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5篇

时间:2019-05-12 00:5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

第一篇: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郑晓珍1375705032

4【摘要】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职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德育课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要提高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探寻 “愿说”方法;激发“想说”兴趣;培养“敢说”胆量;提高“会说”素质。

【关键词】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中职学校德育课新课程改革强调“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个说话有条理、思维清晰的人。这样,对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求职应聘、合作沟通、交朋结友、探讨问题、洽谈生意等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中职德育课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中职生语言“不愿”表达和 “不会”表达的现状,在德育课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探寻“愿说”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教育体制的大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向来重视“笔试”而非“口试”,以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有的答非所问,有的辞不达意,有的结结巴巴。其表现大致如下:1.“不愿说”造成“不善说”。中职生因为在初中阶段成绩平平,所以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答疑的机会极少,在课外活动中发言的机会更少。说话的机会少,而说错的次数多,常常招来了人家的讥笑,于是他们处于群体生活中不愿意说话,有的人干脆来个“少说少错,不说不错”,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默不作声。久而久之,形成了因果循环,越不愿说就越不善说。2.“不善说”造成“不敢说”。有的学生因为上课说话答非所问,活动说话辞不达意,渐渐地落下了“紧张综合症”。由于心理过度紧张,以至于张口说不出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循环,越不善说就越不敢说。3.“不敢说”造成“不会说”。有的同学牢记曾因答错题而引起哄堂大笑的教训,于是虚荣心理作祟,使得他们不敢说话;有的同 1

学牢记曾因说错话而引起大打出手的后果,于是自卑心理作祟,使得他们不敢说话。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焦点,是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重点,是实现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方向。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探索“说”的教学模式,采取从“有说”到“愿说”的方式方法。一是有说的时间,二是有说的机会,三是有说的话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能说”发展到“愿说”。例如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如通过《小故事中的人生口才篇》中的几个小故事,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在“说”的实践中去感受“说”,理解“说”在现实生活、学习、甚至是未来事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说”关系到个人前途,“说”关系到祖国命运,“说”关系到人类发展。这样,只要有机会,学生都“愿说”。

二、激发“想说”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愿意做的事情,一般与其个人兴趣及动机有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必须从此入手。教职成【2008】6号文件强调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然融入情景中,激发学生“说”的强烈愿望。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关于“个人的收入与理财”这一内容时,针对中职生普遍缺少合理的消费观念这一现象。让学生从自己的月消费开始说起,细化大致的消费开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消费很熟悉,所以会踊跃发言,甚至有学生以自己的高消费为傲(正好给后面进行思想教育提供素材)。其次,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对比,引导与父母的日常开支情况加以对比,分析有何差异,这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差距。你对此何有感触?因为这一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当他们充分发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一做:观察校园消费中的浪费现象,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节俭不过时”为主题的演讲及才艺展示,最终能够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消费中,做到合理消费。由于设计的问题都是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他们都愿意大胆地“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明白了道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敢说”的胆量

中职生都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表达的欲望,只是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使得很多孩子成为忠实的“听众”,不愿参与课堂,不敢质疑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表达欲望渐渐地被束缚。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首先就要把学生“敢说”的胆量锻炼出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宽松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减少统一要求,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有足够表现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和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其次,要引导学生创设 “科学评价”的氛围。俗话说:气可鼓而不可泄。面对学生的“说”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的“负面评价”,都会打击说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正面评价,多肯定和鼓励别人。同时学会多维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氛围。如让学生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比、和他人的现在比。可以从表达的内容、表达的仪表、表达的方式等角度评价,让其在表达中体会到赞美和成功的喜悦。最后,要创建“说”的评价体系。为了鼓励学生“敢说”,德育课教师要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评价,给优胜个人或优胜小组适当的精神、物质奖励和量化加分,这种评价既体现在平时每次的“说”上,更体现在期末的成绩总评上。科学评价氛围的营造,科学评价体系的创建,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由不愿说、不敢说到敢于说、争着说,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说”的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德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德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展现自我的乐园。只有在这种民主、宽容、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大胆去“说”。

