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法律硕士论文: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的管理
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
2017法律硕士论文:高校法学专业实践
教学档案的管理
摘要:完善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模拟法庭实训、法律诊所见习、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归档材料各有不同,其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保管和取用管理四个方面。以下内容由凯程法硕高端辅导班的编辑为同学们整理归纳。
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 档案 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社会对于应用型、操作型法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解决法学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严重脱节这一供需矛盾,许多高校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很多实践环节和内容,如模拟法庭实训、法律诊所见习、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专业实习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许多高校虽然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实践教学,但却不重视相关档案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法律实践教学工作应该善始善终,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作为最后收尾阶段的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环节意义重大,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一、规范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对法学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促进实践教学规范开展。对过程的严格控制有助于获致理想的结果。在实践教学展开之前,有必要通过文字说明和模板示例的方式对材料归档提出明确的要求,给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指示。以法律诊所见习为例,在校内接待咨询后,学生应该根据材料归档要求填写法律诊所工作记录表,列明咨询人基本信息,并从咨询事项和回复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每次随导师出诊见习结束后,应该从见习事项、导师处理、习得体会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类如这样对归档材料结构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明确的指示,将有助于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见习,有助于学生见习后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并逻辑清晰地进行书面整理。另外,这也有助于为指导老师提供一个指导和评价学生见习情况的借鉴,从而更好地保证法律诊所见习的教学效果。可见,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能促进教学的日益规范化,否则,实践教学就可能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归档材料千人千面,不利于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有效的开展。
2.有助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法学实践教学规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档案材料是过往实践教学过程的记录,是经验的结晶,同时也能反映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在实践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学单位应该组织指导教师进行研讨总结。此时,通过调阅档案材料,可以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积累教学经验,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今后的法律实践教学工作。3.有助于教学工作原始记录的整理留存,为教学评估检查提供可靠的材料支持。实践教学档案材料是对过往实践教学工作第一手的可靠记录,客观反映了实践教学的工作过程,呈现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这些材料可以成为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评估、专业验收工作的重要支撑材料,是办学规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检验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实践中,有些教学单位由于平时不注意实践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保存,以至于到了评估检查时才手忙脚,临时根据四处搜寻的残缺记录,甚至凭靠模糊的记忆,来重新整理材料。这样做不仅难以自圆其说,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扎实做好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最为省时省力、可信可靠的方法。
二、高校法学实践教学门类及其归档材料细目
第二篇: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1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法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亦愈加严重,特别是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方面欠缺的问题。归根究底,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论模式培育出来的毕业生与现如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不一致。近几十年来,高校的法学教育教师一直将高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视为工作目标,往往都重视理论型人才的培育,却忽略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上,高校教师往往关注的是科学教育而不是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也是只关注理论教育同时忽略实践操作能力,最终使得我国学术型人才偏多,而相应的缺乏实践应用型人才。
法学教育培育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化所需要的人才不对路问题已经愈发明显,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法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准备成为法制建设的主力,在重要岗位上发挥强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大量法学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社会实践的沉淀,可以看出他们无论是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亦或者是运用法学理论来解决司法实务的迅速判断能力均不强,这便凸显了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单一,存在很多缺陷。实际上,法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高校近些年开始尝试非常符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开始尝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独自实践的条件与机会。由此可见,加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推广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均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法学专业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极强,毕业生必须能够具备分析法律案例,并迅速找出适用的法律条款等熟练的业务能力。高校开展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大概有三个部分,即课堂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堂之外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以及实训基地的实战训练。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是教师灵活运用改良过后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应用法律的能力。这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比较适合于对低年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一个传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课堂模拟法庭、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程度与处理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可以相结合。
