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生态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汇编)

时间:2019-05-12 23:2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生态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生态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生态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生态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关键词:生态课堂、生态德育、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实践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解读

1.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哲学整体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教育生态,从而构建一种先进、科学、高效、优质的,确保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教育。本课题主要从我校的生态德育体系、生态课堂教学、生态育人环境和生态校园文化等四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2.“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2”既两次检测,复习预习检测和教学效果检测;“4”既导学新课要“四化”,既“文本生活化”、“内容问题化”、“过程活动化”、“知识系统化”;“1”既“一课一小结”。是我校正在实施研究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

3.生态德育:是效仿自然生态的德育教育。它的内涵是:1.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德育教育。2.在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个性。3.忠于少数民族地区原生态的故事和本民族“原汁原味”的德育素材,做到道法自然、崇孝扬善、活动载道、尚德致远。以少数民族地区原生态的孝思想、善文化为支撑框架和方向,使每个学生自育构建尚德致远的“基因”。生态德育可以解读为生命德育。它摒弃以往假大空的说教千篇一律的模式教育。在生态德育中没有最好的学生,只有在持续的活动中感悟成长的学生,只有在生命的躯体中镶嵌阳光灵魂“基因”的学生,生态德育永远和学生一起在成长的路上。

二、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策略、评价体系等,打造高效课堂。

2.构建“1.3.3.3”生态德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营造快乐和谐的生态育人环境。

4.培养师生创新意识,促进教学观念、行为的转变及专业成长。5.建设以人为本、自能发展的生态校园文化,优化生态教育治校理念。

(二)研究对象

我校全体师生,其中教职工204人;学生1420人;三个年级共34个教学班;住宿生1340人。

(三)研究内容

1.“1.3.3.3”生态德育体系:一个目标,三个重点,三条主线,三个阶段指导,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课后两检测,文本生活化、内容问题化、过程活动化、知识系统化的“四化”活动,课后一小结。

3.生态校园文化:党团活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师生共同愿景、积极生发的学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为目标。

4.生态育人环境:美丽花园、健康乐园、书香校园、成功学园。

欲经二年研究,总结出相对稳定、接地气、好操作、精准有效、切实可行的指导理论、实操流程、评价机制、管理体系。

三、课题工作进展、执行情况

课题研究工作自申报课题之日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前推进,现在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执行情况如何?现进行一次详细汇报:

(一)提高理论水平:为使研究科学、严谨、有理有据,课题组教师,利用六周时间,集中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渠道,搜集国内外有关生态教育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每人记不少于1万字的学习笔记,写至少两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每周集体学习一次,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认识,在学习和讨论中提高对生态教育的认识和理论水平。

(二)定方案:多次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学科特点、学生实情、生态课堂教学要求、生态德育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详细列出存在的各种问题或不足,并列表排序汇总,深入分析产生问题或不足的根源,经过归纳整理,最终确定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咨询、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交流学习、校园文化、校园环境设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具体分组、分工,任务落实到人,制定有负责教师、具体内容、研究时间、研究目标、实施措施等的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三)2-4-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4-1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这几年课堂教学工作中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一次课堂教学改革,各学科组的组长为主研人员,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监管下,开展了如下工作:

1.创立生态教育理念

在深入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研讨中,我们逐步创立了生态教育理念: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们深信:教育是培育,不是铸造。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蓬勃成长中的生命,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的生态教育就是要让朝气蓬勃的、山花烂漫般的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幸福的生活。就是要给他们好奇的童心增添一付创新的翅膀;把他们好动的天性培养成创造的本领。

校园是花园,不是工厂;学生是花蕾,不是铸件;教师是园丁,不是工人。花蕾需要园丁精心呵护,耐心培育,心血浇灌。鼓励和赞扬是不可或缺的养料,多些鼓励,少点批评,他们就能勇敢地绽放!百花争艳,桃李芬芳是我们最高的理想!

2.倡导教师“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在全校教师会上或学科教研会上,我们反复倡导教师要“做有思想的教育者”,教师的职责是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遵循“发现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知识和能力”这一规律。

做为一名教师要有事前谋划的意识和行为,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要谋划一节课。要围绕教师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精心谋划和设计课堂。若仅以教教材,完成教材内容为任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那我们就在做教材的搬运工。

我们教师不编写教材,但我们不是教材的搬运工。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在基于教材,突破教材,超越教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3.用新课程生态课堂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和生活环境当中学到的东西要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因此,我们引领全校教师达成共识: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背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4.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设计的合理与否是生态教育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落实“文本生活化”、“内容问题化”、“过程活动化”、“知识系统化”要求,实行提前两周分年级组集体备课。

5.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合作的成效、一堂课的成败。对合作小组进行了:

(1)组建小组:班主任定组长,组长、组员互选,适当调整;好、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规模4-8人为宜,4人最佳。

(2)合理分工:组长、材料员、记录员、发言员(明确各自的主要责任)各一名,定期轮换角色。

(3)小组培训: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各环节需要注意什么、有何要求、如何配合等进行了必要的培训。

(4)组长培训:明确组长的角色意识,使命意识;制度建设能力;计划能力;协调能力,特别是解决冲突的能力的培训;教师随时关注,及时指导和帮助。

(5)制度建设:为处理好小组事务,约束行为,解决纷争,各小组商议制定了小组制度,写成书面要求,约束组员,每班定出可操作的制度、表格等,须上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灵活应用,及时修改,学校组织检查。(6)评价考核:制作了组内合作学习自我评价表、作业评价表、合作质量评价表等表,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并制定班级评价标准,进行及时评价,且记录统计。

(7)竞争机制:引进小组内成员间、组与组间、班级间的相互竞争机制,定期表彰、活动、创新等奖励。

(8)长期、多项合作:为使小组交流顺畅、配合默契、发展全面,更有生命活力与朝气、更具创新力,向学校申请批准,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家长进行沟通,在实验班级推行长期多项合作小组,它是所有学科的合作学习小组,并是社团活动、其它课外活动、学校生活及校外生活的小组,快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小组人员固定,合作默契顺畅,只有小部分进行了人员调整,使之更合理。

6.课堂实炼:按实施方案要求,在七年级1、2、3、4、7班、八年级1、2、3、6班的数学、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中首先进行241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操训练,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或不足;随着实验的进行,模式的逐步完善,实验在我校各年级、各学科都展开实施,要求教师须严格执行,检查评议组随时进课堂进行检查,检查统计结果记入教师考核,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7.五课活动:各学科组内都组织了实验交流课,课题组参与说、听、评课活动,交流看法,统一认识,共同提高;组织了四次全校示范课和四次全校实验汇报课,全校无课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展示了实验成果。

8.课堂实录:为更好的实验,学校提供设备、人员,对实验老师的课进行了实录,作为实验资料收集,并组织老师和学生观看实录,以发现和纠正不足。

9.反思总结:为积累实验经验,规定师生每天都要写教学或学习反思,定期分享交流,共同协商,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专人收集师生使用过的教学设计保存,以备后用。

