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谱仪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1:为什么有些峰出现拖尾?
答:①这可能是由于进样口或色谱柱不干净,或色谱柱切割不正确。冷却进样口、关闭气流并更换或清洁进样口部件,包括进样口衬管和金密封垫。取出 色谱柱。切掉一段色谱柱以清除不挥发性残留物、隔垫碎屑和密封圈碎片。这段色谱柱的长度可以是1英寸到1米,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更长。使用正确的切割工具 来切割色谱柱。如果切割不好,则可能导致样品吸收。使用黄铜刷子或氧化铝粉末等软质研磨剂擦洗进样口钢质内壁。在重新安装其他部件前,要确保已将进样口清 洗干净。对于5890,卸下分流出口管路并用溶剂清洗是比较好的方式。
②在不分流方式下进行分析时,不分流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拖尾。通常时间应在0.5至1分钟范围内。
③未吹扫(死)体积也可能导致拖尾。确保在进样器和检测器中色谱柱安装正确。
④如果考虑色谱柱部分流失,则可以使用色谱柱前的保留间隙(制备色谱柱)。如果没有降低色谱柱效率,则可以将其切割掉或更换掉,并可延长色谱柱的寿命。但要注意保留间隙和分析色谱柱的连接可能引起泄漏和样品吸收。
问题2:如何改善峰形?(前伸峰、拖尾峰)
答:前伸峰是由于色谱柱过载。当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进样量超过色谱柱固定相容量时,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液相膜越薄,色谱柱中保留的每种化合物就越少。这涉及到进样体积和进样中每个峰的化合物浓度。通过减少进样量、分流样品或进样浓度较低的样品,可减小进样体积。
问题3:什么原因导致峰比原来大,而且出现的早?
答:过快、过大的峰通常是由于从分流口和隔垫吹扫口排出的载气减少,而更多的进入色谱柱;因此增加柱头压力,可降低分流比。检查分流出品的气体流量,如需调整分流比则对调整此流量。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卸下并清洁分流口。这个问题也可能由于柱头压调节阀有问题而引起。
问题4:何时需更换隔垫或衬管?
答:通常比较好的隔垫至少能保证100次进样不发生问题。当色谱特征说明衬管有问题时,需要更换衬管。影响隔垫寿命的因素有注射器尺寸、进样口 温度和压力,当然受压力影响的程度比较小。影响衬管寿命的因素通常是样品的清洁度。应该根据仪器维护历史记录来选择色谱需要的特定程序。
问题5:随着进样室温度升高,对分析物分解有影响吗?
答:如果化合物热稳定性差,分析物分解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在制药工业中比较常见。如果药物或中间体热分解温度低于进样口温度,则分析结果中将出现特殊的峰或与目标分析物发生反应。
问题6:排除色谱柱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答:诊断色谱柱是否存在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第一次在方法条件下安装色谱柱时,做一次空白色谱图,然后将最近的运行和空白运行色谱图对比。如果 在空白运行中产生了很多峰,则色谱柱性能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载气中含有氧气,也可能是由于样品残留。如果有GC-MS,则低极性色谱柱的典型流失离子(例 如DB/HP-1或5)质/荷比m/z将为207、73、281、355等,大多数为环硅氧烷。
问题7:如何得知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进样体积不超过进样口衬管反应室的容积?
答:如果不是多次重复进样引起精度问题,则不会经常发生这个问题。精度问题经常是由于不合适的进样体积引起。因为分流进样的进样口流速比较高,样品进出进样口比不分流快得多。同样地,由于溶剂没有时间扩散到衬管外,因此分流模式进样体积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实际上,1微升是比较合适的,由于降低分 流比对增大峰面积比增加进样量更有效。然而,不分流进样要求要严格的多,建议使用蒸汽体积计算器估算最终的扩散体积。
问题8:排除色谱柱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答:诊断色谱柱是否存在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第一次在方法条件下安装色谱柱时,做一次空白色谱图,然后将最近的运行和空白运行色谱图对比。如果 在空白运行中产生了很多峰,则色谱柱性能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载气中含有氧气,也可能是由于样品残留。如果有GC-MS,则低极性色谱柱的典型流失离子(例 如DB/HP-1或5)质/荷比m/z将为207、73、281、355等,大多数为环硅氧烷。
问题9:色谱分析运行时,标样和样品的峰均随时间加宽,这正常吗?
答:如果保留时间没有很大区别,只是加宽的峰拖尾,可能表明有活化点。如果加宽的峰是对称的,可能是由于正常的色谱柱“损耗和流失”。如果峰前伸,说明色谱柱过载。
问题10:为什么在空白运行中出现了我的样品组分峰?
答:有可能是由于样品制备或系统清洁问题。尝试在样品和空白样品制备中使用新溶剂,并在样品清洗瓶中装上新溶剂。尝试使用新的注射器和隔垫。取出并清洗分流出口管路。在未进样情况下运行以观察仅加热色谱柱有无峰出现。
问题10:什么原因导致基线不稳和干扰?
答:1.进样针受污染。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
2.色谱柱受污染。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
3.检测器不平衡。检测器一般需要24h才能得到平衡。
4.在程序升温的时候改变载气流速(在很多情况下为正常现象)。
问题11:什么原因导致过多的基线噪音?
答:1.进样针受污染。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
2.色谱柱受污染。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
3.检测器不平衡。清洗检测器,通常噪音不是突然增大而是逐渐产生。
4.污染或载气质量降低。使用高质量的载气或检查气体是否泄露。一般在换载气钢瓶的时候会突然发生。
5.柱子安装太过。可重新安装。
6.载气流速不合适。重新设定流速。
7.与MS、ECD、TCD联用时发生漏洞,查找并消除漏洞即可。
8.检测器的灯或电子倍增管老化。
问题12:什么原因导致峰形改变?
答:1.检测器响应改变。检查气体流速、温度和设置。
2.样品的浓度改变。检查并检验样品的浓度,样品的蒸发或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
3.色谱柱受污染。
问题13:如果分离度下降,如何处理?
1.柱温不同。检查柱温。
2.不同的色谱柱的维数和相位。核实色谱柱的特性。
3.改变载气流速。
4.色谱柱受污染,应用溶媒清洗柱子。
5.进样器的改变。检查进样器的设置。
6.样品的浓度或溶解能力的改变。试用一个不同的浓度。
问题14:如果出现分裂峰,如何处理?
1.试着改变一下进样方法。
2.改变溶媒,使其成为单一的溶媒。
3.重新安装色谱柱。
4.减小进样温度。
问题15:如果怀疑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了,应采用何种检测?
1.GC在40-50℃保持8小时或8小时以上。
2.运行一个空白分析(开启GC,但不进样)。
3.收集空白分析的色谱图。
4.第一个空白分析完成以后立即开始第二次,二者间隔时间不要超过5min。
5.收集第二次空白分析的色谱图,并与第一次的图谱进行比较。
6.假如在第一次时,峰图包含了大量的色谱峰,而且基线不稳定,那就暗示了
毛细管柱被污染了(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
7.假如两次色谱峰图都包含少数的峰或基线的微小漂移,那就可以假定进样器
或载气是比较干净的。假如
8.假如两次色谱峰图都包含重大数量的噪音和(或)基线漂移,那通常也就表
明了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了。
问题16:保护柱应为多长?
比较有代表性的保护柱柱长为0.5-10m。虽然没有确定的长度适合所有的样品,但是以下一些建议也可以参考。假如样品相对来说比较纯净,溶质 为极性,保护柱应该在0.5-1.0m之间;若样品相对来说不纯净,保护柱应该适当长些。5-10m长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单一系统。长保护柱允许使用者减去 大约1m而代替整个保护柱安装。
第二篇:液化气中二甲醚分析气相色谱仪简介
液化气中二甲醚分析气相色谱仪简介
液化气分析包括液化气组分分析和液化气中二甲醚,甲醇分析,不包括炔烃,用带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由色谱柱将试样中各组分分离,面积归一法或校正面积归一法,外标法定量各组分百分含量。
液化气中二甲醚分析仪器及材料
1.气相色谱:热导检测器(TCD)
气源:氢气作载气,氢气纯度≥99.9%(氢气发生器)
2.数据处理:N2000工作站及电脑
3.进样器:双六通阀,定量管1ml
4.色谱柱:¢3*6米液化气中二甲醚分析柱
5.取样器:采样袋2L
液化气中二甲醚分析气相色谱仪主要特点:
1、全新集成数字电子电路,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温控精度可达0.01℃.
