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本源(★)

时间:2019-05-12 23: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本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本源》。

第一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本源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追溯高职教育本源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名校——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秉承“进取、担当、包容、和谐”的泰山精神,推行“德技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效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构建“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实践课程和环节设置,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体系。

遵循五项原则,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要素。学院遵循“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一体化、关键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方面,以真实产品、典型任务等项目为主线,认知见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创新实践、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先易后难、分层推进;在实践教学主体方面,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等协同育人;在实践教学平台方面,教学做一体化室、微信课堂、“教学”工厂、师生工作室、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相辅相成。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主体与平台有机融合,“多维”共同指向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健全院、系、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由院领导、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对各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统筹指导与管理;调动多方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吸纳相关企业参与学校事务治理,实现了校企合作共治机制;建立了多样化的校企合

作信息沟通制度和平台,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考虑校企生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责任分担、利益分享机制。

健全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学院修订完善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办法》《学生实习考核制度》《实习工作检查与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引入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全面推行“7S”管理。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创新“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高职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内涵建设。内涵建设的重点在于面向企业需求,对接岗位工作、强化技能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针对高职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不畅、内容脱离岗位工作任务、实践教学进程盲目无序、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深入企业和兄弟高职院校进行广泛调研,多次召开实践教学工作研讨会,逐步明晰了“育人为本、校企融合、平台支撑、产品导向、分段递进、多元评价”的实践教学改革基本理念。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园艺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凝炼形成了“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了“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分阶段”推进实践教学进程,“项目化”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协同式”实施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

搭建多元实践教学平台,“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为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学院按照实境化、生产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原则,实施“实训实习基地内涵提升工程”,打造多元实践教学平台。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每个专业重点建设5—8个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瑞士ABB公司,合作建立该公司在山东省唯一“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共建校内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与泰安轻松表计公司合作,将智能电表的焊接、组装、调试等工序搬进了实训室;实施实训室改建“教学做一体化”室工程;建设具有生产能力的“教学型”工厂;各专业都组建了以技能训练为核

心的学生专业社团;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强力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多元实践教学平台为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借助多元实践教学平台,依据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认知见习、单项训练、综合实训、创新实践、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的基本顺序,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在合作企业接受1-2周的认知见习,进行职场实境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激发专业兴趣和认同感。第二、三学期,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室完成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小项目单项实训,获得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实训是学生完成一门或所有专业课学习后,针对课程进行的综合项目实训,还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创新实践主要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大学生专业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顶岗实习即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或在校内教学工厂进行顶岗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也可以分阶段穿插在第四、五学期实施。创业实践主要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依托泰安市科技创业促进会工作站、创业社团、创业孵化项目等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创业体验等活动,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对接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化”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基于真实产品、真实项目,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在真实工作环境下,优化产品导向的“项目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项目化教学。项目按照“专业调研(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目标职业群→核心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实训项目”的流程进行开发,项目来源还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各级创新大赛项目、科研计划项目、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等。实施项目化教学,把车间搬进学院,不仅为学生实践锻炼创造了全真的生产环境,并且运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创建了学生即员工、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的职场氛围,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和全面把握,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

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了“重型汽车电气系统数字化”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应用电子专业与山东光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共同

实施了“钢丝绳电动葫芦报警器”项目并获发明专利;与山东泰开箱变有限公司合作的实训项目“非晶合金心变压器用椭圆形绕组”,获实用新型专利;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专家一致认定的特色项目——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为载体的“项目制”实践教学,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联合多元主体,“协同式”实施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在实践教学中,推行了“校、企、师、生”多元主体“协同式”管理与运行模式,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协同式”即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等实践教学主体形成协同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合作式协同管理,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双导师”式协同教育,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式协同学习、协同创新、协同创业,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式协同教学,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多元协同评价。

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两位导师各司其职,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与思想教育,企业导师(师傅)主要负责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双导师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方案,协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为满足企业急需,学院常年开设“鲁能班”、“方特班”、“银座班”、“欧典班”、“莲花汽车班”等订单冠名班。订单班实践教学主要在合作企业完成,学院派驻实训指导教师,协助企业进行实训指导与管理。订单班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典范。

在学院“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各专业针对专业实际,形成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专业探索形成了基于“开放性模拟经营型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服装设计工作室”为建设平台,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基础型工作室和创新型工作室,在各工作室内,分别完成服装设计各岗位的相应工作任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典型任务,实现了学习内容真实化、学习情境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实现了零距离就业。该模式引起媒体关注,得到社会的认可。2011年4月,泰安电视台《故事人生》栏目组对泰安市首席技师、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张伟进行专访;2012年12月,《泰安日报》对基于“开放性模拟经营型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做一

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7月,泰安电视台对服装设计工作室进行综合报道。

园艺专业探索形成“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工学交替与生产季节相结合,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校内实训+技能比赛,校外见习+顶岗实习,校内外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构建了“1435”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1条主线,即以单片机技术应用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4个目标,达到能够认识电子器件和使用仪器仪表,能够焊接电子线路、操作SMT设备,能够维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产品,能够进行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线路设计四个目标;3个层面,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层面进行培养;5个阶段,即通过企业见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实践五个阶段来实施。

