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23:3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第29—30页。教学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加法,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能够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创设的花果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教、学具的准备:课件、挂图、小棒。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中本领最大的是谁吗?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生:它的家在花果山„„

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

二、探索新知:体会加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课题的主题图:观察花果山上有什么?

生自由发言,说出花果山上有猴子、小鸟、桃树、„„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到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即解决“有多少只猴子?”的数学问题。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板书此数学问题)生:有5只猴子。

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来计算出“5只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然后教师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2、师:看着美丽的花果山,大家这么聪明地解决了数学问题。你想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天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指名学生来回答这个数学问题,师板书算式:5+1=6(只)。让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小棒来操作5与1合起来是6的过程,并让一位同学来演示给同学们看。生:花果山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此问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操作小棒来演示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是运用了加法符号列出的算式,这就是今天学习的10以内数的加法。大家既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并能顺利地解决,花果山的小猴子们都为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感到高兴!

三、应用练习。

师:为了奖励大家的出色表现,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上的百果园。你们说好吗?

1、苹果园。

师:小猴子说苹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你们相信吗? 师出示苹果的挂图,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投入“摘苹果”的活动中。

2、樱桃园。

师:小猴子说百果园里有许多许多的水果。下面要带我们到樱桃园去,你们想去吗?

出示课件中的樱桃园:观察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算式,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之后,进行互相交流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在花果山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1.第1题。

看图列算式,借助学具操作,边摆边说,体验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交流为什么这样算。2.第2题。

说说图意,说明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3.第3题。

口算练习,填写书中的口算算式。纠正答案。然后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开火车形式口算。

小组合作补充练习: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想要说出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补充算式。

小组讨论:说说得数是5的算式。几加2的算式。4.第4题。

看图列算式。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5.第5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6.第6题。

指导算式的写法,告诉学生正确的占格,强调数字充满日字格才整齐、美观。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信息窗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7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3+5=7 5+3=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再仔细看图,图上有几只小猴子?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汇报时要让学生正确描述出如:左边的树上有7只猴子,右边的树上有2只猴子。思考: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列式:5+0=5(个)(右边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表示)拓展:6+0= 2+0= 10+0=

6、巩固练习

4+1= 5+4= 6+2= 7+3= 1+4= 4+5= 2+6= 3+7=

7、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走进生活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第四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6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小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最后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填写结果外,再制成卡片经常性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

3、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

4、第5题。

学生独立口算,比赛。

5、第7题。看图填未知数的练习。应根据右边算式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

6、第8题。

小朋友踢足球的情境,练习找算式的得数。

练习时,要向学生说明做题的要求,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 足球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由几号球员踢。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7、第10题。

看图列式计算牵牛花朵数。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题中提供的花的位置和颜色等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8、第11题。看图讲数学故事。

加强指导,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第五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信息窗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具准备:

水帘洞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板书问题)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图提出更多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解决红点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1)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寻找到的信息和条件。通过看图知道山上原来有4只小猴,跳进水帘洞1只,提出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要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行不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减法(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3)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从4个里面拿走1个,还剩3个。(4)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从4个里面拿走1个”也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计算”。

(5)教学算式,写出算式:4—1=3;介绍“减号”的名字,请学生书空,理解减号的意义;读出算式:4减1等于3。

2、揭示课题,板书:10以内数的减法。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解决了“树上还剩几只猴子?”那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1)学生独立观察信息图、思考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法。2.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四、全课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第一题:先说明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做一做 3-1=

5-2=

6-()=()

2、第二题:先说明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做一做 4-2=

6-()=()

3、自主练习,第3题 先画线,再填得数()。

请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明确去掉2可以用斜线画去2个 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 2-1=

4-3= 5-1=

6-3=

5、第5题

先让学生们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然后列式子: 指名说一说 3+3= 5-2=

6、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桌互相考一考

老师出题,指名学生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学生介绍这节课的收获。

第七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信息窗4。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看第一、第二幅图,问: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 这里树上还有几个桃子? 你能提出关于猴子摘桃子的问题吗? 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问:怎样列算式计算? 口算得数。

板书算式:9-4=5(个)

2、问:这时猴子的篮子里有几个桃子?

小猴子提着篮子里的4个桃子正准备下山时,这里他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来看第三幅图,图中有几只青蛙?几只蝴蝶?小猴子正在准备做什么呢?这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我们来看第四幅图。

仔细观察一下,篮子里的桃子怎样了? 青蛙怎样了? 花朵上的蝴蝶呢?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1)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 怎样列式? 4-4=0(个)

(2)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2-2=0(只)

(3)花朵上的蝴蝶还有几只? 8-5=3(只)

3、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于0的减法算式。观察一下,2-2=0 4-4=0 这个算式的被减数和减法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得数怎样?

我们可以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观察一下4-0=4这个算式,被减法是几?减法是几?得数又是几?你能体会出什么?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 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4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边说图意,边列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看第一幅图,说说鱼缸原来有几条金鱼?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怎样列式解答?

看第二幅图,鱼缸里这时有几条鱼?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能再提出一个问题吗? 怎样列式解答?

