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远程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农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远程教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远程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远程教育能开阔学生视野。创设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效果
远程教育设备在我校安装、投入使用以来,学校领导给予极大的重视,成立了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按时对教学资源进行下载、保存,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提供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大地缩短了农村和城市在享有教育资源起跑线上的差距,并为我校学生丰富了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方式,极大的开阔了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当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时,我惊奇的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下课后久久不愿离开教室,学生的素质也有一定的提高,衷心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各科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比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
我体会到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以下五大优势:
一、远程教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说我们的教材中有插图,但这些插图较为呆板,没有动感,学生毫无兴趣,而远程教育资源便弥补了这一不足,资源中丰富多彩的图画,并辅助以动听的乐声,使原本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呈现给学生,让抽象.枯燥.静态文字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翠鸟》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经验有限,对“翠鸟”缺乏感性的认识,让我颇为烦恼,远程教育中的课件则为我解了燃眉之急,课件中不仅有关于翠鸟的介绍,还有一组翠鸟外形.色彩及生活习性的片段。淋漓尽致的片段展现,让学生的学习不禁兴趣盎然。
二、远程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还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资料,仿佛有了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如讲《赵州桥》一课时,全班同学都不知道赵州桥的外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学生又不能亲临现场去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启动了远程教育学科教学资源库中的媒体素材,使学生对赵州桥的近景,全貌有了真切的感受,大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三、远程教育能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生学完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资料,它仿佛是一个奇妙、神秘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我就在远程教育资源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拯救地球》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美丽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远程资源中的flash动画对学生的吸引力更要远远超过直观的教学挂图。学生通过观看画面,从而牢牢记住画面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我在教学第五册的《花钟》时,文中介绍了许多的花的开花时间。农村的学生见过的花非常有限。如果单凭老师用嘴巴讲花怎样怎样,学生听的无味,老师也会觉得讲的无趣。而带学生去观看这些花的开放时间,也不太切合实际。所以,我带学生到远程教育室利用课件出示不同的花,原本十分嘈杂的教室立刻就会变得十分安静,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些美丽的画片吸引住了。还不时听到他们惊叹道:“哇!太美了!”特别是在放映我从网上下载的昙花的开花过程时,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我教起来也就十分轻松了。
五、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推动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作为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应该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应用效果,我们尽可能在每周三、周四下午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课题讲座与专家点评、试验教学、优质课等,并认真写出学习后的心得体会,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到全国各地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信息,获取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并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模式,逐渐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可说是受益匪浅。通过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大多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能轻松找到自己学科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因此,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六、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面向广大的农村学生,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我校学生对现代远程教育兴趣非常浓厚,表现在教学模式内容丰富、生动直观、易懂、易记,便于理解;我校教师一致认为,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实用性强,符合农村学校的
教学实际,大大的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和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和教师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远教资源让我们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梦想,远教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我想信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科学地运用远教资源,一定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郭根福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版东北大学出版社
沈玉春卫铁林主编《现代教育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李维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信息技术基础》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第二篇: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
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再“束缚”学生,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就是为了“学”。我们要研究教师的教法,就得先研究学生的学法。因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怎样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受到教育。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主体),教师只是“导”(主导),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教自己主动去获得知识、技能等。在“应试教育”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几乎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只是处于“听讲”、“记录”的状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灌注”,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引导和排斥了学生应有的活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再“束缚”学生,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如此。
