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仁村乡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自查报告[范文]
任村中心小学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自查报告
仁村中心小学位于东村仁村,占地面积5969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有10个班,367名学生,34名教职员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天仁慈乡村小学在基础,先进,个性化的基础上,以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础的学校目标。
近年来,学校着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重点是教育现代化的重点突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促进优质教育。在优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指导,以有效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作为提高学校教育和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根本,目标,重点在学校现代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和科研活动,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不断完善 现代教育技术质量和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水平。
这里在我的学校近几年开展信息工作,供审查和报告:
一是深化理解,科学规划,努力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1,建立三级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学校信息工作的努力,我校建立了三级管理机制,促进信息教育教育:领导:由学校院长,中学领导和现代教育部门技术骨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目标,总体规划,相关系统的开发。教师,物流等部门发挥各自的职能,共同做好宣传教育信息的工作。参与水平:所有教师和学生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从业者。辐射水平:积累的经验对广大教师的推广,辐射,每个人都会掌握和使用。
为了有效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校建立了一个信息中心,配备了全职员工,学校负责管理学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工作,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站建设和师资培训,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工作。
2,完善三种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校制定了三种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特殊教室规则,教师培训制度。使学习和宣传,执行职责,系统在墙上,定期控制,检查和监督,以及普遍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支持使用多媒体教室注册,使用软件记录,使用专用室系统。
3,做好三个覆盖
为了提高现代学校教育研究水平,掌握三个覆盖面:一是教师覆盖面,要求教师参与大家使用校园网和互联网技术,大家都会生产多媒体课件。二,课堂覆盖面,要求教师有意识地使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小时数占总小时数的30%以上。三,学科覆盖,重视教学与学科 学习有机整合,努力获得教育信息。
二,完善系统,构建网络,有序保护
1,立法规划,建网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信息促进三年制发展规划的工作,每个学年都有相应的工作计划,设立了教育信息促进工作组,团长组长,信息专职教师,成员包括部门主管和相关人员。规划明确,建立网络,保证信息工作的有序进行。
2,明职,促进实施
从实际学校,发展教育信息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人民,促进信息技术的正常工作。
3,投资资金,提高效率
为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工作的有效性,学校自筹资金,更新校园网,利用教师获取信息技术设施,如电脑,u盘,移动硬盘,相机,防毒软件,获取信息方便,加强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条件。4,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显示出不匹配的优势。因此,我们在校园网建设中,首先完成了6万亿互联网宽带接入,并以中央机房为中心,建立了各部门,校园网级计算机网络,学校所有计算机为教师实现更高的上网速度获得教育信息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条件。
另外,坚持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教育工作,增加教育基地和设施的扩展,学校有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1,多功能视频展示平台;电子准备室有8台电脑供教师准备课程,培训。每个类都配置了29英寸电视。这些现代教育设备的配置使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5,合理配置基本资源
自2003年以来,在文化教育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建立了校园网,电脑室,电子教室预备室,多媒体教室。在标准设备 这个级别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校领导,主要教师和学校的年轻教师。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培训,以满足未来信息教育的需要。培训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lash动画软件。最后,教师将自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
2,开展学科一体化和新型学习模式建设,促进课程改革实践
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的发展,促进双管齐下的方法,促进教师更新的概念。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和学科一体化,注重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是研究,掌握典型,指向表面,逐步推进。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根据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须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资讯科技。线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网络研究水平,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术领导者在示范课上,教师的骨干为高品质班级,年轻教师在报告班上。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这既给了老师的压力,也给了老师权力,充分调动老师的热情发挥大多数老师的智慧,形成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气氛。
我们还要求教师合理化,及时和适当地使用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发挥媒体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独立学习的学生。强调,媒体提供的信息必须有足够的支持教学,避免滥用,泛,死亡,使用正确,投影,一个声音应该在刀片上使用两年,我批准了一群年轻教师来到前台,在县赛中活动取得成功 课件中包含的信息的支持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同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开展,进一步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水平的多元化,深入发展。
第四,面对现实的局面,明确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和教学资源,改变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了优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信息意识和识字。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改进。我们将从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意识和教学技术水平开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工作,努力实现班级班级,有尊严的使用。
学校工作多样化,教育信息工作只是其中之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用水的整体工作 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但我们相信,在高层领导的领导下,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对东风的信息技术监督和评价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给我们的学校教育信息工作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
多年来市、县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规划,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持续加大对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工作,组织开展网络教研,加强网站和资源库建设,建立联校教育论坛,多层次培训教师,强化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农村学校师生也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信息化的资源,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概况
1、提升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
