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时间:2019-05-12 04:4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第一篇: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学识渊博是做好教师的前提,而教师知道怎么表达他们的知识及懂得选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更是做好教师的另一重要的根基。所以不是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做教师,教师必须具有“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这个“专业化”不是单纯指的学科专业,而是指适合教育对象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这些知识的拥有量要相当,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缺失某一方面知识。否则会出现水桶的短扳现象——水桶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扳。

一、教师所必需的通识性知识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包含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几方面,这是教师所必需的。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多疑问,教师要随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并且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需要教师具有更多更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学习,不断学习。1.要多读书,带头读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个人的读书有多重要,教师的读书就更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要靠教师来带动的,教师要带头读书、要引领学生读书。教师读书不能只读本专业本学科的书,要走出只要拥有本“专业”的知识就可以做好老师的认识误区,要认识到博览群书,多拥有普通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现实社会中,教师需要改变自身不喜欢阅读的习惯,要学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阅读,要在学校营造阅读的氛围和改善阅读的环境。2.要有藏书,特别要藏经典之书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包括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文化基础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有关知识和理论。它给教师以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

广博的文化视野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它使教师具有更广阔的文化基础和时代意识。这些养分从各学科的文化经典中吸取。教师要有藏书,尤其要有一些经典的藏书。3要选择好要读的书

因为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而且教师尤其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清闲时间不多。教师的阅读要做到广泛,就要有意识地选择,选好的书阅读,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教师的职业还决定了教师应该多读一些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境界的经典之书。

二、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第二层面是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所以教师首先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才能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从教师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内容上来说:

一教师对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这是对教师的第一要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有更多的心思去设计教学。二教师要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这使教师能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上协调,并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

三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中的关系揭示出来,使科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价值,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以及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愿望。

四教师需要掌握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界限、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以及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

从教师本体性知识结构的个性化上来说:

一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阶段所学习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科知识的分化与发展,教师教育需要职后的不断培训。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内容,而要随时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充实更新自己的“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并结合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教师本人个性化特征的“本体性知识”。

三、中国教师最欠缺的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在课堂中“如何组织”、“如何激发学生”、“如何实施评价”等等,都是需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支撑。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最欠缺的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即“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这是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的。

一、教师急需构建“教育学思维”

1.教师要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理解教育的本质。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关注理想个体(学生)的生成和发展,要注意处理好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关系。

价值引导,是指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偶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自主建构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的统一。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基于学生智慧发展水平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习活动是自觉自愿的;教育要将学生带入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2.教师要正确理解教育的目的 中小学教师所致力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即“双基”教育。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

3.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课程乃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措施等与微观的教学实际、学校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主要媒介和途径,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问题总是居于核心地位。教师要积极参与这有助于改造我们国民性的课程改革。4.要树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

教育评价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以往的评价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差异,以简单的书面考试为主,无视被评价者的地位与感受。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发展性评价作为新的评价理念。要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生动活泼和和谐的发展。二教师要具有心理学意识

教师要懂得一些心理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会帮助教师把本体性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构建。

首先教师必须要学习“发展心理学”,对学生的发展心理的各个阶段有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期”,比如“叛逆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有一个心理学背景的判断。其次,教师必须要学好“教育心理学”,掌握各种学习与教学的机制和特征等,做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是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再次,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科心理学”,对任教学科所应具有的心理特征与规律有所了解,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学生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四、决定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以上三种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形成未来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带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教师运用实践性知识对其他三种专业知识的整合的过程是长期的、贯彻于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是教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说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分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教学实践性知识和教师的科研实践性知识。教师的这些专业的成熟,除了学历提升、短期培训、校本培训、教育实验外,最为便捷有效的形式有三种: 1. 写详案,写反思

写详案不仅会使你对教材的知识有系统深化的理解,更会使你对教育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体现出你独特的教育智慧。

写反思,你将开拓无数的教育探索之路,你将积淀无比的深厚的教育智慧。2.教学叙事研究

教育行为研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策略,而行为研究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是以教师历历在目的职业生活为基本的立足点,通过激发教师对自己的日常职业生活的描述与记叙以及整理和反思,从而使得教师亲身体验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生命之美和职业生命之乐。