一、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好动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认识了事物,学到了本领,受到了启迪。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学到许多文化知识,体会了语言文字的意境,受到了情感的陶冶。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解”,“灌注”,为“记忆”而反复地强调学生“死读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其教育空间狭窄、封闭,束缚手脚,压抑学生,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习乏味,感到疲惫不堪,收获甚微。时间长了,许多小学生从“好学”渐渐变成了“厌学”,造成不良的后果,其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缺乏一个“活”字。所以,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活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我们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读一读。既有活动,又有学习;既能使小学生身心得以轻松,消除疲劳,又能使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全面提高。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就能够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习惯了等待接纳的这种教学模式,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反应往往是在教师相应的示意、指点下进行的。因此,学生思维、情感和语言得不到全面发展,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如果教师紧扣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由小学生充当相应的活动角色,那么,角色的热烈情绪一定会渲染整个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全体学生都会在无意识的心理作用下,全清投入学习。如教学《坐井观天》教师设计了让几个学生轮流表演小鸟飞到井沿找水喝的动作,并跟着青蛙对话的表演之后让学生用课本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再探头窗口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并透彻地理解了课文。这样的活动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然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学生主动地接纳知识,主动地想象、探索,主动地操作训练等,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活动使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语文课堂上,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反复地,多层次地讲解,方可达到教学目的。但我们只要紧扣教学内容,针对教材的重点,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按照相应的角色去体验、思维,进行独自朗读、演示、模拟、操作等,学生凭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很快地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第三册《从现在开始》这课时,教师让学生模拟发言,狮子想找人接替他当“万兽之王”,要求每个动物当一周,谁做得最好,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最终选到了小猴子。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小猴子根据大家的习惯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受到欢迎,成了新首领,而猫头鹰和袋鼠要别人改变生活习惯,听从他们的意思,去生活,是错的,所以大家不欢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理解了课文,突破了重难点,并读懂了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要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办。
四、活动满足了小学生扮演角色的渴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遵循教材体系,按照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担当自己向往的角色,或让学生担当童话角色,或让学生担当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些角色与教材紧密相关,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例如:第三册《从现在开始》这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各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如生A喜欢扮演猫头鹰,夜里抓鼠,白天睡觉;又如学生B喜欢扮演袋鼠。教师问:“袋鼠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生答:“袋鼠是跳着走的”。然后,让这位学生上台表演。轮到生C演小猴子,他学着猴子的动作到了讲台,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大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做。”再让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表演得好吗?像吗?同学们答:像。这时教师趁机表白:“要是动物们都按照猫头鹰,袋鼠的生活习惯去做行吗?”学生们回答:“不行!”再让学生寻找小猴子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由此让学生从小猴子的做人道理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使儿童在活动中扮演角色,感受到了新鲜感,满足了自己的要求。
五、活动要与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
把活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单一的“灌注式”课堂教学活跃多了。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生动而让学生盲目地活动。学生活动要结合语文能力训练,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训练目标设计活动。我们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分析、归纳、推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
2、讲述、讨论、商量、争辩、演讲、对白、独白等语言活动;
3、朗读、默读、速读等读书活动;
4、演示、表演、模拟、操作等应用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自身的活动,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这样才能学得真,学得实,学得透,学得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坚持把活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出现,使美术课堂越来越具有可塑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美术课堂恰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出现打破了学校、课堂、教师的地域范围。对于在课堂上难以展示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能够完美的解决,并能进一步引发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地完成目标。美术的直观性、技能性及作品的审美性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优化的手段之一。【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 ;美术教学 ;美术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课中,主要从那些方面进行多媒体教学开拓呢?接下来我以六年级美术课程《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的课例谈一下想法与做法。(实例教学设计):
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材版本:岭南版 授课年级:六年级 学生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六年级学生在心智成长方面已达到较成熟的阶段,他们的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都适合从事艺术欣赏和评述活动。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1.介绍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形象——哪吒与小沉香;2.介绍外国动画片中的阿拉丁形象,便于中西文化艺术的对比;3.介绍黑白线描形式的《西游记》人物形象,说明艺术形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4.介绍动物题材动画片中的九色鹿形象;5.作业练习。教材中先择的《哪吒闹海》、《宝莲灯》、《一千零一夜》、《西游记》、《九色鹿》等故事都是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题材,这些故事内容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故事中体现的善恶分明、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又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对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课程性质来说,本课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
神话故事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通过欣赏学习绘画作品中的神话人物形象,更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哪吒、小沉香、阿拉丁、孙悟空等神话人物造型形象生动、活泼可爱,鲜明的色彩搭配简洁的线条,采取夸张、变形、简练的漫画手法,既符合儿童的欣赏心理,又容易让学生跟随临摹学习。但神话人物不是天生的,他们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与真实生活的人物形象有何区别?这是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说得有道理: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相反。教学目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情感态度目标: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教学难点: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媒体材料:Microsoft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中外神话故事图片资料:表现神话艺术形象的连环画、插图、漫画、影碟等。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表现神话艺术形象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设计意图:a.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b.准备小锦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总结时可打开小锦囊,揭开谜底。)
2、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小组代表扮演教师预先指定的艺术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其他组员猜演的是谁,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猜对最多。
(2)为什么我们能凭动作表情就能猜出这个艺术形象呢? 小结:每个神话艺术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色。(3)有时候凭动作也不能猜到是谁,为什么?
