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2 23: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

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大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

顾之川

摘自:《新浪博客----丁海榕的博客》

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套必修课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梳理探究”板块,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名著导读”相并列。“梳理探究”的设计并非空穴来风,分别有初中和高中两条线索的承续关系:一是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中的“综合性学习”一脉相承,二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

一、编写意图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做出规定。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以“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形式呈现,而且要求更加具体、也更加明确。比如,“积累.整合”要求“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思考.领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发现?创新”要求“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必修课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正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而设计的。

“梳理探究”在教科书中是以语文专题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全套教科书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如下表所示)。

这些专题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围绕学科特点,突出语文性。

梳理探究,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作为高中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否则,就将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相游离。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侧重于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也有语文学习方法的,其中又以语言方面的专题占多数。目的是让学生对他们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在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便于在积累基础上归纳整合,加深理解。如必修1“优美的汉字”,必修2“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必修4“逻辑和语文学习”,必修5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等,就是要在学生以往语文学习中出现过的汉字、成语、修辞、逻辑、文言词语和句式等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探究、积累运用。

2.符合学生实际,增加趣味性。

高中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语言、文学知识面日渐扩大,语文运用能力日渐增强,“梳理探究”专题的设计,既不同于初中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也有别于选修阶段的专题研究。要让他们愿意梳理,乐于探究。比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日益普及,新词新语大量涌现,中学校园是这些新词新语流行的重要场所,高中生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词新语特别敏感,教科书设计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专题。其他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走近文学大师”、“文学作品的多元化解读”等专题,无不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3.联系社会现实,注重实用性。

语文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梳理探究”的设计,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注重实际运用。如,汉字、成语、修辞、逻辑、交际语言、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到的,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高考中的考查项目,应用性强,有实际意义。如整理汉字中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并尝试写对联,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编辑成册,搜集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的例子,搜集和分析课文中学过的修辞的例子,搜集并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禁忌语和婉言等,无不表现了实际应用的特点。这就克服了以前有些教材空讲语文知识忽视实际运用的缺点,把这些语文知识落到了实处。

4.突出过程与方法,增强探究性。

这些专题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研究课题,设计的若干个实践环节,只是指示梳理和探究的“路径”,并不要求一定要得出某一个结论。即告诉学生梳理一种知识或探究一个课题,可以从教材所设计的几方面着手,但教材并不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探究,享受探究的快乐。在指示“路径”的过程中,教材力图提示一些方法。比如,梳理: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梳理,怎样梳理。以成语为例,帮助学生梳理成语的来源,教给成语结构的分类方法,告诉学生使用成语要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辨析成语要从哪几方面着手,等等。再如探究:指出从哪些方面展开探究,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课题,教科书告诉学生可以从走近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及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角度展开探究,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五个方面探究新词新语的来源,特别提醒学生要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搜集和分析例子。这就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方法去探究其他问题。比如,必修5的“有趣的语言翻译”,就是希望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

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知识面逐渐扩大,语文学习的能力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分析思辨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对某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这套教科书试图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专题,并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流行文化、汉语成语、文化寻根、影视文化、文化常识、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等。即便像汉字、对联、成语、翻译这些纯语言的内容,也注意突出其文化内涵。因为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注意充分挖掘其语文教育资源。如“优美的汉字”中的“汉字文化”,探究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年号、谥号,汉字与姓氏、名、字,汉字与避讳,汉字与书法篆刻等的关系。又如成语,一是让学生从先秦诸子典籍中搜集成语,理解其含义,并编辑成册;二是专门设计“成语与文化”,强调汉语成语是文化的积淀,成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突出了成语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特点。这样,学生积累与梳理成语,就不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停留在表层的、个别的理解,而能够从整体上进行观照,以期有更多的收获。

二、教学建议

“梳理探究”的内容设计,贯彻了新课程三个方面的“沟通”,即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沟通,如果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资源,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践表明,“梳理探究”决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庸”和“点缀”,更不能把“梳理探究”上成科学课、班会课,等等。这里提几点建议:

1.立足教材,把握要点。

“梳理探究”的教学,要立足教材,把握要点。比如,教学必修1《奇妙的对联》,就应该注意突出以下内容:一要让学生梳理有关对联知识,特别是平仄、对仗的语言知识,加深认识,便于积累运用;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联是汉语言文字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三要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对联,尤其是一些名联;四要让学生尝试写作对联(即“对对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中生对对联并不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从各种不同的途径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教学时,可从学生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先说说对对联的认识,讲讲关于对联的故事,举些名联的例子,体会对联的格式等,不宜将对联讲解得枯燥乏味,令人生厌。通过这次梳理探究活动,要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对联的认识,较全面地把握对联。

2.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梳理探究”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而设计的。设计时,编者力求做到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增加趣味性。教学中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梳理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是应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的。一般说来,“梳理探究”的学习不宜靠课堂上教师讲授,而主要靠学生在课外进行,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这就需要教师统筹规划,提前布置,让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认真准备,然后进行成果汇报,给学生展示梳理探究成果,便于交流研究的心得与活动体会。至于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可以是笔头作文,也可以是板报期刊,也可以是班组论坛、网上交流,等等。比如,广东深圳南头中学茹清平老师,在教学《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就是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成5~8人的梳理探究小组,确定各自“梳理探究”的课题与方向,分为“有关网络的”“有关校园生活的”“有关家庭生活的”“与2008年相关的”等几个小组,要求列出所选角度最具特色的5~10个新词新语,归纳总结其特点,探讨这些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全心投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尊重实际,灵活选择。

“梳理探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师生选用。如果要求学生完成每个必修模块的三个“梳理探究”活动,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尊重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取舍,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比如,必修2“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科书共设计了“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三个子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完成其中一二个子课题的梳理探究即可。每个子课题又各有2~3个题目,也不一定要求学生全做。教学中,选择哪一个专题,班上可以按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在一个专题内部也可以再进行分工,既可以是一个同学承担其中一项活动内容,也可以分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4.注重基础,加强训练。

“梳理探究”的专题活动中涉及不少语文知识,这些语文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但需要掌握,因为这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转化为语文能力的前提。比如,文言词语与文言句式,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就开始就接触了,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在积累几年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有助于把过去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如古代文化常识,这些也是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接触,但此前这些文化常识都是散见语文教科书,散漫无序,必修5的“古代文化常识”,就是要用专题活动的形式加以归拢,进一步打牢学生古代文化的基础,提高其文化底蕴。这些内容,以活动的方式呈现,而不以知识短文的形式出现,就是要要让学生在语文的综合性探究实践中加深理解,启迪思维。每项专题研究,都要注意对学生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指导他们积累语文知识,探究中外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

5.因地制宜,补充教材。

与教科书中“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板块一样,“梳理探究”活动的设计,也是从一般高中语文学习的意义上考虑的,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地方和所有学校的实际。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也应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当地的语文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当地学生喜爱的“梳理探究”活动,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再是“圣旨”,而只是教学的线索,教学的凭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宁夏固原二中张俊奎老师就结合新课程的实验,设计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把秦腔这一大西北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引入中学语文课堂,在学生欣赏秦腔之后,进行拓展阅读古典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表演、讨论、赏析《高山流水》作文等,既弘扬传承了这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又活跃了语文教学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近年来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实践表明,“梳理探究”突破了过去语文教学“阅读”+“写作”的传统模式,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于全面培养其语文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语文教案高一必修2梳理探究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示例 - 副本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

高一9班 2017-04-09

【教学目标】:

1.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通过练习,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3.积累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词语修辞,掌握并会运用几种常见的修辞格。【课前预习】:

1.自读课本70-72页,了解修辞的分类

2.搜集已学过的初高中课本里有关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的例句。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这些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格仅仅是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二、修辞的分类及作用

(一)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

(二)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平常的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别样的表达效果。例: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小结:炼字答题模板:

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通感、仿词、婉曲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⒈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⒉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你能从已学课文中举出有关比喻的例子么?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来为人称道,试从比喻的手法方面来鉴赏。

拟人:指把事物像人一样来写,把原本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例如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笑。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1)春天爬上了树梢(杜鹏程《保卫延安》).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小结:答题模板:

(三)语句修辞:即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如果你的选择适合语境,就会造成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直击高考

1、高考解读:《考纲》要求:“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在运用语言时,能使用常见修辞手法,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鲜明生动,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考题形式:修辞同语言表达(仿写或续写)、阅读鉴赏(古诗文鉴赏与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联系(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密切,通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联合考察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课堂练习

