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19-05-12 22: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东三省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以大连工业大学为案例

大连工业大学 实践创新团队

【内容摘要】 服装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必须进行深化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对服装人才进行培养。一是合理利用校内资源。主要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服装基础理论课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掌握阶段,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会根据个人今后发展目标和工作意向选择相关专业方向的服装工作室。二是构建校外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模式。可以利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等。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关键词】

服装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随着高校服装专业的增设和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服装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一些院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指导方针明确,毕业生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社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很受用人单位青睐。相反一些

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滞后、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时面临诸多困难。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服装专业必须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各种形式的特色改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步伐。我校服装学院成立于1985年,迄今已有二十六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最早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1400余人。设置服装设计、饰品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六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两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东北地区唯一具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全国服装院校排名中名列前茅,被评为国内服装院校学科评价A+类、学科排名前5%的优势学科,多次获得中国服装教育最高奖项——育人奖,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示范专业和艺术类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在新形式下,我校服装学院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创新实践模式,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教学改革必须充分考虑服装行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要求,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利用校内资源

1、校内实验室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系统扎实的服装理论知识,也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品牌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购买心理等。服装行业需要大批有实际经验的技术设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我校于2011年成立纺织工程(服装工程方向)专业,将本来属于两个学院的优势专业转而创新合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此专业的开设积极的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通过此次调整将有助于服装工程与纺织工程的有机结合,将服装设计制作与纺织品设计结合,使学生学习服装的同时了解纺织面料制作,形成产业链的对接,把我校服装与纺织两大优势学科互补,使学生可以在服装实验教学基地和纺织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校内优势,组织学生进入艺术设计学院雕塑实践中心,让学生全面的熟悉了解理解人体构造,亲身体验人体结构设计方法、技巧,而后应用于服装专业成衣制作中。

我校根据服装学科的发展定位,不断扩大实验室的规模,完善功能增加投入,于1995年正式成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整合及筹建,几年来陆续建成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三维人体测量实验室、VMD陈列实验室、数字化信息采集实验室、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实验室、立体设计实验室等。让学生有条件较早了解和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并配备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实验教学人员,这样能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和服装基础课学习阶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把实验课的地点放在校内,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对服装行业的了解,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学的是服装设计,毕业以后从事画效果图的服装设计工作,因此对《时装画表现》等艺术设计等课程比较重视。相反对《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等课程存在偏见,认为服装结构制版和工艺裁剪制作等基本技能训练是裁缝工匠的活,不是一个服装专业大学生应该学的。因此对学校安排的各种实践环节不重视,不能认真对待。这样的后果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只能纸上谈兵,因为缺乏对服装结构的掌握和基本工艺技能的了解,使许多想法在生产实际中无法实现。设计流于形式而脱离实际。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服装专业本身的特点,就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例如《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在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把实验内容与前期基础理论内容紧密衔接。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所学服装结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设计和制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但能够画出流行时尚的服装款式,还能设计出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符合人体体型特征的相应纸样。并能熟练掌握各款服装的基本裁剪方法,缝制工艺流程及成品的质量要求标准。使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校内服装工作室培养模式

服装工作室的成立以服装专业的办学特色和课程设置为依托,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为服装造型设计工作室、服装结构设计工作室、服装饰品设计工作室等。由专业任课教师组成师资团队,也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进入服装工作室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在学生未进入工作室之前,教师应把各个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向学生宣传,使学生对每个工作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多门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他们对服装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对个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意向都有所考虑,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服装工作室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灵活掌握时间来工作室进行实践活动。课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实际需求和社会上的各种竞赛主题。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围绕课题进行各种实践。在实践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例如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必须让学生到社会参加一些实践调研活动。与厂家进行广泛的交流,掌握本品牌服装目前的市场营销状况,研究目标消费者购买心理,款式设计风格的定位。如果没有前期的准备工作,那么产品开发设计就可能脱离市场需求,不被消费者接受。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生活实际中寻找创作灵感,找到设计作品的切入点,使设计作品既不脱离实际,又富有创新精神。学生在工作室完成服装产品从款式造型设计到结构制版,最后到成品制作的一系列完整开发设计全过程。通过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策划、设计及生产销售等广博的知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和掌握了解市场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奠定扎实基础。学生在工作室,不但在技术上掌握各种生产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同时学得了服装产品经营销售和服装产业的相关知识。在服装博览会和展销会上进行作品发布,向社会和企业展示教学成果,推销学生。

