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切以学生为主,让课堂变学堂
一切以学生为主,让课堂变学堂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是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得出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教师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激烈,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准确的运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如何培养同学们的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根据我校部分年段同学的学习特点,浅谈一下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一、引发好奇,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并不困难,因为有条件家庭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它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对未知事物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机房里总表现的跃跃欲试。但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创设游戏,主动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情境导入,学习积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3、学科交互,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让课堂变学堂。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 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三、张扬学生个性,迸发创新思想。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英文部分
Everyth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tudents, let the classroom become school
――Types of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ShiBao elementary school DaMaoQi BaoTou Inner MongoliaSu Li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stimu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terest,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bility, develops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were expounded, is the author of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new curricul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requirements concluded some methods and comments.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Students;teachers
第二篇:课堂变学堂
把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变成学堂
胡艳芬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有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课堂上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是为了追求这个目标。教改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突出实用、实在的特点,有可操作性;受学生欢迎,被老师广泛接受;同时应体现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益。
现在教师们都在努力实现的“高效课堂”,追求的就是教学效果。高效,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多出效益。工人在单位时间里多出产品,农民在一亩田里能多产粮食,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在一节课 40 分钟里,让每个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有的老师从观念上并不认可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少数思想保守的老师仍然讲得太多,将整堂课的知识点灌输给了学生,舍不得给学生任何参与的机会,舍不得将时间留给学生,几乎是老师一个人垄断了课堂。满堂放(多媒体演示),是变相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 对着学生灌,学生也只是简单地被动接受,没有体验、感悟的机会。有的课堂满堂说(讨论),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自由散漫,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结果。有的课堂满堂问,似乎是学生在思考,在质疑,实则有的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未作展示,也未作回应与解答,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学生问的热情也没有了;有的学生的问题要么雷同,要么不着边际。这些都不可取,因为效率并不高。
少教多学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即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时间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展现他们的风采:学生自学、学生提问、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展示、学生解答。真正做到“少教多学”。
以学习一篇课文为例
学习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自己读书,可以自读,也可以听读。读完后,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对文章内容、写作思路、重点词句理解、主旨归纳、写作手法等,也可让学生个人借助参考书解决、或是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最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全班合作探究解决或老师帮忙解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要出手。
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次真好》的时候,首先提出自学的步骤,要求学生从字词、文章内容、写作思路、重点词句理解、主旨归纳、写作手法等七个方面进行自学,时间为 30 分钟,并要求学生边学边做自学笔记,准备下一阶段小组交流和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时用。其次老师巡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强调做好自学记录,用时 30 分钟 , 记下自己学到的知识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三步,安排 10 分钟 , 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讨论疑难问题。第四步 , 安排小组成员代表在全班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分。共有八个小组代表发言,用时 30 分钟。第五步 , 老师收集了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讨。又用时 10 分钟。一篇小短文,一共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但做到了“少教多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充分,同学们喜欢这样的课堂,参与度高,学习热情高。老师讲得少,但教学效果好。