创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相衔接,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研究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对症下药,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课题组致力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根据满意度理论“满意度=感知/期望”,针对与实习满意度紧密相关的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三大主体,设计《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选择意愿问卷》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问卷》,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展开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从学生、学校、实习单位、实习期望、实习成效五个方面,构建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针对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了顶岗实习组织管理,精选优秀的专兼职指导教师,强化和改进实习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实习目标达成度。学院与企业协调,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实习学生的留厂就业签约率。经过多措并举的顶岗实习改革,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该研究成果形成

专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丰富了资源依赖理论与合作教育理论内涵

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本质需求。借鉴资源依赖理论,学院与企业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校企共享设备、师资、技术、文化等实践教学资源,形成紧密的校企依赖关系,共建共生新资源,将资源依赖理论的组织之间的“依赖”关系创新发展为“共生式依赖”关系。

在合作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等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协同关系,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合作式协同管理,教师与师傅对学生进行双导师协同教育,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式协同学习,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式协同教学,各利益相关方多元协同评价,以多元化的协同教育丰富了合作教育理论内涵。

高职“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学院“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成果获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相关教学成果“高职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ava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均获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试点的4个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服装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园艺技术专业被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的专业。园艺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试点专业建成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8部,获专利发明30项。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200多项,其中国家级34个,省级42个。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效最终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率上。学

院坚持毕业生追踪回访制度,密切关注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据统计,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泰职”品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爱岗敬业,能吃苦、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扎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整体素质较高。上海旭统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向学院发来感谢状:“诚挚感谢贵院全体教育工作者<培育人才,造福企业>!贵院自2005年起,持续不断向我司输送优秀人才,对我司发展起到推波之力,我司全体职员深表感谢!”我院对企业发展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认可度为泰职学子搭建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平台。学院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毕业生凭借扎实的实践技能和优良的职业素养,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他们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2012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肖振宇同学的作品《淘小子@<唐顿>》在第14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中,获休闲装设计大赛第四名的好成绩;旅游专业毕业生韩兆君,被评为泰安市终身精品导游、全国优秀导游员。

学院实施“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国职业院校引起共鸣与反响。学院就该成果在“山东社科论坛”做了典型发言,并在台湾举办的鲁台职教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赞誉。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泰安电视台分别做了相关报道。近年来,先后有几十所职业院校前来考察。该模式在5所兄弟职业院校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学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荣誉。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评估”中均获优秀等级。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发挥泰安职业教育的龙头带动和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德技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谱写泰山职教品牌新篇章。

第二篇:让教育回归本源

让教育回归本源----《离孩子近些,离真正的教育也就近些》之感悟

李村小学朱红丽

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值此周末拜读了张志勇厅长的这篇文章,尤其是关于“四个考虑得远一些”、“三个利益的统一”、“三个负责”、“四个竞争力”的解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了很多错误的意识。

教育以学生为本。当代的教育已经转型为服务型,家长和社会的口碑是学校立身的保障。我还拿自己上学时教师的标准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我认为教师义务仅仅是教授,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师的成绩。虽说自己今年是上岗第三年的教师,但还处于关注生存阶段。所以自己并没有把时间分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尤其是思想道德的培养上。正如张厅长所说,学生时代的学生的其他素质包括人格、道德、创新等的培养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老师干的是良心活,学生的一生我们耽误不起。教师不直接创造物质和精神成果,而是通过学生的成才来间接创造。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孩子不能只看短期目标,即学生现行的成绩,这样的话,学生小学时代的成绩是优异的,但是教师们能保证中学,大学和社会上的成绩都是优秀的吗?不能。教师要高瞻远瞩,以长远目标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生活的本领,教师的劳动成果才能通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肯定。以后自己要转变态度,成绩与能力并重为目标,努力朝素质教育发展。

其次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可是四个月来,似乎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上课经常说话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的学生对自己有一种不服之气,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只记住自己对之的批评教育而继续不完成作业等等。我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张厅长的这篇文章让我醍醐灌顶。我应该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一个微笑可能温暖了在学习中迷途的羔羊,一个眼神可能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一次真诚的一对一的谈话可能感化了一颗倔强的心灵。教师都应该向许三多学习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第三篇: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卢德湖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系 福建龙岩 364021)

内容摘要:创新高效的云时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有跨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课程综合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课程设计没有细化到职业岗位等误区,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验、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工厂,把企业搬进校园,做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多专业综合实训”通过角色体验,具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对抗性,能实现多层级目标和跨专业应用,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并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全方位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VBSE;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非层次,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院校要依托政府,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强化实际操作水平,提升跨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验、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工厂,把企业搬进校园,做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1-2]

近年来,随着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室,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培养高素质“三创”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实验室建设是以自身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目的是解决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开设课程的实验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院系的独立教学。但是从深层剖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误区

