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1日在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湖州市代市长 陈伟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历史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总基调,深入实施“八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两看两比”活动,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1070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2亿元,增长13.1%;外贸进出口总额95.3亿美元,其中出口80.9亿美元,分别增长9.3%和9.5%;财政总收入27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7亿元,分别增长10%和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044元,分别增长9.8%和10.8%;城镇新增就业5.82万人,登记失业率3.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人口自然增长率2.2‰。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8%、2.8%、3.5%和4%以上。除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外,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宁杭高铁建成通车,我市跨入“高铁时代”;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通过专家组考察评估。
(一)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以有效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统筹浙商回归、外资利用、央企合作,推动招商引资聚焦“大好高”项目,到位省外浙商回归资金144.6亿元、外资10.6亿美元,新签约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开展“百个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474.6亿元,工业“双十双百”、服务业“双百”计划均超额完成。提升产业平台集聚功能,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优化提升、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4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129亩,批而未供土地净减少4352亩。安吉获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增金融机构贷款231.5亿元,完成直接融资121.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稳步发展,民间融资规范管理试点扎实推进。
以工业强市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2.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1.8%和14.4%,南浔电梯等一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列入淘汰计划的76家企业全部关停到位,吴兴区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长兴县成功打造“全国粉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20条”,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0.2%。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湖州文化发展集团、旅游发展集团相继成立,安吉县成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落户德清。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4万亩、现代农业园区8.3万亩,农技研发与推广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湖州农业科技园区晋升“国字号”,吴兴区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出台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20条”,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
以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出台创新驱动发展“22条”,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重点工作,我市入围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省级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挂牌设立,德清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加快建设,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城、安吉科教文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强化政产学研金合作,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的合作不断深化,市本级首家科技银行组建成立。制定优化企业人才服务“10条”,新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人才79名,新入选“国千” 6人、“省千” 9人。大力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创新能力,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62家。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在创新发展中培大育强、扶小促优,纳税超千万元企业新增51家,达到37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8家;完成“个转企” 6060家、“规下转规上” 229家、“限下转限上” 252家。
(二)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统筹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杭长高速公路北延项目正式开工,318国道改线工程加快实施,长湖申航道浙江段扩建工程全线建成。有序推进湖州中心城市重点城建项目,梁希森林公园一期建成开放,10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新浙北、东吴国际相继落成,外环线、奥体中心等建设步伐加快。整体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湖州开发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块框架全面拉开,太湖度假区滨湖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吴兴东部新区建设持续推进,南浔城区功能形象切实改善。全面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打通了一批断头路,改善了一批拥堵点,全市投放公共自行车5550辆。中心城区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取得实效,“数字城管”系统建成运行。三县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织里镇、新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不断深化,中心镇发展改革加速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深化。新建成市级美丽乡村94个,安吉成为全国首个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示范县,德清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复垦1.7万亩。市区美丽乡村路建设行动启动实施,全市农田水利五项标准化工程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工作全面开展。新创建五星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0个。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八里店南片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南浔城南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全市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达到53.7%。
城乡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完成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1844.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851.4万平方米,“三改一拆”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全面开展“四边三化”和“清理河道、清洁乡村”行动,一批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集中整治。组织实施河道清淤疏浚保洁等治水十大工程,全市河道逐一落实“河长制”,水环境治理工作基本实现“近期洁”的目标。成功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全部获批立项。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十大工程扎实推进。铁腕推进矿山企业综合治理,拆除无矿山加工机组253套,建筑石料出港外销量压缩40%以上。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生猪、温室龟鳖养殖“双控”管理。全面推进生态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技术核查。
(三)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强化。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推进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养老、医疗、失业、低保待遇水平得到新提高,在全省率先开展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试点。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房项目46个,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111户。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政府助学工程深入实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6个,“文化走亲”项目荣获第十六届全国“群星奖”,文化发展指数提升至全省第三位。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成功举办。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10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县级以上医院“一号通”系统建成使用。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项目扎实推进,“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深入实施。残疾人以及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实施社会管理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开展“排查整治、强基促稳”专项行动,“平安湖州”建设取得新成绩。“六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援助不断加强。继续开展公安惠民十大行动,民意导向型警务模式创新发展。德清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取得实效。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管理机制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强网清源”行动,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双拥工作以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深化,对口支援以及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特别是有效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和持续高温干旱、强台风“菲特”等重大自然灾害,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四)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取消市级审批事项19项、下放83项、合并36项,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整合建立“12345政府阳光热线”,全力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办法,建立影响机关工作作风和效能行为问责制度,初步测算市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2.6%。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各方面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克难攻坚、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外来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湖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工作中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少数企业困难加剧;有效投资增长乏力,特别是“大好高”项目不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治水、治气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民生改善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政府自身改革步伐亟待加快,转变职能、提升效能以及加强政风建设都需要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有坚强的决心,有必胜的信念,一桩桩、一件件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特色发展潜力巨大,机遇面前必须乘势而上。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区域竞争更为激烈,挑战面前必须迎难而上。我们一定要高举改革这面大旗,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用足用好区位、交通、生态、人文组合优势,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扎实有为地做好政府工作,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突出聚力发展主题,把握稳中求进基调,激发改革创新动力,着力建设工业强市、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增进民生福祉、强化作风保障,以积极进取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力争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均增长7.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省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提高0.1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政府工作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抓改革、增活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突出政府自身改革先行、经济体制改革牵引,着力在要素配置市场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全面释放改革红利。二是坚定不移抓发展、强经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着力扩投资、拓市场、兴实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实力。三是坚定不移抓治水、促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统筹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深入推进水气共治、城乡共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湖州,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四是坚定不移抓实事、惠民生。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安定和谐。五是坚定不移抓作风、优保障。坚持敢担当、重实干、善攻坚,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精神抓推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在干事创业中锤炼作风,在作风改进中保障发展,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营造一流的发展氛围。
三、2014年重点工作
(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深化简政放权,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投资项目快速审批办法,抓好涉审中介服务机构清理规范工作,全面推进全流程高效审批服务。研究制定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标准,探索推进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推进政府性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和规范债务管理。完成新一轮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推进事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推动市本级加快发展、增强实力。
激发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活力。深入实施支持浙(湖)商创业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十大工程,鼓励民间资本办医、办学、办文化,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继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争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5家。健全接沪融杭长效机制,积极对接和服务上海自贸区,借力发展新产业。打造通关、物流、保险、结汇、退税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外贸展会、跨境电商、境外设点、境外收购“四位一体”外贸发展新模式。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对口支援,推进对外交流。
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统筹用地保障和耕地保护,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万亩,垦造耕地8000亩,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复垦8000亩。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深化长兴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稳步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强化企业单位用地用电产出效益评价,加快健全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差别价格制度,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全力争取扩大信贷有效投放,推进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金融服务创新,力争金融机构贷款新增230亿元以上。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稳健发展,推动民间融资规范管理实现县区全覆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经济金融秩序。
(二)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引浙商、招央企、选外资多管齐下,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强化建链、延链、补链,完善“大好高”产业项目引进推进工作机制,力争省外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60亿元,央企合作实到资金30亿元,实到外资11.3亿美元。坚持引进市外项目和培育本土企业一视同仁,狠抓大项目建设,支持成长型企业,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实施市重点建设项目182项,力争当年完成投资500亿元。在工业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各实施百项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分别超百亿元。推动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一核四辅”高质量发展,做强核心区块、做优主导产业、做大优势企业。加快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建设,推动各类开发区、园区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打造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四张科技名片。加快现代物流装备等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22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深化与大院名校的政产学研合作,推广德清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建设经验,新引进重点创新载体15家,组织实施100项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项目。深入实施南太湖系列人才引育工程,新增“国千”、“省千”人才15名左右。大力推进“四换三名”,淘汰涉及200家以上企业的落后产能,实施1000项左右的工业现代化技改项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200亩,组织300家以上实体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抓好质量强市建设和品牌创新、标准创新,实施领军型、成长型、创业型“三个一批”优秀企业家建设工程。
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工业创强,实施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品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培育、技工培养“四位一体”提升行动计划,切实抓好现代物流装备等7个重点行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全面完成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整治提升年度任务,进一步加快吴兴织里童装、南浔小木业、德清小铸锻、长兴耐火、安吉小竹业等行业整治提升步伐。加快推进南太湖旅游综合体、天使乐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南浔古镇争创5A级景区,启动建设湖州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争创国家乡村度假(休闲)示范区。加快商业布局优化和流通网络建设,促进传统商贸业与现代网络经济融合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安吉川达、南浔鑫达等重点内河支线项目。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健康养生等新兴服务业。统筹粮食安全保障和品质农业发展,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0万亩,全面完成1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加快建立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推广生态循环型农作新模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坚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认真落实四级“河长制”和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制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确保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尽快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年内覆盖到70%的规划保留自然村,农户受益率提高到50%以上,新建设施运行负荷率达到70%以上,确保取得水环境“中期清”的阶段性成果。大规模开展河道清淤整治,加快农田水利五项标准化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洪抗洪能力;加强城镇排水管网和泵站建设,切实保障城镇汛期安全;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快城乡一体供水设施建设,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以治尘、治烟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深化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加强道路扬尘、露天堆场、秸秆焚烧等治理工作,加快工业废气、车船尾气等治理进度,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开展污泥刷卡转运工作试点,建立土壤污染联防机制。坚持减点控量、治污达标,继续强化矿山企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四边三化”,巩固整治成果,完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三改一拆”,全面开展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着力加强拆后利用和建设。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严格实行新建项目能耗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制度,健全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高能耗、重污染项目建设。组织实施节能技改“双百”行动和60项以上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加大煤改气、光伏发电、光热利用推广力度,加快工业企业、规模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开展企业核定用能工作,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推进建筑、交通、商贸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加强排污企业规范化管理,推进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完成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加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推进林业碳汇试验和试点,逐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县区、生态市联创步伐,力争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
