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精选)

时间:2019-05-12 03: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精选)》。

第一篇: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精选)

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

管理工作方面的自查报告

市林业局:

按照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清查的通知》(林保自„2011‟12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力量,积极开展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

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正日益受到国际国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先后有德国等专家来这里考察指导工作。早在1990年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列为“亚洲重要湿地”。

(一)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

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设立于2003年11月,是经当涂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依法批准的代表县政府对保护区实施具体管理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当涂县林业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现在在编人员2人。

(二)基础设施情况

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在成立之初,选址定在

县湖阳乡,距离县城约70公里,由于自然保护区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编制人员未满。目前,在职人员在县林业局机关设立办公室办公。

(三)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各级对保护区虽有一定资金的投入,但有限的经费仅够发放人员工资等,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

(四)业务工作方面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合“爱鸟周”、“湿地日”、“12.4法制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发放《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宣传资料1000份,电话、网络解答群众咨询50余次。在县城及保护区周边乡镇悬挂宣传条幅30余条。通过宣传特别是周边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2、坚持依法管理,防范猎捕鸟类和破坏湿地资源的案件发生。截止目前联合县森林公安分局依法查处非法猎捕鸟类案件2起,刑拘1人,放飞鸟类4000余只,并及时制止了在缓冲区外取土、开垦案件一起,联合森林公安、工商部门突击检查集贸市场、饭店10次,收缴放生省级二类保护动物150只,并于2010年4月及时救助省一级保护动物一只。

3、强化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野生动物疫情。一是加强保护区鸟类的监测工作,发现病死鸟及时送有关方面检验,防止野鸟与家禽及人交叉感染。二是强化场所监管,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强制免疫,对经营场所实施消毒。三是坚持重大信息报告制度,截止目前本区无重大信息报告事项。

4、加强与周边乡镇(村)共管,密切协作、共同保护自然资源,共同处理湖区影响湿地生态保护的经营活动。

5、参照省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制度建设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值班制度、岗位职责、巡护员日常巡查制度,疫源疫情检测制度。

(五)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及执行情况

石臼湖是省重要湿地,并于1990年列入亚洲湿地名录,资源丰富、条件独天地厚,但由于种种原因截止目前尚未完成保护区的总体规划。

二、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督导组,全面负责自查自纠工作的调度、检查和指导。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关于开展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清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入领会《通知》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

识,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地完成自查自纠的各项任务。二是根据《通知》要求,结合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分为四个阶段:动员部署阶段、自查阶段、整顿阶段、总结验收阶段,确保了整个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区内建设项目、土地及水域承包等方面进行了自查自纠。

根据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正在组织清理整顿。一是整顿土地和水域管理秩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允许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缓冲区、核心区土地、水域对外承包的,已责成相关管理站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逐步依法解除合同,撤出核心区。今后所有涉区生产经营项目,严格按程序报批。二是对办理涉及保护区的用地审批手续与保护区的使用水域手续,必须事先征得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同意,对确需在保护区实验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严格报批程序。今后,我们将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把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尽快颁布《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直接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一系列行政权力,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

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参照国家公益林管理办法,给予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

三是加大支持投入力度。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请求上级各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倾斜,确保自然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执法监察。依法赋予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成立自然保护区执法监察队,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履行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国家财产,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社会治安,依法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违法犯罪行为的职责。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第二篇: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2013年工作总结

二○一二年,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在省、州保护办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县林业局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改善生态,促进和谐”主题,着力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物种及特有植被类型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自然风景合理开发为突破口,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强化措施,积极行动,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保护区合理开发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

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元阳南部,呈东西走向,总面积原为16409.9hm2,XX年,经省政府批复(云政复[XX]59号)同意调整后保护区面积为16187.1hm2,占全县面积的7.4%。区内保存着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和山顶灌丛等多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以特有种为优势的森林类型,有各种区系成分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形成有巨大水源涵养作用的生态水库,是非常值得珍视和保护的自然综合体。

二、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强化目标考核措施、实行分片管理。为切实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确保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将管理人员划分到每个小班,落实到山头地块,并签订管护合同,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签订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状。同时,每个保护站工作人员从工资中扣扣减100元,国有护林员扣减5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年终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量化考核,确定奖或惩,管护不力的管理人员实行解聘。通过以上各项制度的实施,一年来,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以保护为基础、加强巡逻。巡山护林是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做法:一是科学制定巡护计划,各管理站(点)根据辖区的治安动态,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巡护计划;二是切实开展巡护工作,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巡护,做好巡护记录,及时制止和查处巡护中发现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三是对交通要道、火险等级高、容易发生毁林开垦的村寨和巡护死角,实行重点监控,严防死守。半年来共组织巡山设卡400余次(处),累计徒步巡护里程达4000多公里,张贴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宣传标语400余条,通过巡护,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杜绝了重特大森林资源损毁案件的发生。

