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教育发展与教师继续

时间:2019-05-12 05:0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职教育发展与教师继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职教育发展与教师继续》。

第一篇:论中职教育发展与教师继续

论中职教育发展与教师继续

教育模式的改进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范学银

[摘要] 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大,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担来负人才培养有重任。本文从继续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当前就业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中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目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对策。[关键词] 中职教师 继续教育 模式改进

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非常有希望、有前途的部分。”2007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也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作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生产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中职教师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继续教育,通过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做出新的贡献。

一、我国就业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中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这两大新变化,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给中职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1、教师需具备“双师素质”。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首先要求中职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既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有“技师(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的实践技能。也就是说,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既要评聘中、高级教师,取得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又要积极考评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等技术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知识和技术要不断更新。中职教师是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引路人。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网络教育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识在量上呈几何数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再学习、再实践而获取。中职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任,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合格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

3、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要求提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新思想、新理念,对中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学习生产实践中所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就业指导性强化。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中职教师提出的一项新任务。职业指导、就业引导既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师的一项主要职责,中职教师应认真履行这一职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学生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从而提高其就业率。

5、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加强。教书和育人是中职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学的本质是育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企业人,做合格企业员工。中职学校目前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学生学习基础、行为习惯较差,这就更需要中职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把中职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有用人才。

二、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颇。一是由于中职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思维定势僵化,创新意识不强,对职教改革发展新的形势、新要求漠不关心,反应较迟钝。因而对继续教育缺少积极性,常以工作忙、教学任务重等理由推辞有关培训学习;二是一些中职学校的领导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工作不支持、不投入、不鼓励,甚至以种种借口加以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一些学历未达标的中青年教师,对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积极性较高,这主要迫于非本科毕业的教师不能上课的硬性规定。一旦进修学习完成,取得学历文凭后,学习动力便大减,便再没心思参加其它培训学习;四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升学率的要求,学生考试一般由任课教师出题评卷,随意性较大,教学压力没有普通中学教师那么大。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环境下,使中职教师易养成一定的惰性,继续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积极性逐渐减弱,从而影响到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2、继续教育的内容陈旧,时效性和真对性不强。一是培训教材,学习资料、培训内容,有的已明显过时,不切合当前教学及生产工作实际;有的内容是已被淘汰的东西,没有适用价值,但在一些培训资料中仍在原封不动地讲解、叙述;有的培训学习材料,虽然有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但与中职教育的关联性不大,针对性不强,教师学习后作用不大,没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二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教师职业培训缺乏衔接。一方面,中职教育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另一方面,目前教育部门开展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缺少与有关职业资格考核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衔接。如我校教师使用的继续教育手册与中、小学教师是通用的,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教师的考核,也与中、小学教师基本上也是一个标准,没有职业资格培训、学习、考核方面的具体要求。

3、继续教育的过程单一,教育手段及做法流于形式。一是现行中职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其过程较为单一,如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研讨、专业知识培训等,大都是走过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往往为了达到教师继续教育课时而组织培训学习,没认真考虑其教育过程所达到实际作用和效果。二是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手段及作法仍未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继续教育的检查、考核、评比,没有突出实际内容和效果,而更注重形式的包装。如每年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检查,主要查阅教师当年的继续教育手册,是否达到规定的课时,达到或超过便为合格或优秀,未达到便不合格。这样就造成教师之间相互抄袭,以凑足课时。这种脱离中职学校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检查考核,究竟有多大意义,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能起到多大作用可想而知。

4、工学矛盾突出,教师继续教育时间难以保证。随着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师资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工学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我们学校是由工校、农校、财校等四所老中专校合并组建的自贡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力量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平衡,特别是工科专业教师缺口较大,加之近年技工的紧缺,报考就读工科专业的学生逐年上升,工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幅增加,平均周学时达20节以上,个别教师甚至高达26节,严重超负荷工作。因此,除寒暑假外,平时上课期间,根本不可能挤出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或下工厂实践锻炼。正是由于中职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工学矛盾的突出,一般中职学校都将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进行,而且往往是集中在一两星期内完成一定的培训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普遍反映时间短、容量大,学不了多少东西,难免不走过场。从接受知识的角度讲,有的继续教育内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短期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中领悟和落实,这也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需要学习时间就免不与教学工作发生一定冲突,冲突的解决也只能是继续教育让位于教学工作。

