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1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1》。

第一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1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1

怎样看待人生

一、人从何处来

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一个自古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小孩在稍微懂事的时候,就会问自己是哪里来的,答案通常是爹妈生的。但是一代一代往前推,最初的人究竟是哪里来的?是自然产生的?由动物进化来的?还是上帝或神造出来的?一直找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使人感到迷惑、也是无神论与有神论对立的又一问题。

(一)人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早已证明,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既不是“神造出来的”,也不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人类的出现不仅是生物界进化的一个伟大的跨跃,也是整个自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生命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这一结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依地球的进化,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起源于动物。人类的远古祖先可以追溯到森林古猿,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祖先,而且还是现代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的祖先。以后又进一步发展和分化,大约在距今l 500万一800万年,地球上出现了古代类人猿,人即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现在世界上还有上述4种猿,它们都已成了臂行的奴隶,不可能再变成人了,它们已经向一定的方向专门发展的太历害了。猿变人有它特定的内因和外因,不是所有的猿都能变成人的。现代的猿与变人的古猿有着明显的不同,现代猿的生存环境和过去古猿变入时的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古猿变人是一个上千万年的漫长过程。生物进化上有一条规律叫作“不可逆定律”,就是整个机体结构在进化过程中是不可逆的,不能回复原状的,虽然机体局部结构的性状有时可以回复原状。恩格斯说过:“从现今类人猿那样的生活条件向人的状态过渡,是根本无法解释的。这样类人猿给我们的印象,勿宁说是一种正在逐渐灭绝,至少也是处于衰落状态的脱离正规的旁系。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31页)人只能由一种古猿变成。(二)古猿怎样演变成人

人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仅仅依靠适于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规律,还不能完满地说明从猿到人的质的跨跃。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人类起源问题,第一次提出“劳动创造人本身”的科学论断,阐明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促进这一转变的决定条件。人类的各种主要特征:手、足的分化;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语言和思维3自觉的能动性等都是由于劳动才得以产生和发展的。

1.手足分化,直立行走 根据科学材料,大约距今一两千万年前,有一种森林古猿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中,由于森林生活方式的需要,使他们的前肢和后肢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工,前肢善于在林间进行臂行活动,采摘果实,并能使用天然木棒、树权等在林间筑巢;不发达的后肢主要是支撑身体的功能。由于臂行时,双臂在上,身体下垂,久而久之,猿的脊柱慢慢地与地垂直,头也慢慢地向上昂起。同时,臂行也引起骨路结构和内脏器官发生了变化:胸腔扩大,内脏不再压在躯体的腹壁,而紧附在隔肌和压在骨盆上,引起了骨盆向外扩张。所有这些生理构造的变化,都为古猿以后在地面上行走,逐步向人类方向转化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为古猿变成人具备了一定的内在因素。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原来一些温暖而潮湿的地区变得寒冷而干燥,森林急剧减少,本来的常绿林变成了落叶林,大面积的森林变成了稀疏的小树林。新的生活方式迫使原来生活在树上的古猿不得不下到地面来觅食,其中有一部分由于不适应地面生活而被淘汰了;一部分不肯下地,坚持在小树林里生活,或者移到有森林的地方去,延续到现在,仍然属猿类,现有的4种类人猿就是它们的后代;也有一些古猿,由树上移到地上生活,并通过劳动逐步发展为现在的人类。这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来寻找食物,促使原来已经存在的前肢和后肢的分工愈加扩大,前肢主要用来抓握、采摘和使用天然工具。前肢的这些动作,开始时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但经过反复地锻炼,便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和灵活性。而这样获得的技巧和灵活性又一代一代增加着,并遗传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遗传积累,终于使手变成了专门化的器官。“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8页)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只有当古猿学会用一块石头敲打另一块石头,制造出石刀、石斧或者把树枝加工成棍棒这样一些最简单、最粗笨的工具的时候,猿手才变成了人手,猿才变成了人。现在已发现,人类最早制造工具,大约是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猿类不发达的手(前肢)虽然和经过几十万年的锻炼而高度完善化的现代人的手之间有着某种相似,如骨节和筋肉的数目以及一般排列,在两种手中是相同的,但两者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人手能制造工具,而猿手却不能。“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伯是最笨拙的石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0页)这种差别造成的原因在于劳动。“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路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造成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思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0一15l页)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0页)在猿的前肢发展成为能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人手的过程中,其后肢也逐渐失去了握执的功能,发展了支撑和行走的功能,成为专事支撑身体和行走的脚。经过多少万年的长期发展,古猿终于把支持全身、移动全身的任务交给后肢来担负;使手从走路的任务中完全解放出来。原先抠楼的猿躯直起来了,蹈珊的步伐变稳了,渐渐的直立行走变成完全直立行走了。这样,手脚分工为直立行走创造了条件;而直立行走反过来又促进了手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依据达尔文的生长相关律,生物的一部分变异必然引起其他部分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异,随着直立躯干的形成,同时也改变着古猿的骨盆,使其变的又短又宽,既能承受上部的重量并使重量传递到左右的两肢上去,又能支持和保护排列在腹腔中的内脏,这就更有利于直立行走。与此同时,胸部也在相应改变,逐渐变的宽阔,头骨也改变了形状,容纳脑髓的脑颅相应地退缩,变成现代人头骨的样子。颅底枕骨大孔位置的头骨后部逐渐转向颅底中央,这样就能使人类的头颅抬了起来。所有这些都为正在形成中的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为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在生理方面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正如恩格斯提出的“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动物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发展的基础就被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跨越的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8页)“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49页)2.劳动产生了语言和思维,最后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1)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语言是在人的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动物没有也不可能有像人类这样表达思想的语言。动物只能发出作为联络信号的声音,不可能有音节分明的语言。猿猴由于有较高的社会化生活。例如,现代类人猿都是合群生活的,大猩猩通常是由几支到十几支合成一群,过着仿佛是家族式的群居生活,由年老的母猩猩担任“家长”,黑猩猩更是喜欢群居,它们往往结成一大群,在森林中互相协作寻找食物,围攻来犯之敌,甚至分工很细,谁个狙击,谁个追击,谁个掩护,都分的清清楚楚。分工越细,对协作要求也就越高。要协作,统一的联络就是不可缺少的了,现代猿猴的情况是这样,古猿的情况大体也是这样。古猿下地后,困难的生活条件迫使古猿要集体活动,互相配合,加强联系,从而使古猿慢慢产生了“语言”的萌芽。

