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美术课堂的惊喜(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2 23:2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中美术课堂的惊喜(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中美术课堂的惊喜(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新课程中美术课堂的惊喜(xiexiebang推荐)

新课程中美术课堂的惊喜、发现、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的启示: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对学生多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作者)

美国人很欣赏中国的一句古语,将它译成英文就是: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oday.Teach me to flsh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即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今在新课程改革将近两年来,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充满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场面,形成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美术学习氛围,学生感受到了具有生活化的、贴近生活的美术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经常会有我的惊喜、我的发现和我的感悟„„

一、我的惊喜一一游戏中的美术课堂

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乐于表现自己,因此我也经常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在游戏中进行美术学习。这既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他们生动有趣的表演不断的活跃着美术课堂,时时引起了我的惊喜.....案例1:《吃虫草》

学生们扮演小虫子,不同种类的吃虫草的情景。有一个小女孩做了一个舞蹈中弯腰的动作,她说这是球形的吃虫草;还有的蹲在地上的、叭在地上的、坐在地上的,甚至还有两个人合演一棵吃虫草呢!(我可没有这么多的高招!)扮演小虫子的,更是栩栩如生,看!他们飞得多带劲!吃虫子的过程,更是形象逼真,有的用两只手夹住腰部,这是夹子形的吃虫草;有的是用现手盖住头部,这是口袋形的吃虫草„„当小虫子被吃住的那一刹那间,那痛苦的表情,让我看了以后笑得说不出话来„„

案例2:《滚动乐园》

老师,我发现排球不动的时候,花纹看得很清楚,但是一滚起来,就看得模糊起来了!

老师,瓶子一滚起来,里面的水就跟着晃动起来了!”老师,弹力球滚起来的时候是一跳一跳地滚!同学们,我们画一个苹果、一个球、一个水瓶,这都非常容易,但我们要把这些东西画出滚动的感觉,大家想一想怎样表现?这时很多的同学到黑板上展示了他们的办法,如加上滚动的路线、将物品放在斜坡上、物体上的花纹表现的模糊一些、加上旋转的线条„„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的!案例3:《彩色的迷宫》

我给二年级上《彩色的迷宫》一课,发现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其实课前我也设计了一个迷宫,可谓是大动一番脑筋,心里面还反复嘀咕着:二年级的孩子,能设计出来么?然而当我看到孩子们设计的迷宫时,才发现自己今天是班级里的弱智一个。他们的迷宫,形状多样,什么方形、圆形、花瓣形、动物、昆虫„„迷宫的名字起的更是有趣,如五星迷宫、蛋糕迷宫„„最有趣的叫累死你迷宫,看到这个名字,我想你也想试一试吧!

游戏中的美术课堂,我感受到自己那一颗年轻快乐的童心,是他们给我带来了一种心境:能够用心去品尝生活的甘露,在孩子们的嬉戏欢娱中感受到一份快乐,使情绪获得健康的感染。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真谛,体味生活带给我的乐趣。

二、我的发现一一生活中的美术课堂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美术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因此才会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术教育.....案例l《看谁的鱼最大》

0一14年级的学生,画完鱼后将鱼剪下来贴到黑板上,并标上鱼的价钱,每个学生又做了一些钱,进行买鱼卖鱼的活动。课前我就进行了这个活动的布置,有的学生回家后就到市场上打听了鱼的价钱,并且还认识了不同鱼的样子;甚至还有的学生做了一些人民币拿来„„通过买鱼卖鱼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关注生活的教育。案例2:《样板间的设计》

课堂上,当我看到他们有的在一个小盒子的上面接上一个小药瓶,这就是一台饮水机;一个方盒子去掉盖,里面再装上用各色皱纹纸栽得细细的条儿,这就是浴盆里的肥皂泡泡;一个装化妆品的盒子,里面放上一个小娃娃,这就是一个舒适的小婴儿床;录音带的盒子,装饰一番,那可就是我们向往的背投电视机;橡皮泥捏成的一部电话机,按键竟然用的是玉米粒;小小瓶盖,贴上时针和分针,挂在墙上那可就是石英钟。案例3:《花的世界》

