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2 23:0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周良良 安金龙

数学交流——现代人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众所周知,数学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应学会有意识、有目的地用数学的语言、方法、思维方式和观念去认识和处理有关的事件及现象,以期简洁、准确地把握它们的规律和实质!进入21世纪,中外数学教育已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上议事日程,这是由社会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可见,“数学交流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在民族素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一种语言,它不仅仅能够简洁而确切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而且能够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因此.数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的活动,我们要确立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观念。

数学交流作为数学素质的一部分,正在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界引起了一定的注意,并逐步认识它的重要价值。200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21在课程目标中同样也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见数学交流作为—条重要课程目标,已经是世界数学教改的一种潮流。

数学交流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同时,数学交流能力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缺失——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盲区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让“数学交流”走进每一节课堂,组织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展开对数学知识的讨论、理解、整理和表达。课堂更应该提倡合作、启发、思考、互补、竞争和评价等学习方式。

回望当前的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里充满了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师道尊严”思想依然支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缺乏沟通与交流。如在对北京市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中,近2/3的中学生喜欢听教师讲授,只有1/3的中学生喜欢自己看书、做题或边听边做题,表现出某种自主性。后者大多数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理解力较强,学习速度快。又如对桂沪两地数学教育的一些状况调查中,数据显示桂、沪两地分别有45%、57%的学生上数学课时,害怕教师提问,19%、26%的学生不愿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而分别有66%、65%的教师认为在讲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十分重要的;有65%、57%的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的理解,两地分别有90%以上的教师认为是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实践或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认识方面许多教师有了现代教育观念和意识,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他们还是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中运作。同时,尽管多数学生觉得教师对同学无偏见,且认为教师是关心自己的,但仍有许多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家长式”的师生关系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显然,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发挥,阻碍学生素质获得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对湖南岳阳数学教育现状调查中,33%的学生要求多提问、多讨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很少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有的教师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满足于自己讲,不给或很少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有的教师问题一提出,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充分地思考与准备,只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度,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当教育者,只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做”,而应该在课内外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他们用书面和口头的数学语言彼此交流。正如丁尔升教授所言:“数学教师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在进行江苏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注重“数学交流”教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的研究中,也涉及到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问题。

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创设数学交流定向的课堂环境,不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所谓“数学交流定向的课堂环境”指的是一种使师生倾向于数学交流的环境气氛。其特征是:

(1)师生进入这种课堂环境即为数学交流活动或数学交流内容所吸引;

(2)建立起强烈的数学交流意向;

(3)在数学交流活动中通常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

“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例如,数学的图表、统计资料都是很简洁的描述手段,它们能提高信息传播的范围、容量、速度和准确性,也使信息的贮存更便利。因此数学也可以为加速学生的社会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另外,在家庭之后,学校是个体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机构,是他学会与陌生人相处的场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数学学科学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创设数学交流定向的课堂环境,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场所。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不同,对别人的看法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在这种交往中,他们学会摆脱权威的束缚,懂得相互尊重,互相协作,不断发展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逐步融入社会。

2.在问题解决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数学家的思维(或隐或显于教材中),数学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而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家的思维。作为教师应通过加工教材把数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是发现有关的各种定理。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在展示上述过程中,数学交流就会发生。

在解题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提炼支撑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情境(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应用时应注意什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自己走出校门后是否还会用到)。让学生感悟数学中蕴含的数“理”,并能将其内化为支撑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3.加强学生自我交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我认识智能发展

自我交流是数学交流的形式之一。自我交流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的一种反省和思考过程,是促进学生内省智能及自我观察者智能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夸美纽斯认为如果学习过的新知识,没有经过学生的自我交流,就很难做到真正掌握,结果就如同不断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去。因此,我们要鼓励和提倡学生进行课后的自我交流。指导学生对每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网络之中,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认知策略中的反省认知成分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乎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面对错误与问题时,耐心地进行自我反省,仔细分析,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再加工,对任务执行予以监督,调节好感觉系统,做好执行控制和预期,真正做到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

数学学习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我交流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自我交流能力的一条十分有效的措施。撰写数学学习报告,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观察、分析、理解、思维等多种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不断进行回顾和整理、反省和分析等自我交流之外,也不断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学习报告,不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智能发展。