10.访谈、问卷调查:为使实验教学更契合学生实际,及时掌握学生动向,要求实验老师每周都要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适时记录,及时处理;第十七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了学生对241生态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存在的问题,为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开设了实验信箱,学生有什么需求或动向,及时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老师反应情况。

11.评价:为使评价科学、合理、有效,成立了评价研究小组,进行评价方面的研究,在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和学校现有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学生及时、一节课、一天、一周、一月、半学期、一学期、一学年的学习、小组活动方面的评价体系,并在具体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四)生态德育体系研究 1.课题研究的“1333”方案:

一项目标:育四有新人。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个重点:(1)成长的足迹、青春的航标;(2)亲情呵护、阳光关注、幸福成长;(3)学生社团全员参与活动,开展社团活动,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个性成长。

三条主线:(1)以“成长的足迹、青春的航标”为主线,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以“亲情呵护、阳光关注、幸福成长“为主线,教职工全员关注学生,温馨学生幸福成长;(3)以“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社团活动)“为主线,教师全员参与辅导,活动过程泽润学生个性成长。

三个阶段:(1)七年级阶段:校本课程活动以“行为习惯养成,感恩教育”为主;(2)八年级阶段:校本课程活动以“青春期励志,感恩教育”为主;(3)九年级阶段:校本课程活动以“遵纪守法、励志成才、感恩社会、报效祖国教育”为主。

2.亲情关注,阳光关注,幸福成长(简称《关注》)

每两周每位教师亲请关注一次5-6名学生的生活、家庭、安全、学习等各方面,并将进行认真细致的谈心交流,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谈心结果有记录,并且有学生签字认可。在关注时坚持全面性原则,实行全员关注:①全体教职工培育学生:全校有教职工203人,学校有学生1320人,每位老师亲情呵护阳光关注6名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②全体老师参加社团活动:全体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创建社团活动,目前全校已创建的社团有32个。以特长培养特长,使学生在老师引领下全面发展,为最终的生存能力提升奠定基础。③全体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加不同社团:以兴趣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全体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有效解决了师生间的沟通问题,创建了学习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为关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亲情呵护、阳光关注、幸福成长。

3.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航标(简称《航标》)每周根据文明礼仪和综合考核细则(吹麻滩初级中学生态德育综合素质考核: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浏览之礼、仪式之礼。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违纪告别。四无:出言无脏话、室内无纸屑、桌椅无刻划、墙壁无脚印。五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把诚信带给别人。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礼仪六知:知回报、知礼仪、知珍惜、知是非、知协作、知自我。日常十会:会感恩、会尊重、会问候、会谦让、会敲门、会道歉、会微笑、会鼓掌、会拒绝、会道别)将学生在教师,宿舍和活动区进行考核,小组(或宿舍)先考核,按一定比例打出A,B,C,D,再在周一的班会进行考核,最终将结果公布在教室内,这是在进行“格物致知,诚信正心”的治本工作,以达学生修身成才目的。

《航标》每周一次的考核,作实和规范每时、每天、每周学生的行为践行“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生态德育的内修和文明礼仪的外践,知行合一形成和固化学生的品德。

4.互助小银行。依据“少数民族地区整体构建生态德育体系实施方案”的课题研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金钱的能力和勤俭节约的品质,方便学生生活和学习,教会学生合理消费,懂得理财我校依照银行运行创建“班级互助小银行”。初中分三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品,我校对班级小银行的建立分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制度你,具体如下:

①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消费观念不强,对银行收支和借贷比较陌生,鉴于这一实情,七年级“班级小银行”的构建不宜复杂。让学生在校时缺钱吃饭,或回家时(我校是寄宿制学校)没有路费时能够及时得到“小银行”的帮助,让学生懂得借款要按时还,且有一定的利息是建立小银行的目的,为此,制定以下“班级小银行”制度。

②经过一年的“班级小银行”的实施,八年级学生对银行的职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树立了一个观念:银行的钱能解燃眉之急,但必须要按时还,而且借的数量要适度,否则会拿更多的利息。所以,八年级小银行的创建要着力督促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费合理支配,不乱花钱,更不乱借钱,提高小范围的理财能力。

③九年级学生一部分要上高中,而一部分要步入社会,班级小银行的创建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不论是向银行借钱还是向银行存钱,都是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的。什么时候该借钱,什么时候该存钱,取决于自己生活的需要。作为九年级学生,要树立“用银行职能来改变自己生活”的观念,学会合理消费,正确理财。

5.社团活动:全校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创新能力等,活跃学校学习气氛。如:国学经典读书社团活动:由语文组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社团活动,以“崇文尚德,明理成才”为宗旨。学期开学初,每班从图书室借书人均2-3本,登记选册责任到人,交流阅读。每班设读书管理员一名,下设图书管理小组长3-5名。

阅读,形成了悦读的校园风尚,悦读使学生不仅在品德上发展,也促进了学科质量的进步。在读书的活动中,学生恰恰在知识的殿堂和思想品德的“春夜细雨”中收获知识,也在收获礼仪品德和文明修养。......全校已组建各种社团32个,开学初,都根据自己的社团情况制定一学期的活动计划,在大课外活动课,有社团的老师组织开展各自的活动,学校组织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生态育人环境研究

1.召开学校生态育人环境研究小组会议,组织学习相关资料,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

2.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学校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学生素质等),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因素、可利用的和可改善的环境资源、能创造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等,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制定研究实施具体方案。

3.在校园有限的硬件设备和空间中,我们充分利用资源,对学校不合理的布置进行了合理调整;排除了许多潜在的影响学生安全、学习的软硬件设施;美化了校园环境;张贴了和绘画了许多名人字画和宣传画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在人文环境的改造中,加大了教师外出培训的力度,仅一切可能的抓住州、县教师培训的机会,选派教师培训,回来后进行总结汇报,扩大培训影响,创造师生外出交流的机会;同时,邀请资深专家前来做报告、指导、培训,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5.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学校各项序列化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自我体验环境,积淀正向的慧智,在活动中内化学生的品质,并将品质转化为学生的“基因”。6.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的素材进行环境教育,改善我校生态环境状况、探索、讨论、实践、总结保证在原有的生态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研究目标、内容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关键问题的突破,基本上达到了研究立项申报时规定的进度。

四、研究的成效、成果及创新性

(一)开展了如下创造性工作:

1.初步创设了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教育的生态教育理念,它包括生态德育体系、生态课堂教学、生态校园环境和生态校园文化等。

2.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使我校的教学设计样表、教学设计样表解读、听课记录样表、课堂评价标准等更加完善、系统,形成体系,更加具体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更加切合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学生实际,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套改革体系。