2、独特的进样口设计解决进样歧视;双柱补偿功能不仅解决升温带来的程序漂移,而且减去背景噪音的影响,可以得到更低的最小的检测限。
3、全兼容惠普HP5890II气相色谱仪,可直接接驳HP5890微型单丝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相关检测器控制板.仪器技术指标、性能,检测器灵敏度可与HP5890相媲美!
4、可同时安装两种进样系统:填充柱、毛细管分流/不分流进样系统(具有隔膜清扫功能);可同时安装两种相同或不同的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可选配自动/手动气体六通进样阀进样器、顶空进样器、热解析进样器、甲烷转化炉.
5、柱箱容积大,智能后开门系统无级可变进出风量,缩短了程序升/降温后系统稳定平衡时间;加热炉系统:(温度范围)环境温度 7℃~400℃.三阶程序升温,升温速率0-50℃/min;增量0.1℃/min可以由用户重新校正炉温,并随意设定最高温度。由用户决定加热炉温度平衡时间。
第三篇:气相色谱仪单词(定稿)
积分型检测器 integrating detector
激光光热检测器 laser and light heat detector 激光解吸质谱法 laser desorption MS,LDMS 激光裂解器 laser pyrolyzer 激光色谱 laser chromatography
激光诱导光热光偏转测量 detection of laser-induced light heat… 激光诱导光束干涉检测 detection of laser-induced light beam I…
激光诱导毛细管振动测量 laser-reduced capillary vibration det…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or 记忆峰 memory peak 记忆效应 memory effect 夹层槽 sandwich chamber 假峰 ghost peak
间断洗脱色谱法 interrupted-elution chromatography
间接光度(检测)离子色谱法 indirect photometric ion chromato… 间接光度(检测)色谱法 indirect photometric chromatography 间接检测 indirect detection
间接荧光检测 indirect fluorescence detection 间接紫外检测 indirect ultraviolet detection 检测器 detector
检测器检测限 detector detectability 检测器灵敏度 detector sensitivity 检测器线性范围 detector linear range
碱火焰电离检测器 alkali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AFID 碱洗法 alkali wash
剪纸称重法 cut-paper weighing method 减尾剂 tailing reducer
减压液相色谱 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 键合固定相 bonded stationary phase 键合型离子交换剂 bonded ion exchanger 焦耳热 joule heating
胶束薄层色谱法 micella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胶束液相色谱法 micellar liquid chromatography 交联度 crosslinking degree 阶梯梯度 stagewise gradient
介电常数检测器 dielectric constant detector
金属配合物离子色谱法 metal complex ion chromatography,MCIC 金属氧化物固定相 metal oxides stationary phase 金属作用色谱 metal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进样阀 injection valve 进样量 sample size 进样器 injector 静态顶空分析法 static headspace analysis 静态涂渍法 static coating method 径流柱 radial flow column
径向流动色谱 radial flow chromatography 径向压缩柱 radial compression column 径向展开法 radial development
径向展开色谱 radial development chromatography 净保留体积 net retention volume 居里点裂解器 Curie point pyrolyzer 矩形池 rectangle form pool 聚苯乙烯 PS/DVB
聚硅氧烷高温裂解去活 high-temperature pyrolysis deactivation… 聚合物基质离子交换剂 polymer substrate ion exchanger 绝对检测器 absolute detector 开口分流 open split
开口管柱 open tubular column 可见光检测器 visible light detector 可交换离子 exchangable ion
空间性谱带加宽 band broadening in space 空穴色谱法 vacancy chromatography 孔结构 pore structure 孔径 pore diameter
孔径分布 pore size distribution 控制单元 control unit
快速色谱法 high-speed chromatography
离心逆流色谱 centrifugal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离心制备薄层色谱法 centric-preparation TLC 离子对色谱法 ion pair chromatography,IPC 离子对试剂 ion pair reagent
离子对探针检测 ion-pairing probes detection 离子对形成模型 ion pair formation model
离子交换电动色谱 ion-exchange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离子交换剂 ion exchanger
离子交换毛细管电色谱 ion exchange capillary electrokinetic 离子交换膜 ion exchange membrane
离子交换色谱法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
离子交换树脂 ion exchange resin 离子交换位置 ion exchange site 离子交换柱 ion exchange column
离子排斥色谱法 ion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ICE 离子色谱法 ion chromatography,IC 离子色谱仪 ion chromatograph
离子相互作用模型 ion interaction model
离子相互作用色谱法 ion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IIC
离子抑制色谱法 ion suppression chromatography,ISC
理论塔板高度 height equivalent to a theoretical plate(HETP)
理论塔板数 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s
两性电解质 ampholytes
两性离子 zwitter-ion
两性离子交换剂 zwitterion exchanger
裂解气相色谱法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 PyGC
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淋洗剂 eluent
淋洗离子 eluent ion
淋洗色谱法 elution chromatography
馏分收集器 fraction collector
流动池 flow cell
电离截面检测器 ionization cross section detector 电歧视效应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discrimination 电迁移进样 electrophoretic injection 电渗流 electroendosmotic flow
电渗流标记物 electroendosmotic flow marker 电渗流淌度 electroendosmotic mobility 电位检测器 electricity potential detector 电泳淌度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电子俘获检测器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电子迁移率检测器 electron mobility detector 调整保留时间 adjusted retention time 调整保留体积 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 叠加内标法 added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顶空气相色谱法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GC-HS 顶替法 displacement development 顶替色谱法 displacement chromatography 动态包覆 dynamic coating 动态分离 dynamic separatio
动态复合离子交换模型 dynamic complex ion exchange model 动态改性 dynamic modification
动态离子交换模型 dynamic ion exchange model 动态涂渍 dynamic coating
动态涂渍法 dynamic coated method 动态脱活 dynamic de-activity
短柱色谱法 short column chromatography 堆积硅珠 stacked silica bead 堆积性能 bulk property 多次反射池 multi-reflect pool 多分散度 polydispersity
多功能基离子交换剂 multi-functional group ion exchanger 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光度计 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ph… 多孔层开口管柱 porous layer open tubular column,PLOT 多孔高聚物PLOT柱 porous polymer beads PLOT column 多孔硅胶 porous silica gel
多孔聚合物气液固色谱柱 porous polymer beads GLS column GLS 多孔石墨碳 porous graphitic carbon,PGC 多孔载体 porous support
多脉冲实验 multiple pulse experiments 多维色谱法 multi-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 多维色谱仪 multi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 多用色谱仪 unified chromatograph
惰性气体鼓泡吹扫脱气 sweeping degas by inert gas 二次化学平衡 secondary chemical equilibria,SCE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diode-array detector,DAD 二维色谱法 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 二元溶剂体系 dual solvent system 反冲洗 back wash
反吹技术 back flushing technique 反峰 negative peak 反离子 counter ion
反气相色谱法 inverse gas chromatography(IGC)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 反相离子对色谱 reversed phase ion pair chromatography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reversed phase ion-pair chromatography 反相毛细管电色谱 reverse capillary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 反相柱 reversed phase column
反应气相色谱法 re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反应色谱 reaction chromatography 反圆心式展开 anti-circular development 反转电渗流 reverse electroendosmotic flow 范第姆特方程式 van Deemter equation 仿生传感器 Biomimic electrode
放射性电离检测器 radio ionization detector 放射性检测器 radioactivity detector 放射自显影 autoradiography
非极性固定相 non-polar stationary phase 非极性键合相 non-polar bonded phase 非金属离子传感器 non-metal ion sensor 非水系凝胶色谱柱 non-aqua-system gel column 非水相色谱 nonaqueous phase chromatography 非吸附性载体 non-adsorptive support 非线性分流 non-linearity split stream 非线性色谱 non-linear chromatography
非线性吸附等温线 non-linear adsorption isotherm
非抑制型电导检测 non-suppressed conductance detection 非抑制型离子色谱法 non-suppressed ion chromatography,费尔盖特效益 Fellgett advantage
酚醛离子交换树脂 phenolic ion exchange resin 分离-反应-分离展开 SRS development 分离数 separation number 分离因子 separation factor 分离柱 separation column 分流 split stream 分流比 split ratio
分流进样法 split sampling 分流器 splitter
分配等温线 distribution isotherm 分配色谱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分配系数 partition coefficient
分析型色谱仪 analytical type chromatograph 分子扩散 molecular diffusion