当女孩子将做好的花戴在头上时,那高兴的样子,好像这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饰;这时候,男孩子看见了,可急坏了,于是急中生智,将做好的花在背面用双面胶贴在脑门上;也有的用毛线拴好挂在胸前,而且还是一朵大红花呢!我开玩笑的对他说:你真像一个小新郎官!另一个小男孩听到了,立即说:老师,新郎官的花不是挂在身上,而是这样戴的。于是他给我做了示范,用一根彩带斜跨在胸前,并贴上一朵大红花,我当时被自他的这一举动逗乐了„„

生活中的美术课堂,让我更多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课程,从而促使我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堂内容,才会更多的关注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我的感悟一一文化中的美术课堂

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的介人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这又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体现。因此在文化中的美术课堂,让我深深感悟到了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价值与理念的真正体现„„ 案例1:《鞋》

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通过一现小小的鞋,让我和我的学生了解到了那么多的相关的历史与文化:如学生谈到了古代闺中妇女穿的绣花鞋;皇宫中妃子宫女穿的鞋;卓别林的大鞋;童话事故中的灰姑娘的水晶鞋;想到了日本的木展和宫廷中的鞋的比较,还有中国古代朝中官员穿的靴子的不同图章代表不同的官职„„ 案例2:欣赏《卢舍那佛像》

讨论一:三大石窟与四大石窟我国有三大著名石窟,分别是敦煌石窟、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位于我国甘肃省的西北部,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闯萌萌同学正在用一张旅搏地图给同学们介绍三大石窟的地理位置,还具有点像导游解说的味道呢!老师,我从网上查到的资料说我国有四大石窟,而不是三大石窟。史宜弘立刻站起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说的四大石窟是指那四个?'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她立刻补充到。其实呢,我国有许多的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石窟,也有的资料说是四大石窟为代表,这两种提法都是正确的。我的解释,学生们感到很满意。史宜弘这时候走到前面,和闰萌萌一起在地图上找到了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麦积山石窟„„

讨论二:修建奉先寺花了多少钱?

老师,你说这个奉先寺得花多少钱能修建成呢?具体花了多少钱,我也不是十分的清楚,但我从一个材料介绍中了解到,当年武则天是用自己的脂粉钱修建成的,花了多少万贯,那时以万贯来计算钱的单位。老师,我知道!闰萌萌立即感到,古时候,人们将铜钱穿成一串一串的,一串就是一贯。有个成语叫‘腰缠万贯,这个成语就是形容很有钱的人。朱天宇都联想到了腰缠万贯,引起了同学的一阵大笑„„ 案例3:《桥》

于是关于《桥》一课的教学设计,课前我调动学生进行有关于桥的资料的收集,如桥的结构与种类、桥的历史与发展、中外名桥、艺术作品中的桥、家乡的桥„„这几天,五年级的学生一见到我,使主动和我谈论有关桥的知识。老师,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用数码相机拍照了六座桥,从早晨8:00就出发,照了香炉礁的立交桥、儿童公园的桥„„等我和爸爸到北大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没办法只好打闪光灯了。

老师,我从《大连旅游》一书中看到:北大桥建于1986年,象征的是大连与日本北九州市的友好;香炉礁立交桥建在香炉礁的中心地带,它贯穿了大连几个重要的经济地区。

老师,我在一本书上知道世界上有带音乐的桥,还有能发现香味的桥。

老师,我找到好多描写桥的好词佳句。

老师,我上网查到日本有一种纸傲的桥,还有一个国家用就玻璃做的桥。

老师,昨天我到图书馆里面查了好多资料,我都记下来了!

在文化中的美术课堂里,我与学生之间是交融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收获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迸发现灵感的过程.....是啊,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它充满着快乐,充满着发现,充满着探究,充满着我的惊喜,还有我的意外„„记得以往美术课堂上得到表扬的学生,都是画画好的,然而如今的美术课堂,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赞扬和鼓励。你课前收集了资料,会得到鼓励刊也课堂上与人合作愉快,就会得到认可;我的奇思妙想讲给大家听,就会得到掌声„„如今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每个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