(四)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着力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
统筹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龙溪港东岸改造、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湖州中心城市核心区功能。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区块、黄芝山西拓区、康山分区等开发建设,打造湖州开发区发展新空间。完成南太湖区域概念性规划编制,加快启动长兜港以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太湖一体化开发。启动梁希森林公园二期、湖山大道项目,稳步推进南郊风景区开发建设。加大对吴兴、南浔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城市整体发展功能。基本建成中心城市外环线项目,加快城市内部交通微循环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大城管”格局,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抓好德清省级城乡体制改革试点,推动三县城市建设不断跃上新水平,促进县城与湖州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中心镇改革发展,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先行先试。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化美丽县区、乡镇、村、户“四级联创”,提升和建成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加快中心村培育和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村、特色村。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置模式,探索构建城乡一体环境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市区美丽乡村路建设行动,全市建成农村联网公路2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30公里,加固和改造病害桥梁60座。大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阳光化管理,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深入推进八里店南片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南浔城南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与浙江大学的市校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杭宁高速公路拓宽项目前期,加快杭长高速公路北延、318国道改线工程建设,建成104国道长兴夹浦段等干线公路项目,启动实施京杭运河湖州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商合杭铁路、湖苏沪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项目前期,继续深化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电力、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安全保障和高效运营水平。
(五)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低收入群众增收工作。加大对“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和创业扶持工作。引导适合人群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整合市区新农合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不断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支持慈善等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网络建设,打造“文化街景”等特色品牌,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竞技体育。实施市级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和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加强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加快创建省级卫生强市。启动市中心医院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吴兴区人民医院、南浔区人民医院建设。落实“单独两孩”政策。稳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大力提升“平安湖州”建设水平。分类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促进基层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实行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培育法治文化,加强法律服务,推动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完善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创新,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推进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等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各位代表!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福祉是最大的政绩。今年,我们将全力以赴办好以下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一是城乡治水。启动建设太湖水厂。开工建设苕溪防洪与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完成170公里以上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建筑石料实际开采量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在产矿山100%达到市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督促66家造纸、印染行业重点涉水企业完成整治提升。完成中心城区二环西路(江南车城)、太湖路-陵阳路口、外环东路-苕溪路口、青铜路-龙王山路口4个内涝点的治理。二是大气治理。督促浙能长兴电厂完成1台火电机组脱硝改造,统一能源热电、织里长和热电、南太湖热电、协鑫热电、加怡新市热电等企业完成8台热电机组脱硫改造,湖州南方水泥集团完成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改造。创建建筑施工场所绿色工地30个。实施中心城区过境渣土、矿石运输车辆加盖密闭全天候监管。中心城区高污染机动车限行区域扩大10平方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三是食品安全。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生产基地6万亩。完成10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化管理示范单位50家。食品生产企业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四是住房保障。新竣工保障性住房5356套。对95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实施改造。建成渔民陆上安置房950套。五是宜居环境。创建市级美丽乡村40个。创建市级生态村50个。完成中心城区10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六是公共交通。新增、更新公交车100辆,调整和优化公交线路20条。完成中心城区三环东路-吴兴大道、二环西路-西塞山路等5个拥堵点的治理;打通高富路延伸、所前街延伸等4条断头路;建成时代广场公交换乘中心和馨水园、太湖度假区公交首末站;新增公共自行车2000辆。七是就业帮扶。帮扶困难人员就业3000人。开展残疾人就业帮扶2000人。八是医疗服务。完成湖州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医院实现检查检验报告网上查询,市级医院实现分时段预约挂号;完善基层“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新(迁)建和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8家;实施尿毒症患者血透服务提升工程,增强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一医院以及县区医院血透服务能力,新增血透机60台。完成红十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4.5万人以上。九是养老助残。新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0家;对1万名生活困难老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对计生失独父母给予特扶金和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助。为4万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5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免费改造无障碍设施。十是教育文体。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费减免惠及6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2万人次,助学券惠及家庭困难中小学生2000人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0个。开展文化走亲200场、中心城区社区数字电影放映200场。新建成市级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示范点50个。
(六)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全面贯彻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标准,把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听取政协意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听证、社会公示制度。推进“湖州发布”政务微博建设,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肃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长效化机制。深化“两看两比”活动,全面加强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的政府执行力建设,大力推进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责任化考核,促进政府服务提速、提质、提效。完善“12345政府阳光热线”运行机制,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切实加强教育、监督、管理,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顾大局、有激情、能干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全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三公”经费预算总额在上年预算基础上压缩30%。加强财政资金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发展成就令人鼓舞,改革势头催人奋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让我们在中共湖州市委的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为实现“四个翻番”、打造“四个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09年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2月24日在湖州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湖州市市长 马 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很不寻常、很不平凡,我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按照“好中求快、全面协调、稳中求进、惠民富民”的总体要求,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克难攻坚中取得新的成绩。
——经济增长平稳较快。地区生产总值1034.9亿元,增长10.6%。财政总收入133.8亿元,增长1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6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1.1%,其中出口增长33.4%。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1%,其中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6.4%和22.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2.1%,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5.5%。
——城乡统筹成效明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推进有力、成效显著。湖州中心城市建设展现新的面貌,我市跨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行列。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4.3%,18个中心镇培育工程启动实施。德清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长兴荣获全国金融生态县称号,安吉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点县。
——群众生活继续改善。全市财政支出增量中的74.1%用于民生,十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51元,分别增长9.9%和12.7%。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登记失业率3.3%。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
——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十五年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健康水平继续提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0.19‰。平安创建扎实推进,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及时把握我市经济运行的新趋势,全力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面落实保增长、促转型的各项措施。认真实施创业创新“1+8”政策,分别出台工业“25条”、服务业“15条”和房地产“15条”等政策。加强外贸预警机制和应对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优化出口结构,7只品牌被评为“浙江出口名牌”。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检查,取消或暂停征收6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地方税费近2.6亿元。积极引进异地银行,大力推动银企合作,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所有县区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新增贷款123.6亿元。深入推进工业“二三三”结构调整,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总量首次超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218家“亿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3%,明星企业、优质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升华集团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永兴特钢利税超过5亿元。制定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旅游创强”工作全面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31.7亿元,增长29.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传统运输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商贸流通业实现快速增长。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建成4个省级、21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建3个省级竹子现代示范园区,新增2家国家级和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二)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坚持内外资并举、“大好高”并重,成立10个产业招商组,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到外资8亿美元、市外内资66亿元,三一重工、海信惠而浦家电、天马风电大轴承、蓝孔雀纺织科技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百密逊生物医药、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永吉生态木业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扎实推进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成功举办接轨上海活动周,与上海世博局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功能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加大有效投入,狠抓项目建设,1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5.7亿元。宁杭铁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二期启动建设,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建设顺利推进,湖苏沪城际铁路列入国家规划,长湖申航道湖州段扩建工程全面实施,老虎潭水库下闸蓄水,合溪水库建设、大钱港整治以及能源、信息化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完善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开展“百个部门助推项目”活动,实施服务业“双百”计划,完成工业性投入29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20.9亿元。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32个项目列入中央新增1000亿元预算内投资计划。坚持保障建设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并重,深入开展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取得新增建设用地农转指标3.1万亩,完成项目供地2.9万亩。
(三)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58家,12家企业入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6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新建了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3家科研机构入驻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5.6万平方米,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18家。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首批创新团队11个,市本级2.3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成运营。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专利授权量增长30.9%,新增国家驰名商标24件、省名牌产品32只。推行更为严格的能耗和排放准入标准,切实加强用能监察和环保执法。认真实施节能降耗“双百工程”,全力推进35项减排重点项目,建成2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25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全市各建制镇实现全覆盖。加快淘汰一批小锅炉、小印染、小纺织等落后产能,有效整治旧馆有机玻璃等4个省、市级重点环境问题,全面完成存栏猪100头以上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增省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7.1万亩。切实加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落实防治太湖蓝藻应对应急工作十大措施。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在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省第二。
(四)切实加快新农村和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市校合作共建工作,新增合作项目164项,省部联建、军民共建、村企结对深入推进,创建新农村实验示范乡镇5个、村28个。建成36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完成215个村环境整治提升、12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36个农村新社区。完成土地整理9.4万亩,通过土地开发、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1.6万亩。改造通村联网公路373公里,完成河道清淤1218公里,改善14.5万名农民饮用水条件,电气化县区实现全覆盖。基本完成每个村级组织配备一名大学生的任务,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7家。启动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重点扶持12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落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79个,建立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帮扶10150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有21个村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61个村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市新增农田流转面积11.8万亩。出台农村住房抵押借款暂行办法,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合力推进中心城市各大片区建设,中心城区“一港两区”建设、“三路一河”综合整治以及6个老居住区改造全面推进,滨湖大道、太湖明珠、渔人码头全面开工,仁皇山市政二期、湖东大桥等一批骨干路桥工程全面实施,西南新区连接主城区的金湖大桥、银湖大桥及主干道全面通车,东部新区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南浔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湖州大剧院、市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运行。市水务集团正式成立。中心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用房达标率提高到78.7%。坚持阶段性整治与长效性管理相结合,狠抓城市保洁、市容管理和建设环境整治,城市品位得到新提升。
