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析术
基于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析术
刘文涛
[摘 要]: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市场更强调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本文围绕着实践能力培养,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高等旅游教育自上世纪8O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格局。作为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经过2O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办学规模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个尖锐矛盾:一方面,企业感到招聘进来的大学生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在旅游企业感到不适应,流失率极高。相对来说,旅游企业更愿意要高职高专的学生,觉得他们更适合企业的需求。这实际上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不少差距。我国传统本科教育立足于“学历本位”,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等素质。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对人才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能力培养,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一、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及实践能力要求
旅游业是经验性服务行业,综合性、实践性强,讲究人才的适应性。它要求从业人员能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管理风格要求和岗位任职要求。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者不光要懂得管理理论,同时也要熟悉实际业务。许多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并获得理论升华,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旅游管理学科是新兴的应用型学科,高等旅游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旅游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实践能力具有综合性特点,体现为由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多方面组成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
(1)专业能力:包括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是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2)方法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仓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并执行的能力。
(3)社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杜今峰,2005)。
根据旅游企业对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较高素质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摒弃过去以理论化教育为主的办学思路,建立并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型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由以往单一注重学历化教育为主向侧重实践能力教育转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现状分析
1、实践环节建设滞后,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育是一种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参照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拓展知识课等。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目的是形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是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国外,一些高等旅游院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或者在入校前安排半年左右的旅游行业实习,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理论化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领会、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不懂得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薄弱,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2、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研究与依据,能力培养单一化、表层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类型上包括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业实战综合训练;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硬实践”,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软实践”,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软实践更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不重视对就业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凭感觉、想当然”的方式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深入性,不利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
(1)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硬实践”。实践内容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软实践”极为不足。简单地认为强化实践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操作技能,对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旅游资源考察等方面。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实践的广度深度亟需加强。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实践训练蜻蜓点水、浮于表面;部分高等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只能利用学校食堂、招待所进行简单训练,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教学计划列出的实训课程只是一纸空文。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旅游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环境,能为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提供极好的实战环境。但是,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首先,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涉及面广,具有多重目标,过程纷繁复杂,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而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很多管理文件千篇一律,笼统含糊、操作性差,随意性大,考核方式简单,制度设计上存有诸多漏洞,不能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蔡则祥,2007)。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
另外,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强化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来说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减少实践能力训练的情况。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三、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与思路
1、以市场综合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旅游教育必须摒弃单纯的“学历为本”的传统理念,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摆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进行充分的社会需求调研,邀请产业界的权威代表参与,把握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确立反映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以此作为建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的依据。
