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识字模式研究

时间:2019-05-12 23:3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字源识字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字源识字模式研究》。

第一篇:字源识字模式研究

字源识字模式研究

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家珑 张 庆

近年来,好多套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几乎不约而同地吸纳了字源识字的模式,注重揭示汉字构字理据,以帮助儿童提高识字效率。

什么是字源识字呢?

顾名思义,所谓字源识字,就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的方法。

字源识字是一种最古老的识字法,而且三千年来沿用不衰。

“周礼,古者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⑴这说明早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用六书条例来教学生识字了。到了秦代,已有了利用汉字的形旁、声旁作为识字线索的识字课本。如李斯等人编写的《仓颉篇》,就有将同声旁或同形旁的字编在一起的体例。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六书条例对汉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说,是分析汉字结构特点的集大成之作,为人们利用字源识字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

到了清代,出现了大量以《说文》为中心的识字蒙学课本,如刘庠的《说文蒙求》,蒯光典的《说文蒙求广义》,李天根的《说文部首韵语》,冯桂芬的《说文部首歌》等等。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文字蒙求》是他专为蒙童编写的字源识字课本。他积极倡导字源识字:“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不可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苟于童蒙时,先会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 ⑵

此后,学者章太炎精于文字训诂之学,1906年他在日本东京主办国学讲习会,曾为日本留学生讲解《说文》,力主利用《说文》知识以助识字。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对于当时教儿童识字“如习符咒”的状况深为不满,力倡改良识字教育,主张教儿童识字应明字理,乃亲自著述了《小学识字教本》。他认为,“今之教者依此口讲而手绘之,习者如睹画图,虽下愚可晓,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也。„„中国在拼音文字未行之前,识文字善教育之道,舍此无他途”。⑶

至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傅东华先生潜心于文字学研究,颇多创见。在识字教学方面,他跟王筠、章太炎一样,也主张利用字源的知识来帮助识字,并编著了一部实质上是识字课本的《字源》。他的这本书“寻溯现行汉字形体的来源,尽可能地追到它们的图象阶段为止,以期各字的原形都视而可识,无待说明。然后将它们的演变形态依次列举,一直衔接到现在的形体,使得现在形体中的一点一画都能显出它的意义来,以作识字教学过程中掌握字形的帮助”。⑷

然而,自上个世纪初,由于西学东渐,“消灭汉字,改用字母”的议论,“汉文乃半死之文”的议论也就随之出现,汉字本身的弱点被无限放大,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无法见形知音,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以输入计算机,简直是一无是处。

几十年过去了,现代科技与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汉字非但没有消亡,反而愈加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拉丁化的拼音文字虽能见形知音,但字形本身不能表意;表意性的汉字虽然不能完全见形知音,但由于它形象直观、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所以又有“形人心通”、易于理解的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优势,来帮助儿童轻轻松松学汉字,用汉字,使他们从机械认读、大量抄写的繁重负担中解放出来。于是大家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让小学生尽早进入阅读。

当然,我们今天研究字源识字,已与传统的做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字源识字研究大都以《说文》为圭臬。事实上,许慎据以探求文字本源的文字形体,仅限于战国之后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体,这就难免会出现主观臆测、牵强附会的错误。今天我们再来进行字源识字研究,就能吸纳当今文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庶几可以避免传统字源识字的一些错误。

再者,现代汉语认知心理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使得今天的字源识字研究有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这也是传统的字源识字所不可比拟的。

下面拟从字源识字模式的意义研究、字源识字模式的内容研究、字源识字模式呈现方式研究和字源识字模式教学方法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字源识字模式的意义研究

在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社会里,作为信息载体的汉字,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对国民汉字素质的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而这种素质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构字理据和使用的规律。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字源识字模式的意义。

1.从跨文化研究看字源识字模式的意义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进行有关中美儿童学习语文的跨文化研究。测查中美儿童阅读水平的结果表明,“美国儿童确实有能大体正确地读出课文,但对有些内容不理解,或者读课文有困难、理解也有困难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通过他所在年级的测查量表。而中国儿童有不同的情况,他们大都能通过与其年级相应或高出一两级的测查,遇到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的生字时可能读不出或读错,但很少出现理解错误。例如读不出‘凛冽’但知道这是指‘刮的风特别冷’,读不出‘潺潺’却能说‘这是水流的声音很好听’。”⑸显而易见,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跟汉字的特点和学习汉字的过程有关系。学生为什么读不出的生字却可以大致不差地理解呢?学生凭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环境,二是汉字字形传达出来的信息。如在“寒风凛冽”这个句子中,学生如果知道“凡是两点水作偏旁的字,它所表示的意思大都与寒冷有关”这样的构字常识,就能将这个词的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

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及对形旁、声旁在汉字表义、表音中作用的知识,而不是一般的视觉分辨能力,在儿童阅读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汉字组合规则的意识是在学习汉字中发展起来的,并在儿童的字词识别、学习生字词和阅读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⑹

2.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儿童识字,就是意味着形、音、义之间联系的形成。以往识字教学形成这种联系主要是靠机械重复,即一遍又一遍地呼读,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用这种机械重复的方法虽也能建立起形、音、义之间的联系,但却事倍功半,效率很低。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形、音、义联系。教学实践也证明,深入浅出地剖析汉字的构字理据,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要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加工处理眼前感知到的东西,并将其归入某一概念的类别之中。不同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人,感知同一事物,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儿童,在看到一个汉字时,会觉得它是杂乱无章的一个图形,学了笔画和笔顺,就知道它的点画顺序和搭配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进一步地帮助儿童了解构字的理据,则识记的效果会更好。如教学象形字,就将该字的演变过程一一展示,这样儿童就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文字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相似联系,形成栩栩如生的表象。又如采用“转转盘识字”的方法,教给儿童以“青”为母体字的一组孳乳字——清、请、情、蜻、睛、晴,他们就能大致知道它们的音和义,并把它们归入一定的系列中。这就证明了在知觉过程中,“理解”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理解本来属于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感知觉作基础,就不可能有思维。但反过来,理解又促进了能动的感知,使感知变得内容丰富,印象深刻。