3、加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罪犯是保护森林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所采取执法与宣传教育并举,积极配合森林公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据统计,共查处有关破坏保护区森林资源案件6起,其中,失火案1起,非法收购运输野生动物案1起,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1起,盗伐林木3起,收缴滑竹6000株,蟒蛇死体1条,麂子死体1只,没收刀具11把、猎枪1支。对林区林业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林区“三乱”行为,维护了林区秩序。

4、搞好林区周边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扶持社区发展经济是生物资源保护和社区共管很有效的措施,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所积极配合局机关农村能源工作站、林业工作站、退耕办、种苗站、草果站等相关科室工作,一切以保护区周边居民利益为重,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着力培植林业产业。通过努力,极大地降低了保护区周边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增加了居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缓解了保护区与周边居民的矛盾。

5、按计划完成了我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根据省厅及州林业局的统一部署,我县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了省州举行的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技术培训会议,并根据我县实际,局领导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湿地调查工作并对外业调查工作安排进行了细化。8月中旬,本次湿地调查外业工作正式展开,由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牵头开展调查,分三个技术工作组深入各乡镇湿地斑块进行了调查。内业工作也在10月中旬结束。目前,《元阳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初稿已经完成。

6、国家级保护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XX-XX年对东观音山综合考察的基础上,今年4月对西观音山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截止今年12月,初步形成了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计划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评审工作。通过科学考察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制定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管理措施,使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确保区内人为干扰得到有效控制、科研和监测得到逐步开展,为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创造基础条件。

7、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确保我县珍稀野生动物不感染疫病。我县建有一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省级监测站,一方面,我们严格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重点做好春秋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一年来全县无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另一方面,组织参与了省州举办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我局共5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确保了我县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下辖四站两点,除小新街保护站和大山保护点有简易办公用房外,其它站(点)都寄宿在乡林业站、村委会或农户家中,给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自然保护区内尚未设置永久性标牌、界碑等基础设施,管护界线不明晰,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发生界线争议,激化了双方矛盾。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逐年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人员编制难以落实,管理体制仍需完善。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为县林业局下辖的科室,财务不独立核算,无经费来源,管理人员明显不足。管理所现在编制为4人,实际在岗工作的仅2人,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同时,根据元机编〔1999〕04号文件精神,核定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编制29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未解决编制问题,现有的29名管护人员一直以临时工身份聘用,管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为加强对保护区的领导和管理,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予协调解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编制问题,同时增加管理所人员编制。

3、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保护区29名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6人,中专3人,其余的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所有人员均为非保护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教育,对保护区的管理知识掌握较少,难以适应新时期自然保护管理的需要。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能够多为管理人员创造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招聘一定的专业人员,充实管理队伍。

4、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元阳观音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很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区内也广泛分布多种留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尤为重要,于XX年就已建立省级监测站。但一直以来,都未能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监测人员编制也未能落实,极大地影响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开展。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予协调解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人员编制及相应设备和经费。

四、下一工作思路

今年我县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生态元阳,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有: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省州主管部门工作目标任务,使我县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二是积极配合做好局机关相关科室和森林公安局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化解与保护区周边居民的矛盾,促进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三是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在野生动物猎捕、经营利用和野生植物采集等环节上采取严格措施,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力争再创无森林火灾年。四是继续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和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工作。五是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解决大坪保护点和尼枯朴试验示范站的办公用房问题。六是通过多方协调,力争解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

第三篇: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一稿

甘肃省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省级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汇报

一、概况

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接玉门,西临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地处北纬39°52′——40°36′和东径94°45′——97°00′之间。保护区总面积486.3万亩,其中:核心区135.6万亩,缓冲区99.9万亩,实验区250.8万亩;林草地241.95万亩、湿地215.85万亩、山地28.5万亩。

1、动植物资源概况

(1)动物资源:保护区有脊椎动物5纲,26目,56科,160种。其中小鸨、红额金翅雀为甘肃新纪录;属于我国特产种类有10种;列入《国家野生动物名录》的2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20种;列入《国际濒危动物种贸易公约》规定保护的种类有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有42种;重要的经济动物有野驴、雪豹、雪鸡、猞猁、岩羊、盘羊、北山羊、鹅喉羚、石鸡、金雕、小鸨、红额金翅雀、祁连山裸鲤、鲫鱼、狐、狼等62种。