在“社会化”的动物转变为社会化的人以后,社会化的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劳动中结成了全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新的社会关系便产生了对语言的迫切需要。随着劳动的发展,人们不断地获得对自然现象属性的了解,这种认识成果需要语言来巩固。另外,在人们的劳动中,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机会增多了,如打制石器时,需要大家出主意,七嘴八舌,群策群力;抵抗猛兽的侵袭和获取食物时,需要分工合作,共同配合;猎取到食物时,如何分配,怎样消费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大家商量。“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2页)这种需要产生了说话的器官,猿类的喉头、口腔、舌头、嘴唇、口裂等都缓慢地,然而是彻底地改造,形成了人的能说话的器官。随后口部器官也逐渐学会发出一个清晰的音节,于是,语言也就产生了。所以,语言是适应人们劳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思想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劳动活动发展的产物。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思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2页)达尔文曾经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动物的具有信号作用的叫声进行观察,企图由此来解释人类语言的产生。比如,他认为鸟类的声音在很多方面与人相似,并由此推断原始人类所发出的呼喊就如鸟类在求偶时的呜叫一样,都是一种保存种族的本能。显然达尔文把动物的鸣叫拟人化了,混浠了它和人类语言的本质差别,没有看到语言的社会性。离开了人们的社会劳动活动,是无法对语言的产生作出正确的解释的。动物仅仅是利用自然界现存的东西作为生活资料,而没有共同的劳动活动,因此它们之间也就很少有什么东西要互相传达,没有创造语言的需要,现代类人猿和鸟类虽然也能发出多种声音信号以传递消息,但这不过是同特定情境(如求偶、饥饿、危险、愤怒等)相联系的一种直接的本能的反应,是它们对周围环境的纯粹生物学适应的结果。和动物不同,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巩固思维活动的成果的工具,从一开始起就是受社会制约的。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劳动又是使猿脑转变为人脑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劳动产生了语言,它们又一起推动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恩格斯说过,“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3页)猿脑和人脑虽然有些相似,但就其大小和完善化的程度来说,都有显著的不同,这里所说的完善化的程度,不仅指脑的形态构造,而且包括脑的机能作用,即思维能力在内。人脑是结构极其复杂、功能极其特殊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是生命运动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猿脑到人脑的显著变化表现为脑量的增加。例如,黑猩猩的脑量仅为400毫升,而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北京猿人(约100万年前)的脑量已达1000毫升,在二三十万年前,即早期智人阶段脑量平均为l 400毫升,与现代人相近。往后,人的脑子虽然在体积上没有继续增长,但脑子的形状还在改变,内部的结构更日趋完善和精致。必须强调指出,人脑并不是猿脑的简单扩大,更为重要的变化表现在大脑结构的复杂化和皮层机能的高度分化方面,大脑是人类最有特色的部分。人的大脑两半球主要由灰质表层、白质和皮下神经节所组成。整个人脑包含有大约1011个神经细胞(神经元),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各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接触点)并借助电的和化学的活动的变化以传递消息,形成了一个高度有序的脑的系统。大脑两半球可以分为4个具有不同机能意义的脑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位于半球前部,面积最大的是额叶。临床观察发现,额叶与形成行为目的和程度有关,它在很大程度上参与每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与猿猴相比较,人的额叶是十分发达的。据研究资料,人的额叶面积占脑总面积的29%,猩猩为16.9%,弥猴为11.3%。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大脑皮质是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的最高神经中枢,其结构越复杂,机能分区和调节作用就越精细。从人脑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可以看出劳动对人脑发展所发生的深刻作用,在猿猴的大脑皮层上,管理前肢和后肢运动的皮层区还大致相等,可是在人脑皮层上,手区就大于足区,特别是控制大姆指和食指的区域有了很大的扩展。这清楚地说明,随着人手劳动功能的完善化,相应地引起控制双手运动的脑的发展。脑髓的发展,又必然引起与脑髓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使它们相应的完善化。现代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证明,意识的过程和人脑的生理过程密不可分,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或属性,在质上不同于动物的心理活动。动物只有对客观现实的具体刺激和这些刺激在脑中的痕迹产生反应的第一信号系统,即具体感性的反映,而人的意识则是以对客观现实的抽象信号——词,即人类言语发生反应的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的,它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科学研究早已表明,语词是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刺激物,无论在量上或质上都不是动物的任何其他条件刺激所能比拟的。人依靠词这种信号,以概念的概括和抽象的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的间接反映,创造出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思维。由此可见,意识和语言不可分别地交织在一起,它是在社会劳动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同语言一样,意识也具有社会性。从意识的形成过程来说,它不仅是生物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语言推动了人类的脑髓的产生和发展,而“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3页)劳动推动了脑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的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人们大脑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进步,又反作用于劳动,促进了劳动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就使得人同猿的距离愈来愈远。