小结:神话故事人物除了表情、语言、动作之外,还有服饰、道具,综合起来,他们的形象就变得更加可爱了。
(设计意图: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了解个各个神话艺术形象的特点。
3、细节欣赏,品位艺术形象。
(1)我们该如何欣赏这些神话艺术形象呢?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好呢?请同学列举一下。(2)我们选一个神话人物明星来分析一下。
(3)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事迹?表现出他怎么样的性格呢?
(4)出示哪吒的图片,这是《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哪吒的各种特征?
(板书:动作、表情、衣服、兵器)
(5)你想象中的哪吒跟这个“哪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有什么区别?
(板书:造型简洁、装饰性强、有时代特点)
(6)通过分析哪吒这个神话艺术形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都有鲜明的性格和时代特色,艺术家们就是以此为想象的依据,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引导学生探讨欣赏艺术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b.通过关键词与美术语汇的板书内容,使学生认识艺术形象的主要造型要素。)
4、比较分类,扩展欣赏范围。
(1)同一个神话故事里的艺术形象是唯一的吗?你可以从哪里找到证据呢?
(2)课本第5页《西游记》的人物造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谁能说说这些造型之间有何不同?
(3)你势能说说神话艺术形象都有些什么类型吗?(善与恶、正与邪、人、动物、神)(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文图片的比较。认识到同一种神话形象、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有所不同。)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5、欣赏评述。
(1)再次观看一个学生喜欢的神话故事电影。(2)用简单的线条描绘自己喜爱的神话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加深对艺术形象的了解。)
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在最大程度上展示作品的可感性,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也将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形象,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感悟。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按部就班,照着教案十几年不变,教学方法单一,但忘记了美术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它很讲究观察,理解,感受。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教授为主,教授的特点就是容易导致教条化,什么都是按照老师的经验,依照一定的技法,这样的作品往往表现得不够生动,所有学生画出来的画都非常死板、单调、缺乏生气。
而信息技术在美术中的应用,恰恰就是弥补了教授法的缺点,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演示法得到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让以往需要耗费很多课时的观摩和体验能在较短时间内,直观地给予学生们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时,庞大的信息媒体库中,可以挑选到适合具体某个年龄阶层的媒体学习资料,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思维启发,联想辅助,甚至有些环节还可以利用上多媒体程序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在教学效率上还是教学质量上,比起传统美术教学都有较大的提高和帮助。
总之,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美术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J].中国美术教育.1995年05期
[2] 丁长河.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3年7月
[4] 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5]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成都:馥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的应用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教育中也较多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会使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扩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时从其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迎合现代学习的学习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现代技术教育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笔者将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小这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存在的误区
1、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
如果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合性。因为我们运用的课件大多是面向农村孩子,认知水平不高的学生设计的,课堂容量大,教学密度大,往往令学生眼花缭乱,失去运用价值,要想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实效,首先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个体特征,想一想自己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有多少应该用,应该怎样用,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特征的分析,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前提。
2、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即辅助教师教、辅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我们部分教师自己还不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去调控课堂,只能以课件为中心去授课,偏离教学主体。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而不深的结局,反而影响实际教学。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画图的时间,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于我们大部分教师来说,都使用“流水型”模式课件,教师只要轻击鼠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理解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对现成教学资源要合理取舍,解决好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屏幕切换不能太快,应以学生确实能够理解、记忆为准,需要强调的可反复展示。
二、恰当的运用
1、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动画、图文等。如学习《“红领巾”真好》一课教学中,通过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悦耳的鸟鸣回荡于教室,葱郁茂密的树林,点辍着各色野花的草地展现在眼前,欢快的小鸟、可爱的“红领巾”活跃其间,动情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乐之韵、诗歌之情。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文教材中涉及内容比较多,知识也比较广泛,可以说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课文中的许多人物故事、科学知识、自然现象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课文中出现的“伸着大鼻子的货轮”、“斜拉桥”、“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拦河大坝”这些事物都是学生从没见过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呈现出一幅幅图片以及它们的特点、用途,这样学生先前遇到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阅读起来也比较顺利,而且在阅读的同时,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学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看了一段课文视频,在视频中,配合着音乐,将王二小壮烈牺牲的一幕、敌人的凶残都刻画得生动形象,人物的特点也跃然于学生的眼前,每个学生都静静地看着,脸上露出心痛、愤怒的表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学好语文,必须做好预习作业。例如,在学《“东方之珠”》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东方之珠”的资料,有个客观的印象,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经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学生会了解到“东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后从网络上可以浏览香港的各种资料。这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人物故事,历史故事时,经常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这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对突破重难点起到关键作用