3.我们收集整理的《“2-4-1”生态课堂教学优秀教学设计汇编》、《“2-4-1”生态课堂教学优秀说课稿汇编》、《“2-4-1”生态课堂教学优秀教学反思汇编》、《“2-4-1”生态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资料汇编》、《研究课堂实录、优秀教学课件、优秀说课课件、研究活动采风照片集锦》这些汇编和集锦是这几年我校教师课改实践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实践资料,它丰富了学校课改资源,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4.我们的研究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态的、自然发展的理念为方向,为学生的“学”开发策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是为学校教育向“教”转“学”迈出的坚实一步,进一步转化了师生的教、学观念。

5.在教学设计中,溶入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及乡村活动,更体现了知识的深入浅出;组建了长期持久的合作学习小组,并把它延展到各科的学习、课外活动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6.研究制定的“人生设计实施方案”、“互助小银行实施方案”、“亲情关注幸福成长实施方案”、“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航标实施方案”、“孝心少年在行动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可操作性强、对学生成长帮助大,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方案。7.在生态德育体系研究中,延续德育周会、主题演讲、教育视频观看、国旗下讲话、名人砺志等以往对学生、学校德育教育的成功举措的同时,践行了“全员参与,师生共修,活动载道,过程管理,内修外践,知行合一,结晶品质,淬化人生,科学务实,亲情呵护,执近思远”等,提纯了创新理念。

8.具体的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生态德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十大创新原则:(1)全面性原则: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全体师生参加社团活动。全体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将活动中的感悟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的“基因”。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好性格,好性格成就好命运!

(2)长久性原则:秉承“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的理念。体现生态德育效果的持久性,思想教育规划的长远性。

(3)师爱性原则:“亲情关注,阳光呵护,幸福成长”是本课题主要思想和方法。秉承了习总书记“四有好教师”的讲话精神之有仁爱之心。教育的真谛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4)精细化原则:将魏书生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和礼仪中,建立学生每天的活动方向和标准——《航标》。哲人说过:“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是每时每刻的努力和奋斗的结晶”。

(5)活动化原则:“知行合一,内修外践,想在心里,说在嘴上,最终要践行”。把对学生的要求和生态德育的思想,转化为各种活动,并将活动加以精细化管理并考核固化班长喊起立,学生每节课按顺序共同朗诵文明礼仪规定,念在口上,践在行动上。学生如每天而活动过程体现活动引领,过程管理,最终结果体现结晶品德,淬化人格。

(6)务实性原则:德育对每个学生而言是无法量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春夜细雨,才是生态德育工作的真谛。学生可能会出现反复,也可能看不到一时的成果,但只要持之以恒,走一步,再走一步,用务实的态度求真的作风,播种下的生态德育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

(7)本土化原则:明确生态德育的内容是“对生长在这个地方学生的德育”。高深的理论,空洞的说教,收获会甚微,根据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少数民族的德育评价体系,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背景,家庭状况、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道德文明等等,构建具有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乡土生态德育体系。

(8)差异性原则:根据人的智能理论,一般人具有八种不同的潜能。根据心理学,人具有四种特质。根据家庭因素,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哲人说过: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亦然,所有生态课堂的活动中,针对不同的人,设计策划不同的活动,给一点阳光,使学生心中的善根发芽,开花,结果。

(9)包容性原则:有人说过:“对于儿童所犯的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说明儿童特性,就是在不断的错误的修正中成长的,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诠释了儿童的错误和教师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要有“不抛弃、不放弃、一个也不能少的”德育观念。须知冷眼里有瓦特,教鞭下有爱迪生。换位思考:当教师还是学生的时候你就很完美?

(10)时效性原则:根据SMART原则,制定的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S:目标是具体的、M:目标是可以衡量的、A:目标是可以实现的;R:目标是实在的,可以操作的;T: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生态德育规定在三个阶段完成,而且每一项活动都有具体时间限制,如“孝心少年在行动”活动。活动一:完成“孝行少年”、活动二:完成“孝心少年”、活动三:完成“孝星少年“活动。并且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不同的时间段完成。

(二)课题阶段性成果有:

1.初步创立了以:生态德育工程、生态课堂教学、生态校园文化、生态育人环境为四大支撑的生态教育特色办学理念。

2.创建了“文本生活化、内容问题化、过程活动化、知识系统化”的“四化”导学理念。

3.初步创建了“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4.制定了与“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课堂评价标准。5.初步设计完成了与“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教学设计样表。6.初步设计完成了与“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听课记录样表。7.初步完成了《“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资料汇编》

8.收集完成了三集《“2-4-1”生态课堂教学优秀教学设计汇编》 9.收集完成了第一集《“2-4-1”生态课堂教学优秀说课稿汇编》 10.收集完成了第一集《“2-4-1”生态课堂教学优秀教学反思汇编》 11.收集完成了第一集《“2-4-1”生态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资料汇编》 12.《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整体构建生态德育体系研究》实施方案。13.孝行少年评选活动实施方案。14.《民族团结之花》课题实施纲要。

15.《亲情关注,阳光关注,幸福成长》(简称《关注》)的实施方案。16.《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航标》(简称《航标》)的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效有:

1.通过实验研究,使全体教师逐步树立了以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逐步实现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转变。

2.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及教学研究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素质的提高。

3.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小组管理和建设、活动实施方法也逐渐见效;课堂气氛活了(学生参与积极、竞争氛围浓、学生发言交流积极);老师讲的少了(一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的时间明显的减少);学生开始动手、动口、动脑的多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动脑、动口、逻辑思维、交流、组织、创新思维等能力)提高了;各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小老师,他(她)们的板书整齐规范、组织能力强、口答流畅规范了;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步养成了;总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创造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显著增强,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往往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各种非智力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前移,先学后教,先思后启,先讲后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位桌的摆放和学生的座位发生了变化。5.在德育周会、主题演讲、教育视频观看、国旗下讲话、名人砺志等以往对学生、学校德育教育的成功举措与学生各种社团活动的实施中,学校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学习、生活气氛活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6.自从《航标》、《关注》和《社团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仪容仪表整体、见到老师和长辈能主动打招呼,脏话、群架现象明显减少。我校教师拾到现金5500元交给失主,在《民族日报》上给予报道,学生拾到现金百元以上的本年度3人/次,学校风气蔚然一新,师生关系融洽,没有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

五、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部分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穿新靴走老路现象。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6岁,教学经验不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学辅助材料,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意识,学校改革课堂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不够,编写的教学设计实用性不强,“四化”教学理念在课堂导学过程中体现的还远远不够。

2.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与老师的期望值仍有一定的差距。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存在不预习和预习不扎实的情况,导致在课堂中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教师只能依然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注入、传授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有些学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和检查,缺乏探究意识,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在教师日常授课中落实不够,在三维目标中,重视“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中重点强化对考点的落实和检测,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不够,学校学生活动中,语言不够文明,对学校财产的保护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令人不太满意。

