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23:0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

第一篇: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

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

——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

大班额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大班额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班额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弊端、大班额座位安排、作业批改、教学方式、考试评价、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研究内容不平衡、研究方法单

一、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缺乏对话等问题。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有无成效不能只看学生是否能在考卷上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他们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同样是教育工作者着力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实践中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也是完成教育目标、增强教学针对性的有效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师资条件有限、硬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探索在大班额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1“大班额”和“因材施教”概念的界定。“班额”即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我国实行的授课形式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的班级比较固定,因而,在我国,班级规模往往指一个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多少。对“大班额”概念应该说是“规模较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但是班级规模究竟该多大,世界各国的规定并不相同,各种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

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大都已经控制在20-35人/班。例如,法国1969年规定:小学班级人数为一年级25人,二至五年级任何情况不得超过35人;英国1976年规定:小学班级人数为29人左右;美国南开罗来纳州1977年对班级规模的规定为:一至十二年级为35人;前西德1978年有关法规指出:一至三年级人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值分别为35人、18人和30人,四年级分别为20人、40人和32人;澳大利亚1980年的规定中要求:一年级每班30人以下,其他各年级35人以下。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发达国家的班额一直呈缩小的趋势。根据教育概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标—2005 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班级规模是小学为21.6人,初中为23.9人。其中,冰岛、希腊、卢森堡、加拿大和瑞典的班级规模最小,小学一般在15-20人之间;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的班额居中,一般都在20-30人左右;日本和韩国的班级规模最大,两国小学规模平均数分别为34.7人和28.6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开展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因材施教的思想最初来源于孔子,虽然他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概念,但是他以实际行动实施了因材施教。所以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以后,战国的孟子,汉代的董仲舒,唐代的韩愈,宋代的程颢、程颐、朱熹,明代的王守仁,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等在教育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并在理论上使之更为完善。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因”是根据、依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指学生,既指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也指一个个具有特殊性的学生群体;“施”是实施、实行;“教”是教育教诲。“因材”,就是教师要研究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和学习行为的表现情况,预测和设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施教”就是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实施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针对性教育。‘因材’是‘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因材’的目的是为了‘施教’。从实践角度看,教师‘因材’的过程,既是‘施教’的准备过程,又是‘施教’的实施过程;离开‘因材’的施教,就是不针对实际的盲目的‘施教’。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兴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其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是了解和把握学生在个性、学习情况和学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2.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

3.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因材施教在大班额教学中的实现意义 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基本原则之一,在实践中得到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多是在小班额教学或个别化辅导中施行,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普遍存在限制条件多、教育成本高等问题,甚至有的因材施教是以牺牲教学效率为代价的。在我国现阶段师资条件有限、硬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探索在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目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中不同之“材”不光指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指学生的性别差异、受教育者所享用的教育资源差异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不同之“材”进行不同之“教”,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有其必要性和应用性。2.1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个体差异的因素又是相当复杂的。一个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的擅长一些,而在另一方面又表现的相对滞后,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师对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给他们以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会;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热情关怀,并通过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措施,这样才能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前提下,使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和才能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自身的特长、兴趣以及潜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教师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唱独角戏,而是由“讲”到“动”,师生互动,将课堂塑造成“快乐享受的地方”,而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教师要让学生在享受尊重与快乐的同时,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价值观。2.2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大班额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统一要求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人才的质量,保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求的实现。因材施教是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因材施教有利于发现并区别对待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态度等,通过对这些个体学生的研究和深入了解,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还能对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深层次理解教学过程,形成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而这种互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提高。2.3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材施教有利于节省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学校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关注整个班级的整体水平,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所应有的发展潜质。因此,因材施教应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照顾他们的个性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展,一部分差一些的学生不能迅速赶上来。教师应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让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化成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尊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克服应试教育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一锅烩等弊端,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计划要得当。实现因材施教,能使学生个人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3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实现障碍