A.(修辞与仿写)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10年全国卷ⅰ)

答案

B.(修辞与古诗文)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C.(修辞与现代文)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作答。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06年福建卷)

注:幡,一种窄长的旗子。

问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D.(修辞与作文)

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比喻+感悟式,喻义弥深: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高考作文《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自古,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巧妙运用各种修辞,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

五、作业

以“坚持”为话题写一个议论文的首段,要求运用到不少于两种修辞。

【拓展阅读】

(1)古人敬仰季节,因为季节教会他们一切重要而美好的生命真谛。春和景明,木欣欣以向荣,那是生之奋发;夏日炎炎,骄阳似火,那是生之热烈;秋气肃杀,回风摇曳,那是生之蕴藉;冬雪冰封,滢然洁白,那是生之肃穆。在季节的变动周期中,人渐渐成长,渐渐感悟,然后满意地叹息一声,尘归黄土。季节是无言的老师,沉默的仲裁者和守护者。子曰:予欲无言。是啊,庇护一切,包容一切而又默许一切的季节,又何需言语呢:?

(2)记得张潮《幽梦影》中有言:“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而现代人却早已习惯于:“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店,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如此空虚,而那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佳句,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韵律,也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暮霭沉沉中遁于无形;那兰舟催发的桨声,也早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

(3)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的古镇中,在绵绵的细雨里,体味“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情调;我梦想,徜徉在东海之滨,在阵阵海浪声中,感受“烟雨莽苍苍”的气魄。

(4)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5)承诺不是天上的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不是绿波上的一朵浪花,轻盈,潇洒;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萍,漂游不定;承诺不是夜幕中的一朵昙花,转瞬即逝。承诺如同珍珠,它的晶莹是蚌的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承诺如同金黄的谷粒,它的饱满是农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也是农民的希望;承诺如同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勤劳的结晶,也是蜜蜂的骄傲;承诺如同流星,它的灿烂是陨石悲壮的付出,也是陨石的辉煌;承诺如同清晨绿草尖的露珠,晶亮而短暂。

(6)理解是生活的太阳,它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温暖;理解是生活的发动机,它将给人们无穷的力量;理解是生活的美酒,它将给人们带来醉人的芳香。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语文教案高一必修2梳理探究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示例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通过少量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3.积累部份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这些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格仅仅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即: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修辞无处不在。

二、修辞 1.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

(1)从“语音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的诗歌。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分别搜集运用了排比、反复、顶真、对偶等修辞格的语句,或者运用了叠音词、联绵词的句子,或者古典诗词中的押韵句,并说说他们在语音、节奏、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2.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1)平常的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别样的表达效果。A.例: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学生课外搜集类似的例子进行品味。

(2)词语之间超常规搭配

超常规搭配词语是创造性地使用词语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将与甲事物搭配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我们平常用的最多的是词语移用和异配。如《潮湿的心》、《欢乐的火焰》、《车子碾过一个世纪》等等。这些词语的搭配突破了常规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空间。

A.例:

a.远处一页白帆,正慢慢慢慢吻过来。(何立伟《白色鸟》).b.春天爬上了树梢(杜鹏程《保卫延安》).c.红杏枝头春意闹 .d.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e.台湾闹“机瘟”,天灾还是人祸? ..f.城市“暗疮”亟待祛除 ..d.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鲁迅《社戏》)B.学生课外搜集类似的例子,相互交流。

(3)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通感、仿词、婉曲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A.例:

a.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已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学生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3.语句修辞:即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即炼句。(1)整句和散句

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它主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做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广泛,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比较灵活,避免呆板,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两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贯通。

(2)修辞格中的设问和反问

(3)学生搜集自认为精典的整句、散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揣摩它们的表达效果。

一、选题反思

我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修辞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高考中,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运用以及作文都涉及到修辞,所以我想把这一堂课上成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让学生学有所用,从此关注修辞。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本课的设计采用的思路是:从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分别设计活动,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起来,以达到知识的系统性。

学习目标设计好了,但是,真正开始备课时,第一次接触梳理探究课题,发现无从下手了,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一个都没有讲深、讲透。后来,我认真反思,决定整体梳理三大板块知识之后,着重探究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中的炼字、语句修辞中的语序调整,这样思路会更清晰一些,重点也会更加突出。

