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恩施州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恩施州卫生局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
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
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湖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和湖北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鄂卫发[2010]42号)文件精神,我州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迅速组成专班,认真开展自查。现将我州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期考核评估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域概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腹地,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宜昌市接壤,自古以来是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市,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全州辖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鹤峰县、来凤县8县市,2.4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2.6%。
恩施州现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60个,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个,二级综合医院9个,二级中医医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机构各9个,中心血站、卫生学校各1所,乡镇卫生院88个,村卫生室2551个,民营医院10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466个,开设病床9897张。现有卫生人员114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945人,有执业医师3358人,有注册护士3656人。
二、考核评估对象
我州按照《关于印发湖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鄂卫发[2010]42号)文件精神,随机抽取利川市为考核评估对象,并于2010年9月18日~9月21日由州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科卢先纪科长带队进行了考核评估。
三、考核评估方法
(一)成立了地方病防治考核工作专班。组长由副州长曹毅同志担任,成员有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人员,负责对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依照《湖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并形成自查报告。
(二)评估内容及方法
1、对组织管理工作情况自查。主要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文件、资料等方法开展自查。重点听取利川市《规划》的各项目标落实情况;查阅利川市地方病防治规划制定及落实情况,各相关部门印发有关文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检查方案、工作总结以及相关文件、资料收集归档情况。
2、对防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查。一是随机抽查3个新改炉降氟病区村,每个村抽查10户家庭,进村入户检查改炉降氟工作及降氟炉正确使用和后期管理情况;二是对抽查到的病区村的5年级30名学生和10户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四、考核评估结果
(一)组织管理工作情况。
1、组织领导协调。利川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与地方病防治事业协调发展,坚持部门工作与地方病防治工作一起抓,切实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2005年以来,利川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发改、财政、工商、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与各成员单位和项目乡镇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成立了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利川市卫生局,与疾病控制办公室合署办公,有兼职人员2人。历年来,市政府多次召开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和部门协调会,研究部署地方病防治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职责和任务,把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2、防治管理工作。2007年12月,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利川市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利川市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防治策略。自规划实施以来,市卫生局作为改炉降氟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单位,每年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督导方案,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3、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了政府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防治工作的良好格局。市财政局已将中央项目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每年配套了几万元地方病防治工作经费。严格实行降氟炉采购招投标程序,所有降氟炉均通过采购办、卫生局、质监局等部门验收合格并三方签字后安装发放。严格炉具发放程序,炉具发放从生产厂家到病区农户均实行签领手续。市地病办坚持抓质量监管和督导检查;采购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及相关规定,按要求开展了组织招标采购工作,保证了降氟炉具的质量和价格;市监察局严格项目及资金的监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严格炉具质量的监督;市卫生局按要求承担了技术指导、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和防制效果监测评价的任务;病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了健康教育。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了“五个结合”即把改炉降氟工作与防病治病有机结合、与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帮困有机结合、与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情况。根据2006年基线调查,利川市应改炉107村14000户,实改炉107村14000户,改炉降氟受益人口131083人,实现了改炉降氟覆盖率100%。入户调查降氟炉正确使用情况:调查30户,正确使用30户,正确使用率100%。2009年8-12岁儿童氟斑牙基线调查7296人,患氟斑牙者114人,其中可疑6人,极轻8人,轻度75人,中度18人,重度7人。发病率为1.56%;患病人数合计108人,患病率14.8%。
2、健康教育情况。利川市各病区村所有中小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有地方病防治教材、教案、计划、课时安排;利川市疾控中心和相关乡镇卫生院对病区农户开展了改炉降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新坪镇、干溪村调查五年级学生90名,应答题数和为360,正确答题数之和为341,知晓率为94.72%;调查家庭主妇30名,应答题数和为120,正确答题数之和为101,知晓率为84.17%。
(三)考评结论
组织领导得57分,防治管理得40分,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得96分,现场考核情况评分100。各项合计得分293分,应得分(实得分×权重系数)96.1。综合评分为优。
考评结果:利川市已完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规划目标。
五、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我州地氟病防治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办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明确”。一是防控策略明确,即制定了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炉降氟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二是工作机制明确,形成了以政府领导、卫生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工作流程明确,实行阳光操作,降氟炉生产实行公开招投标,监察局从降氟炉招标—生产—发放—资金使用监察贯穿始终,采购办、质监、卫生共把质量关,实行了炉具发放签领手续,防止了资金和炉具外流或不正当操作。
六、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实行政府目标责任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规划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继续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先导,深入开展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地氟病防治知识,着力增强病区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使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主动预防地氟病。
3、调整病区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沼气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小水电、地热等新型替代能源,有效增加地氟病区能源供应,努力让农民群众少烧煤或不烧煤。
第二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社会教育的保障。家庭是人的终身教育场所,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为主要对象,是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是促进社会和谐、落实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学习型家庭的重要场所。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与学校主动配合,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形成学校、家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现将我校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基本情况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证落实科学发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校园为依托,以提高家长素质为根本,以建设和谐家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一代“四有”新人为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我校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对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座谈、研讨;深入社区、农村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家教咨询活动。