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材施教的实现却存在着相当大的障碍。3.1班级人数过多 在中小学班级里,甚至是初中和高中,很多学校都不能按照国家所要求的班级人数不超过四五十人的标准实行教学,因此,在这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班级人数过多就成了实现因材施教的一个客观障碍。由于人数过多,教师要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实际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在语文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存在一定难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只能有少数学生能获得发言的机会,由于时间所限,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对于课堂设计是否合理、能否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等这些问题,教师在自我判断上就会产生偏颇。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过多,即使运用课余时间,教师也很难完全了解并解决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因此,教师不可能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同时,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想要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3.2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在教学中想要实现因材施教,必须注重自我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由于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们在接受知识和独立思考中产生的困惑。其次,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掌握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原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接受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寻求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3.3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传统意义上的主要科目,相比于政治、历史等科目,教师的任课量大,施教难度高。这样,教师们就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所讲授的科目。与注重客观的计算或语法的数学和英语学科相比,语文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来判断学生对课文是否真正能够理解,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为充分的教学准备,同时,在作业批改上,很多开放性的题目由于答案没有唯一性,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作业,尤其是作文,教师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点评。4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实现的可能性

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反感,对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影响。因此,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实施是必然的。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障碍,从自身出发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有效方法最大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并大胆回答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可以尽可能地多听取到学生自身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

4.1.1创设生活情境,把教学融入生活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教材的选文基本上都具有鲜明的形象,但语言本身却是抽象的。如何通过教材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去更加真实地感受体验,同时又能通过所感受的形象去体悟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呢?创设情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采用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和多媒体再现情境等,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为教学注入生机。4.1.2契合学生认知水平,逐步讲解

在语文课堂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的提问应该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进行讲解。在学生回答过问题以后,教师要做出理答,理答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也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教师理答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磨练和实战训练,理答又不能提前预设,需要教师随机应变能力强,因此教师要多读书,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学习借鉴别人智慧理答和做法,丰富自己的积淀,不断形成智慧理答。对于通过网络获得的高质量教案,教师不应一味照搬,而是应该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适合自身课堂讲授的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该循序渐进,由较为简单易答的问题入手,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转为思考性强的问题。4.1.3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开放性

语文科目与数学、英语等科目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首先,开放的教材。教材是一种最丰实、最有效的教具,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最忠实的执行者,是师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证。它在编排上融规范化、多样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于一体,注重人文和科学的融会,注重学生的发展,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的同时,课堂里引进优秀的课外作品,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给课堂注入生机,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完课文后,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荔枝蜜》全文,作者的背景材料和写作背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使得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其次,开放的课堂。有人说: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既丰富又宽广,如果合理地引进生活这一源头,语文学习的泉水就更“清如许”了。语文课堂不仅仅限于课堂,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要具备课内,链接课外,链接到大自然中去,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当中去。我们可以把课堂设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把语文课堂设在菜场,让学生感受菜场的热闹、嘈杂,也可以让学生去购买一样菜,在讨价还价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带领学生走进文物古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看看,用耳朵去倾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如果把这些场合变成一个个课堂,一场演讲会可以长见识,一次辩论会可以训练思维,不同的场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教师想教、会教,随地都是教材,随处都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不管何时何地,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融合教材,学科间联系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阅读部分,人们对任何作品的解读并不是单一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把答案限定在某个范围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了解学生的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握时机,注意方法,尽可能全面细致的去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主动去了解、探究,相反,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则会置之不理。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要想通过因材施教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积极地去了解甚至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心、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因为他们较为敏感,很容易受到教师言辞的影响,教师只言片语的批评很可能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的少许的真诚鼓励与肯定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上进的动力,更好地引导塑造我们的学生,才能使每一个花朵——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4.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大量的讲解一步步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对整篇课文的解读。这种传统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究与思考。要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采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方式,比如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答记者问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贯通。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这个机会,让他们在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探索中进取,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教学《西门豹》后,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可以是一人表演多个角色,也可以自选角色和伙伴合作,表演过程中除了课本原有的角色以外,还可以添加旁白的角色„„表演结束后,通过“导演”的总结,演员的自我谈,观众的评价,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4作业布置有梯度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学生的作业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准确、完整地反映。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批改,可以了解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得出属于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多给出学生一些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去选择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众多的、有层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因材施教,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5 大班额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方法