(一)课程设计没有细化到职业岗位

每个专业培养方向都对应着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岗位,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应出纳、会计、如财务管理对应金融、证券及理财等序列;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实验课基本都是统一的标准化内容,没有针对岗位的系统化训练,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认知及能力。[3]

(二)课程综合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按照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人才的全新定义,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协同工作,除了要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还要理解和社会供应链中其他组织、个人的协同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凸显个人价值。高职学生应成为具有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宽专多能”式人才,才能更受企业青睐。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主要是单一的专业实训,并不涉及跨专业的岗位和职业群,缺乏系统性、仿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没有考虑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层次性、系统性,缺乏整体性设计,实训室资源相互孤立,未能有效整合,使用效率低下,实训形式单一,缺乏跨专业综合实训环境,导致学生实训过程中与整个职业环境脱节,对企业内部关系及其与企业外围相关经济活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缺乏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4-5]

未来企业是“创新、高效、绿色”且全面信息化的云端企业,漫步云端是企业信息化的新境界。云时代人才培养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解决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训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上走出一条“新道”。

二、VBSE人才培养理念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简称,是一个仿真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运行环境的模拟经营与管理综合实习的平台,它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企业管理流程、关键岗位和典型任务和外部关系,结合事先设置的业务规则,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6] VBSE是通过把仿真企业搬进校园,建立起与实践教学相适应、仿真社会真实经济环境、教学资源分级共享、教学成果可分析整理、理论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的多专业综合实训中心,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并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立意之根本是“为企业提供高潜质、有全局观的实务型岗位人才,为院校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新型、合格学生,为学生缩短成为社会精英的学习、成长路径,” 实现了“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商业发展”的协调同步,从而确立了院校实训教学的新高度(见图1 VBSE人才培养理念)。[6]

图1 VBSE人才培养理念

三、VBSE实训课程特点

VBSE实现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有一个全面触摸社会供应链的核心链条环节和功能的机会,理解在社会供应链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体验基于流程的运作方式;体验每个岗位在社会供应链中的位置、所负责的工作及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找到“职业角色”的感觉,为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见图2 VBSE实训课程特点)。[6]

图2 VBSE实训课程特点

(一)对抗性:将参与体验的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个大组模拟一个社会供应链;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通过营造竞争氛围,有利于激发大家的“斗志”,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加课程的对抗性。细节设计体现在:

1、效率:现代社会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记录了每个岗位任务的完成时间和整个企业的运营时间作为描述效率的指标之一。

2、效益: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和企业的整体绩效、部门的绩效分不开的,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以绩效目标为引领,将岗位工作与绩效融合在一起。

(二)仿真性:从现实社会不同的企业原型中抽取核心企业组织的典型业务及与外部服务机构的关联业务形成若干业务场景。全程仿真国际商务及企业运营,获得真实业务体验。

1、机构仿真: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包含了制造业及相关外部环境(包括政府管理机构、服务行业、客户及供应商)等不同形态的组织仿真,构建了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2、环境仿真:现代企业组织无外乎两种管理环境,传统手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涵盖了企业组织从手工管理到信息化实施到信息化管理的完整设计,使受训者深刻体验到两种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的不同。

3、流程仿真:VBSE通过对丰富的资源库的提炼,实现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与现实工作一致。

4、业务仿真: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以岗位胜任为第一目标,针对实习岗位提炼了近百个关键任务和日常工作任务,懂业务才能会管理,针对每项任务,均有任务流程及执行的指导。

(三)角色体验:每个社会供应链组织中由若干学生组成,分别担任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相互配合完成完整流程。一个阶段的体验完成后,可以进行角色互换,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职能。

(四)自主式学习: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教师转换角色,成为VBSE实训内容的设计师和引导人。VBSE采用开放式教学设计,以任务为引领,极大程度激发了个人潜能,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实训,以“ 训” 促学,边“ 训” 边学,学“ 训” 结合。[5]

(五)跨专业应用:不同的专业培养不同方向的专门人才,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可以支撑工商管理、财务、市场营销、信息管理、金融、贸易、工业工程等多专业综合实习。每个专业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和企业中其他部门同仁一起协同工作,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

(六)多层级目标:跨专业综合实验中心的教学活动不针对特定专业,而是关注企业、企业外部环境、关键岗位、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的训练。既要求对仿真环境的体验,又要求完成企业管理决策,还要求完成相应管理流程的任务,达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四、VBSE实训课程设计理念

企业在劳动专业化分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三大类社会组织: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盈利性组织包括了两类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企业是运行、管理最复杂的组织,目前,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课程基本上是以制造企业为蓝本设计的,为此,VBSE在对跨专业综合实训进行设计时,以制造企业为核心来进行设计。

跨专业综合实训的目的是旨在模拟一个真实的小社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在这个工作场景中学生可以“真实”地工作,接触并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业务和问题。仿真组织包括制造商,客户、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周边服务机构,如工商、税务、海关、银行、保险、法庭等。在这些组织中,制造商是核心,其他组织和机构都是为制造商服务的。所以,在实训教学设计时,根据制造企业涉及到的外部单位和机构来构建模拟社会供应链中的机构、部门和岗位,模拟了制造商的主要经济业务和内部管理,设置了若干职能管理部门,比如采购部、市场部、销售部、生产部、财务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见图3 VBSE仿真组织架构)。[6]

