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论文
摘要:鉴于文秘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文秘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立足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在培养工作意识、提升工作能力、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等三个方面就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 文秘专业 工作实践 提升
随着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单位的文秘工作岗位是目前就业形势下中职文秘学生的主要工作方向,因此,定位为企业服务、向企业文秘工作岗位看齐的学习目标是目前中职文秘课程设置的体现。然而,就目前的工作实践能力培养来讲,仅仅靠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文秘实践能力培养上进一步树立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思想。此外,文秘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工作范围很广,要求文秘人员具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要坚持原则。文秘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文秘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立足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工作意识
工作意识是文秘工作岗位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方针,也是能够胜任工作任务、达成工作目标的基本保障,包括时间意识、信息意识和超前意识三个方面。首先,文秘专业学生要具有时间观念,不断地提升时间意识。文秘岗位要学会对于整体的工作进行把握,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实践的把握,这样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其次,文秘岗位会涉及到诸多的信息管理工作,首先要学会如何去全面地掌握和搜集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如何地去处理信息,将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处理过程,而后得出相应的结论,进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最后,文秘人员在具有时间观念和信息处理能力之后,还要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积极地对各种工作进行预测和掌控,只有这样,自身的工作才能为企业管理起到参考作用,体现自身工作价值。这些工作要求也就促使中职文秘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素质,培养更加积极的思维、较强的工作意识,提升信息处理的工作能力。
二、提升工作能力、保证工作质量
文秘工作岗位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文秘工作无大小,件件都重要”,虽然工作事务琐碎,但是件件涉及工作全局。因而,文秘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保证工作质量,针对这一现状在中职文秘教学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一方面,要不断地教育学生要养成责任意识,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果断的处事风格,在处理每一件公务、每一个文件甚至每一个工作细节上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另一方面,参与意识是文秘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培养中职学生文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中去,这样才能能切实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
三、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文秘工作岗位处于管理岗位的枢纽位置,是联系上下级之间的重要纽带,作为辅助管理岗位,在工作要求和任务分配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和纪律规范。然而,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正好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时期,难免好动、不拘小节,有时候难以适应文秘工作的岗位要求,给自身工作带来被动影响。鉴于这种情况,中职文秘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中必须要把工作纪律性的学习与实践纳入到重要的地位,要注意培养学生终于岗位、尽职尽责、服务领导和严守机密的自觉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位置意识,使其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和位置观念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另一方面,在加强学生严守工作纪律的观念,使其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工作形象。此外,作为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还要多注意培养自身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既要具有独立的工作品格和工作能力,还要形成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结 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理念开始深入企业管理的工作中去,现代的管理方法与工作节奏成为新时期企业改革的主要特征。这种改革趋势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对企事业单位中的文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岗位,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文秘岗位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且高学历的应聘者越来越多,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明显增大,因而只有不断地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形势和就业需要,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静云.谈文秘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1]楼淑君.浅议文秘专业校内模拟实习[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第二篇: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2010年课题研究活动总结
一、本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三月份:
1、参加全市技能大赛的训练为期一个月练习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
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分别采用模拟现场教学法,项目训练法,行动导向法,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一体化措施。
3、通过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4、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四月份:
1、加强《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关注师生合作学习。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学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现场教学法
3、请高级会计师为教师进行讲座,会计工作岗位注意事项。
五月份:
1、组织财会教师参加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
2、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依据,评估教学质量。
3、教师结合一体化模式进行课堂设计。
六月份:
1、落实学生课间实习,并组织好老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2、课题组成员通过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查阅资料,整理课题研究实施中的材料。
九月份:
1、总结假期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总结学生实践活动情况。
2、组织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给新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3、利用周末大舞台开展技能成果展示活动,现场点钞。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认真理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十月份:
1、认真总结《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开展的系列活动。
2、认真学习黄炎培课改理念。
3、课题组成员收集、记录整理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十一月份:
1、组织专业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体会,2、开展教学设计评比、教学文件评比。
3、收集整理课题材料。
十二月份:
根据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本课题研究体现科学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强化职业技能是必然趋势,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教师主动参与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改精神理解不够透彻,传统教法一时难以改变,将影响到合理整合教材,起不到解构、重构效果。扮演好新型的教师角色,落实新理念,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
开展的系列研究活动符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状况。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教育对策符合教育科研方法要求,引入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探究活动有机结合,相互贯通,实现了教室与实验室、训练场地合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一。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一。通过改革尝试到了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踊跃参加技能节、艺术节及各种活动,我校高考成绩逐
年提高,技能操作优秀率逐年提高,学生品质评价合格率达到98%,通过活动来育人已收到较好效果,同时学生毕业时能100%考取职业资格证。
2.本课题研究体现创新性。
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重视基本技能学习,采取了教学实训一体化,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技能的学习方式、方法、途径上有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技能操作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出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本课题研究体现实效性。
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我校改革了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能高就业已成为喜人景象。
4.研究报告。结合最初的理论构想和实践,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有推广价值结题报告。
5.课题组教师的论文、课件、科研成果奖励情况
第三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高校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培养采取了系列措施,仍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认识不到位、实践课时欠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为此,需通过提高师生及合作单位的认识水平、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困境;出路
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组织领导、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再次推动了各高校不同专业依据自身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并不断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积极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保障。同时,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积极探讨,内容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现状、国外培养模式、提升途径及实践能力的测评等。笔者拟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成及提升,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困境
