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手操作 提高教学效率———课题个人总结[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3: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用动手操作 提高教学效率———课题个人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用动手操作 提高教学效率———课题个人总结》。

第一篇:巧用动手操作 提高教学效率———课题个人总结

巧用动手操作

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个人总结 数学课题组

何张红

2006年10月开始,本人有幸参加了长铺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县级数学课题教学研究。在两年的时间里,我积极参与课题的相关研究,利用网络、数学教研杂志等多种途径进行理论学习,并将学到的“本领”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我在近两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成长”了很多,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操作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当然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好动手操作,不能“乱”操作。

一、要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

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经过两年的研究,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必须凭借三维空间才能实现。在分析探索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的方法时,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求这4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 2”和“宽×高×2”。但如果离开“体”的形象,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长×宽×2”。由此可见,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应制作活动教具(可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且可马上复原),操作时,凭借“体”的形象,用功态演示,突出感知对象,把一组对面先展开,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学生看清楚后,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我认为学生这样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二、要选择好动手操作的时机。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大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如概念的形成,规则的发现大多要依赖具体的感知、丰富的表象,为此在学习之初要先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如倍的概念形成教学,由于倍的概念是建立在几个几的基础之上,于是可先让学生用小棒由摆几何图形。在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分析,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你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几个几根?再让学生摆三角形或圆片;在第一行自由摆几个,在第二行根据自己意愿摆上几个几,然后交流说一说第一行摆了几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几个几。在大量丰富的感知基础上然后引出“倍”的 概念,既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用除法计算。

三、要把握好动手操作的“度 ” 动手操作果然是学生形成、理解、巩固知识的一种好的学习手段,但是还要把握好运用的“度”,“度”的大小取决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

1、不需要动手操作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采用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否则就是摆设,学生没兴趣又浪费时间。如学习表内乘法,当学生已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对于口诀的意义,形成的过程基本上已掌握。在学习7——9的口诀,并说说口诀的意义、来源、在用加法算是去验证一下口诀是否正确即可,不必让学生去摆、去操作。因为这样反而提高教学效率。

2、对于不动手操作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则需要引导学生去操作。但不要直接告诉操作的具体方法,指令性不要太强,只要在操作的目标,思维的方向上做引导,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思维会更活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突现,创造性的培养。如“烙饼问题”,怎样烙时间最省?学生各自尝试,探索,通过交流、比较,终于找到了最优的方案。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提出“怎么烙时间最省?”这一思维方向,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历经挫折,最后获得成功。这与教师直接教给学生如何操作,学生只当一名操作工而获得的教育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操作活动要注意与思维创新结合起来

动手操作只是学习的手段,只是认知的基础,操作活动需要与思维紧密结合,在操作的基础上加以思维得提升,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数学广角(排列组合)》一课,教师先要求学生拿出学具1、2两个数学的卡片摆一摆,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后,又要求学生再拿出“3”的卡片。提出拿1、2、3三张卡片可以摆出几个两位数?接着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这时候学生摆时是比较随意的。汇报时有的摆出4个两位数。有的摆出5个,有的摆出6个,且相当无序通过交流,虽然六个两位数都摆齐了,但如果教学到此结束,学生的水平就只能停留在操作的水平上,思维得不到发展,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呢?学生就展开了积极的思考。有的说先12、13再21、23,再31、32。有的说先12、21,再13、31,再23、31。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思维才得到提升,知道该怎样进行有序的思维。又 如在讲授“三角形内 角和”时,可以采用激疑法,让学生分别画一个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并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写在相应的角上。然后让学生任意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便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将激 使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算一算(把三个内角度数相加)、拼一拼(把 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折一折(把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半角)等等的操作过程,就能使学生发现和认识到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 小三角形,让学生回答这两个小三角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使深刻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的道理。这个过程,实质是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的过程内化为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该过程的质的飞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两年来,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可以说它将影响我一生的教育教学。虽然此次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我相信它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将以更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新的教学研究中,以次来全面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二篇: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题组唐玉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数学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等分除”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我就在课前让学生准备6个小三角形和3个稍大的圆硬纸片。课上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要求他们把6个三角形分别放在圆上。(学生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分法:①1个、2个、3个;②1个、1个、4个;③2个、2个、2个。)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从每个圆片上分到的三角形个数看,其中哪一种分法与其他两种分法不同?”多数同学说:“第三种分法不同。”教师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一位同学回答说:“第三种分法圆片上分到的三角形个数同样多。”教师给予肯定,并及时归纳:像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后的感性认识,饶有兴趣地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