第二篇: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故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决定其在求职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要想有所作为,大学生应该尽早确定择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那么,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呢?我认为:

一、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础。广博的知识视野是对人才适应社会岗位、应变环境的文化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求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达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拓展所学到的知识,有所创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打下宽厚、扎实、系统、严谨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功底,才能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动及职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2)掌握一技之长等于获取竞争特殊专业岗位的入场券。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专业方面工作,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评价的资格化倾向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资质也逐步融于社会化、客观化、公平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如:在校期间开始参加相关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通行证,为以后择业、评聘技术职务、薪酬晋升奠定了基础。

(3)掌握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为适应社会岗位的全方位要求奠定基础。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大学生应利用专业学习的空余时间多读一些社会科管理方面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从而提高竞争力。如: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能力。

(4)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为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条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只掌握本专业现阶段的知识很难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大学生在宝贵的在校时间里应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延展,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信息、关注新行业发展动态、涉猎现代科学书籍,使自己具有专业眼光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思维方法,紧跟国际科技发展的步伐,为自己的择业拓展广阔的空间。

二、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

(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知识用不上、有些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行为方式,尽快培养自己的社会应变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这就难免发生矛盾。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要以我们民族善良、诚实的传统美德来善待他人,“将心换心”“以诚相待”,学会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要学会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的本领;学会处理具体问题时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3)表达能力:以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础性素质,故又称为语言文字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文句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条理性。

(4)开拓创新能力:用已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选择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提出新思想的能力。

(5)动手能力:把创造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这种动手能力对工科大学生尤为重要,即在实际工作中既能讲出科学道理又能动手干出样子。大学生充分利用实习和勤工俭学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6)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用人单位对具有一定交往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挑选大学生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同时对在校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担任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做一些社会工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以利于今后工作。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单元的数量、质量、类别及其组合方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这一涵义.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建立知识结构时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主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建立的方法上要注重对知识类别的区分和知识质量的掌握,优化知识单元的组合方式,此外还要对知识结构进行调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原动力,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大力推动自主创新

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坚持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并举,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力度,强化消化吸收,提高再创新能力,把引进与研究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行业技术中心,集中力量对关键、共性和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科技成果,为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到2010年,全省行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基地,支持农业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支持一批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力争在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工业智能控制、生物快繁、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研发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技术,为建设制造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支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字文化传媒等科学技术,促进学习型社会和健康社会建设。围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节约型社会和生态省建设。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立足优势领域,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依托,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海洋综合开发等高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科技成果,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一批成长快、关联高、渗透强、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到2010年,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建立和完善风险资本投入、运营和退出机制,发展风险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山东投资创业。进一步抓好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园区建设。重点推进齐鲁软件园、中创中间件软件园、济南先进机电制造、沿海海水淡化、烟台果蔬深加工、淄博工程陶瓷、莱芜新材料、济宁生物技术、鲁北海洋化工、禹城功能糖等10个产业化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加强中俄、中白、中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要围绕核心发展领域,强化集聚意识,提高引进技术的层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优势突出的特色高新园区。到2010年,力争3-5个高新园区综合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大企业兼并、联合科研机构,增强企业开发实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以独创的技术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群;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联合协作,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50家。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提升技术市场,加强中试基地、行业技术开发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及多种类型的孵化器,培育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增强人才智力的保障能力

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各级培训机构作用,完善出国和进高校培训机制,加强党政管理人员和公务员队伍培训。通过出国培训、与名牌大学联合办学、举办各种论坛讲座、短期培训等方式,搞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实施好“泰山学者”建设系列工程,加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施对西部的人才倾斜政策,鼓励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到2010年,党政人才达到3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500万人;高技能人才100万人,中级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60%以上,高级工以上比重达到20%以上;农村实用人才200万人。

