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学要做到“三须”
历史教学要做到“三须”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的听着、想着、记录着„„。回忆教师生涯,为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此就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做到的“三 须”。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过仔细认真地备课,力求把教材吃透;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做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多年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讲解时紧紧围绕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对此我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引出。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丧失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
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种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做法,就会把学生的历史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够准确理解,理性思辩能力也切实得到提高。
二、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充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指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经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和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经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深刻认识到——启发应当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可以贯穿这一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己教学特点的实际出发,把启发的原理渗透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尝试过:三段式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 字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历史问题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辩论教学法,读书指导教学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常常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猜想着老师是不是又会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三、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子 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第二篇:年轻干部要做到“三要”
在新时期,年轻干部更是肩负着世纪的重任,因此必须做到“三要”,即作风要正,腰杆要直,胆气要壮。
一、年轻干部作风要正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江泽民同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将此作为人生坐标,做到讲学习,观念要新;讲政治,脚跟要稳;讲正气,作风要正。
1.讲学习,观念要新。憗拑要善于学习,注重积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不固步自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新观念。唯有如此,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1)善于学习,注重积累,不孤陋寡闻。学习要抓重点,要突出抓住“四个一”,即把握一个精髓、掌握一个标准、突出一个核心、围绕一个目标,同时,还必须广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国外先进管理知识等等,善于积累,方能优化知识结构,博学多才,不孤陋寡闻,视野开阔,更好地服务四化建设。
(2)解放思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固步自封。学习要讲求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去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年轻干部尤其要树立此良好学风,要求要严,起点要高,克服肤浅浮躁的学风,唯有如此,才不会一知半解,固步自封。
(3)实事求是,站得高,看得远,不就事论事。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丝毫不能放松理论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上似懂非懂,模模糊糊,就很难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就难免出现片面性和摇摆性。因此要加强学习,实事求是,只有如此,才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才能有较强的洞察力。
2.讲政治,脚跟要稳。领导干部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没有政治上的清醒,就没有立场上的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练,要强调自觉地刻苦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因此,作为年轻干部就应加强学习,讲政治,努力做到“六要”:(1)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3)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4)要有严明的政治纪律;(5)要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6)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3.讲正气,作风要正。年轻干部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走上领导岗位,如不保持清醒头脑和稳定心态,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工作冒进,急于求成,工作方法情绪化,刚愎自用,甚至搞个人业绩;二是不能以稳定的心态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易产生“保”、“怨”、“混”的心态,即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满腹牢骚。因此,年轻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树立正气,端正作风,以成熟稳定的心态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对上,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对下,要保持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有时刻牢记江总书记要求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八字方针,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二、年轻干部腰杆要直