第二篇:2012年初中美术述职报告

年述职报告

昌乐外国语学校

王小健

2012

王小健2012年述职报告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学校的各次会议精神,与时俱进,爱岗敬业。时刻注意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紧紧围绕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完成学校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自从入学以来,我们学校给我们发了四本书,分别是:《敬天爱人》《学生第一》《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以前的不少观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思想意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上,我深知搞好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我一直以天道酬勤自励,认真进行备课、教学、批改作业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积极进取,总结经验探索创新。除此之外,我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新教法。初中美术的教学工作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美术教学的状况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多个教学班级,同一课堂内容在一周之内多次讲述。反复的讲述并没有影响我上课的激情,反而更加熟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学生们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更好的调节。而且,要想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初步了解基本的美术常识、掌握基础的美术技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还需要因材施教。我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争取做到一个班一个预案,一节课一种授课方式。我力图改变学生对美术课就是画画课的看法,积极使用电子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愉快地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培养他们对家乡、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上课以外,我还积极承担学校美术特长生的教学工作,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做到勤示范、勤辅导、勤督促。在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还从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特长生,文化课相对较差,在学习中也常常感到和文化课好的学生有差距,美术成绩也参差不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找回自尊心,积极健康成长,、是他们人生中关键的一步。我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及时鼓励,瞅准他们的闪光点大加赞赏,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尊心,使他们在人格上、学习上获得长足进展。

教学之外,我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协助学校办好宣传栏,让学校的形象和班级的风采适时展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协助教导处、团委和美术组办好硬笔书法比赛、班级黑板报评比、迎新年书画展,使学生们的个性在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得到张扬。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

在工作之余,我从未间断过对美术专业的学习。我坚持订阅美术杂志,了解美术教学和专业新动态,并且做摘录、写心得,不断丰富知识、活跃思维、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事实证明,我辛勤的付出、突出的教学成绩得到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我深感中学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中学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我惟有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勇于进取,不断创新,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第三篇:中美文化课堂2

一)坐着教书,跪着指导走进Salem School的每间教室,几乎看不到一直站着讲课的老师。教室里没有讲台,但每间教室一定有一把椅子。那是专门为老师准备的。每当学生从课桌旁离开,坐到地上听老师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坐到这把椅子上讲课,严格地说,并不是讲课,而是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一种真正的对在一年级的教室,老师正领孩子们学习二十六个字母。我们进去的时候,一个学生正走到台前展示最喜欢吃的早餐,结束了这一环节之后,孩子们按老师的指令离开课桌,坐到教室一角的地毯上,进行下一个关于字母的游戏活动。教师很随意地坐在椅子上,孩子们则用自己感到舒服的姿势坐着围成一圈,和老师一起唱字母歌,一起玩字母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让孩子们按顺序轮流说26个字母。比如第一个孩子说A,就要用A说出一个关于食物的单词,并用这个单词说一句话。有的孩子不会说,他一点都不会因为自己不会说而感到紧张或不好意思,而是大大方方地看着老师和同伴,笑着说:“I need help”(我需要帮助),然后就有孩子举起手,请求帮助的孩子会点一名同伴帮助他说出答案。看着他们脸上绽放的开心的笑容,我忽然想起儿时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是那么温馨,那么快乐„„而眼前的一切恍若儿时,这种令人向往的课堂姿态在我走出教室的那一刻便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走进二年级教室时,一位老师正跪在地毯上,给孩子们讲故事。她一边讲一边从包里拿出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手套。奇怪的是这些手套都各有一只,凑到近前仔细一听,我才知道,原来老师在讲自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所以常常丢手套。有一天自己到公园里玩,丢了几只黄色的手套,后来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丢了几只毛线手套,又在商场里丢了几只„„一边讲,一边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把各种只剩下一只的手套摆在地上。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探着小脑袋听得津津有味。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节阅读课或是什么故事课,但问过校长才知这是一节数学课。在美国,所有的学科课堂几乎都不只是单纯的讲学科知识,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所以在听课时,我们常常分不清老师在上什么课,是阅读、写作、社会还是科学?听完故事后,老师让孩子们回到坐位上,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用自己喜欢的不同颜色的彩笔完成一个统计图。即在公园里,在商场里,在汽车上„老师分别丢了多少只手套?我这才明白刚才老师讲故事的用意。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来讲,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课堂不就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孩子了吗?孩子们很快完成了统计图,老师又发了一张纸让孩子们根据刚才画的统计图编题目,列算式,大体是“在公园里丢的手套比在商场里丢得多几只,在汽车上丢的比在公园里少几只?”之类的题目。虽然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因为时间关系要到下一个教室参观,校长领着我们离开了,但我能想像有了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做这样的题目该有多么的快乐和轻松!而老师跪着给学生讲故事的情景也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其实在接下来的很多教室中我都会看到有老师在小组讨论时,跪到某个孩子的座位边指导和启发他们。坐着教书,跪着指导。在美国教师这种课堂姿势的背后,我看到了一种叫做“自由”、“平等”与“尊重”的东西。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不是与学生隔离的,他们就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在一起,如同他们的朋友,或是父母。