(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传播科学家教知识和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近年来我校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多层面的努力,使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素质明显提高,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普及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家长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家长学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通过举办家教报告会、家教咨询等,在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使家长素质和教育子女能力不断提高。二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家长学校教学要适应形势变化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特点,确保教育既富思想性、教育性,又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先进个人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营造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重视质量,家长学校主渠道作用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学校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创办新型家长学校。积极探索网络家庭教育经验,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家庭教育教师到家长学校、到社区、农村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咨询、报告会讲座等活动。三是“十一五”以来,针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家长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农村家庭教育阵地匮乏等新问题,创建了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
(五)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素质。“十一五”中期,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到家庭,传播给家长。
——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各地认真学习教育、心理、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时吸纳国内外现代人才学新观点,确立了“以人为本”、“儿童参与”、“亲子互动”、“实践养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新理念。提倡两代人文化反哺、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并共同成长的现代家庭教育内涵,把家庭教育工作较好地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因地制宜的开展“疏勒县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十佳小队员”评选活动、“家庭教育图片展”、“家庭教育报告会”、“感恩教育活动”、“庆六
一、城乡儿童手拉手演讲活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慰问活动”、“情系贫困儿童、播洒真情爱心”、“家庭教育成果展”等多项大型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家长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各地立足于家庭育人,抢抓机遇,有效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为使“家家学习、相互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弘扬,使家长的自身素质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积极向广大家长儿童宣传抵制不良信息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免费安装过滤软件等各类服务,做好绿色上网行动,动员全社会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了“争做学习型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大讨论等活动,旨在通过广大家庭参与阅读学习、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十一五”中期,全面落实农牧区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的范围,对在校农牧民子女全部提供免费教科书,免除学杂费,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团体及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使更多的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学生得到救助,保证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并针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构建监护网络、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关爱体系等建议。
(五)建立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指导能力 ——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十一五”中期,家长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承担家庭教育的教师潜心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培训骨干和指导广大家长的实践活动,——不断充实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十一五”中期,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家庭教育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为主体的知识宣讲组队伍,汇聚着社会各方家庭教育工作专业人士和各级家长学校工作人员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为加强队伍建设,先后举行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启动仪式;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建设,促进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
二、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缺乏。目前,家庭教育工作缺少专项经费,社会赞助又很困难,不利于开展规模性、系统性的家教活动。
2、家庭教育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家长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在城镇普遍较高。在农村,特别是较为偏僻的边远地区,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于城镇的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传授渠道相对较窄,因而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三、思考和建议
1、争取经费支持,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或在妇女儿童活动经费中明确含有家教经费。根据《规划》的相关要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争有一定的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为做好家教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率。积极探索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要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组织开展送“家教知识下乡”活动,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山区。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向农村倾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覆盖面。
3、及时更新家教知识,创新宣传普及途径。不断更新家教知识,使之贴近家庭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符合科学教育,利用好各种媒体和载体,做好家教的宣传普及工作。
第三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终期
评估自查报告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社会教育的保障。家庭是人的终身教育场所,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为主要对象,是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是促进社会和谐、落实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学习型家庭的重要场所。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与学校主动配合,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形成学校、家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现将我校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基本情况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证落实科学发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校园为依托,以提高家长素质为根本,以建设和谐家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一代“四有”新人为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我校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对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座谈、研讨;深入社区、农村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家教咨询活动。
(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传播科学家教知识和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近年来我校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多层面的努力,使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素质明显提高,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普及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家长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家长学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通过举办家教报告会、家教咨询等,在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使家长素质和教育子女能力不断提高。二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家长学校教学要适应形势变化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特点,确保教育既富思想性、教育性,又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先进个人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营造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重视质量,家长学校主渠道作用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学校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创办新型家长学校。积极探索网络家庭教育经验,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家庭教育教师到家长学校、到社区、农村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咨询、报告会讲座等活动。三是“十一五”以来,针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多,学生家长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农村家庭教育阵地匮乏等新问题,创建了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
(五)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素质。“十一五”中期,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到家庭,传播给家长。
——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各地认真学习教育、心理、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时吸纳国内外现代人才学新观点,确立了“以人为本”、“儿童参与”、“亲子互动”、“实践养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新理念。提倡两代人文化反哺、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并共同成长的现代家庭教育内涵,把家庭教育工作较好地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因地制宜的开展“疏勒县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十佳小队员”评选活动、“家庭教育图片展”、“家庭教育报告会”、“感恩教育活动”、“庆六