5、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够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切合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如我市对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没有建立一套切合中职教师实际的考核机制,而采用的是普通中小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这些考核指标和办法,对中小学教师适用,对中职学校教师未必可行,有些指标和要求,与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专业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迫切需要改进;二是继续教育奖惩机制在各类中职学校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取得的成绩,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顶多继续教育课时数不达标,受不到什么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目前,各中职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投在教学、实训设施及办学条件改善上,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甚少,加之上级财政部门也很少下拨这方面的专项经费。这样,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则很难保障,从而影响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和改进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对策

针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就业和经济形势发展对职教资师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树立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新理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指导行动。要从思想上解决中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偏差问题,增强对继续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克服和摒弃继续教育就是培训学习、过场教育、形式主义等不正确认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继续教育,行动上加以贯彻落实。其次,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引导中职教师树立新的继续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用人单位对技工的需求不仅量大,且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知识,懂技术,而且会操作,会生产,动手能力强,就业率高。这对中职教师的教学和实训指导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按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必须通过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充电提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否则,就会落伍或被淘汰。所以,每位中职教师都要站在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树立继续教育的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做出新的贡献。

2、切合实际,开拓创新,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改革。现行中职学校实行的继续教育模式,无论从知识结构、培训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教材体系上看,都与现行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大相适应,需要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和创造适合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培训、学习提高的新模式,以解决现行中职学校继续教育与教师教学工作脱节的问题,使继续教育更好地适应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技能提高的需要。首先,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结构,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各中职学校在继续教育改革上,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把继续教育与教师技能培训、技能考核、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中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通过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为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其次,本着精简、新颖、实用、高效的原则,改革现行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添适合中职教师知识和技能提升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使教师通过继续教育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有。再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的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各中职学校要按计划的实施要求,结合专业和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或基层实践锻炼一段时间,使教师了解、熟悉本专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领,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为教学改革增加新内容、新事例,使职业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以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3、突破陈规,改进手段,多形式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较单一,手段较落后,方法较死板。为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突破陈规,改进继续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在教师培训模式上,打破传统的师资培训的模式,改变中职师资培训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建立健全适应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增强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其次,结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中职教师培训工作。由于中职教师年龄差异、知识结构、任教时间、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不同,在继续教育的培训上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应针对中职教师的不同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类培训。如培训渠道上,既可组织校内培训,又可送出培训,选送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学业务、专业技能培训或送到企业实践锻炼等;培训形式上,既可请专家讲座、课堂讲授、专题辅导,也可采取研讨交流、外出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改变以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增强其实效性。再次,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继任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目前,各中职校计算机网络已基本普及,学校大都建有微机室、多媒体室、电教室、语音室等基础设施,各校可以把这些优质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师继续教育上,充分发挥它在继续教育方面的优势作用。教师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到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学习了解一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各地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改信息等,这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大有益处。

4、完善体系,夯实基础,建立健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新机制。尽管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亟待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建立起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各中职学校要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学校专业调整、教学改革和师资结构的特点,制定出中、长期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分步实施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教师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即由现行的强硬性、被动性学习变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从而自觉处理好工学矛盾,合理安排时间进修、培训,或挤出时间自学、实践、调研,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要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建立行为激励和思想激励相结合的新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一方面对继续教育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利于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思想上给予激励,给教师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为教师追求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接受继续教育提供精神动力。第三,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考核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可以起到有效作用。要改变目前套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指标、考核办法考核中职教师的作法,建立起适合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新机制,并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课时、所修科目,实践、实训天数以及指导学生就业率等指标量化,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职称评定、奖惩、选拔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条件之一,在教师中营造一种继续教育的良好学习氛围。第四,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要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持、时间保证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在经费投入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预算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开支,从资金上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保障;在时间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影响教学工作,又不耽误继续教育,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在培训场地、学习资料的提供,电教设备、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上,学校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以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008年3月12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2006年12月

