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时间:2019-05-12 23:0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第一篇: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探索,让这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整合

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与课程的整合无疑将在以后的学习方式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基本条件

1、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是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基础性条件。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教学设施的配备也是参差不齐。对于一般学校而言,基本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很有限,教师绝大多数时候还是用传统教学法。但是,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实施纲要》,国家对基础教育设施的大量投资和建设,学校教学设施将得到不断完善和改进,信息化教学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2、指导者素质的提高是整合的关键。

整合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将更具有挑战性。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准备到课堂指导,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整合。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缺一不可。这样保证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顺利进行。这也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3、学习者的学习意识是整合的主体条件。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都会初步运用计算机,并有上网的习惯。但在当前初中生上网大多局限于网络游戏、QQ聊天。在信息化的今天,运用计算机已是一项基本技能。如何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学习是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因为初中生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具有学习意识,教师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并不断提高。

当然,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条件差就故步自封、止步不前。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前瞻性,为以后大规模使用信息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初中生普遍对电视、电影、网络等直观感受强的东西感兴趣。教育心理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人类对于知识保持的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根据这一特征和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通过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更直观、更具体、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在悦耳、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悦目、悦心的情境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便能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授战争史时,使用形象的动画或剪辑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断等,既简化了对战争过程的讲授,有突破了教学重点,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印象。如在教学“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时,一幅“时局图”就极具渲染效果,学生印象深刻。

2、更好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历史教育中包含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讲“鸦片战争”时,利用电影《林则徐》中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困难;人们吸食鸦片,家破人亡的几个镜头,不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鸦片带给中国的灾难,而且还直观地感受到毒品的危害。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又自觉的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再如,讲“抗美援朝战争”时,将纪录片中志愿军在朝鲜战斗、生活的场面呈现出来,志愿军的英雄形象活生生的再现在学生面前,在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的感染。

3、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素质。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列强侵华史时,分别呈现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清皇室的腐朽生活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抗争下,中国仍然屡战屡败?学生的看法可能多样。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是近代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为历史教学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探索,让这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10.7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教育研究 2002(4)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6

第二篇: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该出手时就出手

该出手时就出手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大大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不注重其合理应用,甚至运用不当,滥用多媒体,必将导致喧宾夺主、过犹不及的后果。本文就以上问题,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提出对策:适时使用,适当使用,重视师生交流,以期和大家交流共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堂对策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滥用多媒体。整节课从展示教育目标到教学的导入,直到课堂总结,除了教师少部分讲解外,其余都用课件来演示,材料尽数罗列,牵涉到的素材(图片、声音、录像等)有百多兆。例如,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有位教师在讲授《湖心亭看雪》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然后就是字词句,还有通篇的疏通文意,更有许多相关的图片、结构图„„一堂课下来,学生随着老师的指挥棒看了半个多钟头的多媒体内容,而黑板上仅仅留下“湖心亭赏雪”五个字。还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授《春》时,教师将自己对课文的预设表现为多媒体的演示,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击,课堂上春花、春草图应有尽有,春风、春雨声此起彼伏,出示字幕时伴随的玻璃声、敲门声等不绝于耳;结果是整堂课学生都被图片、声音、录像等信息包围着,根本没有机会思考、想象和理解。学生似乎接触到了许多信息,实则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知识,更谈不上去反思、创新。就连听课教师也被这种种声响搅得心烦意乱。

面对此种状况,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要针对问题认真反思、总结,最终就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对策一:选准时机

要选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要恰当地运用,要用在疑难处,用在“不可言传”处,用在激发灵感处;要用在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或解决效果不够理解的问题,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或道理。不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激发兴趣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融视觉、听觉于一体,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音、影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以动态或静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在探究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迫切的探索欲望必然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交流中进一步探究。如上课铃一响,学生坐定,而他们的心思还很难极快地进入课堂,情绪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那就等于构建了一座桥梁,能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

突破难点时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指导学生对知识信息自行加工、系统整合,同时正确取舍。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能力的形成。

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观察感知,或写景状物,或记叙事件,或联想生发;实物投影,物物对比,描形写物„„训练的方法不一而足。在训练之后还可以直接展示学生习作,即时反馈修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还可范文示例,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有据可依,在此基础上的指导也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对策二:重视交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1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须建立在新兴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自由参与性、平等交互性、虚拟探究性以及客观公正性来打破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绝对权威,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来相互促进和启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教学内容,它的人文性注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创始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运用语言、创造思维的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功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而且可以以视听为基础,通过视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在视听之前或之后,或提出问题激励探索,或强化要点引起注意,或开展活动深刻体会。

《孔乙己》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人物活动画面,人物矛盾冲突等内容。然而,在此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并未为之所束缚。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与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剧本中的重要片段,揣摩人物心理,由此来决定朗读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通过朗读既把握了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又体会出了剧本台词个性化的特点,继而进行能力训练,频显情景训练要求: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思考、讨论、练习,课堂气氛热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不仅没有束缚我们师生护动,甚至为我们所用,使课堂节奏更紧凑,活动目标更明确。

