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 答案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集答案
一、填空题
1、张骞;
2、军屯;
3、图腾崇拜;
4、民族问题;
5、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6、155个;
7、发展;
8、多元一体性;
9社会根源;
10、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11、60年;
12、军屯;
13、生殖崇拜;
14、民族问题;
15、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16、155个;
17、发展;
18、多元一体性; 19社会根源;20、宗教极端势力。
21、政府和主权;
22、世界人种博物馆;
23、伊斯兰教;
24、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6、自治州(盟);
27、党政军企为一体;
28、多元一体性; 29社会根源;30、危害国家统一。
二、名词解释见《教程》(以下略)
1、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P21。
清朝统一新疆后,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治地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内)。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统领全疆各地驻防官兵,并兼理地方行政事务。其下分北、南、东三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P134-138。
1954年10月7日成立,1975年被撤销。1981年12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为一体,工农商学相结合,具有完善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准军事功能的经济、社会组织。
4、民族风俗习惯:P153。
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
5、西域:见《教程》(以下略)P15。
“西域”概念始见于汉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广大地区。1884年,新疆建省后逐渐弃用。
6、伊斯兰教:P55。
伊斯兰教于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570—632年)。穆罕默德属麦加古莱西部落一没落贵族家庭。出生前两个月时其父去世,他即为遗腹子。6岁时母亲阿米娜过世,12岁时随其叔父经商,做过麦加富孀赫蒂彻商队的保镖,到过汉志、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地。25岁时,与大他20岁的赫蒂彻结婚,从此专心致志创研伊斯兰教。610年的某一天,穆罕默德在麦加城郊的希拉山洞宣布得道,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劝导人们归顺并敬畏安拉,止恶行善,开始传教。并以此为旗帜开始了统一阿拉伯的活动,并最终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其经典为《古兰经》,共30卷,114章。基本教义为六大信仰与五功。
六大信仰为: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使者;信仰后世;信仰前定。五功为: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等
7、民族团结:P82。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在我国,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由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9、维吾尔族:P32。
到清朝统一新疆时维吾尔族已成为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初期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区,其次是哈密、吐鲁番一带。1680年准噶尔攻灭叶尔羌汗国后,将南疆部分维吾尔人迁至伊犁为他们种地纳粮,并将他们称作“塔兰奇”人(即种地人)。清朝统一新疆后,清朝政府又先后从南疆各城迁移维吾尔族居民6000多户至伊犁,开荒种地。伊犁地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随后,迁居北疆乌鲁木齐一带的维吾尔人不断增加,逐渐分布到乌鲁木齐、阜康、绥来(今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形成了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分布格局。
10、民族问题:P71。
是指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11、“三个离不开”思想:P89。
上一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两个离不开”;1998年7月,江泽民视察新疆时进一步发展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12、可持续发展观:P129。
这是人类新的发展观。它主张环境、资源、人口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
1、列出9世纪中叶西迁至西域的两支回鹘的历史状况。P31。840年,回鹘在遭受天灾之后,又遭人祸,汗国瓦解。
西迁的回鹘人中,奔向安西的回鹘人以西州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840-1209年),所辖部众由此也称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宋、辽时期,西州回鹘的疆域东起哈密,西至阿克苏,北至伊犁,南距吐蕃(今和阗、敦煌间),成为横跨吐鲁番、塔里木和准噶尔三个盆地的政权。他们在与当地居民的共同生活、生产交流中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另一支回鹘人,在其首领庞特勤的率领下,进入今中亚地区,被称为葱岭西回鹘。约在9世纪中叶,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840-1212年)。该汗国强盛时,其疆域西起卡拉库姆沙漠,东至罗布泊,北到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王朝的统治中心前期在楚河附近的巴拉沙衮(今托克马克之东),后来迁往喀什噶尔。进入中亚的葱岭西回鹘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语言和文字,而改信伊斯兰教,接受突厥语和回鹘文。这就为塔里木盆地居民的回鹘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P4。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以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等等。
4、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5、列出新疆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的主要民族。P32-35。
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族等。
6、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7、什么是“两个共同”? P94。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8、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P139 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度文化反映着个人对社会的参与形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化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方式,表现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结构上,物质文化属于表层,精神文化属于深层,制度文化则位于两者之间。
9、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P5。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10、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P101。
相当于省级的自治区;相当于行署级的自治州(盟);相当于县级的自治县(旗)。
12、什么是“东突独”? P186。
“东突独”是指以“东突厥斯坦独立”为政治主张的新疆民族分裂势力。他们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打着“民族独立”和“宗教自由”的旗号,歪曲新疆历史,挑拨民族宗教关系,煽动民族仇视和宗教狂热,采取暴力恐怖、和平渗透等手段,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实现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独立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和现实政治行为。
四、材料分析题
1、它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它既是本地区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更深地陷入生态恶化与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之中,也使中部和东部更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受到危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p130
2、这充分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为今天的新疆各民族。无论是当代的新疆各民族,还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后已经消失的民族,他们都是或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p35
3、P121这种情况表明,包括新疆在内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和民族发展差距是十分突出的。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有快又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P132这种情况表明,新疆目前适宜人们居住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容纳人口的理论密度,导致了人均水土资源减少,家庭赡养系数过高,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和新疆的繁荣。
5、就是要看这个民族是处于农业民族发展阶段还是处于工业民族发展阶段。只有由农业民族转变为工业民族,才能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民族现代化。P122
6、说明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实质上是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国家利益高于各民族特殊利益、具体利益。各民族应当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在各方面都始终注意解决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制定好处理民族利益的方针政策措施,使得各民族权益得到保护和发展。P201
五、问答题
1、说说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述。P4。