分子量分布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分子量检测器 molecular weight detector 分子筛 molecular sieve
分子筛色谱 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
NSIC
分子吸附 molecular adsorption
分子吸收光谱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封尾 endcapping 峰高 peak height
第四篇:申论常见问题分析
申论问题分析
一、概括材料方面
概括材料是申论考试的第一个题目,也是一个启下的重要环节。概括材料的目的,在于把握好给定材料,以便下一步着手解决问题。必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做到准确、到位。这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
1.弄清题目问的问题,“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材料中涉及到的几方面事实,什么会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就是案例反映出的问题,“对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概括”,但有的答卷却只谈“该资料反映了网络建设的问题”,没有明确谈到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2.就事论事。概括问题必须由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由材料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上升到观点,抽象出深层的意蕴,而不能停留在材料的表面,就事论事。例如2000年申论试题,资料中的基本事件是噪声污染带来的矛盾,是令法院难以判决的红星新村居民与印刷总公司的官司。其中还牵涉到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的纠葛。所以有的考生就概括成“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有的概括成“执法公正的问题”,有的是“法律不健全,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的问题”,这些都是停留在事件的表面看问题,真正的问题应是引发这些事件的根子—城市规划与生产生活发展不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矛盾。这才是给定材料所反映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说,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舍象”,要善于追本溯源,问一问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出现,事实的背后存在什么需要解决的社会向题。
3.主次不分。有时因为材料的庞杂,问题可能不止一个,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本末。有的考生在答卷时或为了保险起见,或因被材料牵着走,搞成一部分材料一个问题,结果问题罗列一大串,这其中可能包括着主要问题,但因为主次并列或主次难分,主要问题表现欠突出、分析欠充分而影响得分;另一种情况就彻底偏题了,得分自然更低。
主次不分的情况在要求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表现得也比较突出,例如2001年试题(试卷B)的给定材料都是围绕PPA**的,如果归并一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缘起、连锁反应、我国情况。三方面的情况要具体分析。而有的考生却抓不住这些,或丢三落四,或把“**”中不太重要的律师意见作为主要内容。
4.表述不当。针对“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如何在限定字数的范围内清晰准确恰当有序地表述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部分可先预先计算一下字数)。在表述问题时,要么先概述材料事实,然后点明问题并作分析;要么先点明问题,再结合材料分析。有的考生只作“一句话”式的回答,不作分析阐述,为了凑字数,便列出一大堆不是问题的问题;有的虽作分析,但言不达意,不知所云;有的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有的语言啰嗦,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这些都会使答题质量大打折扣。当然表述方式不可能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但都要符合题目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不少考生对给定材料的把握能力还有欠缺,阅读理解能力差、分析概括能力差、语言表达基本功差,所以大家应在平时多做这样的训练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必须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关注社会热点或者大众媒体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再者,考生应仔细地阅读给定背景资料,不要匆忙作答。
(二)提出对策方面
提出对策是申论的关键环节,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拟定方案的能力。这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
1.定位不准,角色失当。在提出对策时,命题者都会为考生拟设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就是考生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时的立足点。但有的考生却没有及时地进人这一角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导致许多问题出现。一是提出的方案范围过大或过小,使得对策的针对性不强。例如,2000年试题要求考生以“省政府调研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方案,有的考生却以省政府领导机关的身份,指手划脚,兴师问罪;有的则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只谈如何指导办理这一案例,一味地讲自己的专业知识,舍本逐末;有的则是“全能”身份,提出的对策无所不及,面面俱到,超出了规定的“身份”范围。二是口气不当,有的口气过大、过硬,有的则专业口气太重。总之,定位失准是个大毛病。因此考生务必做到定位准确且保持一致。
2.坐而论道,脱离实际(一定要有具体的方案)。提出对策要求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有的考生提出的对策明显脱离实际。例如在回答2001年试卷的第二题时,有的考生提出追回所有已出售的“可疑感冒药”和实行全面“退药赔款”的方案就很难付诸实施;再如2002年申论试题,针对互联网的种种弊端,有的考生提出“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发挥网络的舆论宣传与引导作用”就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有些对策是远期的工作目标,也很难落实。有的对策虽可操作,但得不偿失。所以提出对策时,不要只讲空话、大话、原则性的话,而是要具体、可行。
3.脱离“问题”,无的放矢。提出对策必须紧扣所概括的主要问题,但有的考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下笔所言都是一些与解决主要问题不相关的内容。例如针对互联网的种种弊端(2002年申论试题),有的考生提出的对策完全放在了“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加强青少年教育”等问题上,明显地背离了材料和题意。有些虽然并未完全脱离“问题”,但分不清轻重缓急,目标性不强。当然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概括问题不准”所致,再就是“定位不准”所致,还有就是缺乏社会常识和基本经验,无论怎样苦思冥想都说不到点子上去,始终是思路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这都影响了对策的针对性。
4.幼稚肤浅,出语外行。申论考试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能力的考试,提出的对策前提应是合情、合理、合法、合度的,否则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但不少答卷这方面的情况相当严重。例如2000年试题,有的提出让工厂“立即停产”,有的说“限月内搬迁”,或“强行拆除”甚至提出“居民联合向市政府请愿,讨个说法”,再如2001年试题,对经销含PPA药物的药店“撤销营业执照”,或追查传媒、记者的责任等等,这都不是好点子,考生应以此为戒。
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一些考生对此环节的答题要求不甚明了,更主要的是缺乏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应有的社会常识和处理较复杂事务的基本经验。
(三)进行论证方面
进行论证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写一篇议论文,有关如何写作议论文涉及的方面太多,在此仅就这一环节所易出现的普遍问题简要说明。
关于标题。论证环节要求考生自拟标题进行论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但有的考生拟题时过于马虎、随便,导致问题的出现。一是不贴切,或题文不符。即标题与论题范围的概括、中心论点的提炼、态度倾向的表述和评论的内容不相符;或者用词不准,题意容易产生歧义导致误解。二是空泛乏味,大而无当,不具体;或提炼不精,啰嗦冗长。三是刻意雕琢,华而不实。这些都影响到阅卷者对内容观点的把握。特别是漏写,直接导致了文章的残缺。
关于文路。这方面常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偏”:申论考试的议论文写作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写作,而是紧扣背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的考生在文章中抛开“背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发挥,放言宏论,一味地写联想,发感慨,偏离了论题范围,偏离了撰写申论文章的目的,并且论述片面,分析缺乏分寸;二是“窄”:主要体现在论述问题时横向上思路不开阔,文章内容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展不开,不能由此及彼,全面地阐述道理、论证观点,有的则不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不出建设性意见,造成文章内容单薄、不全面;三是“浅”:思考间题停留在表面,纵向上不能层层深人地结合现实讲道理,摆危害,挖根源,谈实质,文章缺乏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立意肤浅,论证不透彻;四是“乱”:没有一个统一、有序的思路,不知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整体思路安排文章内容和层次结构,想一段写一段,想到哪里算哪里,前后重复,逻辑混乱,该写的内容不写,不该写的倒写了一大堆。
关于开头结尾。总的说来就是开头入题慢,不能根据“背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时亮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叙述材料啰里啰嗦,有的空发一大段议论,有的目标方向不明确,左右盘旋,无话找话。结尾则拖沓、空洞,不能水到渠成,有的虚张声势,有的空喊口号,有的简单重复,画蛇添足。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众多考生驾驭申论文章写作的能力还有欠缺,同时也反映出考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方面的不足。
总之,申论考试格外注重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有赖于平日的积累和历练,绝不是“临阵磨枪”所能奏效的;同时申论考试也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考试的规律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如此,才能有意识地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将自己应有的水平发挥出来。
二、申论考试的公文化倾向
自2003年起,“申论”考试已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公文化”写作趋向,对于这一变化,应试者应予以高度注意。这有一些原因。
1.为了防止形成新的“八股”
前几年“策论式”的考试模式,将“申论”写作固定为“三大块”(即“概述”、“对策”、“议论”),文体范围受到限制,公文的介入,拓展了“申论”写作的文体领域它包含着多式多样的“文种”(但是增加了难度),可以让“申论”写作不断地打破旧程式、翻出新花样。
2.为了更突出“申论”的“策见性”
公文更容易突出“申论”的“策见性”,便于实现“申论”的考核目标。
3.为了锻炼考生的“适应性”
对于国家公务员来说,“公文”写作比“议论文”写作更显得重要。从事国家机关工作,无论何种行业、什么部门,都要经常与“公文”打交道,因此,掌握各种公文的写规律与写作方法,应该说是公务员的必备能力。
最有可能作为申论测试文种应以报告、请示、意见、议案、提案、讲话稿为主。这些文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陈情说理,因此考生除了应掌握这些问题的一般写作要求外,特别要掌握陈情说理的方法与技巧。
由于5年来申论试卷所涉及的社会现象(或称相关问题),如2000年的“噪音污染引发的诉讼”、2001年的“药品中含有PPA”、2002年的“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影响”、2003年的“安全生产与伤亡事故”(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写对策建议和作为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的负责人或上一级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的讲话稿)、2004年的“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都属于“政务”范畴,所以,我们谈及的公文写作,主要为行政公文方面。