(二)教学即对话-----一种真实的平等走进美国课堂,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教师没有中国教师那样刻板而严肃的面孔,没有按自己预设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没有中国式的正襟危坐,也没有那种形式化的小组合作。课堂就是一种“围炉式”或叫“茶馆式”的轻松的对话。它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与满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打断教师的课堂,而每一次被打断教师总会停下来,耐心地给予指导,或请其他学生为其解释。学生发言不用站起来,甚至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上,一个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图文并茂的作品,他指着图画说:I’ll show my friend to bake a cake.(我将向我的朋友展示怎样烤蛋糕),老师马上微笑着问他:“Can I come?”(我也能来吗?)学生笑了:“Of course.”(当然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一是一种与教师或同伴之间真正的对话。这种感受随着我不断地走进美国课堂在一点点加深。在一节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上,大卫老师给学生上的是相似图形面积的比例关系。一个学生在上课十分钟后才进入教室,但大卫老师并没停下来批评或指责她为什么迟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讲课。从迟到女孩疑惑而费解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显然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有好几次,大卫老师都主动停下来问她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并耐心为其解释。可有一个问题,这个女孩始终没弄明白,这时,女孩的同伴站起来对大卫老师说,“我可以到讲台上为她讲吗?”大卫说,“当然可以。”于是,这位学生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用画图和方式进行了生动的解释。对话式”课堂理论根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它认为在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应始终以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支持学习的建构性、协商性和参与性。因而本身蕴含着教学民主的价值预设,并以发展学生的主体功能为旨归。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没有任何距离的。在一年级的一个教室,有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遇到障碍,好长时间没答上来,但老师一直用关注和激励的眼光看着他,等他说出答案。有的学生等不及了,举手想帮忙,但老师却用手势作了一个制止的动作,说:No, I want him to think more.(不,我想让他多想一会儿)。在中国的课堂上,老师可能等不上5秒钟就会叫起其他同学回答,可是这位老师足足等了这个孩子10几秒钟,直到他说出答案,然后夸张地赞叹道:“excellent!”,其他孩子也跟着鼓起掌来,我看到那个孩子眼睛里露出无比骄傲的神情。有了对话,才会有生成,课堂才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不由得想起中国的那种完全按教师预设推进的课堂,那种充满了功利性浮躁与作秀式虚假的课堂,那种为了讲给听课者听,而不是真正基于学生生命需要的课堂,与美国的对话式的课堂相比,我们缺失的可能不仅仅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真实的平等和骨子里对生命真正的关怀。所以,在中国的课堂上,当教师问学生“对不对”时,答案一律是“对”,当教师问学生“懂了没有”,学生们会异口同声“懂了”,当教师问会了的请举手,所有的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一齐举起手,学生为了迎合教师或逃避批评,不会装会,不懂装懂,因为只要随便叫起一个学生,可能就会一问三不知。这种毫无意义的问答并不能称之为对话,它不过是教师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所谓“对话”,必须在思想上与学生对等。“对话”视野中的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它的前提与基础是确立师生间的人格平等,消解教师传统的权威地位,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真实疑惑和有意义的问题。但令人忧虑的是,中国的学生不仅习惯于顺着老师说老师爱听的话,而且习惯了听老师说话,我曾经听初中的一位老师说,当他问他的学生:你们愿意听老师讲,还是喜欢合作讨论式的课堂时,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听老师讲。教师权威的消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依赖心理和被动接受“标准答案”的习惯已成定势,要加以改变形成对话式的课堂尚需过程与时日。

