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23:2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

第一篇: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

“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厦门外国语学校 钱永昌

摘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科学课堂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结合多年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实践的感悟谈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教学起点、教学基础、重要手段、不可忽视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的问题等,全文更多展现的是具体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 实践探索

近年来本人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就“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体会到“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谈几点体会和反思。

1激发浓厚的探究欲望是“科学探究” 的起点

学习者围绕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并非所有的科学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保持浓厚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所展示的问题情境不足以引发学生足够的探究欲望,“科学探究”教学就会无从下手,一开始就陷入尴尬的局面。如在《电磁感应》一节教学中,若一开始教师就提出: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磁场产生电流呢?这样由于没有必要的过度和探究情景的设置,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意义和怎样探究缺乏足够的认识,接下来的探究就很可能出现冷场。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 1. 1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

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科学探究的课题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节教学的引入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利用在木板面上涂大量的牛油以减少它对舰艇滑动摩擦力的做法,借夜色掩护悄悄将80艘舰艇通过陆地绕过对方的海上封锁线,到达目的地的历史战争故事情景。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该课题的兴趣,使随后探究开展得更加顺利。可见,创设一个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景十分重要。1. 2展示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

有些问题学生平时司空见惯而并未加以注意,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问题入手则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身边小事物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塑料挂衣钩并思考为什么将它按在桌面时,要正面地拔出十分不容易。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大气压。

1. 3提出具备选择性和开放性的探究课题

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他们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个性差异均大相径庭。因而他们对问题的探究角度和侧重点必然也有所不同。要激发所有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要求教师提出的探究课题要有选择性和开放性。尽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这样,不同的学生才能结合各自的专长和兴趣做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有时甚至可以允许学生针对某一课题自主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

2、良好的实验技能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当然也离不开实验。学生的猜想和假设一般都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那么如何才能突出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呢? 2.1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实验的方法包括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微小量叠加法等等。实验技能主要指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实验仪器的操作、测量仪器的读数、误差的分析、数据处理等技能。学生只有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才能进行规范化的探究,圆满、高效完成探究任务。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的探究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应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分析重锤下落的运动规律。而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如果他们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控制、纸带数据的处理方法等不是十分清楚,那么他们就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有时甚至还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2.2让实验渗透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决不仅仅只是一个环节,它应该有机渗透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即使在猜想、假设等阶段就要让学生动手尝试,做到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可以说尝试与实验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更是科学探究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学生创新的想法有时只是漂浮不定的一个闪念,它急需通过动手实验加以证实和强化。有时还需要面对实验器材,学生的富有个性想法才会喷涌而出。例如《电磁感应》一节的探究教学中,我在教学一开始就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验器材:不同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线圈、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磁铁、电池、打点计时器、电动机、学生电源等。并且允许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结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极大的激发。他们有的用电压表来探测电磁感应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有的通过两个条形磁铁同向合并、反向合并来改变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以深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还有的学生大胆尝试通过连接打点计时器和用手转动电动机等方式均获得了感应电流,这样通过尝试与实验就比较容易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产生创新火花。因此,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突出“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探究的始终均有动手的机会对“科学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有利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2.3正视实验小组间存在的差异

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面对同样的探究课题有的实验小组早早就探究完毕,而另一些实验小组却迟迟不见进展的现象。那么,怎样处理实验小组间存在的差异呢?

我认为首先应合理建立实验小组。尽量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让各小组间保持相当的水平,而小组内各成员优势互补。其次应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职责,让组内成员相互间学会交流、协作和分享。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也应积极介入。教师要不断巡视教室并倾听和观察小组的行为,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对落后的小组应多加点拨和必要的指导,同时对他们也要有积极的期待和耐心的等待。必要时还应该鼓励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与合作。

3应用计算机整合教学是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科学探究课程教学,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

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如我们曾借助《Macromedia Flash》,制作“连通器、船闸”课件让学生探索连通器的特点、原理、应用以及船闸的工作过程等;制作“汽油机、柴油机” 课件让学生通过动态的模拟实验探索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所学内容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应用计算机整合教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之间联系规律的理解和物理图景的动态分析。又如物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件自己设计实验,通过人机交互对话框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实验情况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为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探究学习内容提供帮助。诸如《MacRomedia Flash》、《 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模拟实验环境,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使用它们做模拟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规律。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创设物理探究情景、模拟物理探究实验、查询探究信息、处理探究实验数据、提供交流探究论坛等。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网络平台,让学生以“论坛”的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和进行其他交流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从而让师生都能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4探究习惯的养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