二、构建校外学习的平台

1、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服装教学的改革必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寻求特色。我校广泛联系社会,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服装教育的支持。根据大连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状况,积极开发有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其辅助实验教学的功能。有目标地选则几家大型服装企业和科研单位,我校根据服装专业的办学特点,对大连的服装企业

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先后与大连大杨集团创世有限公司、大连碧海企业集团、大连桑扶兰时装有限公司、大连华新针织时装公司、大连思凡时装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新玛特商场、大连和平广场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通过教学基地的实习、实践,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另外学校与商场或服装名品店合作开发学生服装作品。由学生担任服装设计、制作、销售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主角,全面体验服装出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可以利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到生产车间参观实习,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对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生产工艺流程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直接接触一些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有条件还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够形成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还可以组织学生与服装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座谈会,畅谈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讲解一些在服装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把一些课题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请企业中的老毕业生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这样在实践中学生清楚的了解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具体要求。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随时为学生提供方便条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自己的参赛作品。也可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做毕业设计。学生边实践边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都会有很大提高。这种实践模式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在校期间了解服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每年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cctv服装设计大赛、国际时装周、大连国际服装节、宁波时装节等活动安排相应的年级分别参与这些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实践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为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新的内涵。由于服装专业自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手脑互动的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授课内容针对

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评价品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的作品被厂方采用,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的学生实践活动更加频繁,不仅承接每年大连国际服装节的时装表演,而且参与国内外各大品牌的展示、服装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等活动,成绩显著,受到大连市政府的赞誉。例如我服装学院23名同学当选2008北京奥运礼仪引导明星团,是国内入选人数最多的高等院校,另有一名同学当选火炬手、一名同学当选护跑手,得到奥组委和大连市政府的赞誉。

3、国内外学习交流

通过研究国内外服装类名校的学习实践方法,积极地进行了自我改造工作。以东京文化服装学院为向导,学习其“以培育服饰产业界之通才为目标,综合性教授从制作服装的基础到应用之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为向导,学习其“专业课程与真实设计业界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时兼职服装设计工作”;以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为向导,学习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带动本科教育思路、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

同时加强了学校间、校企间的学习交流。多次邀请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张文斌教授,高级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功勋人物李欣教授莅等临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与国际著名日企YKK合作建立服装学院发展基金,并开展服装辅料拉链的设计开发项目;拓宽与韩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本科留学生服装实践学习交流。以此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不同环境间、文化间的实践交流,促成了培养多样型人才的有效目的。(内容不像研究像报告)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服装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将更加突出。服装院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研究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探索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失败原因:没有经过仔细的斟酌,没有详细查阅资料研究性论文应该有的样式,答辩时没有尽力争取机会。综合能力欠缺,文学素养不够)

参考文献:[1] 服装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大连工业大学2013.3.21

[2] 服装实践能力培养.东华大学网

2013.3.22 [3] 东京服装与文化.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网

第二篇:服装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服装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罗灵巧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5期

随着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提高与转变,在人类生活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服饰设计日益被视为展示个性气质、陶冶性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艺术品。人们在追求服饰的舒适性的同时,更注重美观和装饰效果,加上流行因素的影响,服装的款式变化多端,这都对服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创新能力是当今人类最具竞争力的特质,创意思维训练不可避免地被摆到了一个重要地位,重新审视以往服装设计的教育模式与方法,明显存在不足。同时可以发现,现代设计中蕴涵的创造性思维对服装设计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大胆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现代设计理念和思维贯穿到服装设计课程里。希望能把这个科学、先进的理念带进服装设计教育中,让更多学生通过这个载体训练创意思维能力。

一、人的创造性思维结构及特征

创造性思维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人们的思维过程,而是以“新、独、特”的差别来产生新事物的、思维主体独到而新颖的思维活动。故此,人们也把创造性思维称为求异性思维。“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认知理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的精华是同中求异,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离不开创造想象的参与,并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征。从原以为没有联系的两个或多个的事物中发现联系,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所在。

服装设计等艺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在教学中以大自然或身边的点滴引导同学善于观察、总结,把美的东西保留在脑海中,体会、琢磨其中的奥秘,从而产生形象思维或逆向思维,并从形象中抽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系列作品,最后选择能得到认可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作品,遵循作品结构、功能和谐统一的原则,竭力追求形式的突破,创造出别出心裁的作品。

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圈,打破种种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思考问题为中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答案。

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设计构想,把已经明确或被限定的因素作为发散思维的中心,据此展开想象。整个思维过程呈散射状,具有灵活、跳跃和不求完整的特点。