(五)努力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实施创业促就业“845”工程,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8万户,增长13.5%。深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全面执行劳动合同制,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分别突破50万人。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得到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29.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24元。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1291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创新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住房保障扩面提标,完成困难群众廉租房保障858户、危旧房改造1508户。依法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教科书费,减免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高考上线率继续位居全省前茅。湖州师院教学质量工程深入实施,湖州职院成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及优质服务,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制度。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圆满举办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湖州首届陆羽茶文化节。扎实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组建湖州日报报业集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中期检查。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双拥、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人防、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国防和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不断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平安细胞”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两个排查”、“涉奥信访”、领导大接访等活动,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胜利完成奥运安保维稳任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全省第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下降”。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置问题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深入实施重大决策社会征询制度,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得到新加强。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一线创新业”活动,启动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建立重大项目“一站式”全程协调服务机制,加快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探索建立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得到新推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政监督专项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和违纪违法行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2008年,在抗击50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我们迅速动员、周密部署,全力保畅通、保安全、保民生,努力把雪灾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受损基础设施、建筑物得到及时修复重建,受灾企业提前恢复生产。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坚决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湖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组织全社会力量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提前完成15万顶救灾帐篷生产供应任务,多批次派出应急力量开展救援行动,捐赠款物1.57亿元,妥善救助灾区来湖伤病员和学生,全面完成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启动三年对口援建工作,首批援建项目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工作艰辛难忘,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心血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援湖州建设的驻湖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省部属驻湖单位,向所有关心、参与、支持湖州发展的海内外投资者、建设者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矛盾,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投资、消费、出口增长趋缓,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制造业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紧迫;财政增收压力明显加大,居民就业形势趋向严峻,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增多;行政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行政效率不高,违纪违法案件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也是做好经济工作机遇难得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市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但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进程不会停止,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态势不会逆转。必须看到,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意图坚定不移,为我们推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必须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市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发展潜力正在显现。我们深切地感到,信心要比黄金贵,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全市上下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危中寻机、抢抓先机,就一定能够实现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把握“保增长、抓转型、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强保障”这一主线,在应对挑战上出实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科学发展上见实效,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我市实际,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其中出口增长13%;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3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6%,二氧化硫排放量无净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不高于省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决保增长,主动抓转型。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努力促进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政企联动,狠抓有效投入,扩大市场需求,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转型升级,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着力强基础,不断增活力。把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作为基础性工作,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坚持企业为基,切实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坚持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做到凝聚内力和借助外力并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开放的举措赢得主动。
(三)坚持重民生,全力促和谐。把重民生、促和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切实优服务,努力提效率。把优化政府服务、改进机关作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坚持狠抓政府服务不放松,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为了民生干,切实增强政府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坚持狠抓机关作风不懈怠,着力提升行政效率,努力增强政府公信力,切实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三、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务之急是帮扶企业,关键之举是招商引资,重中之重是项目建设,根本之策是扩大需求。
切实有效帮扶企业发展。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扶持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确定一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切实加强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协调,推行政府检查评比、企业裁员关停等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做好减免或缓征税费工作,加大财政贴息和补助力度。充分运用增值税转型、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力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和涉企收费行为,采取有力措施规范中介机构各项服务和收费。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推进金融创新的作用,确保全年实际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继续引进异地银行,发展创业投资公司,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加快建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补助、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合力支持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多渠道组织建设运营资金,积极争取债券发行,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做好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加快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农村宅基地复垦力度,全力保障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苦练内功、提升素质。
坚定不移推动招商引资。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主攻“大好高”项目,力争合同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到外资8亿美元,实到市外内资65亿元。创新招商方式,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和委托招商、源头招商、产业链招商。改进考评办法和政策体系,在坚持内资与外资同等重要的原则下,重点把衡量标准转移到科技含量、节能减排、效益产出、带动能力上。继续抓好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功能区的整合提升工作,加强系统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发展功能。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招商人员综合素质。主动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要素互动为重点,全面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认真落实与上海世博局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扎实做好服务世博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对外协作,深化与杭州都市经济圈兄弟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临杭产业带。
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按照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的投资导向,全力争取政策资源,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抓紧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和今明两年政府导向性重大项目两个计划,确保年内126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200亿元。加快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组织实施工业“三个一百工程”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优势产业做强及传统产业优化“五大专项”,力争投资超千万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额180亿元;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100项以上,完成投资额130亿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宁杭铁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二期、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三新公路、墙莫公路、川气东送湖州段、合溪水库以及长湖申航道湖州段扩建、大钱港整治等一批续建项目;抓紧推进铁路湖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500千伏妙西输变电、西电东送特高压、葛沪线搬迁等一批新建项目;积极推进杭长高速公路北延、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杭宁高速公路拓宽、京杭运河湖州段改造、梅湖线航道改造、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援建工程。
积极有为扩大市场需求。加快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两个行动计划,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建设,鼓励居民购买自住型、改善型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家电下乡”,积极培育旅游、教育、健身、文化等消费热点。合理发展消费信贷,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保持物价稳定。继续加大外贸扶持力度,推动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重点支持自主品牌、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扩大出口,力争新增省出口名牌5只。加强外贸企业和行业的协调自律,规范外贸经营秩序。进一步健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应对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切实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有效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紧缺资源进口。
(二)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形势越严峻,转型升级越紧迫。必须坚持以产业优化升级为基本途径,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推进计划,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机电制造、金属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促进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高新化、品牌化改造,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努力推进织里童装、南浔木业、德清生物医药、长兴绿色动力电池、安吉椅业和竹业等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积极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建筑产业。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业,统筹发展金融、信息、科技、中介等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扩量提质。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推进旅游资源串联整合,强化旅游主题设计推介,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经济,加快建设湖州多媒体产业园,抓紧组建湖州广电集团。加快港区和物流基地建设,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商贸中心、特色街区,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提升发展特色专业市场。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4231”产业培育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特种水产、蔬菜、茶叶、水果四大优势产业,稳定提升粮油、蚕桑两大传统产业,优化发展畜牧、笋竹、花卉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深入推进“建基地、扶龙头、育品牌、强服务、拓市场”各项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新增省级以上生态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生态高效竹林基地6万亩以上,继续培育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新培育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各30家,力争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300项以上。充分发挥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推动浙大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德清科技新城、吴兴东部科技城规划建设,加快安吉、南浔科技创业园建设,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13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专利授权量达到2500件以上,重点鼓励申请发明专利。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品牌,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创业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0个左右。与10名左右院士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左右。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控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超过1.56吨标煤的投资项目,认真执行国家13个污染物新限排标准。切实加强治污设施和污染企业运行监管,有效提高运行率和达标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腾出20万吨标煤以上的能耗空间用于发展新型产业。鼓励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和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全面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方案,继续推进土地清理专项行动,不断强化建设用地全程监管。认真实施“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加快建设南太湖水源地保护及蓝藻防治工程,全面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成果,推进畜禽、水产生态养殖,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活污水处理扩面提升。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和环卫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全市危险废物处置体系。推行矿山资源集中整合开发新模式,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治理力度。加快重点环境问题整治步伐。保护和发展森林、湿地资源,新建省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3.3万亩。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实现生态县创建“满堂红”,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评迎检工作。
着力深化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流转面积10万亩以上。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继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水价、电价、油价改革,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稳步实施扩权强县(区)和中心镇扩权改革,深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和税费改革。加快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创新政府融资方式。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积极推进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许可职能整合,健全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完善并联审批办法。
(三)不断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城乡协调发展是湖州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我们一定要巩固和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果,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城乡互动、县区联动的发展局面。
扎实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1381”行动计划,大力拓展市校合作领域,新增合作项目100项。继续加强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建设,加快建立浙江大学湖州现代工业技术创新及推广中心,组建成立浙江大学湖州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加快实验示范重点区域建设,创建实验示范乡镇2个、村20个。进一步强化省部联建、军民共建、村企结对,深入开展军民“携手结对奔小康”活动。全面推进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加快兴林富民步伐。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土地整理3万亩、土地开发6000亩、建设用地复垦5000亩。继续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100项以上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八大网络”,新建信息化示范村50个,为7.8万名农民改善饮用水条件。健全农村五大公共服务体系和五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成40个以上农村新社区。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三分之一的薄弱村完成阶段性脱贫任务。
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健全城乡五级规划体系,整体推进县区首位镇和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域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建设四年行动纲要,继续推进仁皇山新区、滨湖新区、西南新区、东部新区、湖东新区、南浔新区等开发建设,实施仁北路、高教路、白鱼潭路东延等骨干路桥工程,加快滨湖大道、太湖明珠、渔人码头、国际小商品城、华辰世贸中心、上实假日酒店、南浔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一港两区”开发建设,力争完成步行街区土建工程,确保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取得更大进展,动工建设龙溪大酒店、新世纪商厦、双子大厦,全力打造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启动人民路、白鱼潭路-凤凰路综合整治,逐步推进江南工贸大街北段拓宽、劳动路南延工作,加快老居住区改造建设步伐。加大城市公用设施规划和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有序化”工程,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市本级综合实力,切实加强对各县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促进各县区竞相发展、合作共赢。吴兴区要强力推进东部新区建设,全力拓展西部山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切实加快“争创经济强区、建设和谐吴兴”新进程。南浔区要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和“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做优做特农业、做活做旺服务业,又好又快建设新南浔。德清县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努力在打造现代化生态型中等城市上实现新突破。长兴县要扎实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年”、“农村改革发展年”和“服务基层创优年”活动,大力推进“六区”建设,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型现代化新兴城市。安吉县要坚持生态立县、突出工业强县、加快开放兴县,扎实推进“一地四区”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展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面貌。湖州开发区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多功能、综合性产业新区和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新区。太湖度假区要用足用好太湖、温泉等独特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中心、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健身康乐中心,努力展示滨湖新区开发建设新形象。