2、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川府发[2007]50号

3.李承武.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探索 改革 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

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征稿通知

经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分会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部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将出版本次研讨会的专题论文集。现面向本次大会录用摘要的全体作者征集论文全文,具体事宜如下:

一、主题:论文要求紧密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及各议题。

二、语言:中文或英文

三、长度:6000-8000字(词)

四、格式:论文要求包括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各个部

分。中文论文基本参照《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但去掉了表示文献类别的标示,如[M]、[J]等;英文论文基本参照APA(第六版)格式,在此基础上有所微调:出版年代一项去

掉了括号,如:Munby,J.1978.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London: Cambridge Un

iversity Press.。汉英文章本身各节用罗马序号排列,1.2.3.,下位如1之下,用1.1,1.2,1.3,以此类推。论文格式具体要求详参吴一安、张莲主编的《外语教师文化建构与教

师发展——第三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五、投稿邮箱: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务邮箱,敬请在邮件主题中标明“论文集投稿”

六、截止时间:2012年1月30日(正月初八)。

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分会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部常务理事会

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2011.10.22

第三篇:《中职教育发展研究》教师问卷调查

《中职教育发展研究》教师问卷调查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年龄:30岁以下();30-45岁();46-55岁()

二、学校基本情况:

你的学校所在地:乡镇();县(市)城();县以上城市()您的学校举办者:公办();民办();企业办()

您的学校办学条件:好();一般();差()

您的学校最近5年招生情况:增加();减少();持平()您对您校发展的前景:有信心();不关心();担心()

三、教师待遇情况:

您的住房()平方米

您的住房:自建();租住();自购商品房();学校福利房()您的年收入:2万以下();2-2.5万();2.5-3万();3-3.5万();

3.5-4万();4万以上()

您收入的来源:工资性收入();学校奖金();其他兼业性收入()您对当前的待遇:满意();无所谓();不满意()

四、教师未来发展:

您是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

最近三年内您参加过()次()无培训;其中校外培训()次()无; 您是否需要培训?是();否()

您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政策()专业提高()

五、教学情况:

您与学生的关系:好();一般();差()

您与家长的关系:好();一般();差()

您认为学校教学安排:合理();不合理();合理性需改进()您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好();不好();不知道()您的学生就业情况:好();一般();不好()

六、学校发展情况

您认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困难:(请按先后排序)

①招生 ②资金 ③教师适应性 ④就业不畅 ⑤社会歧视 ⑥教师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中职教育发展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论“鄱阳湖”与中职教育的核心价值与品牌策略

论“鄱阳湖”与中职教育的核心价值与品牌策略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闫晓梅

[摘 要] 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品牌建设是这项系统工程推进的重要环节。“鄱阳湖”品牌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属性,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对其品牌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与定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有着先导和引领的作用。“鄱阳湖”品牌的构建,对于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生态理念的培育和区域产品的群体营销,具有多方面的功用和价值。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一直众说纷纭,摇摆不定。系统推荐的培训课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与时俱进中有了更加明确的表述,随之,中职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也逐步明晰,并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关键词] 鄱阳湖;品牌;核心价值;中职教育

一、前言

我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保护被推上了政府议程,生态教育也随之成为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借鉴大量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保护体系,但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政府层面上,还远未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严重影响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究其原因,除却经济发展因素以外,一个较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生态文化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如生态文化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明析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参与机制、非环境类院校或非环境类专业对生态文化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省上下正在紧锣密鼓地加速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应做到将生态文化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效益、质量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区域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从经济硬指标、硬实力竞争走向文化软实力竞争。一个区域是否拥有鲜明的个性形象与知名的品牌,已成为该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和标志。鄱阳湖是江西的名片,湖区自然和文化条件得天独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其他区域无可复制和替代的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鄱阳湖”品牌是对这些优势资源的高度整合,充分挖掘“鄱阳湖”品牌独特的品牌价值,进行品牌功能的定位,将使其成为提升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和文化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从而更好地吸引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对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鄱阳湖”品牌的规划和建设,应该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鄱阳湖”品牌理念的树立和明确,对于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与规划、生态理念的培育和宣传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4年七部委又联合召开了全国职教会议,从政策上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的决定。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职教会议,再次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连续三次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规定了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提出了“以就业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要求。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就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其次,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人们将谋求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职业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再次,职业生涯在更高层次上是从业者以自身职业作为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对从事的职业具有很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其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如果盲目发展,毕业生就会无用武之地,使职业教育效能减弱、质量下降,难以实现职业教育应有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西方先进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就业市场的紧密结合。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其特点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对参与公司给予鼓励,企业每年将自己需求的人才计划(工作岗位、职业要求等)信息汇集于行业协会(商会),学校帮助学生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公证,与用人的公司企业签订培训和工作合同

