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材料生活化的尝试(大全)

时间:2019-05-12 23:1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美术材料生活化的尝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美术材料生活化的尝试(大全)》。

第一篇:农村美术材料生活化的尝试(大全)

农村美术材料生活化的尝试

湖洋中心幼儿园:范梅连

新《纲要》中明确的提出课程的生活化,充分地表明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同时《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的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常听到我们农村的老师抱怨美术活动时材料缺乏,下面是我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生活化的一点尝试:

1、善于发现、勤于收集。

我经常根据活动的需要和本地的实际情况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成为废旧材料收集的主角。如大班的添画活动,孩子们只在图形、实物上进行添画活动太单调,于是我们就利用农村优势发动家长和我们一起搜集各种树叶开展大班美工活动《美丽树叶》让孩子们用树叶拓印后再进行添画活动,由于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并且树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所以我们发现幼儿的兴趣更高了。我及时抓住时机,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比一比谁收集的多。然后,我们一起来做玩具,孩子们立即忙得不亦乐乎,而每次进园不忘带一两件自以为好玩的东西,美工区一下子变成了“聚宝城”,使我惊叹不已。而每次由孩子们收集来的材料,他们都像宝贝似的,逢人就说这是某某带来的,可以做飞机、机器人;那是某某带来的,可以贴 成花、树,有的边说边动手制作起来。孩子们通过收集材料,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节约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农村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稻草,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因此, 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2、善于利用,变废为宝。孩子们对自己收集来的材料会格外珍惜,而且更加乐于探索,充分展开丰富的想象,摆弄废旧材料,大胆进行造型或装饰活动,使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如:美术活动《毛线变变变》,孩子们认真地摆弄自己收集来的毛线,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变着不同的魔术。有的小朋友摆恐龙、小兔、五角星;有的小朋友粘贴动物、植物的造型;有的用毛线编辫子、花篮、渔网等等。又如在《打扮废旧瓶子》,孩子们在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子上用各种彩纸、颜料等装饰瓶子,很快的时钟、人物、不同的动物形象造型就出来了,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再如:种子洒在涂有胶水的图案纸上制成熊猫、房子、人物等立体感很强的种子图案;胶卷盒制成猫、兔子等动物,大纸箱制成机器人外壳等等。在幼儿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注意营造一种轻松且有利于交流的氛围,鼓励幼儿的创造性,用“你为什么这样做?”“你又发现了什么?”“你再想想还能做什么?”等来替代“你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幼儿所需要的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内容和轻松的活动形式,而我们的“美术活动材料的生活化”就是让幼儿在废旧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画画、贴贴,使他们容易接受启示,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3、自主学习,大胆创造。

我们的幼儿生活美术活动就是把“孩子跟着老师走,教师抱着孩子走”变为“教师顺着孩子引,孩子试着自己走。”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和思考,例如在《纸袋变变变》活动中,利用各种各样的包装袋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出作品,让幼儿对纸袋动物头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愉悦的情绪。然后,让孩子们分组带上不同的头套轮流玩玩、看看、想想、说说,讨论发现制作所用的材料以及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探索,逐步了解并讲述出来,我把孩子们讲述的制作过程以操作步骤示意图记录下来,并当场操作尝试,示范制作难点,一改以往教师示范,幼儿跟学的方法,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在操作中自我建构,掌握技能,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完成作品充分展现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整个活动中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让幼儿进行了交流和锻炼,提高语言交往能力。另外,在幼儿使用工具材料时,我们也充分让他们自己积累经验,开启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将“美术”与“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新课程改革,使美术教育活动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新《纲要》使美术教育活动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尝试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尝试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广大师生。农村学生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低下,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狭窄,提起笔来经常感觉“无米下锅”。同时也缺乏写作动机、技巧与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完成作业和考试,不得不虚构内容,拔高意义,结果写出来的文章空有框架,全无血肉。而部分语文教师也觉得作文教学方法贫乏,收效不佳,因而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备课粗略,批改不够细致,讲评不到位,作文教学只是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摆脱这种困境,让学生写起文章来“有米可下”,教师教起作文来轻松自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引入生活作文教学,探究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写作动机生活化

要能写出好文章,就一定要有写作动机。如果没有内心的冲动和写作欲望,被“逼”而写的,文章质量自然不高。福楼拜说过:“非凡的激情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作为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以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写作是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长久的写作动机,满怀热情地参与写作这一创造性的智能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冲动”起来。如:看到班上几位贫困生刚从学校总务处领回资助金,脸上带着欢喜和些微的严肃,我便抓住了这个自然而来的机会引导他们:领了资助金内心感受如何?开不开心?想不想和资助你们的叔叔阿姨们说些什么呢?那就赶快拿起笔吧,把你此刻想说的话统统写出来!学