[1]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此外,探究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养成有自信、能正确面对失败、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良好的研究习惯,学会有效收集和利用信息、有效使用数学技能等。这些探究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因此,良好的探究习惯的养成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探究目标渗透在每一次的探究教学中。

这里的探究习惯的养成还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所谓科学精神,即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具体来讲,就是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热爱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注重团体效应,和同伴真诚合作的精神;积极主动、敢于创造的主体精神;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即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具体的表现为遇事讲究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等的讨论、实际的检验、宽容的激励。所谓科学态度是建立在对科学和科学实践的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信念。或者说是对科学及科学实践的本质的正确把握和认同。具体地说科学态度主要指好奇

[2]心、尊重实证、批判地思考、灵活性、对变化世界敏感的态度。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必须渗透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点拨促进学生反思与感悟。尤其在交流和讨论环节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不同学生的思想火花撞击,让各种不同的观点交锋,通过对比、反思、质疑、评论、争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尽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正确的探究教学活动的必然结果,但我觉得老师的有意识的点拨、引导一定会加速这一过程。

当然,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统筹安排。为了使探究活动进行地比较充分和深入,可以在不同学习阶段,突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即在一个探究活动中只涉及部分的探究能力目标。

5情绪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探究”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关注点

CAarlE.SchwartzJune 2003《Science》/1083703研究表明:情绪能力决定了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和愉快。而智力与机遇造就人成功的领域和成就。情绪能力包括:能正确的估价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能激励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人们对事物不同的心态。而

[3]积极乐观的心态往往是将人们不断推向成功的动力。为了培养良好的情绪能力,在“科学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难易适度的探究课题,让学生在压力适度的环境下积极探究。如果问题过难,超过学生的能力,学生情绪很快就会陷入低谷。而反复多次的探究失败必然致使学生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评估。受挫感增强,自我效能低。如果问题过易,学生就会觉得不值得去探究。其次,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调节他们的情绪。尽量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情绪能力。再次,要让学生的情绪有宣泄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的各个环节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交流时不要忘记谈一谈探究时的情绪状态。此外,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控制情绪的方式方法也是必要的。

总之,“科学探究”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情绪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

6、把握教学节奏是提高“科学探究”效益的关键

与讲授法相比“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显然要花更多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就无所作为。其实,教师若能合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上面,减少一些无意义的停滞和课堂混乱,就完全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效益的。

那么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合理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呢? 6.1问题的提出要快

“科学探究”时问题的提出要简洁明快,只奔主题,切忌做过多的不必要的纠缠。迅速地提出核心问题要求问题引入的切入点一定要小,问题的指向性明确,问题的难度适宜,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6.2问题的猜想与思索要缓 猜想与假设环节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这个环节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索。哪怕留有一小段沉默的时间也再所不惜。此时可以借鉴“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经历“脑力激荡”。问题的猜想环节要注意以下原则:①延迟判断即提出设想阶段,只专心提出设想而不进行评价。②欢迎不同的想法,鼓励各抒己见。③尽量让学生表白猜想的根据。④鼓励改进同伴的猜想。6.3问题的解决要稳

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不同的学生解决方法也可能不同。但是无论采用那种解决方案都应该让学生不仅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还要明了为什么这样做?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这些问题没弄明白前最好不要急于盲目动手。特别是在总结探究结论时应实事求是、水到渠成,不要牵强附会、弄虚作假。6.4问题的深入与升华要有度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问题都探究清楚。对有些问题处理可作适当引导,留待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推进,有些问题必须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深入探究。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以上是我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优化“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探究效益,培养全面科学素养所做的一些尝试及体会。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2] [3] 韦钰.《“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进展情况和有关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在吉林的讲座,韦钰博客。

[4]靳玉乐.《探究式教学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8月版

第二篇:高中物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探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探

光山第二高中 晏成林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应该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

一、以怀疑为出发点,发现、形成、提出问题;

二、以实证为判别尺度,收集证据,利用证据进行逻辑推理;

三、以逻辑作辩论的武器,提出解释、得出结论、自我辩护、合作交流。下面就这三个环节在教学中的操作和实施进行初步探讨。

一、形成问题的方式、建立假说的策略

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来源有三个:①教师提供问题;②学生提出问题;③师生交互中产生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课堂科学探究,教师的口头提问应能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即提问能启发问题的产生,探查问题的存在,寻找问题的出处。课堂讨论的内容要反映探究的过程。以下是符合科学探究的典型提问:

“你们猜这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 “你怎么知道是这样?”——方法;

“你为什么这么想?” ——证据;

“谁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吗?”——寻找更多证据,修正已有解释,合作交流。

要让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必须维护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必须要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思考时间,有问题形成和酝酿的时间。要获得学生对解决问题情境的最大投入,必须控制不过多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补充。要让学生提出持续的问题,教师必须有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提供指导和帮助时尽量采用提问的方式。

师生在讨论中,将产生大量的问题。而高质量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能进行符合科学探究的有效提问,学生能形成探究性问题。这样才能在互动中形成课堂探究的高潮。

假说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的暂时性、推测性的回答,或者对所观察的现象的一个假设性、猜测性的解释。高中物理科学探究中提出假说应注意:①假说要有一定的根据。②建立假说前要有实验体验。③对物理学史上某个“假说”提出的前因后果要进行过程学习

学生提出假说时,一般会综合过去的经验和各种相关的信息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不能凭空想象,胡乱引发。因此提出假设前,必须先提出问题,明确问题,积累经验,获得相应的实验体验,然后才有假设。教学中引导探究的问题不是假说,如“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就不是假说。假说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总结获得的。如“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大小有关”就是一个假说,它的正确与否要用实验去验证。

对物理学史上某个“假说”提出的前因后果要进行过程学习。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教学中,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一个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建立假说、进行理论推理、实验检验、证伪假说修正理论或证实假说发展理论的范例。在学习中通过一个前因后果的全过程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其探究活动有引领示范的作用。

二、收集证据的途径、提出解释的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中,证据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使用的。包括科学解释所依赖的观察结果和数据。证据的来源有直接证据:观察的结果、实验的结果等;间接证据:已公认的知识、实验数据和结论等。用作证据的实验数据应经得起别人重复实验的检验。对学生来说,围绕自己所探究的问题的各种观测结果、实验数据、相关的说明和解释,都可以称之为证据。

解释是科学事业的核心。解释种类有描述式解释,定性式解释,定量式解释。描述(陈述)是对观察、实验的记录。描述是解释的基础。描述是证据,解释是观点。科学的解释就是把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来自观察、试验、模型的新证据组合成具有内在一致的,符合逻辑的说明。解释数据的方法一般有逻辑法(归纳、演绎、反证等),图表法,计算机辅助法等。提出解释时需要注意:①逻辑过程简明。②避免常见的逻辑错误。如以偏概全,一次观察得出普遍结论等。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重视结论评价的训练、培养合作交流的技巧

探究学习有两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科学概念”。这两个特点指出了探究学习不仅要关注过程,也要注重得出结论,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的过程中,而且要让学生最终获得知识结构的更新。

探究活动中一个结论被判定错误了,一定要让学生分清错误的根源。到底是原理应用错了,还是证据不适用,抑或是模型不适用,还是推理过程错了。学生们能够参与提出论据、据理力争和做出解释的能力,都要靠平时的训练来培养。

同时在物理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证真的思维,也要培养证伪的意识。科学探究和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口头和书面交流。交流的手段有口头、电子、书面、绘画、图表、模型、数学等各种交流方式。开展科学探究需要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技能。为了促进合作,需要给学生讲授、示范一些合作技能,例如共享科学资料、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按计划完成任务、承认组员的贡献、帮助组员、获得组员帮助、在组中谈话时使用适当的语气、主动倾听、复述他人的科学思想、协商必要时让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判断、坚持自己的看法等。

第三篇:浅谈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

新化六中 阳吉鹏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导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探究”中创新,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二、当前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多数物理教师已经对科学探究教学有了一定认识,能较好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但也存在较多问题。有的教师对新教材将旧教材中较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改为科学探究目的认识不足,只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有的教师比较重视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关注不够,忽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于评价问题,要么没有进行评价,要么评价不及时,要么评价方法不正确,要么评价方式单一。