5.部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对于“生态德育”的理解是教育学生,而对于“生态德育”活动理解为管理学生,对“生态德育”的内涵和本质——德育生态化;“活动载道,过程管理,师生共修,内修外践,知行合一,结晶品质,淬化学生人生”理解的不透彻。

6.个别老师《谈话》主要在当前中学生存在问题以及校园中从在的安全工作中展开,涉及面不广,还没有形成模式。

7.个别班主题班会主要处理上级下达的关于学生的各种文件为主展开,没有对生态德育更深的理解,缺乏灵活性。

8.部分环保小组主要以捡学校垃圾中有价值的废品为主,与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理解肤浅。

9.个别老师对《关注》要求的谈话敷衍了事,纸上谈兵,不具体落实,有完学校任务的嫌疑,没有做到爱生的要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没有深刻理解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的境界!10.在小组活动中有任务分配不均;学习好着独揽一切;不动不说者存在;讨论参与不积极、深入;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组内竞争不激烈;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竞争不活跃等著多因素仍存在。

11.各种评价,竞争方式方法还不成熟,条理化、制度化还不完善,还不够契合我校学生实际。

12.课题组全体成员理论钻研不够,好的想法、好的点子写成文字总结方面不勤快。

六、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在下一阶段的实验研究中,主要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入手,制定出更加详细周到、科学、可行的方案,严格实验。

2.如期在全校推广和完善“2-4-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生态德育工程、生态校园文化和生态校园环境研究成果。

3.完善和细化课堂学习小组的组建办法和管理机制,完成“2-4-1”生态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等评价细则。4.严格要求,及时收集学习研究资料,积累资源,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端正研究方向和态度,深入研究,不断补充和完善前一阶段取得的各项成果,使研究更有效。

5.修改和完善教研论文,争取在更多公开刊物上发表。

6.通过学习、反思交流、五课活动、竞赛等活动来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对研究成果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改进,使之更切合学生实际。

7.《航标》实施方案从班级延伸到宿舍,策划全方位,关注五死角,最终的航标成果由班级和宿舍两部分组成,使其更好地为学生为学校为家长负责,培育四有”接班人。

8.《关注》实施方案谈话内容范围要更加广泛,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前瞻学生小学的思想形成,后续学生初中的未来设计,体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目标。.9.《孝行少年》实施方案更加侧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一身幸福着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10.帮助和鼓励广大教师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申报 “富有学科特色和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

11.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结题报告。

经课题小组研究评估,各项研究进展顺利;方案科学、可行;成果基本适合我校及学生实情;目标基本达到;不存在研究技术风险。

七、管理情况

学校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副校长、教导主任、主持人组成的课题检评组,对研究情况进行督查,确保研究顺利进行;设立课题办公室,指导和管理课题;为课题研究专供两台摄像机;在组织领导、设备、经费、时间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本课题在全校进行实验,课题组集体办公、集体备课,随时互相探讨、交流信息,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人员每周至少召开一次集体研讨会,每次研讨会都有详细的会议记录;.专人负责资料、视频、会议记录、打印等工作总之,课题研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资料档案齐全,管理措施落实有效,配套条件完备,研究进展顺利。

第二篇: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上)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在有限的45 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符合二中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和指导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本课题于2007 年10 月被金坛市研训中心备案,同月召开课题开题会。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学习,团结协作,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并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详细拟定阶段计划 课题自正式开题以来,每学期初必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由朱金勇组长确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由全体成员商讨本学期具体的研究工作,落实各成员学期研究任务并形成书面材料;每学期末,也必召开一次课题会议,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加以总结,“自我汇报”、“自查自纠”、“相互督促”。

(二)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采用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1.每周教师读书: 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每周认真读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自主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

2.定期自主讲座 广博的吸纳是为了更好地倾吐,输入的信息只有经过头脑的加工再自主地输出,才能成为自身素质的积淀。我们鼓励课题组老师自己做讲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自己人听。我们经常让大家精心制作幻灯片,将自己在报刊杂志刊发的新成果与大家分享,将工作中的得意之举、困惑之处与大家交流,将新近看的好书中的精华向大家作介绍,将课题研究的新思路与大家研讨。

3.专家引领指导 2011 年春学期,我区教研室杨万扣主任来校作了题为“预设生成 关注常态”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杨主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常态下的有效课堂教学重点讲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且就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四个方面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事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使大家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力图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三)积极引导教师角色的转变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西尔伯曼在1970 年曾出版过一本著作《教室里的危机》(或《课堂的危机》)。著作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所谓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形式。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抓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摸索和前进。

(四)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在二期课改大跨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们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走进常态课堂 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这是大家的共识,但一位普通语文教师一学期能上几节公开课呢?一个普通班级的学生一学期又会有几次机会听教师上公开课呢?更多的是听老师的常态课。只有常态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聚沙成塔,只有常态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79 岁高龄的钱梦龙老师总结2007 全国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 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曾呼吁展示课应该回归教学常态。指出某些“展示课”正在异化为展示教师个人才艺的“表演课”;精美课件的“欣赏课”;热热闹闹的“游乐课”。提出了常态课的基本要求——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常吃家常菜”,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公开课,看上去很美,好的公开课更像视觉、听觉与精神的盛宴。然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行程中,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数量,常态课应该占绝对的比重,常态课的质量更应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本课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常态课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舞台也是常态课堂。于是走进常态课堂就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教师还存在着抄袭他人现成教案的现象。个别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甚至于一拿到基础教案就随便进入课堂。二是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淡薄,完成也好,不完成也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有些老师虽然也预设了一些教学步骤,但如何做到前后照应,过渡自然,点评、引导恰如其分等就显得很随意。三是课堂太浮躁。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完美,追求创新,在课堂上运用了许多时尚的教学技巧,如刻意追求“导入”的新奇,刻意追求“讨论”的热闹,刻意追求“结语”,而对语文学科的本位——语言,却漠然处之,甚至不闻不问。

2.确立了研究的一线八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一线八点”上,整个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要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其中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研究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3.积极探索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以手中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为根本,积极探索每单元的有效教学策略。2008 年春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至少开设了2 节常态课,其中包括了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六个单元的议论文教学,说明文教学,小说教学,散文教学,诗歌教学。为了改变课堂低效的现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收获和反思。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评课和反馈。我们力争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成立了学术沙龙团体 自课题研究起,我们就成立了“提升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这一沙龙团体,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磨课、研课、上课、评课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自课题开展以来,从没间断过。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每篇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课题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一)促进教师对课堂的反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则是“教而不思则罔”。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特别是对常态课的反思。我们的反思重在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常态课上出现的问题是最真实的问题。

(二)初步探索出了的有效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1.教学的准备是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 教师在备课时,如果首先抛开对任何资料的依赖,以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审视文本,就会最大限度地预测学情,获得宝贵的“第一印象”,从而据此设计教学过程。这种亲自“下水” 体验到的“温度”,正是师生的共同感受,因而便成了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的话题。