真正一节课下来,我的感受是,设计的内容倒是讲完了,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课堂容量不够,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设计的题过于简单,体现不出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探究性不足。所以,如何将知识的系统梳理和进行实效性的探究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效果反思

第一次和陌生的学生接触,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是我始终关注的问题。备课中,我精心挑选了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力求通过生动的情节和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修辞也是无处不在,我发动大家找广告词、手机短信、歌词,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借助于语文实践训练过程,要求学生甄别词语,开展写作的实践,实现对固有知识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教学过程的亮点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的感悟以及表达交流过程中的思想交锋和相互促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苏小妹故事中的炼字题,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亮点,学生未与文本发生情感共鸣,没能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课堂氛围沉闷、凝滞。

究其原因,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对问题的整合和适当的引导,当学生茫然,感到无从入手的时候,我也慌了神,想不到用意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这一简单的引导方法,鉴赏的时间不少,但方法不够明晰,学生学习过之后,不一定能把握住炼字要领。

同时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说给残疾人的一段话,这是现场展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学以致用的时刻。当学生写出精彩的文段念给大家听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我没有给予其充分的评价,也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理念反思

一堂好课的衡量标准,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在这一点处理上,我不敢大胆放手: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想法怎么办,应变跟不上怎么办,驾驭不了课堂怎么办,教学节奏乱了怎么办。其实究其原因,就是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在教学实践中,我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安排好每一节随堂课,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注意每一个细节,让自己更快成长起来。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 教学设想: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像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像。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像为主。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的类型

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步骤及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本单元的知识短文,掌握以下内容:

1、什么是想像?想像有什么作用?

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像?

二、感悟想像的特征

1、在写作中,常听一些同学叹息:“这些事,我与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想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艺术想像力。

举《荷塘月色》中若干运用想像展开描绘的语句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生讨论:本文如何想像? 师总结:这里,“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像之笔。既然是主观的,写作就会因人的感悟能力和表述能力而各不相同。通常,荷塘容易描写,而月光下的荷花荷叶则较难描绘;画家绘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下的景物,因为月景朦胧,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化着,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画画尚如此,要用语言文字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画物,自然更吃力。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只凭着新奇的想像,委婉细致地写出来,显得十分迷人。

2、再举一例,说明想像之特征。

想像可以大胆,可以虚构,可以是世界上从未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因而想像又具有虚构性的特点。不过,无论怎样虚构,想像都必须以客观现实作为基础和源泉。下面这篇文章正体现了想像的这个特点。

郭沫若

(原文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9期P43)

3、品析同龄人的作文,借鉴写法。水生与宏儿的重逢-----续写《故乡》

[四川] 王 建(原文略)

或是《教师用书》P178之学生作文《对门》

三、总结:

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即使写亲身经历的事实,也不能没有想像,因为写文章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对素材的取舍,情节的组合,人物活动的细节安排等等,都要作艺术性的处理,其中就包含着合理的想像。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这种创造性思维中就包括想像。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

四、写作练习:

1、就目前一些学校学生负担过重,学生健康、正常的课余活动被挤掉的现象,为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节目拟一个1分钟的专题节目。结尾屏幕上显示的是“孩子们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描写的三个画面要和结尾屏幕显示的内容吻合。

要求:描写三个具体的镜头画面(总字数300字以上)

2、分别以“黑板”为题,展开联想想像,写出一方面对其表赞美,一方面对其表鄙薄的风格不同的两篇短文。

要求:(1)每篇围绕一个中心写。(2)咏物与抒情相结合。(3)每篇200字左右。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的类型

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设想:

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象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象。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象为主。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本单元的知识短文,掌握以下内容:

1、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吧。

二、想象

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我们书本怎么说的。请同学读一下。

它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如精美散文《荷塘月色》。其中一段(P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文字,“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象之笔。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靠的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而是新奇的想象,委婉细致的描写。

此类美文,我们的一些同学看后常叹息:“这景,我也观赏过;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象缺位。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想象练习,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学生想象它是什么——山脉 攒动的人头 弯曲的绳子 蛇 心电图 方便面 蜿蜒的小路 妈妈的皱纹 荷花的香味 音乐的旋律 起伏不定的成绩 坎坷起落的人生 不平静的心情„„