实践能力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1]。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指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一般来说,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就业竞争力。同等学历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实践能力不足者往往就业困难。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所在院系根据学生的素质发展及就业需要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该专业2001年正式招生,共培养了近9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在校内公共管理类专业中一直处于前列。但从对部分毕业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该专业的培养方式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毕业生与在校生各150份,回收问卷287份,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为92.3%。(一)学生对现有实践活动内容及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为强化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职责,管理人员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在实践层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实施“素质拓展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团体开展相应活动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实践活动内容的满意度不高,被调查者中56.7%的学生认为以上措施“基本合理”,31%的学生认为“不合理”,7.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仅有5.1%的学生认为“很合理”。可见,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而对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只有14.6%的学生认为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41.7%的学生认为“有影响”,21.3%的学生认为“有影响,但是很小”,22.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说明实践教学效果亟待提高。(二)对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满意度较低调查中,在对“现有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否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评价上,总体趋势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一般”“较大”“较小”[3]。选择“一般”的比例最大,达到了48.3%,有56.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中实验和实践课时较少。对于教师的专业操作与实践指导水平,54.7%的学生认为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够,62.4%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创新思维层面解决问题上有待改进,72.3%的学生认为授课老师的科研活动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三)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调查中,针对“您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什么”(多选题)的回答,学生的选择为:65.2%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43.2%的学生是为了“拿到实践学分”,还有17.4%的学生仅仅为了“结交朋友”,虽然选择“没必要参加”的比例只有5.1%,但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其对社会实践关乎自身成长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
二、影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因素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所在学院管理者、授课教师都做了努力,但所培养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学校、社会和学生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从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才能探索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发展与提升的主要原因,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不断发展。(一)管理者与教育者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不足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校有关部门、学院及教师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仍是规定性地完成上级要求,很少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以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例,该方案要求学生应取得的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86学分,选修课54学分(包括通识选修、特色平台、专业拓展、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实践环节20学分。虽在必修课和拓展课中安排了17学分的实验课时,但总的实验与实践学分仅占23%,且实践环节的20学分中还包括了军事训练、毕业论文等综合性实践环节。因此,真正用于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很有限。另外,学校虽然要求学生必须有2学分的创新实践经历,可人才培养计划中并未明确创新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活动也并不能覆盖到每个学生。(二)专业课程实践课时欠缺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4],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载体。长期以来,受高等教育的学术性理念取向及社会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实践性不是很明显,总体安排上仍延续传统体系,存在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重学科课程、轻综合课程,重认同性课程、轻创造性课程等缺陷,导致培养学生行政实践能力和技术方法的课程及课时严重不足。此外,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欠缺、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偏低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调查发现,行政管理专业授课教师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较突出。64.8%的学生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评价为“一般”,还有7.3%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理论联系实际”。这可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没有经历过正规、系统的社会实践训练[3],缺乏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经验与能力。二是作为地方性财经类高校,专业建设资源有限,实际配置中又往往向会计、金融等优势学科或专业倾斜,致使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资源不足,缺乏吸引优秀师资及教学资源的良好平台。(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促进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该工程启动以来,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有的8个基地远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实践基地数量不多的原因:一是学院及专业对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不够,社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二是社会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认为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费时耗力,没有经济效益;三是学校及合作单位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参加实践的学生不能真正深入到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实践效果较差。47.6%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很一般”,16.5%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收获”,只有4.7%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其余学生则没有做答。(四)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主体性缺失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来体现,这就要求其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主体性。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虽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认识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对社会实践总是“三分钟热度”,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从基层做起。譬如,抱怨“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很多是下基层、下乡调研,锻炼不到什么”。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拿奖学金、考各种证书,所谓社会实践就是参加各种社团或到校外参观、调研,很浪费时间”。
三、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重构路径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行政管理专业院系管理者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举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努力提高师生及合作单位的认识
思想转变是行动的先导。鉴于部分教师、学生及合作单位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要采取以下积极措施。第一,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要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知识运用、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帮助其“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5]76。第二,学生作为实践能力养成的受益主体,应培养其端正态度,转变观念,不能把参加社会实践视为学校和老师“要我参加”的一项任务,敷衍了事。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合理规划,还应该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通过“实践、实践、再实践”,针对性地锻炼自我。第三,与社会实践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社会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校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要通过充分交流,使这些单位认识到接受部分学生到单位实习,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好事。
(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专业培养目标是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并随学生所在学校的类型、层次而变化。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要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及专业特色,不断修正培养目标。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同时,该专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完善由教学、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所组成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由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层次构成。实验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的资源;实习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实训则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和推广情境模拟教学。此外,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例如,该专业以前曾“设置了公共行政和企业行政两个方向模块,既满足了部分同学考研、考公务员的需要,也为其他同学进入企业工作提供了知识准备”[4]。
(三)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使其成为既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不可或缺。为此,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培养机制应由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组成。领导机制层面应由专业负责人、本科生导师、辅导员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各项制度,并对每个班级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活动能有效地开展。保障机制层面要结合专业实际,针对学生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制定方案,在经费上给予相应保障。如对“三下乡”“挑战杯”等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费用,应以专项经费的名义给予支持。评价机制层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实践总结等方面进行考评,并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的参考指标[6]。激励机制层面要通过项目运作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即学生自由组团,自行申报,也可以根据团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有目标地组建社会实践团队[6],通过公开评选的方式,选取好的项目由专人予以指导,同时提供经费支持。另外,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对那些指导工作比较突出的教师,应在评奖评优、教学科研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作者:张志胜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企业导报,2011(1):248-251.