5、自主练习第7题,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说题意,再连线。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连的。

6、自主练习第9题,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7、自主练习第10题,信息比较多,是加减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三、拓展延伸

聪明小屋,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研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第二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29——45页单元备课

本单元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一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 讲授法

学法 :练习法 尝试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圆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

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

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

生:也就是1和1组成2.

(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

学生看图回答.

问:这幅图呢?(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奖励你们了.(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

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建立加法概念

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

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

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

生:是2.

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学生练习读算式.

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

2.进一步认识加法含义

(1)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说,并且要让学生说熟练一些。

(2)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请你试着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生:有1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猫?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怎么想?

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式解答.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摆圆片: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3个圆片,1+2=3. 在摆的时候,要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加法要根据什么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2.看算式,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再写得数.

1+1= 2+1= 1+2= 板书: 加法的初步认识

1+1=2 2+1=3

第二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重点: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关于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设计: 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孙悟空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他,便特意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看,他来了!活动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观察定向,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了!花果山好热闹呀!小朋友们快看看,都有谁来了?谁来说?师:对呀!天空中飞来了几只小鸟,是几只呢?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喜欢猴子的小朋友请举手。噢,这么多,大家都愿意与小猴子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好吗?(课件突出小猴子,其他的场景淡化。)关于小猴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的问题中没有涉及到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仿照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板书)教师要重要强调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强调一共是要用加法计算。

2、尝试解决,理解含义,探究算法

师: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都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吗? 师引导学习加号,领读算式。活动

三、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看着小猴子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仔细观察画面,你也能像她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们能列个加法算式把他们解决吗?我们又要开始小组比赛啦!听好要求:小组长先做好分工,小朋友们接到任务后,就动脑筋列算式,然后把你列出的算式告诉小组长,小组长把组员们解决得问题记录在这张答题卡上,还要想一想怎样说最清楚。这一次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合作解决,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也用到了加法,比如:妈妈给你买了三个本子,爸爸又给你买了2个,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学生解答)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活动四:小练习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看着你们得到的这些桃子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提示:可以问问同学们,第一小组)

学生提问题:(1)第一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2)第二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 学生边提问题边解决。

活动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和孙大圣一起游玩了花果山,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2= 5

2+3= 5

第三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操作探究

学法:探究操作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花国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国山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5+3=8 3+5=8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你还可以说出像这样的一组算式吗?(2)一共有几只小猴?

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小猴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计算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先找一找,数一数,再列式,并问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要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并且重点强调一共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自主练习

1、第1题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找找有不认识的东西吗?教师板书大括号,告诉学生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让学生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

2、第4题

(1)观察鱼缸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是要我们看一幅图列几个算式?学生试试,集体订正后完成第二幅图。

(四)总结:互相交流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3+5=8 5+0=5 5+3=8 0+5=5

第四课时 加法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难点: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卡片、展台、彩笔

五、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10以内数的加法

(2)有关0的加法

二、基本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

()+()=()()+()=()(3)课本P34 第4题

先看图说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展台上评价。

2、口算

2+7 3+5 5+5 5+4 3+6 2+5 4+4 2+8 出示卡片学生视算,订正时找几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综合练习:

1、找朋友

P35 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画一画,填一填

P3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再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

3、P35 第8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连线,集体订正对错。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4、P36第10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订正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讲一个数学故事 P36 第11题 出示P36自主练习第11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发挥想象力,自编故事。

四、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4第3题 P36第9题

第五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0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及正确计算。难点:正确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探究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花果山的水帘洞是小猴子经常玩耍的地主,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看一看,好吗?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3——游水帘洞

让学生观察游水帘洞的画面。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答出:桃子、猴子等。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解决问题,感受减法的意义:

1、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问题: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问题。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看图知道还剩3只。

②我可以把剩下的一个一个地数。

③我可以把4分成1和3。

④我用4个木块代替4个猴子,跳进洞里1只,就拿走1块木块,就剩3只了。

3、师小结: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了不起,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4里面去掉1,可以用减法计算。

板书:4-1=3(只)

介绍减号“—”和算式的读法。

5、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你还能用减法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呢?

电脑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

全班交流,小组内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互相交流。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看哪些能用减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口袋里。

小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减法解决。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4-1=3(只)

第六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形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难点:正确快速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看图列式:

根据自主练习第一题,说说图意,让学生理解,独立完成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减法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自主练习第二题的图意,再填写完成算式。

三、先画线,再填得数: 画上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画多少个?

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说说题意。

四、根据自主练习第四题内容,学生独立计算。

五、先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六、游戏方式进行。

第七课时 减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学法:探索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34=5(个)

第八课时 10 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难点: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五、教学内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听声音,做计算。

板书: 5+4=9 5-4=1 5+3=8 5-3=2

5+2=3 5-2=3

4、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大于、小于、等于号。

5、自主练习第6、8题

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说说图意。

6、自主练习第7题

小鸡回家,引导学生算出得数,再连线。说说小鸡怎么回家? 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7、自主练习第9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

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三、拓展延伸

教师讲一个数字娃娃的故事。你能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第九课时 连加、连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运算顺序。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解、引导。学法:自主探究、观察、操作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第41页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②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④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⑤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5、让学生独立完成红点标示的问题: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 连加、连减

4+3+2=9 5—1—2=2

第十课时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减、连减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使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难点:准确的理解题意。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指导 学法:练习学具操作、讨论交流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

五、教学内容:

一、口算

5+4 3+6 7+3 3+3 4+6 2+3 5+3 7+2 4+3 4+4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前找学生说说怎样摆的?