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不大容易认识到汉字的内在联系,往往将一些偶然性的相关事物当作识记的依托,所以机械识记的成分就多一些。如果儿童能够认识到生字的构字理据,则必然会采取意义记忆的方法。有个调查资料表明,学龄初期的儿童,对不能理解的单词平均只能记住1.2个,而对能理解的单词则可以记住4.8个。这也证明了理解生字的构字理据,能明显提高识记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评判一种识字模式的优劣,固然要看两年内的识字总量,但尤其要关注儿童识字的能力以及汉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儿童是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作代价才取得这种效果的。正如谢锡金博士所说,“在现今时代,我们不提倡‘每个字抄写10遍以上’所得的牢固掌握,也反对流着眼泪痛苦地死记换来的‘一年级识1000字以上’的超前高效学习。我们所追求的是用一定的投入,学生愉快地学习,求取更大的产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自我追求的精神,并配合学生的心智及读写发展的实际需要”⑺。字源识字模式,充分地利用了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又充分地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用一定的投入,学生愉快地学习,求取更大的产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自我追求的精神”,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识字教学模式。

3.了解汉字文化,热爱祖国文字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因为在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给儿童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就是让他们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体验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思想感情。语言学家洪堡特把这个问题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帮助学生感受汉字中的智慧含量,感受汉字的严密体系及其形体美,就能让学生感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读方块字、写方块字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二、字源识字模式的内容研究 1.彰显汉字的特点

汉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顽强地保持着自己表意文字的特征。之所以说它是表意文字,是因为它始终顽强地保持着构字的理据。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汉字的形义关系都具有很大的可解释性。

就形体上看,汉字是在一个两维的平面上来构形的。这个两维的平面,为汉字的构形提供了多种区别因素。除了构件的不同外,构件的相对位置、置向和数量等因素,都可以构成区别性特征。

汉字的所有这些内在和外在的特征,都应该在儿童的识字教材中有所体现。如何去体现?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而是将这些理念渗透在具体的“识字”教材之中,让儿童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

2.揭示构字的理据

说到汉字的构字规律,古代有所谓“六书”的分析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然而涉及到构字理据的其实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象形字发展到楷书阶段,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形象性,但相当一部分象形字仍然保留着原有的象形“基因”,非常适合利用字源进行教学。如,“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见图1,人教版一上46~47页)

指事字记录的多是抽象概念,机械记忆比较困难,利用字源进行识字,可使抽象的意义形象化、具体化。如,“上”、“下”、“本”、“末”、“刃”、“甘”、“血”等。

利用会意原理进行识字,可使参构会意字的已识部件得以复习巩固,并能感悟到古人是怎样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来会意出新字的。如“灶”由“火”跟“土”组成,会意为“由泥土砌成、用来生火的是灶”。“笔”由“竹”跟“毛”组成,会意为“以羊毛做头儿、以竹子做杆,用以写字的是笔”。“不”“正”会意为“歪”。上“小”下“大”会意为“尖”。等等。

以形声字共有的声旁为母体字,与不同的形旁相匹配,就可以孳乳出一批形声字来。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80%以上,让学生知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于今后自主识字具有重要意义。如用声旁“青”作为母体字,就可以孳乳出“清”、“晴”、“请”、“情”、“蜻”等一串字。学生从中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故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到了今天已有不少形声字的声旁失去了表音的作用。但据李燕、康加深对形声字的系统分析,声旁的总体表音度仍有66.04% ,其中一半以上声旁可以准确表音或基本准确表音,即声韵调全同或声韵全同。⑻

运用声旁带字,最好选用声旁能准确表音或基本准确表音的。对于表音情况比较复杂的同声旁字族,应取谨慎态度。

3.学习常用的部首

部首,顾名思义就是一部之首,是用于查字典的。部首大都是取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每个字的意义范畴。

“部首”好比是一个部队的队长,抓住了“队长”,就可以解决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让学生认识常见部首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查字典,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批同部首字的字义。如“页”,当学生知道这个部首表示的是人头的象形,就能知道凡从“页”的字,如顶、项、颈、颅、颧、颌、颞等,其表示的意义均与头面部有关。

汉字是方块字,为了适应方块的结构,笔画之间、偏旁之间要求长短大小搭配适中,疏密粗细错落有致,于是就有了“一旁多形”的现象,识字教材中应适当编入“一旁多形”的认识与比较的练习,以帮助学生认识“氵水”、“灬火”、“礻示”、“犭犬”、“扌手”、“忄心”、“亻人”等组“一旁多形”的现象。显而易见,学生懂得了这一变形规律,就能够深刻理解字义,提高识字效率。

三、字源识字模式呈现方式研究

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在编制教材时,以下几个原则是应当遵循的:

1.趣味性原则

学龄初期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字源识字的教材设计应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宜于以看图识字、游戏识字、猜字谜识字、唱歌谣识字等为主。如学习“人、从、众、木、林、森”等字,为“人、从、众”配图可以是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为“木、林、森”配图可以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看了图,就能非常直观地看出这两组字的构字原理。还可以编写为识字提供语境的韵语:“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见图2 , 苏教版一下78~79页)学生通过唱歌谣,不仅深化了对构字理据的理解,而且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直观性原则

脑科学告诉我们,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先有右半脑的形象思维,然后再学习语言,继而才出现左半脑的抽象思维。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形象思维对于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运用直观手段进行字源识字教学,就能通过胼胝体,使左半脑的抽象思维活动与右半脑的形象思维活动相互协调起来。这样做,由于右半脑接受的信息对其刺激所持续的时间比左半脑长,因而能够较快地进入记忆状态。如“看”是个会意字,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小猴手搭凉棚往远处看的插图,并与“看”字对照,学生就能够意会出“看”字的构字原理,而且能够经久不忘。

3.可接受性原则

字源识字教材的设计应建立在儿童可能达到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并据此来确定教材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学记》上说:“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如学习会意字,就应当选择比较典型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又如象形字,应当选择至今字形仍保留较多形象“基因”、比较容易看出演变轨迹的;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就应当慎选。必要时,还须作适当变通。如“衣字旁”与“示字旁”的比较。“衣字旁”比较好处理,其“实物”就可画一件衣服。可是“示”就比较难处理。关于这个字有多种解释,许慎认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⑼郭沫若认为“示之初意,本即生殖神之偶像也”。⑽而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则认为是“象以木表或石柱为神主之形”。⑾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对二年级的儿童揭示“示”的本义,就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怎么办?只能采取一种变通措施,比如画一尊大佛来示意。

4.学用结合原则

在字源识字教材设计中,除了要按照汉字本体的结构规律,让学生成批识字,以提高识字效率外,还要注意与阅读相结合。我国传统蒙学识字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就很注重识字与读书的结合。这样做,可以根据语境提供的某种信息和线索来辅助识字,又可以将识过的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巩固。