四、提高“会说”的素质

“想说”是欲望,“敢说”是胆量,“会说”是艺术。要让学生“会说”,就得让学生“多说”。在德育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说”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从而达到“会说”的境界。其法:一是抓好课前五分钟的说话训练。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讲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可以讲一些名人或身边熟悉的人的创业经历,并从中得到启示,或分析本地区、国内外就业形势等;《职业道德与法律》可以讲法律案例、职场故事等;《哲学与人生》课可以讲哲学故事,以小故事悟出大道理,也可讲人生百态等;《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可以对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热点话题进行评论等。当然,学生也可选择一些有意义、自己感兴趣、来自于身边的故事等。二是抓好课中讨论的说话训练。如在讲《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中就有一个关于“水”的思考的案例。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价格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问题上,市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先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发言,要求口述时做到用语准确、句子通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要注意多元化,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口语表达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倡导“人人有机会”。三是抓好模拟面试的说话训练。首先,模拟面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做好面试前的理论指导,又要设置好面试的岗位,面试题目、测试情境、角色分配等,更重要的是还要营造真实的面试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验面试的气息

氛围。其次,课堂模拟面试从面试者选择面试岗位,递交求职简历;面试者向面试团作自我介绍;面试团进行面试提问;情境测试;面试点评;就业指导教师综合讲评等环节来实施。最后,在面试结束后,要进行全盘小结,尤其是对参与的学生要逐个交流、指点,使其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四是口试形式的说话训练。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德育课的期中考试采用课堂口试的形式进行。在考前二周告知学生口试要求。如1)主题要求健康、积极、向上的,可以是社会现象、热点话题等; 2)所选主题能与本学期开设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相关联; 3)团队成员自由组合,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 4)小组分工合作,于一周内上报所选主题; 5)课堂展示环节,形式不限,要求脱稿,时间5—8分钟; 6)所讲内容需能引起共鸣、深思,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是考试。所以每个同学都能上台答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侯颖.模拟面试,提升学生求职能力的有效途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12)

[2]颜真真.培养中职生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J].职业教育,2013(8)

[3]陈银松庄丽丽.中职德育课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推销能力的策略.教育与教师,2012

第二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Microsoft Word 文档

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得到了重视。但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没真正意识到学生“说”的重要性。

“说”是否重要?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大诗人海涅也说:“语言(含书面的和口头的)可以把人从墓中叫出来,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可以把侏儒变成巨人,也能将巨人彻底打倒。”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开放的社会已不再把说话隐讳曲折、谈吐文绉绉、出语细声奶气公认是一种美德了。被待为座上客的是那些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得体大方、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的口才大师。

因此,“说”本身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倾注感情。唯有了情,我们教师才悉心去研究,学生的“说”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因为,“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要有个“序”。“没学会走先学跑是不行的,不但跑不快跑不好,而且要摔跟斗,反倒停滞不前。”(我国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苟慧生《演剧散论》)。

这个“序”包括:“说”的内容的序和“说”的要求的序。从初中到高中,“说”的内容和要求的序大体是:

初一:内容――自我介绍、回答问题、讲述见闻等;要求――用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大方等。初二:内容――介绍课文、介绍内容简单的读物和影视剧等;要求――有中心、有条理等。初三:内容――扣住话题发表意见等;要求――观点清楚,有一定的说服力等。高一:复述比较复杂的事情(要求有中心有详略、有顺序);采访时的提问和交谈与被采访时的答问(要求看对象、场合能说得体的话,能直言或婉言)高二:讨论(要求与听结合,有中心);演讲(要求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语言生动形象、注意语调、语态)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有说服力);高三:口头报告(要求开门见山、讲得通俗、注意听众反应);即席讲话(要求注意场合、对象、目的,边想边讲,简洁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不难看出,上述“说”的内容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说”的要求也是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多方面的。比如初一的“讲述见闻”和高一的“复述”虽然都是“述”,但前者“述”的内容是涉及一时一地一两个人的见闻,要求也很低。而后者则是讲不同时间、多个地点、多个人物等比较复杂的事情,要求也多了;除了用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大方外,还要有中心、有详略、有顺序。

