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新课堂
新课程•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艺术课堂教学思索
【摘 要】新艺术课程标准给艺术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了生机,艺术教师应在新艺术课堂教学的指导下,创设富有特色的新课堂教学。笔者就此课题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思考,通过本文对其进行阐述。
The new artistic course standard has brought the life of artistic lesson teaching.The art teacher should found the characteristic new classroom instru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artistic classroom instruction.I explore and think in practice on this subject.【关键词】新课程 新课堂 情境教学 学科整合 评价方式 面对挑战
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新课程如同一缕春风,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
走进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立足“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确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走进新课程,我们创设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互相合作,其个性得到张扬,新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走进新课程,我们注重体验实践,注重学习过程,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组织、促进学生学习,师生交往互动,共同成长。
新艺术课程标准更是给艺术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了生机,当我们艺术课堂教学吸吮了新课程标准的甘露后,艺术课堂教学已一改昔日传统的“惟师是从”、“唯师独尊”的状况,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缩短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了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
艺术课堂教学是展示艺术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是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的主阵地。艺术教师应娴熟地驾驭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艺术天地的奥秘,在艺术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唱游的交融中完成艺术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艺术课的到来,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的支配权利等归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做艺术学习的主人,主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艺术课堂上艺术教师运用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声、光、图等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如利用电教将图像、内容、音乐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新授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播放一段王二小的故事,创设怀念小英雄的氛围,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再让学生看王二小的形象画面后学唱歌曲。学生通过看画面——听音乐——看画面——学唱歌曲,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二、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地自由空间
艺术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①孩子们眼中的这个世界决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课堂上艺术教师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亲切的声音,用赞赏的眼神,蹲下身去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让孩子们深感你的温暖,体验你的呵护,给学生民主自由的课堂,还他们属于他们的权利,从艺术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美的教育。“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②只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才能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地自由空间。
三、整合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体现综合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
《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艺术教育的综合包括艺术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艺术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艺术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 ③艺术课堂教学以艺术教学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联系与互通。艺术课堂教学利用学生语文功底、数学概念,运用自然现象、运动方式,借助美术的色彩、戏剧的唱腔、影视的画面等等,最大限度地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在教学中还应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学生的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妆、后勤等事务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构建一种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使孩子插上求知的翅膀
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艺术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学生的表演。“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④艺术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亲热的手势,恰似一缕春风,吹拂着孩子们求知的心扉,给孩子巨大的信心和更多的投入,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零距离接触中,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的钥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是艺术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