如学生用转转盘识字的方法认识了“猫”、“锚”、“喵”、“描”、“瞄”等字后,便可编写这样一首儿歌让学生来读:“船上有只锚,家里有只猫。船上的锚两个爪,家里的猫四只脚。船上的锚能停船,家里的猫喵喵叫。锚和猫,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

字源识字的编排顺序,一般可先象形、指事,再会意,而后再形声。清代王筠认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⑿可见,按照由纯体(即独体)到合体(指会意字、形声字)的顺序进行识字,是符合学习汉字的规律的。

低年级段最后一个学期,在儿童识字的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随之发生。应在这一册教材中重点安排形近偏旁的比较。如木字旁跟禾字旁,两点水跟三点水,日字旁跟目字旁,宝盖儿跟穴字头,衣字旁跟示字旁„„可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来表现形近偏旁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儿童初步认识到二者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就可促进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字头代表竹子,草字头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了。

四、字源识字模式教学方法研究 1.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有人对6~7岁儿童进行记忆测定,让他们记忆6个词,一组是对他们说一遍,让他们复述出来。另一组则是设定一个买东西的情景,让他们到商店去买这6种货物,结果前者识记2.3个,后者则可识记3.8个。⒀由此可见,采用创设情境或游戏的方式,能提高儿童识记生字的效率。如让儿童学习“日”、“燕”、“山”、“舟”、“人”、“水”、“鱼”、“木”、“石”等象形字,就可以用这九个字的古文字,组成一幅画,让儿童来猜认。还可以让儿童通过想象,将这幅文字画改画为一般的风景画,再涂上颜色。这样进行教学,就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识记效果。(见图3,苏教版一下122页)又如让儿童学习会意字,编成歌谣让儿童念诵,效果就比较好:“村前白水泉,村后山石岩。客来鱼羊鲜,味美舌甘甜。”

2.合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教具,于字源识字独具优势。如利用多媒体展现汉字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现代文字变化的过程,就非常生动有趣。又如,利用多媒体,以转转盘的方式显示不同的形旁与同一个声旁相匹配的情况,就非常直观,形声相配的规律可使学生一目了然。

3.要把握好解释字理的度

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有时在教学中不可拘泥于汉字的原始理据。如教学“鸡”字,就不必回溯到繁体的“鷄”进行讲解,更不必回溯到象形字的初文。

在教学中,还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不问字的科学理据,随意杜撰部件之间的意义联系。五、一个仍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识字教学无疑是要尊重汉字的构字理据的。然而汉字发展到了今天,尤其是经过隶变、楷化、简化产生的无理部件、粘合部件、省簡部件,就给科学地解释汉字理据造成了许多困难。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是否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严守科学的解说?

有的坚持汉字本体构造和使用的规律。认为任意猜测和编造,妨碍了汉字的继续教育,增加了汉字运用中的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如王宁教授就认为:“随意乱讲汉字,只顾趣味性,不顾科学性;只图一时的好记,不管记住的是否合乎道理,最后是前面教了,过些年再去纠正、去重新清理。这当然不是一种好办法。”

而有的人则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毕竟是首要的目标,而其字理不过是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手段。如殷焕先教授就认为,“新说文解字完全可以提倡”。又说,“凡是有利于识字教学者不必拒绝”。

究竟应当何去何从?亟需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继续深入进行探讨。

⑴ 许慎著《说文解字·叙》

⑵ 王筠著《文字蒙求·自序》第1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⑶ 陈独秀遗著,刘志成整理校订《小学识字教本·自叙》第2页,四川,巴

蜀书社,1995

⑷ 约斋编著《字源·编辑大意》第壹页,上海书店,1986

⑸ 佟乐泉、宋钧著《汉字的学习和跨文化研究》,见《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 文集》203页,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⑹ 舒华著《汉语儿童词汇和阅读获得的研究》,见《汉语认知研究》第十二章 28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⑺ 谢锡金博士《前言二》,见戴汝潜主编《汉字教与学》第3页,山东教育出 版社,1999 ⑻ 彭聃龄、杨珲著《汉字的读音及其在字义提取中的作用》,见彭聃龄等《汉 语认知研究》140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⑼ 许慎著《说文解字》一篇上,示部

⑽ 郭沫若著《释祖妣》,见《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一卷42页,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2

⑾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卷一,11页,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⑿ 王筠著《教童子法》,见徐梓、王雪梅编《蒙学要义》178~179页,山西教 育出版社,1991

⒀ 佟乐泉、张一清著《小学识字教学研究》63页,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二篇:字源识字法教学初探

字源识字法教学初探

摘要:字源识字法是通过对汉字的溯源分析进行识记汉字的识字方法。它通过挖掘汉字的造字理据与演变特点,把握汉字的文化内涵,构建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识记汉字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源识字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识字教学渗透中国汉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本文以《狐狸和乌鸦》识字教学为例,对字源识字法进行教学初探。

关键词:字源识字法;识字教学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汉字作为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其中蕴含着智慧与宝藏。溯本求源,从汉字字源的角度解读汉字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字源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引导学生从形人手,解读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不仅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更是挖掘汉字内涵、解读汉字文化的重要方法。本文以《狐狸和乌鸦》一课为例,对字源识字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1背景简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中,识字又是写字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之基础。现今各种识字方法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只有源远流长的科学方法才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作为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字源识字法经过了岁月的考验,成为一些教育工作者与教育机构研究的方向,时至今日许多教育工作者依然在识字教学中延用此法。

本文案例以笔者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小学字源识字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第一小学二年级执教的《狐狸和乌鸦》识字教学课为例,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用字源识字法进行教学初探。

2实录采撷

2.1析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初次来班级给同学们上课,老师特意从秦朝带来几个小篆,但是由于时代久远,老师已经辨别不出它们的身份了,听闻咱们同学汉字字源知识比较丰富,老师特意来与大家交流、探讨。请看老师带来的几个小篆,让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生:第二个字是“狸”,因为它右面有个“里”字,读音应该与“里”相关。

师:他根据汉字形声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推测左边的“犭”表形,右边的“里”表声,这个字读音与“里”相关。

生:第一个字左边是“犭”,右边是“瓜”,它是狐狸的“狐”;第三个字左边是“口”,右边是禾苗的“禾”,它应该是“和平”的“和”。

师:我们学习过“瓜”字,它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圆形物体表示果实,两边是瓜蔓,像藤上结瓜之形。“瓜”加上部首“犭”,构成形声字“狐”;我们也学习过禾苗的“禾”,它也是一个象形字,像禾苗垂穗之形。古人将数支长短不一的禾秆排列在一起,组成编管乐器,“和”即“口”吹“禾”秆所组成的编管乐器,能发出和谐悦耳的声音,因此,人们借此联想,不同的人或物若能像此乐器一样,便能和谐相处,如:和谐、和平等。

生:这几个字是“狐狸和乌鸦”。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狐狸和乌鸦》。

师:同学们不但汉字文化知识丰富,而且聪敏机智,善于推理,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解开了秦朝小篆的汉字之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狐狸和乌鸦》,一起去探索本课生字的奥秘。

2.2游戏引领,各个击破

师:最近,老师的朋友圈被一款叫做开心消消乐的游戏刷屏了,依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老师也设计了一款新游戏:它就是汉字消消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去英勇地闯关吧!