在大班额教学中,要贯彻好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教师必须在教学整个过程中抓好每一个环节,统筹考虑,精心安排,使共性与个性有效统一,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

5.1创设有利于学生差异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 5.1.1在硬件方面

可采用标语、板报、图片等来布置一个促进人人奋进的物理环境。如,北京新东方学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校训,激励了无数英语学习失败者鼓起勇气,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5.1.2在软件方面

可采用的方法更多,如教师以微笑、欣赏的眼神、鼓励性的话语、鼓掌等,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正在分享他们的喜悦,关心着他们。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有教师微笑的课堂,学生就能在轻松中上好每一节课;有教师微笑的课堂,学生们的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学习劲头就倍增。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分享快乐,放飞心情,让大家一起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同学鼓掌喝彩,积极营造“胜不骄,败不馁”、祥和快乐的学习气氛。

5.2了解学生,统一教学,实施异质基础教学

教师要了解学生整体的水平、特点,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时代特点,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和深度,教学设计要适合全体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同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性格、气质、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避免对他人的学习方法生搬硬套。例如,就认知风格而言,同样是熟记某个原理、关系,视觉型学生宜以默读为主,听觉型学生宜以大声朗读为主,动觉型学生就可能动手抄写。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要做到“因材”,即从哪些方面了解、研究、把握学生,可采用以下方法: 5.2.1观察法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获得学生多方面的真实情况的研究方法.行为体现思想,所以,观察法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要细心、敏锐,善于捕捉学生的突然的甚至是微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把日常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记载下来,定期整理分析。当然,这一方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由于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会受到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偶然因素的干扰。观察者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感情色彩都可能影响到观察对象的态度和行为,而研究偏差又不易被察觉,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客观性。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观察法,另一方面,也要把观察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5.2.2书面材料分析法

书面材料包括:作业、试卷、单元总结、小论文、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教师通过分析书面材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好坏的原因;学生思想发展方向是否有偏差,并提出教育的建议。5.2.3教育会诊法

所谓教育会诊,就是为了深入地研究学生和确定下一步正确工作的途径而召开的一种专门会议。与会者包括:班主任、该班任课教师、家长等。在会诊中,大家围绕拟定的研究学生的提纲、计划,把自己了解到的学生个体或班集体的情况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做出对个人和集体的鉴定,商定分工合作的具体施教途径。这种方法,凝结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易引起师生间的“思想共振”,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5.2.4问卷调查法

为了能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先要将全班同学进行分层,为了让分层尽可能的合理,可以参考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考能力、自觉性、主动性、学习成绩、自信心等 7 个因素。对于除自信心外的前六个因素,为每一个学生做一式两份的简单调查问卷,其中一份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如实地填写,另一份教师自己填写。

实施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这是很难的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它关乎因材施教的成败、也关乎对学生的保护。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一定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与判断能力,愿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哪怕他们的看法与教师的看法是完全抵触的。尊重学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有效策略。教师的表现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思想是开放的,愿意接纳学生正确的全新的思想与潮流,同时也应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希望他们能够听取教师的指导与建议,改正缺点、完善自己。因此,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首要的。

5.3探索课堂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5.3.1通过多元智能而教,为多元智能而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方面应该“努力确保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寻求与自身智力相匹配的教学机会,增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智力潜能的可能性”,扩大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应当“以学生的强项为突破口,在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同时,帮助他们将智能强项中的特点迁移到其他弱项领域中去”,即“扬长补短”,从而可能缩小差距,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智能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多元化和个别化,设计出符合所有学生学习特点的活动。

5.3.2以学科问题为中心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差异,设计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和作业,由学习者自主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差异对其精心指导,并尽量使学生进行高层次的任务学习和作业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共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各有发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①明确目标,提出要求; ②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③检查点拨,个别指导; ④针对问题,集中精讲; ⑤随堂提问,巩固所学; ⑥布置作业,启智拓思。