图3 VBSE仿真组织架构

多专业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供应链管理全景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全景仿真”三阶段,分别完成不同的实训目标(见图4 VBSE实训环节)。

图4 VBSE实训环节

(一)企业管理全景仿真:是“VBSE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基础与核心。它以“制造业企业”作为设计蓝本,将“模拟现实经营环境”作为教学实景,通过“决策管理”、“业务运作”、“过程管控”以及体验“岗位级执行、部门级运作、企业级管理”等内容,实现对制造企业管理的全景实训。

(二)供应链管理全景实训:在企业管理全景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多组织、多形态、多流程的供应链级协同与管控,实现供应链管理全景模拟实训。

(三)商业社会环境全景实训:在供应链管理全景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工商、税务、海关、社保等政务服务机构和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IT服务公司、咨询公司等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多组织架构、多行业模拟及多商业形态对抗,最终实现商业社会环境下的全景模拟实训。[7]

五、VBSE创新高职实训模式

1、VBSE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在实习的平台体验企业运作原理和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全方位、多纬度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2、VBSE将企业经营现场环境、实物教具、训练软件、实训平台、教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多种教学工具和团队训练、场景教学、自主学习、网上开放教学等多种模式整合起来,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崭新的校内综合实习模式。

3、VBSE实现了教学组织的创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市场规律、企业经营规律为行为导向,既是学习者又是经营者、组织者。老师起到策划内容、设立场景、过程监控、点拨答疑、配置资源、能力评估的作用,两条教学主线相互配合推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新课程体系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4、VBSE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重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现代企业经营为核心,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开展多专业、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5、VBSE实现了教学评估内容和方法创新,学生考核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同、过程管理上,并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实时、数据挖掘、知识积累的能力。同时,建立和培养一支懂理论、懂技术、会应用的实验教师队伍。

6、VBSE实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有一个全面接触现代企业核心业务、工作流程和方法的机会,并通过企业业务流程模拟竞争,通过知识的建构与反馈,使所学各专业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而获得对企业管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为走向社会作好知识与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VBSE全面创新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如下核心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建立崭新教学模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塑造未来商业之星。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北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7]用友新道.把企业搬进校园

3S

在线体验基地[EB/OL].[20111119].http://seentao.com/yuanxiao.shtml.The Role of VBSE in Innov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 De-hu(Department of Economics,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inical College,Longyan, Fujian,364021,China)

Abstract:As we enter the “cloud” era of innov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society sets higher the bar for our ability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need not only to solidly master basic theories, but also to be proficient in practical operations,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Currently, there exist some error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curricula fail to meet society’s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their designs fail to be detailed enough for professional positions, resulting i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rd to be enhanced.As a resul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quire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virtual experiments, virtual techniques, virtual shops, and virtual factories, so that businesses and campuses are integrated.Through role experience, “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training”(VBSE)provides strong simulations and confrontations, and make possible multi level target and interdisciplenary applications.VBSE fundamental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enhances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expands and enhances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novate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ross the board.Keywords: VBS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作者简介:卢德湖(1969--),男,福建省龙岩市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第四篇:回归教育本源探寻教研真谛

回归教育本源 探寻教研真谛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优化教研模式解读 □ 崔随庆 王慧 王丽萍

教育创新是我们国家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基础。

教育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活力源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育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教育。为不同学生创设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环境,使每一名学子都能在学校教育的支撑下展露自己的才华、彰显自身的特长。

教育创新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善于思考的催化剂,能为每一个学生打造出不同凡响的人生境界和未来。

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有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领。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以下简称经开区教文体局)提出了“均衡、优质、特色、创新”八字工作指导方针,以区域优质教育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探寻研究校本特色教育发展为抓手,致力于全区教育水平快速整体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经开区教文体局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但是,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先进教改理念的贯彻落实,又需要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作为补充。因此,优化教研模式,开展区本教研、校本教研、师本教研就极富时代意义。

经开区教文体局局长唐保华认为,任何时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则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推手。因此,经开区教文体局明确提出要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研模式,使“教育科研”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学校走教改特色化、多样化之路,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营造氛围——着力构建区域教研生态场域

教育科研是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经开区教文体局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动作用,在教文体局成立之初就选调了一批优秀教师组建了经开区教研室,不断强化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并在规模较大的学校里建立了教研机构,在全区各中小学校营造出重视教研、利用教研的良好生态环境。

