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关坪河中心小学 狄传虎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使其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良好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但教学技术于教学实践的脱节,又使多媒体技术受到限制。这种状况,使得不少一线教师有些疑惑,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思维能力 数学生活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赋予了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完美整合,对于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才能使信息技术很好地为教学发展服务。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容量,把各种教学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用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而兴趣的提高则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经验素材,因此,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像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设计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运动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派出运动员来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它们骑的自行车可真有趣,有的是三角形的车轮,有的是正方形的车轮,有的是圆形的车轮,有的是椭圆形的车轮„„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看,哪支代表队能够最先到达终点,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再提问:为什么自行车是圆形车轮的会获胜呢?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新课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借助课件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天地,利用故事导入,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学生自然是主动、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提供课程资源,拓展视野,体现数学生活化。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汇报。学生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三、利用多媒体呈现过程,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从何而来,解决何种问题,怎么解决,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知识,不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做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
如“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概念比较抽象,出现的“依次、不断、重复”等这些术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如果这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上课就出示例题让学生作除法,然后观察除法算式进行概括,学生会学的吃力、无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在这里我根据循环小数中存在的“循环现象”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用多媒体特殊的呈现方式引进课堂,赋予知识于情趣,效果则就大不相同了。课伊始,用电脑演示“春、夏、秋、冬”四季风景,配话外音并连续重复进行播放,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数学知识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循环现象,从而引入新课“循环小数”。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借助于身边的事对后面概念里将要用到的“循环”现象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对循环现象会产生好奇感,这时再出示除法式题,让学生去试除、去观察、去发现,归结循环小数的规律。这样不但分散了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奥妙之感,主动去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和规律。电教媒体在此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这样的课,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从中看到了数学的美感,培养了学生乐学的情趣。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上课有趣、有味,我们很喜欢。
四、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借助计算机,教师顿时变得神通广大,他能创设出比传统教学更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顷刻出现所要的图形,屏幕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也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①把12朵花看作单位“1”(屏幕显示12朵花,再用圆圈圈起来);②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③把其中的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④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能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在这里,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五、利用多媒体输出信息,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课堂教学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活学活用数学知识。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机械重复,题海战术等一类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科学的做法,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重要思想,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形式,又要具体考虑练习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巧练活用,优化新知巩固,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
例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的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软硬件,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或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如果只流于形式,就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不是越多越好。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网上模拟购物”、“夺红旗”、“小小能手大比拼”、“小组对抗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或是给学生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让学生在练中学,提高练习的效率,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六、利用多媒体扩充信息,增大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先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拼成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6等份、32等份,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了信息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这样做比教师用实物操作的刺激强度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思维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素质教育作为行动目标,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任,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策略,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持之以恒,勇于实践,顺应信息化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众多的现代人才。
第二篇:2--6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目 录
内容摘要:„„„„„„„„„„„„„„„„„„„„„(2)关键词:„„„„„„„„„„„„„„„„„„„„„„(2)正 文:„„„„„„„„„„„„„„„„„„„„„„(3-7)结束语:„„„„„„„„„„„„„„„„„„„„„„(8)参考文献:„„„„„„„„„„„„„„„„„„„„„(9)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使其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良好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但教学技术于教学实践的脱节,又使多媒体技术受到限制。这种状况,使得不少一线教师有些疑惑,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课程资源,拓展视野,体现数学生活化;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输出信息,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利用信息技术扩充信息,增大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交互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源泉,七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使得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思维能力 数学生活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赋予了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完美整合,对于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才能使信息技术很好地为教学发展服务。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容量,把各种教学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用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而兴趣的提高则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经验素材,因此,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像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设计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运动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派出运动员来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它们骑的自行车可真有趣,有的是三角形的车轮,有的是正方形的车轮,有的是圆形的车轮,有的是椭圆形的车轮„„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看,哪支代表队能够最先到达终点,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再提问:为什么自行车是圆形车轮的会获胜呢?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新课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借助课件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天地,利用故事导入,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学生自然是主动、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课程资源,拓展视野,体现数学生活化。
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汇报。学生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从何而来,解决何种问题,怎么解决,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知识,不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做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
如“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概念比较抽象,出现的“依次、不断、重复”等这些术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如果这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上课就出示例题让学生作除法,然后观察除法算式进行概括,学生会学的吃力、无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在这里我根据循环小数中存在的“循环现象”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用多媒体特殊的呈现方式引进课堂,赋予知识于情趣,效果则就大不相同了。课伊始,用电脑演示“春、夏、秋、冬”四季风景,配话外音并连续重复进行播放,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数学知识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循环现象,从而引入新课“循环小数”。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借助于身边的事对后面概念里将要用到的“循环”现象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对循环现象会产生好奇感,这时再出示除法式题,让学生去试除、去观察、去发现,归结循环小数的规律。这样不但分散了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奥妙之感,主动去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和规律。电教媒体在此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这样的课,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从中看到了数学的美感,培养了学生乐学的情趣。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上课有趣、有味,我们很喜欢。