五.艺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教师自我意识的反思过程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常常被人们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艺术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呢?我认为可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前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的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案和教学流程图的制定等等,进行一一反思,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教训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深入、活动展开等等,进行及时、细致的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艺术课堂教学给我们艺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挑战呢? 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新角色。作为艺术教师应抛开偏见和偏爱,给不同个性学生充分展示艺术才能的均等机会;应发现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特定、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课堂教学活动,提倡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构建学生人格的独立性,使学生喜爱艺术课堂教学、喜爱艺术,热爱生活。
其次,自身能力要不断加强。要有设计充满新意、效果较佳的艺术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案的能力;要有使艺术课堂教学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艺术的能力。要有教学研究的能力,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要对教学实践做出严肃的思考和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同行的成果、提炼价值的能力;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现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未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的开通,要求艺术教师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科技知识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并熟练的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取信息,并有效的应用到自己的艺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最后,教学方式要变革。“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顺着改革这条路子走下去,还要不断有所创新。”⑤新课程标准促使我们以新的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的方法为利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毫无价值,关键是要注入新的内涵,要对教材、案例、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理,形成可行性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做教材和教参的“留声机”,而做富有个性特征的活生生的实践者。我们艺术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统领下,遵循教会学生学习的原则和发展个性原则,要让创造性的教师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谋求独特的定向的发展。
贝多芬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因为它铺满在人生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艺术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的乐园。新课程标准给久旱的艺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滋润,当我们充分欣赏它、认识它并付以实施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艺术课堂教学是那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那么充满爱意、充满生机。
参考书目: ①《蹲下来同小孩子谈话》 ②《教育与人生》 ③《艺术课程标准》 ④《魏书生教学经验》 ⑤《父亲的希望》
第二篇:享受新课程 我说新课堂
享受新课程 我说新课堂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人们的脑海里已打下深刻的烙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探讨关于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该如何驾驭的问题。如果把新课改萌动时期的课堂教学比喻成一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小婴孩的话,那么现在它应该早已过了闹腾的时候了。如今的新课堂对于我们这批从事在教学前沿的工作者来说,可算得上是一锅蒸得热气腾腾的小汤包子,急着吃会烫了口,还需我们大家共同坐下来,慢慢地嚼,细细地品这其中的滋味儿。下面我将从四个
方面来解读我眼中的新课堂。
一、新课堂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独具个性的人,最终使其全面发展。上课插嘴、喝水、出去小便、随自己的意愿选择同桌、发言不必先举手、考试能再来一次。这些被传统课堂定义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在我们的新课堂上是不是可以被扶正呢?事实上已经存在,我曾看到过一篇报导就说上海某一小学的学生上课可以插嘴、喝水。我认为这种注重学生人性化的管理,正是我们新课堂应该推崇的。新课程目标之一正是要强调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我也曾亲眼目睹过国家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上课,他就是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给学生主动权,善于从学生错误的想法中引发思考,开启他们心灵的灵感,并且黄老师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数学的魅力。我想只要我们自己也能从关注学生的人性化着手,势必也能达到“新”、“趣”、“活”、“实”、“美”的课堂效果。
二、新课堂既有生活的味道,又有数学的味道。
新课堂不能去掉数学的本质,体育运动为什么会脉脉相传,那是因为体育本身是一种真实的运动,只有真实的运动本质才能感染人,才那么具有运动的美。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无庸置疑。但是,注重数学本身的内在价值不能只注重生活,不能去掉数学的本质和内在的东西。例如《统计图》一课,我在教学前先提供给学生们一些活动有趣的动物图,让每个孩子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喜欢它,然后将讨论搜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制成统计图。整个过程既有对生活价值的讨论,更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其实,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是这样做的,甚至有的老师将数学课演绎成美术课、手工课,但是在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下,我们依然看得到数学本质问题的回归。
三、新课堂真正要新,教育首先要不断创新。
作为新课堂的驾驭者,我们要敢于大胆实践创新。首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广泛学习、搜集各种信息。同时要注重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观念的更新。曾经就有人批评过“我们中国的教育=背诵”。
为什么西方式的教育在很多方面超过我们呢?这里我想举一个小故事:一列火车停了,软卧车厢里坐着三个人(英、日、中)。中途,有一个人手里拎着一条活鱼上了车,英国人就问他:“你这条鱼在科学上有什么价值?”而日本人问:“你的鱼有什么用途?”中国人却问:“你这条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炖好吃呢?”„„其实从这个小故事中就可以反映出我们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思维方式要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
其次,我认为我们老师要认识到人才观的问题,不能单纯按学历、分数来衡量人才,事实上历史上多位伟人他们都曾有过功课不及格的经历。我们往往都在对学生进行一种听话教育(包括我自己),都是只要孩子、学生听话,家长、老师就会格外喜欢。当然听话有好的一面,但过于听话等于盲从,是会阻碍创新的。只要我们关爱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具个性的潜质,并且慢慢把他们开发出来,创新就是有价值的创新。