计算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提供了学生用彩纸做纸花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张彩纸?”只要列出正确的算式就行。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直尺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5、自主练习第5题。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共享。

6、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理解,独立解答,发挥想象。在交流中弄清楚“2+2+2+2”和“8-2-2-2-2”的含义,并尝试口算出结果。

三、课堂小结

板书: 连加、连减练习课

3+2+4= 3+6+1= 6-0-5= 9-2-7=

第十一课时 加减混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问题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3+2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50页第3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5-3+2 5-3+1 3+2-1

第十二课时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练习学法:合作练习

四、课前准备:展台、口算卡片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4、出示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共享。

5、出示51页第7题。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时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整理中体验分类有序整理的过程,领悟按规律分类整理的方法。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让学生完整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整理与复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

1、让学生完整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整理与复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合作交 流能力

难点:在整理与复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合作交流

能力。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

五、教学内容:

(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师:我们已经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小朋友一定会算很多很多题了,谁来说说你会算哪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

生逐一说算式,师逐一板书算式。

师:观察小朋友们刚才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乱,有重复的算式,还有没有写到的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一)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板书:加法、减法)(二)整理加法表 1.提出要求:

四人小组、团结协作,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2.合作整理:

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一些加法算式。3.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是按什么规律整理的。4.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课件出示)5.观察发现规律:

(1)加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2)加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3)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三)、整理减法表:

1、交代要求:学生用整理加法表的方法,独立整理减法表,见书53页。

2、学生汇报整理后的减法表。

3、(出示课件)根据整理后的减法表,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四)、巩固练习:

听算题。2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好、又多。

五、师: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小朋友多动脑,你们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作业:第53页帮蚕宝宝回家

板书: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十四课时 综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对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运用;熟练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运用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练法 学法:练习法 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基本练习

1、利用口算卡片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2、定时计算: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第1题的第1副图,图中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整副图表示什么意思?(2)出示第2幅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3)独立完成第8题的一图四式。

4、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说说运算顺序。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算式 帮助蚕宝宝回家。

师:同学们,蚕宝宝迷路了,你们能帮帮蚕宝宝找到家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学生活动。说说是怎样做的。

二、综合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5、6、7题。

2、第11题,请同学们仔细看题,你能看懂题目的要求吗,是什么意思?

3、比一比,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

走迷宫:第15题。弄清题目要求“沿着得数是7的算式走”。

三、解决问题

1、第13题

先仔细观察,说说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再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购物。

看图,你认识图中的商品吗?读读它们的价格。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需要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答吗?

3、第16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

本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再哪些知识上面上还有困难?

五、作业:第57页14题 板书: 综合练习

1、一架玩具飞机和一个玩具鸭子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支笔和一本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

3、用10元钱刚好买哪些文具?

第十五课时 数学广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教法学法:教法:尝试教学法 学法:练习法 发现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彩笔

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我找一找(培养主角意识)1.跑步号令“121”及相应的跑步动作引入,让学生发现有重复的地方,实为无意识感知,板书规律,让孩子们有意识根据规律继续发号令,感受什么是规律。

2.这样重复至少三次以上,我们说这样的动作和声音是有规律的。板书课题“规律”。

二、1、猜一猜。

① 展示▼▽▼▽▼▽▼□(▼代表绿色,▽代表红色)

猜一猜,后面遮住的小旗是什么颜色?说说理由。

2、出示五星图 ★☆★☆★☆□

(★代表红色,☆代表黄色)

猜一猜,后面遮住的五星是什么颜色?并说明理由。

2、摆一摆

磁性黑板出示: △ ○□△○□△

同桌互相议一议,接下去该怎样摆?有什么规律(教师提供2个○、1个□、1个△)

小结: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学会了,我练一练:(发挥主角潜能)

基本练习:

1.请按规律填下去。课本60页第1题

学生动手画,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画的,注意发现问题。

2.61页第2、3、4题

教师注意发现的问题,并且每一道题,都要要求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3、欣赏美

规律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欣赏规律的美吧。(出示图片)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想给大伙儿说些什么?

