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自查报告
县中医院2010年中医院管理年活动
自查报告
一、发挥了本院中医特色优势
1、制定了本院十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及措施;
2、成立了中医传统疗法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疼痛康复科、皮肤科、糖尿病科、中风诊室、内科杂病、肾病科、肛肠科、妇科等科室;
3、制定了考核制度。
二、人员配备
1、我院共66名执业医师,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23人,接受西学中培训32人,共计55人,占执业医师比例为83.3 %。
2、全院共有药剂人员10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为3人,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30%。
3、护理人员共65人(包括临聘人员)其中中医类别5人,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45人,占护理人员的比例为77%。
4、每个临床科室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 1)内一科:医师5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西学中培训3人,占80%;
2)内二科:医师8人,其中中医类别8人,占100%; 3)内三科:医师8人,其中中医类别7人,西学中培训1人,占100%;
4)骨一科:医师6人,西学中培训5人,占83%; 5)骨二科:医师1人,西学中培训1人,占100%;
6)妇产科:医师15人,其中中医类别3人,西学中培训12人,占100%;
7)外科:医师4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西学中培训3人,占100% 8)麻醉科:医师3人,其中西学中2人,占66.7%; 9)皮肤科:医师2人,其中中医类别2人,占100%; 10)康复科:医师2人,其中中医类别2人,占100%;
11)中风诊室: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占100%; 12)内科杂病室: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占100%; 13)肾病科:医师2人,其中中医类别2人,占100%。14)儿科: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0人,西学中培训1人,占100% 15)糖尿病科: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占100%;
5、领导班子共9人,其中中医药专业人员4人,西学中培训4人,比例为89%。
6、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科教主要负责人经过中医药培训为100%。
7、临床科室负责人共13人,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人,比例为61.5%,其中中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9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临床负责人4人,均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我院设临床科室共22个:急诊科、妇产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儿科、骨一科、骨二科、外科、手术麻醉科、肛肠科、糖尿病科、内科杂病、肾病科、皮肤科、五官科、口腔科、康复科(疼痛康复组、针灸理疗组)、脊柱科、碎石科、王氏妇科、中风诊室。设医技科室7个: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CT室)、功能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高压氧。
2、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3、定有中医优势科室3个,妇科、内二科、内三科,中医优势病种8种,各科室对本科室常见病制定了诊疗常规,对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定期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行优化。
4、中医诊疗设备;共38种51台。其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设备17种,部分设备正在招标中。
5、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共61种。(详见附件)6、2009年度全年门诊人次共40311人次,其中非药物疗法6833人次,占门诊人次的16.95%。
7、积极使用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
(1)应用的中药制剂2种,生化汤、排气汤。尚未经过药监部门批准,正在办理中。
(2)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为46 %,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56.1%。
四、重点专科建设(省级重点专科:肾病科,市级重点专科:皮肤科,康复科,妇科)
1、各科制定了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重点病种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能解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2、制定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3、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4、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五、中药药事管理
1、我院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师、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
2、中药房主任为主管中药师。
3、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为主管中药师,中药饮片核对人员均为主管中药师,煎药室负责人为主管中药师,煎药人员为护师,经过中药专业知识培训,有培训记录,有合格证。
4、中药调剂室面积113.3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面积39.6平方米。
5、中药饮片验收制度健全,落实有措施、有进货验收记录。
6、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有中药饮片调剂制度,处方审核调剂符合率100%,每剂重量误差<5%。
7、严格执行《医院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上墙。
8、煎药的方法,做到了浸泡30分钟,每剂煎两次,对特殊要求的做到先煎后下。
9、严格执行《关于中药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六、中医药文化建设
1、我院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中医院文化建设实施
方案及措施,有会议记录。
2、医院核心价值观念中充分的体现出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3、我院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全院职工行为规范体系,形成了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七、存在的问题 共扣18.2分
(一)人员配置 共扣3.8分
1、药学专业人员10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3人,占30%,要求大于等于60%,扣2分。
2、临床负责人共13人,其中4人不具备中级职称以上任职资格,扣0.8分,其中5人不符合中医专业,扣1分。
(二)临床科室建设
共扣4.4分
1、部分科室未定期对中医优势病种进行优化,扣1分。
2、中药制剂未经过药监部门批准,扣2分。
3、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占门诊处方46%,低于60%,扣1.4(三)重点专科建设
共扣2分。对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不全面
扣2分
(四)中医药文化建设
共扣1分 我院尚未完成院歌谱写工作,扣1分。
(五)访谈和考核共七个项目,掌握不到位,扣7分。
八、小结
2010年5月,医务科、办公室对我院管理年活动工作做了全面自查,项目总分100分,自查后发现部分项目未达标,共扣除18.2分,得分为81.8分,对自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院会积极整改,加强中医类别人员的配备,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争取全部达标。
分。
附件
开展中医诊疗项目(61项)
贴敷疗法、中医涂擦治疗、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熏药治疗、中药塌渍治疗、赘生物中药熏洗治疗、挑治、割治、骨折手法整复术、骨折撬拨复位术、骨折经皮夹复位术、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骨折夹板外固定术、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普通针刺、温针、手指点穴、馋针、微针针刺、锋钩针、头皮针、梅花针、火针、埋针治疗、耳针、芒针、针刺运动疗法、电针、浮针、磁热疗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治疗、子午流注开穴法、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游走罐、落枕推拿治疗、颈椎病推拿治疗、肩周炎推拿治疗、网球肘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推拿治疗、小儿捏脊治疗、其他推拿治疗,直肠脱出复位治疗、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高位复杂肛瘘挂线治疗、血栓性外痔切除术、环状混合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直肠前突修补术、小针刀治疗、刮痧治疗,煎药机煎药。
