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时间:2019-05-12 23:1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第一篇: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教育部有关古文学习新规:初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而中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中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 今年9月开学后,全国初中语文教材将全国统一,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2018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就在原来的64篇的基础上增加了10篇。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高中:语文分值增加几乎成定局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显示:

从2016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语文由150分增加至180分。北京是全国的风向标,因此有言论称,这轮高考改革方案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大分语文”时代即将来临。

现状分析:

初高中,两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无论是从新课程标准以及新编教材,还是教与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具体体现——

学生的脱节——文言知识衔接、古文阅读能力衔接和古文学习心理衔接三方面脱节 教学的脱节——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上的脱节

应对举措:

趣味典籍阅读,促进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 语法先行介入,培养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理性思维 统筹考核步调,协调中高考文言知识考察的渐进性 改革思考:

第二篇: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文言文”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不仅记录着“华夏”这一民族的存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品格的载体。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课上无法很好理解文本思想内涵、认为文言文枯燥无趣,课下对文言文注释死记硬背,产生畏难心理等。高中时期文言文学习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造成的。

初高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能够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更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学习作品的文化价值等。

针对初高中的差异,教师应有意识地缩短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上的差距,制定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让学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使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得以系统化。

一、重视语法知识的补充

高中教师反映,在课堂上教授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语法知识,学生茫然无所知。这是由于初中阶段文言文重视理解“基本内容”,中考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几乎不涉及,本着“考什么教什么”原则的一线教师就在课堂上淡化甚至回避了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与高中阶段的学习形成了语法断层。

在当前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已开辟了语法知识的专题补充,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语法知识的梳理。可在学生零散的语法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贯通起来。例如,在九下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的意动用法,教师可引導学生列举所学例句,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醉翁亭记》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其中“异”“乐”(第一个乐字)与“美”皆为意动用法,结合例句说明意动用法——“谓语动词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用作意动的词可以翻译为“以……为……”“认为……是……”这样将语法前后贯通,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归纳,将语法知识逐渐“立体”起来。

二、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

文言有一套自己的词汇系统,大多数字词与现代汉语相比,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一线教师对“字词”的释义往往过于生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字词的含义,导致“费时多,成效小”,学生容易思维僵化,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到了高中则会更加明显。

在处理文言文字词方面,王荣生、童志斌教授提出了“放过”和“突出”的原则。认为无需以“字字落实”的方式来串讲文言文字词,在学生理解不发生困难的、古今意义一致的、生僻的教科书已经做了浅易注释的文言字词,不需要特别处理,课堂上可以“放过”。而对古今“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则应予以“突出”。“突出”并不是机械地记忆字义,而是教师做简单交代,在“突出”的过程中给学生补充一些词汇方面的知识,勾画这个词的词义发展网络,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文”“言”统一,关注文化内涵

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分离是初中阶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当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大多停留在凌空蹈虚地阐释文旨,这限制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思考能力,违背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也无法达到高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

文化藏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文学的奥秘要通过文字来体现。文言文阅读的要点,即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应是带领学生品析文本的语言细节,探寻文化意味;

是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的充分领会。如《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中的“即”是马上的意思,为什么要“马上”?太守听了以后急切地派人前往,说明了这个世外桃源的吸引力。另一句“闻之欣然规往”中的“规”字,注释为“打算、计划”,这里体现了刘子骥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寻向所志,为什么还是“未果”?这里可见作者在暗示桃花源是理想中的,作者的意图便可通过对字词的细细品味得以理解。文章也由此变得生动、有意味。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名篇。学生学习文言文,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传承与反思古文中所言之志、所载之道。正如朱自清所说:“中等当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

在一线教学中,教师不可将文言字词量化为简单的实词、虚词积累,应兼有文化内涵,通过字词品味所言之志、所悟之道,挖掘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促进“文”“言”统一,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以上是我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上做的策略研究,所有教学研究终究要运用于教学实践,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

第三篇:关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关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姚安大成中学 张德宏

一、问题:高一学生文言文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从课文本身看,初中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以故事性、哲理性的散文居多,内容浅易;高中不少文言文篇幅增长,选材涵盖各朝代,各体兼备,不乏一些晦涩难解的文章。“课标”虽也只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但这里的“浅易”是针对高中水平的学生而言的,比初中的“浅易”难得多。尤其是大量中等成绩及其偏下的学生,困难很大。