六、总结:

1.让孩子们自己来总结。

2.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板书:规律

作业:61页聪明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果山这个地方吗?你都知道些什么?谁来说说。生1:我知道花果山上有很多猴子。

生2:我知道花果山有水帘洞,还有孙悟空。„„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你们知道吗?花果山现在已经成了一处旅游胜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请大家看屏幕。(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评析:《西游记》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所以本节课以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为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花果山美吗?是啊,青山绿水,风景怡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花果山上有猴子、桃树。

师边画用简笔画画出出回答的物体,边说:对,有活泼可爱的猴子、让人垂涎欲滴的桃子。生2:小鸟、白云„„

师边画边说:有展翅飞翔的小鸟、清香美丽的鲜花、朝气蓬勃的小朋友„„

师: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活动)

师:谁想把你提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生说师板书: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朵白云? 一共有几朵小花? „„

[提出问题是新课程突出强调的一个内容,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完信息后,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解决问题,体会加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老师有个建议,小猴子是花果山的主人,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这个问题,好吗?

师: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来帮忙,看谁的方法多。(学生独立探索)

师: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说一说,比比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2)全班交流

师: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哪个小组愿第一个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我们一个一个地数,一共有5只。

师:同意吗?对,数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生2: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合起来就是5只。师:同意吗?是啊,先数再算,真是一个聪明的方法。

(3)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

生: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6只小鸟。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谁能来说说。生:男孩有3个,女孩有2个,合起来就是5个。

师: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师手语)[板书加法]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可以列成加法算式:3+2=5 “+”叫加号,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在这个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表什么?

生:3表示3个男孩,2表示2个女孩,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还想再来说说? 生答略。

(4)师:前面两个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一共有几只小猴子?算式是:2+3=5 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生答。

师: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答。

师:你能像我这样提个问题问问他吗?

(5)师:剩下的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试试看谁解决的问题多,可以把算式写在本上。(生活动。)

师:你解决的哪个问题,算式是什么?谁来说说。生交流(略)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所以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上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学生通过解决“一共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等多个问题,充分感受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理解在加法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加法建模过程。]

三、小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

师:在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有这样一个小袋子,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 师拿扑克问:“这是几?这个呢?„„” 师:谁想先来和我一起玩?

师:我出2,生:我出3,师:2+3=5,师:再交换过来,你先出。

生:我出4,师:我出1,生:4+1=5,师:谁先出谁就先列算式,会玩吗?同桌俩一块玩。开始!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让学生在玩中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生活中的加法

师:解决花果山的问题我们用到了加法,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也用到了加法,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抽生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用加法解决的问题,真棒。课后,我们再继续去找,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我们下节课再交流,好吗?

总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是很重要的。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了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的经验,所以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体会加法的意义、应用加法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熟悉的动画情境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如:根据“花果山”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问题等环节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2、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综观整节课的教学,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解答不完善的学生相互补充,在争论中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如一共有几只猴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说用数一数的方法,有的说可以用小棒代替猴子来数,有的列出2+3,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角的认识。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和直角

教 法:以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迁移类推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学 法:以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和迁移法为主。设计思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直角、画图、角分类、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措施:加强直观操作。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等。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教具准备:剪刀,纸,三角板等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设计

课 题: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1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 7 日 教案序号:18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3、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教 法:讲解法、指导法、学 法:讨论法、总结法、操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三角尺 板书设计: 角和直角

角: 顶点∠

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关于角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角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手试试角的两条边。通过我们的观察、接触,谁能说说什么是角? 例如: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顶点、边。课件出示。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学生说另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说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三)、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动物乐园。你能从动物们的家中发现角吗?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角有什么特点? 这就是直角,找找教室中的直角。

【设计意图: 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学的怎么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

四、作业布置 基础知识

1、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2题。拓展提升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教后后反思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感受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初步感知了“实物中的角”是尖尖的、平平的、直直的特点,从而知道了“数学中的角”中的各部分名称。

课题: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2 授课时间:2013年10 月 8日 教案序号:19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

2、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教 法:讲解法、指导法、学 法:讨论法、总结法、操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小黑板,三角尺、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板书设计:

▢▢▢▢ ■■■■■

1个▢有()个角 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个角 □○□=□ □○□=□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角了么?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二、完成自主练习

1.第一题是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题目

请学生独立作出选择,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图形不是角。2.第二题是一道找直角的题目

在找角时,有的图形包含多个直角。

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直角符号。养成用符号表示直角的好习惯。

3.第三题: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角?它们和你学到的角一不一样?”

4.第四题是一道画直角的题目,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直角的画法。并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然后请画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请全班评议。然后请同学自己动手用三角板来验证画的直角是否准确。5.请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 ■■■■■ 1个▢有()个角 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个角

□○□=□ □○□=□

三、作业布置: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教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使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学会新知。

课 题: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3 授课时间:2013年 10 月9 日 教案序号:20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2、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 法:讲解法、指导法、学 法:讨论法、总结法、操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件、小黑板,三角尺、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教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用学具做一个角。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二、出示信息图

1.师: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2.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能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

3.讨论一下:怎样比较角的大小?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角正确的方法:先把两个教的顶点对齐,使一条边重合,然后看两条边落到什么位置。

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师: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设计意图: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三、对比锐角、钝角

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学生思考: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锐角、钝角,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学的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

自己动手做一个钝角,做一个锐角;找一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教后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 题: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4 授课时间:2013年10 月 10 日 教案序号:21 课 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2、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 法:讲解法、指导法、学 法:讨论法、总结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完成自主练习 第四题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在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准备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第五题是数角个数的题目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数出个数就可以。