其次,在对旅游市场专业人才需求和课程特点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确定专业模块。建立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的实践课程,侧重于学生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业务流程的训练,提高其“硬实践”能力。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一般包括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开发等模块,可以开设酒店实务实践课程(包括,前台、客房、餐饮等部分),旅行社实务实践课程(包括导游实习,旅行社实务等),旅游规划开发实训课程(包括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基础)等。其二,开拓综合性、研究性的管理实训课程,强化学生“软实践”能力。一方面,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中渗透实践教学内容,边学边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更高层次的能力;另一方面 考虑开设单独的管理能力实训课程,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设计专项训练项目,以综合训练、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参与科学研究等灵活、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再者,科学设置实践课程次序,深化实践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学时,使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体现出系统性、合理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2、构建有效的校内实践训练平台,为学生“软、硬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校内实践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通过实践——理论—— 实践的认知过程,深化知识、培养能力,也为后期企业实习打好基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以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旨,不单是着眼于几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强调建立综合性的实践训练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服务。具体的构建思路如下:
(1)建立一个在设备配置、布置、管理方式与运作等方面都接近真实的旅游管理实践环境,配合相关课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一方面,使学生在学校就接受到高规格的系统化的操作训练,感受和认知旅游企业的职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综合应用训练,使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前一阶段基础训练所获得的经验,通过群体工作来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和领导才能等。
(2)校内实验室建设应朝着科技含量高,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拥有常规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验室外,依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高效的网络通讯和优秀的教学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运用虚拟电子实验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构造出具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虚拟化环境,实验者能够进入虚拟空间之中并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弥补实践硬件设施的不足。满足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社会实践等“软实践”的需求。同时,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校内实验室,有利于与企业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深化校企合作形式。
其次,组织与建立课余实践活动平台,打造全方位的实践环境。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利用现有的条件,灵活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实践活动,如旅游服务活动、社会义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自主经营管理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创新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社会实践环境
校外实践基地具有客源稳定、管理规范、设施一流、实战训练等特点。学生通过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社会,不仅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陶冶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一个真正有效的产学结合模式。应该建立在校方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共需、共赢、互动”的基础上,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深化、现实化。校企合作需要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从学校层面看,一是充分发挥旅游企业专家的作用,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出发,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二是充分发挥自身科研、教学优势,满足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课题研究和各种培训的需求。在硬件上,校内实验场所建设要体现出培训优势:在软件上,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科研能力与良好的实践能力,体现出知识优势。从旅游企业层面看,一是通过接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到企业实习,补充人力资源的空缺。同时获得为企业物色优秀人才的机会;二是利用高校教育与科研优势,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谋求研究与培训支持。
4、双管齐下,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提供保证
其一,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有章可依,形成制度保障。其二,建立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引进、培训、深造、专业实践、聘用等途径和方式,搭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使教师不仅能从事旅游理论教学,也能从事旅游实践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实习指导、能力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师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亭立.中外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3,(F1). [2]陈志夫,构建全新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2003,(F1). [3]尤克等.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4). [4]杜今峰.CBE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5]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选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
第二篇: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要求[推荐]
旅游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要求
开放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旅游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导游模拟训练、专业实习和毕业作业三项内容。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一、导游模拟训练
要求设计一次旅游团队活动,模拟从接团至送团的全部流程,并设计其间的活动,安排导游讲解,规划旅游路线,体现团队合作与个性创意。导游模拟训练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开展,训练时间为两周。操作流程为:
(1)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3~5人左右(视全班人数确定),并确定组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角色(游客、导游)扮演法,轮流转换角色,分别进行模拟训练。
(2)每小组编制一份《导游模拟训练策划书》。内容包括项目、导游职责、服务程序、质量标准、时间、地点、旅游接待中一些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等。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每人负责起草其中的一部分,然后集中讨论、修改,最后形成本小组的《导游模拟训练策划书》,不少于1000字。
(3)撰写导游词。一般情况下,在当地选择一个景点。可以是全班(或全组)指定一个景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景点。学生各自分头撰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在1000字左右。
(4)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写出《导游模拟训练过程报告》,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组长、指导教师名单;训练时间和地点、过程概述、主要体会、结果小结等。《导游模拟训练过程报告》不少于1000字。
(5)导游训练结束后,要求向组织教师提交下列材料:
①导游模拟训练策划书(格式见附表1)
②导游词(格式见附表2)
③导游模拟训练过程报告(格式见附表3)
以上三份材料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结论要有理、有据;书写工整。模拟训练完成后,由指导教师组织评定成绩。导游模拟训练成绩原则上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等。合格者给予2学分。
二、专业实习
原则上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如果学生所在单位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旅游局等旅游类企事业单位且符合要求,可以在本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如果学生所在单位为非旅游类单位,则应该到旅游类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一)、实习内容:
1.旅游公司和旅行社业务
(1)了解国家有关旅游管理的现行规定,熟悉重要的涉外旅游法规和政策等;
(2)熟悉并掌握旅游业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在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从事旅游实务中业务函电的草拟、组团报价及核算、成行条件的磋商、地接和带团导游的实践及相关文件的制作与审核;
(3)学习运用英语处理旅游往来函电、签订合同和制作报价单证;
(4)了解旅游公司的机构设置和有关管理制度。
2.旅游景区业务
(1)了解国家关于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运行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2)熟悉各种旅游产品的特点及其开发的方向;