从考试命题看,像楚雄州等绝大多数地方,中考考纲明确规定,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内,还要对考试篇目作出范围指定。这样,老师和学生在中考备考时,只要在平时已学的基础上,对有关篇目再进行一番“深加工”,便可“大功告成”。然而,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外,测查涉及词法、句法等诸多方面,知识积累与能力检测并重,难度大得多。为了适应高考之需,争取“训练有素”,老师在平时考试命题时也得按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模式制题。这样,往往给刚进高中的学生“当头一棒”,大损信心。

二、析因:初高中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学生知识积累欠缺,文言文阅读能力断层

知识要靠学习和积累,能力是长期训练而习得。具有权威性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老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这几乎是大家不愿去医治的通病。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教学要求的不同,使得这两个阶段形成相对封闭的两个系统。因此,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就出现了断层,很不适应高中学习。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知识教学。其“评价建议”中明确说明:“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考考试大纲也有“古诗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也是借助句子翻译简单地作隐性考查。因此,初中的老师们在平时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虽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语法知识,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专项训练少或根本没有。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不同老师把握的尺度也不一样。学生升入高中后,缺少相应知识作铺垫,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各考点各能力层级的考查,都要求学生必须以理解字词、读懂文句为前提。而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适应高中的考试要求。

三、举措:“瞻前顾后”,前引后连,做好衔接

1、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初中的考试评价“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选文源自课内。老师在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考试说明指定的课文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准备,学生按老师的指点去记忆和变通,几乎可以“百战不殆”。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要求高得多,重在积累与运用,“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重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考试选材于课外,更需要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迁移运用能力。只有脚踏实地,步步夯实,才能从容应对。

2、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迁移与总结。例如高一上第五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这一典型宾语前置句,就与初中(八年级)《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句式完全一样。在本单元《勾践灭吴》中,还有“何后之有”一例。在词法句法上,类似的例子大量存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获得新知,总结规律,前引后连,举一反三。

3、相关知识的补充。

一是语法知识。由于初中“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语法知识在初中被淡化、弱化了。学生大多对实词、虚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知之甚少。而高中对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的考查却是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视情况对语法知识作适当补充。

二是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原则和方法。教师要对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含义,结合课文翻译的实例,逐一让学生领会,并按要求在学习实践中训练。“换”、“调”、“留”、“补”、“删”等翻译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磨刀不费砍柴工。要让学生在翻译上入格、规范。

三是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的种类。这是既重要又繁难的知识点之一。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随文学习逐一掌握,又要复习巩固总结归纳,积零为整,形成知识体系。

四是高考目标要求。教学虽不只是为了考试,但要结合高考要求,以考促学。应让学生知晓文言文高考命题有哪些具体考点,测查形式怎样,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应达到什么程度等,让学生学有针对性,有一个衡量尺度。

4、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文言文不论是平常学习还是考试,能力要素的考查是主要的。要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能力训练。如读准句读,巧用注释,查阅工具书,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比较分析与综合理解,归纳整理与反思总结,等等。

5、初中语文教学应为学生长足发展奠基。作为基础教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高中毕竟是以初中为基础的,很多知识在初中也已出现或有所渗透。初中教师虽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但更不能轻视学生的后续发展。

总之,面对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文言文学习存在的困难,教师要“瞻前顾后”,前引后连,多一点耐心,多花点精力,多想点办法。抓好过渡衔接,让学生在高中征途上启好程,走稳步。

第四篇: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中文言文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也是一大难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从事文言文教学工作时,也很乐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问题随即出现,由于初高中教材缺乏延续性,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等各方面的差异,大部分高一新生凭借自身的原有知识水平,根本就难以适应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尝试最终都归于失败。学生面对文言文,恐惧殊甚,高中文言文教与学陷入尴尬境地,教师回到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上来,学生吸收多少算多少,一味接受灌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苦不堪言。