第二篇: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自查报告
县中医院2010年中医院管理年活动
自查报告
一、发挥了本院中医特色优势
1、制定了本院十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及措施;
2、成立了中医传统疗法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疼痛康复科、皮肤科、糖尿病科、中风诊室、内科杂病、肾病科、肛肠科、妇科等科室;
3、制定了考核制度。
二、人员配备
1、我院共66名执业医师,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
师)23人,接受西学中培训32人,共计55人,占执业医师比例为83.3 %。
2、全院共有药剂人员10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为3人,占药
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30%。
3、护理人员共65人(包括临聘人员)其中中医类别5人,系统接
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45人,占护理人员的比例为77%。
4、每个临床科室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
1)内一科:医师5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西学中培训3人,占80%;
2)内二科:医师8人,其中中医类别8人,占100%;
3)内三科:医师8人,其中中医类别7人,西学中培训1人,占100%;
4)骨一科:医师6人,西学中培训5人,占83%;
5)骨二科:医师1人,西学中培训1人,占100%;
6)妇产科:医师15人,其中中医类别3人,西学中培训12人,占100%;
7)外科:医师4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西学中培训3人,占
100%
8)麻醉科:医师3人,其中西学中2人,占66.7%;
9)皮肤科:医师2人,其中中医类别2人,占100%;
10)康复科:医师2人,其中中医类别2人,占100%;
11)中风诊室: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占100%;
12)内科杂病室: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占100%;
13)肾病科:医师2人,其中中医类别2人,占100%。
14)儿科: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0人,西学中培训1人,占
100%
15)糖尿病科: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1人,占100%;
5、领导班子共9人,其中中医药专业人员4人,西学中培训4人,比
例为89%。
6、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科教主要负
责人经过中医药培训为100%。
7、临床科室负责人共13人,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人,比例为61.5%,其中中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9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临床负责人4人,均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我院设临床科室共22个:急诊科、妇产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儿科、骨一科、骨二科、外科、手术麻醉科、肛肠科、糖尿病
科、内科杂病、肾病科、皮肤科、五官科、口腔科、康复科(疼痛康复
组、针灸理疗组)、脊柱科、碎石科、王氏妇科、中风诊室。设医技科
室7个: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CT室)、功能科、病理科、消毒供
应室、高压氧。
2、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院与临床科
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3、定有中医优势科室3个,妇科、内二科、内三科,中医优势病种
8种,各科室对本科室常见病制定了诊疗常规,对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定
期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行优化。
4、中医诊疗设备;共38种51台。其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
设备17种,部分设备正在招标中。
5、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共61种。(详见附件)
6、2009全年门诊人次共40311人次,其中非药物疗法6833人
次,占门诊人次的16.95%。
7、积极使用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
(1)应用的中药制剂2种,生化汤、排气汤。尚未经过药监部门批
准,正在办理中。
(2)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为46 %,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
总数的56.1%。
四、重点专科建设(省级重点专科:肾病科,市级重点专科:皮肤
科,康复科,妇科)
1、各科制定了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重点病种
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能解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
点。
2、制定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3、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4、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五、中药药事管理
1、我院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师、中成药库房、中成药
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
2、中药房主任为主管中药师。
3、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为主管中药师,中药饮片核对人员均为
主管中药师,煎药室负责人为主管中药师,煎药人员为护师,经过中药
专业知识培训,有培训记录,有合格证。
4、中药调剂室面积113.3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面积39.6平方米。
5、中药饮片验收制度健全,落实有措施、有进货验收记录。
6、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有中药饮片调剂制度,处
方审核调剂符合率100%,每剂重量误差<5%。
7、严格执行《医院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煎药室工作制
度和操作流程上墙。
8、煎药的方法,做到了浸泡30分钟,每剂煎两次,对特殊要求的做到先煎后下。
9、严格执行《关于中药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六、中医药文化建设
1、我院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
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中医院文化建设实施
方案及措施,有会议记录。
2、医院核心价值观念中充分的体现出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3、我院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全院职工行为规范体系,形成了富含中医
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七、存在的问题 共扣18.2分
(一)人员配置 共扣3.8分
1、药学专业人员10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3人,占30%,要
求大于等于60%,扣2分。
2、临床负责人共13人,其中4人不具备中级职称以上任职资格,扣
0.8分,其中5人不符合中医专业,扣1分。
(二)临床科室建设共扣4.4分
1、部分科室未定期对中医优势病种进行优化,扣1分。
2、中药制剂未经过药监部门批准,扣2分。
3、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占门诊处方46%,低于60%,扣1.4
(三)重点专科建设共扣2分。
对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不全面扣2分
(四)中医药文化建设共扣1分
我院尚未完成院歌谱写工作,扣1分。
(五)访谈和考核共七个项目,掌握不到位,扣7分。
八、小结
2010年5月,医务科、办公室对我院管理年活动工作做了全面自查,项目总分100分,自查后发现部分项目未达标,共扣除18.2分,得分
为81.8分,对自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院会积极整改,加强中医类
别人员的配备,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争取全部达标。
分。
附件
开展中医诊疗项目(61项)
贴敷疗法、中医涂擦治疗、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熏药治疗、中药塌渍治疗、赘生物中药熏洗治疗、挑治、割治、骨折手法整复术、骨折撬拨复位术、骨折经皮夹复位术、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骨折夹板外固定术、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普通针刺、温针、手指点穴、馋针、微针针刺、锋钩针、头皮针、梅花针、火针、埋针治疗、耳针、芒针、针刺运动疗法、电针、浮针、磁热疗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治疗、子午流注开穴法、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游走罐、落枕推拿治疗、颈椎病推拿治疗、肩周炎推拿治疗、网球肘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推拿治疗、小儿捏脊治疗、其他推拿治疗,直肠脱出复位治疗、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高位复杂肛瘘挂线治疗、血栓性外痔切除术、环状混合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直肠前突修补术、小针刀治疗、刮痧治疗,煎药机煎药。