古人言:“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只要立的是笔直的标杆,就不会出现弯曲的影子。作为年轻干部,要时刻警惕自己,正其身,勤政廉明;淡名利,无私奉献,做一名腰杆笔直,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1.正其身,廉洁自律。憗拑我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桔颂》中所言:“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其意为:凡事坚贞自守,始终不会有过失;心中无私,就能顶天立地。廉洁自律,是维护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包丞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板桥两袖清风,高风亮节;焦裕禄、孔繁森甘为公仆,为民献身等无数古今清官、好官为老百姓世代敬仰和爱戴,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学习效仿。作为年轻干部在新时期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效白沙千年洁,仿松林万年青。
2.淡名利,无私奉献。前人说的好: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伸手要官耻,默默奉献荣。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以其光辉的一生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典范:不争名,不争利,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四敬”意识,敬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定不移;敬下--牢记党的宗旨,甘当公仆;敬岗--忠于党的安排,勤政廉政;敬业--实现党的伟业,开拓进取。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位,不越位,不恋位。克己奉公,努力做到以下十条:(1)谦虚谨慎,忌争功诿过;(2)耐心细致,忌简单急躁;(3)群众路线,忌主观武断;(4)用人不疑,忌疑神疑鬼;(5)头脑清醒,忌偏听偏信;(6)胸襟开阔,忌计较得失;(7)五湖四海,忌亲亲疏疏;(8)讲究团结,忌互不服气;(9)坚持原则,忌内外无别;(10)树立正气,忌家属参政。
三、年轻干部胆气要壮
年轻干部要具备知识、品德、能力、作风、气质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并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不断接受考验,才能增强才干,有胆有识,做一个勇于开拓的管理者。
1.正确用权,服务宗旨。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年轻干部一要做到“三忌”:忌有怨气,忌有傲气,忌有官僚习气;二要做到“五官端正”:做“嘴不谗”的官,做“腿不懒”的官,做“手不长”的官,做“耳不偏”的官,做“心不歪”的官。不计名利,不谋私利,不计得失,把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使用权力,凡是群众满意的就办,不满意的就坚决纠正,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2.强身健体,勇挑重担。年轻干部不仅应具备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还必须具备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身体素质。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应注重提高以下四种素质:(1)提高专业素质。如古人所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要注重学习和积累,在自己身上积蓄才干,等到党和人民需要时,就能较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2)提高能力素质。包括统筹全局的思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能力;科学周密的决策能力;干练自如的组织能力;娴熟的沟通联络能力;反应讯速的应变能力;诚恳动人的宣传能力。(3)提高气质素质。既要有胆识、积极开拓,又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既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又豁达大度、宽容待人;对人对事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4)提高身体素质。保证精力充沛,能够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诱惑而动摇,摒弃过分容忍、优柔寡断、畏难手软、息事宁人等软弱病,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强身健体,勇挑重担。
年轻干部可塑性强,要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信任的干部,还必须历经长期艰苦的磨练,只要做到作风正,腰杆直,胆气壮,就一定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
第三篇:10、领导干部要做到“三宽”
领导干部要做到“三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对组工干部提出了胸襟宽阔、眼界宽、思路宽的要求。他指出,做好组织工作首先要胸襟宽阔,胸襟宽阔才能公道正派、甘为人梯;同时还要眼界宽、思路宽,眼界宽、思路宽才能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
这一讲话是针对全国组工干部在能力建设上提出的要求,对全国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同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胸襟宽阔是眼界宽、思路宽的前提,也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清正廉洁的一个重要内因。在当今改革发展推向纵深阶段的时代,领导干部不可能单打独斗地去闯事业打天下,必须紧紧依靠班子一帮人,充分动员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广纳贤明、唯才是举,才能凝聚人心,不断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取得一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反之,如果领导干部“武大郎”开店,嫉贤妒能,容不得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一起共事;或者乐于当“白衣秀士王伦”,周围成天被一帮鼠目寸光、打着各自小九九的小人们阿谀奉承着,胸无大志,只盯着鼻子尖上那点东西,久而久之必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跟不上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甚至在挫折和陷阱面前跌倒。