第六题是一个按指定要求做出角的活动,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突出动手操作意图。

第七题是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该图图文并茂,用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作业布置:

寻找生活中的角;做一个锐角,做一个钝角,并比较一下。教后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还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 题:第三单元测试讲评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11日 教案序号:

22、23 课 型:测试讲评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法:讲解法、指导法、学 法:讨论法、总结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智慧小天使。(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条红领巾有()个角,一个正方形有()个角。3.写出下面图形中角的各部分名称。

4.直角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有两个()角。5.办公桌面有()个角,这些角都是()角。6.一个长方形有()个角,其中直角有()个。

7、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对折可以得到直角。8.锐角比直角(),钝角比直角()。

二.当好小裁判。(对的打“√ ”,错的打“×” 10分)1.直角比锐角大。()2.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3.直角没有顶点。()4.钝角比锐角大。()5.和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一定是直角。()

三、火眼金睛辨对错。(16分)

1.下面图形中是角的在括号里打“√ ”不是的打“×”()()()()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三、数一数。(共20分)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8分)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12分)

有()个直角 有()个直角 有()个直角 有()个直角 有()个直角 有()个直角

五、画一画。(13分)

1、在方格纸里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4分)

2、画角。(9分)直角 钝角 锐角

六、聪明屋。(6分)

在下面的图形中,添一条线段使它一共有5个直角

测试反思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

第四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来到花果山教案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课题: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31、3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中本领最大的是谁吗?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生:它的家在花果山……

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

1、课件出示课题的主题图:观察花果山上有什么? 观察主题图,生自由发言,说出花果山上有猴子、小鸟、桃树、……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1.一共有几只猴子? 2.一共有几只小鸟? 3.一共有几朵花?…….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到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即解决“有多少只猴子?”的数学问题。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板书此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问题:“有多少只猴子?”

生:有5只猴子。

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来计算出“5只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然后教师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 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师:看着美丽的花果山,大家这么聪明地解决了数学问题。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天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指名学生来回答这个数学问题,师板书算式:5+1=6(只)。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5与1合起来是6的过程,并让一位同学来演示给同学看。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列出算式:5+1=6(只)并用学具摆一摆5与1合起来是6的过程,并演示给其他同学们看。

2.问题:花果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此问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操作小棒来演

示计算过程。

3.加法各部分关系: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关系及读法吗? 独立思考。

小组汇报:3+2=5(只)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是运用了加法符号列出的算式,这就是今天学习的10以内数的加法。大家既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并能顺利地解决,花果山的小猴子们都为我们的同学感到高兴!对自己的收获表示高兴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师:为了奖励大家的出色表现,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上的百果园。你们说好吗?

1、苹果园。

师:小猴子说苹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你们相信吗? 师出示苹果的挂图,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完成摘苹果游戏

2、樱桃园。

师:小猴子说百果园里有许多许多的水果。下面要带我们到樱桃园去,你们想去吗? 出示课件中的樱桃园:

观察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自己独立列出算式,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之后,进行互相交流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六、完善小结:

说说你在花果山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表现怎样? 自主评价

谈各自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来到花果山(加法的初步认识)

(主题图)

问题: 1.一共有几只猴子?

2.一共有几只小鸟? 3.一共有几朵花?…….3+2=5(只)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教学反思:

信息窗2 课题:小猴摘桃 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第34—35页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具准备:

情境图 学具:小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看图上小猴在干什么?(课件动态演示)你知道图上讲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明确图意:图1,树上有5个桃,一只小猴去摘桃。图2,小猴子去摘桃。图3,小猴去捉青蛙。图4,小青蛙吓跑的。师:你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如:树上5个桃,摘走3个,花上有4只蝴蝶,飞走2只,岸上有2只青蛙,全吓跑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树上还有几个桃?(2)花上还有几只蝴蝶?(3)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1)解决第1个问题

师:要算还剩几个桃要知道哪些信息?引导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

怎样知道还剩几个桃? 让学生借助学具研究。汇报交流:

师: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演示:从5里面去掉3,师:从5里面去掉3可以用新的方法——减法计算列减法算式: 5 – 3= 2(个)引导认识减号,算式的读法,读作:5减3等于2。5、3、2分别表示什么?(2)解决第2个问题

看图找到关于蝴蝶的信息 信息和问题联系起来。师: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4-2=2 师为什么用减法? 结合学生说的师画图演示:4个圆去掉2个,就是从4里面去掉2还剩2.(3)解决第3个问题

岸上还有几只蝴蝶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列式:2-2 怎样计算?生:结果是0.因为2只青蛙跑的2只 岸上一只也没有了就是0.活动:5枝粉笔全拿走了 还剩几支?……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想一想:2-0=? 3.总结升华

师:刚才我们解决的都是用什么计算的问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像这样计算还剩几个的问题,要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其余的就是剩下的部分。

三、自主练习1. 口算

出示可算卡片进行口算。2.看图列式

第36页第1题:叙述题意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树上还剩几个桃? 52 = 2 岸上还有几只青蛙?2-2 = 0