(3)掌握旅游景区、景点与周边社区和有关部门沟通的技巧,善于开展旅游景区、景点内的节庆等公关活动。
(二)、实习成果的形式
1、实习手册。实习手册即实习记录,记录本人在实习期间的经历,包括从事过的岗位、所做的具体工作、每种业务经历的时间、印象深刻的事件、主要心得等等,要求至少每周填写一次。(格式见附表4)
2、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在如实反映实习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围绕实习所在单位的某一项业务进行选题。实习报告要有基本内容,更要有特色内容;要有一般性分析,更要有重点剖析。实习报告还可以在企业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对实习
单位某一方面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或进行对策性研究。实习报告不少于2000字。(格式见附表5)
3、实习鉴定表。是学员对自己实习期间的自我鉴定,包括实习收获,工作表现,存在问题等。(格式见附表6)
(三)、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结束后两周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鉴定、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并参考实习单位的鉴定和反映,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毕业实习成绩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及格(含及格)以上者取得5学分。
三、毕业作业
完成毕业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
(一)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文章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提倡结合本人、本单位的实际。
3.毕业论文要求纸型、版式与用字等要规范。统一用A4纸打印,文章标题用小二黑体,正文用小四宋体,文章中的分级标题用小四黑体,页边距左侧
2.5cm,上、下页边距和右侧均为2cm,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表格按省校统一格式填写,装订顺序按表格的排列顺序装订。
毕业作业制作成电子文档,定稿后打印,并填写毕业作业评审表(见?页附表?)。定稿及表格一式三份上交指导教师。
毕业作业正文字数在2000左右。
(二)指导教师
1.毕业作业写作必须配备指导教师。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毕业作业任务。
2.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本科以上和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经济管理类专职教师,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外聘指导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通过省校旅游管理专业指导教师资格考试。指导教师由县(市)电大选定,其资格审查由市级电大负责,并报省级电大备案。
4.一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量原则上以10人为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电大专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指导人数,以15人为上限。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5.在本校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向社会聘请指导教师,但资格标准不得降低。
6.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作业的全过程。其对毕业作业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在毕业作业评审表的指定位置签署评语及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定期与自己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和终稿。指导过程中的指导意见及学生修改情况须写在指导记录表上。
(三)成绩评定
1.考核标准:毕业作业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以下四档:
(1)85~l00分(优秀):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材料翔实、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优秀成绩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
(2)75~84分(良好):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论证比较有力,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层次清楚。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60~74分(及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从总体上看,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文章没有明显的错误和缺欠,但内容尚欠充实,缺乏创新及独到见解。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及格成绩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
(4)59分以下(不及格):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结构不完整,格式不规范,文字材料未能达到写作基本要求;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
2.答辩与评审
市校统一组织毕业作业的答辩与评审,每个答辩评审小组由电大专职教师和外聘专家等3~5人组成。答辩评审小组组长必须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经济管理类专职教师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并对所签字审定的毕业作业(设计)质量负责。
指导教师本人指导的学员在答辩评审时,指导教师不可任答辩评审小组组长,但可以是答辩评审小组成员。
毕业作业初评成绩为优秀者必须参加答辩。其余学生科自愿参加答辩。毕业作业成绩为优秀的学生从参加答辩的学生中产生。
3.成绩评定办法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表现和作业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参加答辩的学生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评审小组根据其作业质量与答辩情况,参考指导教师的建议成绩确定最终成绩。
不参加答辩的学生,其成绩由评审小组根据作业质量进行评审,参考指导教师的建议成绩确定最终成绩。
毕业作业成绩经由市校统一评定后报省电大审核批复。
附表1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导游模拟训练策划书
第三篇:旅游(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内容
旅游(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内容
一、导游模拟训练(2学分)
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策划并实施的模拟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导游工作流程及分工进行具体操作实践,增强学生对导游业务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内容
设计一次旅游团队活动,模拟从接团至送团的全部流程,并设计其间的活动,安排导游讲解,规划旅游路线,体现团队合作与个性创意。
(二)要求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小组3~5人,采用角色扮演法,轮流转换角色。
(2)每小组编制一份模拟训练策划书。内容包括项目、导游职责、服务程序、质量标准、时间、地点、旅游接待中一些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等。
(3)撰写导游词。
(4)原则上要求进行景区实地训练。
(5)训练结束后要求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下列材料:
①模拟训练策划书,不少于500字;
②导游词,不少于800字;
③模拟训练过程报告。包括:小组成员、组长、指导教师名单;训练时间和地点、过程概述、结果小结。不少于500字。
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结论要有理、有据。
(三)时间安排
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开展模拟训练。具体时间由所在学校(分校以上)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学校负责安排指导教师,训练活动完成后,由学校组织评定成绩。两项训练每项训练时间不少于三周。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模拟训练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2)训练过程报告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考核标准
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训练报告清楚完整,内容真实,完成项目指定要求者为合格;报告清楚完整,内容真实,没有完成项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对活动过程的不合理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凡报告不完整,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3.成绩评定办法
训练报告由两人评定,分校负责审核。
4.训练报告经审核合格后给予2学分。没有参加模拟训练活动和未交训练报告者(或提交报告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二、专业(毕业)实习(5学分)
(一)实习目的专业实习是本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目的在于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和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在实习中熟悉和掌握旅游管理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撰写毕业作业搜集资料、奠定基础。
(二)实习要求
1.原则上选择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景点、景区以及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
2.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实习。认真对待并以积极的态度搞好毕业实习工作。
3.各省级电大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布置实习的各项工作。各教学点负责安排指导教师。