又比如,“发表意见”是一般性的说,而“演讲”、“即席讲话”则注意语调语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发表意见”要求观点清楚,而“辩论”要求不仅观点清楚,还要更进一步――观点正确鲜明;“发表意见”可只顾自己说,而“讨论”和“辩论”还需听,“演讲”和“口头报告”还需注意听众的反应:“发表意见”可事前有准备,怕席讲话”则是边讲边想,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最重要的一环是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多种多样的做法。否则,就难以取得好效果。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听说的: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做法是: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进行“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是: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八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自我推销,显示自己才华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搜集古今中外精彩的对话、辩论、说理等故事介绍给学生;

(二)适时的搞一些小型的“说”的活动,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等;

(三)让学生经常感到有成功的乐趣。如每当学生“说”有进步时,教师就及时给予夸奖表扬;

(四)增加学生“说”的内容: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语文科扩展到其他学科……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飞向理想王国的“神天使”,是干好任何事情的原动力。进行“说”的训练,更是离不开它。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要学生直抒胸臆,自我表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要学生在上课前或进行“说”的训练前大喊三声“我能成功!”我们从中应该得到一些启示。

(二)对学生进行称赞、鼓励、肯定、表扬

因为称赞,学生有了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愉悦感,从而在“说”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大胆和尽力。有一次,我在一个高一班上课提问一个较难的问题,在三个同学都没能回答的情况下,我点了一位刚当选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同学的名:“你能行!竞选学生会干部时你过五关斩六将,竞选发言时你很沉着冷静,言之有理。现在这个问题绝对难不倒你”,这么一称赞再加上提示,这位同学大胆并较正确地作了回答。试想,在这时候如果不对这位同学加以称赞,就有可能出现和前三位同学一样的情形。

在进行“说”的训练中,鼓励、肯定、表扬同样不能少。学生“说”卡壳时和“说”不沾边时,要鼓励:“可能太紧张了或者考虑不成熟,可以继续思考或听别的同学说……”;“说”出不同意见时,如划分结构、分析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的性格等,要鼓励;……

用自己的话“说”虽不合标准答案,但只要意思对,要肯定;……

“说”得好时,要表扬,“说”得不合答案,但积极大胆、声音宏亮,也要表扬;……

三、加强思路的诱导和关健处的点拨

思路诱导得好,关键处点拨得清,学生“说”时就会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和错误。

如:复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只要诱导学生抓住“(鲁提辖)问(金氏父女)――(鲁提辖)救(助金氏父女)――(鲁提辖)打(镇关西)――(鲁提辖)走”这个思路,复述就能较顺利的进行。

又如;讲述见闻和复述故事时要点拨的关键是: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介绍事物时的关键处是:注意顺序、重点、数据等。

四、形式多样化

(一)课堂上“说”的训练,当然以课堂上训练为主,但也可以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上布置任务…课外完成――课堂上检查改进。如采访、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可用此形式去训练。

(二)课堂上的“说”的训练可在上课当中穿插进行,也可用一节或几节课作较系统的强化深化训练。

五、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活跃气氛。

比如,教师要态度和蔼;上课或进行“说”的训练前教师讲一个故事或让学生唱一首歌、或背一首诗、或猜一个谜等。

除了上述五种做法,还可以在进行“说”的训练前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因为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象于满、程翔等全国有名的语文教师都非常注意这一点;还可以要求学生多走上社会看看听听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是怎样“说”的,从而提高自己“说”的能力等等。

以上介绍的几种做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所以,要想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时取得好效果,只依赖其中的一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而应该根据实际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做法,做到多种做法的最优结合。

总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它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训练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有情、有序、有法,还要做到有恒一师生双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尽可能每堂课或多或少的进行训练。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不仅因此淡化了兴趣,而且会影响以前取得的效果的巩固。