如此看来,语文课堂应该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给学生课堂自学时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己学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找出文中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只要是有价值的问题,就不应限定时间,就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讨论后还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答案,还要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不要只是关注答案,还要关注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的引导。备课要充分,要备学生:哪些问题留给学生?哪些时间要留给学生?要备学情,做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三位一体,师生充分互动,与文本真诚对话,以文本为载体,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所确立的学习目标要符合文体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落实。
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自学的方向性更强,突出学习重点,节约时间,突现效果。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 ,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 让学生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 , 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不断进步的体验,更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由此养成的好习惯。
只要将课堂真正打造成学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听、说、读、写、用、想,改变以前的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一定可以提高。
第三篇:让课堂成为学堂
让课堂成为“学”堂
——观摩永威学校后的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
韩迎春
2011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河南永威学校的观摩活动。通过观摩赛课、听评课、听讲座等多种方式,使我再次在思想上和教学行为上得到深刻的洗礼,好多的是非亲临其境感悟不到的,现将几点最深的感悟总结出来,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课改中做的更好。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和易操作性。永威之行,让我亲眼目睹了永威学校的课堂教学,亲身感受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魅力。同样是40分钟,同样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永威的课堂和其他学校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永威学校的课堂如此高效呢?这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疑问,也是我心中的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反复研读了永威课改经验的材料,反复咀嚼我在永威听到的观摩课,最终,我得出了这样的认识:他们把“教——学”变成了“学——教”,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堂”。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教学目标,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高效、便于操作的教学模式,也是这一模式的成功所在。
二、求真、求实、永远向上的永威精神。
在永威学校的每一天,我都被这里的师生的精神风貌感动着,这种精神首先表现在师生远大的奋斗目标。在永威学校任何主要活动区域的醒目处都悬挂着这样一句条幅:勇争全市第一,创建全国名校。事实上他们今年好多学科已经实现沁阳市第一的目标,而他们正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向全国名校迈进。其次这种精神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在永威,我们和一些老师交流过,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他们的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四清等教学活动都透出一种严谨治教的风格。再次,这种精神也表现在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在永威,看不到追逐打闹的学生,他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紧张而高效地学习。晚自习,即使老师不在,他们仍专心致志地学习,对我们外来学习者的进进出出他们视而不见。
陶行知说过,课堂的“真”是什么?是“学”,课堂就是“学”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谈不上课堂。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什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学”堂。永威学校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永威学校成功了。在永威学校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读书,在书上划着什么,写着什么;他们自己看例题、做习题;他们自己思考、归纳、总结;他们共同讨论、互相更正;他们„„。教师则不时地观察学生、适时地给以引导、提示、点拨。无论是课堂时间的拥有数量,还是教学活动的拥有数量,学生都占有绝对优势,从学生的角度说,“我的课堂我做主”,名至实归。
对照永威,反躬自省:我们的学生不比永威差,我们的师资不比永威差,我们的条件不比永威差,但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永威的境界?我们的教学质量达不到永威的高度?说到底,再明白不过了:我们的课堂是“教”堂而非“学”堂。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依然处于中心位置,教师的讲依然占据着大量的时间,教师是在前面牵着学生学,而不是在旁边帮着学生学。就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是着眼于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教学质量更多体现的是教的质量。这是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格格不入的,也是我们要努力消除的教学弊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就是要回到课堂的本原上来,让课堂成为“学”堂。