4.原则上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如果学生所在单位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旅游局等旅游类企事业单位且符合要求,可以在本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如果学生所在单位为非旅游类单位,则应该到旅游类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学生要及时将所在实习单位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反馈给指导教师。
5.在实习期间主要由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与指导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应积极、主动开展实习工作,协助实习单位完成有关业务工作。
6.学生实习期间要注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汇报实习进程,以便指导老师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7.实习结束后,填写实习鉴定表,并请实习单位签署实习鉴定意见。同时按规定完成并提交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调查报告,作为实习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实习内容
1.旅游公司和旅行社业务
(1)了解国家有关旅游管理的现行规定,熟悉重要的涉外旅游法规和政策等;
(2)熟悉并掌握旅游业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在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从事旅游实务中业务函电的草拟、组团报价及核算、成行条件的磋商、地接和带团导游的实践及相关文件的制作与审核;
(3)学习运用英语处理旅游往来函电、签订合同和制作报价单证;
(4)了解旅游公司的机构设置和有关管理制度。
2.旅游景区业务
(1)了解国家关于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运行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2)熟悉各种旅游产品的特点及其开发的方向;
(3)掌握旅游景区、景点与周边社区和有关部门沟通的技巧,善于开展旅游景区、景点内的节庆等公关活动;
(四)时间安排
1.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开始专业实习。由省级电大布置实习的各项工作,学生制定实习计划书,并签订实习任务书。
2.专业实习原则上不少于5个月。
(五)实习形式
采用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分散进行的方式。
(六)成绩评定
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由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的有关资料综合评定。
1.实习成果的形式
(1)实习鉴定(要求实习单位盖章)。由学生所在实习单位有关指导人员写出评语并加盖印鉴。
(2)实习手册。实习学生要将其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及其心得如实记录下来。
(3)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毕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在如实反映实习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围绕实习所在单位的某一项业务进行选题。实习报告要有基本内容,更要有特色内容;要有一般性分析,更要有重点剖析。实习报告还可以在企业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对实习单位某一方面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或进行对策性研究。
2.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等级
实习结束后两周内,学生要向教学点提交实习鉴定、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学生所在分校以上电大参考实习单位的鉴定和初评意见,综合评定毕业实习成绩。
毕业实习成绩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毕业实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得毕业。
三、毕业设计(2学分)
毕业设计是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毕业设计的成绩与学生能否毕业直接关联。
(一)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设计。文章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设计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可以为项目策划、调研报告等任意一种。
3.毕业设计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要规范。正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制作成电子文档。
(二)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其写作周期(自确定选题、安排指导教师始,到论文答辩止)不得少于6个月。条件许可的地方可提前安排。
第四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崛起,市场迫切需要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必须积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化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繁荣昌盛。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实践性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一味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实施实践性教学。首先,纵观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理论课时比重过多,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其次,虽然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并且教学方式严重滞后。之所以开展实践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有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教室内亲自示范操作,学生只需要仔细观察,无法亲自进行实训操作。这种实践教学仅仅只是表面文章,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极高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笼统沿用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设置极少结合学生的就业形势,要么偏向酒店化管理,要么偏向旅行社管理,可见,其教学课程设置十分不妥当,不能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实训活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资金有限,尚未建立自主的实训基地,因此,无法为学生提供旅游实践教学的平台。教师只能在教室内开展实训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同时,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同样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学经验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加上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在实训活动中严重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三)师资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因此,对任职教师的整体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阅历和实践经验。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指导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当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是阻碍旅游管理专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缺乏从业经验,许多都是直接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学也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久而久之,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成为富有完善理论知识的书呆子,而不能成为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因此,在其教学过程中,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其实际的教学需求,应该充分运用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训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学到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训练环境,有效帮助学生以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大大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同时,在实训环节中,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到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形中加大
