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数学新课型的开发
浅谈数学新课型的开发
【摘要】阐述新课型开发在实现课程改革方面的重要性;总结电教课、实验课、调查实践课、创作设计课等四种课型的操作方法和心得体会。【关键词】课型 实践 创新
新课程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力”,从而全面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型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依据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所精心设计并组织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既反映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又为达成教学目标与内容服务。多年来,我一直在新课型开发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确立了“新课型”这一研究课题,由于课型分类明确,操作性强,更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几年下来,我逐步探索了电教课、实验课、调查实践课、创作设计课等四种主要课型,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电教课——身临其境,化静为动
现在的学生都爱玩电脑,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一些有用的知识,为我们课堂所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中的数学工具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几何画板和函数作图工具对图形设计、动态几何和函数等等数学问题的解决,论文代写逐步在取代尺规作图,Excel对统计数据的处理,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笔算、算盘甚至是计算器。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的极度热情,老师课堂上的演示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们学习的需要,信息技术课与数学课的整合势在必行,学生的好奇和渴望迫使我们应该把学生带进微机室,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和体验。下面谈我的几点做法。
1.信息技术课与数学课的整合。近几年来,为了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我每两周安排一节电教课,让学生走进微机室,从初始年级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计算机中数学工具的教学和应用,学习了几何画板、Flash动画、函数作图工具Drawtools、电子表格excel等等。首先让学生学会和熟悉这些软件的操作,其次在微机室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利用这些软件上机开展探究性学习。
2.实现几何画板教学。虽然我们在课堂模式改革上下足了功夫,但数学思维是抽象的,尽管我们想尽办法,对于一些几何问题的教学仍然在课堂效率的提高上无法突破,华罗庚老先生一再告诫我们“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画板就是数形结合的完美软件,是动态的黑板,它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止为运动。学生对数学命题的猜想、归纳和验证,在几何画板操作界面下,显得如鱼得水。
3.应用电子表格Excel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描述的教学。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计算平均数、频率和方差、画折线图、扇形图和直方图等最为头痛,那么把这一教学任务放在微机室,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既乐意,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减轻学业负担,还能学到有关电脑的知识,我们还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事半功倍。
二、实验课——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我们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情况下,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硬性被学生接受,比如,概率的初步知识,数据处理的过程,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等。而新课标更注重动手实验,比如学习概率时,先让学生做抛硬币游戏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归纳、推理、最后总结出知识要点。这其实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与数学原理的原始发现过程相吻合。又如在学生学到菱形的性质时,http://我首先组织学生做折纸实验: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在折痕处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打开后就得到一个菱形,让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性质,感受菱形的对称美。在学习图形的三视图时,我们不能仅靠课本上例题和习题所提供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展开凭空想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和寻找大量的实物模型带进课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然后能准确地想象出该物体模型的三视图,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总的来说,这种实验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活跃学习思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情感价值观。
三、调查实践课——拓展视野,勇于实践
数学的学习基础首先是生活经验,所以我们要提倡从生活中学数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的习惯,提高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和抽象数学问题、数学模型的能力。现行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一个课题学习和教学活动,其中很多内容是课外实践课,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素材。这些实践课需要我们精心策划,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空间,让他们实地考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如数据的处理中淡水的调查、周围居民的节约用水情况、旗杆高度的测量,班内健康体质调查和数据分析等等,对这些课程进行教学时,我一方面带领学生去阅览室或微机室去查找资料,另一方面亲自带领学生去社会调查研究,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了解了社会,陶冶了情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教材中每一章完都有一个“数学活动”栏目,我们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开发好这一资源。
四、创作设计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统的数学问题往往使条件和结论具有唯一性,使学生的思维单一僵化,机械刻板,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求异性思维,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创设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为了实现这一创新目标,我经常性在创作设计课方面做一些尝试,在学到应用题时,我总要设计一节让学生编写应题的课,学到几何时,总要在每一章末安排一节设计课。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型,这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我查阅学习了很多中外型理论,并大胆地把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了前述四种主要课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坚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适于学生的新课型会越来越丰富,只要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必将会有更大的收获,我将继续思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语文教学新课型初探
浅谈语文教学课型改革
通海县第五中学