其基本内容是: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胡锦涛同志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2、谈谈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P19-22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3、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1-2。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新疆自古代起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在西域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此时起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此后,无论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统治时期还是地方政权管辖时期,它们所统辖管理的地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4、说明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宗教的“五性”特点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主要政策。P2-163-5 新疆各种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前1世纪-公元10世纪);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与伊斯兰教并为主要宗教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10世纪-16世纪);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这一格局从16世纪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宗教的“五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
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5、谈谈新疆屯垦戌边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P135-136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即在西域屯田。从公元前105年开始至公元8年,前后历时113年,屯田遍布轮台、渠犁、焉耆、龟兹、车师前部、楼兰、精绝、伊循、姑墨、赤谷等地,屯军计2万多人,垦地3.3万公顷。唐朝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历时161年,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各类屯军计5万余人,屯田3.33万公顷。
元朝在西域屯田的屯军有2万多人,屯民3.7万多人,共垦地6.67万公顷。清朝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进一步扩大了了新疆屯田的规模,屯田遍布东疆、北疆、南疆众多地区。道光年间共有屯丁12.67万人,屯田达20多万公顷。
西域屯垦历史表明,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两千余年的新疆屯垦史,充分说明加强屯垦戍边,有利于边疆开发、国家统一;反之,会招致边境不安宁,甚至产生分裂国家、破坏统一的封建割据政权,引发外敌入侵。江泽民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从历史来讲,组建和发展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屯垦戍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疆组建和发展壮大生产建设兵团还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它不仅是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的继承,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屯垦戍边制度的一个伟大创造。5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祖国边防、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6、说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P105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第二,自治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的,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第三,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第四,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的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五,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第六,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地经济建设事业以及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七,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教育规划等;第八,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第九,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第十,自治机关要制定实行计划生育地办法,加强人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作业(1)
一、填空题
1、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
2、唐代在西域的最高军政建制是(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
3、(伊利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
4、唐代宫廷的十部乐中的《 龟兹乐 》、《高昌乐 》、《 疏勒乐 》都是西域乐。
5、喀拉汗王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写了一部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 》。
二、单项选择题
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A)A.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 B.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 C.各民族应该实行融合 D.各民族都能得到迅速发展
2、比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其共同点是(A)A.它们都是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 B.它们都实行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 C.它们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复杂情况 D.它们都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3、江泽民同志说:“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治基础是(C)A.宗教的教义教规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具有一致性
B.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C.广大宗教信徒拥护社会主义,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D.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4、在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因为(D)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C.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宗教已经从本质上得到改变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简答题
1、简述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其产生的原因。
民族的长期性,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问题的敏感性,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民族的原因:自身和社会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公民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第二,宗教必须在实施法律的政策范围内活动,第三,各宗教一律平等,第四。国家实行行政分管的原则,第五,宗教国体和宗教事物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3、如何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宗教团体和组织、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相适应。在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政府取得了对宗教事务的领导权。把宗教从剥削阶级控制和利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割断了宗教与帝国主义的联系,成为中国人民自办的宗教事业,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宗教界爱国爱教,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
(二)解放以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宗教状况已经起了根本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现阶段,信教群众与不信 2
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差异,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条件。
(三)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的基础上,又享受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四)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不得与国家分享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不干预行政、不干预司法、不干预教育。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原则。
(五)爱国宗教界人士是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体制中,中国共产党与宗教界人士结成统一战线和爱国政治联盟,宗教界人士参加各级人大、政协会议,参政议政,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六)宗教界爱国爱教,发扬宗教文化和宗教道德中的一切积极精神,发挥宗教的凝聚力,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贡献
4、西域的涵义有哪些?