重难点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抓住教材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无法通过文字来理解,此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航天飞机》一文,对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有的学生想象不出,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出示一架“航天飞机”,让学生观察其外形,便一目了然。还有让学生理解航天飞机的“飞得快”这个特点时,我们可以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看“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的距离,再比较“普通飞机要飞行4个多小时,而航天飞机只要7分钟”来说明航天飞机速度快。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苦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学生之所以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主要是因为缺乏写作兴趣,缺少写作素材。现在,有信息技术的视频、图片辅助,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如《为动物设计名片》,以乌龟为例,首先出示乌龟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察乌龟的外形特点,并相机板书,再指导学生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接下来播放一段“乌龟的生活习性”方面的录像,让学生对乌龟有总体印象,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录像组织语言,说一说对乌龟的了解。有了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录像,学生写起乌龟来也得心应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又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能够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更精彩。
综上所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北京教育技术研究》,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新课标教案•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延边教育出版社,2010.6
第五篇:浅谈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各类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走进课堂学习中来,是新时代下教学的新模式,本文将从语文课堂游戏的特点;游戏在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写作中的运用以及运用语文课堂游戏时我们应遵循的原则三大块来展开我的观点。
关键词:游戏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游戏中,儿童的情绪始终很高涨,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那么 , 如何利用游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尝试改革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应该是他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了。从广义上理解,游戏就是玩,是一种娱乐的形式。从狭义上理解, 主要是指游戏的主体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软件。那么,如何让游戏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呢? 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把游戏结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之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带着研究做生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游戏化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中引入的游戏应该有什么特点呢,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呢,接下来我将语文课堂游戏的特点、运用方法、运用原则三个方面为大家展开。
一、语文课堂游戏的特点
1、趣味性、情境性。
作为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为开放的知识教育,加强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讨论、游戏,使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课前先准备好贴有生字的金牌和花形卡片,学了生字后,巩固字的偏旁、结构。导语:小朋友,外贸童装批发市场,我们来玩一个找相同偏旁的字做朋友的游戏。操作过程如下:一生拿一张卡片“蚂”,童装折扣店,说:“找呀找,母婴用品批发,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蚁”和“蜻”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说:“对对对,‘蚂’是‘蚁’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在本节课中,我有目的性地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两者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游戏活动,创造相应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知识文化性。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向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它最为关注的是字词的识记和书面言语的表达,因此课堂中引入的游戏最终指向的教学目
标是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过运用游戏教学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想写好作文,光有素材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妙词佳句。关于积累,很多人奉行的是“死记硬背”,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去背呢?游戏教学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背诵。比如,游戏“‘春’字成语大荟萃”,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春”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了。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刺激”孩子。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明的尾巴”,也就是所谓的“道理”。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游戏作文则不会如此,因为很多道理都是孩子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乐有所思,许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比如游戏“盲人摸象”之后,孩子们说:“残疾人的生活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主动地帮助他们。”玩过“抢椅子”之后,有孩子感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每一次机会,才能取得胜利。” 这样一来,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作文,同时还学会了做人,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
教学力戒单纯语文知识的教学,而要着力研究教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文化,才能展示出语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独特作用,真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这个跟新课程所秉持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及其他特点有着内在的契合。接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吧。
二、游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游戏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时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老师在教学一开始时就创设了去“拼音王国”游玩的情境,通过观、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帮助学生读准音、认清形,而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仍保留着学前儿童游戏的兴趣,甚至企盼游戏活动。作为教师要巧设游戏,吸引学生。如:教完23个声母后,我设计了“排队”这个游戏,我把声母卡片分给学生,然后说:“现在我请声母来排队。看谁站得又对又快。”这个游戏不但能巩固以前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一举两得。