对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说“与”写“作为信息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说“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写“的使用频率大得多。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从生意场上的成败得失到政治场上的升降沉浮,无处不显示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很难想象,一个纳于言、止于口,说话吞吞吐吐、无条无理的人能为现代社会所容纳所接受。难怪有人提出“语言就是力量”的口号。

《语文教学大纲》(92年版)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摆在与读、听、写同等的地位,并明确提出了训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又进一步提出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的要求。

而在观摩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反应迟钝、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条理不清、口头语多、吞吞吐吐、语音不标准等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点:

1、应试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虽然“说”也可达到检测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功底的目的,而且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反馈速度快。但只可惜高考、中考的检测条件有限,只笔试,不口试。因此,不少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平时按考题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形式做练习,一个劲儿地训练知识点,不考的就不教不训练,“说”的教学形同虚设。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长此以往,便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忽视口语的训练,必然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水平不高的恶果。

2、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定。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既无传统特色,更无教改气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单调,仍陷在烦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泥淖中,这就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有时学生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发言的机会,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意,不要说鼓励、点拨,甚至会迎头一盆冷水,遏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怕说,不敢说,导致不“会”说,不“能”说。

3、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学生口头表达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而现在应试教学的结果必然带来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僵化,内容上的单一,氛围上的沉闷、严肃、紧张、做作。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哪有”说“的欲望呢?再说,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考试的压力,分数第一的影响,学生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近乎空白,学生自我组织的班会、团队活动等已不多见,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几乎被挤出校园,学生”说“的权利无疑被部分或大部分地剥夺。这样,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缺乏应有的口语能力训练的环境,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载体,要想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于一句空话。

4、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从学生年龄看,一般小学到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害羞的心理不突出,发言、说话的顾忌不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踊跃,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口语训练的起步、发展阶段。而大多学生到初二以后的年龄段时,生理、心理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步入青春期的害羞心理随之而生,”怕说“更成为普遍现象。长期”怕说“下去,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黄金时光,最终导致不”会“说了。

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可喜的是自2004年以来,在中、高考中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热门话题,“语文综合实践”题或“语文活动”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值也越来越多。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语文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口头表达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人的口头表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成一项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其次,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跟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人说话,都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善莫大焉”。在语文教学中,学好语言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没有充分酝酿思索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口头语言从构思、选词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促,它一旦转化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转瞬即逝,不能修改。这一特点决定了说话人必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要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源,马上找到恰当的词,立刻脱口而出。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语文教学要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必须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把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说话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本文旨在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语文课内的挖潜,让学生在在活动中“说”起来。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让学生朗读、背诵,打好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学生朗读多了,背诵多了,一方面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书面语言,另一方面也把胆量给培养出来了。多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可先按段落内容复述,逐步过渡到复述整篇内容。特别是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更应该分段进行,企图一蹴而就是不行的。多让学生评析文章。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说出来就行,有多说多,有少说少,不要求全面系统的评价。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后,再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做比较全面的分析、评价。多让学生讨论和辩论。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可以放手交给学生,把学生按照成绩和能力的搭配分好组,安排、指导他们搜集整理资料,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加深理解,共享成果,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多让学生口头作文。这种形式不能多用,因为花时间很多,一学期搞

一、两次为宜。要预先布置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然后分组进行,最后把各组中最优秀的文章集中起来,在班上宣讲,让同学们点评,尽量找出文章的优点来,目的在于鼓励那些口齿清晰思维敏捷的学生。不过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写好后来读,那就达不到训练口头表达的目的了。二是课外的实战演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更需大量的课外实践。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风土民情,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生动、鲜活的语言,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学会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意见。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寓口语表达训练于活动之中。如经常组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组织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会、故事会,介绍生活小常识,模拟导游、模拟主持人,组织参观、访问活动等,尽可能地给学生增加口语表达并相互交流的机会。课外口语训练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是口语训练的重