三、如何更好实施科学探究教学的对策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比如,在讲动能之前,首先对比人走路时碰上飞虫与坐摩托时碰上飞虫的感受让学生猜猜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一种好奇心, 学生可能猜出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有关等。老师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来验证。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一大石头。随即问学生,气功师身上受到的压力多大?如果用大铁锤打击石板,压力如何变化?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身上压一大石头且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需要解“奇”,兴趣倍增,通过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物理规律。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就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一开始往往不敢去猜,他们习惯了去等老师教授正确的结论,也担心自己猜错了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一旦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合理的猜想,教师要及时表扬;如果学生提出了错误的猜想,教师也要及时讲评并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给学生发挥想象、参与课堂教学、提出合理猜想提供一个积极的氛围。例如在进行有关电磁感应中,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法拉第由电生磁的实验事实,逆向思维作出磁能否生电的大胆猜想,进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如何能使磁生电,如何设计实验检测出由磁生电的电流。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的结果来判定学生的思维,而应注重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出现失败或错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出现这种情况应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查找原因,改进探究方法。这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也是有好处的。当其失败时可以举例: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用了10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终才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焦耳为测定热功当量进行了四百多次实验,历尽二十多年。教育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有大胆猜想、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

3、重视探究学习中的合作、评估与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故在探究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合作,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找到解决方法并得出结论,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也感觉到团队的重要,从而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而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来决定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探究性课堂教学实质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从而使探究性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究

摘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解决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探究教学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效率;教学质量;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难学”、”怕上物理课”常常是困扰中学生的问题,对于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尤其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目前,高中物理教材是全国统一版本,教学中面对的学生程度却参差不齐。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影响部分学生的成绩,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听课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师指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从教学论角度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的作用是启发诱导,主体的作用是独立思考。而实际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很少有学生思考、讨论、发问的时间。因此,如何解决“教师讲的多,学生想的少”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矛盾,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面对现实,认真进行物理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究。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可行性教学方案。

每一届学生和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每个物理概念、每条物理规律、每道习题等都要注意其层次性,要合理地铺设台阶,降低难度,要合理应用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使每位学生逐步提高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努力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要注意“兴趣---志趣---能力”三步曲。兴趣的培养是多方位的,但其根本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志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多思、多想、多用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作到“质疑---启发---解惑”,而不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进行方法指导,避免就题论题。我们常用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益处。

二)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进行科学分层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科学分层是全方位的,对物理概念、规律、重点、难点、例题、习题等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对学生基础、能力等也要进行合理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跟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以及学生实际,依据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原则准确介定教学目标。及时反馈、分层矫正、强化达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 根据反馈信息对未达标者进行强化达标教学,使其再评价、再达标。对学有余力者进行提高行教学。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打好“双基”提高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论是新授课还是例题课、习题课。甚至单元检测题也采取征集试题的方式由老师组合成卷。每章小节均由学生自己整理,写多少,写什么都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决定。

大胆教学改革促进了我教学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使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减少机械学习。

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有效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新概念、新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使原有观念能对新概念、新知识真正起到固定、吸收作用(成为新知识的“固着点”),即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

牢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独立批判的判断提供必要的资源。教学中教师对不同观点持开放的态度。课堂环境应该是舒适的、没有威胁的。教师要喜欢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很少使用批评。发达国家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开展尝试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交错融通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接受学习中可能有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成分,在体验学习中也会融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因素,而探究学习中同样会有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的成分。由于各自比例不同,侧重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但是,实际教学中大量存在某类学习任务适宜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的情况,因此,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学的核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活动按照时间的长短,一般可分四类: 2-3天以内能完成的为短期探究性活动;半个月以内能完成的为中期探究性活动;一个学期以内能完成的为长期探究性活动;一个学期以上的为超长期探究性活动。“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我们的课标要求,引领学生进行中长期探究活动是我们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市教研室的专业引领、龙泉教委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教研室认真落实定点联系、学科跟进制度,积极开展各种常规教研活动,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教研活动深入开展。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就是我们科学学科本学的一个研究课题,下面我就针对“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这一专题,向各位汇报一下我们的尝试与探索。

一、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背景

1.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在本地区实行以来,3-6年级的教材已经全部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个年级都有一些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如三年级“一周的天气”、四年级“植物的生活”、五年级的“观察星空”,六年级的“铁生锈”、“月相观察”等活动。开展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锻炼,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愉快,从而养成良好的中长期探究习惯,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听课调研,了解到我们的科学课教师在执教中长期探究课时,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有的虎头蛇尾,刚开始搞得轰轰烈烈,后来就不了了之;有的则是以教师的讲解或者课件演示的形式代替学生科学探究;有的则干脆置之不理,既没有给学生讲解,也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许多的中长期探究活动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势必影响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虽然存在着许多客观原因:如一周只有两课时,教学任务紧;教师多数都是兼职,精力不够;学生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坚持;家长不重视、不配合;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更换频繁不利深入;科学探究活动太麻烦,耗时费力……但我们不能一味等待、埋怨,我们需要的是如何面对现状,寻找突破这个瓶颈的办法,从小处做起,每次克服一个难题,日积月累,就会有大收获。

