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击技术教育未来——写在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之前
击技术教育未来——写在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之前
作者:蒋亦丰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57
更新时间:2007-3-9
点击技术教育未来
——写在浙江省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之前
□本报记者 蒋亦丰
从今年9月开始,浙江省高二年级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是这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体现新课程价值的一个亮点。但对于许多一线教师来说,通用技术课程还是个陌生的字眼。那么,什么是通用技术课程?这门课程为何要开,怎样来开?我们的教师又将迎接哪些挑战?本期“关注”和你一起寻找答案。
专访——
通用技术课程予人几许期待
时间:2007年2月1日
采访对象: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省课改办主任、特级教师 刘宝剑
记者:刘主任,您好。从今年9月开始,我省高中的高二年级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对于这门新课程,许多老师感到有些陌生。您能否谈谈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刘宝剑:通用技术课程作为高中新设置的一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对技术课程的重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技术与科学不同,技术具有应有目的,而科学是发现。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依靠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在高中开设技术课程非常必要。
此外,现在技术创新已经进入经济或社会发展的核心层面,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要成为一个设计大国,拥有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离开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高中开设技术课程也非常重要。
在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技术成为八大领域之一,并要求在高中单独设置通用技术课程,这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记者:通用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刘宝剑:通用技术是指较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和选择性。
通用技术课程以模块为基本单元,既包括那些具有时代气息、适应社会发展、体现未来科技走向、具有可迁移特征的内容,也包括那些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课程实施和学生选修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2个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和7个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维护”等。
记者:通用技术课程与以前的劳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刘宝剑:通用技术课程与劳动技术课程的关系可以从技术观、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来说。劳动技术课程基于狭隘的技术观,认为技术就是技能,就是工艺,就是操作方法。在这基础上,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就成了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培训过程。通用技术课程基于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广义的技术观,认为技术就是一个丰富过程,包含设计、制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不再仅仅是一种操作方面的内容,既把设计也纳入技术的范畴,把对技术的评价、对技术的理解也纳入技术的范畴。在此基础上,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不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动手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位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上。从内容来看,不仅包括技术工具的操作、技术产品的制作,而且还包括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决策等包含大量学生心智活动的内容,学生主要通过技术习得、技术探究、技术设计来学习。
通用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的关系。两者都强调实践,强调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通用技术课程属于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在实施上,两者都有独立的课时。
记者:我省为实施通用技术课程做了哪些前期准备?
刘宝剑:按教育部的规划,通用技术课程可以在新高一开设,但为了有更多的准备时间,目前,我省放在高二年级开。通用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现成的通用技术教师,今后我们一方面会注重对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将开展定期的教研活动,帮助课程实施。
在前期准备方面,2006年初浙江省教育厅就成立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下设18个指导组,其中包括通用技术学科组。目前该组已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通用技术实施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通用技术教学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有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文件。在2006年11月我们还组织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通用技术学科组成员和各地市劳动与技术教研员共14人,赴海南考察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学习其他省的经验。从考察的情况来看,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把这门课实施好。
记者:采访中,有些教师担心学校可能对通用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从目前来看,通用技术课程有没有制定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
刘宝剑:评价的功能是为了及时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平时在技术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这一点,学校在学分认定的时候应加以重视。
目前我省已经把通用技术纳入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前者主要是以纸笔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技术素养进行测试,后者主要对通用技术有关动手操作部分进行测评。
观察——
箭在弦上如何发?
天蒙蒙亮,安吉孝丰高级中学教师顾翔立踏上了前往杭州的班车。车窗外,冬日的清晨深邃而宁静,可顾翔立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起伏跌宕。几小时后,他将参与讨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生活动手册的制定,对于这门全新的课程,顾翔立向记者坦露了担忧:“2006年9月起,我校就开始试行通用技术课程。据我了解,省内只有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丽水二中等学校已经在试行通用技术课程。技术课程任重道远,我们应该提前研究,早做准备。”
再过半年,通用技术课程将在全省铺开,到那时,顾老师的担忧仍会存在吗?