要的组成部分,绝不能被忽视掉。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在课外适时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故事会、交流会、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锻炼说话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二、建立口头表达训练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从多渠道、多形式中循序渐进地求得提高,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口语训练激励机制。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有一个适宜他们施展口才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说”,要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发音一定要清晰、准确,没有口头禅,没有方言、重复罗嗦等口语“杂质”;语调适中,注意节奏和重音;语态自然,语气、语速、表情要能体现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精讲,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适当的赞许,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喜悦。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激发“说”的兴趣,这是口语训练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和胆量,口语能力就无法提高。教师在对待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物,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而且要准确严密。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一番勤奋的浇灌:从发音练习到词汇积累,从语言修养到文化积累,从知识铺垫到道德涵养,从表达技巧到人格完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

四、丰富学生的话语资源。当下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语文基础薄弱,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更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一开口就面红耳赤、词不达意,有的说来内容空洞、言词干瘪,有的直接无可奉告、面对话题不开口。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口语中语源的短缺,致使他们“无米之炊”难为。这一方面与他们年龄小,接触世面少,生活阅历肤浅等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退化到标准化试题和模式化文章的怪圈中,学生一天到晚死啃教课书,致使他们的知识面限制在狭窄的教科书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知识短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应抽出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课外文学阅读,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语源,这样在口语交际表达时,才能后积薄发,言之有物。

五、学习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口头表达时,要努力做到:

(一)准备充分,写出讲稿或腹稿,又不照本宣科。

(二)以理服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或是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

(三)言之语序,条理清晰,层次、角度分明。

(四)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

(五)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

(六)表达准确,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声调有高有低,节奏分明,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七)幽默生动,恰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谚语、歇后语、典故等,使语言幽默、生动、有趣。

(八)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

此外,仅口才论口才是远远不够的。君不见那些伶牙利齿的“巧舌媳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此,可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及知识、经验。如学好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探索、创新,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方法,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力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社会人”。

第三篇:口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水墩中学李万广

摘要:听、说、读、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实际教学中仍常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语言能力严重欠缺。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呢?本文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自述、辩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应变能力。四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心理障碍表达能力表达兴趣

听、说、读、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实际教学中仍常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语言能力严重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能力已成为认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呢?

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在家里说话泰然自若、滔滔不绝,可一到班上说话就害怕,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就要形成一个团结、友爱、活泼、有趣的班集体,创造一种轻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有恐惧感的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敬,同学可亲,消除紧张的心理状态。其次,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诱发他们想说的动机,开启他们要说的话题,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加以肯定、1

表扬。如一位男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在课堂上始终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敢在同学面前讲话。第一次老师叫到他的时候,他就站起来脸憋得通红,用手挠着脑袋,低着头,都不敢看老师和同学,勉强说几句,只有身边的同学能听见,连问题都没有回答完就坐下了,根本说不下去了。老师就用温和的语气鼓励他,有意识地在以后的教学中关注他、锻炼他,他也很理解老师和同学们的苦心,经过耐心地帮助,他现在不但敢说,还能勇敢地到讲台前来说了,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课文也是背得最好的同学之一。对于个别在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同学,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在朗读课文的时候给他安排内容,由几句到几段,一点点地鼓励他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热心,克服了恐惧心理,树立了敢说的自信,说话也流畅多了,对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其次,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形式上新颖,方法要灵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思维持续处在兴奋状态,不感到索然寡味。例如在刚上初中的第一节课,我们安排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性格、爱好、特长等,从这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尽量介绍的生动幽默,对个别表达能力极差,感到无话可说的同学,老师进行提示、引导,同时调整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不感到难为情。而最难的就是能让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感到有话可说,这一点做起来颇不容易,这就要求老师在话题上精心选择,老师要尽量安排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

身边的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阐述,简要评论,由于贴近生活,学生自然感到有话可说,也就不感到说话有多么难了,这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有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尽量肯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扩展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注意观察,对问题多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在此期间,老师应对学生讲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观察不细、思考不深、表达不清进行具体指正。在此基础上,展开讲演训练,可分为确定内容演讲和即兴抽题演讲,逐步深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语调、语速等技巧表达演讲内容,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再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强复述训练,促进理解、锻炼思维,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加强朗读训练,主要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及学生自己的作文习作,让学生无形中领会和掌握音调、音量、语速、语调及断句发声的基本常识,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复述是让学生在机械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内容以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小说、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为主,形成有简单复述、想象性补充口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客观性复述和转