4.为学生创设“写数学”的机会,不断促进学生语言智能发展

弗赖登塔尔说:“必须以根本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除了“日记”,必须提供更多的情境,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也就是要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同时也不断促进学生语言智能发展。我们通过指导学生写知识小结、解题反思、调查(实验)报告和小论文、以及数学学习周记、办班级数学杂志、墙报,编数学故事等交流形式,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交往合作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语言智能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1)组织学生互批作业,达到解题方法的互相交流,帮助同学即时改正错误,对发现的不同解法全班交流,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2)指导学生编制阶段测试卷,并在互相交流完成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摘自《上海教育科研》2010。2(87~88)

第二篇: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

温州第十一中学:杨海明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变化特点就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从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更接近于高等数学,更为重视数学思想。那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一直是高中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以学论教”的理念告诉我们,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老师如何教,以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和效果来评价老师教的如何。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还未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

1、目前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剖析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复习→导入→新授→巩固→作业,学生基本上处于上课听教师讲概念,推导定理、公式,分析解题思路,课后完成作业。从事大量的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之中,逐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仅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形式,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学习效率低下,抑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从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来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主动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数学教学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掌握“双基”,具备一般的数学能力,而且要“会学”数学,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发展思维能力,为后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量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在获得正确答案后不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就有可能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事倍功半;如果在每一次解题以后都能对自己的思路作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并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事半功倍。、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索、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新的数学课程将从现行大纲的以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而“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弗

洛登塔尔),所以,我们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培养反思力》,在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反思性数学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将研究的课题确立为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

二、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特性与实质

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反映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再学习的检验过程,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自主性。反思是一种冷静的、主动的自我反省过程,以自悟、自学为主要获取途径,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

2、批判性。反思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习惯于批判性地、反复深入地思考问题,认知结构更完整、更牢固,思路会更阔,见解会更深刻、更新颖。

3、层次性。反思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需分层递进,低层次的反思是高层次反思的基础。

4、探索性。反思是探索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经历,重构自己的理解。

5、迁移性。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寻找各学科知识的交叉点,总结、理解、概括思路,形成知识的迁移性。,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促进主动建构。

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在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问题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术语的字面意思是“有关自我认知的认知”。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在学校里如何学习,可以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得到元认知的洞察力。我们不应仍停留在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看作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接受、占有和复现上,而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对所要学习的对象的能动选择、判断、加工和改造的过程。这些过程让学生洞察自己的特点及对学业情景的控制感。像这样的元认知意识可以鼓励学生作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主体的主动建构。

2、促进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的原则是学生主动的投入和反思,“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含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和批判。”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真正引起教师的重视,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由于数学的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理论的真实性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坚持反复的思考才能得到理解。这种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这在开始时会比较费时),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程度上了解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促进多数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等等原因,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题解中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等的概括,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因此,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实现对自己的数学活动的主动监控,值得大力研究。

四、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数学学习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养成反思习惯。

1、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性学习

2、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3、引导学生在单元小结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4、引导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

5、引导学生对数学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性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引进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数学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反思习惯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质。

五、研究计划及预计主要研究成果

A、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反思的自主学习方式;

B、形成一整套适合反思学习的教学模式。

C、论文、实验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1、斯滕伯格,培养反思力(袁坤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绍迎春,谈数学学习中的“反思”,中学教研(数学),2000.33、殷伟康,重视反省思维教学,培养学生反省习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

4、殷伟康,论反思性教学,现代教育科学,2002.45、李烈《关于“以学论教”的几点思考》

6、蒯超英 《学习策略》1999年8月湖北教育出版社

7、涂荣豹 《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2000年11月《数学教育学报》

8、[美]Soott G Paris 《培养反思力》2001年7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教育部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

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如在讲究“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帮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的公平性。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论文

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通过交流来学习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把日常语言和数学的抽象语言联系起来,也有助于把数学思想的各种表达形式结合起来。数学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有利于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就如何科学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做出如下分析:

一、铺设语言阶梯,引导学生交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要把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让学生学得深、记得牢,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语言时机,创设交流机会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要把握时机多创设交流机会。如教学“比多”应用题时,通过摆图片和三角形片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后,学生已经有了具体的形象思维;所以在教学“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时,可以让学生读题后(脱离具体的学具操作)引导学生交流:这题是红花多还是黄花多?这时,学生持两种意见,有的说“红花多”,有的说“黄花多”,那么哪种答案正确呢?从而激起了学生在认识中的矛盾冲突。因此,教师把握这一时机,再引导学生看条件“红花比黄花多3朵”进行提问:是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来比?较多的量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可以变化一下叙述形式吗?再让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的意见,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标准量,以及较多的量的两个组成部分,从而加深对“比多”、“比少”应用题的理解。

三、创设其它情境,促进学生交流

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中,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课前师生都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板:长15厘米,宽10厘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做以下动作(操作)交流:

1、把这一纸板卷成一个高10厘米的圆筒,把它握在左手中,右手在圆筒底画圆,暗示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2、手慢慢放松,认真观察这个底面圆的形状变化,右手指着正在变化的曲线,暗示这是正在展开的圆柱的底面周长。

3、把这张纸完全展开成一个平面,右手在这个长方形的长边上划一划,暗示这是展开后的底面周长。

这一片断,由于教师充分运用非语言艺术创设了教学中的非语言情境,师生无拘束地进行交流,化静为动,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从而掌握了形体的基本特征,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交流气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拓宽数学知识面,发展交流能力

积极组织并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是促使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在教完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组织这样一次数学课外活动,求左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2厘米,每条边长三等分得到长方形)。通过学生的折、剪、拼等操作活动,加上合作交流、思考阴影部分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找出面积计算中的规律,进行灵活的计算。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同学间亲切协调,身心愉快,在和谐的气氛中讨论探究、交流信息,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是在一般语言的现成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数学交流的基础和工具。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三种语言的互译能力,使他们学会数学地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在教与学中增加数学交流的成分

我国的数学教学对数学交流的重视是不够的,学校和教师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功能,树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观念,在继承传统讲授法的同时,增加数学交流的成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数学、读数学、写数学和做数学的机会。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使用合理的数学语言进行发言,不仅要求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步骤,而且要求学生解释思考问题的过程及克服思维定势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听取同学的发言,使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和不断进行反思的习惯;要指导和启发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提高阅读数学资料的技巧,培养读书求知的兴趣;要正确对待数学活动课和实习作业,让学生充分体验写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班级学生人数将迅速递减。计算机进入课堂,将大大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这些都为改革课堂教学、增加数学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因此,在教与学中加大数学交流的力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第五篇:数学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的培养与网络条件的结合三河市第三中学 丁国生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数学应用时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3.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考的需要。

4.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二.培养能力的方式

1.拓展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实到实处。

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生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

数学应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其次,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即解数学应用题).三.如何利用网络条件

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问题情况分析,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应用问题的背景不熟,难以从中构建出数学模型,阻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地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无比辽阔、无比丰富的学习世界。多媒体教学综合处理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乐、图像、动画等等,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同时高中数学教学又可以充分运用数学历史资料、数学成就、数学发展前景等等各种资源,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容量巨大,在其中可以登录电子网站,查阅数学资料,既方便快捷,而且资源内容时时处在更新和不断增加中,学生可以使用“网易”、“雅虎”、“搜狐”等常用搜索引擎,快速定位,准确获取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同时还可以直接点击“K12教育资源网”、“中国教育网”等。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多样性,超文本性、网络资源丰富性,能创设一种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目的。

总之,高中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数学能力的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下载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定稿)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没有学会怎样学习......

    数学课堂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

    数学课堂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美国斯......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体会

    科 别:小 学 数 学题目: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探究 作者姓名:刘雨明单 位: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两河乡白水小学电 话:*** 邮 编:541516 1 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套浩太乡中心小学 班群英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是马鞍山市科研所批准立项的市级课题,今天正式开......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wangql2007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阅读 实践研究阶段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也......

    支招——提升高中生交流沟通能力

    高中阶段是成人、社会化的过渡期,不会说话,难以与人沟通交流,如何成人、进入社会?加强高中生沟通交流能力训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来说,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