反观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领域的已形成以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观念,但是职业教育的市场意识还比较薄弱,与就业市场的接轨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职业教育又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对应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课程建设受学科体系的影响很深。加上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出现困扰职业教育的几大突出矛盾。

二、核心价值

1.“鄱阳湖”品牌的自然生态属性。任何一种类型的品牌都是以一定的事物及其派生物为依附和载体而存在的,脱离自然属性而存在的品牌是没有的,也是没有现实意义的。“鄱阳湖”品牌也是如此。

鄱阳湖地处中亚热带,雨量丰沛,年均降水量1570毫米左右;但冬季常出现“倒春寒”和“寒露风”灾害性天气。鄱阳湖流域平均年径流量1457亿立方米,是长江流域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鄱阳湖区12县市土地总面积212.24万公顷,湖区垦殖指数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耕地连片集中,为河湖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土资源匹配良好,生产潜力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农业基地。

2.“鄱阳湖”品牌的社会生态属性。作为区域品牌和产品,“鄱阳湖”品牌生态的独特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能够促进生产者、销售商和顾客三者的交流,对鄱阳湖地区产品特性、质量、服务、声誉等进行集中概括和反映。因此,在参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市场竞争中,“鄱阳湖”品牌具有能够有效地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属性。归纳起来,其社会属性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可识别属性、承诺和保证属性、传播及导购属性、心理效应属性。

(1)可识别属性。“鄱阳湖”品牌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项目的识别标志,其具有表征和区分于同类项目的显著差别。作为产品品牌,“鄱阳湖”品牌能够帮助消费者识别产品或服务的产地、生产者或供应者,这样,向消费者传递鄱阳湖产区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时,给社会以认之的载体。

(2)承诺和保证属性。“鄱阳湖”品牌具有展示对顾客、消费者的信誉、质量承诺和社会责任承担的属性;同时,也通过品牌的专有性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品特色进行保护,使生态经济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防止别人模仿、抄袭和假冒,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正当权益。

(3)传播及导购属性。品牌具有极强的传播性,“鄱阳湖”品牌的传播属性是把产品的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对产品在认知感觉上发生变化,并留下一定的信息记忆,当消费者发生再次购买行为时,这些信息会起到相当的影响作用。

3.“鄱阳湖”品牌的生态链。“鄱阳湖”品牌的生态链是由其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生态属性相互结合形成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它以鄱阳湖地区优势产业为基础,围绕区域品牌“鄱阳湖”品牌这个龙头,由相关品牌、企业、供应商、顾客、公众、相关组织与群体成员组成若干个品牌生态子链,相互结织的一张大网。在这张大网里,“鄱阳湖”品牌把各个单独成立的因素联动起来,并在这种联动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鄱阳湖”品牌运用策略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从根本上讲,“鄱阳湖”品牌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即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成份。政府应主动承担起领导品牌建设的责任,避免出现政府缺位现象。一是加强对品牌战略的规划,发挥品牌战略在环鄱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治理和宣传、旅游发展、招商引资、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应有的引导作用。

(2).“鄱阳湖”品牌的整体营销。整体营销是围绕品牌及其产品或服务、名称和标志、品牌主张和品牌感受“三位一体”的“整体品牌”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其战略目标是“建立品牌资产,提升品牌价值”。“鄱阳湖”品牌形象是人们对品牌的看法、观念和印象的总和,是品牌识别投射到受众头脑或心中所形成的“图像”。