(三)课堂外延是生活在美国的每一个教室里,无一例外地都挂着一张世界地图。我以为,那是专门为地理课准备的。可是,当我第一次随小学校长走进一间教室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地图是可以随时拈来的教学资源。听到校长介绍我们是中国的客人,这位老师马上走到地图面前指着美国的位置说,这是我们的国家,谁能指出中国在哪里?马上有孩子举手并走到台前指出中国的位置。孩子们为他的优秀表现热烈鼓掌。老师又接着问,谁到过中国?你们到过中国的哪个城市?中国的面积有多大?中国的人口是多少?问了几个问题后,又请孩子们向我们提问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在我走进美国课堂的第一天就有了切身的感受。美国的教师可以把生活中一切情景开发成学生的课程资源。我曾听过一节初中的历史课。课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战争史,并合作完成介绍战争史的project.看谁的project 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学生先花三天时间到网上查找关于战争史的信息,然后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信息,同时按老师的要求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整合信息,有的负责制作PPT,有的拍图片或制作模型,有的负责制作海报,有的负责解说。在下一周再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共享。最后两天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Project.请大家评出自己最喜欢的project, 并谈出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课堂在时间上不是以45分钟为授课单位的,它甚至跨了两个周的时间;在空间上,它把课堂从教室这个狭窄的空间一直延伸到家庭,甚至社会生活中。在内容上,它直接取材于美国真实的战争史实,学生通过网上查询,采访经历过战争的老兵,到博物馆参观等方式获取信息,而不仅仅从课本上获得知识。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需要付出很多,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和现成资料参考,他们需要绞尽脑汁、探索尝试、战胜难关。然而正是在完成这项宏大的“作业工程”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锻炼了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了关注社会、关注未来的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求学问,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求真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能就在这样的课堂中一次一次、一点一滴被开掘出来。在Salem School, 每一节课都与实际问题及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我听了一节叫作‘snowday”(下雪日)的写作课。因为我们到康州时正遇到美国最寒冷的季节,十天时间,有七天在下大雪。其中有一场雪是美国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所以,关于下雪天的话题便自然走进了美国的课堂。生活即教育,在美国的课堂上我再次体验到了这一点。这节写作课同样不是以45分钟为单位的。因为我第一次走进这间教室时,教师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回顾自己下雪天经历的人与事,然后自己在一张纸上画一个思维图式。教师会不断走到一些同学面前进行启发性指导。当大部分同学都基本画完后,再小组合作讨论。美国的小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独立思考作基础,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从同伴那里受到启示,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图表。然后,每组推荐一个成员到台前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snowday.大家在分享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修整完善。一节课就基本结束了。第二节关于snowday的课是第二天我偶然走进同样一个教室发现的。原来这节课是第一节课的继续。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张老师发给的图表。这个图表是教师在第一节课学生思维图式基础上整理提升出来的。这个图式更具体,要求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细化图表,包括写出主题句,然后写出活动的名称,以及每个活动下的支持性信息。写完后,小组合作,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最后,在第二张纸上,写出第一段的内容。这一次要求注意表达内容的逻辑性、生动性,注意标点和用词等。虽然这节课我们没听完就离开了。但我知道,因为写作的内容来自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而且教师一步步为学生设置了足够的学习支架,学生写起来一定下笔千言,至少不会像中国学生那样,遭遇“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尴尬。其实,何止是学校,家庭,整个国家都是学生的生活大课堂。在美国,看到最多的是图书馆、博物馆和纪念地。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这些联邦政府投巨资修建的大型展馆,华盛顿的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林肯纪念堂、航天馆、水族馆、农展馆等场馆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不少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开拓者艰辛的创业史。美国只有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但它们把每一个历史的足迹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变成学生教育甚至公民教育的课程资源。孩子走遍美国,也就了解了整个美国的历史。听房东说,她每学期都要带领她的学生参观几个博物馆,因为这是开拓学生视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途径。把课堂延伸到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注社会、了解历史、体验人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社会,敞开胸怀看世界。事实上,美国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当我们为“考什么,教什么”,把课程简化成了教材,进而把教材窄化成了要考试的知识时,美国的教师却把孩子的目光引向课堂外面那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在美国的课堂上到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陶行知先生在批判继承基础上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作一”在中国的课堂上却难觅踪影。反观美国的课堂,我们还会仅仅为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吗?当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我们还会为培养几个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而骄傲吗?当我们的高考状元因“只会学习,别的什么也不会”而遭遇被美国八所大学拒收的尴尬时,我们又该如何审视我们的教学?