(投影出示游戏闯关步骤:第一关:读一读;第二关:找一找;第三关:想一想;第四关:写一写。)

想知道每个关卡背后都有哪些任务吗?让我们一起开启汉字消消乐的探险之旅吧!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读一读。请同学们带拼音自读生字。

(学生自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都特别认真,老师想请一位最勇敢的小老师为大家正音。

(学生代表汇报字音)

师:他读得对不对?(对)此处应该有掌声!(学生鼓掌)真是一位勇敢的小男子汉,第一位发言就为小组获得一颗星。

(老师为小组加分,同学们跃跃欲试。)

师:戴着拼音小帽子的生字宝宝大家都认识了,去掉帽子你还认识吗?(认识)那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开火车挑战一下吧!(观察学生举手情况)这一组最积极,每个人都举手了,就从你们开始吧!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完成任务,老师为小组加分)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闯过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找一找,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生字)

师:同学们在寻找生字宝宝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生字连在一起组成词语,而目其中还有可爱的小动物呢!你找到它们了吗?

生:狐狸

生:乌鸦和麻雀

师:综合他们两人的回答,我们顺利地将本课的小动物找到了,可是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小动物的呢?

生:我在“动物世界”中看到过它们。

师:他通过生活的观察认识了动物,我们能否通过汉字的字形辨认出它们是动物呢?

生:可以,狐狸都是“犭”,“犭”的字与动物有关。

生:乌鸦的‘鸦”字有一个“鸟”字,鸟是动物,所以乌鸦是动物。

生:“乌”和“鸟”很像。

生:是乌鸦的眼睛。

师:那为什么鸟有眼睛,而乌鸦的乌却没有眼睛呢?

生:因为乌不是鸟,鸦是鸟。

生: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色的,眼睛也是黑色的,所以看不到乌鸦的眼睛。

师:他分析的有道理吗?(有)确实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上面这只全身黑色的鸟就是乌鸦,下面的是彩色的叫做吉祥鸟。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吉祥鸟的眼睛,而乌鸦的眼睛就不那么明显了。

(学生恍然大悟)

师:传统中,乌鸦是与吉祥鸟相悖的不祥之鸟,然而乌鸦却是孝鸟的代表,关于乌鸦有一个感人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叫做“乌鸦反哺”。(板书成语)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吗?(没有)那么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只出去寻找食物喂养孩子的乌鸦妈妈,其实等到乌鸦妈妈衰老的时候,壮年的乌鸦子女就会自觉担当起觅食的责任,无论多么辛苦,它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将食物喂到母亲口中,直到老乌鸦再也吃不了的那一天。我们也是被父母抚养长大的,老师希望大家将这个故事牢记在心,长大后做一个像小乌鸦一样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学生聆听,若有所思)

师:我们从汉字字形的角度解读了狐狸和乌鸦两个词语,那么我们能否从麻雀这个词语中看到麻雀也是动物呢?

生:“雀”字像一只小鸟在鸟窝里。

师:除了以上三个表示动物的词语,其他生字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组成词语,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生字找朋友,将你组成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词语,小老师全班带读)

2.3识字、写字,合力推进

师:经过大家的合作,我们认识了生字,并为生字找到了好朋友。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按汉字的结构划分,我们如何将生字分类?

生:左右结构的字:洞、吃、枝、找;上下结构的字:亲、您;上中下结构的字:爱;独体字:肉。

师:同学们对汉字结构的把握十分准确,那么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请同学们给老师进行书写指导。

(学生指导,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师:同学们的指导非常到位,在大家的指导下,老师的书写都有进步了。本课生字有两个字结构比较特殊,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生:“爱”字和“受”很像,比较难写。

师:上一课同学们学习了“受”字,受的上面是“??”表示一只手,下面的“又”字也表示一只手,两只手在传递盘子,表示接受、传授的意思。(师生演示)

生:两只半。

师:“友”是两只手,而且是两只方向一致的右手,用两手相握或以手相助表示友谊、朋友。在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中,汉字的笔画变得规整、平直,形成现在的“友”字。除了“爱”字还有一个结构与众不同的,谁来提醒老师书写的注意事项?

生:“肉”字为独体字,“肉”字的“丿”写在竖中线上,“人”字的捺变点。

生:它们两个很像。

师:“肉”和“月”都是根据物体形象创造出来的象形字,小篆时它们写作同一个字,因此,我们看到肉月旁的时候想到的不仅是高挂夜空的月亮,还应该想到“肉”的意思。动动脑筋想一想,动动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到哪些肉月旁的字?

生:脑、腿、脚、胳、膊、肩、膀、肚……

师:肉月旁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再查查字典,看看你还能搜集到哪些,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今天,大家齐心协力,所向披靡,共同闯过了我们的识字关卡,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字小达人。其实,我们的先人在造字之初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探索创造了汉字。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我们所学习的汉字都离不开“人”,人们所创造的汉字也都是来自我们的自然与生活之中。未来的学习中,希望我们不断探索,继续我们的汉字奥秘探索之旅。

3评析展望

钻研教材与了解学生是确定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本课教学设计教师做了精心的设计,内容深刻而丰富。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犭”这一部首,并接触过“瓜”、“禾”、“鸟”等简单的象形字,能够自主划分独体字与合体字,并能在认识一定部首与象形字的基础上,对合体字的各个偏旁进行分析,通过字形阐释汉字的意义与读音。字源识字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字源识字法解读汉字,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习效果,渗透了汉字文化,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在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汲取营养的能力,为生命奠基。虽然字源识字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也乐于接受,但是字源识字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钻研。让字源识字法的教学功效得以有效发挥还需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第三篇:情境识字模式