西域从字面讲就是西部地区,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而广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以至地中海东欧,北非的广大地区。
5、如何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
四、材料分析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振兴和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为什么说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
政治问题?
(2)全面振兴民族地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发达地区要予以支持,但归根到底要靠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体现了什么?
作业(2)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常常在其头衔上冠以(“ 桃花石津 ”),意即“中国汗”的称号。
3、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划分为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奴隶制民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民族、(共产主义社会)。4、1944年秋,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爆发(三区革命)。
5、两个共同是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
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D)A、各民族应该实行融合
B、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 D、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 C、各民族都能得到迅速发展
2、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不能反映的是(b)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C)。A.共青团B。党委C。人民政府D。政协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臵了(D)A.羁縻府州B。札萨克制C。伯克制D。西域都护府
5、新疆“三股势力”是指(A)、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A.民族分裂主义B。殖民主义C。霸权主义D。大汉族主义
三、简答题
1、简述文化的涵义。
“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二、广义的“文化”又有两层意思:1.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 文学、艺术、教
育、法律、科学等等。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文化传统”等等。2.考古术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等。
2、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哪里?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宗教的认识根源是人类错误的认识精神与肉体关系的开始。
3、民族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民族问题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点”:
一是普遍性。
二是复杂性。三是长期性。四是国际性。五是重要性。“民族、宗教无小事”。、4、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是怎样的?
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虽然因信仰而结成的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也是社会实体,但它与民族有质的区别。民族与宗教都有各自发展变化的规律。然而,民族与宗教又是密不可分的。
四、案例分析
材料一 在十届全国政协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材料二 从1955年至1998年,中央财政累计对新疆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共664.4亿元。1998年至2004年,中央对新疆各项补助累计1197.21亿元。新疆的基本建设投资中,80%以上是中央安排的;新疆的财政支出中,50%以上是中央财政补助的。
材料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是1995年的42倍,投资项目9万多个。(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
作业(3)
一、单项选择: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C),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四分之一,B、五分之一,C、六分之一,D七分之一
2、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新疆()和平解放,(B)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1950年、1955年,B、1949年、1955年,C、1949年、1949年,D、1955年、1955年
3、公元前101年,汉朝设使者校尉,率士卒数百人,在轮台、(B)一带屯田积谷,以供往来使者,这是汉朝在西域设的第一个据点。A、新和 B、尉犁 C、新源 D额敏
4、下列不属于西域传统乐器(D)A、琵琶,B、箜篌,C、角,D古筝
5、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喀喇汗王朝、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三个时期,至明末,先后有维吾尔、(B)、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等6个民族信仰,成为新疆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随着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穆斯林的迁入,目前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已达10个。
A、蒙古 B、哈萨克 C、锡伯 D、汉
6、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是指(C)。A、新疆民兵 B、新疆预备役 C、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7、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观”教育指: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B)、文化观;“四个高
度认同”指: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A、世界观 B、宗教观 C、人生观
二、填空题
1、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臵十分重要。
2、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3、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
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种一体性,集中表现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表现为共同关心与争取祖国的完全统一与繁荣富强,大陆上各民族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华民族的“一体”,是指各兄弟民族的“多元”中包含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不是其中某个民族同化其他民族,更不是汉化,或者马上实行“民族融合”。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全面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自觉地注重各兄弟民族的共同发展,使各兄弟民族在现代化中走上繁荣发达富强的发展道路,才会有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同时大家也认为,这个理论和因之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还需要作许多专门课题的研究,以使“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得到完整的发展。
2、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主要正确和把握社会发展与民族问题主从关系。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辩证关系。
3、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有哪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我国时代的主题,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等汉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彼此间的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主要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听任差距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强自立观念和能力,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案例分析
《哈萨克族毡房做客》:小苏来到哈萨克族毡房做客,看见有椅子、凳子,他没有坐,却直接坐在了毡房的床上。小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读后感
东突,**?闹剧!