(3)劳动是区别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标识。综上所述,作为人类主要特征的一切东西如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思维的出现等等,都是和劳动分不开的。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所以,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从猿到人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质变,是人与猿之间的分界线。从猿人学会了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来进行生产劳动,在地平线上便出现了人类的曙光。而由于能够制造工具,开始了真正的劳动,幼年的人类便大跨步地向前发展了。根据科学发现的材料,从原始人类到现代人类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①早期猿人阶段(距今约300万年到150万年前)。—猿人的出现,是从独到人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猿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在早期猿人身上虽然保留较多古猿的残迹,但已具有人的基本特征,即已经能够制造最简单的砾石工具。科学研究表明,早期猿人多数在使用砾石制造的工具同时,木器也是常用的工具。脑量较大,但还带有许多原始的性质。他们大概过着以采集为主,兼顾狩猎的群居生活(一般是10—50人的群体)。早期猿人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早期。

②晚期猿人(或猿人)阶段(距今约二百万或一百五十万年到三四十万年前)。晚期猿人在生物学分类上叫直立人,包括以前叫做猿人的一切类型,我国发现的北京猿人、蓝田猿人(陕西省)和元谋猿人(云南省),还有爪哇直立猿人(印尼)等,都是非常珍贵的猿人化石。晚期猿人(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体质特征比早期猿人进步,但比现代人要原始得多,他们的身体结构也处于猿和现代人之间的中间状态。他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是晚期猿人用来同大自然作斗争的主要工具,尽管它的形状还相当原始、粗糙;石器的主要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01—他们不仅已经知道用火,还知道保存火种。由于猿人的生产工具极端落后,过大的群体是不行的,他们可能经常是几个人结成一伙,过集体的生活。这是一种社会的雏形。

②早期智人(或古人)阶段(距今约二三十万年到十万年前)。早期智人分布在欧、亚、非的广大地区。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发现。在南方,有广东的“马堤人”,湖北的“长阳人”;在北方,有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宁夏的内蒙的“河套人”。从早期智人的头骨化石来看,这一阶段的人类己具有与现代人更接近的特征,头骨骨壁较厚,脑量增大,但仍带有相当多的原始性质,如眉脊还很突出。在文化上,他们已能制作几种式样不同的石器。他们不但能使用天然火,而且已学会了人工取火。

④晚期智人(或新人)阶段(距今约10万年到1万年以前)。随着劳动的发展,早期智人的体质逐渐进步,发展成为晚期智人。这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从体质形态上来讲,现代人也包括在晚期智人之内。晚期智入不仅广泛分布在亚、非、欧的广大地区,而且分布到美、澳两洲了。他们已经开始在各地定居下来,并且由于长期定居,受各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约在5万年前,开始出现了人种的差别,如肤色、发色、发型、眼色、鼻子的高低等差别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全世界各色人种。晚期智人的体质跟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脑量跟现代人完全一致。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石制工具更加精致。出现了复合的工具——在木棒上绑上石器的投枪、梭标。精巧的骨针表示他们已学会缝制衣服。他们既打猎,又捕鱼,还进行了原始的艺术活动——绘画、雕刻、制造装饰器等等。