二、深入研究、有效开展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一)拟定计划,做好探究准备

未雨绸缪,计划先行。我们每个年级都有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项目,科学教师在学期初就要通研教材,了解本学期都有哪些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要达成哪些目标,探究周期是多少,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哪些是需要前置的,有哪些是要后延的?科学地制定探究活动的计划,以把握适宜活动时机,获得最佳活动效果。(展示3-6年级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二)积极寻找突破口,激发教师开展探究活动的动力

怎样引领教师按计划开展好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呢?树好标是关键。我积极寻找突破口,逐年级分析我们的科学教师队伍,发现六年级的科学教师多是校长、教导主任等业务骨干,如我街道安居小学的程忠校长,孙堂小学的蔡敬庆主任等,他们业务能力强,年轻有干劲,在学校又是业务管理者,如果掌握了开展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有利于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辐射,有效率高。这样,我们就借助六年级科学《弯弯的月亮》中的“月相观察”这一探究活动,进行了关于“小学科学中长期探究活动”系列活动的研究。首先我们网发通知,要求教师提前思考“月相观察”探究活动,完成:《月相观察活动设计方案》(展示活动方案),并转发预设的一些“月相观察”的有关记录单,让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选择、修议、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记录形式。在个人初步思考、准备以后,我们集中所有六年级的科学教师在中心小学进行了“月相观察”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活动。我们共同解读了“月相观察”的教材,进一步把握了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交流研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完善了《月相观察活动设计方案》,确定了月相观察活动的最佳时间、方位,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活动过程资料的记录、整理、汇总方式,活动记录的分析、归纳,科学结论的形成,活动成果的展示形式等;并对活动前转发的月相观察活动的各种记录样表,进行了选择、修议和补充,确立了“月相图表记录”、“月相观察日记”、“月亮的脸—我的摄影集”等月相观察活动记录形式,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

街道教研室黄主任亲临活动现场,对于做好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我们认为:同一个年级的教师进行教研,大家对教材都非常熟悉,共同的话题多,思考的深,积极性高,邀大家“一起看月亮”,月相观察活动成为了大家共同快乐的话题!(“月相观察”活动掠影展示)

(三)精心组织,让探究活动具有持久的“保鲜度”

1.选用适当的方式获得家长的了解、支持与参与

因为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多数要在家里完成,让活动获得家长的支持至关重要。

“月相观察”活动要坚持一个月,我们每个学校都用各自的方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如让学生给家长讲月相观察活动的意义,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沟通等,安居小学还以一份题为《一起看月亮》的告家长及孩子们的倡议书发出倡议,阐明看月亮的目标、意义、记录方式,邀请家长每天提醒或和孩子一起看月亮!(展示倡议书)

据了解,在观察月相过程中,学生的爸爸妈妈非常支持,有的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一边散步一边一起去看月亮;有的家周围晚上灯光太亮,看不清,他们就开车到郊外去看……有了他们的支持,师生们“月相观察”活动的信心更强了,家校联系彰显了教育合力。

2.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活动有了好的开端之后,保持活动的热情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是需要教师一直不停地思索,根据活动进展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策略的。

在“月相观察”过程中,有的教师将“你看月亮了吗”的提示语贴在教室里进行温馨提示;有的经常组织交流看月亮的情形,比较记录的结果;教师还引导学生推想“明天的月亮会是怎样的”,通过提交这样的新任务不断增强学生持续观察的动力。

我们还注重过程性评价,中长期的探究活动具有较长的过程性,活动结束后进行单一的总结性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遥不可及,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无法达到而主动放弃,在“月相观察”活动中,要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起码要持续观察一个月以上,在这一个月内又常常会受到天气、观察时间的制约。如果听之任之,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没人再高兴观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对能够几天坚持观察的或者半夜里爬起来观察月相这样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究,让探究活动具有了持久的“保鲜度”。

(四)指导学生做好记录,获取有价值的科学“证据”