(四)深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越要重视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有机统一,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着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创业促就业“845”工程,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指导和服务,统筹做好退伍军人、妇女、残疾人等就业工作。强化城镇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加大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援助力度,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处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补助标准,推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制度,努力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一卡通”。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做好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慈善、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
切实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学校“三进”工程,加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推进特殊教育,继续巩固和提高普及十五年教育水平。稳步实施湖州师院和求真学院发展规划调整工作,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认真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努力改善教师收入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开展“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改造步伐,着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扎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十大工程”建设,广泛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开展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大力培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精品创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快推进数字电视扩面工作。深入开展以“健康湖州•科学健身”为主题的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发展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任务。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争创平安湖州“三连冠”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和落实维稳、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全面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探索源头治理长效机制,有效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加快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不断深化“五五”普法,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积极促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坚持“严打”方针和宽严相济政策,深入开展“保稳定、促发展——护航系列行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推进乡镇公共安全机构全覆盖,切实抓好交通、消防、矿山、建筑、危化品、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稳步下降。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强化国家安全工作。
努力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我们将努力完成十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内容为:一是促进就业和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培训各1万人。帮扶3300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万人,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扩面工作。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实施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三是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中心城区东湖家园33.6万平方米“三房”交付使用。全市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300户。四是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和优化生态环境。基本完成6条以上城市主次道路改造和红丰四路等背街小巷整治。全市完成15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170个村和10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是提升农村医疗和社会福利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制度。对4000名低保、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全额发放低保金和低保补助金。六是加大助学和文化进村力度。对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学生给予每生每年助学金1500元。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补、免”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七是推进社区建设和平安创建。中心城市完成21个社区管理服务用房改造建设,全市新建和改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0家。深入开展“安居村社、安行路街、安宁单位”创建活动,在城镇主要公共场所建成车辆看护点500处以上。八是改善农村公路和公共交通条件。新建210公里通村联网公路,改造80座农村公路桥梁,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开通各县城至中心城区城际公交。九是推进饮用水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老虎潭水库向中心城市供水。抓紧建设三济桥-双林-练市供水管道工程。完成河道清淤1300公里。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十是加强重要商品储备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粮食等重要商品储备规模和管理使用到位。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质量抽检实现全覆盖。推进放心店提质工作,发展村级连锁便利店。
(五)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发展、服务人民,是政府的核心职责。我们必须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做到全力以赴促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
依法履行职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报告重大工作事项。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努力提高问题解决率和工作满意率。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开展机关工作人员法制教育,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
致力创新破难,推进效能政府建设。以“千方百计保增长、齐心协力促转型、科学发展创新业”为载体,认真实施“百个项目促转型、百件实事惠民生、千名领导破难题、千名干部助千企”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制定工作思路、出台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标准,努力提升科学行政的能力。建立健全经济运行预警监测体系和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系统,及时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市级部门服务基层的责任,更加注重条块协作和横向沟通,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努力形成整合政策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的保障机制,形成勤政廉政优政、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机制,形成全力以赴抓推进、沉下心来抓落实的实干机制,形成加快发展见真功、科学发展重长远的考评机制,努力提升推进发展的能力。
坚持严格自律,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政府性资金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继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继续推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政监督专项工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各级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专项经费、会议经费“零增长”,出国费用压缩20%,公务用车采购冻结一年,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009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湖州市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扎实工作,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词语解读
1.创业创新“1+8”政策:指在“解放思想、激发活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中,我市出台的9个政策意见。“1”即《关于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8”即《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吴兴南浔两区现行体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培育中心镇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2.工业“25条”政策:指2008年7月9日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湖政办发〔2008〕84号,简称工业“25条”)。政策内容涉及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强协调强化管理,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强化企业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等。
3.服务业“15条”政策:指2008年11月7日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湖委办[2008]25号,简称服务业“15条”)。政策内容包括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着力解决服务业企业融资困难、加大服务业用地保障力度、对鼓励发展的服务行业实行税费减免优惠、调整服务业水电气价格及收费政策、加大服务业领域财政资金投入、重视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领域技术等创新、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不断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开放步伐、着力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完善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业统计和考核工作等。
4.房地产“15条”政策:指2008年11月6日我市出台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湖政函〔2008〕91号,简称房地产“15条”)。政策内容涉及调整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限额、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按下限预征及适度调整土地出让价款支付期限、清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健全商品房预售监管机制等。
5.工业“二三三”结构调整:是“十一五”时期我市工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具体为: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高技术产业。
6.“亿千”工业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且利税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
7.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指我市研究制定的《湖州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09-2011年)。纲要提出力争到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5%左右,服务业提供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比重达到6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40%左右。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突出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四大重点产业带动作用,统筹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房地产、中介和社区服务五个相关行业发展,构筑中心城区、东部新区、南浔、长兴、德清、安吉六大服务经济板块,建设休闲旅游、动漫产业、现代物流、新型专业市场、中央商务商贸、职业教育六类服务业集聚区等。
8.“旅游创强”工作:指我市围绕建设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中心的目标,实施的旅游经济创强工作。具体目标是:从2008年至2010年,全市力争创建2至3个旅游经济强县(区)、10个旅游强镇(乡)、30个以上特色旅游村。
9.服务业“双百”计划:即年初制定的年内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不少于100项、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计划目标。
10.“南太湖精英计划”:2008年1月8日,中共湖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5年内全市要选拔50名左右领军人才、建设50个左右优秀创新团队。围绕这一目标,我市着手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从2008年至2012年,全市每年引进1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11.节能降耗“双百工程”:是我市2008年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举措之一,即对100家重点用能单位实施重点监控,全社会实施100项重点节能降耗技改项目。
12.防治太湖蓝藻应对应急工作十大措施:即2008年我市在防治太湖蓝藻过程中,采取的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保护饮用水源、保障供水质量、全力拦截蓝藻、积极组织打捞、加快河道清淤、严格监督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强化责任追究十项应对应急工作措施。
13.中心城区“一港两区”:“一港”指龙溪港东岸,“两区”指爱山广场(步行街区)、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
14.中心城区“三路一河”:“三路”指南街、红旗路、苕溪路,“一河”指小市河。
15.中心城区6个老居住区改造:针对中心城区老居住区危旧房屋居多、基础设施薄弱、居住环境恶劣、弱势群体集中、消防隐患严重的现状,我市于2007年8月专门成立了老居住区改造领导小组,决定对中心城区16个老居住区约1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进行改造,力争通过5年努力,投资55亿元,逐步改善1万户、3万多居民的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已全面启动市陌路、堂子村、衣裳街、定安街、眠佛寺街、白地街6个老居住区近5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约占16个老居住区改造总量的50%。
16.创业促就业“845”工程:我市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845”工程的实施意见》(湖政发〔2008〕35号)提出,从2008年至2011年,全市要筹集800万元创业引导资金,收集500个创业项目,培育50个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建立500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培训5000名创办微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准老板”。
17.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我市出台的《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湖政发〔2008〕38号)提出,从2008年起,在全市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到2012年,全市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有适应指征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力争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纳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
18.“平安细胞”系列创建活动:是建设“平安湖州”的基础性工程,主要通过开展行业间的平安创建活动,激发各类社会主体主动参与平安创建的热情,孕育小平安细胞,构筑大平安基石,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19.“两个排查”:指2008年3月至9月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活动,简称“两个排查”。
20.“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省政府决定自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以农村为重点的“十小”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行动,重点对象是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小药店(包括小诊所药品、药品零售专柜)、小农资店、小菜场、小音像(包括网吧)、小美容美发店、小客运、小液化气供应点;重点区域是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城乡结合部、中心镇和“十小”行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无证照生产经营突出的区域;重点问题是生产经营中“脏、乱、差”和“无、散、低”等问题。
21.“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一线创新业”活动:2008年,我市广泛开展了以“创业立新功、创新促发展”为主题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一线创新业”活动。重点是组织实施“万名干部走访万家”、“千名领导调研破难”、“千名后备驻点挂职”、“千名专家联系服务”、“百个部门助推项目”五个专项行动。
22.“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1”即建立完善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重点的“一站式”全程协调服务机制;“2”即全面推进行政服务大厅和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3”即市、县(区)、乡镇(街道)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三级联动网络体系。
23.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是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核心是要进一步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推动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奋力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
24.增值税转型:指将原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
25.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6.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是我市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计划通过5年时间(2008-2012年),全面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示范建设、综合交通网络、能源网络、中心城市改造提升、民生保障、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服务业培育“八大工程”,构筑综合交通、能源、安全水资源、信息“四大网络”,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现代产业发展“五大体系”。计划总投资1821亿元,2008年至2012年总投资1538亿元。
27.今明两年政府导向性重大项目计划:根据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我市将组织实施《2009-2010年政府导向性重大项目计划》。重点围绕保障性安居、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六大类,组织实施政府导向性重大项目270个,总投资1256亿元,两年内计划投资475亿元。
28.工业“三个一百工程”:即100项投资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100项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10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投资。
2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是我市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计划通过5年时间(2008-2012年),实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全民健康、文体普及、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惠民安居、公用设施、民工关爱十大工程,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计划实施项目78个,总投资198亿元。
30.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是我市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该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援助、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培训扶贫、结对帮扶、信贷扶贫六大行动,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通过实施就业创业扶持、社会救助扩面、社会慈善关爱三大行动,促进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
31.“家电下乡”:是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32.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国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经出台和准备出台的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房地产等在内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33.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是我市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计划通过5年时间(2008-2012年),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健康安全领域的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创造能力,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大力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实现“六个翻番”的目标,即2012年同2007年相比,全市科技投入翻番、科技活动人员翻番、发明专利翻番、新产品销售收入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科技强县区数量翻番。