分析这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初中语文教学大部分要求是低难度的,是简单知识型的,没有稍高难度的知识要求,能力型的更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方法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加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表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初中教师认为不考的就可以少教,甚至不教,造成升入高中后的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困难重重。学生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文言文的句法、词法更是茫然不知所云,造成了前后不衔接的局面。

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从而造成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研究初高中差异

语文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文言文教育目标的差异,完成由初中目标向高中目标的转向、过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掌握学生情况

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有必要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教师可以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文言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一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让学生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拓展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文,拓展现代汉语知识与能力。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的支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现代汉语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仅仅掌握现代汉语,并不能保证我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更高的语言能力应该是融会古今的。而识读文言文的能力是汉语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割裂了古代汉语,则我们的语言能力是不全面的。

2继承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提高识读文言的能力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些文化的载体是通过文言文来完成的。如果不能识读文言文,则必然失去了了解这些文化的依托。反之,如果我们的文言能力水平高,则会在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方面减少许多障碍。

3提升古文阅读水平

学习文言文,是我们在弥补过去语言学习的不足。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并不很在意,传统文化面临被削弱的危险。而要保证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能读懂文言文,需要更多的人具备识读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从高中阶段起认真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识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改进文言文教学模式

1教师层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何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衔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责任重大。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尽快让学生了解高中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体系,掌握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不管是初中语文教师,还是高中语文教师都应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应该精心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不能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老死不相往来。高中语文教师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经常走进初中课堂,进行听课交流。教学实践上,初中教师应尽量提高标准,适当进行一些高中知识的拓展,高中教师则应放低起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衔接点,寻求最佳途径,尽量回扣初中知识,唤醒学生记忆,让学生温故知新,共同消除学生文言文知识的断层。

2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确立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培养兴趣,调整学习方法,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接受灌输。在高中起始阶段,应该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做好课文的预习工作,还要善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各知识点,将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按照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类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让已学的文言文内容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和谐衔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积累,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此外,绝对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课内,应该扩大阅读面,有能力的话,应该多阅读《史记》《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课外读物,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享受知识衔接的乐趣。

总之,每位刚踏入高中的学生,都要充分分析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信心,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了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能力,在应试和平时阅读中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而高中语文教师则应该细致地去研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尽快培养高一新生联系与归纳的意识,那么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引导至一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境界。相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

【内容摘要】文言文有着华美的语句,古朴而富有韵味,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发展。而做好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他们之间的在教学上既是延续又是创新。

【关键词】衔接 理解 兴趣 明确目标

如果说古代文学是一件华丽的衣服的话,那么流传久远的古文则是那衣服上闪耀的装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古朴而富有韵味。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而中学文言文教学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许多学生在学习古文方面感觉非常吃力,面对一篇篇生涩难懂的古文,许多学生感觉压力非常大,提不起学习兴趣。面对地位如此重要的古文,本文就简单的探讨一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完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对接。

总所周知,教古文学古文,应该以读为主。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怎么读,应该怎么教学生读,学生又如何去体会理解,这便是重中之重了。在教学之前,我们又应先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在小学五年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古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全文非常简洁明了,对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适合的,难易度适中。而我们通常刚开始学习古文时主要从读(包括读音,停顿,语气...),翻译,理解,背诵...等几个方面展开的。这对于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来说是教学方法合适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文言文都比较简练,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有,但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索还是很容易实现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压力不是很大。

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古文学习变得越来越难,中学文言文教学被调侃成“死于章句,废于清议”,学生通常在学习古文是都感觉非常吃力,许多同学学习古文只是在会背诵的基础上去学习,对于字词句篇的学习理解很表面,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这也是中学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说注重中小学文言文学习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我们认为,在教学生读古文之前,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了解写作背景及目的。其次,这古文是要会成诵的(小学古诗文一般都不长,如人教版六年级的《杨氏之子》和《两小儿

辩日》。都是百字左右的。)第三,要有古朴而切合的朗读方式。古文之所以有着与现代文截然不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其表现方式看似因为文字的运用方法使然,其实却是朗读的方式的迥异造成的。如果一个教师,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那么,哪怕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哪怕他没有多少教学技巧,哪怕他的发音是带着浓浓的地方腔的,但是他读出来的“古韵”却是明显不同于别人的——这就是特点,一个必需历经时间炼就的最能体现古文魅力的良好特点。这个特点的准备是三者之中最难的,但是,相信我们的老师当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以上三点之后,我们便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

