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对中小学德育的反思

时间:2019-05-12 05:3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背景下对中小学德育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背景下对中小学德育的反思》。

第一篇:网络背景下对中小学德育的反思

网络背景下对中小学德育的反思

张婧譞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的双刃剑是造福于人类还是祸害人类取决于我们的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它是我们今后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必要工具,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信息网络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部门、企业、个人的知识成果连接起来,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大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大创新。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新的德育文化环境,对学校德育有着远大的积极意义。同时,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授课教师等条件,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控制权,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主体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网络教育也该如此。但网络并非仅是纯净、健康的推进器,带给人类福音,其虚拟世界里,某些信息及其主体的不纯动机和行为,会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涉世尚浅、可塑性特强的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并逐步诱使这些学生陷人不可自拔的罪恶泥潭,从而显出教育的无力,失去其原本的目的意义。网络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是指网络给德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学生出现一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一)学生上网成瘾

这是最显著的的一个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玩游戏、聊天,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中小学生具有不成熟、喜好新奇、追求刺激等心理特征,所以上网可谓是他们最合口味、最感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据2000年初的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占21%。据一项对中小学生上网时间频率的调查,中学生在课余和节休假日都上网的占71%,小学生占85%。他们上网的内容更是令人担优。据另一项调查显示,34.6%承认浏览过色情,经常浏览的占4.9%,其中好多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成了“电子海洛因”吸食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他们中90%以上是因为缺少外界有力的约束力和自控能力较弱。一项对中小学生上校园网的调查情况是:有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对政治时事、国家大事关心甚少。中小学生上网时间过长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学习成绩下降、伤及眼睛,引起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生理疾病,严重者过分借助互联网寻求生活变化的补偿和平衡,极易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比较薄弱的,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网络犯罪

一些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蓄意制造、传播恶意程序,散播虚假消息,窃取别人隐私,建立黄色网站等,这些网络犯罪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尤其是对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毒害。而许多网络游戏中的血腥暴力场面,使长期沉迷于其间的青少年,慢慢地变得习惯了暴力,会觉得通过伤害别人达到目的是合理的。而网络世界实施暴力行为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结果会冲淡他们对实际生活中使用暴力后果的恐惧。一旦与他人发生争执、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首当其冲地选择使用暴力,逐渐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三)网络对传统道德、法律意识的冲击

主要表现为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盛行,以及人情间的冷漠,淡化法律观念。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全球性、无中心和互动性等特点,再加上没有有效的网络监控系统,使很多青少年感觉到自己在网络上可以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必担心后果。以自我为中心,强调无约束的、所谓“真正”的“自由”。因此,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态下得到宣泄,这会给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期的青少年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网络对传统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的冲击

传统的德育主要靠老师硬性的灌输道德知识,容易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目前,中小学具有计算机网络知识,又具有德育答理经验的人才还不太多。

(五)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的冲击

纵观网络中传递的信息,英语占90%,法语占5%,汉语不足1%,这样西方国家就对信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西方敌对势力在网上无声无息的进行“西化”和“分化”活动,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

在网络带给德育工作的极大挑战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德育,让德育主动涉足中小学生现代信息网络领域,发挥德育的主导作用和长期影响作用,用德育的利器扬网络之利,除网络之弊,使之成为社会和教育良性发展的有力推进器。

二、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新策略

(一)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从封闭式的德育观转变为开放式的现代德育观。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增强网络德育意识才能强化对学生的政治方向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在社会信息化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已无法挡住汹涌而来的信息流,闭的德育环境已不存在。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富有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因而,建立一种“学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学校应当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明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还要树立整体性德育观。整体性德育观是指将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作为一个整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调整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

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网络技术竞争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德育传播策略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既能发挥德育宣传教育功能,又能监控有害信息传播的全国校园德育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应成为学校德育传播的信息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德育网络体系的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够接受到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接受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教育,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二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此外还有科学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网络伦理等一系列的内容也应成为新时期德育的内容。

(三)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进行宣传教育,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教师是德育的主力,要注意发现并分析学生在网络中的问题,积极疏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明确上网原则,科学利用网络,吸取人类“精华”,促进自我发展。同时要指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具有的危害性,运用自我控制能力去抵制侵害,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另外,要积极向学生及家长推荐健康、优秀的网站,引导家长恰当指导孩子的上网。

(四)拓展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

“变堵为疏”应该是我们正确引导网络一代的最好方式。除了加强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也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比如,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设置网上学校、网上图书馆等等;网上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网络难题攻擂、在线答疑等。再如,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与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网络表达出来。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解决他们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品行的目的。此外,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德”的讨论活动,或者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人其中活动。如“知法守法”、“毒品罪行”、“地球的危机”、“金钱与道德”、“早恋的苦果”、“时间隧道”等等无法在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使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得到解决。