34.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是我市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该行动计划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节能降耗行动方案,核心内容是实施百家重点单位、淘汰落后产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服务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及民用、公共机构十大领域的节能降耗行动。二是“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核心内容是实施城镇建设、工业建设、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工程和深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三是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核心内容是实施污染减排、水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生态创建七大工程。
35.国家13个污染物新限排标准:2008年,国家环保部会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13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涉及制浆造纸、电镀、羽绒、合成革与人造革、制糖、发酵类制药、化学合成类制药、提取类制药、中药类制药、生物工程类制药、混装制剂类制药、杂环类农药、生活垃圾填埋场13个行业。同时,环保部根据太湖地区防治污染和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需要,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太湖流域执行上述13个行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比原执行的排放标准更加严格,允许排放的浓度限值更低,从而加大了对环境敏感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
36.“365”节约集约用地方案:是我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3”指耕地保护、保障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三大战略目标,“6”指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工业建设节地、住宅建设节地、基础设施建设节地、农村建设节地、土地开发整理六大节地工程;“5”指创新组织保障体制、完善土地调控体系、健全市场配置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提升技术支撑平台五大工作抓手。
37.农村基础设施“八大网络”:指农村公路、城乡公交、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等农村基础设施。
38.农村五大公共服务体系:指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农技推广、商贸流通等公共服务体系。
39.农村五大社会保障体系: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救助、农民工权益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
40.城乡五级规划体系:指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在内的城乡五级规划体系。
41.中心城市建设四年行动纲要:我市于2007年初编制完成《2007-2010年湖州市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对中心城市“4+1”建设主体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安排(“4+1”即市规划建设局、吴兴区、南浔区、湖州开发区、太湖度假区),科学指导和有序推进今后四年我市的中心城市建设。
42.长兴“六区”建设:指把长兴建设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区、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区、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和浙江省先进文化建设示范区、现代社会管理样板区。
43.安吉“一地四区”建设:指把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
4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一卡通”:指在我市全面建立县(区)、乡(镇)、村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实时报销网络的基础上,将各县(区)报销网络互联,建立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交换平台,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管,满足参合农民在市级医院和跨县(区)看病就医的实时刷卡报销,方便农民群众。
45.农村五保对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46.城镇“三无”人员:指城镇居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1)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3)无生活来源的。
47.农村学校“三进”工程:即多媒体进普通教室,计算机、空调进教师办公室,塑胶跑道进学校。
48.“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年”活动:是今年全省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即突出强调基层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高城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重大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大食品、医疗质量和职业卫生监管力度,推进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49.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十大工程”:即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遗产保护、农民体育健身、农村电影放映、送戏送书、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十项重点工程。
50.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是我市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计划通过5年时间(2008-2012年),加强对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社会权益,经济生活权益,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救济权等方面的依法保障,使建设法治湖州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事业、土地征收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民权益保护和实现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51.“保稳定、促发展——护航系列行动”:指全市公安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行公安职责,全力以赴为我市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的系列行动。重点是紧扣重大敏感节点,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维稳举措,全力以赴“保稳定”;二是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力以赴“保民生”;三是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全力以赴“保增长”。
52.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市委市政府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湖委办通[2009]16号),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下:
(一)促进就业和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全面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4200人。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培训1万人。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帮扶3300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
(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万人。将在湖高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加大对低保家庭医疗救助和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实施免费孕前优生检测。
(三)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其中中心城区东湖家园33.6万平方米“三房”交付使用,北白鱼潭15万平方米“三房”抓紧建设,完成1000户以上经济适用房分配和200户以上廉租房配房配租。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2万人。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300户。
(四)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和优化生态环境。加快龙溪港东岸、爱山广场、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基本完成广场后路、青铜路等6条以上城市主次道路改造和红丰四路等背街小巷整治。加快推进勤劳街拓宽工程和威莱大街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吴越丘城公园、长岛公园、项王公园。中心城市新增绿地120万平方米。完成15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170个行政村和10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新建100个电气化村。新增5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20个市级生态村。
(五)提升农村医疗和社会福利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制度,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0元(安吉160元),参保率达到90%以上。对4000名低保、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全额发放低保金和低保补助金;对第二批45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为76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康复服务。
(六)加大助学和文化进村力度。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对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学生给予每生每年政府助学金1500元,减免本市中职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学费。实施以“助学教育券”为主体的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补、免”工程。进村公益放映数字电影1万场。全面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市本级广播收听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七)推进社区建设和平安创建。加强社区建设,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政策,改善城市社区工作条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强社区服务功能,中心城市完成21个社区管理服务用房的改造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0家。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安居村社、安行路街、安宁单位”创建活动,在城镇主要公共场所建成车辆看护点500处以上,实现“三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被盗发案明显下降。
(八)改善农村公路和公共交通条件。新建210公里通村联网公路,改造80座农村公路桥梁,完善5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立并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完成三县至中心城区公交换乘中心建设,开通中心城区至各县城城际公交。
(九)推进饮用水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老虎潭水库及引水工程建设,实现向中心城市供水。抓紧建设三济桥-双林-练市供水管道工程。完成河道清淤1300公里。加快25个新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并开始运行,加快16个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进度。
(十)加强重要商品储备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市本级储备粮食3.9万吨、食用油400吨、活猪2.8万头、冻猪肉140吨。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质量抽检达到全覆盖。新增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24个。推进放心店提质工作,20%以上放心店达到星级化管理标准。新增村级连锁便利店80家,累计达到800家。
第三篇:湖州市南浔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湖州市南浔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南浔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更是全区人民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年”和“招商引资攻坚年”两项大活动,全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促稳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57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总收入18.17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1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6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9.2%。十项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保持平稳
项目投资稳步增长。全面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扎实推进4大类70个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5.47亿元,其中,城乡一体、产业提升、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4大类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3.23亿、26.84亿、1.8亿和3.6亿元。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完成工业性投入54.37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汇源石化、莱茵电梯、创盛汽配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盛特隆不锈钢、洪波线缆、久盛强化地板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内需资金支持,共有15个项目争取到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3933万元。
消费需求不断扩大。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努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动消费较快增长。扩大旅游消费,积极开展“一卡在手、南浔畅游”旅游惠民等活动,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53.5万人次,境外游客12.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35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3.5%、11.3%。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增长43.6%。认真做好家电、农机、汽车下乡等工作,累计兑付财政补贴591万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丝行埭农贸市场完成搬迁,练市、双林农贸市场完成改造,菱湖中心农贸市场开张营业,新增农村便利店配送中心16家。
企业帮扶扎实有效。深入开展“解难题、送服务”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危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建立完善百名领导“一助一”帮扶企业机制和“6+X”项目协调机制,加强对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的指导和扶持。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取消、暂停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13项,减轻企业负担6955万元。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新增贷款37亿元,增长240%;完成供地2024亩,增长73.9%;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102名。
(二)加快转型,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0.3亿元,增长2.8%。推进“扶大育强”工程,深入开展“新象新牛”企业争创活动,新增市级明星企业2家,久立、长城等9家企业被评为第二届“新象新牛”企业。发展壮大块状经济,新型纺织、木业、电磁线、电机、电梯、不锈钢等六大产业实现产值352.88亿元、利税23.38亿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总产值30.97亿元,增长2.3%。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71万亩、区校合作项目52个,新雅“百千万”水产生态养殖基地、温氏家禽产业化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3.9%。南浔农村合作银行营业大楼开工建设,国际旅游度假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南浔国际建材城B区、C区竣工交付,巨人通力等4家工业企业完成主辅分离试点。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抢抓全省实施开发区整合提升的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打造“1+4+1”平台,促进湖州市临沪工业区、四大工业功能区和内河临港产业带联动发展。全面启动临沪工业区建设,一期工程征拆工作稳步推进,路桥工程陆续开工。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四大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有序推进,平台承载能力逐步提升。编制完成《南浔区内河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一带两区多点”布局,临港产业发展效应日益显现。完成区级和试点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初步方案,全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更趋科学合理。
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巩固省级科技强区创建成果,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18个,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96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0亿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业园启动建设,中电21所浙江分所落户南浔,电机高新产业园完成规划;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特种不锈钢管产业列入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木业科创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世友木业成为全市首家荣获中国专利发明优秀奖企业,湖磨磨具入选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全区新增专利申报量1094件、授权量638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浙江名牌7只、省著名商标5件,木业行业成功创建浙江省区域品牌。
生态建设积极推进。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2%,COD排放量下降3.2%,SO2排放量实现零净增,空气质量和行政交界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新建污水管网79.8公里,6个新建污水厂全部投入正常运行。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皮革行业污染整治顺利完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40家,完成节能技改项目45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项目21个,新增省级清洁生产企业8家。积极推进生态镇村创建,新增省级生态镇1个、绿化示范村6个,新增市级生态镇4个、生态村12个。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整改,全年完成土地复垦560亩、土地整理2.15万亩、土地开发1.1万亩。
(三)注重统筹,城乡面貌逐步改善
城市形象稳步提升。全力加快新区建设,行政综合楼基本竣工,行政服务中心、图书档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完成主体工程,联谊路和向阳路东段基本建成,朝阳西路、万顺路南段启动建设,南林路南段启动改造。大力改善老城区面貌,完成梅月路、江南路、同心路、永安北路等“四路”改造,适园西路全面打通,泰安路西段改建、南西路新建工程顺利启动,嘉业路中段东侧立面改造基本完成,街道亮化率达到98%,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0.3万平方米。完成农民新村建设85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六小行业”、违章占道、街景广告等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新增1.2平方公里,累计达到14.5平方公里。
城乡设施不断完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功能逐步增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练市万兴路、双林全兴东路、菱湖河滨路、和孚荻港路完成改造,千金镇区道路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完善区域交通体系,练杭高速公路即将通车,三新公路双林到善琏段、墙莫公路完成80%工程量,建成农村联网公路92.3公里,改造农村公路低承载桥梁43座,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80公里;新增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两条,新开通南浔至和孚、千金两条城乡公交班线。切实改善小城镇环境,和孚镇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旧馆镇成功创建平原地区首个省级森林城镇。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建设,长湖申航道改造及旧馆大桥新建、南林大桥顶升工程顺利进行,特高压征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新农村实验示范区重点区域“1221”行动计划,示范带练和段基本建成。扎实推进“百千工程”,创建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暨农村新社区4个、省级整治提升行政村42个。加快农业农村设施建设,建成标准鱼塘1.79万亩、标准堤防400公里,改造农村机埠100座,完成河道清淤350公里。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0个,改建农村福利中心8个。创建新农村电气化镇4个、电气化村20个、信息化示范村10个。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调频有线广播“村村响”。
(四)激发活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坚持开放带动,落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决制”,全年完成合同外资2.57亿美元、实到外资1.2亿美元、市外内资10.76亿元,“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稳定对外贸易形势,扎实开展“保市场、保订单”活动,完成进出口总额7.59亿美元,其中出口5.52亿美元,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额增长30.75%。南浔不锈钢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被评为省级示范点。加大对外经济合作力度,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个。
接轨上海成效初显。深化接轨上海战略,编制完成《南浔区全面接轨上海,加快区域合作三年规划》,建立区域合作办公室,接轨工作实现常态化。不断深化区域合作,积极与黄浦区开展友好合作交流。加强产业和要素对接,全面开展农业、旅游、科技、人才、电机等系列接轨活动,成功举办湖州市临沪工业区暨南浔内河临港产业带上海推介会,全年引进沪资项目21个,农产品供沪成交额12.2亿元。积极扩大“世博之路、南浔起步”影响力,成功举办“辑里湖丝故乡——南浔迎世博”主题活动,参与世博工作成效显著。我区在第四届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上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
各项改革进展顺利。稳步推进“扩权强区”改革,顺利承接市级有关部门下放的15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久立特材成功上市,实现我区企业上市零突破;尤夫上市首发正待证监会审查,丰泰等企业上市辅导有序推进。努力推进金融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区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即将开业。加快土地流转,全区共建成镇级土地流转中心9个,流转土地2.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1.9%。