了教师的任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完善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才能提高旅游管理教学效率与质量,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目前,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教师定期集中组织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到旅游企业中完成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利用这种方式,不但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而且帮助教师掌握当下最新的旅游资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引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具的优秀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实现理论联系实践最简单的手段。首先,在校企合作教育下,企业不仅能够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而且能够为其提供诸多的硬件设施,帮助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中,有效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学生能够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旅游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能够走进校内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给学生详细介绍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能够以其为榜样,刻苦努力,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树立创业精神,实现学生更好地发展。
第五篇:旅游管理专业饭店岗位能力教学实践与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饭店岗位能力教学实践与探索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数量已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1%(注:教育部2007年6月公布的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但目前旅游管理高职教育实际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岗位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面在以下方面:(1)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岗位能力培养,导致培养的学生缺少职业性;(2)注重岗位能力中岗位技能的培养,忽视其它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3)培养模式在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的学科型教育模式,没有真正把“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等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导致培养的高职人才不能适应行业要求,与岗位实际需要脱节。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目前旅游管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从2002年以来,开始了饭店管理专业学生岗位能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三位一体”岗位能力培养模式
“岗位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所谓“三位一体”就是高职教育教学中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三者相结合,完成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三位一体”岗位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
1.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从事饭店行业所需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见图1。包括:(1)与饭店各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能力课程及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等;(2)学生从业所需的态度、能力和知识等行业基本素质课程;(3)增强学生后续发展所需的素质拓展课程。
2.以“三个衔接”优化整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1)与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相衔接。根据饭店服务与管理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置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水等岗位能力教学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图1 “三位一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2)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了相关职业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必须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
(3)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相衔接。高职教育也具高等教育属性,要为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受教育者来说,这既是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更是指向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设计性“创业”(注: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3.创立“四步技能培训法”
按照“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创立了技能培训的“四步技能培训法”(见图2)。第一步,校内岗位能力课程的仿真实训,让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第二步,将学生送到校外实习基地,培养职业素养和掌握职业岗位的实际专业技能;第三步,技能强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四步,在毕业前进行为期8个月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
图2 四步技能培训法
4.构建了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项目导向――组织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项目,以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一致,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为多种实践教学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实训。
(2)现场教学――实现课堂与职场一体化
将企业工作现场作为专业教学课堂,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中教学,实现课堂与职场一体化,保证在校实训与职场实践的一致性。
(3)任务驱动――确保“双证书”获得
“任务驱动”是指以饭店岗位群工作任务为单元来实施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掌握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双证书”的明确要求,将“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与职业鉴定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4)工学交替――促进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在时间、空间、内容三方面实现工学交替。即学生在校完成知识学习、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在假节日、实习期到酒店顶岗实习。
5.形成“学习―培训―鉴定”的岗位能力课程教学模式
采用“课堂教学完成知识传授,实训实践完成技能培训,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完成职业资格鉴定”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学习、技能培训、职业鉴定”无缝对接。
6.探索全程化、开放式“四结合”考核体系
一是实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每个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评,实训项目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评,综合计算成绩。二是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四是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学生课程的成绩包括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
7.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保证了岗位能力培养
(1)建设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按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建设起了具有“教、学、做一体化”功能的仿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作基地主要由“旅游系实作实训基地”和“旅游系餐饮实作中心(学院接待餐厅)、旅游系客房实作中心(学院接待中心)”组成。“旅游系实作实训基地”面积逾1000平方米,能满足中餐、西餐、调酒、客房、前厅、茶道、公关礼仪等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重庆教育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调酒师”、“前厅服务员”、“茶艺师”、“营养配餐员”等职业技能鉴定需要。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先后与重庆市内多家高星级酒店建立了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学生派往这些基地进行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二、“三位一体”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应用效果
通过几年“三位一体”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显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几年第一志愿报考学生数超过计划数2~3倍,新生报到率逐年上升,毕业生就业率、称职率、优秀率也有所增加,呈现出“三高”特点,即高报考率、高就业率、高称职率。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了教师双师素质,充实了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同时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
(供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米满宁教授,重庆教育学院李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