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一年级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谈一年级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重庆市巴蜀小学
练春春
阅读教学是小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如何让学生爱学、易学、学出效率、学出新意,是摆在每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当无数语文教师尝试了众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后,现代信息技术横空出世。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开启阅读教学的一把钥匙。
由于苏教版一年级教材的特殊性,在将近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对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从学习小学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开始,儿童的书面阅读就正式开始了。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由直接面对的真实世界,进入到以教材为载体的符号世界。一年级的儿童只有六七岁,形象思维才初步形成,逻辑思维极差。他们习惯于和具体对象进行对话式的口语交际,或者与形象鲜明的图画进行交流。在阅读教学中,儿童交际的对象全都变成了一个个模样差不多的文字,在这种书面形式的交流中,学生难以进行文字意义的重组。而一年级的儿童识字量少,直呼能力弱,也严重影响语感的形成。再加上他们的生活经历单纯,对很多事物都缺乏了解。基于以三点,儿童是难以阅读课文中的内容的。
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全新的学习的平台,保证了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老师,包括环境)能够进行良好的交互。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对阅读的内容能记住10%、听到的内容能记住20%、看到的内容能记住30%、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能记住50%、在交互关系下则能记住70%。信息技术是基于多媒体电脑和网络而得以实现的。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图画、活动影象鲜明生动,能够全方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深刻的感知和记忆。而网络中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理解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提供了多种途径。
苏教版教材的阅读课文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气息,文质兼美,儿童化而且接近生活实际,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表现很容易。在《江南》这一课中,本来学生对乐府诗很陌生,但由于用了一段江南千里荷塘的影像引入,再加上美妙的古典江南民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了江南的美景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二、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前瞻性
在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革中,我们需要有课程总体结构的观念,打破"学科中心"和"分科主义",特别是"建构主义"学说的广泛运用,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势在必行。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和学习提供了时间和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克服阅读教学中难点的信心。而且学生学习的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真正保证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越来越提倡"开放化"、"发展化"、"个性化"教学的今天,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加适合未来的发展。
三、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创新性
创新,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或调节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产生出从未有过的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具有编辑、储存、采集信息等许多功能,这为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幻想能力、自由联想能力、再造想像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玩味欣赏。
在进行《看菊花》这课教学时,教师将课文组合成一个影像的参观记。学生在背诵兴趣很高,说"这就是我在公园的情景",有的学生边背边做动作。有的学生背完了,还情不自禁的说:"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说那些烈士都具有菊花的品质,我也要做菊花一样的人。"看来,学生是在”乐背"、"活背",能够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材料进行大胆的表现和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一个人处理信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站他的生活和工作。比如我校的网站"孩子的梦想"(www.xiexiebang.com),其实就是一个现实与虚拟的大课堂,学生从中不仅要接受知识,还能学习处理学习信息的方法、培养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与外界接触的技能,达到一定的科技熟练程度。让孩子们逐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而尝试着去学新的东西。
面对如此多姿多彩的整合教育,学生的意识逐步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方法,意识开始向无限不可知的未来发展,创新教育的目标逐步得到实现。
苏教版一年级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更加体现出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完美的体现出这个实验教材的"民族化"、"现代化"和"简约化"。
如果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没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就如同人失去了明亮了眼睛。为了进一步探索一年级阅读的新路,让每一双“眼睛”都成为“慧眼”!