经开区教研室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 为核心,指导和引领教研员在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因为学校是“教研的现场”,教学改革的一切答案都在“现场”,教育研究者不仅需要从书本中学习,而且需要从课堂的事实和教师工作的具体经验中学习。所以,研究者要亲自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钻研具体实践课题,并通过开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普遍提升教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对于推动课改,唐保华始终坚持从细处做起,要求教研员通过和一线教师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做选题,积极开展扎实、具体、有效的研究,真正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帮助、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践,针对自身的教学困惑和疑难问题,寻找研究方向,确定研究主题,力争做到研究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进行,科研引领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教研员在与教师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对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整合,列为学校教研课题,收入到校本课题库,编制学校的校本课题研究指南,指导教师开展研究。针对一些重点、热点或难点问题,组织骨干力量开展深入研究,并通过专家引领、培训学习、提供经费等方式,为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环境与资源保障。

教研员们通过和教师们共同探究,改进研究方式,大力推进校本化、草根化研究。在实践性研究中,灵活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多样化的研究活动。

经开区教研室还有效发挥学科教研组的引领功能。年级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我们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教研组成员间的不同感悟,列为教研活动必要的交流和研讨话题;通过有组织的交流和探讨,汇聚群体智慧,提炼并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引领教研组成员在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和吸纳的过程中,破解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积淀研究资源。”经开区教研室主任张智慧说。

为此,经开区教研室积极改进课题研究方式,拓展研究内容,倡导“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具有“小、快、实”的特点,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贴近现实,实实在在,研究周期短,易于操作,易出成果,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将科研成果与课堂实践教学快速有效结合,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开区教研室推动下,各中小学鼓励教师在一线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反思教学、指导实践、申报课题、开展实验、总结经验,体验“发现和收获”的快乐,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

“我们通过构建以教师个体实践为基础的信息发现路径、学科教研组问题交流平台、教研处问题征集与梳理平台等三级引领体系,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捕捉信息,在同伴互助和教研处指导下筛选信息,提炼有研究价值且在同伴互助下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校本课题。”张智慧介绍说。

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室倡导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构建问题发现的路径。张智慧说:“我们要求教师将个体初备、集体研备和二次主备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疑问和突发构想记录下来,作为教研课题或话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引领教师从教学准备、课堂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等具体环节着手,在备课反思、课堂感悟、学生学习状态观察和作业批阅体验中,产生灵感并提岀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具体细致的科学指导,有了富有针对性的明确要求,有了教研员们经常泡在一线的融入,有了和教师们深入的思想沟通,经开区各中小学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风气十分浓郁,广大教师把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紧密融合,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淀学校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找准抓手——着力推动学区改革深化实施

经开区教文体局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局出发,整体谋划区域课程改革和教研工作,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本着“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制订了经开区学区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以“学区”为管理平台,真正从地域上、观念上打破学校之间相互封闭、保守的现状,建立起学校之间积极、开放、健康、灵活的交流机制,在区域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进一步缩小了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差距,大大促进辖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经过不断对学校课改实践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后,经开区教文体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学区制推进策略:提升一个认识,扭紧两个环节,落实六项制度,建好两个网络,做实一个过程,加快推进区域课改进程,促进学校更为全面、健康成长。

提升一个认识: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建立学区制的意义。区教研室把推进“学区制”改革工作作为加强道德课堂建设,提高课堂实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抓细抓实,真正抓出成效。

扭紧两个环节: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流程管理两个薄弱环节为抓手,实行学区内各校之间的学科互助和名师结对;每周每学科开展一次跨学校的大组教研活动,以观课、评课、课堂观察、同课异构等为载体,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素质共同提高;建立并逐步完善学区教师队伍交流培训制度,促进校际间干部和教师的合理良性交流互动。

落实六项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学区制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落实学区联席会议制度。学区长学校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学区内活动,听汇报、问进展、找问题、抓落实。

2.落实学区领导听评课制度。学区长、校长要做到一沉、二坐、三深入、四研究(沉下去、坐下来、深入课堂、研究教学)。

3.落实学科互助和“学区结对子”制度。学区内以名师、学科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龙头,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学科交流活动。

4.落实学科教学指导员制度和学区内教学公开制度。学区内各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员,负责对学区内同科教师进行指导,包括听课、导课、评课、议课、课堂达标、学科诊断等活动。

5.落实学区科研制度。围绕道德课堂建设,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要有科研课题,每月进行一次汇报交流。以科研促创新,各学区、各学校积极探索具有本校、本学区特色的发展模式。

6.落实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学区内各校操场、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专用教室及教材、教案、辅助资料、教具等资源学区内共享。

建好两个网络:根据总体要求,构建了高效畅通的五级管理网络和教研网络。

五级管理网络是:教文体局→联络员→学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

五级教研网络是:教研室→学区中心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

学区工作由教文体局主管,联络员沟通,学区长策划,学校职能部门具体操作,教师积极参与。

做实一个过程:本着“分区合作、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发掘典型,推广经验,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听取学区长、校长、副校长、主任、辅导员分主题进行的工作汇报,并将“学区材料”上传到网上,交流共享,展示校本科研的有型成果。

经开区教文体局通过学区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进一步强化了辖区教研的氛围和教师教研的意识,成为辖区整体推进教研工作的重要抓手。