(五)增进和谐,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增财政支出1.1亿元,用于义务教育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投入7500多万元,建设东迁学校等教育项目48个,全区标准化学校占比居全市第二。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课作业本费2075万元,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善琏镇创建为市示范性教育强镇。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南浔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南浔人民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结顶,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改扩建全面完成。强化公共卫生工作,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8.4%。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成功举办全区第一届运动会,和孚镇创建为省级体育强镇,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成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蚕桑习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练市船拳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区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县(区)。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6万多户。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顺利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人民武装、人防、双拥、外宣、档案、慈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社会保障有效加强。统筹城乡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6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04%。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2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1%,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五费合征”,合计新增参保29125人次。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五统一”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32.6万元,改造危旧直管公房1.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700户。
平安创建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扎实推进“法律六进”工程。深化区委书记大接访,全力抓好国庆维稳信访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打防控体系,刑事案发数持续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现“三下降”。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平安南浔”创建有望实现“五连冠”。
(六)转变职能,行政效能有效提升
行政行为依法规范。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建议69件、政协提案58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工青妇等团体开展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台工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切实加强法制、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做好区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真开展“区长热线”接听活动,及时受理群众投诉,来电办结率达到97.8%。
政府作风切实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进展。切实提升行政效能,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进驻率达到80%以上。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公车使用及领导干部出国(境)支出,专项经费、会议经费保持“零增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够快,产业的素质和质量不够高,经济发展的后劲还不够足;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各项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逐渐加大;政府机关的服务水平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高,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转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工作报告《湖州市南浔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重大转折之年,是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冲刺之年,更是加快转型升级谋求重大突破之年。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新起点上,做好2010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南浔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夯实“十二五”发展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区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积极因素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但总的发展环境预计将好于去年。从有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逐步巩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中央将适时微调宏观经济政策,非常形势下的非常措施将向正常状态有序平稳过渡;我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发有为求突破,在新的起点上全力推动南浔经济社会大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委二届八次全会的部署,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融入大上海、构筑大平台、营造大环境、狠抓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为主抓手,深入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干部素质提升年”三项大活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着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全力推动南浔经济社会大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35以内;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按照市下达指标执行。
具体工作中,重点将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促转型,全力谋发展。把加快转型升级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发展促转型,以转型谋发展。把更多精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坚持筑平台,切实增后劲。把建设大平台与引进大项目有机统一起来,以平台承载项目,以项目提升平台。把更多资源投向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引进一批带动力强、事关长远的大项目,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大产业,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重民生,努力促和谐。把增强经济实力与全面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以发展惠民生,以民生促发展。把解决人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坚持优服务,不断提效能。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强服务。把提升服务力、公信力、执行力、凝聚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打造亲民、富民、为民的政府。
三、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
按照上述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今年着重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努力拓展发展空间
拓展发展空间,平台建设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快建成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和发展大平台。
全力推进临沪工业区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培育亮点、稳步发展”的要求,全力加快临沪工业区建设,努力打造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和生态型高科技的工业区。编制完善临沪工业区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计划投入4.5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村两区五路九桥”建设,确保洋南农民新村基本竣工,江蒋漾商务区和洋南片区建设全面启动,南浔大道南段、西城路、外环西路、向阳路西段、联谊路西段和9座桥梁建设有序推进。大力推进临沪工业区宣传推介和招商选资,积极引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新能源产业,努力在招引重大产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南浔经济开发区列入全省第二批开发区整合提升行列。
培育壮大内河临港产业带。利用三纵三横6条主干内河航道构成的水运网络优势,努力构建“一带两区多点”的发展格局。编制重点区块、重点岸线的建设规划,加快临港沿岸征地拆迁、场地平整、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启动旧馆“一纵两横六桥”建设,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德隆物流仓储、鑫达物流码头等项目建设。以旧馆内河临港综合产业区和练市内河临港装备产业区为主要平台,大力引进装备制造、大型锻造和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南浔进出口集装箱转关中心和旧馆木材中转基地,培育壮大双林、菱湖等各具特色的临港经济板块。
整合提升四大工业功能区。围绕“培育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练市、双林、菱湖、和孚等四大工业功能区建设,提升平台承载能力,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结合临沪工业区和内河临港产业带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功能配套,拉开道路框架,力争新增熟地2000亩。整合“扩权强区”、中心镇培育等政策资源,加大区对镇的财力倾斜力度,切实增强功能区的发展活力。抢抓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申报项目贷款,推动工业功能区良性运作和持续发展。
(二)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建设是关键之举。我们必须引进和狠抓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深入落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决制”,坚持内外资并举,突出招大引强选优,确保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到区外内资10亿元,争取在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加大中西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招商力度,主动对接央企、世界500强和行业50强,着力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项目。发挥开发区和各大工业功能区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以商引商、驻点招商和节会招商,提升招商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完善在谈、签约、到资和在建项目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履约率、到资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加大外贸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出口龙头企业,提升优势产业国际化水平,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抓住世博会举办、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全面通车等有利时机,以举办“接轨上海活动周”为载体,深入实施《南浔区全面接轨上海,加快区域合作三年规划》,不断强化与上海、杭州及周边城市在产业、科技、人才、旅游等方面的对接,积极建立与上海黄浦区全面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辑里湖丝的世博金奖效应,精心策划南浔迎世博系列活动,组织南浔镇参加世博会中国馆“中国的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展览,力争在促进世博旅游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扩大南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组织实施“151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及民生改善等4大类100个重点项目,确保年内完成投资超6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气管网、防洪水利设施等17个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5.5亿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世友世家、东宏科技等56个项目,确保完成投资23.7亿元;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中海油油库、南浔农村合作银行营业大楼等18个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5.3亿元;加快民生及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农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9个项目,确保完成投资7亿元。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久立大焊管、浔织公路南浔段等50个项目早日立项,加快启动湖浔快速通道、区公共卫生中心等10个重点项目前期研究,力争尽早启动。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组建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积极做好重点项目谋划、包装和向上衔接争取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6+X”项目协调、项目审批“双集中”和项目建设“双考核”等工作机制,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优化配置建设用地资源,着力解决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和占补平衡问题。做好重大项目资金平衡和银企对接工作,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深入推进南浔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强化金融、工商、税务等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和服务,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信心,提高其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发展一批规模总量大、集聚能力强的大产业。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攻领域,深化“工业立区”战略,力争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以上。实施传统产业升级专项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积极改造提升纺织、木业、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着力打造木业、纺织服装、电磁线、不锈钢等四大百亿级和电机、电梯等两大5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木业产值三年翻一番。深入实施“扶大育强”工程和“新象新牛”企业培育活动,力争年内形成产值超10亿企业10家,其中超20亿企业5家、超40亿企业1家。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争取新增上市企业1家。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引导加强企业协作配套,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向,努力做大总量,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确保国际旅游度假中心开张营业,加快荻港渔庄三期、南浔农业博览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善琏湖笔文化园建设和含山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举办古镇旅游文化节,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14万人次以上。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引进大型商场,发展商业特色街区,加快农村便利店商品配送网络建设,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工作,合理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健身、文化等消费热点。扎实推进6家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成立南浔区市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市场规范,争取国际建材城早日开张营业,加快推动市场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环节,加大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力度,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围绕“稳粮增效”目标,创新农作制度,稳定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创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优化形成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力争打造2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围绕产业主体培育,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各2家、省级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2个,力争农产品供沪再超12亿元。深化区校合作,力争新增合作项目20个。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动力,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180亿元。加快发展创新平台,科技创业园基本完工,中电21所浙江分所和电机高新产业园启动建设;积极构建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争创电机产业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围绕骨干龙头企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以上。新增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专利申请量1200件。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切实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刚性要求,实行建设项目合理用能和排污总量控制,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为未来发展腾出环境空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0个、节能技改项目20个,新增清洁生产企业8家。完善污水处理费用征收机制,加快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力争污水管网建成率80%、运行负荷率60%、达标排放率100%。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开发区环境整治工程。推进生态镇村创建,力争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村5个。围绕“水都绿城”建设,全面启动“森林南浔”创建工程。
(四)拓展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是立足之本。我们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形成城乡互动、区镇村联动发展的大格局,努力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按照“做强开发区、做优老城区、做美古镇区、做特城市新区”的总体思路,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区域功能,着力形成“古镇、水乡、文化、精致”的城市特色。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布局,实现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全覆盖。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项目建设,挖掘南浔历史文化,深化规划编制设计。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全面推进阳光规划,强化规划批后监管,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透明性和科学性。
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品位。按照“拓展空间、完善配套、提升功能、塑造品牌”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力争新区建设全面出形象,形成辐射中心城区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加快基础设施完善,确保行政综合大楼、科创园南楼、文化艺术中心多功能厅尽快投入使用,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新区环境氛围营造,全面完成新区路桥和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加快功能完善,积极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启动新区房产开发和金象商业广场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完成风顺路、国泰路南段、南西街北段改造,继续推进“四路一河”有机更新,扎实做好中心城区绿化亮化工程和6条背街小巷整治。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推进城市投融资平台高效运作。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为抓手,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切实改善城区环境面貌。