换视点复述等等,既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复述内容的筛选、概括、总结和想象,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最后,加强自述、辩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应变能力。例如,在分析课文时,有意识地多设置难易层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谈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也可随时插话谈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不定期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让不同的观点双方展开辩驳,面对面直接较量,论辩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可增强其临场实战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逐步完善各自语言中的普遍不足之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确定良好的对话习惯和论辩。

语言是人间最美好的音乐,说话艺术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作为语文老师更是责无旁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像春雨润物那样对学生循循善诱。学生的说话水平一定能提高的。

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

《语文教育案例》责任编辑王永强

第四篇:复述—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复述—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湖南省祁阳县潘市镇二中 李湘辉

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介绍如下。

一、复述是调动学生多元思维的最基本练习

语文教学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理解词义,体会主旨,思忖结构特点。而要读有所得,就必须在读懂、读熟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字词句章、理义情法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读是基础,熟是关键。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 生的记忆、思考、说话能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训练。

记忆是复述的准备阶段。要记住一些重要的词语、过渡性的语句和段落、写作要素,这就迫使学生逐句地用心去细读,树立口脑并用、扎扎实实的良好学风。学生反复读、反复记就为复述做好了准备。

思考是复述的创造阶段。复述并不是 要求学生被动地搞文字搬家。它既不同于课文背诵,又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它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不同文体的课文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课文的 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取舍和联想思维,并认真择词造句,组织安排材料,通过自己 的口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生动 地复述出来,做到中心突出,主次分明,语言清楚流畅,动作协调,仪态大方。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它进一步强化了记忆。我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都重视对课文的复述,如复述“武陵打渔人进入桃花源”这个题目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一定考虑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渔人在桃花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后来又是怎样离开桃花源的?离开桃花源后又做了些什么?在这一连串内容中哪一个是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一定是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复述时对这些问题会想得更详细具体,同时对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王国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作者的政治主张的理解也就落到了实处;而对离开桃源后的情节就尽量简化。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说话是复述的操作实践过程。复述的最大特点是用口说。复述训练坚持得好,就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张口的习惯,克服那种在众人面前说话张口结舌、羞涩局促、语无伦次的毛病,逐步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而且有利于他们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协调一致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复述应该重视的几个环节

通过课文复述,稳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长期的训练工作。它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效益。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课文复述这一重要环节呢?

(一)要明确复述的中心,不要面面俱到。例如《我的老师》

这篇记叙文,按照“回忆一依恋一思念”的感情线索,第一大段写难忘老师。第二大段写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在叙事中融会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情,表现了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第三大段写别后思念。以上内容,如果不分主次地都要求学生复述,一方面由于课文较长,要求记忆的内容多,势必会加重学生课堂负担; 另一方面平均分配力量也会冲淡主题,效果不一定好,也不符合精讲多练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我就紧紧抓住“梦中寻师”这一情节,要求学生复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学生既深深地把握了记叙的六个要素,而且还把握了作者对老师思念的纯真亲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有些课文内容非常丰富,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复述的中心。如《故乡》重点让学生复述中年闰土的形象,让学生领会什么原因使 一个少年英雄到中年变成木偶人,从而加深对造成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弊、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以及对鲁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强烈愿望的理解。《死海不死》可以让学生复述“死海” 的死,也可以复述“死海”的“不死”,还可以复述死海的前景和未来。这主要看你的教学目的怎样定,但不论复述哪方面内容,都应紧紧抓住科普说明文语言通俗、准确、生动的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根据文体特点,复述要形式多样,不要千篇一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复述的形式。一般来讲,复述的主要形式有全文复述、片断复述、场面复述、人物形