(五)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者的培养

学校应着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学校的网络德育教育者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具体地说,一个成功的德育教育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较强的心理素质,较高语言表达能力;2.相当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4.缜密的逻缉思维能力和较高的组织能力;5.虚心的学习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6.较强的情感体验能力;7.快速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要能熟练地运用网络、驾驭网络;能熟练使用电子邮件、BBS、留言薄等现代交流方式和工具;能熟练地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web网页制作工具等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以进行信息集成;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讨论、检索等信息获取方法。

此外,学校还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加强防护,对上网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可在服务器上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网络游戏的仿真性,如果将网络游戏的效果迁移到德育管理中,那就是仿真。

尽管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的德育教育仍有重重困难,但我们必须看到,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面对生话全球化和网络化,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迅速融入信息时代,并借助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是当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学校必须重新审视传统德育中内容及方式方法上的不足,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引导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熏陶学生,用新鲜、有趣、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学校教育虽然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由于网络延伸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仅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教育力量,共同营造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氛围,才能消除网络危害,发挥网络优势,使中小学生们真正成为网络文化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郑友训.网络传播带给中小学德育的利与弊[J].教学与管理,2000(6):20-22.[2] 张谦.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现状诊断与创新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6):66-67.[3] 张宋琳.德育要在中小学生现代信息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J].文教资料,2005(21):85-86.[4] 刘键.浅谈如何做好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工作[J].辽宁教育研究,2002(11):71-72.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形中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挑战。德育管理一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值得社会各界深入思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德育管理;探讨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给人们的传统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也使得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较大的阻碍。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及其共享性,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浏览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搜索到学习需要的相关资料,丰富学习内容。同时,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沉迷网络,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误入歧途,对学生一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刻不容缓。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优势,形成正确有效的网络德育管理模式,将网络技术与德育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管理的最佳效果。

一中小学网络德育的现状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然而,在实际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网络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

1.网络德育观念滞后

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网络,但是对网络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大多都是简单地使用网络,对网络的认识并不全面。因此,对于网络德育也缺乏相应的认识,尚未树立网络德育的观念。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一旦接触网络就会荒废学业,就严厉禁止学生接触网络。德育教育工作者因为抱有这种态度,秉承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自身的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提高其网络道德素质更是无从谈起。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把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一些中小学虽然表面上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但是实质上仍然采取简单的教学方式,德育教育也只是空中楼阁。

2.网络德育资源不整

网络虽然能够快速收集和传播德育资源,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分布散乱。在网络中尚未建立专门的网络德育教育资源库,关于网络德育的信息都凌乱地分散在各种网站上,需要花费时间去收集和筛选,大大增加了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基数小,重复率高。由于人们对网络德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网络中的德育资源十分匮乏,仅有的少数资源一直被重复利用。即使德育教育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搜索,也不能收集到大量有实际价值的德育资源。再次,表现形式单一。在网络中相关的德育信息大多数都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种静态式的资源枯燥乏味,需要学生花费时间仔细去阅读,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久而久之,导致中小学生对网络德育教育失去兴趣。除此之外,网络中的德育资源大多呈现出原生态化。而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不能真正理解这些原生态化的资源。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德育资源呈现出来。

3.网络德育师资队伍支撑无力

德育教育一直处于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是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必要前提。而德育教育工作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德育工作者。因此,大多数学校普遍都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网络德育工作作为传统德育教育的延伸,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德育知识,而且还需要切实了解网络知识,具有较强的网络实际操作能力,德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直接决定了网络德育的成败。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工作者逐渐忽视了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从而在网络德育中逐渐表现得力不从心,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甚至有些德育工作者固守传统思想,对网络了解甚少,加剧了网络德育的实施难度。可见,我国网络德育教育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建立强大的网络德育教师队伍刻不容缓。

二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管理

1.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合理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有限的德育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应该将德育教育合理融入各科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备课时,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学科知识并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熏陶。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将纯文字的知识以图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示,既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学中不仅带领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网络的独特优势,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合理渗透德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校专门的德育网站

德育课堂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学到的德育知识十分有限。因此,学校应该开通线上教育,让学生随时都能接受到德育教育。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德育网站,大力宣传德育知识。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在网站内设置不同专栏,展示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网页中浏览各种德育信息,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历程,从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学校网页中设置“德育在线”栏目,每周定时更新学校德育动态、班主任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意识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心理课堂”栏目是提供学生心理咨询的平台,学生有任何心理问题都可以在线与教师沟通,及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德育网站成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有效的平台进行咨询与交流,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3.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监管制度