而对于中学生学习古文来说上述的方法显得有些不太完全实用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情形大抵被归结为“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死于章句”是指文言文字词句知识教学方法太死,教师往往采取切鸡丁式的授受教学方式,不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废于清议”是指那种抛却文言文语言文字本身,毫无节制的任意拓展,大谈文言文文意和文章思想的现象,学生学习文言文所得的是空手而返。针对中学文言文课堂中大面积存在的“文和言”割裂教学现象,我们认为在“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的融合”下构建灵动的学习方式。在“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的融合”情境下构建探究活动型课堂是指在文言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把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采取以一驭多或者以多通一的方式,创设更适于学生整体和分解认知,更便于激活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情境,把文言文“文和言”割裂的授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下,文和言互为带动,互为促进,强调学习的体验和探究过程。

我们对于中小学文言文的学习既要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又要了解他们的联系。在相同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不同之处,从而在借鉴的基础上去创新发现。那么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是不同的,学习要求也各不一样。在学习中学文言文之前教师应当明确小学1-6年级文言文学学习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其次就是认真解读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去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在联系的基础上去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小学课文的基础上去理解中学所学的文言文,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

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关键性一环。小学里,教师讲得多,喂得多,到了中学,则要慢慢地过渡到自己学。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首先需要教会他们使用一些工具,养成在阅读

中尽可能地自己扫除文字障碍的习惯;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学习别无捷径可走,主要是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其义自现”,要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再次,教给他们理解的方法,读的时候一字一句地读,但是理解的时候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利用古今汉语相通的原理,养成用跳读、猜读的方法来理解文本意思的习惯;还可以教他们根据记忆规律有效背诵,抵制遗忘,养成积累名言佳句的习惯等等。对教师而言,不只是授业解惑,而且要教给学生开锁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紧锁的大门。而学习习惯就是把钥匙,是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学好文言文的保证。

三、研究教材,明确内容上的衔接

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儿童经验和想象,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小学 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特别是文言古诗文,小学多是一些绝句,读来琅琅上口,学生易诵易记,而且小学文言古诗也往往以记忆为主,多强调背诵默写这一工具性。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 %。且中学对文言古诗文的学习在背诵默写的要求上提出了品读赏析的更高要求。教学要求的提高要求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设计由简及繁,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教案。

四、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所以小学文言文大多是学生喜爱的故事类文章,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上的难度明显加大,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同时学生到了初中后,兴趣爱好从小学的广泛慢慢变得狭窄起来,对于一些事物的兴趣也慢慢变低,少了小学时的那么多好奇心,学习兴趣也随之影响。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就至关重要,教师要试着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总之,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 教学上就必须注意衔接。如果忽视了,这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吃力, 难以适应, 随着教学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 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积重难返, 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 分化”与“ 滑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重视中小学文言古诗文的衔接,使小学语文向初中语文自然地延伸、过渡,防止两级分化,是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载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高中教学衔接化学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建议 -----贾汪教研室梁青2010/9/26 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听不懂化学课程必修一的内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障碍和困难,有的甚......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霍邱中学:吴艳妮 又是一年开学时,看着一个个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

    为新知识组块找准坐标——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策略(原创精品)

    为新知识组块找准坐标 ——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策略 姓名:陈国良 内容提要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虽然初高中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教学效果却不......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 厦门市湖里鹄图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4b89ac0100zkjx.html 摘 要: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初中作文以“模仿”为主;高中作文在“模仿”的......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经过前期的资料阅读整理,结合自己对本课题的认识体会及同事的交流意见,对课题中期研究小结如下:介绍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研究的话题之一,原因可能比较......

    浅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浅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摘 要】本文从高一学生对高中英语学科学习的困惑出发,探讨了高一学生在初高中英语学科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结合课标,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关键词......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精选合集]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厦门市湖里鹄图原文出处: 摘要: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初中作文以“模仿”为主;高中作文在“模仿”的基础上,要向“独立创作”发展;“模仿”和“独立创作”也有一定......

    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衔接探讨

    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衔接探讨 目前,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这些重复的教学内容就构成不同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