2.建立健全劳动者培训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拓宽成才渠道,通过在岗轮训、再就业培训中心、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在职教育和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者。扩大金蓝领培训规模,建立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鼓励引导企业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搞好再就业培训,促使下岗失业人员尽快重新就业或独立创业。实行输出劳动力自费为主,政府牵线搭桥、适当补助,用工企业自主培训或委托职业机构培训的方式,以掌握1—2门基本专业技能为标准,五年培训300万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打好基础。

3.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建立人人能成才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建立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人才自由有序流动的机制,建立人才主要由群众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的机制,建立奖优惩劣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扩大推荐选拔范围。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社会化与规范化,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上岗机制。健全和规范各种奖励制度,完善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办法。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一流的生活条件、科研条件、发展环境和创业服务,继续引进两院院士、学术带头人和国内外高层次专家来山东工作或兼职,吸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发明者和高科技人才来山东发展,吸引海外留学生和各方人才来山东创业。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人才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高等院校必须以创新为灵魂,把培养创新人才,提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073-01

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农业院校必须以创新为灵魂,把培养创新人才,提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一精辟的论述,即阐述了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又指明了科教兴国必须依靠创新。

一、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1、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在高等农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不懂得自觉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创造性的灵感和思想火花难以产生,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和简单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

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一转变教育思想,认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信息爆炸、知识涌流、学科交

叉、知识更新周期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转变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大

学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1.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而要教育学生去鉴别和运用所学知识;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去发展知识,利用已知

获得未知。高等教育要越来越接近研究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研究因素,使大学生在所获得的知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独立性、探索性、创造性。要提倡和支持大学生组织课外的科研小组和各种“科技协会”,结合所学知识,从较小较易课题开始,通过查阅文献

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弄清课题的来源和意义,在科研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在撰写科学论文报告过程中发挥创造意识。

我校实施的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研究工作,既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取向”,增加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兴趣和热情,又能培育学

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

2.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知识,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基础知识反映事物的基本规律,其特点是适应性广,能广泛地应用到具体的知识领域。然而,现代科学发展既向着又分化又综合的方面发展,又互相依赖

共同作用于人,因此,大学教育应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文理渗透的教育和研究,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具有自主创新

精神的新型人才。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

和勇气。一般来讲,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文化素质,三是业务素质,四是身体素质。素质是知识、能力的内化和升华,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修养的内在品质。素质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之间具

有内在不可分的联系,必须把三者有机地综合起来,贯穿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这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是时

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应因势利导地加以发掘,启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施

展才华,造就出各具风采的时代新人。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试行选课制,引导大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采取选修、辅修课的方式,拓宽知识面,发挥兴趣爱好,去寻求自己所特有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选择志趣,发展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广博的知识,把知识与能力融汇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高校应积极引导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拘一格,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和个性特长,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各类创新型人才。

二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

教学方法是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

术层出不穷,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要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1.改进知识陈旧、现代化理论和方法反映不够、理论偏重、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教学内容,实行精选、精讲、突出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学习,将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重点和难点。主讲教师既要学有所专,又要拓宽知识面,博采众长,要对前人的知识和书本知识进行加工制作,努力使自己教学方法和手段富有创新,更加切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结构与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氛围都应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吸引力。在教学环节上,要有适合于每门课程教学的先进方法和手段,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双方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教学创新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学互动,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新知识、科学接受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对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要讲清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概念;建立起对自然、对社会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使丰富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成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讲细讲透、“填鸭式”等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只有引导学生会思考,敢探索,勇追求,才能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3.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各自优势,找准结合点,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的培养、教育功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并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必要时可结合讲点科学史和方法论,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灵活掌握正确的思维逻辑。还可以通过组织报告会、讨论会的形式,给学生有发表个人创见的机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4.建设一套科学的考核测试和成绩评定办法,是督促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指挥棒”。教师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要以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为前提,对考核测试和成绩评定办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通过考试,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结论、公式和题型,使考试真正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挥棒”。

三落实教书育人,营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知识可以从电化教育中学到,但没有与教师高素质的交流,创造思维是很难学到的。因此,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人才。