--读“东突”的历史与现状
伴随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我们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对“东突”的由来和发展有了极大的兴趣,在老师推荐的书籍中,我们发现了《“东突”的历史与现状》这本书,于是我们通过去图书馆,网上等途径对其进行了解,并从中有了新的深刻的感受和对于国家现状的了解。
“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这一名词最早是19世纪末期西方别有用心的殖民主义者提出的,他们把俄罗斯中亚地区称为“西突厥斯坦”,而把中国的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并编造出新疆是“东突厥”人家园的谬论。
1933年11月12日夜,沙比提英国的指使下,第一个扯出“东突国”的旗子,这个所谓“东突国”只存活了86天。此后,“东突国”阴魂不散。一些逃亡的前国民党新疆政要、各种骚乱分子以及他们的后代重建“东突国”的反动主张。有些“东突”组织及个人还妄图利用“圣战”和“开展武装斗争”方式来达到目的,走上了恐怖主义道路。11年后,同样是11月12日这一天,新疆伊犁地区又出现了一个与之差不多的“东突国”。这是一个有苏联国籍的名叫艾力汗·吐烈的人出面搞的。因为有后台,这个“东突国”还着实折腾了一年半。2001年“9·;11”恐怖事件后,恐怖组织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东突”恐怖组织不得不表示对美国军事打击的支持,并努力拉大与拉登恐怖组织的距离。从历史来看,新疆等地一直以来就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扰,并发生多次叛乱。所以新疆分裂问题自古就有,特别是那惨痛的“七五事件”,还历历在目。
2009年的7月5日这一天对外国人来说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个不平静的日子,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那天晚上8点的时候,我国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的暴力事件。
“七五”事件至今已经有6年了,但是,那一幕幕暴力的场面,那一处处满目疮痍的惨烈景象却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此时此刻,作为一名汉族的爱国青年,我感到无比的酸楚,无比的痛心,无比的惋惜,无比的„„我不禁要质问那些暴徒,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想想,你们砸的不是一部部车,你们砸的而是国家的财产;你们抢的不是一家家的店铺,你们抢的是人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
你们打的不是那些无辜的群众,你们打的是与你们手足同情的兄弟姐妹;你们烧毁的不是一栋栋、一幢幢的楼房与房屋,你们烧毁的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啊!!我也不禁要问一问热比娅,热比娅啊热比娅,你还是不是人?你的心为什么这么狠毒?你想想,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你为什么还要背叛中国?你在想想,当初你成家立业时,国家给了你那么多的优厚待遇才使你日后成为了富人;在你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时候国家又给了你许多荣誉;1999年你因为犯罪进了监狱,在2005年你提出要保外就医,祖国再次的宽恕你,你在临走时对我国发誓:不从事、不参与分裂祖国的任何活动,然而你为什么要背叛你的誓言?热比娅,我想要告诉你的就是,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你和你所谓的“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计划、分裂人民的阴谋、分裂民族的诡计是不会得逞的。我还要告诉你的就是,如果你还是一名中国人的话,那就停止分裂祖国的任何活动,不要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咒骂的人。我还要跟那些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兄弟姐妹的人说的是,你们虽然失去了你们的亲人,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化悲痛为力量,为了新疆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这个日益昌盛的祖国做出你们应有的贡献吧!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始终坚持把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东突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东突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东突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最后,我忠心的祝愿我们美丽富饶的新疆,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一片美好而灿烂的明天吧!
第四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集
一、填空练习
1、公元前138-前126年和公元前119-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赛 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从此,新疆与祖国的联系就源源不断,日久弥坚。
2、清朝在新疆的屯田可以分为:以绿营为主的军屯,以及“旗屯”、“民屯”、“回屯”和“犯屯”等。
3、新疆古代居民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等。
4、所谓的名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5、汉族离不开少数名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 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盟)30个,自治县(旗)120个。
7、从根本上来讲,发展 是当代中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8、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多元一体化。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社会根源 是宗教产生的客观条件,宗教的认识根源是宗教产生的主观因素。
10、新疆“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他们的理论旗帜就是所谓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
20、新疆“三股势力”是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
21、现代政治学认为,国民、领土、名族是构成近代意义国家的四个要素。
2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曾有“基因”之称。
23、伊斯兰教是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
24、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 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25、名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26、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相当于省级的自治区,相当于行署级的,相当于县级的自治县(旗)三级。
2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 政企民相结合,工农商学相结合,具有完善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准军事功能的经济、社会组织。
28、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29、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30、当前,民族分裂主义是和安全的主要危险。
二、名词练习
1、“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民族风俗习惯
5、西域
6、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7、民族团结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9、维吾尔族
10、民族问题
11、“三个离不开”思想
12、可持续发展观
三、简答练习
1、列出9世纪中叶西迁至西域的两支回鹘的历史状况。
2、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
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4、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5、列出新疆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的主要民族。
6、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
7、什么是“两个共同”?
8、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9、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
10、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
12、什么是“东突独”?
四、材料分析练习
1、“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一是森林覆盖率低;二是江河源头湖泊干涸;三是牧区草场退化速度加快;四是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五是空气污染河水污染状况甚为严重。”这段材料表明了什么?