生马上文思泉涌,用笔打开了“话匣子”,字字真情,句句实感。此外,教师布置作文也可尽量体现作文的工具性,如开学初让学生写“假期见闻”、“开学的第一天”等;考试结束,要求他们用书信形式向亲人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或是以总结的形式写写学习经验,明确后期目标和途径等。学生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切身感受到了写作与自己学习、生活的丝丝缕缕联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写作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会很快被调动起来,真正做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作文题目生活化

贴近生活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产生想写的欲望,进而写出真情实感,但这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曾经布置一篇《一件小事》的命题作文,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写了“妈妈叫我去买盐,售货员阿姨多找了一元钱给我,我在路上经过思想斗争,最终把一元钱还给了阿姨“这件事,写得苍白无力,毫无真实可言。要避免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教师就要多给一些开放性或是有针对性的话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的心灵,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信息。比如鼓励学生写周记,生活中新奇的新鲜的事,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所感随想,都可以成为周记的内容。因为是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他们会有深刻的感受,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达出来。又如报纸上记载的重大事件:汶川大地震、南方大雪灾等,这些事件在当时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学生们通过电视、网络、报刊也一定看到了大量的画面,了解的大都是感人的事迹,心里都充满着感动。以此为话题,学生会感觉文章在脑海里,在内心里,就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如此经常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看到作文命题或话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相关经历和事件,就会把题目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写出一篇充实而又真实的文章。

三、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圈小、视野窄是造成农村学生生活底气不足、作文内容枯竭的重要原因。但细心发现,学生生活还是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些都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都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农村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虽说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但这里有他们读书生活的单纯和快乐,有他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特别的欢喜和忧伤,有他们特定年龄的特别想法。十几年生活家庭里,这里有他们成长的经历,融汇了亲人对他们无限的关怀,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他们不同的思考和想法。农村有炊烟袅袅、落日晚霞、蓝天白云、清山绿水„„他们可以拥抱大自然,享受四季不同的风光,进而发现自然变幻所蕴含的哲理。农村有纯朴的美德,而且民风民俗独特,地方节日丰富,所谓“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而且庆祝的形式也多姿多彩,而他们对这些都是喜闻乐道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

能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在观察事物中去寻找创作灵感,学生就能借助文字本能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触流露出来。

四、作文指导生活化

作文生活化,不单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选择真实的素材,更应在作文指导上贴近生活,不少教师就在作文指导中缺乏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老师指导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热情、题材、灵感甚至文体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况下,完成写作。首先,教师要针对作文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寻找写作资料,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写作热情。“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教师要欣赏学生的作文,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适当地帮助、鼓励、表扬,可把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上宣读,提出优点,予以表扬;好的作品也可在班内“学习园地”张贴,让其起到榜样的作用。这些做法可以让学生感觉自己在写作方面具有潜力,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写作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结合现实生活,转化为自己所需,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体会生活,更要带着他们一起走进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指导他们学会从生活中挖掘真实的材料。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扩展思维,通过联想、想象,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最终打开写作思路。

五、作文评改生活化

教师要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倡师生平等对话。首先,教师要明确作文五类评分标准,在每次批改作文时除了评上分数、等级,写好评语外,还要多注重面批面改,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与等级是否相符;相同的等级,为何有分数或多或少的区别,从而弄清自己此次作文的真实情况。其次是开展评定交流会,让学习小组成员面对面,自由充分地开展交流讨论,主动表述自己的观点,从立意、结构、语句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还要举行集体讲评。讲评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朗读自己修改过的文章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修改体会,也可以推荐自己读过的佳作或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评定,对修改过的文章用更正本抄写一遍。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了,阅读面扩展了,写作方法也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中下层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中,教师要把作文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发自己的感情,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第三篇:对聋生进行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对聋生进行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几年来的美术教学有切身体会:美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脱节,教师注重绘画技能技巧的传授和灌输,学生难以把生活中的知识用于促进学校学习,也无法将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和解决,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这一切对聋哑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由于听说能力的障碍,接受的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加上美术教材的陈旧,已经大大影想了学生对美术科教学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学生是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成才,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从这一个理念出发我悟到:学校的学习应该紧紧与学生生活联系。寻求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动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教会学生带的走的东西,学于生活,用之生活。我将这些年在美术教学方面的尝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目标的定位。