这门课谁来教?
十几年来,安吉孝丰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担子落在顾翔立一人身上。通用技术课程试行后,顾翔立不得不向校长“要人”了。“通用技术课一星期2节,乘以班级数,一周课时就有20多节,如果让一个人来担任,怎么忙得过来呢?”
据了解,我省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主要由原先的劳动与技术或科技发明课的课任教师来担任,然而这些教师大多是学校里的“独苗苗”。来自东阳的一份调查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仅有1/3的学校配备了专职劳技教师。
相比之下,通用技术课程的周课时却不是小数目。目前,我省绝大多数高中的班级都在10个以上,一算下来,每周课时至少20节,一些学校甚至超过了30节。如果这些课时全落在一个教师的身上,教师的负担可想而知。
事实上,教师们的担忧还远不只这些。学校增加师资配备势在必行,但是新进的教师就一定能胜任吗?“全国除北京教育学院外,其他师范类高校没有设通用技术这个专业,招大学毕业生,难;其他学科教师转任,需要克服学科之间的差异,难;劳技教师校际流动,但这原本就是稀缺资源,难上加难!”东阳教研室教研员蔡新浩叹道。
然而,教师到位了,课开起来了,教师心中还有苦恼。上虞中学的姚永根老师告诉记者,许多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有着不成文的“规矩”。他说:“语文老师的课时系数是1.2,也就是上一节课算成1.2节课的工作量,而劳技教师的课时系数只有0.8。不知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后,这一考核标准能否重新调整?”
【群策群力】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还是新开设的课程,直到现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或各地的教育学院,除北京教育学院外,还没有通用技术这个专业或开设过有关通用技术的选修课程。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实际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学校教师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学校应尽早规划,逐步配齐通用技术教师。目前,我省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可以由原先的劳技或科技发明教师来担任,也可以由理科教师转任,还可以招聘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工科大学生来担任。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教学应配备专职教师,选修模块可配备兼职教师。
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劳动保护、职称评定系列、继续教育及评选优秀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学校都应合理安排,做到一视同仁。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管光海
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各校不仅要迅速组建一支教师队伍,更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任教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素养。从目前海南省的情况看,有技术基础的教师(曾是劳动技术教师)缺乏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曾是政史地等文科类教师)缺乏技术学科背景。
我们必须在2007年秋季开课前确定必修课专职教师,再组织这些任课教师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林维山
这门课怎样教?
月儿弯弯、彩蝶振翼、虎啸狂沙„„一个简单的镇纸笔架,在杭州高级中学高一(5)学生的手里,变幻出千奇百怪的模样。孙俊是他们的通用技术课老师,学生的想象力令她啧啧称奇:“真没想到,学生们会有如此巨大的潜力。”
半年前,在学校试行通用技术课程的头一个月,孙俊还是丈儿和尚摸不着头脑。该上什么?怎么上?求新还是求稳?„„种种问题缠绕在她的心头。
制作笔架是杭高传统的一个教学内容,孙俊决定,就让学生用新思路、新方法再做一次,稳中求新。
按照通用技术课程的要求,孙老师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初期调研,到网络、图书馆、商店、市场去寻找各类笔架的模型和制作方法,然后选择个人喜欢且有市场潜力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过去的劳技课根本没这样的要求,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提供的图纸去做就行了,整个班级的作品几乎一个样。”孙俊指着过去劳技课上使用的一张图纸说。
调研结束后,学生着手描绘图纸。孙老师要求每人上交2张图纸,一张能动手制作出实体,另一张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无须成品。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组员的设计图纸,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定下草图后,学生开始画技术图样,然后进行加工制作。翻开教材《技术与设计1》,孙老师又给记者做了进一步解释:“你看,一次设计活动分5个步骤: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等。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产品设计的流程,而过去的劳技课,最多只有制定与设计方案、制作原型这2个步骤,且形式单一。”
笔架制作教学的成功让孙俊领略到了新课程的亮丽风景,也让她十足为自己捏了把汗。“我是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的,与通用技术课程比较对口。但通观整个教材,还是感觉知识容量太大。要上好这门,教师非得转变观念,加紧充电。”
【群策群力】
从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内在组织看,它所依循的是与自然科学相似的技术科学的逻辑体系,而且从课程实施中所涉及的案例与应用的知识看,理工科背景的教师较容易适应。然而,在看到其技术性一面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社会性。
技术的应用领域中有大量社会活动的背景,而且技术课程的目标也不能仅仅止步于创意与实践,还应包括对大部分孩子职业意识的启蒙、劳动意识的启蒙、甚至于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等,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观念。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张 丰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一点,那就是一切通用技术教育活动都要以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课标既是课程实施的起点,又是课程实施的归宿。理论上讲,课标应是指挥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翻阅,加深领悟,避免回到过去劳技课教学的老路上去。
——丽水二中 朱东明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在杭高采访时,孙俊老师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杭高有个钳工车间,这是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如果没有这样的设备和场地,通用技术课就难上了。”
这句话,在之后的采访中,不断被放大。
记者随机调查了几所学校发现,杭州市区多数高中配备了专用教室,部分学校没有达到通用技术课程所要求的2个专用教室(技术设计室、技术试验室)的标准;但在许多县一级尤其是农村的高中,专用教室配备率不到一半,拥有2个以上专用教室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图纸,哪个班有课,就跑到哪个班去上,这就是我教了十几年的劳技课,至今无任何改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村教师说。
然而,专用教室只是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设问题的其中之一,教学仪器设备的匮乏更是教师们的心头之痛。因为学校在配备教学仪器时,优先考虑的往往是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课。
难不成,是通用技术课所需设备太贵?省教研室教研员管光海告诉记者,通用技术课程对设备的要求并不高,他说:“3万元足够了,关键是学校重不重视。”
采访中,还有一些教师呼吁,希望能为通用技术课专用教师配备仪器管理员,享受与物生化等主课实验室的同等待遇。“过去上劳技课,从准备仪器到打扫卫生,都是老师一人完成。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后,教师工作量骤增,如果有个管理员,一些杂活就可以有人分担了。”杭师附中的何威年老师说。
【群策群力】
对于通用技术课程而言,建立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且,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要与理化生的实验室一样,必须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具,否则,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对于必修模块的教学,每所学校应建设自己的技术试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应再建设技术设计室。对于选修模块,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建设技术教育基地,或由临近的几所学校共建技术教育基地,或临近的几所学校分别建选修模块的专用教室,实行学生跨校选课制度。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管光海
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是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等物质基础,通用技术课程将无法完成它的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就变成“纸上谈兵”。