教学随笔:

本课是减法教学的第一课,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减法的意义,在教学中借助直观的演示和学生学具操作从形象中感知减法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就是剩下的部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习惯比以前有进步,课堂表现积极,但是语言表达还要多训练。

第2课时

内容:第36页自主练习教学准备: 自主练习2—6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减法

二、自主练习1.口算练习

1+2= 3-2= 4-3= 5-4= 4-2= 5-5= 5-2= 3+2= 2.第2题

理解图意独立完成,交流各个数的意义。3.第3题 先画线再填得数 4.第4题 独立填写 5.第5题 看图列式

三、作业

3-2= 4-1= 5-3= 4-2= 3-3= 5-2= 4-3= 5-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练习被减数是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通过练习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正确率有提高。只是部分做题太慢,时间如果充足再增添一些拓展思维的题会更好。

信息窗3 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的信息窗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得数是6、7的加法的算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准备:

情境图、学具:小棒或圆片

第1课时

课前复习:

6、7的合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有4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图上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请找出来。(1)一共有多少同学?板书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2)一共有几只猴子?板书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板书 ……

三、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1个问题:

1、找关于同学的信息:有4个同学,又来了2个

2、师:要算出有多少的同学用什么方法解决?加法 为什么用加法?(把原来的 和后来的合起来)怎样列式?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说教师板书: 2+4=6 4+2=6 师:你是怎样算出得6的? 生:接着数的方法 生:用小棒算

生:用组成:2和4组成6 2+4=6 比较算法:哪种方法好啊?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巩固练习

4+1= 3+4= 5+2= 6+1= 1+4= 4+3= 2+5= 1+6= 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二)解决第2题

让学生找出猴子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5+2=7 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想数的组成。

(三)解决第3题 怎样列式?生:6+0= 6、0表示什么?得数是几?为什么是6?

交流:加上一个0,表示一个也没增加,所以结果还是6.四、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做法。

感受加法的算法其实就是数的组成。2.口算练习第2题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得数是6和7的加法,计算的加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算?想数的组成

板书设计:

得数是6、7 加法

一共有几个同学? 4+2=6 4 2+4=6 4+2=2+4 一共有几只猴? 5+2=7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6+0=6

和2组成6

教学反思:

学生有前面学习加法的基础,在本节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教学中特别让学生体会合起来的含义。对于计算方法学生的表达还不够好,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这方面还要加强训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得数是

6、加法。

2、认识大括号,理解大括号的含义。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过程: 的7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小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5= 2+4= 3+4= 4+2= 3+4= 3+3= 7+0= 6+1= 2+5= 4+3= 2.自主练习第3题

图1:介绍大括号: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花合起来求总数。

尝试用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左边有3朵花,右边有3朵花合起来是几朵花? 独立列式算得数。

3.自主练习第4题:看数轴,理解第一次跳了4格,第二次跳了3个格,一共跳了几个格?列式解答。4.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列2道加法算式,体会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5.自主练习第6题 独立填写说说怎样想的。6.第7题 说说怎样比较? 7.第8题 练习7 的组成。8.第9题

看图讲故事。引导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师:你还能讲身边的数学故事吗?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教学反思:

学生做题存在一些问题:不理解题意,计算不熟练,有的学生做题太慢。在让学生讲数学故事时,有的学

生表达不清楚。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方面还要注意培养。

信息窗3 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的信息窗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得数是6、7的加法的算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准备:

情境图、学具:小棒或圆片

第1课时

课前复习:

6、7的合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有4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图上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请找出来。(1)一共有多少同学?板书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2)一共有几只猴子?板书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板书 ……

三、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1个问题:

1、找关于同学的信息:有4个同学,又来了2个

2、师:要算出有多少的同学用什么方法解决?加法 为什么用加法?(把原来的 和后来的合起来)怎样列式?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生说教师板书: 2+4=6 4+2=6 师:你是怎样算出得6的? 生:接着数的方法 生:用小棒算

生:用组成:2和4组成6 2+4=6

比较算法:哪种方法好啊?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巩固练习

4+1= 3+4= 5+2= 6+1= 1+4= 4+3= 2+5= 1+6= 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二)解决第2题 让学生找出猴子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5+2=7

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想数的组成。

(三)解决第3题 怎样列式?生:6+0= 6、0表示什么?得数是几?为什么是6?