传统的美术教学目标往往定位在技能目标层次上,对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操、认知目标在新课程中有了明显的体现。我的定位是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有生活化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操等。在这一过程中,我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的目标不是为了成为一位“小画家”,而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品味、更有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学生是一个具有个性生命的人,应该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生活中常见的、常运用的、常体验的内容充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来,让学生学有意义的美术、学有生活意义的美术。

1、结合地方民间习俗选择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 在福建的闽南乡土文化气息浓厚,民风民俗活动丰富的地区,如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踩街活动:每次的踩街的活动都汇集了众多的晋江民俗风情,有安海采莲队、水上“捉鸭”、三吴一元师祖青狮阵、火鼎公婆、拍胸舞、嗦啰(口莲)、采蚵舞、扒龙船、花轿迎亲、晋江马队、舞狮弄龙等项目表演……包括三峡移民带来“摇旱船”的游艺民俗,也融入多元

文化的海西风景线。其中“火鼎公火鼎婆” 是泉州地区每年踩街闹元宵必表演的节目,阿公阿婆抬着一口烧着柴火的大铁锅,阿公嘴叼烟袋,阿婆手拿扇子。“拍胸舞”演员们个个裸露上身投入地表演,展示了闽台男子豪放拼搏、诙谐乐观的个性。这些有趣的装扮,诙谐的惟妙惟肖的表演常常是学生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谈到兴致上还不乏表演几个动作。这样贴近学生们生活的画面正是我选择的内容,如命题画—闹元宵,快乐端午,难忘中秋,学生们用画笔画出了和谐人家,画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走进大自然选择身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育对象都是聋哑学生,他们知识面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认知,由于种种原因让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我担任美术教师期间总会结合季节带领学生走出去。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吸引学生,他们观察小蝌蚪如何变青蛙,公园周边的漂亮建筑,家乡的变化等等。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很多学生们感兴趣,好奇,渴望认知的东西,这才是学生的课堂。一幅幅以“我心目中的小区”,“新小蝌蚪找妈妈”,“我设计的公园”,“畅通的马路” 等等为主题的画面,都是学生们画笔下心中的五彩生活。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皮亚杰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聋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因而更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聋哑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因而我教育学生要克服心理压力(怕被人歧视),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接触社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在授课的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会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化。

1、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小组的生活化组成。如二年级在给同伴画像这节课上,我改变了以往硬性安排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互画对方,在课上有学生用手语告诉我“吴老师我画你可以吗?”这种时候我的角色又由教师转为学生的模特了;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积累有关美术表现的感性经验,引导聋哑学生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美学信息。如:我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蔬菜、水果制作一些具有较实用的“艺术品”;利用生活中的废纸,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在乡土艺术内容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上讲台表演高甲戏中的男丑,女丑角色,表演拍胸舞,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在座的学生增强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创作绘画的欲望。画中那表现男性刚毅的拍胸舞;高甲戏中男丑吹胡

子,女丑不忘在嘴角上点个黑痣,那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令人折服,一幅幅作品生动有趣令我感动。

聋哑学生虽然好模仿、临摹,但想象创作的空间很局限。在软陶泥塑的课上,我创设了田园人家和美丽的森林两个情景沙盘,激发了学生对泥塑的想象和创作欲望和兴趣,启发引导学生: 师:“房前屋后有谁啊?都有些什么呢?”学生捏出人和动物摆在房前屋后; 师:“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学生捏出果子,又捏出一个双手后枕躺在树下乘凉的人; 师:“池塘里有什么啊?”,学生制作出荷叶,荷花,蝌蚪,小鱼等等 师:“树林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哈!学生们把平时喜爱的卡通人物喜洋洋,灰太狼,袋鼠,土著人等也进驻树林,那国宝熊猫也不落下。一个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课后还说“吴老师我想利用软陶制作手机链的小饰物。”学生制作泥塑的兴致意犹未尽,而且在助残日技能展示现场制作了很多手机链送给嘉宾。生活化的教学让一个机械,无趣的泥塑课,上得如此生动,有趣,有效。把孩子的被动学习化为主动,自主,创新的学习,还增强了聋哑学生们的自信心。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3、美术连堂教学。

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争取领导的支持,采用美术连堂教学将课时的安排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之具有更为充分的课堂空间,让教师能自由从容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参与体验,探究等学习环节,不会因时间的原因打断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探索,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养成做事学习自使自终的好习惯,能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美术对人类的独特贡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尝试,促进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生活化美术课程的开展,使我们学生在表现能力、材料运用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智力、非智力因素,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聋哑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养成了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才是我在课堂上追求的要教给学生带的走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尹少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美术教育展望》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岳麓书社2002