由此可见,不是别的什么原因,正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又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有了人,也就有了人类社会,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所有这一切进化过程,都发生在地球上,而不是从“天国”或神秘的“高层次”宇宙中掉下来的。人类的存在代表了地球进化的最高生命形式,也是地球奉献给宇宙的最精美的艺术品。自从人猿相揖别以来,人类已经在这个星球上生生息息几百万年了。人们结成社会,凭借双手和大脑,从事生产劳动,开发了荒莽的大地河山,创造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求进步一直是地球上人类生存的主题。昔日科学家说,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够制造工具,今天人类已经能够复制生物体。随着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以及人体第22对染色体密码被全部破译,人类基因的奥秘将被揭开。今天的人类正是在进步观念的感召下,把地球带入了高科技的智能化发展时代,人类通过追求进步的实践,为自己营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并由此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繁荣昌盛、进步文明的发展阶段。

第二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作业(1)

一、填空题

1、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

2、唐代在西域的最高军政建制是(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

3、(伊利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

4、唐代宫廷的十部乐中的《 龟兹乐 》、《高昌乐 》、《 疏勒乐 》都是西域乐。

5、喀拉汗王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写了一部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 》。

二、单项选择题

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A)A.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 B.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 C.各民族应该实行融合 D.各民族都能得到迅速发展

2、比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其共同点是(A)A.它们都是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 B.它们都实行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 C.它们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复杂情况 D.它们都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3、江泽民同志说:“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治基础是(C)A.宗教的教义教规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具有一致性

B.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C.广大宗教信徒拥护社会主义,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D.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4、在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因为(D)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C.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宗教已经从本质上得到改变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简答题

1、简述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其产生的原因。

民族的长期性,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问题的敏感性,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民族的原因:自身和社会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公民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第二,宗教必须在实施法律的政策范围内活动,第三,各宗教一律平等,第四。国家实行行政分管的原则,第五,宗教国体和宗教事物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3、如何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宗教团体和组织、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相适应。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政府取得了对宗教事务的领导权。把宗教从剥削阶级控制和利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割断了宗教与帝国主义的联系,成为中国人民自办的宗教事业,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宗教界爱国爱教,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

(二)解放以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宗教状况已经起了根本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现阶段,信教群众与不信 2

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差异,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条件。

(三)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的基础上,又享受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四)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不得与国家分享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不干预行政、不干预司法、不干预教育。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原则。

(五)爱国宗教界人士是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体制中,中国共产党与宗教界人士结成统一战线和爱国政治联盟,宗教界人士参加各级人大、政协会议,参政议政,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六)宗教界爱国爱教,发扬宗教文化和宗教道德中的一切积极精神,发挥宗教的凝聚力,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贡献

4、西域的涵义有哪些?

西域从字面讲就是西部地区,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而广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以至地中海东欧,北非的广大地区。

5、如何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

四、材料分析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振兴和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为什么说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

政治问题?

(2)全面振兴民族地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发达地区要予以支持,但归根到底要靠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体现了什么?

作业(2)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常常在其头衔上冠以(“ 桃花石津 ”),意即“中国汗”的称号。

3、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划分为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奴隶制民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民族、(共产主义社会)。4、1944年秋,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爆发(三区革命)。

5、两个共同是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

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D)A、各民族应该实行融合

B、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 D、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 C、各民族都能得到迅速发展

2、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不能反映的是(b)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C)。A.共青团B。党委C。人民政府D。政协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臵了(D)A.羁縻府州B。札萨克制C。伯克制D。西域都护府

5、新疆“三股势力”是指(A)、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A.民族分裂主义B。殖民主义C。霸权主义D。大汉族主义

三、简答题

1、简述文化的涵义。

“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二、广义的“文化”又有两层意思:1.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 文学、艺术、教

育、法律、科学等等。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文化传统”等等。2.考古术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等。

2、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哪里?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宗教的认识根源是人类错误的认识精神与肉体关系的开始。

3、民族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民族问题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点”:

一是普遍性。

二是复杂性。三是长期性。四是国际性。五是重要性。“民族、宗教无小事”。、4、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是怎样的?

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虽然因信仰而结成的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也是社会实体,但它与民族有质的区别。民族与宗教都有各自发展变化的规律。然而,民族与宗教又是密不可分的。

四、案例分析

材料一 在十届全国政协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材料二 从1955年至1998年,中央财政累计对新疆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共664.4亿元。1998年至2004年,中央对新疆各项补助累计1197.21亿元。新疆的基本建设投资中,80%以上是中央安排的;新疆的财政支出中,50%以上是中央财政补助的。

材料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是1995年的42倍,投资项目9万多个。(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

作业(3)

一、单项选择: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C),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四分之一,B、五分之一,C、六分之一,D七分之一

2、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新疆()和平解放,(B)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1950年、1955年,B、1949年、1955年,C、1949年、1949年,D、1955年、1955年

3、公元前101年,汉朝设使者校尉,率士卒数百人,在轮台、(B)一带屯田积谷,以供往来使者,这是汉朝在西域设的第一个据点。A、新和 B、尉犁 C、新源 D额敏

4、下列不属于西域传统乐器(D)A、琵琶,B、箜篌,C、角,D古筝

5、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喀喇汗王朝、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三个时期,至明末,先后有维吾尔、(B)、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等6个民族信仰,成为新疆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随着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穆斯林的迁入,目前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已达10个。