为了确保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严谨的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在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下,不断规范网络德育工作,切实发挥网络德育的积极作用。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监管制度。只有将具体任务下放到每个岗位中,发挥管理职能,在网络信息中合理融入德育要求,促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才能将德育教育任务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同时,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另外,在校园网站中设置过滤系统,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网络内容直接过滤掉,只有健康积极的内容才会被保留下来。因此,有效确保了学生接触到的网站内容都是有利无害的,不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后,学校作为网络的直接管理者,应该加强对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有效的安全屏障,从根源上阻断不良网络信息的传入,确保学校网站中信息的质量,尽全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加上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误导,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利用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优势,在网络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创设出良好的网络氛围,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青、牟映雪.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对五位中小学生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

[2]余易文.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教师素质[J].群文天地,2011(14)

[3]孙峰.“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网络体系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陕西省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0(5)

第三篇: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探讨

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探讨

摘要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被他人盗窃和滥用的事件时有发生。随之产生的社会安全、电信诈骗、人肉搜索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想彻底解网络背景下的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网络的净化,还需要政府投入,司法保障等多种手段。

关键词:个人信息;安全;必要性;保护措施; 前言

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网络飞速发展,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以盗窃个人信息为主的网络犯罪相对于传统犯罪来说,更加虚无缥缈,难以防范。个人信息安全,成了当前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事关所有网民的切身利益。如何认识和保护网络背景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需要人们在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个人信息综述

1.1、个人信息的定义;

所谓个人信息,是指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所有数据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家庭、生活等所有方面的内容。这些信息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经过科学分析总结出来的。

1.2、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的特点;

在当今时代,网络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在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更加丰富

相对于传统信息来说,网络的受众更加广泛。所以,信息所涵盖的细节也更加细致。个人信息以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比如:某些明星的个人喜好、年龄、婚姻状况也被人们广泛关注。

2)、跨度更加广泛;

在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的跨度更大。这里所的跨度,是指时效性的改变。以往的信息填写,主要是指当前的信息,仅仅局限在当下。而在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是叠加的,累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信息涵盖的内容愈加丰富,时间跨度也越来越长。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能一目了然,对目标人物的过往和现在能够做到一目了然。

3)、可控性更差:

在网络平台上,信息一旦被输入,输入者对信息的控制就变得难了。因为,信息被录入后,就存在在一个虚拟的储存器中,难以进行销毁。但是,复制和传播却变得更加容易。另外,加上网络上不同的原因,庞大的网民群体,复杂的利益关系,一旦传播开来,就很难被有效控制。除非政府出面强行制止。但是,这种制止,也只能是在明面上有效,对于信息的流传,是难以从根本上杜绝的。

二、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个人信息不仅是个人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如果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加以重视,任由个人信息在网上泛滥,将会引起社会极大的混乱。人们将生活中一个毫无安全感的环境中。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首先、保护个人信息有利于电商市场秩序的稳定。在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已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就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的。如果任由信息泛滥,每个公司都开始盗窃、贩卖他人信息。不仅是对他人隐私权的践踏,还是对整个电商商行业的伤害。长此以往,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将极大的减少。缺少了真实性,如何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更谈不上获取利润了。

第二、保护个人信息是紧跟国际潮流的体现;

在国外,人们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是极为重要的。信息保护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欧洲,早在1995年,欧盟各国就通过了《欧盟数据保护指令》,禁止讲数据流入保护措施不完善的国家。再比如肖像权,肖像权也是个人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西方国家,任何人不得私自利用他人肖像,违者,将受到司法体系的重罚。而在我国,对于乱用他人肖像的情况,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三、影响个人数据安全的因素 3.1、信息收集方式不合理

在当今社会,各个商业团体需要对目标进行数据分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说,数据的收集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某些因素,使得搜集者不愿投入时间和人力进行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合法的、自愿的数据采集方式,而是为了追求便捷,采用违法的方式去的收集数据。这种违法行为,引发了随后的一系列肮脏的金钱交易。

此外、网络三充斥着各种霸王条款。比如,强制客户填写各种隐私内容,注册时,不少客户被迫填写了许多个人信息,或者被迫填写了调查问卷,如果不填写,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这些网站,在收集这些数据后,转手把这些数据卖给了需求者,而且一份多卖,赚取不法收入。3.2、信息的商品交易;