该模式使学生在班集体中以自学的形式学习各自能学的内容,其实质就是根据学生差异进行教学。它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任意而为,而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科问题进行教学,是学科问题的差异教学,而不只是学科内容的差异教学。这种模式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探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来探究。在规定的自学时间内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自学。前面两个环节是“先学”的内容。在“检查点拨”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三个环节是“后教”的内容。教师的“教”也不是系统讲授,主要是组织学生自学,设计有差异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问题,只有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才给予解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后进生”,不放过任何学科问题,而且要及时跟踪检查,注重大面积反馈。5.3.3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主要是自己阅读课本)及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它较适用于高年级的理论性较强的概念义、规律、复习考核等内容。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通过新课的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概念、关系和规律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讲哲理性小故事、挂图设疑、回顾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性,让他们“跳一跳”,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欢乐。

其次,启发引导,初步放权,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不能搞越俎代庖、“满堂灌”。把课堂的导语权、提问权、某些问题的讲解权、结语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客观素质和个性的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最后,大胆放手,逐步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备课,放手让学生上课,鼓励学生评课。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5.4学生之间分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时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用各种方式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对“因材施教”的一种补充。让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解答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中间的优势力量,对于加快学生整体学习的进程,使学生达到教学统一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化学生的认识,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发展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的责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确组员的职责和要求: 组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组员要明白各自职责,组员有评价本组成员合作情况的能力。

5.5设计差异性作业,进行差异性辅导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可见,作业的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是举足轻重的。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众多的、有层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所谓“分层作业”,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因材施教,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5.5.1作业难度分层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巩固题、提高题、延伸题”梯度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如巩固题:针对本课的双基知识,设计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训练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提高题:检查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延伸题:结合本课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时代发展的互相联系所设计的课外延伸训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点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发散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这样的分层作业,既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特长、弘扬个性的平台,真正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5.5.2作业数量分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适当减少学困生的作业量,尤其是减少难度大的题,减少他们的课业负担,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性联系却必不可少。至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允许他们自主选择做或不做。如课文背诵作业,学困生可以只要求背诵指定的课文都,而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多选择精彩片段进行背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应用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差异性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适当、适量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辅导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导引复习旧知,并进行知识的顺向迁移;课中多给学生探讨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回答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错误,与学生共同寻找错误的原因,当面讲解或单独辅导;课后主要采取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解题思路,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以及介绍课外读物等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拓展知识面。在探讨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独立讨论和教师主动指导之间的关系。开展探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开展探讨应主要由学生自己立论和反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概念、关系和规律的理解达到生动、深刻,经久不忘的程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从而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5.5.3作业要求分层

“作业要求分层”是指同样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要求上进行分层。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尽可能使学困生“跳起来摘桃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当然,以上三种分层要求不是绝对的,界限是模糊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作业类型,也可以自拟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探索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面向全体分层设计作业,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5.6与家长合作,使家庭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因材施教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教师和家长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尤其是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和大班额教育的现状,大多数学校实行个性化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现在的父母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这就为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极其必要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与家长进行沟通,如电话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将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另外,在互联网发展迅速和广泛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建立个人网页,或通过博客、论坛等,与家长进行教育经验交流,与家长进行沟通,给家长一些教育建议。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校的表现,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关注每一个个体,实施针对性教育。尤其要抓住意外事件这种契机,及时点拨教育。把家长的家庭教育和教师的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总之,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基本原则,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并切实将这一原则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才会使我国的这一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不同特征学生的一种固定的最佳教学法。育人有方的善教者,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艺术,扬长避短,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篇:大班额教学中

大班额教学中,由于单个班级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大,经过分析发现,大班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难以关注所有学生,注意力的覆盖面偏小;学生不能全面参与,参与深度也不够;在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效果的展示不够充分等问题。我校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大班额情况下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经过分析研究,我们确定的研究问题是: 1.大班额情况下如何设计有效教学活动,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效果。2.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大班额情况下分层分组教学的探讨

黄建明

摘 要: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大班额普遍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给课程改革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当积极探讨研究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以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获得必须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大班额 分层 分组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师资长期不足,办学条件有限,因而导致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这直接限制了师生的交流,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更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然而,作为教师,无法改变大班额现状。若再不研究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方法,改进策略,那么就只能每天埋头于“备、教、辅、改、考”中,成为“改作业的机器人”,根据再无力顾及其它,更不需说提高教学质量了。然而,如何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