当然,教育方法也要创新。比如拿美术课举例,美术课教学生画苹果,我们自己会边讲边画,告诉学生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可是在国外可不这样。日本的教师:进来时手上举一个苹果,告诉学生这节课画苹果,大家先看一下,自已画画。美国的老师:提着一筐苹果进来,每人发一个,看一下,然后开始画画。结果:我们的学生画的苹果最像;但却只是一种单一的模仿,后两者尽管画得不像,但却是属于学生们自己的成果。我们把美术课堂标准定位在了“像不像”,而他们的标准却是“好不好”。显然教育方法不同,创新能力就会有不同的发挥和发展。
四、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我认为新课堂并不是否定过去课堂教学的一切,而是正确处理新课程理念与我们自身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关系。当我们走进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着。3000年前的一位哲学家就说过:“人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
是的,新课堂每个学生都获得自由认知的上课方式,孩子们喜欢从最里圈开始,一圈一圈地逐步认识他们周围的这个庞大的未知世界。而我们教师不会再对着课本,从头讲到尾,而是经常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的、实在的东西,打开他们知识的心门,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
享受新课程,开辟新课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让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新课堂得已凸现吧。
第三篇:领会新课程标准激活美术新课堂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领会新课程标准
激活美术新课堂
姓名:董晓阳
单位: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字:创新意识
兴趣
思维
观察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尹少淳《走进美术》、鲁道夫《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领会新课程标准
激活美术新课堂
内容摘要: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流动的颜色》一课时,把颜色加水调和好,用吸管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吹到一起,立刻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吹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
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三、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再譬如:画天空,我们看到了一片“蓝天”,还有几片形状差不多的云彩,仿佛儿童的眼里从来没有乌云翻滚,深不可测的天空,这种状况无一不说明儿童的绘画思维已经被成人的观念所占领,成人正是利用儿童善于摹仿的特点,有意或无意地教给他们一种思维定式、教给他们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针对上述现状,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指导儿童画创作时,运用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置身画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从而提高创作质量,增强创作的粗略体会,引导学生进入画境。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美术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五、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走进大自然》一课,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看看公园里的风景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再看看画家笔下风景画,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 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节日》一课,活动二要学生制作节日服饰,引导学生对每年的六一节日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服饰,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把美术课上“新”上“活”。以上只是我对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美术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们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尹少淳《走进美术》、鲁道夫《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四篇:新课程 新教案
新课程
新教案
—浅谈体育实践课教案的改革
摘要:新课程由过去重知识和技能,转到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且它要求“鱼、渔”兼得。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即教案)就要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设计理念、教学流程、课后反思等诸方面予以综合考虑。而体育教案就是系统研究规划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及方法。分体育实践课教案和理论教案。传统体育实践课教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弊病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课程标准
改革
教案
1.教案的形式与内容要改革
传统体育实践课教案往往都表格形式表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而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几乎每课都差不多,如准备部分都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与目标要求,安排见习生,以及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耳熟能详的。而且基本部分的每一个环节都写的很具体,教师始终沉浸在对教案的回忆中,那么,他的讲解就死板,没有创新,不生动,学生自然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写好教案的根本目的是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用的。因此,只要便于完整,科学地积累教学经睑,符合简练实用的原则,为什么还要求如此工整?越工整,越浪费时间,而体育教师一天好几节课且有不同年级,在这种紧张的工作安排下,教师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写详教案,为了完成工作只好去抄,抄教案书上的,抄老教案的,抄别人的。赶到学校检查时,大家就更忙了,抄得不亦乐乎。显然,抄的教案对教学没有丝毫的指导意义,违背了我们写教案的初衷。所以: 1.1.形式可变通,内容要简炼。可采用文字简述的方式,把每节课的开始部分、结束部分及器材场地等去掉,留下基本部分,使人们一看就知是上什么教材、什么任务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样节省了教师的宝贵时间,减少了教师抄教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但年轻教师或对教材把握不准的教师,应当写“详案”。因为这既是在备课,也是在上课之前“试上课”,是进一步熟悉教材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教师们更应该备好教案,这将是一个对新课程深刻的思考过程、实践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1.2.教案的内容要切合学校实际,灵活运用现有资源。在许多基层学校中,由于资金困难,体育器材、设施相对短缺,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并不是阻碍你成为出色体育教师的借口。在编写教案,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提前考虑实际困难,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在篮球教学中,须篮球20个,但学校只有10个,怎么办?这时可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分流一部分学生去完成其它任务,这不就解决了吗!