对领导干部而言,胸襟开阔首先就意味着公道正派,意味着善于团结人,宽容人,善于选贤、谦让,特别是善于从善如流、敢于容纳那些“带刺的玫瑰”。有的人恃才傲物、自视清高。如果领导干部不怀着一颗宽容宽厚、公正公平之心对待他们,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就不可能把他们聚集过来为我所用。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眼界宽、思路宽,既是检验领导干部胸襟是否开阔的重要条件,也同样是领.导干部胸襟开阔与否的保证。现实生活中,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眼界小、思路窄,往往底气不足,唯恐自己露怯,也就不可能指望其心胸会宽起来。这样的领导干部是难堪重任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个别地方在干部调整和选拔工作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苗头:有的干部胸襟、眼界、思路都有问题,实际上已经难以承担更重的担子,但所在的部门和单位为了把此人“隆重…„嫁”出去,挖空心思使出“障眼法”,千方百计掩饰其缺点和不足,故意让组织人事部门受蒙蔽。结果此类干部被调任提拔到他处后,被调入单位叫苦不迭。这种干部推销方式,尽管有组织部门“失察”的教训,但也不能排除干部调出部门和单位领导涉嫌欺骗组织的问题。这种苗头应坚决予以制止。
第四篇:班子团结要做到“三坚持”
班子团结要做到“三坚持”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党委领导班子团结是重要的一环,班子团结是产生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班子团结,事业兴旺,反之,班子不团结,事业衰败。为促进班子团结,在具体实践中应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在不同意见中求共识,不片面追求“一个声音”。即使在团结的班子中,由于各成员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不同意见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尽可能从班子和单位建设大局出发,思考问题,掏真心、吐真言,不回避不同意见的交锋。要通过必要的争议,使片面的看法全面起来,零碎的思想完整起来,模糊的认识清晰起来,分歧的意见统一起来。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挖掘产生不同意见的根源,做好思想工作,使持反对意见者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达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班子内部始终保持“一个声音”固然重要,但更多情况下,要让“杂音”有“容身之地”。少数人的反对意见可能蕴涵着正确的因素,要善于从中受到启发,吸收其合理的成分,要慎重考虑少数人的意见,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后统一思想;即使反对意见是错误的,也要正确区分和对待,不能把工作认识上的分歧说成是闹不团结,要善于调动、引导和团结反对者一道工作。
坚持在发挥每个班子成员作用中求合力。一是克服局外者思想。个别班子成员主体意识较弱,认为在班子中正副书记负全责,自己服从命令就行了,这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作为班子成员,要明白
自己是集体领导中的一员,一味地推卸责任,只会影响班子的凝集力。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不当摆设,不作陪衬,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积极为单位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二要破除尊卑心理。按照集体领导原则,党内人人平等。这就要求每个班子成员要正确认识自己在班子中的地位和作用,消除顾虑,以平等身份与大家相处。正副书记也要自觉区分党内外职务,防止“角色错位”,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班子内部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坚持在班子的动态变化中始终搞好团结。一要在“磨合期”增强凝聚意识。一般情况下,班子经过调整,大家刚走到一起,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相互之间不便拉下面子指出问题。可见,这个时期班子虽然比较团结,但团结的基点不是很高,基础不是很牢固。这时,要增强凝聚意识,使班子成员对团结产生共识;抓制度落实,形成顺畅的工作渠道;融洽关系,使班子新老成员愉快共事。二要提防“稳定期”的一团和气。“一班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班子内部运转比较协调,气氛比较融洽,随着彼此关系和感情的加深,对一些问题就会睁只眼闭只眼,不大计较。遇到不良倾向,也不主动提醒和纠正。长此以往,问题就会堆积,一旦激化,团结的局面就会破裂。在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加强党性原则教育,使班子成员既注重感情又不丧失原则,既讲友谊又不忘批评,该制止的制止。三要消除“过渡期”的涣散苗头。班子面临人员调整和新老交替阶段,个别同志会过多地考虑进退去留问题,容易产生骄傲自满、麻痹松劲的情绪,忽视和放松团结。此时,每个成员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警惕“船到码头
车到站”的思想,做到少考虑自己的后路,多琢磨班子建设的问题,不断巩固良好的团结局面。
第五篇:新任农村干部要做到“三接”
新任农村干部要做到“三接”
新上任农村干部要通过与上任在感情上联接,在发展思路上对接,在遗留的问题上承接,在夯实“旧事”的基础上创新,为“新事”的开展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与上任在感情上要联接。新干部上任之后,考虑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军心、鼓舞斗志,而不是排除异己,确立权威。竞选就好比下棋,盘中是对手,下完是朋友。新任村干部胜出后,不但要做到胜之不骄,还要能主动安抚、关心落选对手,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落选的干部和竞争对手,也是农村人才,也有一定的人缘关系与群众基础,要能去死结、交朋友,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好基础。
发展思路要对接。任何一个地方的事业发展都具有连续性。新任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上任后,不能对前任的工作全盘否定,重打鼓另开张。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对村里的发展思路重新定位和规划。前任做得对的,要肯定、要宣传、要继承、要发展;对失误的决策,要及时纠正, 向群众说明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遗留问题要承接。对前届留下的问题, 不能撒手不管,要认真负责地去解决,对于因财力、物力或其他方面原因,暂时不能够解决处理的,要耐心地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创造条件早日解决。只有这样,新任村干部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
(河南省孟州市委组织部 杨东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