让课堂成为“学”堂,首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教学要围绕着学展开,围绕着学生展开,否则将毫无意义。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学,有能力学好。正如永威人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相信学生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勇气。不敢对学生放手,不敢把课堂的时间放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课堂也永远不会成为“学”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陶行知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受传统观念的熏染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尚未形成,“坐而受教”的意识却很牢固。这是创设“学”堂的一大障碍。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学习的意义,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让课堂成为“学”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角”转为课堂的“配角”。在永威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主角”,他们自觉地从课堂的中心位置退出来,走到学生的身边去,走到学生的中间去,甘做“配角”——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配戏”,而不是让学生为老师“配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永远存在的两对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处理得好,学习质量就会高;处理得不好,学习质量就会低。永威学校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样子,提供了经验,我相信,我们同样会处理好这两对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课堂教学改革的天地是广阔的。我们要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仔细研究这种模式,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第四篇: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
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
郑庄中学任佳
教师在教学后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1、学生的参与状态,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一切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
2、学生的交流状态。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的体现,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才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开始时,我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发现有的组别同学关系不好,知识面差距过大,造成不能很好交流,于是我又允许有的以前后桌为单位交流,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
3、学生的达成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 “吃得饱”,让“慢生”“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
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
滨海县玉龙初级中学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初中,地处滨海县凡集乡。凡集是滨海县区域最小(67平方公里)、人口最少(3.4万人口)、经济相对薄弱(2.3万人在外务工)的乡镇,位于滨海县西北,与响水县隔河相望。为纪念刘玉龙烈士,我校1958年被命名为滨海县玉龙中学,现有16个班级,899名学生,56名教师,学科教师配套率偏低,尤其是英语、数学、政史地生等学科,教师相对缺乏。由于地处偏僻,办学条件差,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曾一度出现好学生留不住,后进生常逃学现象,连续多年在县综合质量考评中成绩滞后。
近年来,我们统一了认识,下定决心向课堂要效益,擂起课堂改革战鼓,打响了课堂改革攻坚战,想方设法把课堂变学堂,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育质量,学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分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回报: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
传统的课堂重教师轻学生,三尺讲台是老师的舞台,几十名学生面对一块枯燥的黑板,喜怒哀乐全看老师一张脸,课堂形式呆板,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
传统的课堂重形式轻效果,复习--新授--巩固--作业,看似符合学习规律,其实很僵死,无灵气,无生气,课堂效果总难以令人满意。
传统的课堂重分数轻能力,一切为了分数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传统的课堂重延时轻效率,经常加班加点,老师疲惫不堪,学生苦不堪言,课堂一潭死水,学习效率低下。
面对现状,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都能够愉快地学起来,让老师都能够从讲课的困苦中解脱出来!于是我们开始了改变传统课堂、把课堂变学堂的有益探索。
第二、我们是如何把课堂变学堂的课前,老师要充分挖掘书本和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整合,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最优学案。老师形成学案的过程也是徜徉书海、寻觅真知、探索人情、享受交流的过程。老师忙在课前,轻松在课堂。课堂上,学生在凝聚老师心血的学案的海洋里尽情地洗浴、遨游、竞技、向前,培养着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老师春雨般的滋润,在阳光般的情境里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老师也在欣赏学生成长的乐趣,在领略学生闪烁的智慧,在激励学生勇往直前,在把跌倒的学子扶起来,在向飞奔的马儿加一鞭,在用学生的发展铸就自己的成功。学生忙在课内,课余比较轻松,尽情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们的课堂有着独特的程序与设置:
首先,我们讲究的是班级要精心设计充满积极、张扬的文化,让学生在激昂的环境里学习。同时在班级前后墙上各安装一块大黑板,其目的:一是为了板书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二是便于更多的学生上黑板交流展示。
其次,我们依据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将所有学生按成绩、男女生、住宿生、走读生、中心小学、村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均衡分班分组。每班分成六个大组,若干个小组,组织能力强且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任组长,便于组织学习、管理学习。六个大组学生按照组别围桌而坐,便于互助帮扶、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奋进。
其三,我们依据合作学习理论,在每组内部建立起若干个互助帮扶、合作学习的小对子。学习评价不光看个体,还看对子、看小组、看大组,运用组织手段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来把握学习的过程。
其四,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粉笔权、话语权是学生的,问题权、活动权是学生的,训练权、成长权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是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也是有任务、有义务、有
使命的。
我们的课堂改革主旨是把课堂变学堂,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影响力在不同层面体现出来。分三种课堂形式:
①以教师讲为主体的讲座式课堂;