1.做好学生的分组分层工作

对于学生的分层分组工作,我们可以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分层办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代着初三(8)、(9)两班数学课程,上学期以成绩进行分层。具体办法是: 150 分 ~100 分为 A 组,100 分 ~70 分为 B 组,70 分以下为 C 组。初三(9)班全班 72 人共分为三大组,第一组 24 人,第二组为 32 人,第三组 16 人。经过一个学期试验发现,第三组的人数不断在减少,因为有许多学生经过努力进入了第二组,甚至第一组。但也有些学生因自己落入 C 组,而更加不上进,这样造成了问题学生出现。当然,也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为三组或四组,然后让每组学生分别讨论各自的数学学习目标,共同督查学习任务。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过一个月全班评选出本月的优秀组。这样也可以避免因成绩分组不同出现的心理问题。本学期,我代初三(9)班开始尝试这个办法。目前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2 做好课堂纪律工作———这是上好课的保证

一线教师都清楚,没有好的课堂纪律做保证,很难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大班额纪律影响更大,人多不好管理,六七十人的大班一人小声说一句,也是哄声一片。这样老师声音就会淹没在学生的吵闹声中。那么如何做好纪律工作呢? 首先,教师要有感召力、亲和力,让学生产生敬畏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修炼自身内功,其次要做好: ①座位安排。大班额座位安排不是小事,它直接影响课堂纪律。在本组内座位除按高矮排序外,还要注意把遵守纪律与不遵守纪律的搭配座位。进而考虚同桌学习基础的差异,尽量能把学生好的与学习稍差的放在同桌,以便开展合作探讨与互助学习。我代的初三(9)班 72 人,以讲台为正前方,A 组 在教室内的左边,占 4 个纵行;C 组在中间,占 2 个纵行;D 组在右边,占 4 个纵行。②要求学生要听从老师指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质疑问难时要养成举手的习惯,大班额人多势众,容易产生混乱。③激发学生兴趣。好多老师只怨班额 大,学生难管理,纪律差、乱,其实教师的课不吸引学生,是造成课堂纪律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若老师课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把精力投放到学习上,那么乱讲话、开小差的学生就自然减少了。因而,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准备好每组的学习目标、任务,提前一天印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准备。这样那些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枯燥的数学也就会慢慢地变得有兴趣,以便保证课堂纪律。本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由于本组内学习水平相差不大,所以提出的难点,大致处在同一水平。因而互相讨论都有相同的基础,教师进行点拨时都能认识听讲。具体做法是: 前一天每个学生先去预习准备,尽量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第二天先在本组内共同讨论确定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此外,每组在周五的班会上分别讨论每个人本周的所学知识,那些需要教师来讲解,那些大家已全部掌握。这样本组内的每个学生,既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又互相督促。教师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这是提高质量、激发兴趣的关键

首先在课前要求教师分别写好每组学生的学习任务(其中每组都包含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己预习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并附上二至三道练习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各组的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印发给每个学生。第二天,每组组长汇总,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写在小黑板上。教师上课时,前 10 分钟内,各组长在小黑板上分别写各自内容。各组分别继续讨论,看看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进行占拔。若 10 分钟内,问题还不能解决,则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先讲解 C 组学生的问题,然后讲解 B 组、A 组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个别 C 组学生,当听懂了 C 组的问题后,B 组的问题他也能解决了。这时教师应当鼓励这些学生去讲解,这往往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力。下课后,教师应当即时给各组长安排课后作业,以便各组长分别印发给各组的每个学生。其次,每周五,不上新课,专门解决本周所学知识的疑难点。仍然是先讨论确定问题,然后教师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各自潜能的激发,又能不断地因材施教。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生机会,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办数学手抄报(宣传本周所学知识点,疑难点,巧解习题等)、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月进行一次小测验———以便教师不断反省改进,以便学生证实自己的进步