四、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借助计算机,教师顿时变得神通广大,他能创设出比传统教学更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顷刻出现所要的图形,屏幕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也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①把12朵花看作单位“1”(屏幕显示12朵花,再用圆圈圈起来);②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③把其中的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④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能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在这里,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五、利用信息技术输出信息,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
课堂教学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活学活用数学知识。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机械重复,题海战术等一类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科学的做法,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重要思想,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形式,又要具体考虑练习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巧练活用,优化新知巩固,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
例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的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软硬件,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或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如果只流于形式,就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不是越多越好。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网上模拟购物”、“夺红旗”、“小小能手大比拼”、“小组对抗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或是给学生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让学生在练中学,提高练习的效率,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六、利用信息技术扩充信息,增大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先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拼成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6等份、32等份,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了信息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这样做比教师用实物操作的刺激强度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交互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源泉。
对调动师生双方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并主动地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启发有因,引导有势,动之有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例如:六年级毕业的总复习中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且可在课堂上对学生解答结果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其分析,这特别适宜于学生自我复习。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并配以不同铃声响应,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结束语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思维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素质教育作为行动目标,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任,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策略,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持之以恒,勇于实践,顺应信息化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众多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 勇 著:《中学数学教学艺术与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2] 冯克诚 田晓娜 著:《最新教学模式全书》上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8月第一版。[3] 高 文 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4] 李克东 著:《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8月第5期。[5] 李克东 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6] 曹立月 著:《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小学数学教育,2006年1—2月合刊
[7] 崔茂坤 著:《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整合》,中小学电教,2006年4月
第三篇:数学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教学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信息技术以它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 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开发来辅助教学, 已成为了一种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文] 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其实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是没有很大矛盾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改作等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第一个粉笔字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
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但是对于有些教学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效果会更佳,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除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主题图画,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用传统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为主,板书为辅,效果会更为实际。而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如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难以想像出也难以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一个个的小正方体依次堆积,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长方体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态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学生的想象有了坚实的基础,以此得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从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效果。但是,多媒体板书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学生不易记起,在教学过程中用上传统板书方式把长方体体积公式板书定格在黑板上,也取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长补短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
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不足:
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
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本来一个顶点两条直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图形,会感觉枯燥无味,课前巧妙的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课前把学校的操场拍摄下来,融入到课件当中,让学生在我们熟悉的环境当中找出角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时候,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活动角,然后结合课件,课件设计成两组角,每一组有两个角,第一组是一大一小两个角,第二组是两个相同大小的角,只是两个角的边一条长,一条短,通过课件移动两组角,让学生感知两组角重合后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息技术教学手段就轻松的把这种抽象的空间观念化难为易。而这点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优胜与传统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
3、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不足:
1、教师面对电脑点击鼠标,无意间语言就会失去激情,失去抑扬顿挫,让人听了昏昏欲睡。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相对来说就会变得很少,讲授过程中的一些公式、定理会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在解题时不利于学生理解,从而不利于理解教学的内容。
3、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了较多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有不能理解和疑惑的地方,从而造成学习质量的降低。
教学中应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媒体教学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地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一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二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在这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也不可丢掉传统教学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各有优缺点,如何正确处理两种教学模式的关系是个长久的课题,两者不能对立起来,而应有机结合,以传统教学手段带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传统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两种模式结合的精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09年20期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李向荣
2、《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9期 作者:郭艳敏《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
第四篇: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专题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让学生拥有崭新的学习过程
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刘玉琴