2、“总之,经过长期不断的民族迁徙、融合,到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新疆地区形成了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多种民族成份并存的民族分布格局”。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3、“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差距悬殊;二是人均GDP差距逐步拉大;三是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四是对外开放差距急剧扩大;五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突出;六是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低下。”这段材料表明了什么?
4、“尤其是新疆,属于干旱荒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有188毫米,而年蒸发量达1000-1700毫米,超出降水量多倍。可是新疆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2人,已大大超过联合国规定的每平方公里7人的人居指标。”这种情况表明了什么?
5、“在当代中国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处于现代民族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五条:一是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三是内外交往程度,也就是经济社会的开放程度;四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是进入现代化的最低门槛;五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这五个方面集中到一点怎么看?
6、“国家利益与民族的具体利益相比,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它是56个民族利益的集中反映,关系到我国各民族的盛衰荣辱,关系到各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最高利益。相反,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则具有局部性、非根本性和低层次性的利益特征。”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五、论述练习
1、试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述。
2、谈谈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3、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说明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宗教的“五性”特点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主要政策。
5、谈谈新疆屯垦戌边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
6、说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集答案
20、宗教极端势力。
21、政府和主权;
22、世界人种博物馆;
23、伊斯兰教;
24、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6、自治州(盟);
27、党政军企为一体;
28、多元一体性;
29社会根源;30、危害国家统一。
二、名词解释见《教程》(以下略)
1、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P21。
清朝统一新疆后,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治地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内)。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统领全疆各地驻防官兵,并兼理地方行政事务。其下分北、南、东三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P134-138。
1954年10月7日成立,1975年被撤销。1981年12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为一体,工农商学相结合,具有完善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准军事
功能的经济、社会组织。
4、民族风俗习惯:P153。
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
5、西域:见《教程》(以下略)P15。
“西域”概念始见于汉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广大地区。1884年,新疆建省后逐渐弃用。
6、伊斯兰教:P55。
伊斯兰教于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570—632年)。穆罕默德属麦加古莱西部落一没落贵族家庭。出生前两个月时其父去世,他即为遗腹子。6岁时母亲阿米娜过世,12岁时随其叔父经商,做过麦加富孀赫蒂彻商队的保镖,到过汉志、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地。25岁时,与大他20岁的赫蒂彻结婚,从此专心致志创研伊斯兰教。610年的某一天,穆罕默德在麦加城郊的希拉山洞宣布得道,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劝导人们归顺并敬畏安拉,止恶行善,开始传教。并以此为旗帜开始了统一阿拉伯的活动,并最终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其经典为《古兰经》,共30卷,114章。基本教义为六大信仰与五功。
六大信仰为: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使者;信仰后世;信仰前定。
五功为: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等
7、民族团结:P82。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在我国,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由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9、维吾尔族:P32。
到清朝统一新疆时维吾尔族已成为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初期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区,其次是哈密、吐鲁番一带。1680年准噶尔攻灭叶尔羌汗国后,将南疆部分维吾尔人迁至伊犁为他们种地纳粮,并将他们称作“塔兰奇”人(即种地人)。清朝统一新疆后,清朝政府又先后从南疆各城迁移维吾尔族居民6000多户至伊犁,开荒种地。伊犁地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随后,迁居北疆乌鲁木齐一带的维吾尔人不断增加,逐渐分布到乌鲁木齐、阜康、绥来(今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形成了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分布格局。
10、民族问题:P71。
是指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11、“三个离不开”思想:P89。
上一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两个离不开”;1998年7月,江泽民视察新疆时进一步发展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12、可持续发展观:P129。
这是人类新的发展观。它主张环境、资源、人口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
1、列出9世纪中叶西迁至西域的两支回鹘的历史状况。P31。
840年,回鹘在遭受天灾之后,又遭人祸,汗国瓦解。
西迁的回鹘人中,奔向安西的回鹘人以西州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840-1209年),所辖部众由此也称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宋、辽时期,西州回鹘的疆域东起哈密,西至阿克苏,北至伊犁,南距吐蕃(今和阗、敦煌间),成为横跨吐鲁番、塔里木和准噶尔三个盆地的政权。他们在与当地居民的共同生活、生产交流中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另一支回鹘人,在其首领庞特勤的率领下,进入今中亚地区,被称为葱岭西回鹘。约在9世纪中叶,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840-1212年)。该汗国强盛时,其疆域西起卡拉库姆沙漠,东至罗布泊,北到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王朝的统治中心前期在楚河附近的巴拉沙衮(今托克马克之东),后来迁往喀什噶尔。进入中亚的葱岭西回鹘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语言和文字,而改信伊斯兰教,接受突厥语和回鹘文。这就为塔里木盆地居民的回鹘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P4。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以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等等。
4、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5、列出新疆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的主要民族。P32-35。
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族等。
6、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7、什么是“两个共同”? P94。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8、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P139
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度文化反映着个人对社会的参与形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化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方式,表现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结构上,物质文化属于表层,精神文化属于深层,制度文化则位于两者之间。
9、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P5。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10、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P101。
相当于省级的自治区;相当于行署级的自治州(盟);相当于县级的自治县(旗)。
12、什么是“东突独”? P186。
“东突独”是指以“东突厥斯坦独立”为政治主张的新疆民族分裂势力。他们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打着“民族独立”和“宗教自由”的旗号,歪曲新疆历史,挑拨民族宗教关系,煽动民族仇视和宗教狂热,采取暴力恐怖、和平渗透等手段,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实现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独立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和现实政治行为。
