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正威老师谈生物新课改教学
朱正威老师谈生物新课改教学
陈 香(整理)
编者按:2006年12月22日,人教版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主编朱正威老师在江苏省苏州市就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中对新课改以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就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课改时期的十个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由于篇幅所限,现将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一、提高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的八点建议 1.应该有明确的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
很多课改实验区的老师在实施新课标教材教学时,会将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人为地拔高,力图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完美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但是一节课只有40~45分,要在这段时间内兼顾这三者很困难,而且,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需要慢慢渗透,不是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快速培养起来的,所以,老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目标要明确且是可以达到的。
老师在讲授科学方法时,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比如,老师在讲科学史时,经常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在这段科学史资料中哪些地方是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是作出假设?科学家是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的,等等。其实,老师大可不必固守这套教学思路,科学方法是需要学生领悟的,老师在刚开始讲科学史时,可以借助这套思路帮助学生分析,之后就可以放开手脚,由学生自己阅读资料,自己分析。
2.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 有些老师将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一节课内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讲述同一个知识点,课堂气氛很活泼,学生参与性也高,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却很少。实际上,课程改革是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功能等五个方面的改革,而不仅仅只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课程改革不能只偏向教学方式改革这一方面。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在每一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本节聚焦”栏目,里面列出了这一节的知识重点,可供老师上课时参考。一堂好课,不仅应该生动活泼,还应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把握核心内容和基本概念,并能科学、准确、严谨地进行表述 课程标准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课程目标,这并不意味着知识的重要性降低,对于中学生,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核心内容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的不够科学严谨,这个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也可能是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老师可及时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准确、严谨地表述科学知识。
4.寻求并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课改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合作式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讲、问、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是要注意这样的活动不宜过多,一至两个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5.给学生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
课程标准强调要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S教育,老师要在课堂中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补充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6.将新学的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中,并逐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网络
老师在讲授新课时,不要孤立的只讲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在讲新课前,引导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并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快下课时,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由本节课的知识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很多老师在教高三时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但事实上,老师在高
一、高二讲新课的时候就可以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7.在探究性活动中应给出经常性、形成性的评价 有些老师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教学时,比较关注探究活动的过程,而对活动结果不重视,活动结束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因此老师有必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老师也可以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打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8.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和机会
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是小组中的差生可能很少有机会发言,主要是好学生在主导发言,差学生只会随大流,在小组讨论结束进行成果汇报时,也多半是好学生上台发言,所以,建议老师可以点名让一些差学生发言或当组长,不要总是让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这样会使得一个班的学生两级分化得更厉害。
二、正确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的十大关系 1.知识与创新能力
课改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很多老师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其实,知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总是矛盾的,我们应看到两者的统一性,知识多的人,往往创新能力也强;创新能力强的人,也更会学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对于中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作出个人决策还是非常重要的。2.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老师在讲授不同的内容时,应根据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不要所有的课都采用同一种形式。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现在,有些人觉得“教师主导”不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处于次要的位置,但是,在今年书记和总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教师主导地位,要尊师重教,强调了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难从“学会”上升到“会学”的层次。
4.过程重要性与结论重要性
有些老师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教学时,比较关注探究活动的过程,而对活动结果不重视,活动结束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因此老师有必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老师也可以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打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5.课堂设计与教学生成
有些老师在写教案时,写的过于详细,老师提问什么问题,学生如何回答都写的一清二楚,以至于老师一直追问学生,直到听到想要的答案才罢休,其实这没必要,课堂设计只要有个大概的框架和步骤就可以了,要留有余地,要重视师生交流时出现的新思想,由此生成课堂内容。
6.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
美国的教科书一般都比较厚,里面的各种活动很多,但是,教师并不是把教科书里所有的内容、所有的活动都讲授给学生,而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些老师觉得新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比较多,很难做到全部都完成,其实,老师可以参照课程标准对探究活动加以区分,课标里面规定要完成的探究活动是必须要做的,里面没有要求而教材中出现的探究活动可以视各学校情况灵活掌握。
7.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
有些学生课堂发言声音很小,老师不但不纠正,还凑近学生身边去倾听,结果学生到底是如何回答问题的大概只有老师和那个学生自己知道,希望老师能注意这个事情,重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同时,在学生发言时,要让学生学会科学、严谨进行表达。
此外,还有共同基础与个性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传统教育工具与现代媒体技术等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篇:评阅教学设计所受到的启示_朱正威
《评阅教学设计所受到的启示》
朱正威报告
财富:
1、2、对课标的高度重视:反映三个维度和行为动词的表述。教科书的内容有了深入钻研,高于或不同于教科书,但仍在课标内。如《计划生育》好。3、4、5、对学生的学情有了加强。针对学生不同,设计也不同。对课程资源的开拓利用得到重视。
在设计理念上关注:1)知识的建构规律(皮亚杰的建构主义);2)(将在新课标中的落实)重视概念和概念形成规律性。(科学:概念和概念形成的识别性)重要:核心概念为中心展开设计好!3)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高度重视(做科学,做就是好。)4)不断设置更新学习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开头创设,课中也有。重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6、努力创新,力求使每堂课有新意。内容丰富,方式策略多样,课改精神正全面贯彻(落实),老师们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十年辛苦不寻常!