小学语文“情境识字”教学模式

陇县教学研究室 作者:巴琼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2004年秋季,我县中小学在起始年级全面开始了新的课堂改革,如今,已历时近4年。小学低年级语文新教材识字量大,而且有大量的集中识字内容,如“二木林、三木森”这样的会意字集中识字;以“古诗、儿歌”为内容的集中识字,还有大量的图文结合的随课文识字等。在教学中,广大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教师都体会到:枯燥单调的集中识字,学生学习起来缺少兴趣且识字效率低。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特提出 “在情境中识字教学模式”的构想。

二、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学习语文的方法与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模式的基本理论: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基本环节。它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它与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儿童只有在他的记忆储备中积存一些数量的汉字,才能利用这些汉字来理解书面的材料,从而表达和交流思想,才有可能把他的心理活动外化为物质的、现实的东西读出字音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出字、词、句、篇来,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

四、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教学手段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把赞扬送进学生的耳际,流进学生的心田,把微笑带进课堂,给稚嫩的心送去春天般的温暖。在这种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无声枯燥的文字也会变得丰润起来。

(二)自主探究原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占90%,其余的基本属象形、指示、会意三大类。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编谜语,利用旧字记新字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开放性原则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实践证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例如:到街上记店名,购物识商标……到凡是有汉字出现的地方,都让学生去看一看,记一记,查一查,问一问,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必须切合教材的实际,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课。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尚在涣散阶段,要把学生尽快地带入与学习课文密切相关的情境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讲究“开讲”艺术,或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或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或用直观有趣的实物展示,或用色彩丰富的简笔画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富有情境的意境。

(二)圈出汉字,定向记忆。

新课标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的要求,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字条”中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自己反复拼读,读准字音,想办法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定向记忆字形,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记。

在教学过程中,用“闯关”、“走迷宫”、“跳房子”、“摘苹果”、“夺红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全过程。先让学生读好带拼音的词;然后去掉拼音读词;去掉匹配的词读单个的字,最后再自主识字记汉字。当老师请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生字”或“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时,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方法之多,能力之强,令人感叹。如:记“大”,学生伸开双臂,伸展大腿是利用形体记;记“天”是“大”字加上一横,利用熟字增减笔画记;“高”学生组词“高中”、“高级”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记,还有的利用身边同学的姓名记。多种识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的识字活动进行得兴趣盎然,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品质和精神。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学生的识字方法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老师引导和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影响逐步学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是一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能起到互相互相学习的作用。这样,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会”,逐步变成了“会学”,并且越学越精彩。

(四)送“字宝宝”回家,朗读记忆。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总是为识字而识字,字一搬家,学生和它又成了陌生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孤立的识字方法,将生字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教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并强调:你把谁送回家,就把这一句大声读出来。学生通过识别读、评议读、范读、齐读等方式,体验读书识字的乐趣。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找、去读、去悟,在找中去回顾字形,在读中去复习字音,在悟中去领会字意的方法,可谓一举三得:既巩固了汉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获得了初步的语感。

(五)读懂课文,质疑解难

因低年级课文篇幅很短,无须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提倡以“读读背背”为主处理教材,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宽泛的提问,变教师讲解为学生的自悟自得,有利于学生谈直觉、谈感想、符合学生实际,有助于语言表达训练。在交流完读懂的内容,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进行质疑问难,提提自己还读不懂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而杂,而是要少要精。值得强调的是,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需要教师逐步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做到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其次,学生自述读懂内容及讨论疑难问题又是一次有话题的说话训练,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都定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

(六)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一类生字需要正确书写,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教学中,让学生先书空,后描摹,并出示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最后在田字格中抄写。写完后必须展示,看谁的字规范、整洁,让写得好的介绍经验,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评价,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七)展示作品,自我愉悦。

学以致用。生字学完后,学生可以用学到的生字写自己的识字小故事、写日记、读书,教师应运用不同手段,各种方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愉悦感。

六、情境识字模式的评价方略。

1、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学过的字认清形,读准音,掌握基本意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觉运用,而且能自觉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识字。定期举行“识字大比武”,让自主识字、探究识字成为识字的主旋律。

2、关注创新,积极评价。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教师讲解评价”和“学生讨论评价”等多种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新方法,新发现加以鼓励,让课堂成为一个张扬个性的场所。

3、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与习惯。

写字正确的姿势是: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双脚放平,抬头挺胸收腹。良好的习惯是: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第四篇:识字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一)教师引领集中认

学生初读课文,圈画出生字,在学生急于认读时,教师引领集中认读。首先教师带拼音领读,学生带拼音领读。第二步,初步理解字义,学生集体组词,组词领读。这个过程巧妙设计,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次读到生字,以便更快的记住生字。

(二)集思广益巧妙认

学生自主识字,可以使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生活中识字、拼音识字,手指写字的方法。教师挑选生字,学生汇报识字方法。这一过程学生更深刻的记忆了生字,又学习了识字方法。

(三)中间环节比赛认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认读,学生对本课生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进行一个小检测,以了解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也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识字情况。其实也是督促学生更快的掌握生字。可以开火车,比一比哪列火车开的快。可以男生女生比一比。

(四)具体语境还能认

识字要音形义进行结合。以上环节也是遵循了这个原则。识字教学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还要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思想认识,培养儿童的情感等。因为儿童的识字过程,一方面熟记字的音形义,一方面以字词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世界,在学词、学句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并在儿童记忆中以字词形式将认识的成果巩固起来。所以必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可以组词认,放到句子中认,放到课文中认。

(五)指导书写巩固认

认字和写字应该结合,认得的字,对字形结构熟悉,写起来就容易;通过写字练习还可以巩固对字形的记忆,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巩固。1.观察

观察即观察字的结构和占格,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合体字要仔细观察每一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他们之间的搭配.2.跟写

通过观察学生对生字有了整体的感觉,对生字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书空。以熟悉汉字笔顺并初步感受汉字造型美。3.练写

学生根据生字的特点,自己练写。以对生字有自己的体会。练写汉字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4.评价

学生自评,对照范字,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通过互评学习他人长处,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调动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并能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评价学生的书写和学生的自评、他评。使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5、改写

评字之后及时改写,再感受、再发现。争取把字写的更端正、美观。6运用

可以对书写的每一个字组词,之后学生可以任选一词造句。(识字是发展书面语言的必要条件,通过识字,才能学词、学句、学文。在学词、学句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并在儿童记忆中以字词形式将认识的成果巩固起来。识字和发展语言是统一的。)“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小学教育届人士的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亮点,但是这样的课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不好教学。