徐巧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教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语文教学质量也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来看,从学生驾驭语言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也还存在着许多弊端。我们重视教材教法的改革,重视学生学法的探索,却缺少进行语文课型改革的尝试。单一的课型,难于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成了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为此,笔者试图对现有课型加以发展、改造,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型,对语文教学课型改革做些有益的尝试。
一、现行语文教学课型存在的不足。
“讲读课型”和“串讲课型”这两种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型,仍是主宰现今语文课堂的主要课型。这两种课型存在着很多弊端,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极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弱。教师侧重于讲,学生侧重于听、记,即使提问也是按教师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的,整个课堂秩序井然。这样的课堂虽然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知识传授到位,但枯燥乏味、了无生机,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课堂教学既然是一听一讲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个配角罢了。这样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 为什么“讲读课型”和“串讲课型”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到了现在还会被众多的语文教师采用呢?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有些教师仍然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看得很重,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他们认为只有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深,学生才能提高;只有教会学生考试,才算是对学生负责任。殊不知,这严重压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天性,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二,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严谨,容不得学生有“离经叛道”的言行。他们怕脱离了自己,学生不能正确的学习,不能把握住所谓的学习重点,不能把文章分析的透彻、深入。他们对学生的那些“奇怪见解”,往往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们很看中对课堂的把持,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三,有些教师是因为惰性严重,善于照本宣科,为了方便省事,因而选择这两种课型。这种因惰性而做的选择,是最不好的,是应该坚决剔除的。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这两种课型毫无可取之处,这里分析它们的弊端,主要是想说明要想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变成真正的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课型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二、语文教学课型改革的依据。
大凡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语文教学课型改革也是如此。时至今日,无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科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语文教学课型改革都是势在必行的。
(一)语文教学课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各种新兴事物蓬勃发展,观念的更新,知识的更迭,技术的创新„„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的。学生现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是很难满足他们将来的发展需要的。他们将来要生存、要发展、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都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识来武装头脑,而这些知识是我们教师现在不能教给他们的,是需要他们将来自己去学习、获取的。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他们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将他们培养成学习型、创造型的人才。基于这一观念,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课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教学课型改革是实现学科教学目的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采用“讲读型”和“串讲型”是很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笔者认为,要完成这一目标,语文教学课型应该不拘一格,围绕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教法,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三)语文教学课型改革是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需要。
当代的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爱独立思考,乐于接受新事物,渴望展示自我。他们讨厌被动的接受,讨厌一成不变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课型要灵活多样,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性。
(四)语文教学课型改革是适应多样化教材内容的需要。现行语文教材(苏教版)内容十分丰富,每册书分为三大板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三大板块各有各的特点和要求。即使同属一板块的内容,学习要求也是不同的,如九年级的专题就分为三种类型:探究式(《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气象物候》);言语实践式(《广告多棱角》);体味感悟式(《我心中的语文》)。因此,要充分体现各个板块的特点,达到各个板块的要求,就必须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不同语文教学课型来与之相适应,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语文教学新课型构想。
(一)阅读课。就是教师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去独立地读文章,对重点语句圈点勾画,反复品味,最终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阅读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视野,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书评课。学生读书常常会为书中的人物所感动,或为精彩的情节所吸引,或对好词佳句赞不绝口,或产生喜、悲、痛、恨等感情„„教师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种种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就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欣赏课。欣赏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美妙的诗歌,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一篇情节跌宕的小说,都是适宜学生欣赏 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朱自清的《春》、《绿》,鲁迅的《孔乙己》等文学作品都是能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的。
(四)演讲课。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说就是动口。演讲课则是培养学生动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一定时间安排选题,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五)表演课。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话有个性,有矛盾冲突。对于这些课文是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排练表演来达到理解消化的目的的。戏剧,如《威尼斯商人》、《陈毅市长》选场等可以通过表演来完成。有些小说则可先改成剧本,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再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窗》等。