根据对三亚、海口几所学校考察的情况发现,配备了专用教室的学校,学生有更多动手创造的机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没有配备通用技术专用的教室,教师虽然采用教具演示,但学生缺乏动手机会,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沉闷。这也充分反映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吴筱泉
第二篇: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从化中学 钟记和
摘 要:
当今的信息科技时代,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应对科技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此,通过对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发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师应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应充分调动起来、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本身质量、提高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环境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问题;对策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已实施三年多,通过这几年课程实施情况的分析发现,在学生参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诸多内部和外部条件限制了学生参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范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其中。
一、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的现状
1、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动手操作与实践
目前学生有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之中。以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节的课堂片段。课堂中老师以用纸板制作小板凳为主线,边讲解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边用纸板制作,学生觉得特别新奇,注意力集中,到后来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老师看到时机成熟了,就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派发四张A4的打印纸,要求学生用发的纸设计制作一座简易纸桥,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桥最结实。课堂一下就忙碌起来了,没用多长时间,几乎每个小组的纸桥都做好了,而且形状各式各样。最后,让每组选出两个代表,把作品拿到讲台来当场进行测试,看一看哪组做得最好。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得到学生的欢迎,符合学科的特色,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
2、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讨论、研讨与归纳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其中小组合作是被广泛应用的方式之一。以下是在讲授《技术的巨大作用》这节课时,我校高一(16)班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先确立一个研讨主题,然后进行课堂讨论,最后委托一名小组成员记录的一节课堂实录。说明在课程实践这一个环节当中,学生从行为上参与了讨论、研讨和归纳。
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什么是技术?技术是怎样产生的?技术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情境,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再按适当的男女生比例采用六个学生
为一组将学生分成A组、B组、C组„„。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后让每一个小组上讲台举例子,讲述技术是如何产生的,技术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济、环境、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这个过程就包含了各小组讨论的结果,还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归纳,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得到锻炼的机会,又学会了如何学习,论辩思维也得到发展。学生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3、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参与竞争
学生都有自我表现欲和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类似于小型竞赛活动的竞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调查发现,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在课堂之中的总体情况比较好一些。学生基本上参与了观察、分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小组讨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间穿插讨论,布置内容,提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给学生提供自己组织课堂的机会,让他们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这样,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化,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因而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不论是学生参与课程的准备、课程的实践还是课程的评价,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未参与课程准备
目前,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通用技术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在课堂上,学生还没有与教师一起参与课程准备的机会。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这个过程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备课为主,学生也是在课前通过看书、查资料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做。学生没有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手段的机会。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学生的主观角度来看,学生受高考功利因素的影响,知道通用技术目前在我省没有纳入高考范畴,因而从思想上就不引起重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没有相应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从客观角度来看是因为学生的课外时间比较紧、压力比较大,使学生无暇顾及这方面的活动。认识到这一点,通用技术教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向40分钟要效率,以课堂为主,尽量不在课下留作业。这样,课堂上基本就完成的差不多,个别完成不了的就在课后自己找时间来完成,但这种情况通常不是太多。
2、动手实践机会少
在实际的教学教研工作中,笔者了解到,目前,学生虽然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学生普遍反映是动手实践的机会太少,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通用技术课程起步晚,基础薄弱,在有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尚未正式出台关于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的具体指导文件前,很多学校、特别
是农村学校都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来建设专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和配置充足的动手实践用的设备器材。很多时候教师想组织学生开展通用技术课程的操作、实践活动,但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技术场室和设备的支持而不得不放弃;另一方面就算是学校已经建有专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和配备一些必要的动手操作工具,但学生进行作品设计与制作用的材料,如电子元件、各类板材、固件等也不容易解决,如果到市场上购买这些材料,那费用是由学生本人出还是学校解决?这些问题都影响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在讲完广东版教材《技术与设计2》的《结构与设计》这章书后,我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交上来的作品很多都是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品材料做出来的,还有很多学生对桥梁的设计只仅停留在形成设计方案的层面,因为找不到所要的材料及加工制作工具而未能深入下去。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现在基本是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没有产品化的机会。”这样的话,学生的许多构思都不能变成最终的产品展示给大家,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3、评价范围有限