1.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教师如果没有创造能力或者创新精神缺少,而又不懂如何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那么,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因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2.教师要转变教风。教师要放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一定程度地独立作出决定,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放弃对学生手把手式、抱着走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事物主动思考的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和善于使用信息系统提取合成信息的能力和大胆提出有创意的设想等等;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寻找工具以及寻找什么样合适工具去猎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去实现知识创新,发挥创造意识。

3.学校要优化教师队伍。通过优化教师队伍,选择好学科带头人,使那些能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在该学科的某一或几个领域中有突

出成就,而又能掌握整个学科发展方向,与国外学术界有广泛接触和联系的,学风、教风正振又能团结同志的教师担当学科带头人,一个带动几个、十几个人向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才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把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4.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从应试教育到创新能力培养,要通过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过程。学校要以改革考试为龙头,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在不断修订和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过程中,推动教育思想的真正转变。从而使教学诸环节得到逐步改革,最终培养出高素质具备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

总之,在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共识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智力资源却是无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师的责任,又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国家的政策、法规做保障,特别是资金设备的投人和支持,对于人才培养会起到直接作用。

第三篇: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1、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什么?1知识结构2教育能力3艺术创造力

2、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内容?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价值和目的,学习问题,课程和内容问题,教学原则和方法问题,教师问题,环境与管理问题等。

3、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1是现代人文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具有审美能力可从美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3具备审美能力,可使审美情趣更高尚。

4、介绍美术教育的本质价值观?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文化。

5、现代教育的美术学习理论是什么?认知理论,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完形理论,人文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创造性理论,艾斯纳的学习理论。

6、美术学习中智力开发的意义是什么?1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能力,2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3,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分析判断能力5促进其他智力活动发展。

美术教师劳动特点?1主导性,教育性,连续性,复杂性等。2自身特点:审美性,情感性,示范性,个别性,创造性。

7、美术学习中智力开发途径?1重视双基学习增强理解力2重视知识运用,提高创造力3重视不同风格促进形象转化4丰富表达力,强化学习。

美术教学大纲的性质和作用?1是编写教材的依据2组织教学的依据3考试命题的依据4教学评估的依据。

8、美术教学设计关键?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探究中生成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解读生成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9、美术教材的作用?1直接体现美术教学大纲2据此组织美术教学活动3参照评估美术教学质量

10、如何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配器美术教学设备器材,专用教师,展示美术作品场所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等3广泛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如美术馆4充分利用网络5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11、美术有什么特点?静态性,可视性,造型性,空间性。

1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体、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等。

13、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的区别?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级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味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的涉及作品的思想内容。

14、艺术的功能?认知功能: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载体,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认识作品创作的年代的一些社会风貌,通过艺术作品了解和学习历史。教育功能:科学是以理服人的,而艺术则以情感人,艺术通过对观众情感的影响而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境界。艺术教育有着科学文化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属性,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可以说,审美功能是艺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15、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1审美能力是现代人文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具有审美能力,可以从美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3具备审美能力可以使审美情趣更高尚。

16、怎样理解艺术形式的含义?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得到表现。1艺术形式有两个层次:内形式,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外形式,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2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3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17、艺术活动中的三种审美效应?:(1)共鸣。它是指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心灵感应状态,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生产相同、相似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为审美共鸣。(2)净化。它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共鸣的产生,可以陶冶情操、调节精神,从而达到提升人格的状态。(3)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18、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3)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19、简要介绍艺术意境的特征?艺术意境是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蕴含、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它重表现、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在意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情和意,“情中景”、“景中情”融合一体。

20、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要提倡风格的多样性?(1)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千差万别,人们鉴赏的多种不同需要,文学体裁的不同要求等方面,说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乃是社会发展和文艺繁荣的客观需要和必须趋势。(2)结合艺术发展的历史事实,指出反动统治阶级对官方风格的提倡及对其他风格的扼杀。(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因此,应当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提倡风格的多样化。

21、艺术家的特征?1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2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3艺术创造又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即审美的精神生产。艺术家正是从事审美精神生产的人。

22、简要介绍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和内容2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3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23、艺术鉴赏的涵义?是一种以艺术作品对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24、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美术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教学内容及门类的多样化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性和有效性3在现代社会里美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美术专门技术的传授是美术院校承担的。