(六)讨论课。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钱梦龙说:“讨论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在多向的信息交流中收到最大的学习效益。”在教学某些课文时,教师先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七)展览课。就是定期将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作文本等在班级展台上进行展览,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竞赛课。当今社会是竞争型社会,只有成为竞争的强手,才能成为开拓型的人才。要想成为竞争强手,就必须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举行朗读竞赛、书法竞赛、作文竞赛等 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九)示范课。教师对某些课文进行抛砖引玉式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类似课文的学习方法和备课方法,然后指定学生讲解此类课文。这种课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可锻炼他们的运用能力。
当然,语文教学新课型并不局限于笔者所列举的这几种,笔者所谈的只是个人对于语文教学课型改革的思索,相信未来新型语文课型会越来越多。但是,不管如何改革语文课型,都应该抓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这个中心不放,完成好素质教育交给语文教学的任务,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第三篇:课题喂出来课型新授
课题 喂——出来 课型 新授 课时 两课时(1)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
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4、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 目标1、3 难点 目标4 教学准备 查找作者资料,归纳文中成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西游记》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机智聪明,变化多端,手段高强。可是他在取经途中却遇上了匪夷所思的事。(板书:金兜洞——青牛精——金钢琢 小雷音寺——黄眉童子——人种袋)
金钢琢、人种袋能套住所有的东西,装进所有的东西,连水、火等都不例外。你肯定会惊讶——太神奇了!别忙,还有更令人惊讶的。现在地球某处出现了一个洞,听说什么东西都能装进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掌握
●归纳文中成语:
黑咕隆咚
颤颤巍巍
深不可测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争先恐后
闻风而来
无所不知
镇定自若
陆陆续续 反反复复
寸步不离
小心翼翼
一声不响
众目睽睽 震耳欲聋
源源不断
经久不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扫兴而归
满头大汗
异口同声
心安理得
万无一失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逍遥法外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雨后春笋
接连不断
得意洋洋
微不足道 ●注音释词:
铆(mǎo)钉
贪婪(lán)
履行(lǚ)众目睽(kuí)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棘(jí)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前已有通盘考虑。
哂(shěn)笑:讥笑。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牟(móu)取:谋取名利。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
本课时既为新授,也为预习,故字词掌握是本课时的重点,花的时间也相对多一些。让学生自行默读,找出文中成语,再查资料书或工具书,进行注音,解释。小组订正即可,所列释词可在学生归纳时抄于黑板让学生笔记。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2.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星新一(1926-1997),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以1000多篇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说响誉世界。
星新一的作品庞杂,除科幻小说外,还写有大量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和随笔。1976年他荣获曰本推理小说家协会大奖。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恶魔天国》(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声网》(长篇)和《梦魔的标靶》(长篇)。●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二)读内容(知识、教育)
1.未读先猜: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
明确: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2.先读后想再讨论:
①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是虚构——幻想。)(追问:这个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真实性?明确:有。)
②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环保话题)③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师补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④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⑤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人类生存的地球)
⑥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三、拓展延伸: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教师作介绍,学生作好笔记。
同桌互相交流看法。
这一部分也是本课时的重点,也应该让学生尽情地讨论,发表其看法。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板书设计 无固定板书。教学后记
课题 喂——出来 课型 新授•练习课时 两课时(2)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 2.续写课文,锻炼想像能力;
3.揣摩作者的想象活动,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学习作者的想象思维; 情感与价值目标 4.培养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重点 目标1、3 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回顾导入
让学生用上课时学习的成语进行“百花联珠”游戏。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本文围绕什么事物在写?
明确:一个深不可测洞。
2.围绕这个深不可测的洞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干了什么事? 明确:
一个年轻人——大叫——“喂――出来”——扔——小石头 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年人——想——劝阻 记者——往洞里——放——秤砣 学者——用强音——作——音频分析 投机商人——买洞——填洞 村长——卖洞 ……
工人——听到“喂――出来”——看到小石头飞过来 3.在刚才分析的基础上拟出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
4.人们分别往洞里扔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点?这些人又有什么共同点? ①
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外交部和国防部的机密文件和保险柜;做传染病实验的那些动物的尸体、流浪者的尸体;城市里的废物和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和犯罪证据等。②
教师提示:这些东西对人或对社会、对国家带来危害,这样的东西叫危险品。③(开放性试题)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制造隐患等。
5.通过对这篇游说的学习,你能说说本文所包含的道理吗? 小说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村庄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因此成了处理垃圾的最好场所,最后遭到了报应。以此告诫人们: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
抽学生回答。
学生齐答。适时板书。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找,思考。
学生分析概括、互相补充。教师启发:联系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抓住高潮、结局。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其果,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读文学(语文味)1.回顾:
科幻小说有什么特点?