目前,学生参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评价这一环节做得还不是很好。学生能够参与评价的机会非常有限。学生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所占比例较小,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这些所谓的互评和自评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评价的机会就是在每学期末,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表,征求学生对所有科任教师的看法,算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唯一评价依据。因而,可以说,学生在参与课程的评价这一环节当中还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其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4、缺少课程实施环境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校内和校外环境都不理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校外还没有相关的环境资源支持。校内环境是支持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在校内开展的。但是,仅从校内环境来看,能给学生提供的资源也十分有限。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的图书馆、教育网络资源中心还没有通用技术方面的相关资料,教师的教案素材主要是从网上收集或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的。
三、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对策
1、教师应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要想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课教师,就应该相应地、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有可能比其它学科教师(如物理、化学教师)的要求还要高。具体来说,首先,通用技术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点,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其次,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用技术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具备鲜明的课程意识,采取相互调适取向的课程观,有着广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当中奉行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课程的主体,视学生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积极的知识建构者,在学生参与课程实施中就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重视发挥学生对课程的评判能力和建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有机会真正参与到课程实施当中来。
2、学生的主体性应充分调动起来
目前学生的起点、接受程度不同和学生对这门课程是否感兴趣是通用技术课开展最困难的主观因素,所以作为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首先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端正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做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分配自己的活动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方面的习惯,培养并锻炼一定的学习意志,善于自觉地、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另外,学生还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分析问题,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经验,增加知识获得的深度和广度,为更好地参与到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当中做准备。
3、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本身质量
课程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从学生喜欢的内容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立足于把通用技术定位在技术素养的提高的基础上,注意符合各地教育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征求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材。为解决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通用技术课时和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可以考虑将详尽的知识弄成专题形式,加强各个专题衔接的紧密性。这样的学习专题,便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把握。另外,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除了要更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外,还应该注意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为师生留有再开发与创新的空间,具有一定弹性。这样可以鼓励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开发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材,在促进自身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课程本身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
4、提高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环境
针对目前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校内和校外环境都不理想的现状,作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主要环境——校内环境,总体上应加大学校图书馆、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支持力度,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参与的氛围。此外,学校可以想方设法利用校外周边的自然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
校内环境方面,针对目前学生参与的层面仅限于课堂层面,课前和课后的参与机会太少的现状,学校应尽量为学生的全面参与提供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保证课堂的凝聚力,有目标、有组织和少冲突的课堂环境的前提下,尽量在课外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自由发展的空间。如果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的话,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相应地提高,取得的效果会很明显。
考虑到目前学校缺乏设备、器材是当前通用技术开展困难的客观原因之一,所以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配备上,应该在借鉴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地区、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建设符合自己学校的技术实验室,把该配备的器材都配备齐全,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因为通用技术课程设置是按照国家意志推出的,而不是权宜之计,所以必须在把硬件建设好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联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因为资源配置是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摘 要:因高中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不同,致使高中信息技术实施统一化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弊端。针对此,文章基于差异化视角,结合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具体要求及实施策略,以期帮助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76-02
由于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中生在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程度不一,存在一定的“分层”现象。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因差异化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应当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加以应对。所谓的“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其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分成“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小组,之后,再针对不同小组的情况,制定与其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层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再配合层次化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基础存在差异