(3).大力提升“鄱阳湖”品牌价值。首先,提升“鄱阳湖”品牌“绿色生态”形象。这是提升品牌的重要因素,绿色生态形象是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和保护的高素质形象,是企业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鄱阳湖已有的自然属性正好可以体现这些因素,应该继续丰富和扩张品牌的绿色生态概念,使人们一想到“鄱阳湖”品牌,就联想到“绿水、青山”的美好画面。

(4).有效延展“鄱阳湖”品牌。“鄱阳湖”品牌的延展应该与“鄱阳湖”品牌的核心价值高度相关,这主要体现在“鄱阳湖”品牌的主体产品和消费群体两方面。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劳动者形成科学生态观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两次关于职业教育决定中都指出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初级乃至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项基本建设。

毋庸置疑,我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以及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而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发展目标关键在劳动力素质的升级。这种劳动力素质的升级涵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广大劳动者真正掌握和运用生态文化,形成了科学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生态行为。要快速完成这一使劳动力素质升级过程,使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解决之道唯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在职业教育中,一方面,注重生态伦理观的培养,把传统的人际伦理向生态伦理延伸,弘扬崇尚自然、天人和谐、物我合一的思想,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生态伦理观。教育学生既要力求实现人类之间代内公正,即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要力求体现机会平等、责任共担、合理补偿,又要力求实现人类之间代际公正,即人类在世代延续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当代人满足或实现自己利益的需要,还要保证后代人也有机会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协调统一。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发展观,教育学生既主张资源环境利用的科学性,更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要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互惠共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空间上,追求世代延续不断的发展,不搞短期行为,不以局部利益牺牲社会整体利益,不以区域利益牺牲全局利益;在发展方式上,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强调多要素的协调并进,而不是片面的单一发展。

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更是资产。倡导绿色消费方式,选择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职业教育应据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教育资源,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在这一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将生态文化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生态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四、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实现生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生态文化融合,我认为,主要应从课程设置、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校外活动三个方面展开。

(一)合理设置课程

为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各类职业学校应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相关生态文化课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要从本专业的特点出发,采取结合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应传授诸如生态平衡、能源分布与消耗、资源保护与节约、污染的起因与危害、土地使用与控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置、环境标识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确立生态概念,正确定位人在环境中的角色和作用。

除了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类课程,还应把生态伦理教育作为通识课纳入课程体系。生态伦理教育不仅强调知识论的背景,更强调价值观的渗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生态伦理教育应侧重于教育学生形成新的自然价值观、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培养健康合理的生活价值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与态度。

在各类职业院校中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是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生态意识的需要 , 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需要。它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之一。

(二)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校园生态文化是通过特定氛围的营造,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传递教育意蕴的教育方式。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样式,校园生态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指校园的自然和物质形态因素,是校园生态环境教育得以开展的物质承载基础。如学校的自然地理环境、校容校貌、校园规划布局、校内景观绿化、各类建筑雕塑等。精神文化指校园的人际交往氛围,闲暇娱乐氛围,校风校纪等无形的文化要素,它往往内涵着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向度。

校园生态文化并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建设的,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以真正发挥其对学生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催生作用。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开展的“绿色学校”活动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首先包括建设优美校园自然环境,科学规划校园布局和建筑设计、规范制度文化。校园布局、建筑设计应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成分,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中的特殊功能。建筑设计既要有时代感,又要方便实用、避免过分追求时髦、高档,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校园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化,它以其特有的内容、方式以及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可以塑造学生的环保态度和生态价值观。因此,学校应颁布符合生态伦理要求的行为规范。

第三,应加强对闲暇文化的引导。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系列课外活动,实现娱乐活动与环保知识、审美文化与生态文化相结合。把生态文化教育融入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中,加强文学社、戏剧社、各种协会、艺术节等活动的生态文化导向作用。如有关生态环境的小品、短剧、演讲、辩论赛;学生自制环保科技作品;以环保为主题的摄影展、实物展;阅读生态文化文学作品、欣赏环境状况的纪实片,以及与环保有关的校园歌曲创作比赛。