科幻小说的三要素:科学、幻想、小说。
2.根据课文的述说,自己的理解,画三幅漫画,表示课文内容。
第一幅,画上无底洞,围着许多人;第二幅,画上许多垃圾车开来;第三幅,画上工人头顶上飞来一块小石头。只要有点大意即可。
3.从科学的角度看,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事例,评说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本文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让学生尽量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4.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分析其作用吗?
三、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五、写作训练
展开合理想像,从小说结尾续写,一二百字。
既是想像练笔,又是揣摩仿写。在上面小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想像生动具体的情景,同时用心揣摩课文写法、课文语言,使续写如同出自作者之手。
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同时也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既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为下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续写作情感上的熏陶准备。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或因时间不够可推至课外完成。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板书设计 喂——出来 主板书: 喂——出来
破坏
想象
惩罚
奇特 丰富 合理
副板书:
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教学后记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作者:韩化彬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02-26】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基本要求
在设计、实施观察探究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可以按空间顺序,静态顺序观察,例如观察动植物,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然后再各部分依照一定方位去观察。也可以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动态顺序去观察,如观察月相等,要提示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观察,并作好必要的记录。
(2)用比较的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指导学生要在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相关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如观察水的特征时与牛奶等其他液体相比较,水的性质特点就会清晰展现。
(3)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如观察种子时,启发学生联想、猜想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在观察中,引导学生边看边相互议论,“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索,分析比较。由此,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对事物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使其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
(4)观察要实事求是,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时要注意各种细节,边观察边记录,详细地、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下观察的情况,不可以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观察者本人对现象的解释混为一谈;观察目的一定要明确,切忌盲目观察,要细心、有心,不放过那些看起来似乎是偶然发生的意外现象;注意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观察,观察中的比较、测量、分析、推理等方法都要用到,还要运用多种感官。同时也要重视借助观察工具的观察。
另外,教师要注意中长期观察活动中的评价激励,保持学生观察探究的热情。
(二)实验探究课 1.界定 以科学小实验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实验探究课。教学中此类内容很多,包括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如种子萌发实验、它们会生热吗、蒸发、摆的研究、谁热得快等对比实验,另外还有日食和月食等模拟实验。
2.一般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准备;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提出问题也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提问题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提出问题,才会提出问题。
(2)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提出一系列的研究问题后,教师要强调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要研究的问题上,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制定探究计划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比较难的环节,需要学生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参与。探究计划是要根据预测的结论来制定,学生预想的结论不一样,设计探究方案也就各不相同,只有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才能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思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4)实验探究。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探究是根据探究计划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是用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猜想的具体实践。
(5)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都是形成结论的有效事实和可靠证据,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从现象或数据中有所发现。
(6)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结论。交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数据),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基本要求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提出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究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实验探究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进行实验,验证假说。
(3)提出规范撰写实验方案的要求。提出假设、器材准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结论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都要涉及到。
(4)实验前必须要明确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考虑不周到往往会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准确,或出现安全问题等,甚至导致探究活动失败。
(三)资料探究课 1.界定
以借助资料获取信息寻找答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资料探究课。当有些探究活动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时,便捷的资料信息获取分析便成为其主要的探究方式。如太阳家族、探索宇宙、寻找达尔文的足迹、我从哪里来等内容。
2.一般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背景资料应尽可能直观形象。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在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2)寻找证据。教师对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途径给予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分析与解释。教师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掌握学生的想法,并安排适宜的时机组织学生整理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用收集的信息对所研究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回答。
(4)交流与质疑。创设较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对信息收集的方法、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5)结论与拓展。启发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建构起较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性或方法性的知识。
3.基本要求(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探究专题。在确定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信息能力,设计的题目要具体,不要过大过空,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2)确定专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搜集和整理。
(3)要重视学生信息搜集整理情况的展示汇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汇报材料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探究结论。(四)制作探究课 1.界定