第三篇:2011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含山县中医医院2011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引导中医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2008~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2010年中医药工作总体部署,2010~2011继续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工作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医院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5.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
1.严格执行《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
建设与管理。
3.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
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
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4.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
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
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
7.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8.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9.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积极使用;门诊处方中,中药(饮
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
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
(四)重点专科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
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解
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2.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
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
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
应用推广工作。
4.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五)中药药事管理。
1.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2.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3.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4.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5.严格执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6.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开展中药制剂管理相
关工作。
(六)中医护理。
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
1.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
件要求。
2.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3.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
和管理文化。
4.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
中医药文化。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
2.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
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
3.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
预防保健服务。
4.积极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定。
二、自查自纠(2011年4月—2011年5月)。
中医医院按照2011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结合2010年
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自查自纠,认真整改。
三、迎检工作(2011.6—2011.7)
积极准备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督导:认真整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
落实到位,迎接省市等各级部门检查验收。
四、巩固发展(2011.7---2012.7)
总结医院管理年检查验收的经验和整改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医院管
理年的八项措施,落实医院的中长期计划,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2011年 1月 8日
第四篇: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中医医院管理年
活动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引导中医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中医药工作总体部署,—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
年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引导和促使中医医院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公立中医医院。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医院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及业务指导工作。
5.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
1.严格执行《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4.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
7.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8.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9.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积极使用;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
(四)重点专科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解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2.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
4.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五)中药药事管理
1.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2.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3.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4.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5.严格执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6.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开展中药制剂管理相关工作。
(六)中医护理
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
1.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
2.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3.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4.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
2.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
3.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4.