二、两个重要启示
1、教学设计要重在学生活动的设计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用一定时间、空间、问题情境来设计组织多样化的学生动手,动脑活动。在过程中习得知识,形成概念,培养能力,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是个概念,科学是个过程。。。。
1)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在的撰写是一种重要转变。
教案是一种预案,是老师事先准备好了的。教学设计是教和学的结合,它不光考虑我准备怎么讲,而是学生怎么学,这是观念上的重要变化。在某些情况下,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转(设计教学)。2)设计包含的重要方面:
① 创设情境,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贯彻始终。绪言为什么叫绪言?绪字的左边部分就象蚕茧中的丝,从这里开始美丽的“丝”就出来了。如果不是持续的创设情境,学生很容易分散。学生很累的,集中听课也就20分钟。
② 围绕重要概念来设计,重要概念为学生活动的中心。突出概念的形成,学生的活动要围绕重要概念。如果概念错了,就不能有好的评价了。上课中都要界定重要概念。尤其应注意的是:由学生自己,由教师帮助来描述相关事实,现象。学生活动要可行,如读《沃森的书》这个活动,学生连这本书都没有,课后怎么可能去读;而如果改做教师提前一个月让学生读这本书,然后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来讲,这样学生的活动就好了。
③ 讲课过程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本质),这是关键,如何由表及里?怎么从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概念的迁移),学生活动应放在“及”这里,帮助他形成概念。如果学生活动没有放在要害上那就不好了。一节课的重要概念应由学生作出,或帮助学生作出。④ 在新情境下来运用概念,肯定有学生活动。要给学生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一般,活动有2~3个为宜。
2、教学设计贵在教学创新
1)教学设计的隐含意思,“设计”即意味着创新,总有各种各样的创意和革新。
2)运用教科书时应在课标基础上进行创新。
教科书考虑的是学生学习的普适性,是作者的一种设想,受限于书面的语言、文字和图表等。
教学设计应:依据教科书基本内容+学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长+教学理念的再设计、再创造。
几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实验都各不相同,就有创造,应各有千秋,色彩纷呈。用好教科书,就要创新。3)创新的着力点
① 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深入(也有更通俗化)② 适当调整内容安排,更符合学生的特点。
③ 开拓和应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收集多方面的实物、资源,力求效果更好。
④ 设计不同形式的学生活动。课本活动不一定适合本校学生。⑤ 改革实验探究的材料和过程,方法的改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做(更容易操作)。
⑥ 使用新的评价策略。当堂评价。。。
⑦ 增加并结合当地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践的事例,贯彻STS。⑧ 增加教科书完全没有的课。符合课标,不同于教科书。
4)比教科书有新的亮点即有创新,比原来设计有不同,即年年有创新。比同行有你的特色,不一般就是创新。一个好教师天天都在创新。所有的创新都应该符合课标,创新应为学生所欢迎;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衡量创新好不好的标准。
十三届生物教学学术年会在宁波中学召开留句纪念: 百里涌江千年浪,河姆渡(杜)头稻花香,美哉江南多名校,引来神州金凤凰,取经交流日日进,深秋叶红谱新章。
QQ:641932195 《基因在染色体上》杜彦 采用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方法。
第三篇: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反思
双语学校 马秀娟
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但改换了教材,而切其中主要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克拉玛依新课程改革也实施了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里,在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也不段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力求自己的教学过程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身素养
1、在知识储备上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为适应新课改,也为适应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我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段补充前沿知识,了解生物学科新发展和变化。比如在讲选修三时,我通过网络、电视、杂志了解基因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在医学上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上应用等相关知识,力求在给学生一滴水时,做到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
2、在语言表达上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努力让导语体现“趣”字,让设问抓住“疑”字,让幽默进课堂,让语言有感情。比如导语我借助一些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开始遗传变异的篇章。在讲组成生物的微量元素时,我借用别人总结的“新(zn)铁(fe)臂(B)阿童(Cu)木(Mo)猛(Mn)”。在讲原核生物的例子时我说“用兰(蓝藻)色细(细菌)线(放线菌)支(支原体)毛衣(衣原体)”。学生在书写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时,常会漏掉“酶”这一反应条件,我会来上一句“不写酶会倒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觉着这样的语言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更容易实现知识的传递、领会和转化。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必信其道”,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互助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管正确与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但是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难免会有将老师一军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为了提醒一个学生上课要集中精力,就让他回答问题,等我第二次再提问他时,他说:你今天是不是看我不顺眼?我说:是的,这节课我的眼里只有你。