2.教学的序幕是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的导入,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致力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和学习兴趣。

3.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灵扬帆启航: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体验、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他们初步接触文本的感受和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其实这本应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到底是谁在学?是学生在学,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在学或是代替学生在学。一言以蔽之,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灵扬帆启航。这就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4.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学生教: 何谓“贴”?即由学生提供对话的话题,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自能理解的就不教,不能理解的才教——教师是作为一个“守望者”、参与者的角色而存在的。从空间感觉上讲,教师是居于学生之后,若即若离的。这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什么要“贴”?因为在课堂对话中,教师提前做了深入研读并且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垫高”了自己,做好了课堂对话的充分准备,似乎达到了与文本平等的地位。但是由于受生活阅历、阅读能力、研读程度的影响,学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在学习和对话中,他们难免会出现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恰如其分雪中送炭般的降临,否则,学生的学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教师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怎样“贴”?一句话,需要教才教,需要教一定要教好。一般手段为穿插引用、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慢研细磨、吟诵美读。例如生字词的处理,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出现,而是放在教读中随机纠正或强化,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预习,还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且有的放矢,避免了无效劳动。再比如写作背景,不必要在导入课文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机械地推出大篇幅的文字介绍,而是放在学生解读文本最需要的时候,或者说是离开背景不行的时候,教师“雪中送炭”,酣畅淋漓地“浇它个透”!这不但选择了点拨的最佳时机—— 学生思维“愤”“悱”之时,而且使课堂教学面貌呈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跌宕之美。“贴”到什么程度?概括地说,就是把肤浅的“贴”深刻了,把片面的“贴”全面了,把误读的“贴”正确了,把笼统的“贴”细致了——“贴”它个明明白白,“贴”它个透透彻彻,“贴”它个淋漓尽致,“贴”它个心动共鸣。5.教学的归宿是学生——激动一阵子,管用一辈子: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实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上,从课堂里走出的是一个个“新我”。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 “管用一辈子”。

(三)组织实施了网络课题研究 我们在学校网页上创建了“初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研究”栏目,共同制作一本电子档案。这份电子挡案,既是课题档案又是全组的成长档案。我们对课题的管理也通过网络实施, 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反映在网上,边研究边推广边完善。在“初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研究”博客中建立了以下栏目:“文件通知”,“课题方案”“理论学习”“研究计划”“课题成果”“研究动态 ”。将所有的课题研究资料呈现于网络,可以让课题组内人员及时掌握研究动态,课题组外人员品头论足有利于改进研究工作,更可以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紫竹园中学课题研究组:刘爱玲 李启乙 思考,是智慧的基石,必将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研究,是集体的结晶,必将凝聚出更幸福的果实。2005 年 7 月,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这一方案一提出,就获得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并被批准为校级课题,本课题旨在探讨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一年来,我们围绕着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篇研究报告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题加以总结陈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摸索建立起可操作的,能体现学案作用,发挥学案价值的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研究意义:学案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提示、点拨,发挥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斯宾塞指出:“人类是完全从自身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教师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使学生学会求知。

3、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

1、“学案”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2、“学案”编写的原则。

3、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4、语文“学案”教学的启示与反思。

5、从“教案”到“学案”编写的相关问题研究。

6、语文学案教学对学生思维、学习习惯、学习负担等各方面的作用及影响。

7、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学生运用学案学习前后的心理感受等)研究方法:(1)文献法(2)调查法(3)比较实验法

四、课题研究工作回顾: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自 2005 年 7 月至今,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其中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准备阶段(2005.7——2005.9): 查阅资料,明确学案,学案教学法等的基本概念,对如何设计、编写和使用学案,建立 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这主要是利用暑假休息的时间进行的,为开学后进行顺利的实践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向学生讲解质疑式学案编写实施的流程、要求等。

第二实施阶段(2005.10——2006.6): 初级阶段: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设计学案(由教师设计的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两个单元的质疑式学案。中级阶段: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编写学案。老师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高级阶段:学生自己设计、编写学案。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公开课四次;十次课题组研究会议,一次全校性研讨会;两篇论文:李启乙:《运用学案教学法的几点体会》,刘爱玲:《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生谈写学案学习的体会每人两篇。

第三总结阶段(2006.7——2006.9): 撰写出语文学案教学相关问题的论文。李启乙:《比较阅读式学案教学模式与案例》 刘爱玲:《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摸索出两种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质疑式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和比较式阅读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质疑式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学习

(三)、拓展学习。学习全过程由教师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生在此基础上独立自主学习,完成个体学案(自主学习、质疑学习、拓展学习),然后由个体自主学习到小组、班级的合作、探究、评价学习,老师学生总结,最后学生再应用。学案的形成流程:个体自主学习形成初级学案。小组、班级合作学习形成二级学案。年级合作学习形成终极学案。逐步形成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质疑——探究——合作——交流——评价——小结——应用。比较式阅读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式阅读学案由四部分组成:

(一)、确定比较点(学习目标),(二)、寻找课文中的事实依据,(三)、分析造成异同的原因,(四)、总结,应用。初二下学期有三个比较阅读单元,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进行了比较阅读式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方面,编写了两个单元比较阅读式的学案,先让学生依案自学,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去确立课与课之间的比较点,如何去寻找课文中的事实依据,又如何去分析造成异同的原因,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做比较阅读式学案,最终达到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五、苦辣酸甜话收获——我们思考与追求 天道酬勤,瓜熟蒂落。经过我们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和效果。

1、教师方面:教育的观念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论文,以前我们刚进行此项实验时,有很大思想的障碍,觉得科研是高深的东西,是追风、赶时髦的行为,后来,在试验过程中,真正尝到了甜头,无论从备课、述课还是教学总结、论文方面,先进的教学理论总是一套套的,教学案例也是新颖而且有价值的。