教材的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策略最终不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去所未曾出现过的,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教师的教更多地是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何最好最快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基本程序一共分为5个环节:

“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灵活运用、内化策略——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一个是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分析:

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第89页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 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

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图的坡度与难度。

2、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地体验画图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的态度和能力。

(1)让学生体验方法。第89页例题是计算原来花圃的面积,虽然题目的叙述很清楚,也很有条理,但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有些学生读题以后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教材及时提示学生画出示意图,并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了画图的步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里,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应用了画图方法,而且对这种方法能产生新的体会——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体会使画图从具体的行为上升成意识,策略在此形成。教学的时候,要把握住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学生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第二个时机是学生解答问题后,要引导他们体会画图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些整理方法产生好感,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自觉地使用。

(2)让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运用画图的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有相应的画图技能。如果学生不会画图,那么绝不可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材把初步学会画图落实到“想想做做”的练习里,提出先画图整理,再解答的要求。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3、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下面我就结合这两个课例简单说说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的落实。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解读: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素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原生态的方法与策略,激活学生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为新课中进一步探究有关的策略作铺垫。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

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提问:知道长方形长和宽,怎样求面积?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要求长呢?(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2.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提问: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并在刚才画的示意图上表示出来。

(预设:长增加,宽不变;宽增加,长不变;长和宽同时增加;„„)[说明: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的知识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因此,必要的准备和铺垫是获得新知的必由路径。课始,回顾的目的是再现和激活,再现有关长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为本课解决问题做好认知准备。让学生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通过画图、讨论和交流,初步体验面积增加(或减少)的几种情形,为新知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2、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初步感知替换策略。早晨喝牛奶时,我喝一大杯牛奶,儿子喝一小杯牛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2倍,现在有一大杯和两小杯牛奶,如果给我喝几次喝完?给儿子喝几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两次喝完;儿子四次喝完。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明: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生经历前面替换思维的“引力”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替换”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还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自主探究、提炼策略

解读:策略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能完成的。在这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活动,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策略解题的过程,体会策略形成的来龙去脉,初步感知策略。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画图分析。讲述:这道题和我们过去学习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有所不同。(长增加了,面积增加了)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有关数据,分析数量关系。展示交流学生画图思考的过程。(突出:小长方形的长=原来长方形的宽)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4.回顾反思。提问:为什么需要画图?(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预设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说明: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的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会产生画图的需要。在学生初次画图时,老师适当指导和帮助;当学生画图之后,通过观察比较,将数与形的意义对应起来,结合已有旧知大多能解决所求问题。其中,展示交流学生画图和思考的过程,能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把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认知;而列式之后让学生说出“18÷3求的是什么”,再次数形对照,理解列式原理;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回顾与反思,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

2、六年级上册(替换)

二、合作交流,探索替换策略。

1、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你想怎样来解决这题?自主生成替换策略,孩子由于起始阶段喝牛奶的启发,应该不难理解大小杯的替换关系。

3、小组讨论。

把什么替换成什么?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4、汇报总结 演示课件:

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把小杯换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5、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替换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替换成一种杯子。得出依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果汁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6、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7、检验。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

[说明: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平衡这种思考的氛围。]

(三)尝试应用、理解策略

解读:策略只有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才能达到真正理解与熟练掌握的目的。因此,策略形成后,应让学生运用初步获得的策略,去解决与例题类似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策略应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加深对策略应用要素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三、尝试应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景,灵活画图。

(1)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独立读题,然后在图上画出面积减少的部分,再列式解答。(通过电脑演示,突出画图后减少的面积、原来面积和现在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150÷5×(20-5)或者150÷5×20-150比较反思:与例题相比较,这道题画图解题时要注意什么?(减少部分画在原来长方形的里面)(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提问:这道题长和宽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学生画图、讨论、交流、展示。列式为:(48÷6)×(48÷4)反思: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但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增加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长和宽并解决问题。

2.系统比较.发展思维。

师:这两题与例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通过画图再解决问题,你有哪些体会?(例题是面积增加.练习第1题是面积减少;前两题长或宽都告诉我们了,而练习第2题长和宽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说明:例题学习之后呈现了两道巩固性习题。第1题是对例题的模仿性应用,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体验画图作为策略的作用;第2题是综合性应用,在长和宽都没有告诉的情况下,综合考虑面积增加与长、宽增加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求出长和宽再解决问题。这两道巩固题是对例题的延伸和发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不断感悟画图策略在解决有挑战性问题中的作用,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2、六年级上册(替换)

三、学以致用、巩固替换策略

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1、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

2、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在小黑板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3、口头检验。

4、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5、小结:我们还需优化“替换”策略来解题,选择合适的替换方法。[说明: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应用替换策略,进一步体会替换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沟通替换操作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建立用替换策略解决某些问题的模型。只有真正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并对策略进行深刻的认识与领悟,才有可能更好地借助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解决新问题。]

(四)灵活运用、内化策略

解读:策略是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变式、拓展,同时学生练习时教师要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避免学生形成模式化的思维定势。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与例题的比较,使学生真正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身,达到理解、灵活使用策略的目的。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四、综合应用、内化策略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出示题目时逐步分解进行:

(1)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40×8=320)(2)宽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50×8=400)(3)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可以先让学生在脑中画图并口答,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用画图来验证。(第3个问题学生容易对文字叙述产生负迁移.列式为320+400=720)通过画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40×8+50×8+8×8 方法二:(50+8)×(40+8)—50×40 方法三:(50+8)×8+40×8 方法四:(40+8)×8+50×8 变式1:长和宽各减少8米。操场的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学生画图、讨论,叙说思路,电脑演示)变式2:长增加8米,宽减少8米,面积改变吗?(变小)为什么?(学生猜测,画图探究,电脑演示)变式3:长减少8米,宽增加8米呢?(变大)为什么?(学生猜测,画图探究.电脑演示)比较归纳: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追问:有没有一种长方形,一条边增加与另一条边减少相同长度,面积不变?(长与宽的相差数等于长和宽增加或减少的长度;正方形)[说明:这道拓展题充分体现了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运用画图策略的过程中探索变化规律,享受数学思维活动的快乐。首先,题目出示的方式具有心理暗示的效应:先以文字的“误导”让学生轻易地获得答案,再通过画图的策略寻找问题的关键,并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图的价值。接下来的“变式”设计,更是把数学思维推向高潮:由“各增加”到“各减少”的演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趋向严密,由长增加(减少)同时宽减少(增加)相同长度而猜想面积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对比推理能力,再通过“变化”和“不变”的追问让学生体悟到数学辩证法思想。这道拓展题的精心设计,紧紧围绕画图策略,让学生不断猜测、验证和联想、推理,经历不同情形下的数形变化.探究图形变化中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2、六年级上册(替换)