A、蒙古 B、哈萨克 C、锡伯 D、汉

6、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是指(C)。A、新疆民兵 B、新疆预备役 C、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7、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观”教育指: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B)、文化观;“四个高

度认同”指: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A、世界观 B、宗教观 C、人生观

二、填空题

1、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臵十分重要。

2、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3、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

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种一体性,集中表现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表现为共同关心与争取祖国的完全统一与繁荣富强,大陆上各民族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华民族的“一体”,是指各兄弟民族的“多元”中包含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不是其中某个民族同化其他民族,更不是汉化,或者马上实行“民族融合”。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全面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自觉地注重各兄弟民族的共同发展,使各兄弟民族在现代化中走上繁荣发达富强的发展道路,才会有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同时大家也认为,这个理论和因之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还需要作许多专门课题的研究,以使“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得到完整的发展。

2、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主要正确和把握社会发展与民族问题主从关系。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辩证关系。

3、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有哪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我国时代的主题,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等汉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彼此间的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主要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听任差距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强自立观念和能力,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案例分析

《哈萨克族毡房做客》:小苏来到哈萨克族毡房做客,看见有椅子、凳子,他没有坐,却直接坐在了毡房的床上。小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读后感

东突,**?闹剧!

--读“东突”的历史与现状

伴随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我们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对“东突”的由来和发展有了极大的兴趣,在老师推荐的书籍中,我们发现了《“东突”的历史与现状》这本书,于是我们通过去图书馆,网上等途径对其进行了解,并从中有了新的深刻的感受和对于国家现状的了解。

“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这一名词最早是19世纪末期西方别有用心的殖民主义者提出的,他们把俄罗斯中亚地区称为“西突厥斯坦”,而把中国的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并编造出新疆是“东突厥”人家园的谬论。

1933年11月12日夜,沙比提英国的指使下,第一个扯出“东突国”的旗子,这个所谓“东突国”只存活了86天。此后,“东突国”阴魂不散。一些逃亡的前国民党新疆政要、各种骚乱分子以及他们的后代重建“东突国”的反动主张。有些“东突”组织及个人还妄图利用“圣战”和“开展武装斗争”方式来达到目的,走上了恐怖主义道路。11年后,同样是11月12日这一天,新疆伊犁地区又出现了一个与之差不多的“东突国”。这是一个有苏联国籍的名叫艾力汗·吐烈的人出面搞的。因为有后台,这个“东突国”还着实折腾了一年半。2001年“9·;11”恐怖事件后,恐怖组织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东突”恐怖组织不得不表示对美国军事打击的支持,并努力拉大与拉登恐怖组织的距离。从历史来看,新疆等地一直以来就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扰,并发生多次叛乱。所以新疆分裂问题自古就有,特别是那惨痛的“七五事件”,还历历在目。

2009年的7月5日这一天对外国人来说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个不平静的日子,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那天晚上8点的时候,我国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的暴力事件。

“七五”事件至今已经有6年了,但是,那一幕幕暴力的场面,那一处处满目疮痍的惨烈景象却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此时此刻,作为一名汉族的爱国青年,我感到无比的酸楚,无比的痛心,无比的惋惜,无比的„„我不禁要质问那些暴徒,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想想,你们砸的不是一部部车,你们砸的而是国家的财产;你们抢的不是一家家的店铺,你们抢的是人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

你们打的不是那些无辜的群众,你们打的是与你们手足同情的兄弟姐妹;你们烧毁的不是一栋栋、一幢幢的楼房与房屋,你们烧毁的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啊!!我也不禁要问一问热比娅,热比娅啊热比娅,你还是不是人?你的心为什么这么狠毒?你想想,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你为什么还要背叛中国?你在想想,当初你成家立业时,国家给了你那么多的优厚待遇才使你日后成为了富人;在你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时候国家又给了你许多荣誉;1999年你因为犯罪进了监狱,在2005年你提出要保外就医,祖国再次的宽恕你,你在临走时对我国发誓:不从事、不参与分裂祖国的任何活动,然而你为什么要背叛你的誓言?热比娅,我想要告诉你的就是,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你和你所谓的“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计划、分裂人民的阴谋、分裂民族的诡计是不会得逞的。我还要告诉你的就是,如果你还是一名中国人的话,那就停止分裂祖国的任何活动,不要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咒骂的人。我还要跟那些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兄弟姐妹的人说的是,你们虽然失去了你们的亲人,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化悲痛为力量,为了新疆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这个日益昌盛的祖国做出你们应有的贡献吧!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始终坚持把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东突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东突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东突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最后,我忠心的祝愿我们美丽富饶的新疆,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一片美好而灿烂的明天吧!