塑造品牌——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优质群像

经开区教文体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发展目标,引导各校逐步明确办学定位、找准发展思路与方向,积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坚持走教研助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使一大批学校脱颖而出,成为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

——郑州市第85中学是经开区第一所区属中学。为积极推进课堂改革,构建有灵魂、有生命、有效率的课堂,85中学创建了“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课堂”的三贴近课堂模式,规范了“导学案预习——小组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教师矫正——学生训练——教师检测”六步教学流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合作的积极性,为全体孩子的共同进步提供了可能和保证。学校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教研,组织教师先后自编了《九年级思想政治》校本教材、《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校本教材、《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校本教材等;开发了《中国象棋》《花样毽球》《美文欣赏》《Flash动画制作》《书法艺术》《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85中学教师总结提炼的语文六步教学法、政治六化教学法、英语“4445”模块教学法均获得了省市教研部门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高效验证。

——当你走进经开区实验小学,拾阶而上,发现脚下广场的地面是用镶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甲骨文、行体、楷体文字的方砖铺成,错落有致地展示出书法文化的形态之美,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出一个学校的文化与内涵之美。书法是这所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学校教学楼走廊墙壁上悬挂的书法作品均出自该校学生之手。

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为办学理念,坚持“呵护孩子的快乐童年”的教育理想,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研究形成了“前置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拓展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是“河南省美术书法特色教学和创作实验基地”、“建业足球俱乐部——河南省青少年训练基地”,获有“中华吟诵实验学校”等荣誉。今年暑假,该校足球队出征全国U12青少年足球比赛,喜获冠军,并有两名队员选入国家青少年足球队。

——朝凤路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09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或技能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或观摩优秀课例,欣赏名家风采,学习百家而顿悟。

学校开展生本课堂三级课比赛,让入校一年教师进行生本课堂入门课比赛;入校二年教师进行生本课堂达标课比赛;入校三年及以上教师进行生本课堂示范课比赛;使每一位老师在活动中都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提高。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朝凤路小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建设性地提出了符合朝凤路小学发展的“丽教育”模式,从精神文化、管理文化、校园文化、课程文化四个方面形成主线,从修身课程、拓展课程、自主选择课程、隐形课程这些丰富的校本课程入手,以实现孩子们的多样化选择为目标,致力于成就孩子们的幸福人生。

——经开区营岗小学地处农村,但学校努力克服了地理位置偏僻、硬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坚持在前进中谋发展,明确提出了“艺体兴校、创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泥塑校本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老师们还积极引导学生们开设棋艺社团、爵士舞社团、演讲社团、踢踏舞社团、书画社团以及合唱社团。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泥巴玩乐会,成为全校孩子们最为喜欢的节目之一。“让荷花淡雅、让玫瑰芬芳”,已然成为全校教师的座右铭。

还有耿庄小学的“梦想课程”、列子小学的国学教育、司赵小学和实验小学东校区的合唱队„„

学校就是一个育人场。育人正像人吃饭一样,需要各种营养。经开区教文体局利用资源整合,力图给所有学生必需的各种优质营养。而教师,一方面从这个场中感受精神的滋养,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给这个场增添新的能量。

经开区的学校已经成为一个个精神圣地,师生浸润其中,变得越来越优秀。教育均衡发展、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先进理念的确立、教育评价的突破和校园文化的打造„„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过程中,经开区的各个学校必将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明确方向——着力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经开区教文体局将开展“校本教研”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依据“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问题,服务于教学实践”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制定了《校本教研管理及成果奖励办法》,建立了“注重过程、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的校本教研引领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引导教师钻研业务,加强研修,提升能力;用激励措施引领教师立足于岗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发展。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实践形式有三个: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针对校本教研的这三个要素,经开区教文体局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推进工作:

自我反思方面,要求教师认真撰写课后反思、课后札记、经验论文、案例分析等,并通过校报、校刊、局网站、论文汇编等载体予以刊发交流。

同伴互助方面,注重加强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形式成为辖区各中小学常见的具有同伴互助性质的校本教研活动,从实践层面给教师以方法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引领。

专业引领方面,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组织大批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种培训和专项培训,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书香校园建设、师生共读活动也成为广大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校本教研依托的是本辖区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解决的是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反映的是学校的教研文化,体现的是学校的实践精神。学校为教师营造基于实践的教研环境,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融合实践和研修为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以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培植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课改工作持续深化。

学校要为校本教研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各校“教研文化场”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研文化场一旦形成,它就对存在于它‘场’内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施加一定的‘力’和‘能量’,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与辐射的功能。所以,各中小学校要重视‘教研文化场’的建设,积极倡导校本教研,认真贯彻校本教研制度,激发教师们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使校本教研在学校蔚然成风。”唐保华说。

学校只要形成有利于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文化场”,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会在学校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让教师们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研究身边的人和事的习惯,从中发现可资研究的问题或素材,萌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并投身其中。