与统一教学注重整体教学相对的是,分层教学更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是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满堂灌”方式来进行知识灌输,而是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学习的实际能力等,来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课堂,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然而,由于当前的高中生之前所处的教学环境、接受的课程教育等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与综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易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实施分层教学,则恰好有助于减小这一不利影?,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还能极大程度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端正学科认知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逻辑原理的课程。但因为该学科不属于高考学科项目,导致不少教师和学生对其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该门课程不重要,或者是将其等同于“打字教学”“上网教学”等。而一旦深入该门课程进行学习以后,又很容易因为其中蕴含的艰涩难懂的知识而产生“畏难”情绪。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同时也为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当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知,并逐层深入对该课程的学习,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分层、训练分层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层
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前提之一。在具体操作当中,教师应当在熟练备课的基础上,按照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以鼓励性教学为主,设置难度较低的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则可强化其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争取使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可适当做些拓展训练,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如针对语言编程类的选修课教学,对中、高层次的学生,可作一定的要求,而对低层次的学生则不作选修要求。
(二)操作训练分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于一体的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除重视理论教学外,还要重视操作训练。在进行操作训练时,也要坚持分层的策略,具体可将其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练习,该层次主要为了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初步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第二层次为综合层,以简答的综合题训练为主,旨在开动学生脑筋,促进中等层次的学生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思维;第三层次为提高训练,主要以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题为主,训练的主要对象为基础水平高的学生,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适当地得到一些延伸与拓展。总的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且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对于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则应当进行不同的操作训练。若无视学生差异,对全部学生提出统一的训练要求,则很可能出现优秀的学生不够做而后进生做不完的情况。
三、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实施备课分层
为保证分层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也为保障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备课过程中,则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备课分层,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强、知识接受效率高的学生,可适当提高其练习的难度,反之,针对学习能力差、知识接受效率低的学生,则应当重视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在对《用照片编辑器处理图像》一课进行备课时,针对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则只要求其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基础功能即可,而对于基础能力较高的学生,则除了要求其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求其能熟练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快捷处理方式。备课分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其不仅要求教师要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保障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教学过程分层
重视教学过程的分层,是保障分层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对于一些基础牢固、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放宽对其约束,主要强化引导教学。而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知识水平较低且学习自觉性、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强化对其约束,严格规范其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归纳而言,即对于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主要引导其尝试自主操作与解决问题,对基础于信息技术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主要引导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教师要强化指引与约束,确保其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例如,在教学《用图像素材组合作品》一课时,其中的习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十分简单,此时教师就可以在他们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布置一些难度更高的练习题,如要求其在课余时间尝试使用软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优等生对图像素材的处理水平与掌握程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止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任何学段、任何课程的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差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若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则容易加剧这一现象,且难以使学生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与提升。为此,教师要善于使用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差异化作为切入点,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实践,不断厘清思路,并实施有效教学,从而,确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继慧.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3,(8).[2]陈丽.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原则[J].新课程(中学),2010,(9).[3]谢放梅.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4,(18).[4]程国清.分层教学与整合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5]王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8,(24).[6]韩国惠.浅议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革新,2009,(10).
第四篇: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步骤