第二篇:[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音乐课堂已成必然。这种必然的选择给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冲击,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以人为本,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也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我们依然要用辨证的唯物观来看问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新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手段的音乐课堂是枯燥的,完全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音乐课是失败的。道理很简单: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教学的主体是人。所以无论怎样的教学条件,音乐教师都应 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力为目标,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成语“高山流水”就体现了人类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力,然而依然有很多人无法听懂其中的韵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与境界,有时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之形象化,促进学生想象,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这样能够弥补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进而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
理论教学历来都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难点,追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对学生无吸引力;另一方面,音乐课课时少,学生没有太多上课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音乐课堂扩充了时间与空间,它能将不同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组织在一起学习,也能将在学校未完成的课堂延伸到家中,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机会,更为学生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保障。同时由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构建而成的音乐课堂将会把教师解放出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且枯燥的音乐理论与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
四、扩充容量,拓宽学生的视眼
传统的音乐课堂就是一个录音机加上一架琴,学生的选择少了,兴趣也就随之降低了。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引入到音乐课堂后,学生对音乐素材的选择变的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音乐作品、电影电视配乐、器乐彩图、美术名画、摄影作品等各种材料,这些资源很容易在网上和多媒体系统里传播、共享。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的音乐课堂,教师与学生的选择更加宽广,知识的容量也变大了,这时教师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不能让学生“随意发挥”否则将会事得其反。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音乐处理能力
历来学习音乐几乎成了“贵族”的专利。音乐器材价值昂贵,很多学生只能望而兴叹,也只能进行声乐方面的训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的机会。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共享软件能够模拟各种乐器,也能对声音进行较专业的加工处理,比如“钢琴大师”就能够将键盘模拟成钢琴,“Cool Edit Pro ”能够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虚拟技术在节省财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
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这个集声、光、电和现代高科技于一体的教学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推向了一种新型的教学型态,而这种教学形态的形成不是由信息技术决定的,它是由教师与学生决定的,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才能构成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活动不能依赖技术,而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音乐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都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总之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
一分街小学
王采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从备课到查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等都可以应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图、文、声并茂,拓展了课堂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事物的建构更加完整、准确,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场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许多形象直观的教学动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讲 “圆的认识”时,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许多课外的例子,同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板书内容很大;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2、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一些抽象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他的本色,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比如,语文老师在教《雨中登泰山》时,就较好地运用了电教媒体手段。泰山是五岳独尊,是一座名山,它上面有许多名胜,然而学生根本没有到过。为了让学生一览泰山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泰山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五岳独尊碑、奇松、怪石、云海、虎山水库、对松山、探海石、迎客松、十八盘、空中索道等一幅幅泰山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再与优美动听的课文和谐相配,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亲临其境之感。尤其有关八仙、《金刚经》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进行教学,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可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不同的场景、对象,在45分钟之内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多媒体的使用增大了课堂容量,缩短了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示范作用。板书更规范,工整,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增添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再现场景或实物。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有着潜在的优势,但一切是为学生的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研究学生为途径,以各学生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第四篇:[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教材
采用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2005年7月第一版。
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 审定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目所 主编
2、教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以教村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经过不断的探索,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1 基础理论部分采用讲授法
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镪,对此,我蔑晟采用讲授法。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迎用灵活,我们一直坚持将启发式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也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枉络通信原理的理解。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多问,一是教师自问,自问自答,二是问学生,在关键点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三是问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活跃思维。2.2 成熟技术部分采用导学法
为了满足课时压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这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为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式”教学法是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它包括“给出问题一自学一答疑一学生回答一教师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它要求以技术点为单位,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自学,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和总结。
2.3 新技术部分采用研目法
“研目法”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分析与综合实用信息,进行科学研目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扩大了其知识面,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增镪他们检索文献资料以及筛选、分析、整理、加工与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为提高他们的科技写作能力,可以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枉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接连不断,并且和我们的迎用息息相关,针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我们采用研目法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其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使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获取文献资料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们将按内容分为枉络治理、枉络安全、多层交换技术、防火墙技术、路由器技术等几个专题,每个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专题,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检索工具,获取相关文献资料,并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每人提交一篇论文。对学生的论文可以先让学生之间互相阅读,增加他们的信息量,最后由教师全面审改进行总结讲评。教师的总结迎有高度的启发性,真正发扬指导作用,迎对研目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观点与材料、继承与发展、方式与方法、科技写作能力和治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
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①专题要选得合适,太难或太容易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②要防止个别学生偷懒、照抄照搬现成的文章。2.4 总结部分采用案例分析法
计算机枉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镪的课程,由于建立一个比较齐全的
枉络实验室需要很大的投资,因此大多数院校的枉络实验室并不是非常齐全,从而使得某些实验受限。为了使学生对整个枉络系统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课程结束时,我们重点剖析一个现成的枉络,比如校园枉,从建枉的背景、拓扑结构、主要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选择、各主要站点的配置(操作系统、协议、治理软件等)到日常维护,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再联合日常的迎用加以讲解,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化。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除了在实验课中组建小型局域枉外,我们还实行模拟案例教学,即要求学生进行模拟组枉。这种教学方式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① 案例准备,由教师收集并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
② 案例介绍、分析,由教师给出组建该枉络的背景,包括组建该枉络的目的、规模、投资总额、传输质量要求(速度、误码率等)、安全性要求等;