如2004年申论考试要求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应试者首先应明确,“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上行文,行文中必须体现上行的相应语气,同时应立刻想到的是《办法》中“行文规则”对“报告”这一文种的明确使用要求:“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由于一些应试者对这一要求不甚明确,以致在所写报告中不适当地加人了请示事项,使“报告”这一陈述性上行文同时又带有了请求性,犯了公文写作的大忌。再从“公文格式”方面看,应试者须明确知道,“报告”是要求有完整标题的,即标题要包含发文机关、主要内容(过去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如果所写报告的标题不符合这一要求,则表明应试者未能准确掌握基本的公文格式。例:
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平均汽车拥有量逐年提高,而相应的在道路交通设施上却相对滞后。我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十分严重,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过我局的调查研究,下面从拥堵情况、原因分析、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予以报告,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简介
1.高峰时期,市中心区拥堵非常严重。上下班期间,市中心高架道路上汽车如蜗牛爬行,远远望去,就像停车场。
2.平峰时期,市内关键路口堵车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时候一堵就是几个小时,难以流通。
市民对交通拥堵情况意见很大。
二、经过我局有关部门调查、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1.道路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汽车快速发展的常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分别增长了108%和142%,修建了地铁、高架桥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但同期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
2.停车场等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停车难的问题至今难以解决,因市区停车不便产生的临时停车占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在行车辆遇阻或减速,由此造成了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
3.市政建设遍地开花,使本来拥挤不堪的道路更显得“捉襟见肘”。道路施工工地遍布中心区和周围主要地区,对车辆通行影响很大。
4.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普遮较差。市民乱穿马路、骑车抢道等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严重阻碍了排堵保畅的效率。
5.高峰时期,警力不足,调度出现困难。交通指挥系统落后,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反应能力差。
三、在认真、全面分析产生交通拥堵原因的基础上,现提出具体的对策与措施如下:
1.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就要将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先是要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需要。
2.大力发展地下停车场与高架停车场,新建的大型建筑物要配以相应的停车设施,以减少停车占道的现象。
3.增加快速、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修建城市外环铁路、城内地下铁路,因为一个小汽车运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积是地铁的6倍至12倍。适当限制城内出租车的增加幅度。
4.强化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只有每一位司机、行人都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畅通的交通环境。
5.我们作为交通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警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交通拥堵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快速、及时处理交通事故,确保畅通。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拥堵现状我们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将尽职尽责,将拥堵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同时,也希望市政府将这个问题作为一项工程来抓,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把我市的交通秩序维持好,让广大市民满意。
特此报告。
x x市交通管理局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面这篇例卷,符合“报告”的文体。在结构上包括导语、报告事项、结束语,很完整。情况分析明确,应对措施具体,体现了“标本兼治”的原则,是一份上乘答卷。
三、申论考试的读、辨、析
初次接触申论的考生,对这种考试还有一些陌生。有些人抓到申论材料,茫然不知从何下笔;有的人一目十行、粗枝大叶地看完材料,抓起笔来就写,结果是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这里介绍一套申论解读法。用来指导申论考试,可以准确把握重点;用来研究调查材料,可以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方案;用来大家读书做学问,可以取得较高的读书效率。
(一)阅读一概括一合并一归纳一设问
阅读给定资料,大约用时40分钟。(考虑我的写作速度,可能只能用30分钟左右)要手眼脑并用—读、记、思考,它是以下几步工作的基础。阅读充分,就可保证理解深人、对给定资料把握得准确; 否则,一目十行,粗枝大叶地阅读,就无法准确地把握主要问题,就无法顺利地完成以下几步程序,就难以获得高分。
1.逐段阅读给定资料,每读一段,理解该段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中心内容;并用三五个字、最多不超过10个字,概括本段给定资料的中心内容。归纳段意时准确更好,不准确也没关系,最主要的是在头脑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段意字数尽可能要少而精,目的是节约时间。
2.读完全部给定资料后,回过头来看看每段记录的那几个字;先把中心内容相同的各段合并起来,再归纳全文,即是第一题要求的主要内容。注意,主要内容即主要事实,不等于主要问题。切不可混淆二者的基本概念。这里,我们做的只是归纳主要内容的工作。先合并同类项。
第二步是把各段段意或经过合并整理的段意,组合成150字左右的有机整体。
3.善于抓住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来源于主要内容,但又高于主要内容,是主要内容的精髓,是最本质的问题。有了它,就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一切从属问题;抓住了它,其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何才能抓住主要问题呢?我认为,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设问法,探讨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内在联系,得出的结论即是主要问题。
比如一份材料是退耕还林的模拟卷,就可设问:政府行为为什么导致退耕还林的失败或流产,政府行为为什么会导致种种弊端?得到的答案是行政命令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前提下,还是按照原先思路的政府行为只能受挫了。所以,政府职能要加快转变。这正是材料本质的核心问题。
找到主要问题,不仅可以很好地回答第一道题目,也为第二步提对策或方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可以作为申论作文的中心问题。所以,这步工作非常重要。
(二)针对给定材料的具体情况和主要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策或方案
提建议对策或解决方案,是申论的第二道题目需要,也是日常处理政务的需要。一定要在充分阅读原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政策尺度,经过缜密地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建议对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案要创新求实,要具有可操作性。
既然是方案,就要求有主要目标和任务,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措施,还要有预防失败的第二手准备等等。而申论要求用350字完成,所以只能是简案,而决不是详细方案。
政策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是衡量对策方案优劣的三个标准,所以我们回答申论试卷,所提出的对策和方案,都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明确的针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处理事务要有前瞻性,估计事态发展。(提出的建议对策要和情合理合法合度)
(三)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顾,自拟题目,写一篇申论作文
1.作文题目最好就是给定资料的本质问题、核心问题或某一个重要侧面。申论给定资料1500字左右,所反映的问题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若干个;有可能直接说出具有本质属性的核心问题,然而,更多的都是只反映一些现象,本质问题需要阅读者经过分析研究才能够把握。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本文第一大点的阅读分析工作,尤其是第一大点第三小点,采用设问法,锁定主要问题的探究工作。比如:材料的核心问题是在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导致退耕还林的失败。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命题,就不至于出现什么大错。我们可以拟题为“政府行为为何失灵”、“政府行为与歪嘴和尚念经”、“政府行为的流弊”、“西部开发需要思路创新”等等。
作文命题最好直奔主题,使人一看就明白你的中心观点。
2.申论作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申论作文的结构与一般议论文一样,都是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论部分要求先用30一50字,简洁地概括出给定资料的大意,引出一个带有本质属性的核心问题来,准备放进社会生活中去论证。因此可以说,引论部分重在“引”字,引出一个带有本质属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引论的中心任务。本论部分是把引论引出的问题,放进社会生活中展开来讨论、论证。要引用原文中的论据,也可少量补充一些其他论据。要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比如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增强文章的逻辑说服力量。要针对给定资料的具体情况论述。同时,又不要拘泥于原材料,要站在政策的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高屋建瓴,使你的文章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指导意义。比如,围绕退耕还林问题,你引出了一个转变政府机制,西部开发要有创新思路的问题,在本论部分,如果仅仅就事论事,跳不出给定资料的圈子,那么,这篇作文就只能解决这一个具体问题;如果你能够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就可以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一类问题,你的文章就有了更为广泛的指导意义,你所解决的就不只是某一个具体问题,而是某一类的一大批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结论部分是上文分析论证的必然结果。运用的论据性质不同,论证方法不同,采取的步骤方法措施不同,结论也会有所差异。你的结论是不是符合政策和时代要求,能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否简洁有力,都会直接影响作文的分数。比如,你归纳了一大批官员贪污受贿、乱立名目索要财物而肥得流油的事例,最后得出“马不吃夜草不肥”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有失允当,是经不起社会实践的检验的。
3.申论作文与普通议论文的区别。申论作文虽然也要像普通议论文那样,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但又与普通议论文有较大的区别。
第一,题目来源和要求不同。普通议论文的题目大多是命题者给定的,而申论文一般都是分析给定资料而自拟题目;普通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是审题中得来的,申论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是从分析给定资料中得来的;普通议论文的题目可以是直奔主题式或含蓄式,文学色彩可强一些,而申论作文的题目几乎都是直奔主题式。