交流:加上一个0,表示一个也没增加,所以结果还是6.四、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做法。

感受加法的算法其实就是数的组成。2.口算练习第2题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得数是6和7的加法,计算的加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算?想数的组成 板书设计:

得数是6、7 加法

一共有几个同学? 4+2=6 4和2组成6 2+4=6 4+2=2+4 一共有几只猴? 5+2=7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6+0=6

教学反思:

学生有前面学习加法的基础,在本节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教学中特别让学生体会合起来的含义。对于计算方法学生的表达还不够好,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这方面还要加强训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得数是6、7的加法。

2、认识大括号,理解大括号的含义。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小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5= 2+4= 3+4= 4+2= 3+4=

3+3= 7+0= 6+1= 2+5= 4+3= 2.自主练习第3题

图1:介绍大括号: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花合起来求总数。

尝试用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左边有3朵花,右边有3朵花合起来是几朵花? 独立列式算得数。

3.自主练习第4题:看数轴,理解第一次跳了4格,第二次跳了3个格,一共跳了几个格?列式解答。4.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列2道加法算式,体会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5.自主练习第6题 独立填写说说怎样想的。6.第7题 说说怎样比较? 7.第8题 练习7 的组成。8.第9题

看图讲故事。引导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师:你还能讲身边的数学故事吗?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教学反思:

学生做题存在一些问题:不理解题意,计算不熟练,有的学生做题太慢。在让学生讲数学故事时,有的学生表达不清楚。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方面还要注意培养。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41、4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2、能够准确口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3、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准确口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野餐结束了,今天我没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野餐结束

课件出示信息窗四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从中你找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汇报交流:还剩几个同学?

树上还有几只猴子?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

问题一:还剩几个同学?

引导学生说出信息:草地上原有6个同学,后来走了2个,还剩几个同学?

应用什么方法及解决?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组内交流。

问题二:树上还有几只猴子?

引导提问:树上原有几只猴子?下来几只?该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问题一:还剩几个同学?

学生汇报交流:列式:6-4=?

把想法说一说:

A.一个一个减,6减1是5,再减1是4.B.想6的 组成。

C.4+2=6.所以6-2=4.想加算减。

板书:6-2=4

引导学生完整说说算式的意义。

问题二:树上还有几只猴子?

学生汇报交流:列式:7-5=?

把想法说一说:

A.一个一个减,7减1是6,再减1是5......减5是2.B.想7的组成。

C.2+5=7.所以7-5=2.想加算减。

板书:7-5=2

引导学生完整说说算式的意义。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想一想,关于6、7的减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代表汇报,老师总结。

6-1=5,6-2=4,6-3=3,6-4=2,6-5=1,6-0=6,6-6=0

7-1=6,7-2=5,7-3=4,7-4=3,7-5=2,7-6=1,7-7=0,7-0=7;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整理6的减法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做完后集体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做完后集体交流。

重点放在7-7和6-0这两道算式上。

六、完善小结:

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样?

自主评价

谈各自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

6、7的减法

问题一:还剩几个同学? 问题二:树上还有几只猴子?

6-2=4 7-5=2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信息窗5。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题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题目,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小精灵儿童网站] 教学具预备:

水帘洞挂图、投影、学具盒

预习学案:

师: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提问: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题目:山上还剩几只猴子?(板书题目)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题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图提出更多题目。

导入学案: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解决红点题目: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1)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题目需要寻找到的信息和条件。通过看图知道山上原来有8只小猴,跳进水帘洞5只,提出题目:山上还剩几只猴子?要解决这个题目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行不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减法

(2)小组合作,操纵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3)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从8个里面拿走5个,还剩3个。

(4)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从8个里面拿走5个”也就是“从几里面往掉几”,“用减法计算”。

(5)教学算式,写出算式:8―5=3;先容“减号”的名字,请学生书空,理解减号的意义;读出算式:8减5即是3。

2.揭示课题,板书:10以内数的减法。

二、巩固发展,应用题目

1.解决了“树上还剩几只猴子?”那“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1)学生独立观察信息图、思考解决题目。

(2)全班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2.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题目。

三、全课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六

教学目标:

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小精灵儿童网站] 的关系

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6、7、8、9的加减法。

2、复习10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摆学具中发现计算方法并写出4个算式。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

9+1=10 10-1=9

1+9=10 10-9=1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

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在此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表达出图意,明确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从而确定解决方法,然后填出算式。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加减法的意义,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板书设计

小猴分桃

9+1=10 10-1=9

1+9=10 10-9=1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七

学习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预习学案:

1.口算练习:(个别口算,开火车口算)

2.花果山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出示第53页信息窗七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多可爱的小猴子啊!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题目“你看到了什么?”

第五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丰收了教案

新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2013-03-09 19:49:52|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第三单元 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数的继续与发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的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课时安排:

八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的排列顺序和个、十、百位的含义。

3、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数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农家小院去参观,看看哪些农作物获得了大丰收?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玉米有多少个?

辣椒有多少个?

大蒜有多少头?

……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辣椒的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师: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呢?请小朋友先估一估吧!(学生估计)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答)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个辣椒呢?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啦。

(学生独立数,小组内交流数法,全班汇报。教师指导。)

师:你是怎样数的?(数的方法: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 根地数,10根师:小朋友可以用小棒代替辣椒数一数。(学生动手操作)

10根地数……)

师:数这么多辣椒,你认为那种方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生:10 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师:请小朋友用10根10根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每数10根就捆起来)

师: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边指边数10、20、30……100,教师随机贴小棒图)

小结:一捆10根,10捆就是100根,也就是10个十是100。(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1大捆,告诉学生这就是100根小棒)

3、用计数器表示100。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0,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60、90吗?(学生拨珠)

(2)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呢?