信息作为一种商品,不仅可以当作“原材料”来直接交易,还可以进行数据“深加工”,通过浅层的表面的信息,发觉真实的内容和没有直接透漏的内容。比如,从一个网民浏览房地产网页时的浏览内容和点击率,可以深挖出他的具体经济情况、收入状况、婚姻状况等深层次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大企业的政策制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信息的二次利用也是一种潜在的交易手段。比如某网站可以利用注册客户注册时填写的邮箱投放广告,或者植入连接,下载插件等。这样,一方面没有明显的广告痕迹,另一方面达到了广告效果。3.3、网络黑客的存在;

网络黑客,对于一般民众来说,是一种极为神秘的职业。但对于专业的互联网从业者或者IT从业者来说,难度并不大。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钓鱼网站,就可以轻松浏览对方的私密信息,比如银行卡号、密码、登录信息等。对于防范不严密的人,其个人信息极有可能被盗,从而造成经济损失。从虚拟损失转变成为实体损失。这些网络黑客,数量庞大,组织严密,计划周全。一旦得手,立即销声匿迹,凭借警方有限的警力去侦破,难度极大。

四、网络背景下人数据安全的保护手段 4.1、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

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从源头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丰富自我保护的手段。首先,个人应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家庭电脑的防护应当加强,平时可以多进行病毒、木马的查杀,弥补系统漏洞;其次、不要图一时方便,在电脑上留下重要的登录信息,比如:银行卡密码、卡号等;第三、尽量少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对于注册邮箱的防护应当加强,陌生邮件尽量少接收、少打开;第四、安装有效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增强电脑的自我防护能力。4.2、政府立法的加强;

在政府的层面,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互联网法律的立法,让互联网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明确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界限,明确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处罚措施;第二、政府应当加强对已有的法律的普及和宣传工,做好互联网法律与《民法》、《刑法》、《物权法》的衔接;第三、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信息违法犯罪的执法力度和打击力度,以严厉的手段震慑犯罪分子,增加其违法犯罪的成本。4.3、对于市场的行业秩序的维护;

互联网市场是未来的主要潜在市场,其潜力至今尚未完全挖掘。所以,各个互联网从业者应该建立有效的互联网秩序,共同规范互联网行为。一方面政府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互联网保护技术,对个人信息的的保护,只能立足整体,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各个互联网企业应该团结一致,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建立一个高效的执法联盟,去保护弱小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使得两者的有共存。从根本上去维护、培养这个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结论

总之, 在互联网背景下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同时,网民个人也要培养好自己的信息防护意识。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的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任伟.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8):1-3.[2] 李发根,钟笛.数字签名综述[J].信息网络安全,2011,(12):1-8.[3] 冯伟.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 [J].中国科技投资探[J].2012(4)

[4]程士安.以搜索引擎为导向的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管理(综合版)[J].广告大观,2012(8)

第四篇:网络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得以普及,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对于大学语文教育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网络背景下,如何创新大学语文教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和探讨如何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网络背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1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育改革要求,当前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促进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树立其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综合素养。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其应有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得以有效发挥,大学语文教学正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发展困境。众多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对语文教育重视不够、教师资源不足、语文课不受欢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再加上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相对滞后,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不高。另外,由于大学语文多被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来安排,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修得学分,这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快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发挥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2网络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2.1进行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开放式教学就是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教学探索活动中接受知识的学习,实现教育的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仍然较为单一,虽然多数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也存在着过度使用现象,效果并不理想。进行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就要求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一种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开拓视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在开放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学习,使其跳出惯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区质疑和思考,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多样化的方式展开教学互动,实现课堂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也能让其在资源搜集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提升其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2.2创设网络化的教学环境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方式和交流工具的转变。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的交流,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有效反馈,对教学过程和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其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在线为学生解答相关疑问,布置在线作业,进行课外学习资源的推荐等。因此,在进行自主翻译的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着更好的掌握,这相对于教师课堂中进行枯燥的文字讲解来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更有帮助。

2.3加强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网络时代同样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创设新型的课堂学习势在必然。首先,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转变自身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以及网络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联系。作为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追求,多与学生进行接触和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性有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网络教学的手段,实现现代化的多样化的大学语文教学,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这需要语文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评,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大学语文教师,面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设网络教学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凤英.关于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读书文摘,2015,(4):54.[2]刘波.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新校园(上旬),2016,(1):6.[3]肖敏.校园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1):29-31.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