这看似呆板的曲线,经同学们一加以想象,竟包含了如此丰富生动的内容。可见,想象能让单一变得多样化,让呆板化做生动,能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无怪乎爱因斯坦说: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三、虚构

想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写作文时如何运用想象呢?其实,虚构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就让我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学习作文的虚构吧。

说到虚构这个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陌生。因为平时,我们写作文时,老师总要求大家要写真人真事。既然是真人真事,怎么可以说假话,怎么可以虚构呢。那么,虚构是不是在说假话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字典里专业的解释。

虚构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可以看到虚构有哪两个要素:生活素材的基础上 综合加工

虚构不等于说假话。它是一种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我国公认的最权威最真实的史书是——《史记》,那么,大家认为《史记》里有没有虚构呢?有。必修一的《鸿门宴》里就有虚构。大家想: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西汉汉武帝时。刘邦项羽是哪个朝代的?秦末时期。那司马迁不可能坐时光穿梭机到秦末去参加鸿门宴吧?既然他没不在场,那课文《鸿门宴》里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表情从何而来呢?对,是司马迁根据有限的史料加以补充,想象、虚构出来的。

那么,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不必拘泥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生活是平淡的,毕竟大家的生活阅历也有限,有时候,我们发挥想象、虚构一个故事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也许更生动、也更典型。所以,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按照编故事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虚构性作文又可以写哪些类型呢: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科幻,故事新编„„

现在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课本上的虚构之作《程序控制的把戏》。在品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

1、作为本文基础的生活素材是什么?

1、这篇文章生活素材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2、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活素材:父母给孩子留字条。综合加工:母亲一次性给孩子留很多字条。托尔最后居然忘了上厕所。目的:讽刺父母过分关注孩子,反而限制了儿女的自主能力。)

《程序控制的把戏》就是这样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虚构,综合加工,从而真实生动的表现了文章主题。同学们,要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一定可要学会虚构啊。

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自己虚构、编故事的能力,做一个叫“胡编乱造”的游戏。我给大家一组词,黑夜 蚂蚁 月球 模型 电灯泡 马路 巨浪 军团。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三个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6分钟内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的短文,力求使短文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好,时间到。我把我写的小说《亚当之死》给大家读一下。我选的词是“黑夜、模型、巨浪”。

亚当之死

雷电交加,惊涛卷天。

在这恐怖的夜晚,是难以入眠的。亚当和夏娃索性与往时一样坐对大水打发这漫长的黑夜。

呜咽的海啸东一阵,西一阵,给这孤岛上的黑夜带来几许凉意。借着闪电,可以看见,层层波浪,扭在一起,彼此踢打着,撕咬着。“瞧,那是什么?”又一道闪电划过,“啊,人!”

远处,波浪间似乎有一个人影:一起一浮,时隐时现;他显然已筋疲力尽。“我去帮他!”亚当匆忙跳入茫茫白水。“小心!”

夏娃叮嘱声中,亚当已经游得很远。一朵朵炸裂的浪花不时落在他的身旁,将他冲开很远。但慢慢的,他还是努力靠近了那个人影。“轰”,一声霹雳,巨浪一个连着一个漫天压来,两个人影消失了。

“亚当,亚当„„”水面上回荡着夏娃的呼唤,但杳无回音。仿佛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她的目光充满了苦涩与畏惧。

十年前,由于气温声高,两极冰雪融化。汹涌的海水向人类扑来,加上水土流失引起地面变低大水吞没了平原淹没了高山。一切陆地的生命都化作鱼类的食物。只有他俩侥幸逃到地球上这最后的孤岛上。

东方发白,一个漫长的夜总算熬过,夏娃焦急的搜索水面: „„

波峰中,一具橡胶人体模型在荡悠,不远处,几只鲨鱼在挣食一具人尸。我的这篇小说,主题是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否则,遭难的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表现主题,文章显然是虚构的,那么有没有事实做基础呢?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的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下面,我们看大家写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交给同桌点评。建议点评点:

1、对生活中本有的情节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2、虚构的目的是什么? 品评点: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虚构?这样虚构有什么好处?反映了什么主题?内容是否很好地围绕主题而虚构?