以学生动手制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制作探究课。以制作探究为主的内容有: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制作小火箭等。
教材中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一个不倒翁;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等。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进行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同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
2.一般操作步骤
(1)教师或学生选择和提出制作任务,讨论操作步骤、技术要求等。
(2)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或制作对象展开想象,然后由学生设计制作方案,选择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指导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把学生的想象引导成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3)学生进行制作,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拼装组合,并对作品的整体进行美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制作中的问题,在进一步提高作品的合理性、科学性,增强美观性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坐着做,教师站着看”的现象发生。
(4)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看一看是否体现了制作任务的要求,有没有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做出修补,完善自己的作品。评价的标准是:作品是否完成;作品使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合适;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作品是否具有实用价值。3.基本要求
(1)材料的准备。制作活动前首先要准备足够的制作材料,如做不倒翁用的蛋壳、橡皮泥等。其次,选择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具备如下特点:学生人人都能找到的材料;最好是不花钱的材料,坚持废物利用;材料容易加工;最好有多种替代材料,每一个制作活动的材料都不应是唯一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种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材料,保证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2)要注重教学引入。教师在制作活动前,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欣赏优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对有趣的作品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上好制作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注重教师指导。要根据学生准备材料的差异性,提出不同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主选择做法,切忌一刀切;在个别辅导时,要尊重学生的设计,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特别是对待制作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切忌回避或者视而不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方法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切忌“泼冷水”。如学生学习了不倒翁不倒的道理,学会了用蛋壳制作不倒翁后,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材料(如乒乓球等球形物体),发挥自己的想像,制作形状不同的各种不倒翁。
(4)注重活动后反思。制作活动结束时,不仅要认真回顾制作步骤,更要注意激励学生把制作活动延伸到课外,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可以评选优秀作品,用好作品鼓舞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在交流中使学生受到启发,激发学生继续制作的兴趣;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后思考,设计制作出更新颖的作品;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课后去仿做。总之,通过小结,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受到鼓舞,使制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乐于从事的日常活动。
(六)技能训练课 1.界定
以训练学生科学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技能训练课。是在教师的参与、组织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构建训练活动,领悟某种技术的要领与步骤,形成操作实践能力。教材中涉及到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内容有:练习使用温度计、练习使用量筒、测力计的使用等。
形成学生技能是工具探究的基础,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技能训练课的教学。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可借助多媒体、歌曲、图片、游戏活动等手段创设情境。情境可分为兴趣情境和问题情境两种。兴趣情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有关工具和仪器的故事;简介工具和仪器发明的科学家及发展史;简介工具和仪器的结构、特征、作用、在科研及生活中的意义。问题情境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仪器来帮助,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问题情境具有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和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作用。
(2)探究演练,形成技能。这一环节是科学技能训练课的重要部分,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潜能,可按不同的训练途径开展训练活动。
(3)运用技能,反思改进。通过练习,学生才会经历由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再通过反思自己操作时的成功和失败之处,通过评价别的同学汲取经验,完善改进。
(4)拓展延伸,实践应用。科学技能技巧的培养源于实践,用于生活,反复实践,可以熟能生巧。同时根据能力迁移的原理,组织、启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科学技能技巧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解释自然现象,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改进原有的作品,还可以进一步创造、发明。
3.基本要求
(1)教师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演示示范要操作规范、科学准确。教师可以亲自演示,也可以采取播放录像的方法。示范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重点、难点的片段。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例子。
(2)操作训练要注意“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练习的项目应有计划、有层次、有数量,切忌机械训练,只有经过循序渐进、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技能。(3)教师指导要到位使学生明白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否则只能“照葫芦画瓢”,很难真正形成技能。还要因时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简单、易得、操作性强的训练材料。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如果内容简单可以把课堂完全开放给学生,选择经验丰富的学生做“小老师”。既要“以点教面”,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绪,还要注重学生锻炼机会的均衡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教师要给予更热情的关注,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5)在反思评价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成果,充分肯定被评价学生的所得和独特之处。还要客观正确地分析问题所在,找出问题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掌握正确的技能技巧,尤其要提出准确的改进办法,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篇:课题分草莓课型新授课
课题 分草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 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笑笑举行生日Patty,她邀请了一些小朋友去为她庆祝,并且拿出了草莓来招待大家,(出示挂图)你们看,这一共有55个草莓,笑笑想把它们装到8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5、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
()里最大能添几?
()×8﹤44
7×()﹤54 9×()﹤62
()×﹤40()×4﹤30
5×()﹤48(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加深:
1、课本P7算一算,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注意订正竖式的写法。
2、练一练3——森林医生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纠错并写出正确的竖式。
3、练一练2 每组完成两道题,并请代表板演,注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特别是“四比”。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