2、学生方面: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一改“在听中学”的单一方式,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二改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三改学生接受式学习的习惯,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四改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势头,提出的问题的档次有了提高。总体上让学生接受了新的教学法,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能够按要求撰写学案,懂得了要合作学习,分享成果,也明白探究过程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在本研究将告一段落之际,我们也冷静地看到,本研究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仍然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例如:如果我们能够有专家引领,或许本研究的影响和效益会更大一些;如果我们理论水平再高一些,实践经验再多一些,我们成果的学术水平会更高一些…… 在人类已步入更加文明、进步的21 世纪之时,为了自己所钟情的教育事业,我们将不懈努力,奋勇前行!一位哲人说过:“我思故我在”。思考是美丽的。研究是幸福的。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具体的教学模式。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 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从而建构起完整科学的认知体系。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的解决,带有明显的研究性的特征。此种课型的学案设计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平台,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推断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开放性学案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递进式:泛读—精读—讨论—作业 递进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阅读教学。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特征。精读是为了系统、深入地掌握阅读材料所具有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习者从字、词、句入手精研细读,甚至反复阅读,进而掌握各个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精髓,以便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字、词、句入手就是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逐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反复阅读,层层深入。精读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实质的理解,是形成学习者知识系统的基础,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如此。因而无论什么学科的基础内容,都应组织好精读,以便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精读的技巧通常是:(1)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在道理的阐述、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应首先抓住它们。(2)找准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搞清了文章的中心内容。(3)把握重点段落。一篇文章在叙事论理时,总有一些段落是起铺陈作用或过渡作用的,而另一些段落则承担着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的任务,这样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在阅读时应着重把握。泛读是一目十行式的阅读,它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泛读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扫描式阅读。意群扫描即不是以单个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注意引教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在阅读时,不要过分看重对个别字词的辨认,只要能掌握基本意思即可。(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地阅读,甚至只读其大小标题,以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或对某些重要观点、重要信息的大概出处有所了解即可。如在字典里查找词汇,或复读已读过的文章,或确认某个信息等等,通常用此方法进行阅读。(3)跳读。即对自己关心的内容或特定内容进行阅读,如寻找特定的数字、符号、日期、事由或确认某个信息等就属此种阅读。其特点是跳跃阅读,不逐一阅读。这适于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研究结果

(一)学案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用最终会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成绩上。研究结果证明通过选择以两个平行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没有学案学习的经历),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学案教学法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学期期末语文成绩:实验班平均77.4,优秀率35.1%,及格率100%,对照班平均68.6,优秀率17.6%,及格率89.7%。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要明显好于对照班。

(二)对学生计划、控制和调节学习活动的作用 关于学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作用,我们设计了“学案教学法调查表”分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然后按照学案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最高分25 分)、学习过程(最高分30 分)、思维(最高分15 分)、学习负担(最高分5 分)的影响以及对学案的评价(最高分15 分)和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最高分10 分)六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学案教学法的各方面评价都是积极和肯定的,特别是学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学习过程)几个方面的作用评价非常高,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和纠正错误(计划监控)方面的作用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思维起到的作用也是积极的,而且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学案的使用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倾向于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四、结果分析

1. 学案对指教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学案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我们依据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和巩固以及错误检查等方面设计了6 道评测题目,结果学生评价非常满意。这说明基本上学生认为学案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学案内容发生联系。学案的作用应该是长期的、而且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生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学案对学生成绩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对女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尤其有帮助。如何使学案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设计更为严密的、时间跨度更大的实验。2.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开展“语文学案教学法”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语文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2.语文学案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3.语文学案教学法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4.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习策略的指

第三篇: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金坛市第二中学 严云霞 卢菊芳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在有限的45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符合二中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和指导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本课题于2007年10月被金坛市研训中心备案,同月召开课题开题会。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学习,团结协作,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并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详细拟定阶段计划

课题自2007年11月正式开题以来,每学期初必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由王小红组长确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由全体成员商讨本学期具体的研究工作,落实各成员学期研究任务并形成书面材料;每学期末,也必召开一次课题会议,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加以总结,“自我汇报”、“自查自纠”、“相互督促”。

(二)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采用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1.每周教师读书:

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每周认真读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自主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

2.定期自主讲座

广博的吸纳是为了更好地倾吐,输入的信息只有经过头脑的加工再自主地输出,才能成为自身素质的积淀。我们鼓励课题组老师自己做讲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自己人听。我们经常让大家精心制作幻灯片,将自己在报刊杂志刊发的新成果与大家分享,将工作中的得意之举、困惑之处与大家交流,将新近看的好书中的精华向大家作介绍,将课题研究的新思路与大家研讨。课题组骨干教师朱冬青老师,其主持的省级立项课题《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于2008年春学期已顺利结题,她专门做课题组成员做了《我是这样做课题研究的》的讲座。

3.专家引领指导

2008年春学期,曹少华主任来校作了题为“预设生成 关注常态”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曹主任结合二中的实际情况围绕常态下的有效课堂教学重点讲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且就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四个方面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事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使大家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力图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三)积极引导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的课堂从无效低效转型为有效课堂是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西尔伯曼在1970年曾出版过一本著作《教室里的危机》(或《课堂的危机》)。著作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所谓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形式。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抓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摸索和前进。

(四)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在二期课改大跨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们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走进常态课堂

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这是大家的共识,但一位普通语文教师一学期能上几节公开课呢?一个普通班级的学生一学期又会有几次机会听教师上公开课呢?更多的是听老师的常态课。只有常态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聚沙成塔,只有常态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

79岁高龄的钱梦龙老师总结2007全国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

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曾呼吁展示课应该回归教学常态。指出某些“展示课”正在异化为展示教师个人才艺的“表演课”;精美课件的“欣赏课”;热热闹闹的“游乐课”。提出了常态课的基本要求——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常吃家常菜”,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公开课,看上去很美,好的公开课更像视觉、听觉与精神的盛宴。然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行程中,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数量,常态课应该占绝对的比重,常态课的质量更应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本课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常态课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舞台也是常态课堂。于是走进常态课堂就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

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教师还存在着抄袭他人现成教案的现象。个别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甚至于一拿到基础教案就随便进入课堂。

二是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淡薄,完成也好,不完成也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有些老师虽然也预设了一些教学步骤,但如何做到前后照应,过渡自然,点评、引导恰如其分等就显得很随意。

三是课堂太浮躁。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完美,追求创新,在课堂上运用了许多时尚的教学技巧,如刻意追求“导入”的新奇,刻意追求“讨论”的热闹,刻意追求“结语”,而对语文学科的本位——语言,却漠然处之,甚至不闻不问。

2.确立了研究的一线八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一线八点”上,整个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要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其中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研究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3.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以手中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为根本,积极探索每单元的有效教学策略。2008年春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至少开设了2节常态课,其中包括了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六个单元的议论文教学,说明文教学,小说教学,散文教学,诗歌教学。

为了改变课堂低效的现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收获和反思。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评课和反馈。我们力争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成立了学术沙龙团体

自课题研究起,我们就成立了“初中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这一沙龙团体,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磨课、研课、上课、评课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自课题开展以来,从没间断过。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每篇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课题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一)促进教师对课堂的反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则是“教而不思则罔”。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特别是对常态课的反思。我们的反思重在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常态课上出现的问题是最真实的问题。

(二)初步探索出了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所以教师的一切行为都要为了学生。

1.教学的准备是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

教师在备课时,如果首先抛开对任何资料的依赖,以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审视文本,就会最大限度地预测学情,获得宝贵的“第一印象”,从而据此设计教学过程。这种亲自“下水”体验到的“温度”,正是师生的共同感受,因而便成了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的话题。

2.教学的序幕是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的导入,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致力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和学习兴趣。

3.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灵扬帆启航: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体验、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他们初步接触文本的感受和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其实这本应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到底是谁在学?是学生在学,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在学或是代替学生在学。