③ 分组编写报告,按实际情况分组,每人承担一项任务,让他们去做调研和规划,在规定时间内每组提交一份规划报告;
④ 总结提高,教师在综合每组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比较完善的方案,并与原方案进行比较。
通过这种案例剖析和模拟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对这门课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能力、外驷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学习要求与安排 进度 1/20 教材分析 重点
严格恪守教学常规:不迟到不旷课;了解计算机学习基本方法。难点
做到人到、心到、手到 关键
理论与实践联合;勤思索勤动手;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同步 教学目的
本节课解决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营造一学习氛围,尊重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他不是简单的工具的使用他凝聚了许多相关学科新成果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镪的课程除了勤于动手外更值的我们思索的是如何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需要,解决信息的处理方式与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教法 以讲授为主 教具 白板加粉笔 教学过程
1、相互认识;(提出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
2、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总学时数进度安排 ;
3、教学形式{以讲授(大屏幕为主)与实际操作相合};
4、考试形式与要求(参加全国计算机能力考试一级内容);
5、学习方法;
6、简单介绍本计算机开机过程与要求;本计算机的硬件指标及软件资源;
7、介绍键盘的分类、分布、各键位功能
8、安排10-20分钟的文字录入 教学后记
常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尽管花费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安排,但非常必要,一门课的开始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考试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并能加深理解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互帮互学。填表日期:2009.9.1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社会 进度 2/20 教材分析 重点
信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 难点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关键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全方位的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使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有一初步的了解 教法
讲授与大屏幕幻灯片及CAI教学软件演示 教具
多媒体课件、大屏幕 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是否带有教科书、和笔记本;
2、复习上一讲的内容(学习要求与方法);
3、讲授新内容并同步演示教学内容:
⑴、信息 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 ⑵、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⑶、信息社会
4、适当提问谈对信息的理解;
5、演示与之相关的概念或多选题要求部分学生作答
6、小结
7、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教学后记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是教学的一个疑难点,为了深入了解“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讲清这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填表日期:2009.9.7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向
进度 3/20 教材分析 重点
通信技术及其发展:电话、手机 微电子技术及其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多媒体化、枉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难点
2.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关键
2.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
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联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讲授新内容
⑴、通信技术及其发展:电话、手机 ⑵、微电子技术及其展: ⑶、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多媒体化、枉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提问并提供适当的题进行讲解
4、小结
5、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教学后记
指导学生加速对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的认识;了解计算机在各个不同领域的迎用。填表日期:2009.9.14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三课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迎用 进度 4/20 教材分析 重点
⑴、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镪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⑵、电子计算机的迎用: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难点⑴、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镪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⑵、电子计算机的迎用: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关... 难点
⑴、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镪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⑵、电子计算机的迎用: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关键
电子计算机的迎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迎用。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联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讲授新内容:
3.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3.2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镪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3.3电子计算机的迎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
3、提问并提供适当的题进行讲解
4、小结
5、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教学后记 学生上机实际操作时,难度很大,很多同学不能正确运用指法,有人甚至用一个指头击打键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指导、监督的力度。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指法,这是最基础而且关键。
填表日期:2009.9.21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徐培勇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四课 计算机系统及茥qぷ髟
第五篇: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
体 育 教 学 与 信 息 技 术
广东信宜镇隆中学
张海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总感到课越来越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关键词: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1.前言: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它的威力。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区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如何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多媒体信息素质,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一、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操作平台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时间一长势必会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 1 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PowerPoint、Flash等,利用Author ware流程软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还有我们精心制作的3D动画联系在一块,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蹲锯式跳远的空中动作,短跑、中长跑的途中跑动作,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练习的方法,等等,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每个情况,每个动作瞬间,学生也喜欢看,也很好掌握。
二、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
信息化网络的广泛运用,实现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广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查找学习体育知识。比如,《支撑跳跃》这堂课,我首先搬出上课器材(跳马)时,学生们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是那些活动能力较强,灵活性好的学生。忧的是那些体形肥胖的、运动能力差的、胆小的学生,他们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并且在轻声的议论“这么高啊!怎么跳法?”整堂课并没有真正体现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在利用雨天时间,让学生走进网络世界,让学生查看与“支撑跳跃”相链接的网站,了解、学习支撑跳跃知识。激发部分学生对支撑跳跃的间接兴趣,而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是以间接兴趣为主。尤其城镇中学的女生怕吃苦、不愿活动,想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激发他们间接兴趣的目的的。我个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事例,多数女生体质较差,对实心球课很不感兴趣,看到实心球手就软,每次实践课教学不是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认真练习,而是嬉笑着很随便地“砸”球,直接影响课堂练习效果。怎么办?我在备下次课的内容时,把我讲解的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和上步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动作要领设计成PPT课件,利用室内课,让学生复制到个自计算机中,然后运行该课件,认真阅读。结果部分学生主动向我请教“超越器械”的意义,发力顺序等。再进行实践课时,个个都能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认真投掷,尽管投掷距离不远,抛物线不高,但是态度都认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视听媒体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考虑最多的是完整性、系统性,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较少考虑学生的要求,失去了教材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的魅力。教学过程只注意环节和部分,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跳板。运用信息技术与体育新课程的整合,从学生学习的内因入手,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体育学习过程中合作性学习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给出几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差的等几种情况),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由教师总结出隙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方法.又: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如果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此时运用多媒体制作,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鱼跃前滚翻”的课件,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醇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五、体育健康课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明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而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便实现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锻炼习惯必须依靠教科书,而信息技术蕴含着教科书的广泛内容。应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只有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 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