四、材料分析题
1、它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它既是本地区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
民族人口更深地陷入生态恶化与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之中,也使中部和东部更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受到危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p1302、这充分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为今天的新疆各民族。无论是当代的新疆各民族,还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后已经消失的民族,他们都是或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p353、P121这种情况表明,包括新疆在内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和民族发展差距是十分突出的。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有快又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P132这种情况表明,新疆目前适宜人们居住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容纳人口的理论密度,导致了人均水土资源减少,家庭赡养系数过高,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和新疆的繁荣。
5、就是要看这个民族是处于农业民族发展阶段还是处于工业民族发展阶段。只有由农业民族转变为工业民族,才能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民族现代化。P1226、说明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实质上是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国家利益高于各民族特殊利益、具体利益。各民族应当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在各方面都始终注意解决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制定好处理民族利益的方针政策措施,使得各民族权益得到保护和发展。P201
五、问答题
1、说说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述。P4。
其基本内容是: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胡锦涛同志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2、谈谈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P19-22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
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3、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1-2。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新疆自古代起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在西域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此时起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
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此后,无论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统治时期还是地方政权管辖时期,它们所统辖管理的地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4、说明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宗教的“五性”特点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主要政策。P2-163-5 新疆各种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前1世纪-公元10世纪);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与伊斯兰教并为主要宗教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10世纪-16世纪);
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这一格局从16世纪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宗教的“五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
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5、谈谈新疆屯垦戌边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P135-136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即在西域屯田。从公元前105年开始至公元8年,前后历时113年,屯田遍布轮台、渠犁、焉耆、龟兹、车师前部、楼兰、精绝、伊循、姑墨、赤谷等地,屯军计2万多人,垦地3.3万公顷。
唐朝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历时161年,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各类屯军计5万余人,屯田3.33万公顷。
元朝在西域屯田的屯军有2万多人,屯民3.7万多人,共垦地6.67万公顷。清朝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进一步扩大了了新疆屯田的规模,屯田遍布东疆、北疆、南疆众多地区。道光年间共有屯丁12.67万人,屯田达20多万公顷。
西域屯垦历史表明,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两千余年的新疆屯垦史,充分说明加强屯垦戍边,有利于边疆开发、国家统一;反之,会招致边境不安宁,甚至产生分裂国家、破坏统一的封建割据政权,引发外敌入侵。江泽民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从历史来讲,组建和发展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屯垦戍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疆组建和发展壮大生产建设兵团还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它不仅是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的继承,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屯垦戍边制度的一个伟大创造。5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祖国边防、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6、说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P105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第二,自治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的,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第三,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第四,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的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五,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第六,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地经济建设事业以及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七,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教育规划等;第八,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第九,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第十,自治机关要制定实行计划生育地办法,加强人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及答案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练习;
1、公元前138-前126年和公元前119-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从此,新疆与祖国的联系就源源不断,日久弥坚。
2、清朝在新疆的屯田可以分为:以绿营为主的军屯,以及“旗屯”、“民屯”、“回屯”和“犯屯”等。
3、新疆古代居民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等。
4、所谓的 民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5、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盟)30个,自治县(旗)120个。
7、从根本上来讲,发展是当代中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8、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多元一体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社会根源 是宗教产生的客观条件,宗教的认识根源是宗教产生的主观因素。
10、新疆“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他们的理论旗帜就是所谓的“ 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
12、清朝在新疆的屯田可以分为:以绿营为主的、军屯,以及“旗屯”、“民屯”、“回屯”和“犯屯”等。
13、新疆古代居民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等。
14、所谓的 民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15、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6、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155个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盟)30个,自治县(旗)120个。
17、从根本上来讲,发展是当代中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18、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多元一体性。