我们教育学生“尊重证据”,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科学探究的“证据”,这些“证据”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我们要指导学生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次科学记录,让孩子们亲自获得第一手资料,留下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足迹,作为表达交流、推测、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事实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让学生学会记录,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们倡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记录本,明确科学记录的内容: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类实验记录单;科学课学习中的课堂笔记,如记课堂上教师板书的本课重要知识点、科学概念与结论等;课前预习所产生的疑惑,探究活动后提出的新问题,课外探究活动的记载;收集到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与信息;中长期观察实验中的一些数据、现象与发现。我们教给学生科学记录的办法:

1.规范记录格式

教师给学生提供记录格式规范的示例,指导学生注意把原始信息真实地记录下来,字迹要清楚;记录的一侧要留空白,便于反思时记录,也便于学生了解自已成长的过程和思维发展的轨迹;如果记录内容是收集来的资料,一般要有标题,内容要完整,还须标明作者与资料的出处。

2.简化记录语言

为了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研究上,要求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学会长话短说,语言简明,抓住“关键”字和“核心”内容,做到严谨简练。当遇到写不来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后纠正;有的信息可以用符号或图画代替。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展示范例《水的观察记录》)

3.丰富记录形式

(1)精心设计实验记录单。如果给学生一张白纸,学生的学习很可能会陷入混乱状态,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没有目的性。我们的科学记录不要让学生觉得是一项“头痛”的作业,是学习的包袱。要让学生明白科学记录是表达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是科学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所以要花时间帮助学生设计记录单。如在“月相观察活动”中,我们就通过教师的研讨,共同设计了“月相图表记录”、“月相观察日记”等记录单。在“月相图表记录”中,我们本着让学生容易操作的原则进行设计,让学生直接在表中圆圈上画出观察到的月相的形状,在表中弧线上标出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就可以了。我们还要提示学生:要记农历的日期,农历十九以前在晚上观察,农历十九以后在早晨观察,示意图要遵循左东右西的原则。“月相观察日记”我们也设好了表格,学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记录观察到的月相情况。表格的最后,我们还设计了“我的发现:

1、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2、我还发现……”板块,除了让学生分析观察的月相,找出规律外,还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展示“月相图表记录”、“月相观察日记”记录单);在《铁生锈》一课,教材提供了三种记录单。(展示教材记录单)我们觉得记录单中只让学生记录一周后的铁生锈情况,不利于发现每天的细微变化情况,学生的兴趣和期盼的热情会削弱,所以我们依据教材改进了实验单,(展示重新设计的铁生锈记录单)并且把“我们的发现”留白,去除了原表中的提示,目的是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发现。我们的记录单体现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记录每天看到的铁生锈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其次让学生在汇报交流后,小组讨论分析发现规律;最后由教师梳理点拨,形成科学的结论。

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的“同步记录”表,做好科学记录。

(2)采用标本、照片记录。如:在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植物的花》一课,可让学生通过“采集、解剖、压平、阴干、粘贴、保存”等程序,制作“花”的标本,来记录探究有关花的科学知识;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人的一生》一课可以采用贴照片或图片的形式来记录探究人的成长轨迹。在“月相观察”活动中,我们就采用照相的形式,形成了“月亮的脸—我的摄影集”。(展示学生月相照片)

(3)录像视频资料记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先进的科技产品也进入了千家万户。再者现在年轻的家长对孩子科学课比较关注,经常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亲子互动用录音记录“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探究声音的秘密;或用DV拍摄“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等等,这些都帮助学生留存了宝贵的科学记录资料。

做好小学科学课的“科学记录”,尤其是中长期科学探究记录,鼓励学生持续记录,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科学记录过程资料,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学生逐月逐年积累自己的科学记录本,长此以往,相信他们可以把一生的发现都收藏在一本又一本的科学记录上,从而汇编成一部孩子们自己最好的科学百科全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我们的这种做法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我撰写的《指导学生做好科学记录》一文发表于《科学课》2010年第12期。

(五)分析交流形成结论,珍视学生科学探究成果

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学生都经历了一番较长时间的努力,他们探究出的都是一些原始的、零碎的、感性的知识,需要教师在汇报交流中引领学生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严密的科学结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学生探究铁生锈活动中,安居小学的周波老师就通过指导学生条理清晰地进行汇报观察到的各种环境下铁生锈的情况,在小组分析思考自己的发现的基础上,集体交流、碰撞,达成共识: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和空气同时存在,酸、碱、盐能使铁生锈的程度深、速度快,科学的结论在教师的点拨、梳理和提升中形成。