总之,语文教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尽管在使用中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就此不作为或因噎废食则是极端错误的,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第三篇: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视听觉媒体已经逐步广泛的应用于常规教学中,让学生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的同时认知事物,极大的提搞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有效的让学生全面更多的了解自然和社会,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来源。为提高学生素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课堂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有效的利用好现代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就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声情并茂,化枯燥为生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大量的历史史实,用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生动的口述来完成,这样对史实中的事件和人物表现得并不完整,不利于真实形象的再现历史。而利用现代教学段则可以将的大量的历史记录片播放出来,这样就可以生动的再现历史。历史知识的特点是一度性即一去不复返,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努力再现过去历史的生动情景,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过去塑造了有价值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当然,在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料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去认识问题去分析问题,影片只是再现了历史的一个情景,随制作与演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判断的不同而大相近庭,所以我们要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中用自己的的观点出评价和认识历史。

二、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文物古迹、民族风俗、文化成就等历史文化,一些过去产的事物,我们无法一一看到,有的即使能看到,也只能在博物馆一睹芳荣,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博物馆去的,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根本就没有机会。那么学生要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与信息,也只的通过对课本中相应的插图和语言描述来实现,因此了解到的信息就十分的有限了。但应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物的不同角度的照片来认识分析历史文物,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了解到当时情况下的历史状况。我们还可以用相应的声像材料再现民族文化,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当地的文化氛围与生活气息这样就打破的时间的限制,将死的历史再现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陶冶。我们通过录像教材,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化古迹,在录像教材中我们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作一次次免费的旅游,让学生参观到她们无法实地看到的甚至是到了实地也无法看到的东西。这就让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有了充分史料依据,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也解到异域的风采。通过观看纪实影片和电影故事片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知道许多历史事件了解到许多相应的历史知识。爱国主义也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但如果学生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不足,就难以产生对祖国的感情,更难讲是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多使用历史图片、录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教材,这不仅使教师上课上得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情感等心理功能,体会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强化了思想教育,并且教育形式也不会流于形式和不为学生所接受。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能力与正确的是非观念

我们在引用历史教学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教育学生将演义生活与历史事实区别开来,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区分开来,要让学生正确的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我们在让学生了解

1大量的历史资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历史资料去分析了解当时的社会与现实;教会学生如何去将学习的这些历史知识应用于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历史是过去的,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作为教者,我们要将其发挥出鲜活的力量,让学生能解其貌,而明其义,吸取历史的教训,弘扬光辉灿烂的优秀历史文化。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就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这样,课堂中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四、合理应用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越性能

我们在得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直观、形象、生动会给课堂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应用这些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应避免一些问题。一是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即在选择教材时,要选择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史料依据,让学生这些史料中可以分析历史、了解历史。二是要真实可靠,历史是真实的,也是科学的,我们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不可以用假的事物与故事与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对于有诸多的故事影片或文学小说,这些都不能作为历史资料,即使学生了解这些资料,都要教育学生将文学、艺术与历史资料区别开来,对历史要用科学、辩证的思想去对待,要讲真凭实据,不可道听途说。三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实践为途经。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教师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正感受到历史,认识到原先枯燥无味的历史竟然也这样生动活泼。这就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中来,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学生只有投身于实践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的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只要有这种深刻的体验,就会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创造精神。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活动实践环境。

第四篇: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推进,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学素养”越来越值得我们重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文学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逐渐弱化、淡化以致于趋向消失。为了使语文教学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个性化素质教育。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就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但是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从“文学”角度概括,主要包括教师对生活的感知力、对“文史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文学创作能力等.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文学素养培养重视力度不够。因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还不是主流地位。调查表明,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水平也不高,虽然学历水平均已达标,专业技术职称也不低,但文学理论的素养、文学鉴赏知识及能力,对文学现象的关注程度和对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的认识把握还有待提高。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切地认识到:新世纪合格的中学语文老师的责任非常重大,语文老师文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国家国民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学的水平。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一篇文章的教学,也只是一般的常规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仅停留在漂亮辞藻的阶段。根本上忽略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忽略了语文课中的“文化传承”、“精神修养”、“现代思维”、“社会应用”及“语文才能”。没有从文学鉴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分析理解。再加上语文教师本身文学素养水平的局限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1、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

2、漠视文学经典,阅读功利性较强,文学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3、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不高。这些都与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学素养的重视息息相关。其实,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是影响文学素养培养的核心因素,而且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文学观念、加强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要把教师的文学教育同教师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结合起来,这才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语文教师具备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首先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目标也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高的要求,同时新教材也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非常重要。

1、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步伐。随着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的深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下就很自然由语文教师个人的文学修养决定。