2、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测量一下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再要求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较小的三角形,测量计算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通过对比,学-1-

生就发现“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小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并且都是180度”。这时老师提出疑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分别用课前剪好的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纸片做实验,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结果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得出结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动手操作,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内核”。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言语内化为认识的工具,就比以前更能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和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的转换。”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动手操作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丰富的题材。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首先引导学生操作(1)第一行摆5个圆片,第二行也摆5个圆片之后,让学生数一数第二行的个数,得出同样多。(2)第二行再摆3个圆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a、第二行先摆几个,又摆几个?b、第二行的个数可分为几部分?c、要求第二行的个数就是求哪两部分的个数和?学生根据操作过程,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从一句一句地说到几句连贯地说,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最后作如下表述:我先摆5个圆片,又摆3个,第二行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比第一行多的部分,求第二行的个数,就是把这两部分加起来。这样想与说、做与说、看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到的情景中接受了语言训练,使知识更加清楚、明确。

4、动手操作,懂理明法。

要使学生对基本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且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就必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懂理明法。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先出示一个装满10个球的盒子提问:“盒子里有几个球?”学生回答后,教师从盒子里往外拿一个球,再提问:“现在盒子里有几个球?”接着教师在盒子外放一个球,提问:“谁能从盒外向和盒内移动一个球,让别的同学一眼就能看出一共

有多少个球?”由于学生受到前面演示的影响,很快就想到把外面的一个球拿到盒里,先凑成10个,再加上外面的另外一个,一共是11个。由此,学生领会了为什么“先凑十”,“再相加”的道理。再进行9+3、9+4、9+5等的教学时,学生就会运用“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这个运算方法了。

5、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我认为,在这方面,动手操作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通向彼岸的大道。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后,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要画出120度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出问题:“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板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度的角;用两个三角板60度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度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的赞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老师再出示问题:“还有新的画法,看谁能最新发现?”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争先恐后地又展开了操作探索,结果又发现并学会了另一种方法:用三角尺的一边(或直尺)和另一个三角板60度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画出120度的角(即用一个平角减去60度)。如此这般不断地出现创新方法,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的。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中一些计算法则、性质,一些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题的解法等,都可以在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一些规律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进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篇:巧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范文]

巧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色、光并茂的优势,创设了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有趣环境,只有巧妙利用多媒体,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我在识字教学方面有几点认识与实践: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识字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

识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的前提。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制作儿童熟识的动物图画、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插入充满童趣的语言,用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这样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学习汉字音形义。1.利用多媒体读准字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例如:我在教《比尾巴》一课时,课文中有六种小动物: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其中“猴、松、鼠、公、鸭”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孔雀”是不要求掌握的生字。也就是说,在这六种小动物的名称中,只有“子”和“鸭”是已学的熟字。那么,要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让学生很好地记住这么多生字的读音,的确很不容易。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这六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和这些熟悉、可爱的小动物打打招呼,交交朋友,然后再拼读音节,进行字音教学。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字音学习更快捷有效。

2.利用多媒体辨析字形。

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识字书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鸟”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鸟”字的第四笔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要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辩、摔”等字多笔画又难写,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记忆。

3.利用多媒体理解字义。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起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师在字义教学中,要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代表的意义,用直观演示法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记忆。但许多事物我们是不可能一一拿到课堂上给学生看的,这时,多媒体设备就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夏天看到雪花飞舞,在冬天看到百花盛开,把千奇百怪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学习“哭”字,我首先利用多媒课件出示一个哭泣的小孩,让学生观察后说小孩怎么啦?紧接着出示“哭”字,并让学生说说该怎么记?这时,同学们觉得很形象生动,马上举起手来说:“哭”字上面的两个口字像人的眼睛,中间一点是眼泪,“大”字是鼻子,眼睛里流出的眼泪滴在鼻子上就是“哭”字;又有同学的说:“一只犬的头上长着两个包就是“哭”字等等,同学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字义,积累了词语。因此在字义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地用好电教手段帮助教学。

三、巧用多媒体复习巩固生字。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交互性。在巩固识字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大功效。