第四篇: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尝试

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尝试

《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直接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途径。

我在平时采用的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几种方式,分享给大家:

第一,创设生动有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轻松识字。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教师要考虑组合运用韵语识字、图画识字、谜语识字等多种识字方式,充分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规律。

第二,让学生“多识少写”,先让学生识写与形象有关、最基础的字,对于一般的字,只要求学生在多次会面后能识会读,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能以“四会”的标准来要求,以免加重学生的识字负担,打击学生的识字的积极性。

第三,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阅读和写话练习,使学生所识的字能成为其使用工具,同时又能在与字的反复见面中,进一步加强生字印象。

第四,与家长建立联系,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为学生识字创造环境。例如,引导学生带孩子逛超市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一认商品的名字。

总之,识字教学生活化,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创设灵动的生活环境,组织有趣的识字游戏,使学生轻松识字;积极打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使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得到识字锻炼,尽快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美术生活化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徐鸿翱

都匀市第十小学

【摘 要】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为艺术中的一种,其生存发展自然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美术作品,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更没有美感可言。因此,美术教学生活化强调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而课堂作为美术教学的主阵地,生活化教学的开发和运用显得极其重要,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们从小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体验美,创造美。【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美术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它不仅是生活环境的表现,又是实际生活的深化,美术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更应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们从小就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感受艺术创意的生活。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感官接收能力强,对身边的事情认知欲望强烈,尤其是对一些生动有趣,形象美好的事物,美术学科更好的满足了他们的兴趣。

1、挖掘生活资源,营造生活化就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每天使用的牙刷、衣服、餐具、其他用品,吃的各种包装食品,等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都离不开美术对它们的装饰与加工制作。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信息,让学生都有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观察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主要是让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的一种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相符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热情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册第2课《新朋友》时,我会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好朋友或他们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的场景,感受和朋友一起学习时的喜悦和情趣,引导学生感悟班集体的温暖与欢乐,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描绘朋友或同学神态动作的绘画能力,学生也能从中领悟朋友、同学关系的含意,在接下来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2、加强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诱发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指导他们去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瞬间,并将其积累成绘画素材。一旦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并一味采取教师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教学,学生自主发挥的权利就无形中被抹杀了,同时,也会严重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我们可以及时、合理地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及时创作,用绘画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比如,在组织学生春游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游时的各种场景,并和周围学生交流彼此间的感受,当他们兴高采烈地讲述自己的欢乐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将这次春游的有趣场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画出的作品生动真实,学生们也会变得乐于创作、敢于创作,绘画效果自然也比我们传统示范绘画好得多。

3、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创新能力,体验美化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多为学生提供观察与实践美术的机会,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围绕重大节日开展的美术活动有:春节、元宵节、教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均能作为绘画或手工制作课题,还能设计相关的老师的礼物、祖国的节日等主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发现社会事件,美术生活化教学能够让知识更鲜活、更贴近学生生活世界,更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让学生认识到美无处不在,学会在校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身成长中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

此外,将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美术课堂,将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大世界融入课堂。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弟、住行衣食、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绘画;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等,下笔皆可成画,童心、童言的创作将会充满生机。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去发现美,去体验美化生活。如教会学生利用蛋壳绘制装饰物,运用废旧纸张物品中寻找可再利用的资源,从而进行美术创造,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热爱及创造力,使学生获得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能用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去创造地美化生活,让他们充分体会美术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及参与美术活动的愉悦。

下载农村美术材料生活化的尝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美术材料生活化的尝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生活化 主讲人:仇丽莉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众所周知,语言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新课标”的指导精神。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语文......

    新课改让我尝试识字生活化

    新课改让我尝试识字生活化 新课程的悄然走进!曾让我为之充满激情与希望!但同时又让我为之充满困惑与无奈!首当其冲困扰着我的是识字教学。是为了应试继续走“穿新鞋走老路”之......

    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 美术活动教育的生活化

    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 美术活动教育的生活化 一、概念界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

    大班生活化美术教案[本站推荐]

    大班美术教案:多变的手指 黄坭幼儿园:王家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自己印制的手形上添上什么变成什么这一技能。 2、鼓励幼儿在印制的手形上添画出新颖的形象,大胆尝试,发展幼......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作为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伴随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小学生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将小学美术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