(三)拓宽校外活动渠道

生态文化教育是一个超越知识本位的教育领域,它关注学生价值观、态度体验的变化,以及包括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内的情感领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因此,应充分开展各种校外活动,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造力,提高环境道德水平,把已有的环境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环保行为能力。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态伦理思维能力、环保行为能力以及环境伦理水平,并形成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例如,支持学生走向社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社区成为生态教育的实践基地,使学生从课堂上的被动受教育者转变为社区中的主动求知者,在个人与社区的互动中增长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结合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突出生态体验、生态文化教育和传播作用。

除了通过课程设置、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和校外活动等方式把生态文化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和伦理观,职业院校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和科技资源,发挥生态研究的科技作用。职业院校既是环境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环境科技与理念创新的源泉。因此应主动开展生态科研活动,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方面的优势,促进生态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加强与国际国内的生态环境研究和生态文化教育研究与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提高学校的科研层次,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污染治理、产业素质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做出应有的贡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和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以及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把职业教育与生态文化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形成新型的生态与发展观,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只有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互动发展,真正使社会步入经济效益型、社会和谐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轨道。

第五篇:论道德与发展

论道德与发展

受父亲的影响,十岁我便开始涉猎一些武侠小说,通常是父亲看完一本,我便接着他看。小说里面的行侠仗义,救死扶伤,劫富济贫等等,都在我小小的脑海里根植下了所谓的“侠义”精神。总认为那些侠士便是生活中值得我学习的道德楷模,是正义与光明的化身。如果说,我身上有着一点点地正义感与责任感,和那份同情心,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那些“侠士”赐予我的。在以后几年的成长史中,我始终幻想着自己成为救世的侠女。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逐渐认识到自己当初的狂热信仰也许就是一种道德崇拜吧!而这种崇拜在我的性格发展和道德建设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自己社会阅历的增多,我越来越寻不着那一丝丝的“侠义”之风。自己的那份正义与责任心,在小小的校园竟都寻不到生存之处,我不敢想象在社会上又会如何?在现实面前,我越来越困惑,迷茫:我到底应不应该再坚持下去?当道德在性格中的存在都成了一种非大众化的个性,且这种个性被生活,被社会打磨得失去棱角后,我们该如何自处,生活该如何继续,社会该如何运行?我不得不开始思考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人生的发展,性格的塑造中,道德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1】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以它特殊的社会功能,调节着人的行为,进而调节社会关系。人们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随着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逐渐掌握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学会以道德的观念去评判并处理事物。道德不是一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而是历史的产物,中国的道德文明可谓是源远流长,在春秋时期的《大学》里有这样一段经典语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道德在历史的发展与传承中,并没有没落于文化尘埃之中,反而在岁月的洗礼下,愈见其枝繁叶茂,并一步步地紧密融合于现代化社会之中。也许,也只有历史才有这样的能力,将道德推进社会发展的洪流,却不被其所湮灭,反而在社会转型的时刻实现了它完美的转身,与现代化真正契合。

道德这个词广义而空泛,但它的内涵却是极其之丰富的。为了进一步挖掘道德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将可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作为道德评判的标准。【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中会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行为。【2】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一个人在各个时期各个场合下的一系列行为的综合表现,为他人对他的道德品质评判提供了依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般将道德外化成具体的道德品质,而我们应该具备这样一些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勤俭节约,尊师重教,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公正无私,孝敬父母等等。

【3】人类现在正处在一个道德时代,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命运日益与道德相结合,整个人类的道德活动日益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体系,整个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成为道德问题。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道德问题却层出不穷,道德的弘扬与延续,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三德却在经济大迈步时,停滞不前甚至是愈见落后。道德的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自然的生态平衡。如今,市场上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三聚氰胺”、“地沟油”、“催生剂”、“毒奶粉”等等热点话题带入了每个人的交谈词典,老百姓人人自危,惶惶恐恐。道德文明关乎社会民生。富士康职工连连发生跳楼自杀事件,无论是职工本身意志薄弱,公司高层残酷剥削,还是社会制度欠缺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是解决问题关键。官场的贪污腐败现象,煤矿坍塌,动车、地铁事故等等屡见不鲜,试问,若是在一个人人推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国家,这些现象会如此频繁发生吗?责任心缺失造成的事故还少吗?一度的私自开发自然资源,高成本,低利用率,每年解决环境问题花费的人力物力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难道不发人深思吗?我们的所做所为又有哪些真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呢?美国经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信贷危机不也是因为诚信道德的淡化吗?明明是在这样一个道德化时代,我们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机却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但这并不表示道德在中国已经沦丧,也并不说明了我们的道德无法再重建。