为充分发挥学校教研文化场的功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研员的职责也从原来以“三课”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研工作,转变为基于课程观视野下的“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教研工作;从考试命题与教学评比、学科竞赛等工作,转变为基于标准的评价研究、分析、指导与反馈工作;从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工作方式,转变为以校为本、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再造教育文化,并以“构建道德课堂,提高生命质量”为主线,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为切入点,带领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指导中小学校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和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校本教研推进工程,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多渠道化、教学评价多样化。

细化措施——着力开展丰富多彩教研活动

为科学有效地推进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扎实开展,经开区教文体局不断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推进会、汇报会等,探讨高效课堂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打造、学生评价体系研究等,重点主抓了生本课堂、校本课程、导学案、作业设计、课程标准解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小课题研究、教学质量监测等项目,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研活动为辖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场持续上演的饕餮盛宴:

——积极探索实践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更加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自2012年春季开始,经开区教文体局开始在辖区中小学内全面推行生本教育,改变课堂生态,还课堂给学生。区教研室以此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各校打造生本课堂,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转变理念、统一认识,引导广大教师投身教改洪流。为在生本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的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树立先进典型;每个学科都安排有示范课、观摩课研讨交流活动;对已经成型的好的教学模式在全区进行推广,成立“智慧名师工作室”“艳霞青蓝工作室”,承办“我的理念我的课”省级课题研讨会;以学区为单位,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和学科诊断活动等。通过广泛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目前生本教育理念在全区各校得到深入实践,并受到省市教研部门的好评。

——狠抓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校本课程是课改的重要抓手。经开区教文体局十分重视各校活动课程的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鼓励各校以校本、师本、生本为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学生个性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凸现、地域文化的传播等,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区实验小学先后开设了书法、足球、国学、日语、舞蹈、合唱等二十几种特色课程,给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了引导广大教师理解和掌握有关“基于标准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检验“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推进情况,发现经典案例,引领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炼教学设计资源,经开区教研室认真开展细化学科课程标准工作,邀请省市教研部门各科教研员进区指导,充分发挥区教研员指导、服务、引领、督导作用并组织开展了“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如:组织全区小学语数英学科教师参加“如何科学规范叙写学习目标”和怎样编写《导学案》主题集体教研培训活动;组织全区教师开展课程纲要的编写培训会;邀请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李玉国为全体教师开展作业建设培训等。通过以上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的能力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个学生!

——打造学校优势学科。经开区教文体局鼓励各校依托校情,打造本校的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为突破口,实现单项突破、以点带面、增强自信,进而实现全面发展。要求各校围绕学科找定位,找差距,找方法,突出学科特色,研究学科规律,积极打造名片学科,从而培育出了一批优势学科,初步实现以优势学科带动薄弱学科健康发展,使优势学科更优、薄弱学科转优的目标。如,实验小学的语文学科,外国语小学的英语学科,二郎庙小学的数学学科等都已成为优势学科。

——开展教学评价研究。组织辖区各学校围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开展实践与研究。依据“标准—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道德课堂、生本课堂的有效途径。以《课程纲要》编写和导学案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先学)为中心实施生本教学,扎实落实“先学——展示——反馈”课堂流程,认真开展道德课堂(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看状态、看过程、看结果”评价研究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方面,继续加强郑州市“以读代讲”阅读模式研究。通过开展“问题解决式”课堂观察活动,切实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问题,老师的操作更规范,方法更科学,教学更有效。在小学英语学科方面,积极探讨小学英语对话及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校际互访式、专题合作式、结对带教式等校本教研新模式;在中学理科方面,通过“‘发展为本——情境·问题·对话·评价’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开展师能竞赛活动。区教研室经常组织开展中小学各学科师能(优质课、素养比赛、基本功等)竞赛活动,以活动促培训,以竞赛促提升。如:各学科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各学科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比赛;各学科教师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各项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个学科的教师代表郑州市参加河南省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85中学樊占杰老师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思品优质课大赛,一人独得三项特等奖。

——举办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经开区教文体局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提炼和总结过程中,达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化认知的发展目标,形成并推广经验;通过组织开展融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价、推介为一体的同课异构、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故事和案例的研究展示等活动,引领教师从活动体验与反观对比中吸纳精华、开启潜能、生成创新思路;通过举办教育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与教师对话交流,课题研究指导,成果点评等活动,帮助教师破解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和疑虑,引领教师在成果应用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成果内涵。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区教研室在培植教师着力于常规教学实践研究的同时,把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实践平台,逐步形成了针对不同教研目标需求、不同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并在实践中灵活组合、因需而用。通过精心组织、目标明确、群体智慧与个体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同课异构活动,引领教师从求同存异的对比中达成理念碰撞、观点交融、思路交汇,从“异构”的实践中感悟与吸纳经验和成果,使教师在“同课”的横向比较与“异构”的纵向体验过程中悦纳差异、获得启发,进而生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达成在实践中突破、实践中完善、实践中发展的目标。

„„

精美的饕餮盛宴背后,是厨者的精心制作。经开区各中小学教研活动丰富多彩,融入这场饕餮盛宴的,不只是教师的精彩演绎,更有幕后经开区教文体局领导、区教研人员的智慧奉献。