有没有想象一些细节来突出主题?是否有似曾相识但又十分陌生之感?如果加上些什么,效果会怎么样?写的内容是否是生活中的典型?

好,游戏到此结束。通过这个“胡编乱造“啊,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不可能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合理加工都会变成可能。这说明,我们虚构作文首先就要敢于胡编乱造,只有胡编乱造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大胆而又新颖。但虚构仅仅是胡编乱造就可以了吗?不可以。那么虚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回答)

首先,虚构要有目的。同学们在虚构的时候呢,常常会虚构虚构,只重虚而忘了实,让自己的想象变成了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其实,任何好的虚构作品,无论看起来多荒诞,它都是紧紧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去的。例如: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够荒诞了吧,但作者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为了借孙悟空表达一种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

其次,虚构要合情合理,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尽可能多的占有生活素材。巴尔扎克:“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这句话非常精辟,我把它送给大家,如果大家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谨记这个想象的标尺,胡编乱造便会成为奇思妙想了。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四

五、结束语 最后,祝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心灵的彩翼,让我们的作文成为一次奇思妙想的旅行。板书设计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虚构≠说假话

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反思

第四篇:3735-人教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财政收入与支出》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精品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精品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精品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第五篇:我对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标教材的认识与教学体会

我对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标教材的认识与教学体会

宝鸡铁一中

李艳

自从人教版这套图文并茂、内容新颖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诞生后,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套新教材希望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高中英语新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风,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道路。

但是我同时认为高中英语新教材也有它不足的地方:

1、单元容量过大,内容过于全面,教师需要花大量精力进行取舍和删减。

2、听力材料篇幅较长,内容分布多。并且,无论材料的内容还是练习的设置,难度过大。

3、口语训练没有功能句,操作性不强。

4、淡化语法教学,无助于学生的学习。

通过一年半来的使用,我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思想有如下的认识: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centered)的语言活动和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者和实践者。而教师则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就如老教师常常说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如果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岂不是成了观众或听众了。所以我们课内课外都需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现和发挥。

这套教材强调有意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所设计的大量听说读写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教材还提供了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个人,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添加的游戏,歌曲,采访,角色扮演(games, English songs, interviews, role plays)等练习与任务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体,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巩固和增强综合语言能力。

第二,倡导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可操作的,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英语交际的成功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易于教学操作还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完成某个项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对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

1、尽管这套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提要进行补充或删减,对教材的难度,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但“难教”还是我最大的切身感受,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学生方面。

新教材容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我所教的大部分来自农村,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连音标都不认识,单词都不会读,所以在课堂上开不了口。还有听力,部分农村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也不够感兴趣,没有养成听录音的习惯,又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仅仅靠课堂来锻炼听力,效果不是太明显。况且新教材中有几个单元的听力难度偏大,所以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简直一窍不通,所以连上课基本的指令用语都搞不清楚。有时候布置一项任务,能完成的总是少数学生。因而,教学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作为首次接触新教材的我来说,新教材的使用对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现在每个单元的相关话题都是非常时代感和生活化的,所以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知识面。课堂语言活动也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灵活,教师需要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这些都让我感到不小的压力。

2、几点做法

对于大量增加的单词,主要采用集中识词,然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加大单词的复现率。让学生掌握读音规则,注重单词的发音。加强单词,词组,句子的听写。

Warming up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读前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导入形式。Warming up一定要很好利用但没有必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热身活动。例如: Warming up & Pre reading: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Warming up,我只是很简单地让学生了解其中五人的事迹,重点选取Mandela谈一下。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来做出判断:Which of them are great men and which are just important men.Then give reasons.。并为后来的课文学习做了铺垫。

课文的阅读除了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会尽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

语法教学不应淡化。语法教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语法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观察法,发现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选择、填空、翻译等)巩固所学是必要的。

加强反思。记录教学工作中珍贵的点点滴滴,坚持写反思札记,在反思与总结中提高自

己的业务水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通过一个年半的教学实践,我从新教材中学到了许多教学思想,也具有了几分教学体验,虽不深刻,但也是今后工作的起点。当然我也认识到,要真正教好外语,还必须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是外语教师的价值所在,也是外语教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如果能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在英语教学上就一定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和突破的。

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