象复述、提纲式复述、对话式复述和创造性表演复述等。我在教《狼》时,就让学生全文复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全过程,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主题。教《一件珍贵的衬衫》,让学生片断复述衬衫的来历,学习记事文可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组织材料的写法。教《分马》,让学生重点复述老孙头相马、牵马、夸马、骑马、打马的场面,理解翻身农民分到胜利果实后的喜悦心情和他自身存在的难以克服的缺点。教《一面》,让学生复述对鲁迅肖像三次由远到近的观察描写,体会细节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教《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让学生列提纲复述书的演变过程。教《刘胡兰慷慨就义》,让学生分 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复述表现刘胡兰英勇不屈、大义凜然的精神。教《皇帝的新装》,让学生分角色复述骗子行骗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既模仿他们的动作、表情、言行即兴表演,还要表述各自的内心活动,并进行课堂评议。运用这些灵活多样的复述方 法,使学生感到趣味横生,参与意识增强,课堂中人人都想跃跃一试,一展风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复述的练习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我在讲授《我的小桃树》这篇文章时,预习时要求学生全文复述,并提出了几点要求:为什么说它长的不是地方?为什么说它长得很委屈?为什么一再说它长得瘦小?为什么着重写它在风雨飘摇中受摧残的情景?原来估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复述是满有把握的,可是课堂上一试全乱了套,只好边读边引导边复述,整整一节课才将课文寓意弄懂。

课后细细一想,原来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一些表面上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师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在后来的复述练习中,我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始搞一些小范围的记忆性复述,让学生尽量使用课文中的语言;后来逐渐引导学生大范围的复述,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边读边对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取舍,并在小本子上记下复述的要点,尽量用自己的话去说;然后再增加一些创造性的复述方法,如倒叙变为顺叙,第三人称换为第一人称,特别是上文提到的让学生上台表演复述,台下评议等方法,在这些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文水平。

(四)复述的练习要从长远计议,不要半途而废。复述是调动学生记忆、思考、模仿的最基本的语言训练,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分阶段、分年级确定语言训练的重点,抓实在的东西。对于确定的训练目的一定要坚持达到,一次不成,可以二次三次,直至学生掌握。建议今后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测试,要将复述溶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内容。要听学生普通话发音是否准确,读音是否清晰流畅,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完整、生动、简明,语态是否自然和谐,有无语病,思维是否敏捷等。只有从以上诸方面全面去衡量,才能使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五篇: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信能力的培养探索

文/冯红颜

【关键词】有效教学;社会构建主义理论;情感要素;自信心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学术界目前虽无统一定义,但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下面根据教学经验,谈谈本人的看法。本人认为,从教师角度看,“有效教学即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有效激励学生的教学,并且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反映了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有效教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其前提,实现教学目的是有效教学的本源,教与学的统一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教师学会促进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学生参与越多,就越会有自主的感觉与体验。学生越具有自我控制的感觉,他们就参与的更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只有教师充分了解整个学习和发展过程的心理机制,他们才能给学生创造出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笔者认为,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各种心理因素(自律、自我、自信、自主、自择和互动等)中,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信的培养是尤其重要的,克服在英语学习中的自卑或自暴自弃等厌学心理障碍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三、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和剖析职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现状,笔者对刚接手的09级四个教学班共19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了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93.78%。(1)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首先,笔者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方面,做了以下的调查。从数据看到,在初中时英语学习就不好的学生有93%,只有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是好的。这种不良的学习情况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或者说,两者是互相映射的。而对英语不太感兴趣达75%。只有16%的学生认为有信心能学好英语的,剩下的55%的只有一点信心,而29%的学生是完全没有信心学好英语的。

为此,笔者做了另一项调查。该调查的情况如下:

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并不明确(2)学生存在明显的畏难心理(3)由于信心不足,学习没性趣,更加不爱学英语,每周能用于英语学习的课余时间多于两个小时的只有6%,调查显示很少甚至从不复习、预习英语课的学生有90%左右。

大多数学生的语音、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等方面均未达到初中英语毕业生的水平。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能大胆参与课堂口语活动的只有23%左右,其中有32%的学生是从来都不参与课堂口语活动的。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只有23%左右的学生认为英语课课堂气氛是很愉快的,剩下的77%都觉得一般或是沉闷、枯燥;每次英语课后,只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收获很大的,39%的学生都觉得收获很少。