第四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集

一、填空练习

1、公元前138-前126年和公元前119-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赛 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从此,新疆与祖国的联系就源源不断,日久弥坚。

2、清朝在新疆的屯田可以分为:以绿营为主的军屯,以及“旗屯”、“民屯”、“回屯”和“犯屯”等。

3、新疆古代居民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等。

4、所谓的名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5、汉族离不开少数名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 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盟)30个,自治县(旗)120个。

7、从根本上来讲,发展 是当代中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8、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多元一体化。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社会根源 是宗教产生的客观条件,宗教的认识根源是宗教产生的主观因素。

10、新疆“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他们的理论旗帜就是所谓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

20、新疆“三股势力”是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

21、现代政治学认为,国民、领土、名族是构成近代意义国家的四个要素。

2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曾有“基因”之称。

23、伊斯兰教是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

24、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 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25、名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26、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相当于省级的自治区,相当于行署级的,相当于县级的自治县(旗)三级。

2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 政企民相结合,工农商学相结合,具有完善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准军事功能的经济、社会组织。

28、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29、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30、当前,民族分裂主义是和安全的主要危险。

二、名词练习

1、“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民族风俗习惯

5、西域

6、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7、民族团结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9、维吾尔族

10、民族问题

11、“三个离不开”思想

12、可持续发展观

三、简答练习

1、列出9世纪中叶西迁至西域的两支回鹘的历史状况。

2、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

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4、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5、列出新疆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的主要民族。

6、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

7、什么是“两个共同”?

8、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9、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

10、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

12、什么是“东突独”?

四、材料分析练习

1、“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一是森林覆盖率低;二是江河源头湖泊干涸;三是牧区草场退化速度加快;四是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五是空气污染河水污染状况甚为严重。”这段材料表明了什么?

2、“总之,经过长期不断的民族迁徙、融合,到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新疆地区形成了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多种民族成份并存的民族分布格局”。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3、“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差距悬殊;二是人均GDP差距逐步拉大;三是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四是对外开放差距急剧扩大;五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突出;六是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低下。”这段材料表明了什么?

4、“尤其是新疆,属于干旱荒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有188毫米,而年蒸发量达1000-1700毫米,超出降水量多倍。可是新疆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2人,已大大超过联合国规定的每平方公里7人的人居指标。”这种情况表明了什么?

5、“在当代中国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处于现代民族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五条:一是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三是内外交往程度,也就是经济社会的开放程度;四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是进入现代化的最低门槛;五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这五个方面集中到一点怎么看?

6、“国家利益与民族的具体利益相比,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它是56个民族利益的集中反映,关系到我国各民族的盛衰荣辱,关系到各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最高利益。相反,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则具有局部性、非根本性和低层次性的利益特征。”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五、论述练习

1、试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述。

2、谈谈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3、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说明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宗教的“五性”特点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主要政策。

5、谈谈新疆屯垦戌边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

6、说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集答案

20、宗教极端势力。

21、政府和主权;

22、世界人种博物馆;

23、伊斯兰教;

24、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6、自治州(盟);

27、党政军企为一体;

28、多元一体性;

29社会根源;30、危害国家统一。

二、名词解释见《教程》(以下略)

1、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P21。

清朝统一新疆后,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治地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内)。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统领全疆各地驻防官兵,并兼理地方行政事务。其下分北、南、东三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P134-138。

1954年10月7日成立,1975年被撤销。1981年12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为一体,工农商学相结合,具有完善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准军事

功能的经济、社会组织。

4、民族风俗习惯:P153。

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

5、西域:见《教程》(以下略)P15。

“西域”概念始见于汉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广大地区。1884年,新疆建省后逐渐弃用。

6、伊斯兰教:P55。

伊斯兰教于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570—632年)。穆罕默德属麦加古莱西部落一没落贵族家庭。出生前两个月时其父去世,他即为遗腹子。6岁时母亲阿米娜过世,12岁时随其叔父经商,做过麦加富孀赫蒂彻商队的保镖,到过汉志、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地。25岁时,与大他20岁的赫蒂彻结婚,从此专心致志创研伊斯兰教。610年的某一天,穆罕默德在麦加城郊的希拉山洞宣布得道,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劝导人们归顺并敬畏安拉,止恶行善,开始传教。并以此为旗帜开始了统一阿拉伯的活动,并最终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其经典为《古兰经》,共30卷,114章。基本教义为六大信仰与五功。

六大信仰为: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使者;信仰后世;信仰前定。

五功为: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等

7、民族团结:P82。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在我国,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由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9、维吾尔族:P32。

到清朝统一新疆时维吾尔族已成为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初期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区,其次是哈密、吐鲁番一带。1680年准噶尔攻灭叶尔羌汗国后,将南疆部分维吾尔人迁至伊犁为他们种地纳粮,并将他们称作“塔兰奇”人(即种地人)。清朝统一新疆后,清朝政府又先后从南疆各城迁移维吾尔族居民6000多户至伊犁,开荒种地。伊犁地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随后,迁居北疆乌鲁木齐一带的维吾尔人不断增加,逐渐分布到乌鲁木齐、阜康、绥来(今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形成了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分布格局。