通过小测验,教师就会发现,有些 C 组学生成绩进入了 A 组行列,有些虽然没有进入,但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在本组内名列前茅。对于个别退步学生,教师应当鼓励,让他继续努力。对于成绩进入 A 组行列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进入 A 组,或者在本组内进行表扬。总之,要想在大班额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我们要创造性地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带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心情去耐心地教导每个学生。同时大胆突破大班额教学的时空限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参与机会,提供展示学生自己的舞台,以便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是聪明的人,有发展的人,有上进心的人。

第三篇:“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 县第二小学 魏雅文

【摘要】:因材施教历来被认为是教育思想中的精髓,在实践中得到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我国现阶段师资条件有限、硬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探索在大班额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要贯彻好因材施教这一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好每一个环节。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差异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探索课堂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之间分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要设计差异性作业,进行差异性辅导;要与家长合作,使家庭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大班额 知己知彼

【正文】: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大班额”。班级中的学生数常常在50人以上,超过60人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直小学,进入学校随便推开一间教室的门,几乎都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可是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面对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而且维吾尔族学生占全校人数的三分之一,面对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这让我们一线的教师感到很困惑!由于我校校园面积较小、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欠缺,而生源又较好,造成我校不得不实行大班额教学,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提高课堂教学。下面就谈谈我校教学模式下对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课堂。

1、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必须要知己知彼。先要了解学生是什么样的“材”,然后教师如何去施“教”。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阅历、人生经验、处事态度、家庭状况、性趣爱好等可了解的太多太多,很少有教师去化时间细细调查研究,对学生的了解一知半解,因材施教自然就成了空话。

2、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知道怎样才能教好。并且在课堂伊始就巧妙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利用小组合作探究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以好助中以中助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注重以学生为主少讲多练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针对班级人数较多、层次差别较大的现象,在教学中我用分层教学模式,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和中等学生采取互助学习小组间互相帮助解决疑难,较差的同学要求课堂必须认真听课课后及时补差补缺尽快提高成绩,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辅导必不可少。

很多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一定要因材施教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总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1.小组人数要科学。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有悖于新课标倡导的“为了一切的学生”的课改理念。

2.小组人员分配要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探索、发现以及成功带来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完成探究任务,实现能力提高。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小组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尽量保持各个小组的均衡发展。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使学生长久保持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井然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同时监督帮助思想懒散的学困生,让他们也能积极投入到激烈的合作交流中,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四、批改作业方面的措施。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查阅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习题,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讨论互助解决相应问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采取老师主要面批每个学习小组组长的作业,做到及时、认真分析原因,让小组长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利用小组长去批阅其他组员的作业并帮助他们订正和掌握相应知识,老师再随机抽查。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及时与家长沟通,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大多数家长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跟他们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他们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了解可能更准确,更深入,还有的家长可能在教育观念上有些合理的意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配合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本人开阔思路,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定会促使我们的家校和谐发展,一定会谱写出和谐教育新篇章。

总之,“教有法而教无定法”这一教学法则我们一定要真正理解,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针对大班额中的众多学生只有认真钻研教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

第四篇:浅谈大班额教学

浅谈大班额教学

岔河中学吕汝林

由于我县近年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原本学生为数较多学校,变成了“人头攒动”的局面。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课堂面前的一个较棘手的问题。

经过几个学期的摸索与尝试,我将几点做法和心得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以“大”化“小”,增强凝聚力。

把班级化成“组中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会把班级分为几个组,并起上经过他们研究决定的好听的名字,如“阳光”、“火箭”小队等,每堂课的每一环节都加以积分,我会看哪一队表现最好,表现好的我会奖励,表现不好的队我会把“权利”分给每个队员,让他们自己“揪出”表现不好的队员!这个时侯,班上的优等生就会是老师的“好帮手”。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着“组长”、“顾问”的角色,还是老师的“眼睛”和“耳朵”,及时发现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形成了合作互助,争先恐后的学习风气。这样不但能够减轻老师的负担,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还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