(3)教师边讲解边拨珠,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4)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拨一拨,数一数。练习时学生可以自己边拨边数,也可以同桌你说我拨。

2、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游戏,即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还可以5个5个的数……练习时,可先由教师与一位学生作示范,再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做练习。

3、自主练习第8题估一估,说一说。同位合作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能回家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吗?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十是一百 100里面有10个十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的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巩固数的数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2、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的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教学难点: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师:上一节课,我们参观了农家小院,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老师先考考你们。2、26、37、19、56、73、99、100 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些数。

3、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解决提出的问题。(请翻开书第23页)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有多少个玉米。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数出玉米有多少个。(组间交流)你能用(2)师:小棒来表示出玉米的个数吗?(学生独立数、摆)(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一眼看出是28根?(4)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归纳出“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28。(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3、同桌合作拨数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排排队:教师出示“个位”、“十位”、“百位”的卡片,请学生按顺序排队。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数一数,填一填。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填?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自主练习第10题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好吗?(2)师:你能帮小动物找到属于他们的起球吗?(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补充练习,写一写,画一画。

4、补充练习40、41、()、()、45、46、()、()、()25、30、()、40、()、()、55、60 10、20、()、()、()、()、()、()、()、100 54、53、52、()、()、()、()、47

四、走进生活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100以内的数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第三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34、28、59、73、99、83、70、100 说出每个数位上是几,各表示什么?

二、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同学们,通过参观农家小院,我们知道了玉米有二十八个,辣椒有一百个,大蒜有二十四个。看来,农民的收入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农作物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小组内交流)

2、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3、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4、小组交流想法,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5、小结: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6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线段图,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鼓励学生讲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信息窗二,果园丰收了第一、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第1、2、5题。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培养数感。教学重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参观了农家小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果园里看一看吧!

2、出情境图。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有学生会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石榴?对于计算,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谁摘的最多谁摘的最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教学红点1

1、“怎样才能知道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有什么办法?”要想知道他两谁摘得多,其实就是比较42与27的大小,“怎么比较42与27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生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生2: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 …

对不同的方法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在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的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红点2 教法同上,教师强调: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3、“自主练习”第 5题。(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比较数的大小

42>27 42<48 第五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信息窗2第三个红点及自主练习第6、8题。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2、能正确理解“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的概念,并运用它们来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的概念。教学难点:能运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上节课,小玉、小玲和小强都摘了许多的石榴,现在,你能用“>”“ <”来说说它们的大小关系吗?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板贴 48>42 48>27 27<42 27<48 42<48 48>42 看,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式子,谁来读读?

二、深入理解

1、咱们先来看这一组:48>42 48>27 这是42和48比,这是27和48比,都是和48比,以48为标准,比的结果呢,都比48少,但能说少的一样吗?

追问:怎么不一样?

据学生回答,出示:多一点,多很多 你能用这两个词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2、你能运用以上方法说一说谁比谁少一些,谁比谁少得多吗?

3、小结:

以前,我们能用大于、小于来说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点、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拓展运用

1、自主练习第6题,学生独立做题,同桌相互订正。

2、自主练习第8题,同桌之间玩你说我答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 42 27 48 48>42 多一些 48>27 多得多 42<48 少一些 27<48 少得多

第六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信息窗3及自主练习第1、2、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计算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0里面有()个十;50里面有()个十。4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个一。3个十和5个十合起来是()个十。

(二)、情境创设

1、果园里的石榴已经摘完,再让我们跟随小阳到农田里去摘南瓜吧!

2、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观察,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

1、信息反馈,交流整理。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得可认真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起来说说你们想到的问题?

2、找小组代表回答,师板书: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70(个)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36(个)-------

3、小结: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自主练习第1题。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抢答,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第3题。独立做题,同桌交流。

五、课后小结:

第七课时

课型:整理复习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能熟练数数、读数、写数,会熟练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2、让学生经历单元知识的小结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数数,数的组成及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本单元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二、师生共同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三、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出示34页情境图:

(1)估一估、数一数,图上有多少只海豹?(2)图上的海洋动物谁最多?(3)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独立解决,同桌交流。

四、类化练习: 按要求选一选100、25、68、72、27、56、41、61、19 十位上是6的数有()。个位上是1的数有()。比41大的数有()。最接近68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将上面的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五、丰收园里摘果实

这一单元,你还有哪些问题?

下载青岛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玩磁铁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磁铁的形状;知道磁铁可以直接吸引铁,也可以隔着物体吸引铁。 2、 学会......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第三单元 和植物握个手 桃花红,梨花白,春天一来百花开。 页有形,茎多态,要把植物辨明白。 8 我们周围的植物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和植物握个手 桃花红,梨花白,春天一来百花开。 页有形,茎多态,要把植物辨明白。 8 我们周围的植物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丰收了教案

    第三单元丰收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数数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2、 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交流计算方法的......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三单元教案

    三、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了解......

    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汇编[全文5篇]

    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汇编【导语】推小车,捏彩泥,玩中发现小秘密。玩磁铁,分铅笔,我能解决小问题。东星资源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一年级第三单元《玩中学》教案......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准备课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