我觉得作为老师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欲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象磁铁一样吸引他。在学习激素对血糖的调节时,我提前让学生回家调查家里人的血糖情况,是否有糖尿病人,如果有,怎么治疗,有什么症状,到医院检查血糖时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注意等。在学习酶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里洗衣粉包装袋上是否有“加酶”字样,如果有,再阅读洗衣说明。同时给出要预习的提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我的教学中,我总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信息。例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场所时,我让学生根据叶绿体的结构,分析为什么光反应在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为什么也能光合作用?学生分析结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在讲动物细胞培养时,我让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及植物溶液培养培养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植物组培时培养基中要加有机物?脱分化时细胞的代谢类型是什么?类似的问题也让学生自己再发现,提出问题,全面思考交流、总结。
3、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显微镜是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但有的学生对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技能根本没有掌握,甚至个别同学连对光都不会,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很多实验的成败,所以当务之急是掌握原理,锻炼技能。还有其他一些实验,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实验,我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还注重实验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让学生探究实验材料用大白菜行不行?滤纸条不剪去两角行不行?研磨时不加二氧化硅行不行?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我让学生探究把实验中0.3克每毫升的蔗糖溶液改成0.1克每毫升或0.5克每毫升结果会怎么样?把蔗糖溶液换成NaCl或葡萄糖溶液会怎么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学会了知识也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总之,在两年多的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但感觉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
第四篇:生物实施新课改教学反思
生物实施新课改教学反思
——课讲得越少越好吗?
生物组吕满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我们立足教学实际,锐意改革,不断提高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困惑,值得我们去思考:例如:课讲得越少越好吗?
新课程改革反对一言堂,满堂灌。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学习课堂交给学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有些教师误认为讲课时间越少越好。就生物课堂来说,讲多讲少不能一概而论,而要依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定。不同的知识应该有所区别,例如“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教学,“生物的特征、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三节的内容,就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自主与合作,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充分自主后检查其效果,将部分内容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这样的内容,教师讲解的少,占用得时间短。而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两节的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等要求高、难度大的知识,要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这样的课节教师讲授时间就会多一些。
两年多的课堂实践证明,符不符合课改要求,关键不在于教师课堂中讲授的多少,而在于如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原则,不能一味地用学生自主讨论代替教师的讲授。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治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所以根据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需长则长,需短则短。该讲的,教师还必须讲,而且还要讲深讲透。这就对教师的引领提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课堂实践证明教师讲解的适宜时间为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只要我们理解教学改革的目的,把行动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自主时充分自主,该讲授时及时讲授,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不断的迈向新的台阶。
第五篇:关于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调查
关于新课改下历史生物教学问卷调查
对象:初三(2)57人
1、实施新课程后,积极应对的老师
A.很多(3人)
B.很少(53人)C.没有(1人)
2、实施新课程后,你的态度
A.积极(17人)B.反对(7人)C.无所谓(33人)
3、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A.很高(32人)B.一般(24人)C.没有(1人)
4、你认为生物课最大的价值
A.获得生物学科学素养,服务人生(30人)
B.获得考试高分,服务高考(26人)
C.没感觉(1人)
5、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的感觉
A.积极求变(54人)
B.变化不大(3人)
C.没有变化(0人)
6、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A.思想人格(53人)
B.教学水平(4人)
C.没有(0人)
7、你认为生物老师新课程教学对你有效吗
A.很有效(6人)B.比较有效(51人)C.无效(0人)
8、你最希望生物老师 A.助考得高分(20人)
B.助学提学力(13人)C.助人成公民(33人)
9、你最希望生物课堂
A.老师讲的精彩(25人)B.学生活动的充分(3人)
C.师生讨论的热烈(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