2、语文教材特点的必然要求

现在的语文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了人文性,特别是教材的选文,包括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导向,这些都体现了人文性。第二,现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第三,教材体现了它的开放性。特别是在阅读思考和练习中,不追求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追求标准答案,让孩子遐想联翩,给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留下很大的空间。

3、语文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

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塑造完美人格,跟大千世界建立起多层次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语文学科

以下的几个特性:(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3)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4)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

4、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修养、民族文化素质。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决定语文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和民主性的培养,更决定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教育任务。

四、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是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更

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应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

得苍白无力和肤浅。

2、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地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

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

3、锤炼教学语言、能写各类文章

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传授知识和师生交流的工具,而语文教师的语言本身还

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因课文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语文教师还须根据教材调整自

己的教学语言,或慷慨激扬,或曲折婉转,或见解明快,或犀利深刻„„这也是语文教师必

备的基本功。由此可见,锤炼教学语言固然重要,然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为重要。

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能总结教

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还应该能写各类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章体裁、文学样式,教师应该先写,从中体会写作的甘苦,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能力。

4、文学鉴赏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其中就

包括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鉴赏能力或欣赏能力。在教学中,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

解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和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优秀文学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思维水平。

5、提高学科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具有综合性,选作课文的文章,文史哲经,应有尽有,数理化生,无

所不包,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都将选入教材。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才

能读懂此类课文,并在教学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五,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首先,语文教师应从自我做起,要更新观念,有一种面对新形势不提高文学素质就不能适应

需要的紧迫感,从根本上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其次,积极主动地学习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

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说实话,语文教师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是当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不利

于教学质量改进。语文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其实,语文教师除了钻研教材之外,要通过重读经典名著,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要通过阅读阅读学、语言学、写作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充实自身理论素养;要养成广泛涉猎文学作品的习惯,科学地研究各类体裁的特点,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高对文学的感悟力。

最后,还要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多练笔,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才能做出适当的点拨,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

这样有目标地去自学、去多读、多练、多思、多品,通过自修,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影响极大,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实施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创设有生命力、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五篇: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与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高效课堂与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位县教育局长到某校检查工作,看见一间教室里的讲台上摆着一个地球仪,便亲切的问学童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何倾斜二十三度半?”学童甲非常惊恐,答道:“这个,这个不是我弄坏的。”此时,教室走进另一名学童乙。局长再问,学童乙答道:“您知道的,我刚进来,什么也不知道。”局长疑惑地问一位语文教师这是怎么一回事。语文教师满怀歉意地说:“这不能怪他们,地球仪买来时,就已经是这样子了。”陪同的校长见局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趋前解释:“说来惭愧,因为学校经费有限,我们买的是地摊货。” 这个笑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些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连起码的地理知识也不了解。如果让这样的老师去上课,无论上哪一门课,除了照本宣科,肯定做不到文理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贯通。如果上的是语文课,肯定会使学生味同嚼蜡,苦不堪言。这样的课,不仅做不到旁征博引,甚至会出现知识性错误,更谈不上什么高效。

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能力素养下降,这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不能不发人深思。造成这种现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语文教师队伍的知识素养和科学素养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这已严重影响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所以必须在抓好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的同时,开展好高效课堂之前,增强教师的各种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下面我就来浅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问题。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知道,科学素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不仅可以使教师认识当代学校科学教育的目标,还可以使教师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而且可以使教师认识科学的本质。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备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具备独立思考、富有主见和创见,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的思想。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的科学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全民族的科学素养。语文教师只有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协调发展起来了,才能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应该相辅相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如初中语文第课本中的《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向沙漠进军》、《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恐龙无所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等课文都涉及科学知识,这些涉及建筑、地理、物理、生物、气候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给学生正确的回答。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让自己成为一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的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应该成为一名“杂家”。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整合的问题,其整合就是要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讲究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努力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要明白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可能有助于语文教学,教师的个人爱好应该成为从事语文教学的优势。

语文教师知识面越宽,视野越开阔,教学时才能厚积而薄发,“左右逢源”,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教师应该拥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1-

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伦理学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怎体中,并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语文教材有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学时要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学有成效。语文教师除须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熟悉我国的国情,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现代史;学习经济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点;学习法学,尤其是有关教育的法令、法规;学习文化学,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等。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博览群书,以百科知识丰富自己,做知识富有的人。

语文教师应该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社会中缺乏科学意识、对科技知识一无所知的人,几乎是寸步难行。语文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语文教材中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建筑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我们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能力的建设者,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很强的科学意识,是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有积极参与的愿望和行动。语文课,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科学的种子这一点上,也是义不容辞。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很广,可说是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语文教师当然不可能通晓各门科学,但是读一点科普读物,关心与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读一点科技发展史,对某一门或某几门科学知识了解稍多一些,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科普书和多观看科普节目,以增强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认识;要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争取成为一个对科学保持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做得更好,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下载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