http://mingshi.qlteacher.com/studio/xujianhua/Article/8987

第四篇: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思考

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思考

自从萨尔曼∙汗在TED作了《用视频再造教育》的精彩演讲之后,有关“翻转课堂”的各种模式及其反响的译文,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教育类网站和报刊杂志上。有意思的是,当国内外兴起“翻转课堂”热之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基础教育界已经出现过类似今天“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将今昔、中美“翻转课堂”教改实验做一个比照分析,对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美国“翻转课堂”实验

㈠萨尔曼∙汗“翻转课堂”实验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最初因为帮助表亲纳迪亚学习数学,开始在YouTube上传视频。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里看不到他本人,只有虚拟黑板、彩笔、光标和同步会话配音。纳迪亚说,更喜欢“自动版的表亲”,因为可以随意地让“萨尔曼∙汗”暂停、重复和快进,而不必担心浪费他的时间。透过调侃的表象,萨尔曼∙汗发现其中的意义深远。首先,网络视频让学习者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节奏、速度或方式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绩效。其次,上传的教学视频“将一直保持活力”,适用于网络上所有的学习者。

于是,新的学习方式浮出水面:学习者在家里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在课堂里做作业、交流、讨论、做实验。教师依托技术支持,在学习管理平台上或课堂里,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需要的时候会及时介入,针对性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不用“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地讲课。萨尔曼∙汗的探索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使“翻转课堂”的价值凸显出来。

在传统教学模式环境中,学生反复经历听课、家庭作业、听课、家庭作业„„考试,无论得70分还是80分,得90分还是95分,课程都将进入下一个主题。即使得到95分的学生,也还有5分的困惑没解决。在原有的困惑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建立下一个概念将增加学生的困惑。那种只管要学生快速向前,而不管他们面临的“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Swiss cheese gaps that kept building throughout their foundation)”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效果适得其反。

“翻转课堂”创造了人性化学习方式,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如果忘记了较长时间之前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获得重温,有效解决了忽视“瑞士奶酪式”的间隙、“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造成的问题。萨尔曼∙汗发现,那些在某个或某些概念上多用一点点额外时间的孩子,一旦理解了概念,就会很快进步。因此,“翻转课堂”广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其次,“翻转课堂”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把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基本格局改造成先学后练,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内,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参见“教学结构变化比较图”),其结果发展了学生安排学习的能力、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其三,“翻转课堂”凸显教育技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萨尔曼∙汗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学生的作业也是在线的。教师通过学习管理平台(a live dashboard)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介入指导。因此,整个教学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离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根本谈不上个性化指导。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翻转课堂”把学生掌握知识的作业过程转变为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从事科学实验、项目协作探究、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从教学目标分类与国家课程标准的关联来看,实现了从低级思维学习到高智慧学习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㈡美国林地高中“翻转课堂”实验

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也从制作教学视频开始“翻转课堂”实验。他们发现学生真正需要教师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困惑,需要单个帮助的时候。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在教室里传递信息,完全可以自己学习课程内容。

于是,他们预先录制教学视频,让学生把观看视频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在学习课程之前的晚上,在家里通过网络、U盘或者DVD观看教学视频,称为“预点播(Pre-Vodcasting)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和PPT,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然后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深入的科学实验或完成原本的家庭作业,教师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个性化互动式指导,帮助学生弄清楚他们不懂的概念。实验对比显示,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非常肯定。尽管他们没有提出“翻转课堂”的术语,但被媒体冠以“翻转课堂”报道之后,很快遍及美国和全球。