2、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乐园”。正如我们看见的,一根牛皮筋、一片树叶、甚至一团泥巴,可以让学生留恋半天,因为孩子喜欢“玩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将原本单
一、枯燥的识字内容运用游戏方式转变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能帮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上识字教学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一转盘,课上指名学生转转随着转盘的转动,行旁和声旁会组成不同的汉字。例如,形旁“氵”、“马”“女”、“亻”便分别与声旁“也”组成四个不同的形声字?池、驰、她、他。这样一种有童趣而又极富智慧的拼字游戏,不但能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批具有规律的汉字,而且也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表示字义的类属。
3、游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它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训练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拓展语言训练,调动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简单可行 的好方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同学们对乌鸦很渴,却为何一颗一颗地放石子产生了争论。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细颈瓶、小石子,请一位同学戴上了乌鸦的头饰上台做一做。台上的同学认真地做着,台下的同学一目了然。原来凭空想象的争议,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解决了。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必然牢固,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4、游戏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
著名的心理学家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据此,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可采用游戏的方法,那么学生一定会乐于想,乐于说,乐于做,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小主人。
在二年级下册口语练习──《有趣的游戏》的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游戏,哪些游戏最有趣,并且互相说说这些游戏怎么玩。我把这次口语交际设计成一次“我和大家来游戏”的活动。如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分配,在“我当老鹰”“我当小鸡”“我当母鸡”的欢呼声中,经过争论,协商,分配好角色,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然后引导学生较具体地说一说游戏如何有趣。学生们在游戏中去体验,在游戏中去交流,在游戏中感觉游戏的有趣。
5、游戏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也是难度较大、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更是“畏作文如虎”,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了。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 “作文游戏”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如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有关于人物外貌的片断写作训练,教师可制作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游戏“你猜他(她)是谁”。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仔细观察班上某一位同学的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写一段话,并注明被描写者是谁。然后,教师把写有外貌的卡片打乱顺序,随手抽出一张当堂朗读(不读姓名),让大家连猜4次。如果有一次猜中,就说明小作者观察和描写基本正确。如果连猜4次都不中,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特点,就“罚”他(她)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这个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运用,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在教学中不能滥用,否则将达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运用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则:
1、游戏要围绕教学目标服务
课堂中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 , 那么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组织 , 游戏也不例外,务必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活动的导向,而不能片面追求趣味,纯粹为玩而玩。忽略了语文在我们教育教学中的本质。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的设计也不能仅
仅为了趣味而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标,一切为了语文教学而出发。因此,我们在运用游戏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恰当地运用游戏,并能对自己的游戏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
2、游戏化教学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桑新民教授说:“游戏天地可能是孩子们生长的最好环境。游戏里面有很多很多这种东西。所以我们要是能把这种东西拿来,放到我们教育里面,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协作、学习的规范、学习的能力都可能自然的培养起来。”课堂教学中游戏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游戏的设计就必须要充分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与享受到情感的体验。
3、游戏化教学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竞争
游戏化教学的过程, 给学生设计竞争比赛的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学会竞争,一个不会竞争的民族是不会强大的,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竞争。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形再现,竞争比赛,角色置换等方法来设计游戏化软件,并逐步灌输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角色置换的游戏。在课文学习到邱少云被大火烧身的时候,让学生来替代文中的人物进行思考,说话,为文中的邱少云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想一想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并让学生来扮演邱少云,如果真的受不了,跳起来之后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这种危急关头,只有牺牲自己一个才能保住其他千千万万的战友和人民大
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角色置换的切身体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我牺牲的爱国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者要把自己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这样我们会更真切地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我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以其神奇的魅力,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走进游戏化将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在这个方面更多的加以关注与选择,运用与综合,这样的游戏化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灿烂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赖德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牛进涛,“新课标下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姓名:徐婷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6年2月 民族:汉族 籍贯:云南玉溪 最高学历:大专 职称:小学三级
工作单位:玉溪市红塔区小石桥中心小学主要教学科目:语文
通讯地址:玉溪市红塔区小石桥中心小学邮编:653101 电话:***
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