第五篇: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建设对职业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部分院校的建校时间比较短,教育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鉴于此,有必要在对高职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书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确立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方向转变,这直接带来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在校人数的增加,也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条件。目前的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学习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仍旧带有比较大的行政色彩、应试思维,对招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了整体上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和应用,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个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从而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始发展。高职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同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进步

首先,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基本达成了共识,把学生作为学校基于管理工作的中心。在学生培养目标的确立上,除了要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外,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基础教育也非常重视,以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有助于保障职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其次,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规模的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也就逐渐得以确立,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系级管理部门拥有比较大的管理自主权,可以负责专业班级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而校级管理部门可以将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宏观管理上,做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分工,避免了职能交叉和重复管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首先,高职院校对传统教育管理经验的依赖性比较大。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依赖传统管理办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强制性管理,缺乏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的意识,如依据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进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严重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特征。但是高职学生在学校应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有些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比较强,所以过于依赖传统管理经验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严重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采取事后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育管理的任务,而缺乏教育管理的主动意识和灵活思维,容易造成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如高职院校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代表学校管理学生,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当出现教学问题或学生犯错时,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所以多是采取“事后管理”手段,“事前管理”、“预防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管理手段也不够先进,最终影响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再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对教育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是由于很多一线管理人员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教育管理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比较低,容易出现离职现象。同时,很多院校不够重视教育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上都处于较低水平,对他们缺乏有效的培养和薪酬激励措施,所以容易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和均衡性,限制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实践策略

(一)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按照功能角度进行划分,组建管理组织结构,如根据学校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分别确立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校园文化管理等目标,然后逐个去实现。但是这在实现基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很难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内追求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要积极确立效能目标,对传统的组织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探索学校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内在作用机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养会更加有效,招生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就业工作会更加顺利,从而逐渐确立学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各个院系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教师等资源的共享,所以应当在整体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义”,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基于高职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学校可以加强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教育评价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有效改善。

(二)实现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以“分工制”为基础的,所以通常会根据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组建教学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外联部们、校园文化管理等部门等。这种传统的功能管理模式,虽然内部分工比较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职务会比较明确,但是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有时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有效协作。例如,学校的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基本实现相互孤立,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各个部门会相互扯皮、内耗,所以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会比较严重,不利于高职院校整体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就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职能管理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具体整体意识和系统思维,当出现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时,要以整体利益为主,做到顾全大局,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多给予支持与协助。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规划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特色管理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于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整体优化管理模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学校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三)实现从封闭强制管理向柔性开放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强制化的封闭管理模式,以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但是这样很容易与部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相冲突。此外,有些学习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的依赖性比较大,而辅导员往往还承担比较多的学校管理任务,加上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很难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带有强制性的封闭管理模式,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所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服务学生”的主动意识,也缺乏情感教育因素的有效导入,很多管理者甚至不了解学情、不认识学生,机械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对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导向作用,积极转变过去“训导型”、“封闭型”的落后管理理念,将学生看做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积极创设开放型、咨询服务型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开展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借助柔性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例如,学校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对其进行疏导,避免问题扩大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可以赋予校园文化更多隐性管理职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管理的相关作用和职能;校园制度设计的人性化,有助于实现学生对规章制度从被动遵守向主动遵守的有效转变,避免校园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硬性束缚,让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和谐。

(四)实现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以“教”为中心的,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管理者的管理任务进行组织设计,说要实施的“单主管理”、“单向管理”,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一传统模式虽然能够方便教师组织、管理以及控制管理进程,将以教师为代表的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学生在校园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却遭到了严重忽视,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参与校园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智能,赋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老师等管理要更好的充当组织、引导职能,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动态,做到及时监督与有效指导,切记“越权”和不当干预,达成“双主”管理模式下双方之间的平衡,例如,高职院校的院系或班级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学校要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学生参与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参议权,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营造出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管理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五)实现从传统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教育管理都是依靠“人”来实现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管理效率也比较低。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也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学校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要做出积极转变,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其更具“数字化”的特征。例如,学校的素质测评、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匿名沟通;各类通知和文件的下发也可以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下发;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都可以组建电子档案;图书馆管理可以实现在线预约、电子文献阅读与共享等。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验与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教育成果,在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管理理念上的创新,然后积极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管理、从机械管理向人性化管理、从“单主”管理向“双主”管理的积极转变,以促进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在管理实践中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参考文献:

[1]潘锡泉.高职院校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和“自理”的耦合[J].职教论坛,2017(22):43-48.

[2]姚树伟,谷峪.高职院校发展动力因素与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5):18-20.

作者:许旭丹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本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本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论文(精选合集)

    关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人才。本文针对高职......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1.1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占据统治地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依然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吴维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注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开放式教学 论文摘要:多年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讲解和实践练习,这与高职院校培......

    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文章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实践教......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潘菊素,傅琼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构成。其中,目标......

    高职实践教学论文 高校教学模式论文(5篇范例)

    高职实践教学论文高校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会展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WTO,我国会展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正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由此带来了会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