25、美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生产形态的区别?1强烈的主体性2独创的艺术形象性3形式构成的审美性。

26、美术的功能?1认识、教育的功能2审美功能3实用功能4传播交流功能。

27、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1客观因素:没时间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现实生活及其包括的意义,一般称为题材2主观因素:美术家对美术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一般为主题。

28、绘画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是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创造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基本特征:1形式的变幻2瞬间的凝固3丰富的意味

28、绘画的艺术特点?(1)在二维空间上创造三维空间(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29、如何从欣赏的角度看待一幅作品的构图?1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2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4构图符合形式美法则 5位置安排是否得当

30、绘画中表现物体间的距离和深远空间主要利用哪些因素?1物象的大小2)遮挡关系

3透视变化规律 4色彩变化 5虚实变化

31、艺术活动的构成?我们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2)艺术创作与制作;(3)艺术作品;(4)艺术传播与接受。

32、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1高尚的人格修养2广博的知识学养3精湛的技巧素养4无尽的创造精神

第四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我为自己拟定了以下计划:

一、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听课,是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课之余,积极聆听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一次听课,我都对照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吾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我的课堂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广泛阅读教学资料。

闲暇之余,我常常借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语文专业期刊,登陆语文教学网站,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拜读语文特级教师的心得论文,借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在这些教学资料中,丰富的教学论文,指导着我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导思,教会我如何优化阅读形式,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运用比较法激发作文创新思路,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四、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避免犯同一个地方跌倒的错误,离不开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每次讲课结束,我都会仔细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疏漏,写在自己的教案上,避免下次再有同样的问题发生。比如,这节课讲得有点太多了,学生阅读和思考文本的时间太短或者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梯度,引导不流畅等等,每次我都努力找出自己的不当之处,提醒自己注意,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五、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一味被动接受,而造成设计教学文本能力逐渐缺失,我一般会采取先写后补的方式进行。每一篇课文,我先自己反复研读,然后理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再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去设计该如何切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引导等。把教学思路写出来之后,再查阅相关资料,在对比中,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和需要借鉴之点,再做修改。最后,在集体备课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做出较为成熟的定稿。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

第五篇:会计专业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技能人才。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计算机应用、点钞、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等,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又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并且通过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能力结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谨慎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效益、市场、竞争、风险等观念。具体能力要求有:

①点钞和小键盘数字录入。能识别钞票真假,并快速准确点钞,能快速准确的通过小键盘进行数字录入。

②记账、算账、报账、理财。能熟练运用会计知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能为有关各方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③计算机操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出纳、电算会计处理,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工作。

④交往合作能力。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具有社会活动、处理交际事务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应有把握政策的能力,能够及时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和财税金融政策,并能运用于工作中,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能在外资银行从事相关工作。

下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结构5篇

    (一)基础知识 它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第一层级。人们通常所说的领导者的知识面应当宽一些,基本功应当扎实一些,主要是指基础知识这个层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马克思主义......

    动物知识结构

    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也叫单细胞动物。它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代表动物:草履虫。草履虫的生殖为分裂生......

    培训知识结构

    2011建模培训纲要 主要知识点: 规划模型预测模型评价模型概率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 计算方法 智能计算1. 预测模型 回归模型 灰色预测 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 马尔可夫链2. 分类评价......

    散文知识结构

    一.散文结构通常有如下形式: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怀念”的时序而写;许地山的《落花生》,则依“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而写......

    论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

    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 现代教育的观点认为: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应当成为科研型或专家型教师。对专家和新手的对照研究表明:专家的职业知识结构与新手的职业知识结构无论在数......

    谈生物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谈生物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 中国大学教学 作者:刘海涛 吴雪梅摘 要:教师知识结构是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强调与教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舒......

    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共5篇)

    新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通州市刘桥中学王红燕 摘要: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物理教师知识结构问题,本文提出了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本体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先进的条件性知识的......

    语文知识结构框架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结构框架 一、基础知识 字 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形旁声旁)改正错别字 查字典(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法)字的笔顺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理解词语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