第二,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据来源不同。普通议论文的论据可以是古今中外,甚至可以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而申论议论文的论据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论据,少量名人名言或谚语等理论论据;古代和外国的论据一般不超过一个,更不能引用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普通议论文的论据可以由自已的个性爱好选择采用,而申论作文的论据大多采用给定资料中的事实,也可适量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论据,论据具有社会性、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普通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一些,可以是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类比法、归谬法或二难推理法;而申论作文通常只用前三种论证方法,较少运用类比法、归谬法和二难推理法。因为类比法是把不同类别、不同属性的事物拿到一起比较,彼此之间缺乏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所以较少运用;归谬法是沿着错误前提推演下去,最后得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从而否定了对方的论点,总嫌诙谐有余而庄重严肃不足,因而,申论作文较少采用;二难推理法适用于唇枪舌剑的辩论,用来驳难论敌,往往可以置对手于难堪境地,但不适合处理政务似的申论构思。
第四,遣词造句、语言色彩不同。普通议论文可以适量运用古语或口语,可以尽可能表现作者的学问和文学素养,而申论作文不太讲究文学色彩,虽然也可以表现得生动一点,但坚决反对文辞华丽轻浮,反对花枝招展。
四、申论议论文的写作三个主要步骤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申论考试的核心。它是“论”的能力的充分体现,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观点。前面的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容有任何懈怠,但相对于最后这个环节来说,还都只是积极有益的铺垫,此处的论证过程则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发挥。
(一)自拟标题
1、题目的重要性
申论考试大都要求自拟题目,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就是明证!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评卷教师)
要拟好的题目,很有必要广读博览,学习借鉴,报刊杂志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范例。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副题中国女子举重队成功的秘诀,力拔山兮与举重运动吻合,气盖世则是对我国女子举重队在奥运会上奋勇夺冠的生动概括。又如,金鸡奖、百花奖评选揭晓,巩俐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枝花,此题对河北民歌《回娘家》的化用,既不失雅,更令人捧腹。
2、拟题的要求
题好文一半。好的文题往往是传达文章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它可以为文章画龙点睛,增添色彩,从而诱人阅读。就议论文而
言,拟题的总体要求是醒目舒畅。具体言之,就是要准确、鲜明、简洁、形象、别致和整齐。(1)准确
准确的具体要求是:没有错别字和语病;符合事理,如《没有污泥怎有莲花》之类的文题,与常理明显不符;题与文要一致,即文题要涵盖文章的内容或与其相关,切忌题文径渭分明,互不相干;给材料议论文中,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最后一点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
(2)鲜明
文题要清楚地向人透露文章的议论话题、大致内容乃至基本观点,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论题,或者是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简言之,鲜明就是要有透明感和清晰感。如《反对党八股》、《责任重于泰山》、《走创新之路》等。
(3)简洁
写文章要求“文约而事丰”,拟题亦然。要用简明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少许胜多许”。文题要有简洁之美,可用概括的语言勾勒出文章的缩影,使人一目了然,即“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如《自知者明》、《良心无价》等。也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4)形象
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常见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环境影响人》可形象化为《近墨者黑》,《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卑》。
(5)别致
文题要醒目,吸引人,必须有点别致,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一定要读其文。文题别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把一些不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合进文题,产生错位感,如《文学与出汗》;其二,题目貌似不和谐,产生突兀感,如《金钱颂》、《猴子屁股》;其三,仿词成题,如《享福和享苦》、《消除“前怕”心理》;其四,巧用谐音,如《近水楼台“贤”得月》、《呼唤“民”牌》;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语句,如《真情不“下岗”》、《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教育“软件”》、《该出手的不出手》等。
(6)整齐
如果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显示出整齐之美。如《走出呵护,展翅蓝天》、《公仆·公款·公愤》。
3.拟标题的几种方法
直接点明主题:比较多人采用,这种方法叫稳,不易偏题。用设问句、比喻句:容易引人注目,但要用的恰当,用诗或谚语。后两种都容易偏题。
(二)立意(确立中心论点)
1.何谓立意
此处的立意,就是指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立论)。立意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审题和立意是写作中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个环节。
这里着重谈谈材料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困难、最重要的一关:审题立意。吃透材料,整体把握。看这则材料《盲子过涸溪》: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如上则材料中的“放下即实地”就是关键。
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一则材料:
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对这则材料,如果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都是较为肤浅的。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本质是:山区贫的“根子”在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团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与命题了。
2、审题立意的两种基本方法
审题就是分析审查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学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那么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就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准备:
(1)注意把握材料的主旨
申论考试所给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提炼主题离不开原材料,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所以说,主题是内在的,不是游离于材料之外的东西,不是随心所欲地可以判定、人为地“贴”上去的东西,也不是单纯的“主观意念”的产物。主题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如下列一则材料:
一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人们几乎对此问题都感到意外。
在分析这则材料题旨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第一个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纪年的一个标志。第二个人把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混为一谈。第三个人对甲午印象模糊,认为它不关自己的事。这三点内容是材料本身提供的,一般来讲考生能够说出。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即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由此结论再作一系列的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通过这些思考,就会产生共识。那么再进一步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通过这一层层深人的引导分析,我们对材料的题旨就明了了,认识也深刻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偏题甚至离题。
(2)明确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我们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列一则材料: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洛咖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立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要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3.角度和立意的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写作角度,和文章立意的深浅是密切相关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提供一则新闻报道:
一次不文明的冷餐会
编样同志:
我们是上海展览中心的工作人员。最近,我们亲眼目睹了在展览中心发生的一件不文明的事情,深感气愤。特投书党报,向你们反映。
五月十七日晚上,上海经济区电子技术信息产品交易展览会为庆祝开幕,在展览中心宴会厅和底层大厅举行冷餐会。被邀请到会的各方客人有1200人,其中有上海市委、苏、浙、皖、赣四省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和生产展览产品工厂的工作人员。那天的冷餐会原定晚上六时开始,可是到五点五十分左右,在底层大厅候宴的客人中,就有一部分迫不及待地拥向餐桌。一时间筷子、匙子、刀叉雨点般地落向餐盘。有的人嫌用餐具取菜速度太慢,就干脆两手左右开弓地抓起菜来;有的人因被围在桌旁脱身不得,就做起二传手,盛满了一盘传出去,再盛一盘。有的拼命往预先准备好的塑料袋里装整只鸡,往衣服口袋里塞水果;有的竟将整盘的丁香火腿往自己的坐桌上端„„。顷刻之间,桌上的丰盛菜肴被一扫而光。获得丰收的人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或将莱肴装进塑料袋,准备带回去。那些遵守秩序或迟来的同志则只好望桌兴叹。只是到了这时,麦克风里才传出主人的祝酒词,宣布冷餐会开始。
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今天,在应当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的冷餐会场合,竟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实在感到痛心。我们要问一问这些人:你们难道对自己的行为不感到脸红吗?!
上海展览中心几位工作人员
(原载《解放日报》)
根据这一报道材料,先后出现了三篇写作角度不同的评论:
评论一
吃相难看
家里孩子吃饭,别人还没有动筷,他就一把一把抓起好小菜拼命往嘴里塞,这时大人就要教育他:吃饭也要讲文明。想不到有些应该比孩子懂事的大人也在那里抢菜吃,还有些比一般人更应该懂得精神文明重要性的党员、干部居然也争先恐后,又吃又捞。况且这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大庭广众之间、衣冠楚楚的正式招待会场合。这中乱糟糟的场面,怎不叫服务员大吃一惊,感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又气又痛心,因而来信提出批评呢?
见利忘义谓之贪。见食忘礼呢?姑且叫做馋吧,上海人叫做吃相难看。倘使花自己的钱,你爱怎样满足口腹之欲,谁也管不着;又倘使两三个朋友叙叙,吃相难看些固然也不好,但倒也罢了。话要说回来,如果真的是自掏腰包、朋友欢叙的话,恐怕这些人吃相未必难看;问题在于馋是馋公家的。中国古人还有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岂料时代到了社会主义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直接联系起来的时刻,有些人竟会如此不顾道德。谁还能说,吃点捞点不过是小事一桩呢?
回想不久以前,请客送礼之风盛行的时候,这些人一包又一包礼品往家里带,一桌又一桌酒菜往口里送,是何等心安理得!如今此风收敛起来了,而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多少触动,一有机会就要表现出来,而且发泄得更加淋漓尽致。看来,光刹不正之风而不注意加强理想和纪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有关党组织面对的严峻课题。至于介入此事的同志,但愿他们能吸取教训,关健是记住一个字:
羞!