二、中国“翻转课堂”实验

㈠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翻转课堂”实验

重庆江津聚奎中学随机选取两个实验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8门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验。问卷调查显示:82.9%的学生比较喜欢或非常喜欢,8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88.9%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学习信心,88%的学生认为知识要点更易理解,99.6%的学生认为帮助自己做好笔记,63%的学生认为作业完成质量更好,17%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业负担;100%的教师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表示愿意在下学期继续参加项目实验。

㈡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实验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创造了一种今天叫做“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教改模式,具有“翻转课堂”的意义。这项实验要求教师在备上一节课时,设计下一节课学生自学的任务,预习任务必须明确,即今天所谓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在下一节课上课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还要设计拓展教学深度的问题或案例。在上课的时候,需要控制学习进度,确保时间集中在深度拓展方面。如下图所示:

实验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学会结构化思考,自主解决重点、难度和热点问题,逐步培养今天所说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分配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任务,既使之享受成就,又有利于互相启发、触类旁通。教师聆听学生发言,把握其思维脉络,学会智慧指导。尤其是把时间集中在深度拓展上,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不愁得不到提高。

三、中美“翻转课堂”比较

不难看出,当年木渎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与今天发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试作比较:

㈠教学结构比较

中美“翻转课堂”在教学结构上基本一致。重庆聚奎中学效法美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也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堂教学之前;课堂上,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深度发掘教学内涵。详见下图:

可见,即使处在没有网络的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教改创新照样启动。只要基于“学生为中心”理念,勇于实践,创新就成为必然成果,无论提“翻转”还是不提“翻转”。

㈡教学方式比较

美国“翻转课堂”采取建构式教学方式,萨尔曼∙汗制作的教学视频牢牢抓住视觉反射与思维关联的特性,以点、线移动配合声音引导思维,先观察后发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渗透着趣味、学科思维方法和哲学思考。课前让学生在网上观看视频,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暂停、重复和快进,有利于填平“瑞士式奶酪”鸿沟,夯实知识基础。然后到课堂上做实验、做作业、相互交流,还有教师在一旁适时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帮助,是一种“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重庆江津聚奎中学在实施“翻转课堂”中把教师讲授时间从45分钟降到15分钟,保证把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但是,教师在作业平台上布置的作业仅限于选择、填空和判断三种题型,离深度学习的要求还相去甚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

木渎高中的实验采取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的方式,课堂交流采用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深度发掘则采用讲授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范畴,但是萌发了“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方式幼芽,面临着在改造与创新中重生的抉择。

㈢教学环境比较 美国的“翻转课堂”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萨尔曼∙汗和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范本都采用了上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借助于移动通讯和平板电脑技术,可以在家里、课堂里随时随地地“泛在”展开。萨尔曼∙汗把课程制作,学生在家学习和到教室作业,以及让教师通过学习管理平台监控学生学习进度,根据需要介入学生学习,予以个性化的帮助指导等等,统统纳入技术范畴,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智能化的技术色彩。林地公园高中则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自带数字化学习设备,以便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随时开始个性化学习,并且把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生(tech-savvy students)视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

我国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和移动技术,采取制作教学视频的办法,试图将源于美国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实验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早于美国20多年,当时没有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完全处于传统教学环境之中。但是,类似“翻转课堂”的教改实验偏偏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发掘其现实意义。

㈣教学理念比较

美国“翻转课堂”技术表征下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有二:一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这是提升学习绩效的最根本保证,揭示出网络环境下课堂学习的一般本质。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教师通过在教室里巡查或者学习管理平台监控,适时地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当两个核心理念相互配套转化为方法论时,就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课堂。由于“翻转课堂”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又得到创新无限的技术支持,一旦问世便风行全美乃至全球。

中国的“翻转课堂”,无论是重庆江津聚奎中学还是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是,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当年木渎高级中学的类似“翻转课堂”的教改实验,其直接目的也是为了高考,只是采取了重视培养能力的教学策略,并没有产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实验的自觉行为,更没有上升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认识高度。随着时过境迁,几乎销声匿迹。

四、创新适合学校实验的“翻转课堂”模式

中美“翻转课堂”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原则与方法。根据中小学校现状,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两种渐次提升的“翻转课堂”实验模式值得提倡。