全力推动城乡互促共进。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设中心镇和特色镇,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格局。南浔镇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城市集聚能力。练市镇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浙北工业强镇。双林镇和菱湖镇要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努力提升城镇品位。和孚镇和旧馆镇要加快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增强城镇承载力。善琏镇、千金镇、石淙镇要抓住交通条件改善的机遇,完成镇区与区域干道的连接工程,全面拉开镇区建设框架。推进城乡交通建设,全面完成三新、墙莫公路建设,启动菱织、浔织公路建设,加快环城路和双三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南浔大桥和东迁大桥,加快推进旧馆大桥新建工程。扎实做好特高压征迁安置和老虎潭水库供水承接工作。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水乡美、农家富、社会和、体制新”的建设目标,抢抓我市实施新农村建设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机遇,制定并实施“中国魅力水乡”建设五年规划纲要,加快培育“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深入推进“百千工程”,力争完成行政村整治提升30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2个,提升全面小康示范村2个,新增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暨农村新社区4个。推进示范带建设,完成练和段建设,启动和千段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老鱼塘改造和标准鱼塘建设共1.2万亩,建成现代蚕桑规模小区8000亩。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以上,流转率达到46%。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五)着力促进民生改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民生是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重点人群、困难人员的就业引导和援助工作。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继续推进“五费合征”,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3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000人、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4000人、工伤保险参保5700人、失业保险参保4800人。扎实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三改”工程,力争省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0%以上。实施浔溪小学新建工程,优化中心城区教育布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完成善琏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练市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覆盖率达60%以上。提升发展职成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南浔人民医院住院楼和南浔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启动和孚镇卫生院新建项目。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6%以上。扎实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实施农村文化“八有”工程,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完成旧馆镇文化中心建设。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向自然村延伸,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广电事业,深入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人民武装、人防、双拥、外宣、档案、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争创平安南浔“六连冠”为目标,抓好世博会期间安保维稳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和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平安基层基础建设,有效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增强突发事件预警处置能力。加强媒体监管,提高应对舆情危机的能力。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提高效能是治本之策。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立足营造环境,切实增强政府服务力。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分析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谋划,科学编制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实效性。加大帮扶企业力度,认真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着力增强客商的投资信心和企业的发展信心。加强与外迁企业联系沟通,积极鼓励外迁企业回乡发展。继续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收费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群众的南浔认同感。
立足依法行政,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科学决策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继续办好“区长热线”,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
立足勤政高效,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营造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对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倒排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推进。严格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事项督办制,加强政务督查、限时督办、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价,做到责任分解到人、措施落实到事、目标实现到位。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推动政府工作人员高效规范做好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立足清正廉洁,切实增强政府凝聚力。全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政府性资金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巩固区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建设节约型和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区政府还将继续努力,完成九个方面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内容为:一是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加快农村住房改造;三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四是加快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五是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六是加强就业援助,完善社保体系;七是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八是建设市民公园;九是发展文化事业。请代表们予以监督。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使命。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动员和引导全区人民,全力抢抓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南浔经济社会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来源地址: http://gio.chinananxun.gov.cn/index/pageLayoutShow _95a1e0a926f41b3c01271c5d685100bb.htm
第四篇:湖州市土地学会
湖州市土地学会 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资料汇编
湖州市土地学会 二00九年十二月
目 录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1 关于修改湖州市土地学会章程的报告.........................8 湖州市土地学会章程......................................11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21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建议名单............22 于聘请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的决定..................25 湖州市土地学会会费收取标准和管理办法....................26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秘书长选举办法......................................................27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建议名单......................................................28 关于讨论通过相关制度(办法)等的说明....................29 湖州市土地学会工作计划及会议和日常工作管理制度..........30 湖州市土地学会财务管理暂行办法..........................32 关于聘任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和办公室正副主任的决定 35 关于各县区联络处负责人的提议............................36 2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
唐建章
各位代表: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了。我受第三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第三届理事会主要工作回顾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于2003年8月27日选举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超过6个多年头了。6年多来,在省土地学会、市社科联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依据本会章程规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具体规定,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在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学术研究、推广经验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
(一)学术研究成效明显
近几年是土地管理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较多的一个时期,也是新难点不断出现的时期。针对这些情况,本学会始终坚持突出重点,联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术研究,以征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农村宅基地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等为主题,积极开展调研 和学术研究。6年多来,各位理事亲自带头,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共撰写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共150篇,其中获省土地学会和市社科联优秀论文奖12篇,获省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5篇。这些学术成果,为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推进我市土地管理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科普推广扎实有效
6年多来,学会始终坚持把总结推广土地管理新经验作为科普推广重要工作来抓。在征地制度改革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配合行政机关完善实行了区片综合价和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及补助制度,总结推广了试点地区的经验,推进了区片综合价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及补助制度工作在全市实现了全覆盖;在工业用地公开出让上,总结了织里镇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开出让工业用地的新经验,获得了省厅领导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加大了推广力度,使全市招、拍、挂出让工业用地快速走上了正轨;在土地整理开发复垦上,先后总结推广了一批挖潜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的新经验,使全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节约集约用地上,配合行政机关完善了政策,指导了基层的工作,帮助总结撰写了一批典型事迹,推广了先进经验使全市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三)宣传工作有针对性
6年多来,全体会员积极参与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新 政策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了当前土地管理的严峻形势和法律法规及有关新政策。宣传中,坚持以主要领导为重点对象,先后派出有专长人员400余人次,以集中辅导等主要形式,为27000余人次的乡镇村干部进行了法规政策辅导。结合每年土地日、地球日宣传主题,会同行政机关组织会员上街开展了咨询服务活动。此外,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咨询服务,特别是结合信访复查,对有关单位和重点信访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解决了一批信访“老大难”问题,其中为长兴县解决了一起长达8年之久的老信访难题。在各类宣传中,能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普遍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四)自身建设有新加强
全体会员积极参加工作单位统一组织的政治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勤政廉政和思想作风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人员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好了新会员的发展工作。6年多来,共发展会员114名,使本会会员总数达到了482名。另外还及时做好了中国土地学会和省土地学会会员的登记工作。根据工作和开展活动的需要,在各县区建立了联络处,推进了联系沟通,加强了基层的会员队伍建设。先后四次组织老土地工作者到德清、安吉、长兴等地参观座谈,听取了意见和建议。采取以老带新和给年青会员多下任务等方式,提高了培养成果,有力推进了本会的自身建设。
(五)财务管理严格规范
6年多来,本会按照章程和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会计核算,实行了会计监督和审计,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正确和完整。自2003年8月至2009年11月历史6年多的财务收支情况:上届结存和银行利息收入为25.544746万元,在支出上本着节约办会、节省开支的原则,共支出合计25.21569万元,其中,上交团体会员会费8.16万元、奖励学术成果支出2.2万元、会务费和有关业务等支出14.85569万元。2009年11月结余资金0.329056万元,其中:银行账户余额0.32905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0万元。
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学会活动不够活跃,形式较单一;二是有的课题研讨的深度还不够;三是会费等收入数量偏少。这些问题我相信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努力加以克服,把本会办得更有起色。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通过这次会员代表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正副理事长及秘书长。根据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形式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借此机会,我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要突出重点,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 今后依法管理土地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法律法规和政策将更加严格规范,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将不断出现。为此,新一届理事会应当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作为本学会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要配合行政机关的中心和重点工作,有侧重地宣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要加强保耕护地保障发展、按依法法规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规范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整理开发复垦、依法查处违法用地等内容的宣传;要以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为重要宣传对象,要采取结合党校组织干部培训,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或辅导等形式,着力提高宣传教育效果;要结合“土地日”、“地球日”等重大活动和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为本市营造良好的用地管地新秩序作出新贡献。
(二)要注重创新,力求多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本会作为学数学社团,搞好土地管理的学术研究。应该作为本学会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紧紧围绕土地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工作,针对基层面临的难点和热点,以创新精神,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各位理事,特别是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要带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带头撰写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要发动广大会员,特别是发动有专长的会员,积极参与调研撰写学术论文;要采取多给年青会员下任务、“压担子”和注重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其撰写学术论文的水平。对重大难点课题,要组织有特长的人员共同攻关。要为 调研和撰写学术论文的会员创造或提供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良好条件;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评选优秀学术成果等活动,奖励有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学会要建议把多出优秀学术成果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内容。总之,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力求多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努力推进本会的学术研究水平。
(三)要讲究方法,继续加大科普推广工作力度 科普推广工作是本学会业务范围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会应当把总结推广土地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结合实际工作,讲究方法,把土地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及时加以推广,要侧重推广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安置、节约集约用地、挖潜开展造田造地和建设用地复垦、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降低“三访”率和降低违法用地发案率等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要与行政机关结合,与专项业务工作结合,采取现场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加大科普推广工作力度,提高推广工作的实效。
(四)要强化自身,进一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 本学会作为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也应该不断强化自身建设,要在增强学会凝聚力上狠下功夫。如果我们在自身建设上过硬,开展活动经常,把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就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为此,学会和县区学会联络处及相关专业部门要多开展各项有益有效的活动,要通过活 动把广大会员联系起来、团结起来,特别要强调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搞好勤政廉政建设,要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发挥每个会员尤其是理事以上成员的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强化学会的自身建设。要重视新会员的发展,及时把符合条件者吸收到会员队伍中来,进一步增强本会的活力。要加强上下沟通和与兄弟社团之间的联系,及时反映和解决会员的困难、要求和建议。要规范本会的财务管理,按时收取团体会费,保证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按章程进一步健全学会的组织机构,推进学会的全面建设,增强本会的凝聚力。
各位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将由大家选举产生。在这里,我预祝市土地学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本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关于修改湖州市土地学会章程的报告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虞伟瑛
各位代表:
受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的委托,由我向大会作修改本会章程的报告,请审议。
一、关于修改的依据和原则
(一)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政部颁布的《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及国家相关政策。
(二)依据形势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需增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三)依据近年来学会工作的实践,借鉴兄弟社团的经验,突出章程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本次修改,我们主要本着坚持立足现状着眼发展的原则、坚持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内容和文字尽可能简练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开展学会工作的原则。通过修改,力求使本学会的章程更加规范,更加切合本学会工作的实际。
二、关于对章程总则的修改
在第三条本会宗旨中增加了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扬学术民主等内容。
在第四条中增加了本会是省土地学会的团体会员的内容。在第五条中把本会的地址改为仁皇山新区开元路88号。
三、关于对本会主要业务范围的修改
根据本会工作和开展活动的需要,对原主要业务范围作了调整和充实。其具体表述为:
(一)围绕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我市经济建设及土地科技事业的发展,开展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活动,对土地基础理论及有关应用课题组织研究和学术攻关。
(二)普及土地科学知识,传播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根据我市经济建设及土地科技的发展需要,组织有关培训和科技考察,不断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三)单独或配合有关部门对土地管理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论证,积极建议,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承办业务主管部门和省土地学会交办的工作。
(四)编印出版学会刊物,组织编写土地科技书刊。加强同省内外兄弟市土地学会和有关社会团体的联系和交流。
(五)评选推荐学术和科研成果及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在学会各项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及个人。
(六)反映会员的要求和意见,维护其正当权益。
四、关于其他内容的修改
(一)在第八条个人会员的条件中,由于基层国土所人员已纳入参照公务员的编制,在修改中删除了农民技术员以上职称的内容,并将原例举的五个条件修改合并为三个条 件。即:
1.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2.高等院校本科毕业,从事土地工作一年以上,或大专毕业,从事土地工作两年以上,或长期从事土地工作五年以上的业务骨干。
3.热心支持本会工作,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领导干部或在土地科学和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者。
(二)根据近年来的经验,为了便于县区和基层所开展学会活动,本次修改中增加了第十三条:本会在县区设联络所;在基层所设联络组。
(三)在第三十五条中增加了本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
(四)为表述更为准确,对条款排序作了调整,对个别文字也作了修改,通过修改,本会章程仍为八章四十八条。
以上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湖州市土地学会章程
(修正案讨论稿)第一章 宗 则
第一条 本团体名称为湖州市土地学会,英文名称为HUZHOU LAND ASSOCIATION(缩写HULA)。
第二条 湖州市土地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下,依法成立的土地科技和管理工作者资源组织的学术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市土地科技和管理工作者,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创新、求实、奉献、协作”精神,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推广普及土地科技知识和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土地科技和管理水平,促进土地科技和管理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湖州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第四条 本会的业务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是湖州市国土资源局,登记机关是湖州市民政局。本会是省土地学会的团体会员。本会接受上述单位和市社科联、市科协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五条 本会地址:浙江省湖州市仁皇山新区开元路88号,邮编 313000。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主要业务范围