第五篇: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整改措施
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反馈意见及整改
措施
2011年6月19日省卫生厅中医处检查组对医院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对医院的进展和取得成效作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对检查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意见逐条梳理并制定出了整改措施,具体如下:
反馈意见
一、发挥中医特色方面
1、发挥中医药措施不够;
2、人员配备不足,中医师比例严重不足;
3、院内部份领导干部不能清楚医改政策;
二、临床科室方面
1、无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内儿科、五官科无中医病历;
2、开展中医诊疗项目不足;
3、门诊中药处方比例未达到30%的要求比例,中药处方无诊断栏。
三、重点专科建设方面
1、对专科建设不足;
2、外科无中医人员,中医病历书写不够;
3、应不断优化中医方案,应有自己医院特色;14、院内制剂研发未发展;
5、学术继承问题,师承问题;
6、统计数据不够准确,与实际有出入。
四、药事管理方面
1、科室无管理年的相关文件;
2、中药煎药质控不到位,中药饮片有霉变,无验收记录,中药麻醉药品无台帐,煎药无记录;
3、西药房应分片管理(到期、未到期、快到期),摆设应突出中成药;
4、加强痕迹记录管理。
五、护理方面
1、贯彻落实《中医护理指南》文件不到位;
2、部分科室无中医护理常规;
3、科室护理学习培训痕迹记录不完善;
4、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不够,多进行中医护理质量培训工作。
六、中药文化建设方面
1、中医药知识宣传不到位;
2、中医药“治未病”未开展。
整改措施
一、发挥中医特色方面
1、进一步完善、建立发挥中医药措施,制定发挥多项
目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奖罚制度;
2、积极主动与政府协调,争取人员编制,制定中医专业人员招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招聘中医师17人;
3、今后加强在院领导、职责科室人员、二级班子及全院医护人员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方针,让院领导深刻领会,全院医护人员了解;
二、临床科室方面
1、因医院目前缺少中医药人才,未能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医院将按照省中医院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执行。下一步作科室人员的调整,把具有中医医师资质的人员,调入内儿科和五官科,按要求书写中医病历;
2、及时整改,按中医药关于规范中医药科室名称的称号,命名科室标识;
3、下一步及时制定开展中医药诊疗项目,选派人员到省级中医院进修学习未开展的中医药诊疗项目;
4、加大中药处方的规范奖励力度,提高门诊中药处方比例,力争今年达到目标。按中医门诊处方格式印制新处方。
三、重点专科建设方面
1、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完整的中医专科建设方案,有序的开展专科建设;
2、外科充实中医专业人员,并按规范要求书写中医病
历;
3、医院将按照反馈意见和建议,在我们现开展的中医药诊疗项目中,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4、及时制定院内制剂计划,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制剂种类;
5、原老中医专家均已退休,需要卫生厅和省级中医院帮助解决学术继承问题;
6、医院将加强统计工作的管理,明确指定业务副院长负责监管。
四、药事管理方面
1、及时印补发科室“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相关文件;
2、及时整理,增设饮片霉变的防护条件;
3、在现有的条件下及时整改,确定药剂科负责;
4、加强痕迹记录的监管工作,定期抽查记录的完整性。
五、护理方面
1、及时落实《中医护理指南》相关文件,并及时贯彻落实;
2、结合各科室情况,制定开展中医护理项目计划,并及时开展;
3、加强培训痕迹记录的管理工作,业务副院长加强监督监管;
4、建立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制定中医护理质量培训计划,聘请上级师资定期培训。
六、中药文化建设方面
1、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制订员工手册,人手一本,结合医院现有条件,利用院刊、网站、宣传栏、走廊墙壁,医患面对面等方式开展宣传中医药文化,让全院职工和全县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文化,接受中医药诊疗,提高中医药文化氛围,为宏扬中医药事业作贡献;
2、医院将认真组织中医药人员进行探讨“治未病”事项,制定计划,逐条实行。
勐海县中医院
201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