评论二
不止是吃相问题
在上海展览馆,最近出现了一次有失风雅的冷餐会,《解放日报》为此作了调查,并且写了题为《吃相难看》的评论。正如报上说的,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今天,出现了如此不文明的冷餐会,实在令人痛心。
我以为事情还不止于一个冷餐会上的吃相问题,在我的眼面前,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冷餐会场面。
这是一个名叫上海经济区电子技术信息产品展览会主办的冷餐会。邀请了1200位来宾。这些来自三山五岳的贵宾是些什么人呢?据说其中有上海市和苏、浙、皖、赣四省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和产品工厂的工作人员。请注意,这个来宾阵营的代表性是够大的了,其中可能还有些经理、厂长、董事长、主任这一类的管理人员吧,这些人可能是手握什么公司、中心、咨询所、联营企业、办事处管理权的人物吧。然而就是这些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其中有一些人吃起冷餐来却是用食品袋、网兜和拎包来抢夺,我闭着眼睛想象一下,这些企业家们在管理经济工作时,在办公司和中心时,在开拓他们的事业时,如果也施展出冷餐会上的这一套本领,那将会搞成什么局面?假如他们用伶走整只烧鸡、端走整盘丁香火腿的办法来对待改革和开放,咱们的外引、内联将是怎样的盛况空前?当然他们只是经济界的少数人,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却往往是那少数人。不要以为我这是小题大做,或祀人忧天。我不相信一个顺手牵羊的人能规规矩矩地文明经商。一个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如果连一个冷餐会的秩序都守不住,就很难希望他能认真遵守经济秩序。这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他们身上随时准备着伶包、网兜和食品袋,一有机会就会在经济圈内左右开弓,捞走整只的烧鸡和丁香火腿,顺手还带走了餐具和酒杯。
这就不仅仅是个冷餐会上的吃相难看问题了。
(原载《新民晚报》)
评论三
事非偶然
上海展览馆大厅里不久前发生一起争先恐后、浑水摸鱼的冷餐会事件,引起了几家报纸的评论。有的说是吃相难看,有的说不止是吃相问题,我对这些见解在深表赞同之余,还感到有找一找原因的必要。
习惯成自然。某些截拦服务员、抢丁香火腿、偷不锈钢餐具者,平时在位置、工资、房子、奖金上,不见得就不捷足先登。只不过是分散经营在各自的单位里,不那么招人注目,常被当作个别现象而不予重视罢了。现在各路诸侯集中到一个大厅里,捞横档的习性难改,许多人同时、同地施展本领,冷餐会就成了狼餐会,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对于这些人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
据说,在来宾中,还不泛董事长、经理、厂长、主任等等的头面人物。其中许多人廉洁奉公,表里一致。但也有些人在本单位,在群众的监督下,不得不有所收敛,有的可能还刚向职工做过理想、纪律方面的报告,是百忙中赶来的哩!一旦离开了本厂本土,宴会大厅里没有本厂群众,他们也就无所顾忌了。能参加这种冷餐会的,直接生产的工人是不会有资格的,大大小小都有点头街或关系。这就向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平时考察干部一定要注意其气质和素质。道德品质水准如何,应是贯穿在各个方面、各种场合的。尤其在没人监督的状况下,更能显其庐山真面目。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迂腐之见,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冷餐会反映的不过是生活小节,重要的是他们的开拓精神。不过,我总对这些人能开拓出什么精神来打上问号。
这几条能否算原因,如果能算,是否挨得上主要原因,难说,有待别人的高见。
(原裁《文汇报》)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篇评论选择了参加冷餐会人员的吃相这个角度做文章,虽然也提到了有些人不顾公德、应加强理想和纪律教育这个高度来立论,但立意毕竟显得肤浅了些。
第二篇评论着眼于参加冷餐会的来宾是经济界的风云人物这个角度,提出了一个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如果连一个冷餐会的秩序都守不住,就很难希望他能认真遵守经济秩序这一严重问题,文章立意显然比谈吃相发人深省了。
第三篇评论则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事件?选择了找一找原因这个写作角度落笔,文中提出了几条原因,次序排列上有先后之分,也颇有深意。作者是在已经出现两篇评论之后再写这第三篇评论的,要避开已经涉及的角度,在立意上也必须有新的开拓,就不仅需要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维,而且要把握住写作角度和立意的关系。
为什么第一篇评论的立意不及后两篇评论深刻呢?原因在于作者抓了事物的表象作为写作角度。吃相毕竟是外在表现形式,严格地说,吃相难看与否,并不涉及吃客的素质,而冷餐会上的不文明,恰恰是吃客们的素质的一次曝光。所以,选择了吃相这个写作角度,也就难以揭示事情的实质,议论就有明显的局限性了。
由此可见,不管选择事物的哪一个侧面作为写作角度,这个侧面必须能展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这样,议事说理能达到相应的深度,文章的立意就深刻了。如果对事理不作深究,虽然也进行了多角度思维,但把握的写作角度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那么即使这个角度是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文章也必然难以写得深刻。
4.要求:
有针对性,针对时弊,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来对症下药,有理论性的概括,高屋建瓴,不能就事论事。从法律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来立意就会站得比较高。善于从政治和业务、理论和实际、法理和情理、宏观和微观几个方面来铺成。
要有新颖性。这也是反复强调的。否则评卷老师会烦。
准确。一是概念论断必须准确,要用书面语;二是一些提法必须把握分寸,就是度。三是涉及到法律法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和现有的法律法规一致。如“法不责众”“执法犯法罪加一等”恰当吗?
要符合语法逻辑。“事实基本属实”、“创历史最好水平”、“原则上”类似的文字不能在文章中出现。否则文章会降一个档次。错病句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三)谋遍布局
1.材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虽说文无定法,但是不同文体的文章,还是有各自的规律法则的,有人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得出些材料议论文如下规则,姑且叫作供料议论文写作九步结构法。
引论(用一段):1概引材料;2略作分析;3提出论点。
本论(用二至三段):4道理论证;5举例论证;6正反对比论证。
结论(用一段):7联系实际;8深化中心;9发出号召。
引论部分:考生要学会检索材料,找出能够表现或生发出中心论点的重要语句,从中
提炼出有用信息,概括引用。然后三言两语,分析引文,牵引出中心论点。
本论部分:引名言,用资料,讲道理,接着举事例,议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还要从反面论述,增强说服力。
结论部分:联系实际,尤其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点明意义,深化中心,同时发出号召。
供料议论文写作九步结构法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归纳整理之后,牢牢记住,使之程序化,在应付考试时是可行的、有效的。实践证明:九步结构法犹如高楼大厦的框架,足以支撑起一篇象样的议论文,按九步结构法作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衔接紧密,说理充分。
当然,从根本上讲写作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单靠一些方法和技巧是难以真正写好文章的。正如一座大厦,仅仅构筑框架是不能交付使用的,同样,学会了议论文写作的结构规则,却无米下锅,也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通过扩大阅读来积累材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写好申论议论文的关键点
开头
文章开头勉强,写起来就会觉得没劲,给材料议论文的尤其如此。譬如写《谈习惯》,他就这样接: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习惯有两种:好习惯与坏习惯„„,当然,也有不好不坏的习„„;写《苦与乐》,则写:世界上的事,有苦就有乐,苦,就是指„„,乐,就是指„„,人们一般都喜欢乐而不喜欢苦······—看起来,接话似乎很通畅,但这些话都是可有可无的话,1500字的文章,写到500字还不见观点,这是文章开头的一种常见病。
对付这种游动中寻找目标的毛病办法是有的,如学会剖析材料,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拓展联想思维等等,也就是说,要练好基本功。但有没有更直接一些的训练方法呢?有的。先上船再说最明显的毛病,就是开头罗嗦,这里介绍一种开头的方法,即一句话开头法,即,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自己逼自己,只用一句话作开头。这样做,对纠正文章开头言不及意的毛病大有好处。由于只能用一句话,那就一定要考虑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逼使自己从对题目的思考中选取最有份量的话作开头,促使自己对思考的内容作出比较筛选,这样的开头,既简洁,又明确。一句话开头,有利于尽早进人议论,使中心部分突出。
关于结尾
有些考生写议论文,特别爱拉开一个功架,很想造出一点气势来,但由于功底有限,于是不得不在结尾虚张声势,或是采用标语口号来呼喊,或是模仿伟人作深谋远虑状,动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吧”或是“争取作出更大贡献吧”„„这些话,偶一用之,或许还会有一点激情,徜若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谈话,未免有点技穷了。这种尾大不掉是一种恶习。我们提倡利索的结尾:分析阐述完了,结论水到渠成,还有就是结尾处要冷静,是否需要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补充一点什么意见,是否需要说明一下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否有必要提醒读者对某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在列提纲时就应有所考虑。一般可以小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以首尾呼应,但不可作过多的重复,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家的重视,这时候行文语言要注意打动人。关于举例
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加说服力。例子是否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鲜活,不要陈芝麻烂谷子,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举例要得当,这些也已经是基本道理,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论据的使用
议论文需要用贴切的论据进行论证,然而我们所掌握的论据包括申论所给的材料中,不可能完全都适合我们的论题,如果对这些论据巧妙地进行改造使用,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这成为证明论点强有力的论据。
1.“老调新弹”法。有的材料,看似老旧,但可以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产生神奇的论证效果。
2.“旧瓶装新酒”法。将旧材料融入新颖、有特色的议论,使之产生时代气息。3.“反其意而用之”法。有的材料,从传统角度看是这个意思,从相反的角度却可产生与传统观点截然不同的意思来,其思维形式是逆向思维。如“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这则材料,王夫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家景难以维持,若从传统观念来看,无甚要义;但可针对时弊,予以新解,别开生面。可这样展开:我们有些同志担任“卖油娘子”之职之后,不仅用油梳头,还拿去换胭脂、口红、香水等,娘子丽则丽矣,而铺子里的油却少了许多,他们把国家和人民委以管物之权滥用,或公私不分,或用以搞权钱交易„这种干什么、沾什么、分什么的作法,虽无偷盗之名,其侵占国家财产之实是一样的。我们还是按照“卖油娘子水梳头”的作法,严格财经纪律,格守职业道德,做到公私分明为好。在这里,用以形容经济拮据的王夫人的这一句话,竟成了公私分明思想的代名词,真是令人耳目一新。4.“旁敲侧击”法。“愚公移山”这则材料老幼皆知,如从“移山是强攻,搬家是智取”这一角度,对这则材料改造使用,论述“目标既定,克服困难,走向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的道理,或者用以阐述“经济建设的速度是个政治问题,事关国家存亡的问题,移山的精神固然可取,固应发扬,但效益应居首位”的道理。如此多角度地旁敲侧击地阐发,无疑会给人以新鲜感。