(1)区别形近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区别形近字是教学中的难点。汉字中许多形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乱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记忆,就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烧’’与“浇”读音相近字形相似,如何区分呢?可利用课件先出示篝火在燃烧,打出生字“烧”,让学生组词,再让一个人走到篝火旁用水把火浇灭,打出生字“浇”,让学生组词,使学生对两个字的形义区分印象深刻。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烧”字还是“浇”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用字习惯。汉字构成是有规律的,多数都是由熟字加偏旁构成的形声字且字形相近,在复习时可以利用生动的课件由熟字带新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2)改变以往复习形式。

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常见学生对所学的字辩识不清,记忆上混淆,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加大,怎样巩固识字成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抄写、听写、认读的单一方式,教学效率不高。我在教学中经常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读一读、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巩固了识字成果。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识字教学,丰富了学生识字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教给了识字方法,培养了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但不能忘记再好的电教手段也只能是辅助手段。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全在于教者对教材的潜心研究。把握好时机,多媒体就能成为识字教学的“催化剂”。

第四篇:巧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电子白板,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综合技术的应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适当地使用电子白板,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有的直观形象静动结合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更添活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使用方式,电子白板,转变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数学课教学,结合本人在小学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抓好小学数学课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梳理筛选式导入模块

在导入模块中,突出信息筛选,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白板的适时呈现、自由批注等特点,让学生在信息交流中学会处理信息、筛选信息,避免每节课的教学都从零开始,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授《认识小数》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喜欢逛超市吗?昨天老师在超市逛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看老师都买了些什么吗?用白板出示图片,所选商品的价格不同,有些是整数,有些是小数。接着教师又提问:你能将这些标价牌上的分数分类吗?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分类。指定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移动图片,将图片按整数和小数分成两类。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由生活中物品的价格入手,请同学们分一分类,从而引出小数。这其中,白板相对于其它教学媒体的优势也得到充分体现。因为,用白板出示图片、数据可以用白板笔自由移动。灵活的交互性,让学生能够很直观地将图片进行分类。就在这样的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分辨出整数与小数的不同。

二、自主探究式新知模块

自主探究,概括地说就是引导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教学。教师通过交互式白板为学习者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白板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浏览信息进行分析,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认识当前的新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形成独特的见解。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知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展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比如,我在授《找规律》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六一节的时候,同学们一起设计一个有规律的联欢会场,咱们一起去看看。(白板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在这幅图里都看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吗?它有什么规律?学生找出规律并反馈汇报:说说你的发现?(彩旗,拉花,灯笼、小朋友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规律。根据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吗?教师利用白板课件回放学生之前找到的每一组规律,然后小结这些规律都有什么共同点?(板书:一组一组重复的排列)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主发现。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便于学生将知识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此时白板的功能再次体现,不仅可以直接利用白板笔演示学生找规律,还能让其他同学明确看出,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进程的需要随意改进和变通事先准备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生动和流畅。

三、动态呈现式展示模块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与电子通讯技术的输入输出设备,能够真正成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这种及时响应交互,并能将生成的内容随时进行呈现、记录、调用的功能,为解决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体现现代课堂的特色提供强大的工具。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常规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关注学习内容,动态交流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形成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或者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概念的形成和逻辑思维能力锤炼的目的。无论是用传统的黑板,还是用PPT课件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白板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教学《简单的排列》展示学生用“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方法”作业时,我巧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取得很好效果:(选取典型案例,展示学生作业)你们找到多少种摆法?(展示摆重复的作业)有一组同学有9种摆法,你们同意吗?几号和几号重复了,教师在作业纸上把重复的划掉,现在还剩几种?看来,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不重复)教师板书:不重复(展示摆遗漏的作业)这个同学,他找到了几种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这个同学遗漏了几个?我们一起来帮他补充完整。那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不遗漏)师板书:不漏。刚才有一组同学摆的特别快,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摆的?(请摆好的这组同学汇报)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有顺序)同桌位相互说说这种方法。谁能和他们的摆法一样呢?为什么?(有顺序)同桌位相互说说这种方法。谁和他们的摆法一样呢?现在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白板演示摆的过程)师板书: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其中之一。师:只有这样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继续展示学生作业,指名说是怎么想的。师板书: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其中之一,同桌互相说这种方法。回顾这种方法。(白板演示)(若没有同学用固定个位的方法,可以现场启发学生,让学生利用白板课件上台拖动)现在你们知道用1、2、3这三个数组成几个两位数了吗?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方法。(固定个位,固定十位,位置交换)