四、拓展练习、内化替换策略 教学“练一练”

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自组织生成,教师参与讨论

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同桌讨论,交流,教师用大小盒做了一个演示,并且让孩子闭上眼睛思考这个替换的过程,然后互相说一说。

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 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7、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

8、交流。

9、口头检验。

[说明:这道“练一练”实际也是本堂课的难点,通过大小盒演示参考的方法使学生能比较清楚的看出球的个数总量变化和盒子数量的不变,帮助学生较好的梳理解题的渠道,找准解题的依据,策划出比较明确的解题方案,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感受数学的趣味。]

(五)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解读:小结的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二是使学生在小结与反思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策略的价值不仅仅是在评价小结中体现,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步感悟、体验。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五、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与体会?

[说明: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六年级上册(替换)

五、总结提升,拓展替换策略

1.组织学生回顾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比较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明确: 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总量没有变化。

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但总量发生了变化

2.举出生活中用替换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教师收集的问题:①啤酒促销,3个空瓶可以换1瓶啤酒。②集齐若干个百事可乐瓶盖可以换明星海报、CD架、水壶、明星T恤衫和游戏卡等。③肯德基20周年庆典,举办从电子杂志中找拼图换取电子优惠券活动。[说明:空瓶回收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展替换策略的内涵——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可以用替换,具体的物品也可替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替换策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其实不然,如果一味的回避数量关系,不能对解题思路进行适度的抽象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徘徊在低层次上。一个搞不清数量之间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呢?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并使其内化,从而有效“建模”,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 ②寻找等量关系

③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

(4)抓好两步应用题的解答①可以由一步题引入②学会提问题③学会表征,让学生找到突破口

(5)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①列表整理法②变换条件③画图法④一一列举法⑤模拟法(3)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其实不然,如果一味的回避数量关系,不能对解题思路进行适度的抽象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徘徊在低层次上。一个搞不清数量之间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呢?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并使其内化,从而有效“建模”,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 ②寻找等量关系

③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

(4)抓好两步应用题的解答①可以由一步题引入②学会提问题③学会表征,让学生找到突破口

(5)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①列表整理法②变换条件③画图法④一一列举法⑤模拟法

.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

如果学生对数

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 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 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

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第五篇:识字教学模式

识字的教学模式

中国汉字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出现形式较多的便是象形、形声、会意。在上万个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二百多个,但它们是最基本的汉字,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级教材中,是小学低年级识字的重点。本学期我们低年段在学校的安排与指导下,对识字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个范式研究。主要是词串教学中的象形字教学和形声字教学。字源识字的编排顺序,一般可先象形、指事,再会意,而后再形声,而形声字教学就是建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对象形字和形声字教学模式做一个总结。

象形字和形声字教学主要可以分成四个步骤:一是导入,将孩子迅速的带进课堂中来;二是教学生字,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准生字字音,弄清生字字形,理解生字字义。在这里可以抓住生字的字理字趣字文化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第三步便是生字的教学,联系文中的词语对生字做一系列的比较与练习来巩固学生对于新课的认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比较、选字填空法、图片理解法、扩词法、填词补句法、看图说话法等等。最后一步可以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游戏巩固,可变成儿歌让学生吟诵,也可以进行转盘识字等等。通过最后游戏的方式来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学以致用,还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下面我就以上几个环节来说说具体操作要点:

一、导入。

1、象形字教学一开始,教师应在学习者熟识的一定语言环境中提出所要教的生字,以建立儿童的定向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把一个生字排在都已认识的字句中,以引导儿童识这个字的需要和注意。如教学“牙”字,可通过课文中“小马画月牙”的语句提出,还可以从头天晚上出现的月牙,哪位同学牙痛等见闻提出,一般不宜孤立地提出生字。

2、也可以从复习旧知开始,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识字教学中就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和形声字,才出来时学生对形声字的概念性不强,这就需要老师相机举例帮助理解。在学习新的一篇形声字教学时可以先将之前学过的形声字进行一下巩固。先出示形声字里的基本字,问学生:这个字还在哪个字里见过?学生可能就会讲出带有其他偏旁的这些字。

3、在学生回答出问题时,可以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些字加上不同偏旁后意思相同吗?意思不同的话你能给它找几个朋友吗?通过组词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字之间的区别。生区分出这些字以后,师可以对这些字做一个总结,然后引入课题。

二、新课授知

(一)象形字教学

1、象形字教学伊始,可以先展示实物彩图。因为象形字源于实物,源于大自然。因此,可根据字形表现的客观物体的形状绘出与汉字相应的具体事物彩图。

2、再展示黑白概括线条图。这是实物图的抽象。如教“水”字,就须在展出流水彩图的基础上展出强调概括线条的黑白图(画三条浪线)。概括线条图是帮助儿童由图到字形成思路,进而理解和识记汉字的重要条件,不可随意删减。接着展示篆体汉字。实物彩图和概括线条图都是图画,不是文字,只有大篆、小篆等才是文字,其字形大多与现今使用的楷体相去甚远。在通常情况下,以小篆作为从概括线条图到楷体汉字的过渡比较适宜。最后展示正楷汉字,字体须与教材上的字体──正楷相同。

上述内容一般有两种展示的方式:1.按顺序分步骤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这种展示法常见于最初学习象形字的时候或学习一组象形字之初。2.将按顺序排列的四个内容一次性展示出来,再引导儿童按顺序逐步观察理解每个内容。这种展示法常见于通过多次性展示法进行识字教学,掌握了一定的汉字演变规律之后。在教学中,对汉字演变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联想,重在启发学生思维,不背不考。

(二)形声字教学

1、形声字教学就可以借助转盘来识字。师先出示转盘,认识基本字。如果基本字是一个生字的话,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记住这个生字,如讲述生字的字理,给生字找朋友,看图片,说一句话等等。例:苗,苗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可以让学生看看苗的古字,告诉他们长在田里的草就是苗字。因此苗这个字是草字头的字,而现在苗又指一些初生的植物或是没有秀穗的庄稼,请学生帮忙找朋友(扩词)。生扩完词后,师可以出示自己所找的不一样的词语给学生做一个示范,让学生读一遍词语加深对生字的理解。第三步就是看图说话,看着禾苗的图片说一句话,通过说一句完整的话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认识新偏旁(1)复习旧偏旁

转盘识字中会出现一些偏旁,这些偏旁中会有一些是之前没有学过的,所以第一步是认识老朋友,生自己看转盘中的偏旁,说出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并要说出这些偏旁是和什么有关的?通过说出偏旁的意义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巩固。

(2)认识新偏旁

转盘识字中也会出现个别没有学过的新偏旁,学生不认识这个新偏旁,我们就可以从了解新偏旁的字义开始来记忆新偏旁。如:金字旁是之前没有学过的,可以问学生:这个偏旁是由哪个字变出来的呢?偏旁和字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通过比较偏旁和字义的不同知道新偏旁是和什么有关的?