上述教学可以完成学生从感性方面解法律事务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来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还需要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这个教学可以给学生做好角色转换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通过这种模拟法庭演习,不但能够锻炼学生学法用法的能力并加以强化,还能够提高其法律职业技能。主要表现形式是让学生以法务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模拟法庭中,可以提升学生沟通的能力以及辩论的技巧,并且可以熟悉法务工作者相关的工作内容,最终升华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如今许多高校都已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工作。
此外便是实训基地的实战教学。首先,法律援助实训基地的实践。学生通过参加此类法律援助的活动,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法律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前面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得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其次,专业实习的实践。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角,专业实习是法学实训基地实战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往往是在律师事务所、残疾人救助所、检察院或者法院等单位实习。专业实习能够满足学生在上学期间作为法律工作者独立自主地办理各类法律事务的需要,在实习工作中不断地积攒工作心得,进而增强法律事务工作能力。最后便是社区矫正的实践。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任务是帮扶服刑人员。毕业生可以对帮扶对象普及各类法律知识,为其解答法律困惑。通过与行刑人员所进行的直接沟通,不但提高了学生讲法用法的能力,还使学生可以了解到犯罪当事人对我国刑法制度的理解层面,特别是可以有效进行预防犯罪机制的建设,可以锻炼法学毕业生制定规则的能力。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法学毕业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不但要能够灵活运用大量的法律知识理论,还需具有丰富的业务技能。而目前各大高校运用的外部实习与内部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法学实践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培养学生法学专业实践应用技能的能力。作为教学单位,在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因为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活动场地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学校教学不得不以理论教学为主。此外,对法学专业教师的要求是除了要具备精炼的课堂教学经验之外,还要具备完整的实践教学技能。然而由于教师缺乏组织以及指导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得学校无法开展法学实践教育。
其次,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少,校外实习途径局限多。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目前的实践教学还未成型。校外实习也只是学校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校外的实习单位,弊端是采用的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实习单位不确定,可实习场所少,实习的途径也只有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单位。主要原因是高校未能真正重视实践教学,仍在沿用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方式,改革力度不够强大。
第三篇:法学专业法律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法学专业法律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一、法律实践活动的性质与开展意义
法律实践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环节,开展法律实践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和《社会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法律实践环节的实施细则》规定,凡已修本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学生,可参加专业实践。法律实践的内容应限定在立法、执法与司法实践的范围内,根据法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论文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实践。法律实践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咨询、专题辩论、社会调查或者在司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实习等形式。
根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法学专业(开放本科)具体情况,本次法律实践采用了旁听真实案例庭审及模拟法庭的双重实践形式开展。
二、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说明
为了顺利开展本次实践活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法律系主任张建飞和吴红列、林卉两位老师,提前一周到校外实践基地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与三名指导教师进行了沟通和安排,确定了旁听的时间、地点和案件,并由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将案件主要情况写成书面概要,传真至法律系,提前发到参加实践的学生手中,要求他们做好参加实践活动的充分准备。
本次实践活动时间定于2005年9月27日,参加人员包括开放教育学院K03春法学、K03法学和K04春法学班学生共29人,带队教师吴红列等5人。实践活动分为旁听庭审和模拟法庭两个阶段。
在旁听案件庭审阶段,大家在滨江区人民法院一号法庭旁听了一起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该案件为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于上午9点开始,采用简易程序审理,由于被告及其代理人未到庭,案件缺席审理。整个案件庭审历时一小时,在旁听过程中,同学们对于原告的陈述和法官的审理都听得十分认真,对照预先拿到的案件情况介绍和自己准备的专业材料,对案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通过旁听,同学们对庭审的整个程序有了直观的了解,随后,实践活动进入模拟法庭阶段。在模拟法庭阶段,同学们按事先分配好的角色,分别以法官、原告、原告代理律师、被告、被告代理律师的身份,模拟了案件的开庭审查,气氛热烈,效果显著。
三、法律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
通过旁听庭审和模拟法庭,法学专业的同学们感受到了真实的法庭审判,对法庭审理 1的五大阶段有了直接、整体的了解,对教材上所学到的法庭调解、法庭辩论、证据的提交、质证、缺席审理、简易程序等内容,也通过模拟法庭有了实践体会。
本次法律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法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炼知识精华极有帮助,并为同学们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参加实践活动的法学专业教师也通过本次活动,总结了实践活动的指导经验,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也为以后开展更好的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的管理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的管理