目前,学校所有班级、专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均接入教育城域网,做到班班通媒体,室室有网络。改善了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应用。
2008年以来,学校通过设立电子邮箱,建立了教育信息通道,随后利用中国教育空间网平台,学校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还建立了视频教研活动室,每周三组织教师进行视频在线研讨。为了推进信息化及网络的应用,开辟了教育论坛,建起了教学资源库、教研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应用平台。
3、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整合并扩大教育信息化及网络优势,持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高办学质量的效益,培育学校信息化教育特色,建立和规范了信息化应用领导与工作小组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职责严格。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构建了管理网络,全面负责学校各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用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分工上,我们采用了既独立又相互支撑的管理体系,联校专门负责硬件维护与技术服务工作,教研室、各学校教导处负责教师的培训、课堂教学运用、教师资源库的建设、教师课件评比及师生参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正是有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与互相支持,保证了信息化运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4、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多次举行培训班学习,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技能两个层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网站建设、博客建设、资源库更新、资源下载应用、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设备护、等方面。、教师培训率达95%以上。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很多老师成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5、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台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一是促理念转变。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二是促教师成长。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质课的评选,都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重要条件。三是促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列为中学生必修课,并按学校规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四是促学科教学整合。目前,除了设备不到位的学校之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优质重复浪费。几年来,不断优化建设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岔口联校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岔口联校远程教育应用实施方案》等。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1、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联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联校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统筹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浪费。几年来,不断优化建设发展规划,同时,要求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大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办学热情,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使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2010年,投资二十多万元给黄统岭和理家庄小学共12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新配和更新了20多台计算机及一批投影机、语音教学设备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建设,当前,岔口联校已形成了政府重视、学校努力自筹、社会广泛支持,共同为山区信息技术教育出力的局面。
3、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的队伍建设。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采取引进、招聘与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不断补充数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师资数量的补充方面,针对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不足的现状,立足实际,通过强化培训、引进优秀人才、重点招聘等途径,专兼职教师的数量已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开课需求。增强了教师对普及教育信息化步伐的认同感和紧迫感。
4、提升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水平。
一是以农远工程为抓手,提升使用率。通过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结合县教育局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联校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细则,鼓励教师在信息化教育工作中不断进取,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学科整合力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设课程环境,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拓展、迁移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目前,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岳家庄学校王计怀、岔口小学王国庆成为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能手。三是以岔口示范小学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升应用水平,我们结合“农远工程”的结对帮扶定期开展联片教研,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加强应用研究,教师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是以网站建设为支架,提升信息交流速度。岔口联校教育网正式运行开始,就十分注重发挥效益,服务基层。网上设立学校公告、校园快讯、学校概况、教育科研、德育之窗、教师园地、学生园地、教学资源库、教师博客、教育论坛等十多个栏目、三十多个专题,及时发布信息、刊登文件,不仅减少了办公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基层学校及时了解、交流信息提供了重要平台。由于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方便教师,联校教育信息网的日访问量大幅增加,5、完善教育信息化运用的督查机制。
加强督导检查,健全激励机制,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农业工程应用、网站建设、网络教研、教育论坛、学科教学整合等列为必查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课、课件制作在实践中应用和提高。
6、服务教育教学,完善信息化建设
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学校网站的建设工程,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我们注重由有到精的原则,并注重实用、方便。到目前为止,学校初步实现了信息发布、校务公开、相互沟通的功能,学校的许多工作都在校园上进行,基本实行了校园无纸化管理。在校园网上,我们还整理了教师资源库,按学科进行分类,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使校园网能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信息化应用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改革环境,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了提升,学生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我们实现了校际合作、相互沟通。每年我们进行了校际之间的远程互动,丰富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内涵。