一言以蔽之,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灵扬帆启航。这就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4.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学生教:

何谓“贴”?即由学生提供对话的话题,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自能理解的就不教,不能理解的才教——教师是作为一个“守望者”、参与者的角色而存在的。从空间感觉上讲,教师是居于学生之后,若即若离的。这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为什么要“贴”?因为在课堂对话中,教师提前做了深入研读并且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垫高”了自己,做好了课堂对话的充分准备,似乎达到了与文本平等的地位。但是由于受生活阅历、阅读能力、研读程度的影响,学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在学习和对话中,他们难免会出现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恰如其分雪中送炭般的降临,否则,学生的学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教师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怎样“贴”?一句话,需要教才教,需要教一定要教好。一般手段为穿插引用、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慢研细磨、吟诵美读。例如生字词的处理,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出现,而是放在教读中随机纠正或强化,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预习,还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且有的放矢,避免了无效劳动。再比如写作背景,不必要在导入课文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机械地推出大篇幅的文字介绍,而是放在学生解读文本最需要的时候,或者说是离开背景不行的时候,教师“雪中送炭”,酣畅淋漓地“浇它个透”!这不但选择了点拨的最佳时机——学生思维“愤”“悱”之时,而且使课堂教学面貌呈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跌宕之美。

“贴”到什么程度?概括地说,就是把肤浅的“贴”深刻了,把片面的“贴”全面了,把误读的“贴”正确了,把笼统的“贴”细致了——“贴”它个明明白白,“贴”它个透透彻彻,“贴”它个淋漓尽致,“贴”它个心动共鸣。

5.教学的归宿是学生——激动一阵子,管用一辈子: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实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上,从课堂里走出的是一个个“新我”。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

(三)组织实施了网络课题研究

我们在二中网页上创建了“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栏目,共同制作一本电子档案。这份电子挡案,既是课题档案又是全组的成长档案。我们对课题的管理也通过网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反映在网上,边研究边推广边完善。

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博客中建立了以下栏目:“文件通知”,“课题方案”“理论学习”“研究计划”“课题成果”“研究动态 ”。将所有的课题研究资料呈现于网络,可以让课题组内人员及时掌握研究动态,课题组外人员品头论足有利于改进研究工作,更可以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篇一: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 2014 年 9 月份申报,与 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 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 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 2014 年 10 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 11 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 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问题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 '参与者' '咨询者' '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 ,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篇二:《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中期报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们申报了市级课题《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旨在针对我校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随之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融通课堂内外,积极构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课堂”。现将我校在该课题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组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二)组织开题学习,明确意义 课题申报成功后,召开了校级开题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宣读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转变和优化师生传统教学方式为重点,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行了“课堂教学低效原因”调查分析。通过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自我反思与调查,通过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学校、学生、家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分学科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开展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调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侧重,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四)依据调查分析各年级学科教研组确立了本组的研究侧重点与子课题。

(五)以“优化教学环节 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理论学习,理念先行 研究指出,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形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差、两极分化严重等不良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真正展现学生学习状态的真实性,就需要教师主动改变、提升思路、强化行动。所以组织教师采用自学与外出培训学习,观看专题讲座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先后组织教师学习和观看了余文森教授撰写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视频。课堂实践,寻找策略(1)研读课标与教材 经过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理解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号召教师结合课标研读教材,以教学内容为契机再学课标。要求教师先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掀起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良好教研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使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都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整体联系的观点,在读懂教材上做文章,在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上下功夫。(2)立足常态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立足常态课,即教研组或分管领导采用随机抽查听课的形式,发现问题及时研讨点评,让每位教师明确一节常规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任务要求,教法学法等环节内容,能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达成既定学习目标为标准,努力提高常规课的教学效率。推进教研课。为了帮助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听课评课的实效,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公开课。依据课堂评价,通过教师全程参与,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了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的高效课堂研究提供实在的研究案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示范课。即发挥本土资源,组织和开展本校各级能手示范观摩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进名校,访名师,解读有效课堂”主题教研活动。课题组曾多次鼓励和安排相关老师去其它兄弟学校学习借荐,以提高对有效(高效)课堂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使老师们重新认识了课堂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对有效课堂的理解,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总之,各项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优化教学环节、构建有效课堂、追求高效课堂”为宗旨,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课题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研究,明晰了构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首先要静下心来钻研教材和备课,静下心来研究学生,明确了理清了教师角色。只有备课充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重难点,要充分研究好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课型的不同设计灵活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分层,不能一把抓;要体现有所侧重,不能一刀切;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取舍。把教学目标分解若干个教学活动目标。这样既提升到了优的学习优势又适当兼顾差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点的呈现要也分层次,循序渐进,做到兼顾共性,照顾个性。教 师在活动设计中要有前瞻性,留有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但要注意如何避免出现一些设计上的无效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2.做好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要让基础很差的学生对已经由其他学生回答对了的问题进行重复,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进步。教师要像无私的太阳一样,毫不保留地吧赞美之词送给那些需要我们鼓励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所以及时的表扬、必要的耐心、适当的有趣的课堂活动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的内驱力。3.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侧重和分层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做出不同的标准的要求。4.课堂练习要稳扎稳打。向学生提出小目标,有小目标的完成来逐渐向大的目标靠近。要求学生小步子,低起点。逐步的积累来完成一节课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5.开展好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成功感。鼓励优生带动差生,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鼓励他们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使他们知道同学们和老师都没有抛弃他们,也没有放弃他们,愿意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探讨和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较成功地解决了课题中提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形式的相关问题。

(二)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解了开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们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对优化每个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2、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名师成长梯队已经形成 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他们都力图借助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品位,改变教师的教学状态,提升自身的工作质态。在研究中我们积极组织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和案例反思,并汇编成《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经过教、研、思、写等多层次的磨炼,不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的引领,教研风气空前浓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正成为广大教师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教师们在一次次研究、追寻、反思、改进中,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三)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课堂上学生搞小动作的少了,专心听讲的人多了;只会倾听的人少了,会听善思敢说的人多了;教师说话的时间少了,学生表达的多了;单一评价的少了,学生参与的多了。总之,一个积极向上、紧张有序、和谐文明的课堂气氛形成了。今后,我们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再戴着“有色眼镜”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改变教师一贯地运用师威和高高在上的身份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让

篇三:省级课题中期报告 省级课题《初中物理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 中 期 进 展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物理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传统物理作业设置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注重智力测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这个指挥棒“指使”很多教师实行“题海战术”,布置的是千人一面的统一作业,学生课外往往处于题海之中,有做不完的习题,想不尽的难题,学生课外负担重,但收效甚微。学生有厌做心理,抄袭作业现象普遍,课外作业往往流于形式。传统作业往往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注重独立思考,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往的作业围绕书本做文章。一方面,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着与实际生活脱离的事实;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也不需要深入生活,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仅靠冥思苦想,纸上谈兵即可。这样就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较差。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2、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学策略的落实,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课堂,并且也应该深入到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物理作业的创新自然不会例外。作业训练与批改可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应当成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巩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手段,足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物理作业的设计。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物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物理作业应该实现质的转变。优化学生的作业设计,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此,课题组针对费城二中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物理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中期研究时间 2008年1月----------2008年12月