在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不可估量,他们会留下许多有价值的探究成果。在“月相观察”活动中,学生的月相图表记录规范、准确,大庙小学的曹晓莉老师还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带领学生制作了“月相卡”,学生的“月相观察日记”更令人赞叹:我们来看六年级一班田丽茹同学的月相日记——农历十一月十五:放学时有点饿了,回到家抬头一看,好大好圆的月亮呀!不知是不是饥饿过度,看着月亮就像一块大月饼,真让人垂涎三尺!十五的月亮真圆呀!并配附了卡通的圆月亮;农历十一月二十三:呀!今天的月亮缺了一半,该不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没拴好,跑来把月亮吃了一半吧。还形象的画了一幅天狗吃月亮的图;农历十一月二十九:今天我老早就去看月亮,可是等了半天也没看见月亮,她上哪儿去了?画了几颗孤零零的带“?”号的小星星,似乎连星星都困惑了,月亮哪去了……她的月相观察日记图文并茂,既准确地画出了月相的形状,还发挥了孩子们许多美好的想象。(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月相图表记录,月相卡,月相观察日记)

各学校对于“月相观察”活动的成果进行了展评,并择优上报街道教研室,我们将对各学校活动成果进行评比,对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我们还要创造各种机会展示或保存这些珍贵的成果,做为学生投入下一次探究活动的动力源泉!

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贵在坚持,我本人也和师生们一起共同观察了月相,我们这个活动是在农历十一、十二月份,数九寒天,着实的冷,尤其是后半月在早晨观察时,真的不想起床,要是赶上休息日,更不愿出去观察,但还不能迟疑,晚了就看不到了;我采用的是照相的形式记录月相,整整一个月,天天带着相机,我住的是楼房,为了能清楚,每次都要把阳台上的窗户打开,迎着寒冷的空气给月亮拍照。当月亮运行到一定方位时,需要把身子伸出窗外去拍。我恐高,每次都要家人拉住我,照一张照片,吓得直哆嗦。(展示月相照片)我想,我们的老师们、我们的学生们能坚持一个月的观察真是不容易啊!但我看到了美丽的月相,每天想着的都是月亮,心情非常愉快,还从80多岁的奶奶那获取了宝贵的农谚“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二十整整,月出一更……”多么准确、朴实的表述呀,相信这一定是我们的前辈们善于观察得出的智慧结晶!相信老师和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多……

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任重道远,但我们充满信心:我们有重视实验教学的中心小学,它率先设立了科学专职,争创了“枣庄市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学校”;我们有重视学科教研的安居小学,所承担的科学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被省教研室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东新小学3位教师也参与了研究,贡献突出;我们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龙泉小学宋亚老师是滕州市教学能手,枣庄市科学课改标兵;东城小学的赵祥涛,中心小学的孙广军、司晓峰等教师在市实验操作大赛中喜获一等奖;我们有爱专研、爱创新的科学教师,董村小学的徐芹、龙泉小学的徐宝萍等多位教师自制的教具在省市获奖;为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困惑,我们进行专题研究;为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大练基本功:全员进行技能培训、与西岗兄弟单位协作切磋,到初中请教理化生专业教师指导……我们一直在努力,因为我们有各级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因为有你们在给力!(展示各种相关活动掠影)

我们在探索中实践,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我们总结着成功的经验,我们也反思着失败的教训,如何激励中长期活动的持续性?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实践活动,把握扶与放的尺度?如何捕捉学生中长期活动中生成性的资源,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研究上虽然我们刚刚起步,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科学道路上一定会繁花似锦……

下载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科学探究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物理科学探究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2012年9月,我校与广西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师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科学探究俱乐部合作,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物理科学探究校本课程,我校物理组具体负责......

    “互联网+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究

    “互联网+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颇引人注目的教学模式。而最近,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

    小学陶艺课程教与学的实践和探索

    小学陶艺课程教与学的实践和探索陶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陶泥制作的艺术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玩泥巴”,对于孩子们来说,玩泥巴是惬意不过的游戏了,但如何让这种游戏走进课堂,并成为......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案

    课题:探究摩擦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活动重、......

    探究实验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实践

    探究实验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实践 摘 要: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大量物理实验的过程。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行,高中物理教育工......

    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从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内涵、硬件教学环境设计、软件......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

    关于新课标教与学的思考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