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步骤
(一)课程培训阶段 1.培训内容
(1)通识培训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与资源开发、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
体系的改革等。
(2)学科培训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专题报告;技术设计l、技术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说课和评析等 2.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1)省级培训 由省师资部门组织,教研部门协助。各市、县市、区)选派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选派人员应能承担市、县(市、区)级培训任务。
(2)市、县(区)级培训。由各市、县(市、区)教研人员和参加过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对所在市、县(市、区)教师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分层、分期对全体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
(3)校本培训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分析新教材的教学案
例,开展新教材备课、说课、试教等研讨活动。
各级学校应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担任新学期的高一年级任课教师。
(二)新课程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1.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通用技术学科全面试行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实施教学。
2.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采用集体备课、研究课、观摩课、参与式评点、教学反思、教研沙龙、校际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保证新课程的高起点、高水平地实施。
3.省、市教研部门重点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探究与实践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质量的评价等问题。
4.启动选修课程的研究,为开设选修课程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新课程实施总结调整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1.总结前期工作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总结前一阶段实验新课程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新教材提出修改建议,对新课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部署下阶段的工作。2.加强教学研究 在研究必修课程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着力对选修课程的研究,加强教师的专
业研修。
3.开设选修课程 学校要努力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力,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三级以上学校应具有开齐开足所有选修课程模块的能力。学校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选学选修模块,为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应有的学习氛围。
(四)新课程实施的深化和完善阶段(2008年9月一2009年8月)1.总结新课程实施两年来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开展课题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组织省级优秀教科研、教学
论文评选活动。
3.研究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新课程实施建议
l.执行课程政策,落实教学计划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必修模块有技术设计l、技术设计2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共4个学分。必修模块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强调对技术设计的改进与优化,强化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选修模块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选修模块有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7个模块。选修模块每个模块36个学时,2个学分,其中的“现代农业技术”由6个研修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8个学时,选修2个专题,可获得该模块的2个学分。对于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
各地各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必修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建议高中一年级至少开设一个必修模块。在高二年级开设选修模块。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
必修与选修科目教学计划参见下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年 级
高一
高二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必修1:技术与设计1 必修2:技术与设计2
选修模块 选修I、Ⅱ 选修I、Ⅱ
学时/模块
36 36 高三 第二学期
2.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1)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式,又是技术基础之一,也是通用技术各个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
中应充分注意:
▲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
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 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
▲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
设计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互动的发展,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
▲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是实现技术教学的通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历次改革寻求技术通用性的重大突破。
▲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的思想方法
教材中大量的技术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载体,教师要结合技术思想和方法教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
术思想和方法去学技术。
(3)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属于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的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试验方法有对比试验法、析因试验法、性能试验法等。
(四)倡导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中要结合技术的自身特点,将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六)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四、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该围绕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应逐步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利于学生、教师、课程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通用技术学习中的
发展情况和不足之处,激发学生学习、运用通用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技术素养,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养成。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活动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作品,全面考察学生对通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不
断发展。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已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发
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充分发挥通用技术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评价促进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