㈠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模式

该模式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要求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学会结构化思考,由浅入深逐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学会制作和上传教学视频,善于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善于组织交流学习成果,善于在聆听中发现学生思维脉络,学会智慧指导学生,并且在课堂上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该模式容易上手,使初涉“翻转学习”(Flipped Learning)的师生快速发现其优越性。

㈡协作探究“翻转课堂”模式

该模式同样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选择探究课题和研究方式,或根据课题或情境选择研究方式;通过小组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手段从事意义建构;学会平等讨论问题,发展交往能力;在思想碰撞、迁移、联想中激发智慧;形成解决问题的信念、方法和毅力;并通过展示,深化学习成果,享受成就。要求教师善于策划协作探究的主题;善于指导而不是直接要学生怎么做;善于观察、总结、组织交流讨论;善于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这种模式尤其适合小学科学和中学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但是需要专家指导。

五、比较引发思考

㈠重视“翻转课堂”实验中的教师影响力

“翻转课堂”实验成功与教师影响力有关。观察教学视频可以发现,萨尔曼∙汗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讲师,通晓可视化教学技巧,他的教学简明易懂,渗透着趣味、方法和哲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只有他一个讲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超过3000个,吸引了全美乃至全球超过1亿6千万人次观看。查询其学习背景,发现他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理学士、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理学士,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硕士,以及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等多个名校学位。可以说,萨尔曼∙汗开启了最聪明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的新时代。

另一位“翻转课堂”先驱者乔纳森∙伯格曼也是一位优秀教师,曾获得2002年美国总统数学和科学教学卓越奖(Presidential Award for Excellence for Math and Science Teaching),2010年入围科罗拉多州教师半决赛(Semi-Finalist for Colorado Teacher of the Year),还担任伊利诺伊州约瑟夫∙西尔斯学校的领先技术负责人(Lead Technology Facilitator)。他和亚伦∙萨姆斯的“翻转课堂”实验的成功恐怕与此不无相关。

我国中小学开展“翻转课堂”实验必然考验教师影响力。将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与我国的黄冈名师公开课视频作比较,可以看到黄冈名师视频中有许多干扰观看者学习的因素。全国各地学校不乏黄冈名师公开课中的教师,如果不能通晓网络环境下可视化教学特点,依样画瓢匆匆上场,“翻转课堂”很有可能翻不出多好的效果。

因此,“翻转课堂”实验需要遴选教学基本功好、有心理学悟性、通晓网络环境下可视化教学特点、善于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师担纲,同时迫切需要加快“翻转课堂”师资培训。

㈡电教系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萨尔曼∙汗“翻转课堂”实验和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实验都采用视频作为课前学习资源,一个“用视频再造教育”的新时代转瞬之间就来到了,这给电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认真研究微课程制作规律,各尽所能,百花齐放,积极开发以视频为主要格式的教学资源,就能壮大事业,站立信息化教育潮头,引领教育现代化。反之,将被课程改革实践抛在后面,丧失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地位。

第五篇:2017年初中美术网络研修心得

2017年初中美术网络研修心得

今年我有幸参加初中美术网络研修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美术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

2、积极建立个人工作室。

3、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美术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中国教师研修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总之,我在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下载新课程中美术课堂的惊喜(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中美术课堂的惊喜(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新课堂

    新课程•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艺术课堂教学思索 【摘 要】新艺术课程标准给艺术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了生机,艺术教师应在新艺术课堂教学的指导下,创设富有特色的新课堂......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001[最终版]

    基于个案研究的中美课堂差异比较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以中美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之文献综述 宏观 中国的“课堂教学任务过于细化,重视纪律在课堂中的地位,强调整齐划一,以教师为主......

    家长课堂各种话术

    电话话术 Peter妈妈,您好,我在花名册上看到在家里您是孩子的学习监管人。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在学校所学内容及需要回家进行的巩固练习能及时地落实下去,我们需要取得您的大力支......

    新课程课堂注意点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

    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天堂完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沿着积极、健康、科学的方向......

    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惊喜变化

    高效的课堂,师生的福利 “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犹如一粒神奇的种子在我校扎根,它茁壮成长,长成了参天大树。它带给师生的不仅是激情、活力、精彩的课堂,还有很多五彩缤纷的“福......

    《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案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美两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不同的教育理......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本文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