(3)新旧偏旁齐认读 所有偏旁都熟识以后,可以将新旧偏旁放在转盘上让学生齐读一遍,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三、教学生字

(一)象形字教学

1、象形字教学的这一环节是指在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后,将楷体汉字各部位与客观物体各部位进行对应分析,这是形义联系的关键步骤。有些字,将汉字每个笔画与物体的部位一一对应,如“月”字。有些字,不可能将汉字每个笔画与实物的部位逐一对应,而是将汉字的一个局部与实物的某部对应。如“日”字。还有些字,只要将汉字的局部与物体的某部作大体对应的分析即可。汉字必竟不是图画,不可能对实物形体进行细致的描绘。许多字在造字时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而对其余部分进行了一般的造形。在字形分析时,也只要抓住代表物体本质特点的部分进行对应,而对其他部分只求大体对应即可,不可拘泥。如“象”字。

(二)形声字教学

形声字教学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进行:一是引出基本字与偏旁所组成的形声字;二是生自读生字词;三是检查朗读;四是理解字义。在这一块中最关键的便是理解字义了,形声字不是象形字,看图就可以理解字义,它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左边代表什么意思?右边又代表什么意思?在这一块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比较法、选字填空法、填字补句法、图片理解法、扩词法、看图说话法。(1)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比较

①同音字之间可以比较它们的偏旁,也可以比较它们的字义。如:描和瞄

可以通过比较偏旁的方法,让学生区分开这两个字。一个是和手有关,一个是和眼睛有关,通过看偏旁就可以区分开来。

②形近字也可以通过偏旁看字义的方法来比较。(2)选字填空法

在对同音字进行比较的同时,可以做一个练习进行巩固。选字填空是最好的方式,将几个同音字摆在一起请学生选择正确的字填进句子中。既可以区分字和字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同音字的印象,一举两得。

(3)图片理解法

低年级阶段理解词语可能需要更多的图片来辅助,因为学生所认识的事物比较少,需要一些直观图片来入主他们的理解。生字词出示后,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看词语是什么意思?然后再通过看图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先说意思,再看图片。

(4)扩词法

这种方法是在理解词义时最常出现的方法,有一些生字学生光看字可能不是太清楚,通过帮生字找朋友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更好的理解生字。

(5)填词补句法

比较字义的不同,将这两个字分别填入句子中,看学生是否能填对。(6)看图说话法

出示和生字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一句和生字词有关的话来。此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词义积累能力。

四、游戏巩固

1.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采用创设情境或游戏的方式,能提高儿童识记生字的效率。如让儿童学习“日、燕、山、舟、人、水、鱼、木、石”等象形字,就可以用这九个字的古文字,组成一幅画,让儿童来猜认。还可以让儿童通过想象,将这幅文字画改画为一般的风景画,再涂上颜色。这样进行教学,就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识记效果。

如让学生学习形声字,可以说一首趣味十足的小儿歌: 小小转盘转呀转,转呀转,转呀转,转来了“提手旁”,摇身一变成了“描”,描描描,描红的描。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又如让儿童学习会意字,编成歌谣让儿童念诵,效果就比较好:“村前白水泉,村后山石岩。客来鱼羊鲜,味美舌甘甜。”

2. 合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教具,于字源识字独具优势。如利用多媒体展现汉字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现代文字变化的过程,就非常生动有趣。又如,利用多媒体,以转转盘的方式显示不同的形旁与同一个声旁相匹配的情况,就非常直观,形声相配的规律可使学生一目了然。

在字源识字教材设计中,除了要按照汉字本体的结构规律,让学生成批识字,以提高识字效率外,还要注意与阅读相结合。我国传统蒙学识字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就很注重识字与读书的结合。这样做,可以根据语境提供的某种信息和线索来辅助识字,又可以将识过的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巩固。

字源识字的编排顺序,一般可先象形、指事,再会意,而后再形声。清代王筠认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可见,按照由纯体(即独体)到合体(指会意字、形声字)的顺序进行识字,是符合学习汉字的规律的。

低年级段最后一个学期,在儿童识字的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随之发生。应在这一册教材中重点安排形近偏旁的比较。如“木字旁”跟“禾字旁”,“两点水”跟“三点水”,“日字旁”跟“目字旁”,“宝盖儿”跟“穴字头”,“衣字旁”跟“示字旁”„„可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来表现形近偏旁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儿童初步认识到二者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就可促进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字头”代表竹子,“草字头”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了。

总之,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这一块我们一定要帮孩子打好基础,引导孩子通过不同的构字方法来理解更多的汉字,慢慢地爱上识字。

下载字源识字模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字源识字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模式的研究5篇范文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模式的研究 区 县 蓟县 学 校 邦均镇第五中心小学 学段及学科 小学语文 姓 名 张士宾 申报级别 市级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模式的研究 ——激趣——探......

    “情境识字”模式[推荐阅读]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及其解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能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去学习,所以......

    自主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其中第一项就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激励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激励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基础环节。然而,由于汉字数量大,结构复杂,小学生难记易忘等原因,目前仍有许多小学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填......

    随文识字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模式 基本模式: 初读课文,圈画生字 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复习巩固,拓展练字 集中指导,攻破难字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

    识字课教学模式

    识字教学模式 一、 导入 (可以是激趣导入、图片导入、谈话导入、动画导入等)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新课学习,营造了有趣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识......

    二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模式名称】:二年级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识字教学模式 【背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异。但是汉字作为音形意的结合体,又是有一定......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摘要]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根本,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该文在企业文化模式研究上,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特殊作用,明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