(2)植物资源:保护区内的植物共有345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的有5种,胡杨、梭梭、裸果木、膜果麻黄中的后两

种尤为珍贵,为第三纪子遗种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固沙植物有30余种、如柽柳、梭梭、泡泡刺、柠条、花棒、沙蒿、沙米等种类,是流沙地带的先锋植物,可作为固沙植物的特有种。药用植物100余种,以豆科植物甘草为主的药用植物,蕴藏量十分丰富,面积22.5万亩,是我国甘草主要产区之一,其次是麻黄、锁阳、苁蓉为本区的特有药材。纤维植物以芨芨、罗布麻、芦苇为主,蕴量丰富。

2、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及分区情况

根据自然保护区内地域、土壤、水热条件和动植物资源状况可规划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总面积为135.6万亩,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27.9%,共分为三个小区。①东巴兔动植物核心小区。位于老师兔山以南,西从东巴兔乡青山开始,东到榆林河,南到县界,北至老师兔三个泉,海拔1900——2200m,面积18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13.3%,范围包括东巴兔乡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及部分砾石戈壁等。②西湖乡沙生植物保护核心小区。位于安西县城以西,范围包括西湖乡和西湖农场部分区域及西沙窝、黑沙窝。其界线东起二道湾、白旗堡城,西至县界,南至县界,北至望杆子、北戈壁一线,海拔1063.4——1131.4m,土地面积为63.6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46.9%。小区内有胡杨林8895亩,蓄积量为9879m3,以柽 柳为主的灌木林15万亩,其它为灌丛草甸草场和荒漠草甸草场,植被覆盖度45%——80%,疏勒河横贯小

区,两岸植被覆盖度高,部分区域达95%以上,且生长茂盛。③八棱墩湖——塘墩湖湿地核心小区。位于踏实、桥子、布隆吉乡境内。其界线以扎花营向西到老师兔许家沟,北沿十工截山子山脊线向东到双塔水库、布隆吉到八道沟,南从老师兔山向东沿破城子、锁阳城、鹰窝树到旱湖脑,其地形为东西长108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狭长地带。面积54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39.8%,区内有胡杨林12120亩,活立木总蓄积为10549m3,灌木林地130005亩,水域3075亩,其余为草甸草原和小灌丛草甸草原,海拔1370.9m——1177.7m,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开阔。

(2)缓冲区

总面积为99.9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5%。共分为3个小区,有东巴兔动植物缓冲区,面积21万亩;西湖沙生植物缓冲区,面积30.9万亩;八枝墩湖——塘墩湖湿地缓冲区,面积48万亩。本区位于3个核心小区周围,范围依核心区位臵而定,有山脊线、道路、河流、沟壕、山谷等自然地形,地势、位臵距核心区边界2——8公里为界。

(3)实验区

总面积为250.8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1.60%。共有3个实验小区,有东巴兔实验小区,八棱墩湖实验小区和望杆子实验小区。该区是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进行中间性生产示范实验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特定地段,设臵在缓冲区外

围。

3、管理机构设臵、编制情况

(1)管理机构设臵:2002年3月,由安西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安西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负责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林业局管理。

(2)编制情况:已经成立的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人员编制7人,现有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7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1、保护管理工作

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保护管理工作有序展开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7个基层保护站(西湖站、瓜州站、东巴兔站、老师兔站、踏实站、城南站、城东站),保护区基本建设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规划、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进行了四址界桩的埋设,固定宣传牌的制作等工作。修建了瞭望塔7座、在交通要道架设了4个大型保护区简介牌,在各功能区建立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固定宣传牌14块。在重点野生植物封护管理区内开放防虫道、采用机械化学防治防除柽柳叶甲等天然林木害虫8次,防虫面积达5万亩,打设固定样地和样点60个,埋设界桩800个。

由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和7个基层保护站负责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荒漠系统的保护管理工作。对区内因干旱缺

水长势弱的西湖沙生植被自然保护区引水灌溉,使植被得以恢复生长。

⑵积极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一是结合“四五”、“五五”普法的计划以广泛宣传行业法律法规为主积极开展了林业法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强化宣传,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进行摘录,并印制成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发放。通过宣传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促进了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⑶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林业法律法规

几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大林木管护和林政案件查处力度,开展了以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收购野生植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加大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力度,不断恢复和扩展林草植被面积,野生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多,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⑷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机制