5.类比法。《庖丁解牛》一文,人们一般都从“熟能生巧”“遵循规律”的角度去理解,进而把它作为论据去使用;倘若换一个角度就会给人以全新之感。如将比较容易做到的读完一本书比作条件,比较难以做到的读懂一本书比作解牛,提出“不满足读完一本书,而应像厄丁一样不断追求,以读懂一本书为乐”的观点,这样类比的角度新奇。
关于语言
同样的命题,比较接近的观点,类似的论证结构,文章为什么还会有高下,有的中看,有的不中看(放在考试中则出现较大的得分差距)?这主要是语言问题。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的,这时候的平实就有可能变成寡淡无味。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以议论文写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清。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不力求达到高要求,不能满足于说清。一句平常的话,能不能换个引人人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可不可以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可不可以考虑来一个有力的反问?只要常常能有这种锤炼语言的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就不是一件难事。
当前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
历年的给定资料都体现出一个“新”字,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大致分为四个类型: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理论矛盾造成实践混乱问题、突发事件问题、“四新类型问题”
1.关于政府转变职能的问题: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在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中,退耕还林仍然沿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所以出现了地方政府与农民合谋欺骗上级的事;民航总局仍然用计划经济年代的命令方式禁止机票打折,所以有禁不止。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就应该采取市场经济的做法,转变政府的服务职能—变行政命令为指导性意见,变事无巨细地大包大揽为简政放权,为发展经济做好各项监督指导工作、经济服务工作。
2.关于理论矛盾问题: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或者自相抵梧、互相矛盾,必然会造成实践上的混乱。一边是实行市场经济法则,一边又由政府出钱做广告,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开发西部,就应该变“政府行为”为“市场行为”或“商业行为”,可是,“退耕还林”工作仍然用行政手段,所以出现地方政府与农民合谋欺骗上级的事;为国家建设选拔人才靠的是高考制度,中小学讲升学率正是高考制度催生的产物,可是,我们又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升学率与减负形成了矛盾,因此在各地中小学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混乱。经济生活中,还会有定单多、任务紧与职工疲劳极限的矛盾,流动资金少、周转不灵活与少发或不发工人工资,而克扣工人工资又会影响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情绪等等。凡是理论上自相矛盾的案例,必然会造成实践的混乱。解决的办法是弄清轻重缓急,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抓大放小,留此去彼,保证总
3.关于突发事件问题:表面看起来似乎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具有偶然性。实际上,每一个突发事件既有它发生的偶然性,也有它发生的必然性。处理得当,社会就平静安定;处理不好,社会就混乱。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按照安定大局、疏导化解、利国利民、尊重科学等原则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比如噪音污染致人突发心脏病,实际是城市发展、造成城中村的长期累积的必然结果;PPA**给一些制药厂以迎头打击,但它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如果长期使用含有PPA的感冒药,其副作用就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痴迷者突然自焚,再一次说明[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是害人的邪教,应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四五十个中学生突然集体失学,是他们及其家长的法制观念淡薄的必然结果—他们片面地认为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孩子尽义务,而人民无须对国家尽义务;在超市购物突遭搜身、手指被斩,是超市法制观念不强、用工管理不规范的必然结果。对于突发事件,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社会混乱。所以,安定大局、疏导化解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4.关于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新趋势:是申论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也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遇最多的。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不断地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动向、新趋势,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法。总之,不要走前人的老路。因为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没有前人老路可走。例如,以前从来没有什么股票,没有游戏机,也没发行什么彩票,人们在沙尘、烟雾和各种噪音中习以为常,也没意识到什么叫污染。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方案,“摸着石头过河”嘛,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利,对国家有利,我们就应该大胆去设想去解决。
下面这些众所周知,但未必是热点的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法律的衔接、人才等受到严峻的挑战)依法治国的问题
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问题更多出现在基层干部身上。科技类: 网络、基因(克隆技术)非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对于科技类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反腐败问题,诚信问题
有企业的也由政府的。社会问题
(制假造假),安全生产问题,手机偷拍问题也属于科技类问题,在国外有明确的规定,手机偷拍是否属于侵犯隐私权?这方面在我国是盲点,没有明确界定,可以呼吁加大立法进程。教育乱收费现象。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例析*
中央、国家机关200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与以往的申论试卷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试卷的第三部分—“申论要求”部分(参见所附试卷)。本次考试更加突出了考察考生驾御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考生的解决间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看一下两个问题的答题要点。
第一个问题的题目是: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综合分析,可以整理出以下要点。
关于汽车工业的现状: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缺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汽车产业集团。
3.汽车市场的需求出现多元化变化;汽车总体需求上升(汽车消费的潜力大),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4.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
5.汽车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存在许多问题。
6.薄弱的零部件制造体系。
关于发展趋势:
1.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用“扶强联弱”的办法,尽快建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轿车开发能力,并创造自主的品牌。
2.积极发展经济型轿车。
3.改善服务体系,加强管理,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4.政府将积极引导汽车消费,鼓励潜在的消费变为现实消费。
5.大力推进汽车工业相关环境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的题目是:“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根据给定资料,可以整理出以下要点:
1.拥堵情况(对“我市”出现的交通拥堵情况做简要的介绍)。
2.原因分析。
(1)公交事业不发达。
(2)道路建设速度滞后于车辆增长的速度、道路功能定位不准确,设置不合理。
(3)交通管理科学化程度低,市政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科学性,其后果是阻碍车辆的通行。
(4)公民中存在与交通文明不相协调的陋习。
3.解决方法。
(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2)促进道路和汽车的协调发展。
(3)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使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4)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素质,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考生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对上述要点的表述,应结合题目要求,确定文体,谋篇布局,进行表述。试卷考察的是考生阅读分析、内容整合、表达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非只要上述要点全说到,内容分就一定全能得到,也不是像问答题那样,逐点给分。下面 结合考生的答卷,进行具体的分析。
我们先看第一题。从题目要求分析,答卷结构应包括标题、前言、主体、结尾。
关于标题。因要求中已经给定标题,所以反映在试卷中的问题不大。其中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一下。第一种情况是考生将给定的标题作为副标题使用,而自拟正标题。如: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汽丰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样做是可以的。而另一种情况是试卷上没写标题,这是要扣分的。
关于前言。这部分应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述。我们先看一例A类卷的开头: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然后由过渡句过渡到文章的主体部分。文字简洁,认识明确。而有些考生开头即用了大量的笔墨,对背景资料的信息传达却较少。反映出这些考生对背景资料的分析理解没有到位,进而反映出其综合能力较差。
关于主体。第一题在主体部分包括“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这一部分的写作中,应注意要求是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所以既不可把背景资料不加提炼地大段引用,也不可只是列举提纲。两种情况在阅卷中都是要被酌情扣分。这部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既可以分开来逐条写,也可以结合在一起按“现状、趋势”的线索来写。但从为阅卷人提供阅读便利的角度看,最好是采用分开来逐条进行的方式写。下面我们看一例A类卷的主体写作: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足:第一,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产品梢售收入及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增产增收。16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中国的汽车工业缺乏具有国际竟争力的企业,整合目前汽车工业差、乱的局面为建立具有国际竟争力的汽车企业迫在眉徒。第三,“入世”后,我国的轿车产业面临巨大挑战,要利用“入世”后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第四,我国的汽车消费过于保守,持币待呐现象严重,巨大的消费潜能将会转为消费功能突然释放。第五,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有关汽车的投诉也在不断上升,有关汽车售价、保险、上牌入户、维修、收费等各类问题影响着消费者的权益。