[2]张莉梅.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3]侯玲玲.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4]张志胜.财经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6):3-6.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汪淑娟.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3.
第四篇:浅谈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具有扎实的写作功底是文秘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状,结合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改善等几个方面入手,搭建起一个立体的写作能力训练平台,使学生通过持续不断而有效的训练,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能力培养与提高
扎实的应用写作是文秘专业学生应必备的核心能力,是面对就业竞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和校园生活的相对封闭性,学生对应用文接触不多,感性认识不足,学科的理论性、抽象性,使应用写作教学索然无味,学生无兴趣,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既体现理论知识,又体现写作技法。但是由于应用文的写作要受制于文意图、格式、语体等多方面的限制,显得格式呆板,内容缺乏吸引力,所以学生不喜欢学应用文,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如果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会视学习为乐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
对中职文秘专业的应用文教学,并不只是引导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行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上好应用文的文体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特别是指导好学生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选取有用的材料进行写作。这个方面如果指导得好,学生就会感觉应用文并不难写,自然有兴趣写下去;教师若指导不得法,结果也会适得其反,从而大大地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
(二)要根据需要调整上课的内容。
我们在教学时把需要用的文体调前或者推后来学习,然后按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需要指导写作。如先从简单的通知、求职报告写起。由于所写的文体与学生的需要关系密切,学生一定会仔细听,认真写,从而使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产生兴趣。
(三)注意信息反馈和总结升华。
当学生把写好的应用文用到需要的地方之后,我们还要刻注意学生所写的应用文的效应和反响。例如学生为自己写的演讲稿,就要了解学生的演讲是否成功、是否获奖;学生为自己写的求职信,就要了解他们的求职是否成功;为班级写的规章制度,要向班主任了解有没有采纳;为家庭而写的法律文书,就要了解有没有帮助打赢官司等。对于取得好结果的,及时给予总结,找出成功的地方,便于今后继续发扬,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失败的应用文,也要找出失败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二、通过点评例文,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应用写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用性,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讲求实用,能够学了就会写,才算是达到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名篇佳作的介绍和讲解使文秘专业的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不是呆板固定的模式,它们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闪烁着艺术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分析例文入手,指导学生从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分析范文特点,从中选择一两个重点,让学生学深学透。继而将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实施迁移,以达到强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模仿例子去“照葫芦画瓢”,到学生由“仿”走向“创”。并指导学生借助例文打开思路,又能不拘泥于例文,要从例文中走出来,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养成材料积累的习惯
应用写作能力是通过慢慢积累,不断强化训练才能真正做到应用自如。应用文写作技能的提高必须要靠实践,学以致用,特别要养成材料积累的好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只要是与撰文有关的材料,都要收入囊中,务求多而全。要掌握搜集材料的方法,调查、观察、查档、问卷是搜集材料最基本的方法。要学会科学整理材料,通过系统归类后,用科学的方法记录、贮存、提取材料即可。有了材料我们还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选取那些与主题息息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必须真实准确而且富有表现力,典型生动而且新颖,主要用比较分析法分主次、排轻重、列大小的方法选材。全方位、多角度地活用材料,甚至可以把看上去无用的材料变为有用的材料。这就培养了使用材料的能力。
四、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应用文的这一本质属性,已经规定了它的生活化、实用化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教学。例如,语文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应用文训练设计,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可以设计与学生校园生活紧密相关的自我介绍活动。在生活化活动兴趣的推动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通知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并写作,然后选出最佳的通知作为活动通知。同时,在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先设计出与应用文训练有关的有趣活动,以引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再引出与活动相关的必须掌握的应用文文种,以活动带动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再学习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最后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应用文写作训练。
总之,应用写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提升文秘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为培育综合性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
立项编号:2011143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
课题组长:李松
单位:河东区职业中专
时间:201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