一、城乡儿童手拉手演讲活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慰问活动”、“情系贫困儿童、播洒真情爱心”、“家庭教育成果展”等多项大型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家长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各地立足于家庭育人,抢抓机遇,有效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为使“家家学习、相互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弘扬,使家长的自身素质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积极向广大家长儿童宣传抵制不良信息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免费安装过滤软件等各类服务,做好绿色上网行动,动员全社会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了“争做学习型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大讨论等活动,旨在通过广大家庭参与阅读学习、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十一五”中期,全面落实农牧区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的范围,对在校农牧民子女全部提供免费教科书,免除学杂费,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团体及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使更多的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学生得到救助,保证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并针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构建监护网络、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关爱体系等建议。
(五)建立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指导能力——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十一五”中期,家长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承担家庭教育的教师潜心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培训骨干和指导广大家长的实践活动,——不断充实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十一五”中期,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家庭教育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为主体的知识宣讲组队伍,汇聚着社会各方家庭教育工作专业人士和各级家长学校工作人员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为加强队伍建设,先后举行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启动仪式;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建设,促进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
二、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缺乏。目前,家庭教育工作缺少专项经费,社会赞助又很困难,不利于开展规模性、系统性的家教活动。
2、家庭教育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家长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在城镇普遍较高。在农村,特别是较为偏僻的边远地区,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于城镇的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传授渠道相对较窄,因而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三、思考和建议
1、争取经费支持,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或在妇女儿童活动经费中明确含有家教经费。根据《规划》的相关要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争有一定的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为做好家教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率。积极探索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要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组织开展送“家教知识下乡”活动,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山区。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向农村倾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覆盖面。
3、及时更新家教知识,创新宣传普及途径。不断更新家教知识,使之贴近家庭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符合科学教育,利用好各种媒体和载体,做好家教的宣传普及工作。
第四篇: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
一、“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经济增长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据统计,我县2006-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6.01亿元、33.6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4.0%、16.8%。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5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一
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4.7%;二产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29.6%;三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2.4%。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长1.1倍(翻了一番),年均(三年)增速达21.3%,超过《纲要》原定12.5%的目标8.8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了规划纲要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增长110.9%,2007年达到13.35亿元,增长28.2%。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亿元,同比增长7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三年)增长64.9%,高于规划年均增长20%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良好。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6亿元,增长14.9%。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21亿元,增长17.3%。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7亿元,同比增长22.0%,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良好,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财政实力实现了新跨越。2006年,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17亿元,增长30.7%。2007年达到1.66亿元,增长42.1%。2008年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4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三年超过《纲要》规划增速目标和预定目标,提前两年实现《纲要》规划的翻番目标。
(二)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发展比例由2005年的37:29:34逐渐调整为2006年的32.8﹕35.2﹕
32、2007年的31.5﹕41﹕27.5、2008年为27.9:48.4:23.6。第一、三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升高。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加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促进力量,白酒、煤炭工业的主导地位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加强。三次产业发展比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臻完善。与《纲要》目标相比,调整步伐是基本一致的。
(三)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81.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5‰,2007末全县总人口为82.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7‰,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3.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9‰,三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8.01‰。与《纲要》目标相比,高出1.01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期间人口控制目标任务压力较大。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理,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使耕地面积保持稳定,耕地质量得到提升,耕地的占用得到有效控制,全县耕地面积稳定保持在8.55万公顷。
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区域、行业的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和节能重点工程建设。2007年,我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预计到2010年可完成《纲要》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390吨以内,氨氮排放控制在160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在2100吨以内,预计到2010年可完成省、市“十一五”规划下达的预期目标。城市垃圾处理厂投入试运行,预计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厂将于“十一五”期末建成,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60%左右。全县森林覆盖面积持续增加,200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4%,200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6.2%,2008年达到48.3%。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按《纲要》目标全面有序快速发展。
(四)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改善。2006年-2007年我县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4419元、18291元,分别增长26.7%、26.9%;2008年达20576元,增长12.5%,职工平均工资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28元,增长27.0%,2008年达9720元,增长18.0%。2006年-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49元和2748元,分别增长8.2%和7.8%。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51元,同比增长11.0%,连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与《纲要》目标相比,发展速度是一致的,目标绝对值已完成《纲要》规划的目标任务。
(五)社会发展目标。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新增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城镇累计新增就
第五篇: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正文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来源:《3COME文档频道》-时间:2010-02-19收藏本页:内容摘要: 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工作报告《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继续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双向转诊制度,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有效缓解社区居民就医难、看病贵现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