10、民族问题:P71。

是指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11、“三个离不开”思想:P89。

上一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两个离不开”;1998年7月,江泽民视察新疆时进一步发展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12、可持续发展观:P129。

这是人类新的发展观。它主张环境、资源、人口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

1、列出9世纪中叶西迁至西域的两支回鹘的历史状况。P31。

840年,回鹘在遭受天灾之后,又遭人祸,汗国瓦解。

西迁的回鹘人中,奔向安西的回鹘人以西州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840-1209年),所辖部众由此也称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宋、辽时期,西州回鹘的疆域东起哈密,西至阿克苏,北至伊犁,南距吐蕃(今和阗、敦煌间),成为横跨吐鲁番、塔里木和准噶尔三个盆地的政权。他们在与当地居民的共同生活、生产交流中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另一支回鹘人,在其首领庞特勤的率领下,进入今中亚地区,被称为葱岭西回鹘。约在9世纪中叶,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840-1212年)。该汗国强盛时,其疆域西起卡拉库姆沙漠,东至罗布泊,北到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王朝的统治中心前期在楚河附近的巴拉沙衮(今托克马克之东),后来迁往喀什噶尔。进入中亚的葱岭西回鹘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语言和文字,而改信伊斯兰教,接受突厥语和回鹘文。这就为塔里木盆地居民的回鹘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P4。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以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等等。

4、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5、列出新疆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的主要民族。P32-35。

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族等。

6、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7、什么是“两个共同”? P94。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8、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P139

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度文化反映着个人对社会的参与形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化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方式,表现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结构上,物质文化属于表层,精神文化属于深层,制度文化则位于两者之间。

9、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P5。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10、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P101。

相当于省级的自治区;相当于行署级的自治州(盟);相当于县级的自治县(旗)。

12、什么是“东突独”? P186。

“东突独”是指以“东突厥斯坦独立”为政治主张的新疆民族分裂势力。他们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打着“民族独立”和“宗教自由”的旗号,歪曲新疆历史,挑拨民族宗教关系,煽动民族仇视和宗教狂热,采取暴力恐怖、和平渗透等手段,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实现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独立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和现实政治行为。

四、材料分析题

1、它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它既是本地区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

民族人口更深地陷入生态恶化与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之中,也使中部和东部更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受到危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p1302、这充分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为今天的新疆各民族。无论是当代的新疆各民族,还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后已经消失的民族,他们都是或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p353、P121这种情况表明,包括新疆在内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和民族发展差距是十分突出的。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有快又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P132这种情况表明,新疆目前适宜人们居住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容纳人口的理论密度,导致了人均水土资源减少,家庭赡养系数过高,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和新疆的繁荣。

5、就是要看这个民族是处于农业民族发展阶段还是处于工业民族发展阶段。只有由农业民族转变为工业民族,才能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民族现代化。P1226、说明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实质上是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国家利益高于各民族特殊利益、具体利益。各民族应当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在各方面都始终注意解决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制定好处理民族利益的方针政策措施,使得各民族权益得到保护和发展。P201

五、问答题

1、说说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述。P4。

其基本内容是: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胡锦涛同志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2、谈谈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P19-22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

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3、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1-2。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新疆自古代起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在西域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此时起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

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此后,无论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统治时期还是地方政权管辖时期,它们所统辖管理的地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4、说明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宗教的“五性”特点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主要政策。P2-163-5 新疆各种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前1世纪-公元10世纪);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与伊斯兰教并为主要宗教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10世纪-16世纪);

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这一格局从16世纪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宗教的“五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

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5、谈谈新疆屯垦戌边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P135-136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即在西域屯田。从公元前105年开始至公元8年,前后历时113年,屯田遍布轮台、渠犁、焉耆、龟兹、车师前部、楼兰、精绝、伊循、姑墨、赤谷等地,屯军计2万多人,垦地3.3万公顷。

唐朝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历时161年,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各类屯军计5万余人,屯田3.33万公顷。

元朝在西域屯田的屯军有2万多人,屯民3.7万多人,共垦地6.67万公顷。清朝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进一步扩大了了新疆屯田的规模,屯田遍布东疆、北疆、南疆众多地区。道光年间共有屯丁12.67万人,屯田达20多万公顷。

西域屯垦历史表明,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两千余年的新疆屯垦史,充分说明加强屯垦戍边,有利于边疆开发、国家统一;反之,会招致边境不安宁,甚至产生分裂国家、破坏统一的封建割据政权,引发外敌入侵。江泽民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从历史来讲,组建和发展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屯垦戍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疆组建和发展壮大生产建设兵团还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它不仅是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的继承,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屯垦戍边制度的一个伟大创造。5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祖国边防、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6、说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P105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第二,自治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的,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第三,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第四,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的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五,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第六,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地经济建设事业以及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七,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教育规划等;第八,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第九,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第十,自治机关要制定实行计划生育地办法,加强人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1答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测试题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66多万、青海、甘肃、西藏。

