讲授来完成,其他手段只是辅助手段而已。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的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是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经验交流材料
学校:夏邑县第一初级中学 姓名:马凤芝 学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