1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 社会根源是宗教产生的客观条件,宗教的认识根源是宗教产生的主观因素。20、新疆“三股势力”是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
21、现代政治学认为,国民、领土、政府和主权是构成近代意义国家的四个要素。
2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曾有“ 世界人种博物馆 ”之称。
23、伊斯兰教 是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
24、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2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26、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相当于省级的自治区,相当于行署级的自治州(盟),相当于县级的自治县(旗)三级。
2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 党政军企为一体,工农商学相结合,具有完善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准军事功能的经济、社会组织。
28、中华民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多元一体性。
29、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社会根源。30、当前,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主要危险。
二、名词练习;
1、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P21。
清朝统一新疆后,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治地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内)。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统领全疆各地驻防官兵,并兼理地方行政事务。其下分北、南、东三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P134-138。
1954年10月7日成立,1975年被撤销。1981年12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为一体,工农商学相结合,具有完善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准军事功能的经济、社会组织。
4、民族风俗习惯:P153。
民族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
5、西域:见《教程》(以下略)P15。
“西域”概念始见于汉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广大地区。1884年,新疆建省后逐渐弃用。
6、伊斯兰教:P55。伊斯兰教于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570—632年)。穆罕默德属麦加古莱西部落一没落贵族家庭。出生前两个月时其父去世,他即为遗腹子。6岁时母亲阿米娜过世,12岁时随其叔父经商,做过麦加富孀赫蒂彻商队的保镖,到过汉志、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地。25岁时,与大他20岁的赫蒂彻结婚,从此专心致志创研伊斯兰教。610年的某一天,穆罕默德在麦加城郊的希拉山洞宣布得道,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劝导人们归顺并敬畏安拉,止恶行善,开始传教。并以此为旗帜开始了统一阿拉伯的活动,并最终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其经典为《古兰经》,共30卷,114章。基本教义为六大信仰与五功。
六大信仰为: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使者;信仰后世;信仰前定。五功为: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等
7、民族团结:P82。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在我国,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P113。
1984年5月31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由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正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9、维吾尔族:P32。
到清朝统一新疆时维吾尔族已成为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初期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区,其次是哈密、吐鲁番一带。1680年准噶尔攻灭叶尔羌汗国后,将南疆部分维吾尔人迁至伊犁为他们种地纳粮,并将他们称作“塔兰奇”人(即种地人)。清朝统一新疆后,清朝政府又先后从南疆各城迁移维吾尔族居民6000多户至伊犁,开荒种地。伊犁地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随后,迁居北疆乌鲁木齐一带的维吾尔人不断增加,逐渐分布到乌鲁木齐、阜康、绥来(今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形成了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分布格局。
10、民族问题:P71。
是指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11、“三个离不开”思想:P89。
上一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两个离不开”;1998年7月,江泽民视察新疆时进一步发展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12、可持续发展观:P129。
这是人类新的发展观。它主张环境、资源、人口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练习
1、列出9世纪中叶西迁至西域的两支回鹘的历史状况。
2、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
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4、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5、列出新疆清朝 至民国时期的的主要民族。
6、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
7、什么是“两个共同”?
8、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9、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
10、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
12、什么是“东突独”?
三、简答题
1、列出9世纪中叶西迁至西域的两支回鹘的历史状况。P31。840年,回鹘在遭受天灾之后,又遭人祸,汗国瓦解。
西迁的回鹘人中,奔向安西的回鹘人以西州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840-1209年),所辖部众由此也称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宋、辽时期,西州回鹘的疆域东起哈密,西至阿克苏,北至伊犁,南距吐蕃(今和阗、敦煌间),成为横跨吐鲁番、塔里木和准噶尔三个盆地的政权。他们在与当地居民的共同生活、生产交流中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另一支回鹘人,在其首领庞特勤的率领下,进入今中亚地区,被称为葱岭西回鹘。约在9世纪中叶,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840-1212年)。该汗国强盛时,其疆域西起卡拉库姆沙漠,东至罗布泊,北到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王朝的统治中心前期在楚河附近的巴拉沙衮(今托克马克之东),后来迁往喀什噶尔。进入中亚的葱岭西回鹘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语言和文字,而改信伊斯兰教,接受突厥语和回鹘文。这就为塔里木盆地居民的回鹘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P4。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以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等等。
4、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5、列出新疆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的主要民族。P32-35。
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族等。
6、列出新疆目前有群众信仰的主要宗教。P62。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7、什么是“两个共同”? P94。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8、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P139
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度文化反映着个人对社会的参与形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化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方式,表现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结构上,物质文化属于表层,精神文化属于深层,制度文化则位于两者之间。
9、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P5。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10、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什么?P120。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P101。
相当于省级的自治区;相当于行署级的自治州(盟);相当于县级的自治县(旗)。
12、什么是“东突独”? P186。
“东突独”是指以“东突厥斯坦独立”为政治主张的新疆民族分裂势力。他们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打着“民族独立”和“宗教自由”的旗号,歪曲新疆历史,挑拨民族宗教关系,煽动民族仇视和宗教狂热,采取暴力恐怖、和平渗透等手段,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实现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独立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和现实政治行为。
四、材料分析练习
1、“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一是森林覆盖率低;二是江河源头湖泊干涸;三是牧区草场退化速度加快;四是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五是空气污染河水污染状况甚为严重。”这段材料表明了什么?