三、中期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初步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体系。

四、中期研究的方法

1、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内容,有分有合。

2、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作业设置及运用的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物理教学效率 的症结所在。

3、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

4、培训学习: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然后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5、实验法。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以便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

6、访谈法。在课题试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随时掌握学生对课题的反应和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课题计划和具体的课题实施方式。

五、中期研究过程:

1、申报:本课题于2007年11月向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递交申报表。

2、立项: 本课题于2007年12月经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审查批准立项成为省级科研课题。

3、开题:本课题组于2008年5月在费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经我校教科室精心准备,在本校隆重举行题为“关于初中物理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会。

4、理论学习:本课题立项后随即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通过教研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认识到在新课

程背景下加强物理物理作业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学习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和了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并撰写了相应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5、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细化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制定课题管理措施,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6、初步实践与调查:开始尝试在所选择的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为下一步研究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六、中期研究成果:

1、本课题组成员查找出大量的物理资料,进行课题理论学习;教师在学习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和了解,并撰写了相关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形成系统的课题管理体系,规范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行为。

3、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研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费城二中初中物理学生学情卡”。

4、掌握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七、问题与反思

1、我们开展的研讨活动的主题虽然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困惑,但有些问题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核心,如何在实践、思考中提炼出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一大的挑战。

2、课题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课题组成员有些是按计划在认真研究,并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有少数组员,因为操作上的问题或者是个人的因素,研究成效一直不明显。如何帮助这些课题组成员重新调整研究方案,找到适当的切入口,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3、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希望有关部门多些举办教研培训活动,包括讲座、研讨、观摩、学习等,以利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防止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

八、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总结经验、材料,课题组成员形成共性作业,进行创造性研究使用,使之能恰到好处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初步适应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这项工作既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2、进行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对从实践中探索的经验、方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并上升为科学理论,发表教研论文。

3、资料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进行评价和反思,做好课题研究结题的准备工作。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客观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到了城区学校,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因此农村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学懂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快乐物理”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勇于质疑、提问,从而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监督下逐渐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大教育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也落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前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当然也难指望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也无法使他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针对社会经济以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我们对教育的方式和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转变观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传授学习方法和知识并重,既重视知识培养又重视技能的培养,更不能忽略情感的培养。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引和强制,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其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他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从现代学习方式的方面来讲,通过快乐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快乐。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自己喜欢的学科,我就一定能把它学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确很喜欢物理,可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太喜欢物理,但是学习起来还比较顺利。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碰到过。经过调查持有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他们喜欢物理并且能学习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

2、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

3、受到家庭中他所信赖的某个成员的职业行为与物理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

4、受到某位科学家的影响;

5、物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同学,他们喜欢物理主要原因是物理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强烈吸地引着他们。他们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正确的方法;

2、教师的教学存在某些缺陷;

3、过高的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距较大。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各学科的成绩均不错,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物理这门学科上而已。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讲课不能只照本宣科,应当反复讲学习物理的意义,平时突出讲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用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有意或无意地记住大量的东西。同时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个思想准备,有准备就能提高对重点的注意力,有准备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

其次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易到难,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

再次,教师要从生活生产中帮助学生发现物理的美,要帮助学生发现学好物理的巨大益处。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从内心上要求自己必须学好物理。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查看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先看电器的说明书,自己能看懂多少,再与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这个作业要求不高,学生也有兴趣,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举出一样,并说出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如果你认为有什么不足,在利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改进。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要求高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一样,并有少部分学生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主动地去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投其所好,得到快乐。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仅不能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他们也是含糊不清,这样连教师辅导也难以下手。因此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喜欢无边无际地想,教师要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地想,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要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想像逐步步入科学思维的轨道,以避免胡思乱想。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呢?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1)模仿提问法(2)阅读提问法(3)比较提问法(4)反问提问法

(5)推广提问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性,感受快乐。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目前,我们总体的物理教学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有了飞跃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农村教育的物质条件在提高的情况下,成绩却不见长,造成了优质生源不断进入市区中学,大部分农村中学只留下了三流的生源,也使大部分教师感到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做,城区学生竞争激烈,农村中学学生竞争意识落后,城乡差别拉大了。因此在农村中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丰裕,不少学生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感觉生活非常轻松,毫无负担和压力,因此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很弱。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培养他们的竞争心理非常重要。我们认为:第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谁而学,要明确学习是谁的责任,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要确立每个人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每天要有任务,每周要有计划,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在班级中、在年级中,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例如班级与班级之间签订竞争协议,班级中各人确定自己的赶超对象,可以确定自己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并且张榜公布,在班会中公布,以起到监督作用。通过这样的形式很多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寻求更直接的理论支撑并完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借鉴有关理论进行模式建构的初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模式假设和雏形模式建构,用理论指导实践,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近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指导。

(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在实验班中抽取部分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对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情况进行调查,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并从学生角度找出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六、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步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本课题的研究,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变为主动快乐的探究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能主动的融入物理课堂中,学习气氛很浓,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乐于探究,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情况下,物理平均成绩仍稳中有升。

2、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有了改善

课题组成员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行平等教学和民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课题组成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有了提高,有力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

(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优秀课评比及素质大赛等方面取得显着的成绩,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意识有了增强,研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问题与反思

存在的问题:1、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相对比较差,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所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对双差生;2、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观,但是如果我们监督不严的话,部分学生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状态;3、我们还不能争取到所有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节假日的情况还不能得到保证,反思: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和家长联系,多和学生谈心,找出学生不愿学习的真正的原因,在课内课外全方位的监督。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态度不仅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中培养。以后的工作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们在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

下载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生态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生态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个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15-14-175) 标签: 杂谈课题名称:《班级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与自主管理培养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谢军德 引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分析近些年来......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途径方法 心理健康现状实践活动操作体系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根据......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海盐县教科所联合课题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海盐县教科所承担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99年度基教课题。本研究着眼于中小......

    初中英语课堂分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选五篇)

    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小课题 《初四英语课堂分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摘 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根据市教科所《关于做好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期调研指导工作的通知》(银教科函[2016]73号)要求,我们对第四届基础教育......

    《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薛埠中学吴晓丹 一、 开题以来课题组所做的工作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着每一位教师逐步......

    长春理工大学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检查佐证材料要求

    长春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检查佐证材料要求 教研课题中期检查佐证材料要求及顺序如下: 1.封面(见样例) 2.目录:采用二级目录,目录标题(宋体,小二),目录内容(宋体,小四)。 3.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