四、“有效教学”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尝试

笔者近年来不断努力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体验“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在这个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有比较深刻的体会。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问题在实践中作了几个方面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1.激发学习英语的信心

笔者所执教的汽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在全级学生中处于弱势,入学成绩很多都排在了年级的倒数,并且学习习惯不好,班级气氛比较差,是令老师们很头痛的一个班。刚开始接手时,的确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但后来接触时间长了,笔者逐渐发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也发觉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尊重,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矛盾自卑感。自此从不排斥他们,而是像朋友一样经常和他们聊天,并在课外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师生之间关系的改善,让英语课堂变得轻松,引用的话题容易切合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他们听得懂,因此也较愿意跟随老师走进教学任务中,各方面的学习状况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变,同时,教学中加上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这是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分不开的。2.推动学生情感参与和行动参与并重

3.增加学习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我们的职中教学里,难免的在每个班里都会有一部分在英语学习水平和心理都明显较差的学生,我们通常把他们列为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是我们教学中要花更多心思,但是取得效果不一定很明显的群体。为此,在每个小组中,给他们推行了“一帮一”的活动。也就是让他们参与小组内的学习,和小组共同成长,并安排优秀学生一对一的带动他们。还有一些学生,原本因为英语基础差,无法开口说英语,甚至常常是上台忘词,紧张得冒冷汗。但是由于没有被小组的组员放弃,组内也安排了基础好的同学一遍遍陪她练习对话,读生词,大家都特意把更多上台练习的机会给他们,慢慢的很多类似的学生都从哑口无言,紧张失语,变得气定神闲了,而且到后来争着上讲台表演对话和做游戏,让大家都很受鼓舞,学习的信心无疑在过程中增强了。

4.因人施教,依据学生个人特点,在任务中尽量展现其个人的独特才能

在日常的教学和平日跟学生的接触和了解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学生,包括所谓的“学困生”,他们都会在不同的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也许他们的英语水平很一般,学习能力也较差,但是只要在教学中不放弃他们,并且在活动中多点机会表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无止境的潜力和喜人的进步。而这个才能的展现过程也正正是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的过程。成功是需要的满足,这个满足又产生了对需要的新追求,即产生了新的兴趣。于是形成良性循环。

在新教材Book1Chapter1-6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在课堂上采用ActionGuessing的方式来学习和记忆新单词和词组。每次都会在班上挑选一些学生来担任表演者。往往在同班同学的掌声中,这些学生能一改平时的慵懒,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每个动作都表演的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幽默感。shopping,sleeping等词总是呼之欲出,全班的气氛都能让他们带动起来。而且此后每一次的GuessingGame都很主动的参加,并且奇迹般的,课堂上几乎没有了他们睡觉的影子,作业也按时了。5.灵活评估学生成绩,实施表现性评价

中职学生英语素质不高,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靠卷面成绩来评价他们的英语学习,显然不全实际,对于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更是不利的。对于这个方面,笔者很注重调整评价方式,以学生在英语学习各方面的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成绩。这包括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的评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有效教学理念和社会构建主义理论,采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使中职学生发挥个性与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行动参与并重,从而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与自我经验的成长[J].专题报告 [2]崔允漷.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06)[3]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6]黄冬兰.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09年27期 【作者简介】

冯红颜,1960年,女,汉族,广东惠东人,广州市黄埔职业学校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英语,大专学历。

下载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浅谈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湖北省保康县一中王荣 内容摘要:新教材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式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自己的教......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省思南县思唐镇大同小学毛万杰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浅谈中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否培养出既有个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又有一定语文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衡量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此提出了......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从......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2010年课题研究活动总结一、本年度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三月份:1、参加全市技能大赛的训练为期一个月练习手工做账、会......

    中职德育课的网络教学探索(合集五篇)

    中职德育课的网络教学探索 刘湘潭 (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梅州 514011)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职德育课教学带来了契机,与时俱进,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搭建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充......

    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

    如何培养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论文[精选合集]

    摘要:鉴于文秘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文秘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立足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在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