从这一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到,在没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中,老师一般是通过演示,然后让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台展示。可是,这样汇报的过程,让听的同学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最终结果。同时,没能让汇报的学生展示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考。这主要是受到局限和实物展台呈现方式单一的局限。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既能发挥课件的呈现优势,又可以将学生动态的制作过程运用录像功能进行展示,从而实现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以生为本、学情为本的高效教学。

总之,电子白板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更添活力,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吕世虎,王积建-《数学教育学报》-2005

3、《考试周刊》2012第十三期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丛书》

第五篇: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要现代化,首先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改革语文教学是时代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我媒体改革教学,必将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

什么是多媒体及多媒体教学呢?

媒体,又称媒介、媒质,是指通信的中介手段,媒体一词的含义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的以多种形式存在的信息载体。

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充分运用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给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枯燥的课堂生活创造出一个全新而高效的学习环境。

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一旦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图画总胜于老师枯燥乏味的提问、讲解。儿童的感官受到刺激,大脑皮层趋于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好,学习活动就能持久开展下去,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过去语文教学效率低,原因固然很多,但语文教学没有体现出语文自身形象性的特点,光靠枯燥乏味的讲解,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许多语文课,只能从课文字里行间去揣度,靠想象填补知识的空白。现在则可以把“想象”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过去需劳心劳力的直观教学,现在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易实现。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师用课件演示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断的,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及它们如何使用尾巴,全都实实在在“搬”到孩子们的面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第二,巧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用协作、会话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效果将获得显著提高。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A、创设情境:看录相或课件,让学生进入情境。

B、确定问题:预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生字词库,认读生字,理解词义,掌握字形。

C、自主学习:学生再读书,述说海底世界的景象。

D、协作学习: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填空练习,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E、效果评价:人机对话,自行操作,自我检查练习正确与否;背书比赛,可先录下,再放录音,自行、相互检查和纠正错误,看是否达到课文要求。

这五步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通过看录相或课件,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情景,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相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不仅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还体会到祖国海疆物产的丰富,景色的瑰丽神奇,无须教师繁琐的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此外,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可以人机对话,或与同学用计算交流、讨论和修改自己和答案,这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进一步说,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素质,也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如此,工作、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形象和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过分地强调直观,而不去努力通过直观的表现力去探究知识更深层的内涵,那么,这些简单的直观表达反而会损害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下面简单谈谈有悖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种形象。

首先,教学上过分追求形式,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根本出发点。

有的观摩课、竞赛课,教师用了大量的电教手段,由“满堂讲”变成“满堂放”,以为多媒体的运用越新奇越好,越多越好。其实,媒体的作用永远只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脱离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主旨,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课堂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一无所知,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

再有,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参与。

教学的主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一直站在台上操作,没有关注学生的感情和接受情况,学生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得不到除课堂知识以外的东西,全面发展就成了空话。

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好媒体原则,找准媒体使用时机,避免唤起过多的无意注意。总之,把多媒体技术巧妙地用在语文教学中,有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针对性、规范性。巧用多媒体,将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为现代教育开创出新的天地。

下载巧用动手操作  提高教学效率———课题个人总结[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用动手操作 提高教学效率———课题个人总结[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巧用CAI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本科毕业论文 巧用CAI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姓名:袁红伟 指导教师:娄晓黎 所在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地理科学 中国·长春 2011年5月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低段识字效率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低段识字效率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说:“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①而现代信息技......

    巧用错题“病历卡”提高复习效率

    巧用错题“病历卡”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日期一天天临近,一些考生对英语复习开始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他们把自己弄得很疲惫但又收效不高。往往是做过的题目一错再错,有些题即使当......

    巧用班班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全)

    巧用班班通,构建高效快乐数学课堂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班班通”工程对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而开始着手建设自己学校的“班班通”,而在“班班通”环境下怎样优化......

    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1.创设情景,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

    优化课题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小结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题小结本学期再次担任了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从开学初九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

    巧用信息技术之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信息技术之力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论文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广,它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

    巧用简笔画,提高课堂效率(共五篇)

    广东韶关市曲江区沙溪中心小学(512000) 黄水娇 简笔画既直观又形象,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简单化。新颖、形象的简笔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