汽车工业的现状中有喜有忧,它的发展趋势又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载货汽车需求将增长,尤其体现在西部地区,但市场份顺将有所下降,桥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牟的需求童将有较大增长,且市场份领会进一步提高,公款购买、公务使用或商务使用的市场呈下降趋势。第二,私人晌买汽车发展势头良好,将成为吸纳汽车增长蚤的主体。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的均车政策出台,个人购牟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第三,到2005年,汽车工业的生产总值将达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其中,桥车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汽车工业的平均增长率。第四,我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里,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国政府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桥车,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第五,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也将会迅速发展,中国公路里程到2005年将增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第六,汽车的消费环境及对汽车工业的管理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及加强。
而有的考生虽然也具有对背景材料的整合能力,但在具体陈述过程中,却采用了高度概括的“提纲式”作答方式,这是要被扣分的。
关于结尾。就第一题来说,如果主体部分陈述充分,结尾可以省略。也可以采用总结式结尾,对前面的陈述起加强作用。如前面所指的例卷是这样结尾的:
由此可见,汽车工业在我国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时期,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但是我们也要充分注意到其缺点与尚不完善的相应环境。只有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的汽车工业才能更好地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去。
考试中有很大一部分考生阅读能力、驾御材料能力尚可,能筛选出有效信息,但分析、综合能力明显不到位。下面这例试卷就是这样的。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我国汽车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稍售收入、利润总顺较往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同时,据8月份资料统计,汽车工业的相关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居于40个工业行业之首。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针对我国各地区发展状况、居民消费潜力、汽车工业缺少名牌企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将会有如下发展趋势:
1.多层次发展。根据不同地域状况、不同消费水平、环魔保护的需要,开发、发展多类型汽车,以满足城市建设,农村发展和百姓的需求;
2.培养名牌企业,增强国内国际竟争力。“入世”以后,我国汽车工业面临巨大挑战,有必要进行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里,使之具备完整的汽车开发能力和完善的零部件制造体系,同时,建立良好的汽车市场,使其规范化,为竞争的公平化、公正化、公开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3.发挥本土优势,挖掘消费潜力,政府进行良性引导。汽车工业将在市场环流中抓住机遇,发展优势,完善汽车产业服务体系,以提高竞争力,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政府的良性引导,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我们再看第二题。完成第二题要在对背景材料充分整合的基础之上,首先注意到文体要求,要符合“报告”的文体。因为内容是给定材料中所含的,考生只要对给定材料整合充分,综合分析得法,就可以正确把握。然后进一步考虑在行文过程中的结构、语言的问题。
第五篇:物业费常见问题分析
物业费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
一、什么是物业费?
物业管理服务费简称物业费,是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物业管理单位对居住小区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公共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等项目进行日常维护、修缮、整治及提供其他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问题二:物业费的构成有那些?
物业费是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构成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物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
2、物业共有部位、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3、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
4、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
5、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6、办公费;
7、物业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
8、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9、经业主同意的其他费用。
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应当通过专项维修资金予以列支,不得计入物业服务支出或者物业服务成本。
问题三:什么时候应该开始交物业费
物业费从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的时候开始收取,在开发商交房之前由开发商缴纳;交房之后,不管业主是否入住都由业主缴纳。分析:
可见物业费是基于业主拥有物业后所产生的费用,是一个法定的义务,物业费收于民用于民,物业公司管理费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若拒交或拖欠物业费不仅会侵害到整个小区业主的公共利益,更是侵占了交物业费业主的利益,是不道德的行为。
拒缴物业费的理由分析
理由一:物业管理没有价值,不认可 情理分析:
理由不成立。物业管理最大的受益人是业主而不是别人。以深圳为例、十年前花5000/平方米买的商品房、现在轻易都值二万以上。除了土地升值原因外,良好的管理带来的保值也是重要因素。可与对比一下同期建造而没有实施商业化物业管理的单位住宅楼,基本造价相差无几,无市场价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业主实现的保值增值,付出的不过是每年数千元,十年数万元的物业费,而获得的利益却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这还没有计算这十年业主所享受的生活上的安全、安宁与便利的利益。
理由二:未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 情理分析:
理由不成立。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关于物业纠纷的解释》第六条对业主欠费作出以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已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规定提供服务,业主仅已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理由三:物业服务有瑕疵,管理不到位,投诉未解决等 情理分析:
理由不成立。物业费的性质并非物业企业的酬金,而是业主的共同财产,是业主承担共同管理责任的法定义务。物业企业不尽职责,可以要求它改正,造成损害的,可以要求它赔偿,实在不胜任的,还可以解聘。但即使解聘物业企业,业主自行管理,业主也要交费的,否则,共有部位的维修养护,整个小区的正常运行都将无从谈起。所以,不能因为物业企业履行职责有瑕疵,业主就获得欠费的合法抗辩理由。理由四:业主未与物业公司签订 合同,非合同当事人 情理分析:
理由不成立。《物业服务纠纷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以并非合同当事人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虽然业主非签订物业合同当事人,但实际是物业服务合同项下权利义务享有者和承担者,按照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是天经地义的。
理由五:房租合同中约定物业费由租客交 清理分析:
理由不成立:《物业服务纠纷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业主与物业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即在物业使用人不能按合同约定交纳物业费时,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要求业主缴纳物业费,当然,业主缴纳物业服务费后,享有向使用人追偿的权利。
理由六:服务质量问题,拒绝房屋,在收房之前是不用支付物业费的。
情理分析:
理由不成立:房屋质量问题与物业无关,是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这是两个法律关系,不可混为一谈,房屋质量问题,业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对开发商进行维权,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开发商整改,整个期间可以要求开发商赔偿物业费。但是业主支付物业费和开发商赔偿业主物业费是两个法律关系,不管开发商是否赔偿,业主都应该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物业费。
(房屋质量问题,购房者能否拒收关键至于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通过一般的整改就可以解决的普通质量问题,并不是主体质量问题或影响到正常的居住使用的话,依然可以视为房屋符合合同约定的交付条件,那么购房者当收房并承担包括整改期间的物业费。因此遇上这样的问题业主和开发商可以委托专业部门进行房屋质量存在的那些问题,然后决定权责)
综合分析:
打个比方。若我们让保姆去为主人买菜做饭,假定饭菜不合胃口,可能是保姆的水平有限,我们将来可以更换保姆,但是买菜的钱还是要支付给保姆的。同理,物业公司就好像业主的保姆管家,拒缴物业费其实就是连买菜的钱也不给的行为,您觉得合适吗?
拒交物业费可能产生的后果
后果一:小区走向恶性循环
采用欠费的办法最终导致的后果无法就是“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等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随着欠费数量的逐渐增加而逐步恶化、直至变成环境混乱、设备失修、垃圾遍地,危机四伏的破烂和管理缺失的家园。
后果二:房屋无法转让
现今在房屋转让交易的过程中卖家需要结清相关(水、电、煤气、物业)等费用后才能算交房给对方。若卖家长期拖欠物业费用,在结清是必然要支付高额的滞纳金给物业公司来换取结清证明;否则拿不到证明,轻则延期交房承担违约责任,重则房屋无法交易转让。
后果三:需要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物业欠费在遭遇法院判决后,业主们往往会发现需补交费用比欠费数额增加不少,增加部分就是滞纳金、诉讼费等。
后果四:个人信誉受损,将来无法贷款
根据国务院的“个人信用征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拒缴拖欠物业费的行为属于信用污点,长期拒缴拖欠物业费将会上黑名单,目前个人信用征信报告使用广泛,在涉及贷款、办理信用卡、出国签证等方面都需要使用,长期辛苦建立起来的信用不要毁在了物业费缴纳的小细节上。
后果五:房屋价值受损,转让困难 众多楼盘中往往高档楼盘增值幅度大,容易转让,其根本原因是物业管理完善。楼盘的档次划分除了硬件设施外,主要考量的就是物业管理了,若一个楼盘物业费拖欠找茬物业管理混乱,必然是楼盘的名声档次下降,房屋价值受损,更有可能没有下家愿意购买这样的物业糟糕的楼盘。
HuFangYou
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