1.3.教案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负荷的控制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在教学中,最好实行健康分组,最起码男、女要有差异,这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负荷的控制要随机应变,不可盲目。
1.4.体育实践课教案要重视情感目标。传统体育教案中对技能目标要求相当高,如95%的学生初步掌握„„,80%的学生熟练掌握„„。我们不是培养运动员,我们也不是教练员。在新课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习惯、意志品质的培养,所以新教案中应突出情感目标。
2.备课与教案的关系要明确
备课,是对讲课内容和学生情况了解驾驭的过程。备课的结果和要强调的内容完全可以记录在课本上。而教案则是教师把备课中得到的展示在教案本上,只要求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加工的东西,要避免把演讲、讲述的内容作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写。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要装在教师的头脑里,而不要做详细的笔录。在教案本上,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事实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上课时是用不着边讲课边看教案的。何况,许多精彩的课段事先往往是预料不到的。3.对教案的观念要更新
上述中讲到教师抄教案的事实,其实教师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教育行政管理者普遍认为“不认真写教案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体育教师更是如此,这种观念必须更新。
教育行政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要多元化,教案仅仅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部分。而对教案的形式与内容的评价也应该多样化,字数多与少,内容繁与简,形式全与不全等应结合教师实际,编写教案要选用最适宜教师的形式,避免写教案“抄得不亦乐乎”、“凑字数”、“凑节数”,切实把教师的无效劳动减下来。而教师要切实扭转把备课当成完成任务,备不备课、写不写教案一个样的观念;切实改变备了课,写了教案,但上课随意,讲到哪就上到哪的做法;要树立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切实优化教学的观念。教师要实实在在备课,写出个性化、实用性的教案;要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把教案的编写重点放在学习目标的拟定、教学程序与环节的设计、教法的选用、学法指导等方面,多领悟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把教材的知识点熟记于脑,上课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真正优化教学,提高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但是,如果现在就盲目取消写教案,放弃写教案,把备课简单化、模糊化,只能导致教师的教无序,学生的学无章,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是非常不现实的,是有害的。教案的改革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切忌一拥而上,只能区别对待,让每位教师选择最适宜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形式去编写教案。
新课程,新教案。体育实践课教案要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与时俱进,使学校体育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而且,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将新的教学理念在工作时得以体现,将改革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下面是笔者的一篇初二年级实践课“简案”,仅供各位老师参考,希望多提宝贵的意见。
一、新授课:篮球(第一课时)(15分钟)
(一)动作名称: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二)教学任务:初步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培养学生的上下肢协调性。
(三)教学重点:屈腕和手指拨球。
(四)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五)教学要求:整套动作要连贯、协调、柔和。
(六)教学方法:
1、原地徒手模仿动作。
2、练习持球动作。
3、持球做投篮练习。
(七)易犯错误:
1、上下肢不协调,动作僵便。
2、没有屈腕和拨指动作,球投出后没有弧度。
(八)教学组织:
1、徒手练习队形成体操队形站立。
2、持球练习时,二人一组面对面对投,相互评价。
二、复习课:篮球(第二课时)(15分钟)
(一)动作名称: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教学任务:改进传接球技术,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短、平、快
(四)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食、中指拨球。
(五)教学要求:传球要准,接球要稳。
(六)教学方法:
1、双人传接球练习。
2、三人传二球练习。
(七)易犯错误:动作僵便,没能体会食、中指拨球,传出的球不平,不快。
(八)教学组织:
1、每组二人面对面练习。
2、每组三人成三角站立练习。
参考文献:
陈旭远主编《新课程
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陈建嘉主编《体育
体育与健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潘明、王健主编《体育教学艺术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2 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第五篇:新课程新教案
新课程新教案
—浅谈体育实践课教案的改革
摘要:新课程由过去重知识和技能,转到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且它要求“鱼、渔”兼得。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即教案)就要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设计理念、教学流程、课后反思等诸方面予以综合考虑。而体育教案就是系统研究规划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及方法。分体育实践课教案和理论教案。传统体育实践课教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弊病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课程标准改革教案
1.教案的形式与内容要改革
传统体育实践课教案往往都表格形式表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而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几乎每课都差不多,如准备部分都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与目标要求,安排见习生,以及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耳熟能详的。而且基本部分的每一个环节都写的很具体,教师始终沉浸在对教案的回忆中,那么,他的讲解就死板,没有创新,不生动,学生自然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写好教案的根本目的是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用的。因此,只要便于完整,科学地积累教学经睑,符合简练实用的原则,为什么还要求如此工整?越工整,越浪费时间,而体育教师一天好几节课且有不同年级,在这种紧张的工作安排下,教师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写详教案,为了完成工作只好去抄,抄教案书上的,抄老教案的,抄别人的。赶到学校检查时,大家就更忙了,抄得不亦乐乎。显然,抄的教案对教学没有丝毫的指导意义,违背了我们写教案的初衷。所以:
1.1.形式可变通,内容要简炼。可采用文字简述的方式,把每节课的开始部分、结束部分及器材场地等去掉,留下基本部分,使人们一看就知是上什么教材、什么任务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样节省了教师的宝贵时间,减少了教师抄教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但年轻教师或对教材把握不准的教师,应当写“详案”。因为这既是在备课,也是在上课之前“试上课”,是进一步熟悉教材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教师们更应该备好教案,这将是一个对新课程深刻的思考过程、实践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1.2.教案的内容要切合学校实际,灵活运用现有资源。在许多基层学校中,由
于资金困难,体育器材、设施相对短缺,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并不是阻碍你成为出色体育教师的借口。在编写教案,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提前考虑实际困难,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在篮球教学中,须篮球20个,但学校只有10个,怎么办?这时可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分流一部分学生去完成其它任务,这不就解决了吗!