2、塔吉克族。

3、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极端宗教势力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C

5、D

6、C

7、B

8、C

9、B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

3、ABD

4、ABC

5、AB

四、名词解释题

1、西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新疆及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北岸及印度北部等地。狭义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以我国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辖的地方。

2、民族平等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地位,早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我国的具体运用,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

5、民族分裂主义又称民族分离主义,是指多民族国家内部,某个民族的极端势力,以“民族自决”和维护“民族利益”为幌子,主张国家分裂,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反动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行为。它是民族主义在多民族国家的一种极端表现。

五、简答题

1、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1)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主流;(2)各民族团结始终是新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3)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借鉴是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

2、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

答:⑴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⑵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地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⑶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⑷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族平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简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⑴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⑵是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⑶是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⑷是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⑸是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强边防建设,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

4、如何理解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

答:⑴在多民族国家内选择一种社会功能广泛的语言作为通用语,并给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一种必然趋势。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需要依法确立一种能够为大多数国民所理解的语言,汉语是唯一满足这一条件的语言。确立汉语为全国通用语,是国家统一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实行双语教学需要坚持了语言文字平等政策:⑶正确区分语言的法律地位和语言的社会功能;⑷汉语文在我国具有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学习汉语文是各族人民相互交流、沟通的必要前提;⑸学习汉语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愿的选择。

5、简答宗教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答:第一,宗教是一种:“幻想”的反映。第二,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第三,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第四,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形式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

六、论述题

1、以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国家主权原则的重要体现在就是对其领土拥有最高的统治权或最高的管辖权。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后,历代中央政权一直保持对西域的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此时起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⑴汉朝对西域的管理;⑵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对西域的管理;⑶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管理;⑷元朝统一西域及对西域的管理;⑸清朝对新疆的管理。

二、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在国家拥有的领土上设立军事机构并驻军,是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历代中央政权在西域一直设立有军事机构,并派驻大量军队,行使管辖权和自卫权。⑴汉朝在西域的驻军与屯田;⑵唐朝在西域行使驻军权;⑷清朝在新疆的驻军。

三、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在所辖领土内,征收赋税,推行中央政府统一的法律制度,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之一。新疆历史的发展证明,历代中央政权在这里也有效地行使了赋税征收权和最高司法权。⑴汉朝时期西域的贡赋;⑵魏晋南北朝时期;⑶唐朝在西域的赋税制度;⑷元朝在西域的赋税制度;⑸清朝在新疆的赋税制度。

四、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在封建帝制时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往往是把一家一姓的专制君主、君主世袭的王朝视为国家认同的对象,即使在一个王朝灭亡后,人们仍将新兴起的王朝视为中国的“正统”而加以认同,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朴素的认同观念。

2、为什么在校学生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

答:(1)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2)“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两方面的涵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3)学校是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这既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必然要求。(4)学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不允许新教群众、学生在学校传播宗教意识,从事宗教活动,干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5)青年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自发的,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行为,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干扰周围的同学,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气氛,直接干扰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破坏学校文明,破坏健康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6)青年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3、为什么说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神圣职责所在?

答:一是国家统一可以避免战争和民族分裂,同时也为各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和平环境,有利于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国家统一可以打破地方割据和民族隔阂的界限,有利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三是国家统一是保证中华民族文明连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四是国家统一保证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使社会走向一个又一个鼎盛时期。五是国家统一可以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规模宏大的公共工程建设,如发展交通,兴修水利等,这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为重要。六是国家统一可以形成反对外来侵略的强大力量。

纵观历史凡是分裂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民族之间的交往都受到很大破坏,还给外地入侵造成可乘之机,民族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疆域被割让蚕食。因此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就必须反对民族分裂,这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是新疆各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所在。

下载《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1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辅导1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历史和民族宗教理论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四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A) A. 宗教与迷信都属于有神论 B. 迷信是一种文化现象 C. 迷信是一种由信徒组成的社会实体 D. 在思想......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12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测试题(十二) 一、填空题: 1、_____年,清政府正式颁令建新疆省。 2、“回纥”是公元605年至788年这一历史时期对今天_______族的称呼。788年,回......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作业 5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5 单项选择题 1.宗教最早根源于( b)(2.00分)A. 神秘力量的压迫 B. 自然力量的压迫 C. 社会力量的压迫 D. 阶级力量的压迫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复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地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A马克思B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D共产党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重点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重点 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新疆地方发展史及民族发展史,新疆多种宗教演变史;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三是马......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 答案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集答案 一、填空题 1、张骞;2、军屯; 3、图腾崇拜;4、民族问题; 5、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6、155个; 7、发展;8、多元一体性; 9社会根源;10、泛......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14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测试题(十四) 一、填空题 1、国家的四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称作为生活在“云彩上的人家”的民族是_______......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学大纲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学大纲 作者:社科部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3-1 12:56:50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教 学 大 纲 一、大纲适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