“灵活”就是要寻求变化,要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不能把思维局限在一个思路上,去钻牛角尖;“跳跃”就是要让想法和想法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不求完整”就是对每个想法都不过早地加以限制或评价。不管想法行不行要先想出来再说,反对求全责备和乱加否定。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比如,在以“荷韵”为题的仿生设计中,最常见的想法是以荷花中最典型的花瓣为设计原形,根据服装结构和人体的运动规律,进行大小重复、方向重复等服装款式的造型设计。荷花、荷叶装饰在臀部的成为裙子造型,果实莲蓬和生长在泥中的藕等可作为腰带、项链等服饰。这些几乎完全是荷花的自然造型,在设计上缺少新鲜感。而运用发散思维则可以将荷花抽象化,将荷花荷叶漂亮的色彩和摇曳多姿的风韵神采与服装造型设计结合,同时根据人体的特点进行服装的空间造型设计,形成自然的协调美和次序美。这样更能表现出“荷韵”的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外,还可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例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以相同的款式、外型设计出不同款式的服装,以此拓展思路。

在结构设计中,以原型样板为基础,进行转换的设计训练,寻求结构对服装的立体装饰。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结构基础,否则结果将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发散思维极为注重想法的数量,因为想法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质量也就越高,创造力也就越强。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就是创新,关键在于“新”和“异”。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创造性地设计出服装款式来。作为服装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思路,鼓励学生“与众不同”。

在服装设计的主题表现上,鼓励他们对已有知识做出独特、新颖的转换和组合,可以鼓励学生寻求新颖的切入点。例如,笔者曾经以“未来世界”作为设计主题,大多数同学便想到了低碳、环保、计算机、克隆、飞船等。也有少数同学把“战争”作为构思切入点,用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装、刺刀、硝烟等形态来体现服装,从而抒发了自己向往和平、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着实爆了一个冷门,赢得了大家的注意。

在工艺结构上,也可以寻求与众不同的处理。例如,打破常规的位置,以面料的反面卷边为装饰,缝边外露为点缀等。这样的“标新立异”可以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构想出一些出乎人们意料的新方案,思维不会落入俗套,效果新奇独特。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服装设计中,很多人注重于

追求灵感,认为灵感一来,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不然,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还应该熟知结构、工艺知识。灵感往往只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但一件服装的设计,要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伴随不同形式的“灵感”出现。那么,最初的灵感设计目标出现和确定之后,怎样才能通过相应的服装表现形式,为后发的灵感提供一条通道呢?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质疑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运用表现手法,形式对称不对称,采用什么面料,给什么人穿着,用在什么季节和场合等方面,一一把问题搞清楚。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说过,设计师要在平时培养自己制作的眼光,才能准确捕捉形态。在复杂的制作实践中,特别要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服装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在实践中不但要能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有自己为自己寻找答案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某个限制种类的服装设计中,自己可以在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中设疑、解答。例如,要设计一款女士西装,可以自己提问:可以是双排扣吗?答:可以,单排扣和双排扣各有各的款式和风格。可以和其他材质的面料拼接吗?答:可以,但要考虑拼接的部位和选择合适的拼接材料,从而让服装的款式更丰富、更新颖等等。从提问和解答过程中,不断开拓设计思路。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

以上是笔者在服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培养、教育学生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民族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服装设计教学更应该要注意不能应试而教,应求新而教。要更新教学观念,变“讲”为“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活学活用,只有放开手,学生才会自己走,才会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技工学校(职业中专)]

第三篇: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2010年课题研究活动总结

一、本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三月份:

1、参加全市技能大赛的训练为期一个月练习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

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分别采用模拟现场教学法,项目训练法,行动导向法,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一体化措施。

3、通过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4、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四月份:

1、加强《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关注师生合作学习。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学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现场教学法

3、请高级会计师为教师进行讲座,会计工作岗位注意事项。

五月份:

1、组织财会教师参加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

2、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依据,评估教学质量。

3、教师结合一体化模式进行课堂设计。

六月份:

1、落实学生课间实习,并组织好老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2、课题组成员通过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查阅资料,整理课题研究实施中的材料。

九月份:

1、总结假期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总结学生实践活动情况。

2、组织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给新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3、利用周末大舞台开展技能成果展示活动,现场点钞。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认真理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十月份:

1、认真总结《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开展的系列活动。

2、认真学习黄炎培课改理念。

3、课题组成员收集、记录整理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十一月份:

1、组织专业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体会,2、开展教学设计评比、教学文件评比。

3、收集整理课题材料。

十二月份:

根据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本课题研究体现科学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强化职业技能是必然趋势,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教师主动参与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改精神理解不够透彻,传统教法一时难以改变,将影响到合理整合教材,起不到解构、重构效果。扮演好新型的教师角色,落实新理念,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

开展的系列研究活动符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状况。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教育对策符合教育科研方法要求,引入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探究活动有机结合,相互贯通,实现了教室与实验室、训练场地合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一。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一。通过改革尝试到了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踊跃参加技能节、艺术节及各种活动,我校高考成绩逐

年提高,技能操作优秀率逐年提高,学生品质评价合格率达到98%,通过活动来育人已收到较好效果,同时学生毕业时能100%考取职业资格证。

2.本课题研究体现创新性。

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重视基本技能学习,采取了教学实训一体化,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技能的学习方式、方法、途径上有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技能操作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出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本课题研究体现实效性。

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我校改革了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能高就业已成为喜人景象。

4.研究报告。结合最初的理论构想和实践,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有推广价值结题报告。

5.课题组教师的论文、课件、科研成果奖励情况

第四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使我深深懂得,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

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

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五年级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年)

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9月—10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实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10月—12月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2013年1月 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2月—6月 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3年7、8月)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第五篇: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重点探讨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方面。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就业水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零对接

一、在广告学专业开设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大力推进,我国已进入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视野较以往更加开阔,传统的“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创造”转型,这就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时期的自我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广告学专业涉及到的行业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满足社会对人才定位的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零对接,降低成本。所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既是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有效举措,又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检验教学成果的需要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积累大量实战经验,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关联的纽带。学生能否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检验实践教学形式可行性的标准。

我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两种基本形式。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验室实习以及学生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

二、实践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取代。较为自由的市场空间在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等方面迅速达到饱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综合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划分;二是对现有知识和当下新知识的结合与改造;三是对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本文基于广告学专业的设置,综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广告设计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将创新能力定义为:创新能力是将现有知识和当下新知识加以结合与改造,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和现实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一)实践教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是指人们根据主体对象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广告学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愿望,但这种愿望仅限于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没有对实践的整体发展形成完整的创新意识。同样,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缺乏敏锐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做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是未来对学生具备熟练运动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求。

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使之成为一切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中外美术欣赏、民俗学、经典广告作品赏析等能熏陶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以课堂讲授,课下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创意创新工业园等场所的结合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学时的制定上,将部分重叠的理论课程合并,增加实践课时。以理论教学灌输创新意识,实践操作反应创新意识。另外,将实习考察纳入实践教学中来,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广告行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考察,如上海、深圳等现代化都市,以及苏州、南京等将本土特色很好的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城市。教与学相长,知与行合一,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始终。

(二)实践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通过产学研教育的模式来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高校提升科研水平、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地区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于应用型广告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社会标准为导向,注重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才能主动积极的应对社会要求。因为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主体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实践探索。创新思维是一种思考习惯,在没有经过系统而专业的教学培养之前,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保持着大众化的思维习惯,只有打破旧有、固化了的思维模式,才能重新建立具有创新性的思维习惯。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形成的,通过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参加全国性的各种广告大赛,同类院校同时参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也使得他们的创新不仅体现自我价值,而且要在专业领域中具有的一定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三)实践教学对创新技能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比重的增加,直接或间接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是创新主体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也是创新思维的外在体现形式。由于广告学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涉及到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文案策划、创意设计、后期编辑等多门课程,因此广告学专业的创新技能包括广告文案策划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广告后期编辑能力等。广告文案策划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科学、合理地安排广告的逻辑能力,广告文案策划能力的形成有需要具备基础的广告知识为基础,如对市场调查分析的敏感性,对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洞察力。广告创意能力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创意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具有良好的智力素质。广告后期编辑能力是指呈现广告创意时所具备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是广告创意表现的执行和深化。

下载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生物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生物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方法上的欠缺,也反映了大学生由学校转入社会时能力的......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刍议张庆云【摘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在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高校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培养采取了系列措施,仍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认识不到位、实践课时欠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广泛、实验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基于强化实践能力、集成再创新能力的学科建设......

    “建设科普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研究

    “建设科普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研究 龙山区福镇路小学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从......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寻求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这种创新能力,都不可缺少这种应......

    会计学生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研究

    会计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及培养途径研究摘要:会计人员应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会计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