(3)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通用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鼓励。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
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评价要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对
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1)对课程、教材的评价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体系构建上,要注意与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衔接,遵循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技术教学评价的改革,形成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通用技术教育的评价功能。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
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应努力建构并不断完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单纯由某种特定的评价模式构成,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的评价模式的总和,它注重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师德、师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整合为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获得、交流合作、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机会、积极性和效果、对教师行为的反应等,均可成为评价的依据。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形成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新机制。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①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针对教学行为与过程中的主要问题;②评价指标应具体而明确,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便于操作;③评价信息的采集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④评价指标的制、定尽可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征询多方面的意见,形成相对最佳的方案;⑤让教师明确评价的方式、方法。
(3)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和激励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应遵循注重发展、评价主体和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尊重个性发展、关注结果与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调查、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学习评价的核心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过程性评价的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举措。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实施。过程性评价应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间随机化;评价结果动态化;评价工具简单化;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3.评价方式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驭务,通用技术课程的不同学习模块有不同的特点和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择评价方式要充分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实际情况。.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的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对作品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来收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测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
特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学中的小测验和单元检测非常相似,但是更加侧重于检测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4)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成就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一般地,总结性评价要求检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度。
五.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普通高中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地、各校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人、财‟、物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方面、多渠道地组织实施。
1.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一般包括教科书和相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学生学习辅导资料等。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的体现,使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和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技术培训或自学用书、学生学习技术参考资料、学生课外阅读技术类用书等文本资源,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有计划地配置技术课程的相关文本资料,并使他们得到合理管理和充分利用,还可以利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资源。
2.网络资源
一是:通过学校共用的FTP平台及学校网站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从互联网上搜集
相关资料,借鉴学习。
第五篇: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初探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初探
刘美蓉徐力
摘要本文从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出发,分析通用技术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总结出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实施过程性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通用技术;结果性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为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反映了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不相适应的是,目前纸笔测试是唯一的考试手段,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需求,不能充分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当前通用技术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加入的新课程,现在全国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都只有唯一的一种方法——纸笔测试。虽然有的省市将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定为统一的会考,有的省市通用技术课程的考试分数在高考中占一定的比例,有的省市将通用技术考试定为高职学校的必考科目,但是这些评价的办法只能测试出学生的成绩分数,只注重结果评价,这种“一考定好坏”的评价方式没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验、设计制作和合作讨论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
其次,现在的实行的评价方法中,只有任课教师对学生的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状况给予评价,这样会对学生的评价不全面。例如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多设计制作的活动都是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师注重的是合作学习的合作成果,对于合作过程中各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等却没有关注,所以在这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会造成偏差。
最后,现在的评价方式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功能,评价注重回顾过去、立足现在,用静态的评价观去衡量学生,而不是用发展的观点去考察学生。
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过程评价的必要性