具体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区内各系统动态监测报告制、常年巡查管护制等工作制度,由县林业局与总站签定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责任书并按时认真检查,年终严格考核奖罚,由总站和各基层保护站签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检查验收和考核管理;由各基层站定期和不定期向总站报告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动态管理中引水灌溉、防虫、防鼠兔、防火、防人为破坏等“四防”情况,根据汇总情况,林业局和管理总站及时协调和组织解决相关问题,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由各保护站工作人员坚持每周巡查5次的做法,对保护区的各个层次进行认真细致的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汇报解决,切实做到了保护区内各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不受破坏,逐步恢复和扩展了区内各物种资源数量,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保护区整体发展状况

保护区建设规划为10年,即2001——2010年,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建设自2001——2005年进行,二期建设自2006—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组建了机构、配备了人员,定期观测天然林木的消长变化情况。通过有效保护和管理,使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野生动物数量相比建立保护区以前增加0.5倍,尤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数量明显增多;区内野生植物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度由以前的10——15%增加到目前的25%以上,天然林草植被封育面积增加45万亩,达到101万亩,尤其柽柳现存面积相比增加1.5倍,分布区内的覆盖度达到35%以上,中心区域达到40——70%。荒漠沙生植物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期数。

3、保护区的主要科研工作

主要开展了对保护区内动植物区系分布的调查及柽柳条叶甲生活史调查和防治方法的探索,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对区内的气候条件、水资源进行初步监测,同时,配合环保、土地、水利部门进行了环境因子、土壤类型、分布状况,水文情况的调查。

4、多种经营工作

因资金和劳动生产力所限,多种经营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年,在东巴兔和老师兔两个管护站进行了试验性养殖,养鱼10000尾,林下养鸡800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保护区土地面积大,范围广,野生动植物资源、沙生植被、草场等资源丰富,而现在的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和7个基层保护站的在职人员少,技术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固定的办公场所,使得保护管理工作停留在“看摊子”的初级阶段,各项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制约,面面俱到。

2、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暂时分工由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负责,尚须正式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门机构,人员配臵就目前现有的7名人员还远远不够。

3、投入无保障,正常管理工作有困难。至目前,省上尚未对我县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经费,地方财政只能确保在职干部职

工的工资发放,无力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区建设,而使我县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困难重重。缺乏资金投入已成为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改进和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保护的意见

按照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的总体目标和分期规划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野生动物补食点,改良草场,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体系,并初步建立野生动植物种原繁育基地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采集,初步探索和尝试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多种经营和产业发展。同时,在继续建立完善上述建设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科研体系和监测网络,进行专题性的科学研究。

瓜州县林业局

二OO九年九月八日

第四篇: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模版)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

(2004年6月11日,粤林〔2004〕86号印发)

第一条为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步伐,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2000〕1号文(《转发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议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0〕107号文(《转发省林业局关于加快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议案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要求,规范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资金使用,依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和省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和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管理。

第三条申报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报告、建设项目选址、布局、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相关图纸、工程规模、质量、工期、投资概算等;

(二)市、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书面意见(含财政部门配套资金的预算计划);

(三)自然保护区成立的批文、范围、确权证明等材料。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列入议案范围的已建和规划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其中:省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办公楼、实验室、标本室、宣教中心、区内道路交通网、交通工具、通信、界桩、标牌等建设;市县级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室内设施、护林站、了望哨等的建设。

第五条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按照相应的财务制度建帐,独立核算。严格按规定标准列支,规范核算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滞留、挪用、违规抵扣建设资金。

第六条省级补助资金使用计划由省林业局统一编制,结省财政厅审核后下达。

第七条建设项目和省级补助资金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须报省林业、财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项目计划及建设的内容、规模、标准、地点。

第八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自然特色,注重文化品位。建筑装修力求节约,使用绿色、无污染材料。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选址和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图纸须经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核准。

第九条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实行招投标制度。

第十条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办理报建手续、签订施工合同后,施工单位方可进场,严格按经批准的图纸施工。

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监理制度。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全程监管,确保质量。第十二条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竣工后,经自验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的,应当按要求编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报请项目审批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按规范的工程价款结算程序支付资金。工程建设期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竣工验收一年后再清算。

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按规定将基本建设工程的会计报表及有关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完整上报省林业局。

第十五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专职财会人员,加强财会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保持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六条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帮助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整改。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及主管部门的检查。

第十七条对挤占、挪用、截留建设资金,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按照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林业局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林牧渔大类

门类:林业技术类

专业名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开设植物学(含树木学)、动物学、资源调查技术、森林培育技术、森林保护技术、野生动物管理技术、湿地保护与管理、动植物检疫技术、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生态学、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等课程。

专业就业状况

毕业后可到各种自然保护区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野生动物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生态旅游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下载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