2、“总之,经过长期不断的民族迁徙、融合,到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新疆地区形成了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多种民族成份并存的民族分布格局”。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3、“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差距悬殊;二是人均GDP差距逐步拉大;三是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四是对外开放差距急剧扩大;五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突出;六是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低下。”这段材料表明了什么?
4、“尤其是新疆,属于干旱荒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有188毫米,而年蒸发量达1000-1700毫米,超出降水量多倍。可是新疆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2人,已大大超过联合国规定的每平方公里7人的人居指标。”这种情况表明了什么?
5、“在当代中国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处于现代民族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五条:一是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三是内外交往程度,也就是经济社会的开放程度;四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是进入现代化的最低门槛;五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这五个方面集中到一点怎么看?
6、“国家利益与民族的具体利益相比,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它是56个民族利益的集中反映,关系到我国各民族的盛衰荣辱,关系到各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和最高利益。相反,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则具有局部性、非根本性和低层次性的利益特征。”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它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它既是本地区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更深地陷入生态恶化与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之中,也使中部和东部更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受到危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p130
2、这充分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为今天的新疆各民族。无论是当代的新疆各民族,还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而后已经消失的民族,他们都是或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p35
3、P121这种情况表明,包括新疆在内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和民族发展差距是十分突出的。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有快又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P132这种情况表明,新疆目前适宜人们居住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容纳人口的理论密度,导致了人均水土资源减少,家庭赡养系数过高,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和新疆的繁荣。
5、就是要看这个民族是处于农业民族发展阶段还是处于工业民族发展阶段。只有由农业民族转变为工业民族,才能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民族现代化。P122
6、说明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实质上是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国家利益高于各民族特殊利益、具体利益。各民族应当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在各方面都始终注意解决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制定好处理民族利益的方针政策措施,使得各民族权益得到保护和发展。P201
五、论述练习
1、试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述。
2、谈谈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3、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说明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宗教的“五性”特点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主要政策。
5、谈谈新疆屯垦戌边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
6、说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
五、问答题
1、说说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述。P4。
其基本内容是: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紧密结合,不断完 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胡锦涛同志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2、谈谈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P19-22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3、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1-2。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新疆自古代起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在西域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此时起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代:使者校尉(公元前101年)、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域长史(公元123年)。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8年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709年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
元代:别失八里等处行尙书省(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明代:哈密卫等(1406年)。
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年)和新疆建省(1884年)。
此后,无论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统治时期还是地方政权管辖时期,它们所统辖管理的地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4、说明新疆宗教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宗教的“五性”特点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主要政策。P2-163-5
新疆各种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前1世纪-公元10世纪);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与伊斯兰教并为主要宗教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公元10世纪-16世纪);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这一格局从16世纪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宗教的“五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
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
5、谈谈新疆屯垦戌边的历史及其现实意义。P135-136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即在西域屯田。从公元前105年开始至公元8年,前后历时113年,屯田遍布轮台、渠犁、焉耆、龟兹、车师前部、楼兰、精绝、伊循、姑墨、赤谷等地,屯军计2万多人,垦地3.3万公顷。
唐朝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历时161年,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各类屯军计5万余人,屯田3.33万公顷。
元朝在西域屯田的屯军有2万多人,屯民3.7万多人,共垦地6.67万公顷。清朝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进一步扩大了了新疆屯田的规模,屯田遍布东疆、北疆、南疆众多地区。道光年间共有屯丁12.67万人,屯田达20多万公顷。
西域屯垦历史表明,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两千余年的新疆屯垦史,充分说明加强屯垦戍边,有利于边疆开发、国家统一;反之,会招致边境不安宁,甚至产生分裂国家、破坏统一的封建割据政权,引发外敌入侵。江泽民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从历史来讲,组建和发展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屯垦戍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疆组建和发展壮大生产建设兵团还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它不仅是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的继承,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屯垦戍边制度的一个伟大创造。5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祖国边防、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6、说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P105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第二,自治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的,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第三,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第四,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的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五,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第六,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地经济建设事业以及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七,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教育规划等;第八,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第九,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第十,自治机关要制定实行计划生育地办法,加强人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