我们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一个特殊而庞大的团体,在道德建设上举足轻重。我们并不能为现状所吓倒,更不能被社会上某些道德缺失的人事所同化,我们也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对未来社会的道德建设充满希望。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互相扶持的场面;在中国举办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国人的振奋、骄傲和他们付出的努力;面对西藏藏独运动,他们的愤怒。尤记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震撼【4】“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多少人瞬间作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抉择,多少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多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地奋战在第一线。”“在抗震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全国各族人民忧心如焚、戮力同心、生死与共。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多少人自发从天南地北赶赴灾区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多少人自发前往遍布全国的献血点争先恐后无偿献血,多少人自发为灾区慷慨解囊,多少共产党员自发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内在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这足以证明我们国人的道德精神力量是我们整个名族的精神支柱,尽管社会上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道德败坏案例在发生,但我们可以坚信道德精神依旧是中华民族的主流。在我们的努力建设下,中国的明天必是一个道德社会。但我们也需明白自身在道德体系中的特殊现状,才能更好的为创建道德文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簿力。

大学生作为道德生活的特殊体也决定了矛盾的双重性。【5】(1)、革,希望通过自己的道德参与获得更多的社会权利。但我们情绪起伏大,一旦行为受挫,便容易对道德生活持消极和冷漠的态度。(概述)

【5】(2)、青年学生具有思想道德前倾趋向与现实社会难以接受的的参加社会道德生活。但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道德参与受阻、舆论导向片面的情况下,青年学生的道德情绪便特别强烈,表现为情绪化的道德思想和情绪化的道德行为。(概述)【5】(3)、青年学生具德热情极为可贵,但这种热情一旦形成,狂热就有可能盲目冲动,或受人利用,干出一些蠢事。同时,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有传播思想新文化的优势,但他们鉴别力差,也有可能为错误的社会道德思潮推波助澜。(概述)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在正确认识自我,学习真善美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自身道德提高与个人发展。【6】“道德人格是使一个人成为权利主体的充足条件,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充分的享受自己在道德生活中的权利,才能对道德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奉献,进而完成自我人生价值的提升,最终达到自身健康发展的目的。

【1】《道德与修养》主编 尤建国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7 第180页

【2】《道德与修养》主编 尤建国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7 第186页

【3】《青年道德心理学研究》彭希林 冯惠先 著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4 第55页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 新华社北京 2008年10月8日电

【5】《青年道德心理学研究》彭希林 冯惠先 著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4 第72至74页

【6】《个体化社会》 [英]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版 第160页

下载论中职教育发展与教师继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职教育发展与教师继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传统节日的继续与发扬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 论中国传统节日的继续与发扬 ——七夕探讨 引言 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是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在银河鹊......

    论当前教育发展形势

    直面我国教育现状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论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及改革发展方向 【摘要】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备受世界各国所关注。在我国迈入“十二五”的开局之......

    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

    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 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概念,到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公民概念和公民教育问题,再到中......

    校本教师发展论读后感(范文大全)

    常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而更进一步思考,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这一桶水倒啊倒的,竟至见底了?所以,如果要保持这一桶水始终都要满着,我们必须注意常常......

    语文与美育相融合助力中职教育发展[★]

    语文与美育相融合助力中职教育发展 一、语文教学对中职生的作用语文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

    迎接中职教育发展的春天

    新学期开学前夕,省教育厅宣布,我省从今年开始对县市区中等职业教育进行督 导评估,权威人士认为,这将给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迎接中职教育发展的春天 技能型人才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中职教育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中职教育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我区中等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师生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为基础,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积极进行教育教......

    让爱继续,XX老师中职教育优秀事迹

    让爱继续,xx老师的中职教育之路她是一位真诚的教育者,一直都在教学一线,在讲台上,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她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她的教育是充满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