(3)、推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学生课题小组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班级网页的制作与管理使学生们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方面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4)、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能依靠、阳泉教育城域网及校园网资源库备课,制作演示文稿和课件成了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5)、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6)、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7)、网络教研已成为联校信息化应用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教研大讲堂,通过联校视频会议系统,以学校为主体,促进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结合,将学校纳入研究共同体,全方位推进校本教研的发展,特别是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均衡成为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开通在线视频教研会议室后,我们立即出台网络视频教研相关制度方案,每周三下午的视频教研雷打不动,视频教研,直观、方便,实用性强,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教师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参与全联校的教研活动。我们通过视频系统,开展“小课题”研究、教研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名师课堂赏析、教师网络说课大赛等,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省教育厅厅长亲自到我校,听取了网络教研工作汇报,并亲自走进联校组织的视频教研活动现场,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鼓舞了我们创新开展网络教研的信心。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自主性、广阔性和实效性都得到了彰显,网络教研让山乡教育踏上了课改快车。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学校网站建设力度不大,部分学校网管人员素质不高;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牢固,普通教师的信息观念、信息素养已成为制约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成效不明显;设备更新的压力日渐加大;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
四、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
一要加大学科整合力度。进一步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二要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有选择地市、县教育局及手拉手学校等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充联校资源库,组织学校参与教育资源共建,逐步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
三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强化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带动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水平的整体提高。重视配好网管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效益的最大发挥。加强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再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四要加大装备更新力度。继续按照“学校自筹、社会捐助、多方集资”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更新建设,把小学信息化工程提升新高度,为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领域将更加广阔,我们将把握这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办学品质和办学效能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中心小学于1995年建校,占地36亩,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师7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设有微机室、图书室、电教室等各种专业教室配备齐全,配有一流的教学仪器及教学设施设备。2005年被评为市教学示范学校,2008年通过复验。2012年12月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
对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细则》,认真组织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全校上下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学管处、网络管理员为成员,教职工全员参与。领导小组不断强化对全校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保证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正常运作。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就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学校每年都根据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并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每年都在教育现代化工作上投入一定资金,保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展。
我校按规定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教师都有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信息技术正服务于全校各部门办公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资源配置
我校主机房、校园网络以及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基本齐全。2016年10月更换移动光纤接入我校。目前,学校配置有2名专职信息科技教师,专职网络管理员1名。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有专人负责。学校拥有25口多媒体教室、1口微机室。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上课办公。其中,主控室拥有一台100兆交换机,新教学楼每楼层拥有一台100兆交换机。办公室扫描仪、打印机配备齐全。除此以外,学校还拥有数码相机1部。
三、硬件建设常抓不懈
对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硬件建设,学校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校在软硬件方面增加投入至少30余万元。现在,学校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网络结构,所有的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都可以直接上网。到2017年,所有教室都已安装多媒体并投入使用。为了方便教师电子备课和制作课件,主要职能部门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投入最大限度的财力,添置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并增添教育教学软件充实学校资源库。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不断完善。加强管理应用在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中,我们边抓硬件建设,边抓对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管理,不断促进其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电教功能。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学校制定了网络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由1名网管来维护,各功能室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都有专人负责。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全体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规范计算机操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使用道德。除购买上级教育部门配合教材发行的光盘、录像、磁带、投影外,我们还收集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上的相关信息,改造已有课件,增添新的内涵,利用学校现有的技术和设施,广泛收集并开发教学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方便教师备课上课之用。除此以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和课件,并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很高。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也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多年的努力,信息技术已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已初尝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捷、高效。
四、存在问题
1.我校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微机室学生用机存在配置低、机器运行不良等问题,学校下一步将淘汰旧机器,逐步更新学生用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效率。
2.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3.我校大部分教师已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强培训,提高熟练程度和应用效果。
中心小学