一、通用技术课程特性需要过程性评价
在制作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运用,并且在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和制作,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所以实践的过程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技术实践中,由于目的设定的合理性和技术手段完善性等因素的困扰,不可能保证每一次活动都能成功,但是不成功的技术活动不等于没有价值,人们正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寻找到成功的突破。有的学生的技术作品,独立地看其技术目的性是合理的,技术方案也是可行的,手段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却有可能暂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这一技术活动中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一些技能、方法、经验和对技术的独特体验等。片面的关注技术学习的结论,会导致学生不思创新、图结果而轻视思维过程,对技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绕道而行。
二、学生的发展需要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融入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思想和能力等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做出建议和指导。
三、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需要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和融合,可描绘出学生动态的详细的进步情况。对所有学生来说,通用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和其他的课程不一样,教师需要对所有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评价;对于单个的学生来说,对技术的兴趣和能力在很大方面都影响着他对这门课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而且不同的学习者会有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他们喜欢的学习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比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这些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减少教和学之间的任何不匹配,并且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过程性评价应用在通用技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结果性评价方式和过程性评价方式的有效结合过程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结果性评价指的是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强
调过程评价不是否定结果评价,片面地倾向某一方面,都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果以过程为基础,过程以结果为目的,所以它们是相辅相成,不能片面的强调哪一个,所以在过程性评价要和结果性评价有效的结果。
因为现在只有唯一的评价方式——结果性评价,所以相对而言过程性评价在课程中显得尤为急需,并且通用技术课程的特征确实要求评价中要有过程性评价,所以过程性评价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过程性评价运用的过程中,有的人在方法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过去的评价问题,就等于结果性评价不好,甚至主张用过程性评价取代结果性评价。应该说,两种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各有各的优势和用途,既不会互相排斥,也不会互相取代。对目前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结果性评价是错误的,而是因为现有评价方式只有唯一的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的存在。过程性评价的局限之一在于其主观性强,结果性评价的优点之一是客观性强。
过程性评价也需要结合客观性较强的结果性评价,从而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
二、不要忽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实行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只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也要对学习效果给予评价。如老师将学生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放到展示柜中,这些作品很生动地显示了学生的学习和法阵的进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
三、注意学生差异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基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一样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在进行技术作品的设计或是制作时,会有不同水平层次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个体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因而教师在开展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时,要力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准备多种设计活动,有效地引导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和开放型,及时发
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潜能的发挥。
四、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要保证对学生的评价公正和有效,那就必须确保评价主体人员构成的客观性和必要性。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和直接责任者,毫无疑问是对学生评价的主体,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时,必须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在通用技术学习中很多时候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很多作品的制作都是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师只能对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但是最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等情况的不是教师,是小组内部成员,所以在过程性评价中,需要有另外一个评价主体——学生。除了学生和老师以外还有一个评价主体应该是家长,通用技术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培养的很多能力都是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生存生活的能力,所以在过程性评价中,家长也可以为评价提供依据。
五、过程性评价方法本身需要不断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在通用技术课程上学生、老师和课程都在不断的发展。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不断发展,其知识不断完善,并且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理解力不断地在增强,其兴趣爱好也可能在不断地变化,其生活经历也在不断地丰富,所有这些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上的学习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也是要不断修改以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有的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都是新接触通用技术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通用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且不断地增长教学经验,随着这些变化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不断地改变,与之相应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步骤等都需要不断地变化以求适应新的教学。在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通用技术课程也会不断地发展,例如教学资源的不断积累增加会支持教师进行更好的教学。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现象和发生的变化、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成长来完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和步骤等,力求为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服务。
六、不要把过程性评价定义成某一种特定的评价方法或评价工具
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可以是长期形成的也可以是即时的。例如,老师可以采取学习行为记录表、过程性
评价量表等,也可以是同学或老师的肯定赞扬或是否定批评,都是很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