二、严谨组织,加快节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即使讲得再好学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等于零。我意识到上课良好的班风和倾听习惯,比讲好课更重要。于是我从上课的坐姿,课上回答问题的要求,课后作业的要求……都做了详细要求,违犯了的同学,要被请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或背出已学过的说知识等。对于课上违纪者,教师要巧妙地想方设法,因势利导,既不浪费教学时间,又能使学生有所约束。事实证明,“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学习知识的保证”。现在我讲起课来,得心应手,课上很少因学生违纪而浪费宝贵的时间,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不仅如此,在大班中授课,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每个环节之间的导入和过渡,不讲废话,把有限的时间都能得到实际利用。备课时设计的环节,都要环环相扣,一个环节为另一个环节铺垫,一个环节为另一个环节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不放空炮,不摆花架子。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势必出现差距,出现了“后进生”。如果教师视若无睹,这部分学生学习就越来越吃力,课堂如听天书,由此开始两极分化,产生对课堂的抵触心理。在很多学科课上,两极分化都会出现,如果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长期的处于“陪太子读书”的状态,强烈的自卑感和由此产生的被人抛弃的感觉。这也正是大班

课堂纪律更混乱,更难控制的原因。因此,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于是,我采用分层教学。我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每堂课都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练习,尽量使各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我把板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本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讲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胃口;一部分是新知识的外延,使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外,在练习的设计和检测上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后进生,作为班级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了自信心。

总之,大班额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与学校老师们一道还要加强教学反思,深入研究教学技巧,力争打造事半功倍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浅谈因材施教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

浅谈因材施教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

普及初中教育而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为使每一处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根据现行课程方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心智(心力和智力)发展(阶段性)特点,我们认为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可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识记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其它知识的支撑点与“迁移基地”,是发展高一级层次能力、领悟教材思想观点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589个知识点中,有约70%的属记忆性知识。因此,依据大纲,加强识记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地理考察、模型、录像和图片是帮助学生提高识记能力的有效教学媒介。

(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根据理解对象与要求的不同,我们将“理解”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认识(认得或看到)某种关系,即看出单个事实、概念与一般原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看到某个事实、概念的工具作用。即看到(认识)一个物体、过程、思想、(包括概念)能够用来达到某种意图、目标或者用来解释某种现象。第三层次。领悟到原理及其构成过程及方法。有人把这一层次的理解,称为“流动的顿悟”。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大纲中列出的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有140多个,约占知识点总数的24%。

(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二是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早在本世纪中叶就认识到,“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结构好的框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单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学科结构理论。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二)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因而培养学生这一层次的能力是各级各类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毛泽东)。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立足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一)整体观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坝,不仅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还会影响到该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大气温度、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二)生态观念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三)时空观念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此,时空观念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时空观念包括变迁观念和空间观念。变迁观念是唯物辩证观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时要用联系、变化及转换的方法。空间观念,即具有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观念。中学地理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时空概念,一是二维平面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地表的地理事物可以看作分布于一个平面上。二是三维立体空间。实际上地球表面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之中。三是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的一切事物都在沿时间维不断演变。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既满足当地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满足其自身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代内公平和代间公平四个方面的含义。

下载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额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额有效教学

    大班额有效教学 三甲小学 罗德琴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由大班额是教学实施的一大难题,加之新课程的推行,为课堂教学......

    大班额教学之我见

    大班额教学之我见 白银市平川区长征小学 王育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数学说课竞赛活动”,在活动中与全省各地的数学精英们共同交流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其中一个问......

    大班额教学之我见

    大班额教学之我见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共有教学班12个,学生619名,平均班额达51.58人,班级人数最多的是四年级59人,最少的是二年级(2)班46人,50人以上的班级有7个,占58%。可见,我校的......

    大班额

    木教发[2008] 号 木里县教育局关于 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实施意见 各学校(学区): 为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持续,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现就解决中小学大班......

    大班额

    新课程的课堂上将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主体将被激活,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形成新知识的局面将真正形成,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我......

    趣味性原则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合集)

    趣味性原则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等来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的......

    小班额高效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策略

    小班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策略 (金强驿小学杨晓莉) 2016年3月22-23日,我辅导站举办了小班额“创建高效课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我有幸听了8节英语教师的精彩讲授,自己也讲授了一节......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八一希望小学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