时代背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也不例外,而对于数学,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过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如何实现教育教学电脑化、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曾作为“九五”规划素质教育专题之一进行过攻关研究,且取得了成果并指导着教学实践。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演示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曾经是近些年来广大教师已经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以其功能强大,交互能力强,具有资源丰富的特点,使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弥补了常规媒体的不足等。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及学习方式会产生重大影响。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的变化,仅停留在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演示型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由助教为主转向以助学为主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1 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如何让学生最有效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优化学习过程。这个问题已切实的摆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也因此赋予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更新的时代意义。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信息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信息技术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于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以往的数学教学课件因程序化太浓,难以达到学习的高潮。如果利用AUTHWARE的交互功能自编的课件,灵活地结合教材与教学实际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我们对《圆的认识》设计采用了三个问题情景: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圆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等 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圆的图象等几种,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圆的判别中,设计插入一个绘制的车轮图象,使学生对圆的性质豁然醒悟;在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以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在执教相遇问题时,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恐怕难以接受,于是用多媒体演示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3小时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车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车每小时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小时就有了3段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车走的路程和。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信息技术,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充实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在学习角的种类后,有学生提出,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什么角?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不仅知道了这个角的名称,还了解了有关角更多的知识。再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它彻底打破了学校教学方式的束缚,这种一体化的特性,使我们的教学既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也 可以实施合作教学,经过合作学习,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个问题得较全面、科学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学生的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能力,又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学生思维受阻或反思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展示知识的结构,变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特别是在学生“顿悟”的一刹那对思维的发展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平台,供其实践操作、探索、发现。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时,除用两个梯形的拼摆得出计算方法外,如何利用一个三角形的切拼,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地表现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的手段三角形转化为已知的基本图形,进一步的理解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认识。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应用题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几何立体图形的理解我们选择3DS三维动画制作,该软件能在演示中把任何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形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
四、借助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把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例如:学习“在购物中的学问”这一内容时,从课前学生应该与家长一起进行商场购物、调查的实践活动入手,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挥其特有的其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实践活动课上,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模拟、仿真等方式使活动内容更加生动、非常直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上网,进行查寻、了解商品信息,经历购物全过程的实践活动,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试图达到:实践活动的过程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对商场调查分析选择的活动节奏,并且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获得学问性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性的知识,如怎样了解和比较价格,货比三家,少花钱多办事等;不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如调查、分析、设计、调整,而且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如计算器与口算与估算的综合运用,网络工具的功能等。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学”数学变为自己“做”数学。较好地落实了实践活动课应遵循活动性、应用性、综合性等教学原则。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不是纯粹的从计算到计算。网络虚拟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在现实中较难体验的情境,由于是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设计可操作的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教师精心设计物品单价数据,使学生在调查、分析、购物的活动过程中利用所学的有关小数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进行设计购买奖品方案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小数数据运 5 算,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来源于现实且应用于现实,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亲切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生活因网络而变得精彩,学习因信息技术而更轻松。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只有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学生,实现培养会终身学习的人才。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第五篇: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变化。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较为粗浅的看法。
一、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全神贯注,行动才是积极的,思维、观察、想象等多种智力活动才是主动的,最有效的。乌申斯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只有将数学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整合,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其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兴趣做导向,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一种好奇、渴盼的境界,在兴趣上去深化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平时购物的情景:星期天,小丽、小花和小华三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到不同的商店买一种质量、形状完全一样的迷你赛车,小丽花了这笔钱的32%,小花花了这笔钱的3/8,小华花了这笔钱的 0.35倍。他们谁花的钱多,谁花的钱少?
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学生很快就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同学利用学过的小数来比较,有的同学利用分数来比较,还有的同学利用百分数来比较,这样不用老师去讲解学生自己就已经实现了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从而总结出了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以实践为基础,采用形象化材料与手段来理解内容,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被动局面,多让学生利用小棒、图片以及各种学具在多媒体上进行实践操作,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随之展开,其余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这样学生在亲自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就能逐步开展探索,激发创新欲望,从而实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应把操作过程主动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结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竟研究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第二种方法: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第三种方法: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第四种方法: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第五种方法:学生用一个等腰三角形沿着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长方形的面积。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起来,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电教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任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地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学完了“统计的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道实践课,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一周的温度进行记录,并根据调查的数据分别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反馈时,屏幕上展示收集的数据及制表和制图的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最正确、合理的应该是折线统计图,制成条形统计图不妥。同时,再把学生自制的折线统计图在投影上反馈,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足之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四、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起来,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如:“角的度量”中,直接把一个稍大的透明塑料量角器放在投影仪上量角,从屏幕上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同样,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度量的方法,也只要让他们把自己操作的过程通过投影来展示、交流及反馈。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自由地发挥个性。这样的课堂能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如在一堂课的巩固练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计要求不同的题目,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班班通网络的建立,给教师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教师们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广大师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将占主导地位,它必将成为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作为新世纪的数学教师,恰当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仅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