2018年2月28日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xx,男,1971年8月生,现为xx教育局电教站负责人、技术骨干。2005年到电教站工作至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xx县信息化建设和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平凡岗位上努力工作,多次获考核优秀,并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自觉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熟悉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参加212年12月5日至8日,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高级技术培训班”成绩合格,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积极组织学校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
积极参加自治区多媒体进课堂课题研究,本人为县课题组负责人。积极选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展示周的活动,并组织学校教师观摩。2010年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自治区一等奖一次。
三、加强对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努力完成校本培训。
加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12年3月26日至27日,组织培训全县有多媒体进教室的学校教师到县一小培训相关技能,共计培训教师680人。培训好学校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督促这些教师开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2011年共计培训教师1160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给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好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给学校充分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指导学校提高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创建教育局教学网站,承担教育局网站的技术管理员和教育局网络维护员,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建设项目的指导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指导,在远程教育项目、“薄改”多媒体进课堂项目的建设中做到六到位:组织到位,项目实施领导与管理有序;接收到位,设备接收工作有条不紊;指导到位,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培训到位,教师运用设备能力进一步加强;服务到位,项目正常运行;管理到位,项目建设规范科学。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自贡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让中学教学插上“天使之翼”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是盐都自贡的一所有九十八年办学历史的城市完全中学,位于自贡市城市中心,学校创立于1918年。前身为加拿大教会创办的“培德中学”和自贡市政府创办的“市立师范和市立中学”,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查验收,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被四川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校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走进了真正的“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走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的道路,这都时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它以丰富的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音频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机构设置 学校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成员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定期交流,协商工作,共谋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为落实工作目标,还在每个教研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组长牵头,收集和提供素材,让熟悉电脑知识的老师先活跃起来,信息技术老师做指导,带动教研组其他老师。精细化管理,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
2、完善制度 管理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每间专用教室、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西沃一体机,音箱终端和监控设施)机房、录播教室、以及校园电视台、网络控制中心、监控中心等的使用制度。信息技术中心管理人员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每间教室的信息化设备落实到班级,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建立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制度,教师监督、学生管理,有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学校重视 加大投入 硬(软)件上水平
1、校园网络 精心规划校园网络的布局,将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在实验大楼的六楼,每栋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都分别设有分支中心。网络中心与各分支光钎互联,千兆主干线,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班班通,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内线路布局合理、美观。三间计算机机房、功能室、录播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全部集中在实验楼(增能楼)五楼和六楼,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监控中心设在办公大楼(培德楼)五楼。
2、硬件建设近几年来,在自贡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育局和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80间教室全部配备了西沃55寸触控液晶
教学一体机,教室内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三年,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加快步伐,建成了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寻址广播系统、校园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录播(直播)教室、升级更换了校园广播系统音柱,实现了校园室内外广播同步与分离广播以及每间教室,每个年级或者每栋楼,每层楼的同步与分离。校园电视台也顺利开播,自创节目有”自贡一中校园新闻”(每两周一期),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节目播出,“百家讲坛”、“原声影院”、“实验集锦”、“事实新闻”等。
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制作的节目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今年选送的《高2017届远足活动》、《2015自贡一中招生宣传片》在四川省电教馆、四川省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和最佳摄像奖。自办节目有《校园新闻》、《名师访谈》等。校园电视台充分发挥了我校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自录播教室建成以来,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以举行晒课活动、一师一优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
3、软件建设 2016年学校的网站进行改版,合理规划网站栏目,设有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党工建设 教学园地 教改科研 艺体教育 德育管理 学生园地 招生考试等栏目,有专人管理网站,并成
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的发布进行全方位的知道、监督和督促。分配给各部门、科室相应的信息发布权限,做到校内信息及时更新,做学校宣传的主阵地,做到家庭、社会、学校联系的纽带作用。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能与社会和家长形成互动,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
三、定期开展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晒课、一师一优课、录像课、微课、微视频、课件、优秀教案等活动的评比。并取得了优异的奖项和名次,使广大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与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相互协作,定期对教师进行办公软件、PPT、微课制作、音视频处理等软件的培训。学校也每年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向学校资源平台提交课件资源。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堂环节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编程、制作网页、视频制作等等。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中午开放时间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服务器容量及配置较低,学生机房配置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较少,教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而且服好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