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理念;第一,要“依标施教”。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趋势”。研究课标,就会准确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到底属于“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类。教学时、命题时就会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会准确把握各块知识的纵横联系,知道每一块知识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准确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该重点怎样突出,该难点怎样突破;研究高考命题规则与趋势,就会准确把握历年的命题规律,从而掌握命题趋势,真正体现“一题多元、多题一源、纵横联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第二,要“以学定教”。即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三,要“先学后导”。先让学生自主的学,充分发散思维、暴露问题,形成结构化预习的要求,最后合作探究出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诱导、引导,进而解决问题(做习题也一样)。第四,要适时的进行“问题评价”。即从三维目标着手进行评价。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认真注意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的历程、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理念,我认为,只有从理念上认识了,才能谈得上教学模式。

三、阐释两个“模式”——准确、全面的把握所受内容以及具体应怎样解题

模式一:“139思维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书写课题解读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个课题,三个方面,九个落点”。它的含义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个三个方面去书写。“是什么”包括四个落点,即该课题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包括两个落点,即学习该课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怎么用”包括三个落点,即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以及学习后应把握的“规程、规范与规律”。当一个老师从这九个具体方面对一个课题进行解读了,我相信,每一节都可以从三维目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模式二:“123试题解析模式”。因为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仅仅从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这种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对一道数学试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它的含义是“一道试题,已知与所求两个切入点,三种或多种结合点”。即对于一道数学试题,应该同时从已知与所求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由已知条件尽可能的寻找其所有的必要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所求尽可能的去寻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当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找到后,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结合点,一个结合点就是一种解题途径,有时可能找到好几个结合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选择,从中优化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很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你基本素养较高的话,都可以可到解决。

四、结合我校实际,具体谈一下我对新课改的想法

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动来。提前两周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内容,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然后分组安排课题解读、学案、周检测题的制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证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题解读、教学设计的书写。要书写课题解读,必须参考“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年的高考命题规律”。有时无需专门书写,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必须要将课题解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课型的确定及三单的制作。根据课题解读确定课型,进而确定需要制作几单,一般课型只需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重点课型根据情况制作问题解决单和问题拓展单,通常情况下,问题拓展单在一章结束了制作一个针对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课堂前中后的具体操作。①课前下发导读单,完成结构化预习;②课中根据“新授课”与“习题课”的不同特点,以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参与展示、讨论,教师总结评价;③课后安排作业,加强训练(先独学、独做,若自己解决不了在对学、群学,若经过这样的步骤还不能解决,及时收集、归纳、归置到每组的学科长,上交学术助理,呈递给老师,老师下节课引导共同解决)。

(四)周检测题的制作实施。每周星期五安排老师主要针对本周所学内容,精选试题制作训练检测题,整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一次周训练。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及正式作业的布置。虽有导读单、问题解决单,但课堂笔记绝不能取掉或不记;同时正式作业本必须要有,只不过必须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规程。

(六)作业的批改。每次由学术助理收缴各组学科长的作业于老师,老师当着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进行面批面改,点评,指出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然后由学科长完成本组学生作业的批改任务。

(七)七项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七项技能“阅读、思辨、变通、联想、记忆、类比类推和写作”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更应该加强训练。

(八)“三维目标”的体现,将“问题评价”形成习惯。从知识与技能发面,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还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会”、“不全会”、还是“全会”。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说,看过程“充分不充分”,过程充分了结论的得到就充分,否则就是肤浅的。方法上,看是“多元还是单一”,方法多元了,就会导致从多种解题途径中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否则可能就是一种最繁琐的解题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说,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理想等培养起来后,学习积极性上去了,爱学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肯定会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态度上立刻会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响,从而整个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将会大幅下滑,最终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大一些,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称职的老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时进行“问题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问题评价”三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和灵魂。正所谓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没有有效的课改,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就无有效的成绩。从而对学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有效的课改模式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下载网络背景下对中小学德育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背景下对中小学德育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地产在网络背景下的相关分析(大全)

    房地产在网络背景下的相关分析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环境给作为国家支柱行业的房地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新的发展,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利用Internet网络资......

    浅谈网络背景下的作文教学(5篇)

    浅谈网络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普及,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是很多学校和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德化一中政治组徐顺进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我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家就已经就反思问题有了最简练的表达: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这些至理名言早......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反思 杨白菊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在学习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和綦江隆盛“四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进行了历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面试反思五篇范文

    新课改以多元智力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故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操练,注重互动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快乐学习;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反思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那么,英语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反思什么呢?具体做法是什......

    网络购物背景

    1 电子商务的背景和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Intern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长并迅速普及。在这一前提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了。电子商务是基于......

    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观察

    内容提要:主权是国家的身份,而非国家的权利,这种身份来自于明示或默示的约定;作为国家身份的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让渡的;所谓“主权限制”,除非是外来的强制,其实是主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