1.3.教案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负荷的控制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在教学
中,最好实行健康分组,最起码男、女要有差异,这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负荷的控制要随机应变,不可盲目。
1.4.体育实践课教案要重视情感目标。传统体育教案中对技能目标要求相当
高,如95%的学生初步掌握„„,80%的学生熟练掌握„„。我们不是培养运动员,我们也不是教练员。在新课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习惯、意志品质的培养,所以新教案中应突出情感目标。
2.备课与教案的关系要明确
备课,是对讲课内容和学生情况了解驾驭的过程。备课的结果和要强调的内容完全可以记录在课本上。而教案则是教师把备课中得到的展示在教案本上,只要求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加工的东西,要避免把演讲、讲述的内容作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写。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要装在教师的头脑里,而不要做详细的笔录。在教案本上,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事实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上课时是用不着边讲课边看教案的。何况,许多精彩的课段事先往往是预料不到的。
3.对教案的观念要更新
上述中讲到教师抄教案的事实,其实教师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教育行政管理者普遍认为“不认真写教案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体育教师更是如此,这种观念必须更新。
教育行政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要多元化,教案仅仅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部分。而对教案的形式与内容的评价也应该多样化,字数多与少,内容繁与简,形式全与不全等应结合教师实际,编写教案要选用最适宜教师的形式,避免写教案“抄得不亦乐乎”、“凑字数”、“凑节数”,切实把教师的无效劳动减下来。而教师要切实扭转把备课当成完成任务,备不备课、写不写教案一个样的观念;切实改变备了课,写了教案,但上课随意,讲到哪就上到哪的做法;要树立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切实优化教学的观念。教师要实实在在备课,写出个性化、实用性的教案;要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把教案的编写重点放在学习目标的拟定、教学程序与环节的设计、教法的选用、学法指导等方面,多领悟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把教材的知识点熟记于脑,上课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真正优化教学,提高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但是,如果现在就盲目取消写教案,放弃写教案,把备课简单化、模糊化,只能导致教师的教无序,学生的学无章,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是非常不现实的,是有害的。教案的改革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切忌一拥而上,只能区别对待,让每位教师选择最适宜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形式去编写教案。
新课程,新教案。体育实践课教案要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与时俱进,使学校体育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而且,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将新的教学理念在工作时得以体现,将改革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下面是笔者的一篇初二年级实践课“简案”,仅供各位老师参考,希望多提宝贵的意见。
一、新授课:篮球(第一课时)(15分钟)
(一)动作名称: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二)教学任务:初步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培养学生的上下肢协调性。
(三)教学重点:屈腕和手指拨球。
(四)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五)教学要求:整套动作要连贯、协调、柔和。
(六)教学方法:
1、原地徒手模仿动作。
2、练习持球动作。
3、持球做投篮练习。
(七)易犯错误:
1、上下肢不协调,动作僵便。
2、没有屈腕和拨指动作,球投出后没有弧度。
(八)教学组织:
1、徒手练习队形成体操队形站立。
2、持球练习时,二人一组面对面对投,相互评价。
二、复习课:篮球(第二课时)(15分钟)
(一)动作名称: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教学任务:改进传接球技术,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短、平、快
(四)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食、中指拨球。
(五)教学要求:传球要准,接球要稳。
(六)教学方法:
1、双人传接球练习。
2、三人传二球练习。
(七)易犯错误:动作僵便,没能体会食、中指拨球,传出的球不平,不快。
(八)教学组织:
1、每组二人面对面练习。
2、每组三人成三角站立练习。
参考文献:
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陈建嘉主编《体育体育与健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潘明、王健主编《体育教学艺术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2
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