(一)围绕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我市经济建设及土地科技事业的发展,开展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活动,对土地基础理论及有关应用课题组织研究和学术攻关。
(二)普及土地科学知识,传播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根据我市经济建设及土地科技的发展需要,组织有关培训和科技考察,不断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三)单独或配合有关部门对土地管理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论证,积极建议,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承办业务主管部门和省土地学会交办的工作。
(四)编印出版学会刊物,组织编写土地科技书刊。加强同省内外兄弟市土地学会和相关社会团体的联系和交流。
(五)评选推荐学术和科研成果及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在学会各项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及个人。
(六)反映会员的要求的意见,维护其正当权益。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会有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个人会员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有参加本会的意愿;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2.高等院校本科毕业,从事土地工作一年以上,或大专毕业,从事土地工作两年以上,或长期从事土地工作五年以上的业务骨干。
3.热心支持本会工作,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领导干部或在土地科学和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者。
二、单位会员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有参加本会的意愿;
(三)与土地专业有关,具有一定科技力量,热心支持本会工作的单位或与本学科有关依法成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由本会一名会员介绍或单位推荐(对知名专家和有关领导干部,可不经介绍或推荐);
(二)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批准;
(三)公布经批准会员名单;
(四)发给会员证。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个人会员: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举办的各项学术活动;
(三)取得本会的有关刊物和学术资料;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参加优秀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的评选;
(六)入会资源、退回自由。
二、团体会员
(一)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各项学术活动;
(二)优先取得本会的有关刊物和学术资料;
(三)要求本会优先提供咨询和服务;
(四)要求本会帮助举办培训班等活动;
(五)入会资源、退会自由。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缴纳会费;
(五)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论文及有关资料。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件。会员不参加本会活动和调离本系统工作一年以上、退休二年以上本人无特殊要求保留会籍的视作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触犯刑律或严重违反本会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依法剥夺政 治权利者,会籍自然取消。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三)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四)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决定与本会有关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情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本会有关机构和实体的设立或撤销;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负责人的聘任和顾问、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常务理事若干人,组成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驶理事会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的影响;
(三)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但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议代表大会三分之二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会理事长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可由理事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必须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担任。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团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七条 本会理事长形式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二十八条 本会秘书长形式下列职权:
(一)通过学会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协调有关分支机构、实体机构的工作;
(二)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三)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第二十九条 本学会设立办公室,由专职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学会的日常工作。学会办公室设办公室副主任若干名。
第三十条 本会在县区设联络所;在基层所设联络组。第三十一条 理事会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及开展学术活动的需要,设立必要的专业研究(工作)委员会,作为理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学术组织。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二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挂靠单位资助;
(二)有关单位捐赠;
(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四)会费;
(五)利息;
(六)其它合法收入。
第三十三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第三十四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五条 本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办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三十六条 本会制定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兼任。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七条 本会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待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布。
第三十八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九条 本会经费收支由理事长或秘书长专人负责审批,并定期向常务理事会汇报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监督、审查。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保险及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一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二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天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务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 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经会议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四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六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有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的《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作规范修订,并报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办法
(草案)
(提请市土地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一、根据《湖州市土地学会章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次会议代表大会选举办法。
二、经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酝酿、讨论,并经有关领导同意,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由49名理事组成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方案。
三、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建议名单由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提名并征求会员单位及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经本次代表酝酿讨论后,确定候选人名单,进行选举。详细候选人名单附后,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
四、出席本次会议代表大会的代表有权对候选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或另选他人的意见。
五、大会选举采用等额选举办法和举手表决或鼓掌通过的方式进行。
六、大会选举后,由大会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当选的理事会理事均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七、本选举办法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生效。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理事候选人建议名单
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建议名单由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提名并征求会员单位及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现提请本次代表大会酝酿讨论,在进行选举。
理事候选人(49名)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 丁本荣 德清县国土局副局长 王 剑 市国土局办公室主任 邓 兵 长兴县国土局纪委书记 毛 茵 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女)叶建新 市国土局耕保处处长 叶星贵 安吉县国土局副局长
史会方 长兴县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厉正春 德清县国土局副局长 孙金林 市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 冯雪明 南浔区国土局分局局长 李新民 市土地调查登记中心副主任 朱明权 长兴县国土局副局长 毕勤峰 吴兴区国土分局局长 汪俊国 市国土局副局长
邱信毛 市国土局组宣人事处处长 邱芳荣 德清县国土局副局长 杜祖江 长兴县国土局副局长 沈指南 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 沈剑平南浔区国土分局副局长 沈坤尧 市局机关党工委副书记 沈新荣 市国土局监察室原主任 陈 杭陈新友汤惠昆孟贤龙周剑飞罗荣生茅立平范斌方姚松华茹 伟施百泉赵 奎唐建章徐莉莉徐建洪顾路平龚西征曹锦水德清县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吴兴区国土分局副局长 湖州开发区国土分局副局长 市国土局调研员 吴兴区国土分局副局长 长兴县国土局副局长 德清县国土局副局长 长兴县国土局党委委员
德清县国土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市国土局监察支队支队长 市国土局统征所主任 南浔区国土分局副局长 市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市国土局法规处处长(女)市国土局规划处处长 长兴县国土局副局长 市国土局纪委书记 安吉县国土局副局长
黄继明 市国土局地籍处处长
章琪华 市国土局土地利用处处长(女)傅自强 市国土局副局长
蒋金荣 市国土局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 蒋四琴 安吉县国土局副局长(女)程卫军曾庆山虞伟瑛蔡政安潘志龙安吉县国土局纪委书记 安吉县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市国土局副局长(女)湖州开发区国土分局局长 新绿源公司总经理 24
于聘请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的决定
(草案)
经本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讨论,为加强领导,便于开展工作,提出聘请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的决定草案。
名誉理事长:
曹会明(市人大副主任)杨建新(市政府副市长)现提请大会讨论通过。湖州市土地学会会费收取标准和管理办法
(草案)
第一条 根据本会章程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标准和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会仅收取团体会员的会费,免收个人会员会费。
第三条 会费标准: 市国土局5万元/年; 县国土局1万元/年。
第四条 会费必须在年内一次性交纳,原则上应使用银行汇票转账至本会账户,由本会财务开具转用票据。
第五条 会费收入按财务管理办法规定使用,不得移作他用,更不得外借。
第六条 会员单位拖欠会费超过一年,将按章程规定予以除名。
第七条 本办法经本会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生效。本办法由本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秘书长选举办法
(草案)
(提请市土地学会四届一次理事会表决通过)
一、根据《湖州市土地学会章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选举办法。
二、经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提名、酝酿、讨论,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和征得有关领导同意的基础上,提出由9名常务理事组成的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并在常务理事中产生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5名、秘书长1名。
三、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经本届理事会酝酿讨论后确定,再进行选举。详细候选人名单附后,常务理事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
四、出席本次会议的理事有权对候选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或另选他人的意见。
五、选举权等额选举和举手表决或鼓掌通过的方式进行。选举后,由大会主持人宣布结果。当选的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六、本选举办法经本学会第四届一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生效。
湖州市土地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建议名单
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建议名单,由湖州市土地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提名,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征得了有关领导的同意,现提请四届一次理事会酝酿讨论,再进行选举。其候选人名单:
一、常务理事(9名,按姓氏笔划排列): 史会方 长兴县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汪俊国 市国土局副局长 孟贤龙 市国土局调研员
陈 杭 德清县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唐建章 市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龚西征 市国土局纪委书记 傅自强 市国土局副局长
曾庆山 安吉县国土局局长、党委书记 虞伟瑛 市国土局副局长
二、理事长 唐建章
三、副理事长
孟贤龙 虞伟瑛 汪俊国 龚西征 傅自强
四、秘书长 孟贤龙(兼)
关于讨论通过相关制度(办法)等的说明
为加强本会的相关制度建设,规范本会的工作,本次会议代表大会筹备组经调查研究,参照相关社会团体的做法,草拟了相关制度(办法),现将《湖州市土地学会工作计划及会议和日常工作管理制度(草案)》、《湖州市土地学会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及各县联络处负责人的提议,提请第四届一次理事会讨论,请审议。湖州市土地学会工作计划及会议
和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草案)
一、工作计划制度
(一)每年年初学会办公室要提出共走计划,经常务理事会或理事长办公会审定后下发执行;
(二)每半年或每季学会办公室要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半或季度工作计划;
(三)学会办公室要组织实施工作计划,并检查监督,相关机构、理事和会员单位要积极配合;
(四)检查监督情况,要及时向常务理事会或正副理事长、秘书长报告,必要时要通报有关情况。
二、会议制度
(一)每年要召开一次理事会;
(二)每半年要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或理事长办公会;
(三)每年要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
三、日常工作制度
(一)学会办公室要抓好上级布置工作的落实并及时向本会领导报告;
(二)学会办公室要组织及时编报有关信息,相关机构、理事和会员单位要积极投稿;
(三)学会办公室要及时与相关单位、相关机构、理事 和会员单位联系沟通,及时反映情况和建议;
(四)学会办公室每年年终要搞好工作总结,并提出下半年的工作要点;
(五)学会办公室要承办本会年检等有关事宜。
湖州市土地学会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草案)
第一条 为加强本学会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本学会章程,参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原则》以及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设银行基本账户,由财会专业人员管理,本会法定代表人为本会财务负责人,本会财务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业务管理单位、社团管理部门和财政、审计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会财务状况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会计单位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管理机关审查,本会换届或法定代表人更换时,由审计单位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按时编制报送会计报表,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人员离职时,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五条 本会财务收支实行单据报账管理制度,须符合法律规定,单据报账必须有经办人员和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第六条 本会的各种收入,包括各种会费、资助、捐赠、32 利息和其他合法收入,均入账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侵占。
第七条 本会经费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和必要的管理支出,主要内容为:会议费用、学术交流及考擦、课题研究、书籍出版、聘用人员酬金、交通费用、日常办公费用、优秀成果的评审及奖励、工作成绩显著人员的奖励、按章程规定开展其他业务活动及必要的接待费用。
第八条 本会财务应本着量入为出、注重节约的原则,进行管理,每年应编制经费收支预算,每半年要编制经费使用预算,经常务理事会或理事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九条 按银行规定库存现金,超过限额及时存入银行,收入现金及时完整入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坐支、挪用和套取现金。
第十条 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收付,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第十一条 支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支票和印鉴不得由同一个人管理,领用支票要及时登记,按规定的用途和限额使用,财务人员不得签发空白转账支票。
第十二条 本会实行国家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和耐用消费品,须有两人以上负责,按规定办理验收登记造册手续,财务人员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做到账目相符。
第十三条 本办法经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后生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本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关于聘任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副秘书长和办公室正副主任的决定
(草案)
根据本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的提名,为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便于有效地开展工作,特提议由沈新荣、王剑担任本学会副秘书长,由沈新荣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沈坤尧、程刚任办公室副主任。提请理事会讨论通过。
关于各县区联络处负责人的提议
为加强与会员单位的联系,便于有效地开展工作,特提议在各县区设立本会联络处,由各县局、区分局局长和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兼任联络处正副主任。
第五篇:共青团湖州市委员会
共青团湖州市委员会
文件 湖 州 市 教 育 局
团湖联[2005]18号
────────────★──────────── 关于表彰2005年湖州市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社团
干部、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的决定
各县(区)团委、教育局,湖州师院、湖州职技院团委,各市直属学校:
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素质、展示学生才华、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师资配备等多方面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社团得到了蓬勃发展。
为进一步表彰先进、激励典型,为全市学生社团健康发展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经学校申报,县(区)团委、教育局审核,团市委、市教育局评定,决定命名湖州师范学院红柳艺术团等30个学生 1
社团为“2005年湖州市优秀学生社团”,湖州师范学院王旦丹等41名学生为“2005年湖州市优秀社团干部”,湖州师范学院孙冬等35名老师为“2005年湖州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希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在我市的学生
社团工作中再出新成绩、再创新经验。全市所有学生社团要积极学习借鉴本次受表彰社团的成功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全市学生社团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附:2005年湖州市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团
指导教师名单
共青团湖州市委湖州市教育局
2005年12月13日
主题词:表彰优秀团干部决定抄送:市委、市政府、团省委、省教育厅2
附:
2005年湖州市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名单
2005年湖州市优秀学生社团(30个)
红柳艺术团
吾爱社
大学生邓小平理论读书会
邓小平理论读书会
爱心社
心理协会
集邮社
苕溪文学社
GLADE漫画社
漫画社
青苕文学社
虫不理“书”菜园
SKY广播社
“心源泉”文学社
新闻社
读书协会
沧浪文学社
吉他社
久期文学社
东隅健美操社团
电影欣赏社
3 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一中 湖州二中 湖州二中 湖州五中 湖州五中 湖州六中湖州交通学校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吴兴高级中学 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练市中学 埭溪中学湖州交通学校
话剧社菱湖中学
“想飞”乐队双林中学
文艺社德清一中
印象文学社德清高级中学
“同伴教育”社团德清职业中专
昌硕书画社安吉昌硕高中
日语角安吉上墅私立高中
笋芽儿文学社安吉艺术高级中学
青年志愿者协会安吉高级中学
2005年湖州市优秀社团干部(41人)
王旦丹吴天啸沈俊沈建敏卢群鞠勇窦泉范雨慧於扬孙璐张严峻邓满芳方辉叶良邢芳费星崔华章玲杨志斌吴芙蓉平频金国江沈艳婷沈俊哲沈斌斌曹艳吴丽萍胡超杨科辉龚元旦陈皓朱一萍唐碧军郑小燕殷晓丰曹龙火王源峰李立祺张烁芳孔晓琳袁苑
2005年湖州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35人)
孙冬沈健熊晓红殷国伟朱小芳吴铁成刘青春潘秀娟王华(湖州一中)沈丽英冯美宏王华(湖州二中)汪贵萍苗菊蔚杨轶英郑波王静陈兰兰潘琦翟桂英徐勇薛锋张燕雯田秋玲宋振强吴仁斌闫学力薛海云沈国华沈奇民孙平操声国葛永刚钱浩冯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