②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式课堂;
③以菜单式服务为主体的辅导式课堂。
下面,主要介绍“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式课堂”。其课堂程序如下:
1.板书学案:学案在课前由老师安排任务组学生抄上黑板。学案是学生有效参与、有效互动的重要载体。学案上黑板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悟学习要求、把握学习重点的重要途径。
2.独立学习:学生按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独立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钻研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课堂用时较多的环节之一,约15分钟。
3.组内交流:学生在独立学习时产生许多问题,此时需要组内研讨。每个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
4.学情反馈:组员把交流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反馈到组长处,组长统计好反馈结果,并迅速反馈到黑板上的“学情反馈栏”中。
5.全班交流:首先,老师根据反馈的学情,明确每一道题的解题优势组学生合作板演;其次,组织讲解,每组要把知识讲明、把道理讲清,保证把大家教懂教会;其三,其他同学要全神贯注地听,发现讲解不当处要及时纠正,一定不让错误溜过。易错点是课堂探究的关键点。全班交流用时最多,约20分钟。
6.教师评析:教师要认真看学生板演、听讲解、思评价,待学生讲解和补充结束后作精当的评析,让学生达到学案预定的目标。
7.同伴互助:学生对学案形成的学习情境要进行反馈、回望、咀嚼,要进行同伴质疑,对理解不透的地方要请教同伴,达到查漏补缺、相互提高的目的。
8.总结提升:全班同学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将学案内容前后有机连贯,实现整合与提升。
9.目标自评:学生对照学案自主反思,自评完善,也可以运用题目自我评价。自评后组长组织互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10.拓展延伸:深化学案内容,通过比一比、研一研等活动,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生成个性品质,以培养优秀群体。
上述十个环节一脉相承,有机连带。十个环节中1、2、5、10用时较多。突出主要环节并非不要辅助环节,根据学案内容灵活把握。我们要用智慧去化环节为整体,课堂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就是精彩。只要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我们把课堂流程加以提炼升华,形成我们玉龙中学的“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式课堂”的四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教师智慧生成----形成学案;
第二步:学生独立学习----体验学案:
第三步:学生全面交流----提升学案;
第四步:师生智慧互动----走出学案。
我们以学案为学生训练的立足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感受学习过程,实现经验重组,达到全员发展。
第三、我们得到的初步经验与成果
1.课堂关键在于学生学。老师要相信学生、引领学生、激活学生、发展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一切变化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感动,每一天都在提高,每一天都在发展,每一天都在成功。成长不能替代,发展全靠亲历。
2.师生应该互相尊重,互补优势,互为发展,在成长道路上互为因果。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好
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好现场、好情境、好舞台,引领学生好发展。我们的班级是学生编织梦想的摇篮,老师的学案是学生成长的乳汁,我们的课堂是孕育天使的梦工场。
3.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老师永远适用于“不称职原理”,学生永远适用于“无差错原理”,所以老师永远要反思,学生永远要进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都来做学习型的人。
4.课堂要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把课堂变学堂,是针对课堂实际,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坚持课堂立足最低处,站到最高处;坚持主线发展,多元发展。书本让学生站起来,课堂让学生富起来。
5.明确“四定”要求。备课定型---转向备学案,一堂课结束,教师要反思学生学习情况。上课定模---必须有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生动交流的过程,学生要全员参与。评课定调---课堂让学生自主起来,交流起来,扎实起来。评价定性---综合评价,多元评价,激励为主,注重过程,关注结果。
6.我们通过辛勤耕耘不断地收获着甜美的果实: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板演培养了书写能力,充分讲解培养了说话能力,自主质疑释疑培养了问题意识。学习习惯在训练中养成,学习风气在训练中转好,精神状态在训练中振奋。家长们为孩子健康成长而高兴,拥护我们的改革。教师们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课堂扎实了,心情愉快了。目前已有上百所学校的领导老师到我校观摩,大家都感到我们的学生会说能写,有表演才华,根本不像是偏僻农村的孩子。
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教育教学质量喜人:
2007年中考达滨中录取线57人,创学校历史第一,县同类校第一,达线率全县第一,教学综合测评由2006年县排名第24名上升到第9名,荣获“滨海县教学质量提升奖”。2008年中考达滨中录取线68人,再创学校历史新高,列县同类校第一,达线率全县第一,教育教学工作荣获滨海县“特别表彰”,并获奖金5000元。同时,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均荣获县学科奖。学校荣获滨海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县农村初中唯一的)、滨海县人民政府“2008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县农村初中唯一的)。由县教学第二联合体跨进第一联合体,从中下游跻身先进行列!
把课堂变学堂更重要的意义是改变了师生的生存方式,师生们的思想内质在改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改变,已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校的主人。
我们的课堂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所以滨海县“初中教学质量推进会”安排在我校召开,我校还成功地为“盐城市实验初中有效教学课堂观摩活动”提供了现场。
现在,我们玉龙中学的师生都是和谐的、合作的、愉快的、阳光的。优秀老师、优秀学生、优秀集体的典型事例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办学经验,生成着办学智慧,创新着教育理念,推动着学校成长。
回顾艰辛的历程,我们有汗水、有泪水,更有心血交织的苦水。我校的成长,得益于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也得益于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校的有益经验。但是,我们绝不“依葫芦画瓢”,也不奉行“拿来主义”。我们在探索,在发展,在成熟。我们在不断探求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老师的专业发展规律,更符合灵活互动、智慧生成的课堂规律。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我们的探索与实践还处于启蒙阶段,我们将在前进中积聚,积聚中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不会停止追寻的脚步,因为追寻的过程让我们沉醉;我们更不会留恋于沿途的风景,因为山顶的景色会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