摘要:完善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模拟法庭实训”、“法律诊所见习”、“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归档材料各有不同,其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保管和取用管理四个方面。
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 档案 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社会对于应用型、操作型法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解决法学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严重脱节这一“供需矛盾”,许多高校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很多实践环节和内容,如“模拟法庭实训”、“法律诊所见习”、“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专业实习”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许多高校虽然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实践教学,但却不重视相关档案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法律实践教学工作应该善始善终,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作为最后收尾阶段的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环节意义重大,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一、规范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1.有助于对法学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促进实践教学规范开展。对过程的严格控制有助于获致理想的结果。在实践教学展开之前,有必要通过文字说明和模板示例的方式对材料归档提出明确的要求,给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指示。以法律诊所见习为例,在校内接待咨询后,学生应该根据材料归档要求填写“法律诊所工作记录表”,列明咨询人基本信息,并从“咨询事项”和“回复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每次随导师出诊见习结束后,应该从“见习事项”、“导师处理”、“习得体会”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类如这样对归档材料结构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明确的指示,将有助于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见习,有助于学生见习后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并逻辑清晰经济论文发表/jjlwfabiao/地进行书面整理。另外,这也有助于为指导老师提供一个指导和评价学生见习情况的借鉴,从而更好地保证法律诊所见习的教学效果。可见,“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能促进教学的日益规范化”,否则,实践教学就可能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归档材料千人千面,不利于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有效的开展。
2.有助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法学实践教学规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档案材料是过往实践教学过程的记录,是经验的结晶,同时也能反映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在实践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学单位应该组织指导教师进行研讨总结。此时,通过调阅档案材料,可以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积累教学经验,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今后的法律实践教学工作。
3.有助于教学工作原始记录的整理留存,为教学评估检查提供可靠的材料支持。实践教学档案材料是对过往实践教学工作第一手的可靠记录,客观反映了实践教学的工作过程,呈现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这些材料可以成为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评估、专业验收工作的重要支撑材料,是办学规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检验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实践中,有些教学单位由于平时不注意实践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保存,以至于到了评估检查时才手忙脚,临时根据四处搜寻的残缺记录,甚至凭靠模糊的记忆,来重新整理材料。这样做不仅难以“自圆其说”,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扎实做好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最为省时省力、可信可靠的方法。
二、高校法学实践教学门类及其归档材料细目根据当下高校开展的法律实践教学的主要门类,我们可以对档案材料的类别作如下归纳。
1.“模拟法庭实训”归档材料。模拟法庭实训教学是由双师型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划分角色并分头准备诉讼材料,通过对抗式模拟庭审来训练程序法律知识和实体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过程。其需要归档保存的材料主要包括:实训案例文字说明;角色分组说明;程序性诉讼文书,包括民事案件中的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通知书,以及刑事案件中的立案决定书、拘留证、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决定书、逮捕证等等;实体生诉讼文书,包括民事案件中的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以及刑事案件中的起诉书、辩护词、判决书、上诉书等;庭审记录;指导教师评议表。
2.“法律诊所见习”归档材料。法律诊所是学生在拥有律师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为需要法律帮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解决法律疑难的教学过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坐诊接受咨询和随同导师出诊见习两个部分。法律诊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实现法学理论学习与法律实务技能训练的统一。这一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归档的材料主要包括:法律诊所值班签字表;法律诊所工作记录表,用于记录和总结每一次坐诊咨询和出诊见习活动;法律诊所工作总结,用于每一期见习结束后进行最后全面总结;指导教师评议表,用于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坐诊和出诊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3.“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归档材料。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是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引下,为当地生活困难又面临法律困境的社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机构。学生在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生活,思考现实法律问题,培养其作为法律人应具有的服务社会,献力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压力,使法律援助中心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为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需要归档保存的材料主要包括:法律援助工作记录,用于记录法律援助的工作过程和心得体会;普法宣传工作记录,用于记录参与普法宣传的工作过程和心得体会;法律社会调查报告,用于记录法律社会调查的主要事项、调查结果和法律建议;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见习工作总结,用于学生全面总结在服务地方法律援助中心进行的见习工作。
4.“专业实习”归档材料。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夕,到公、检、法、律师事务所或企业法务部门从事法律工作,全面检验法律知识水平,锻炼法律实务能力的实践教学过程。专业实习需要归档保存的材料主要包括:实习El记,即每El实习工作情况的记录;实习报告,即对于整个实习过程的全面总结;实习成绩评定表。除以上材料外,教学单位就每项实践教学工作制订的“实习教学计划”,以及最后撰写的“实习教学工作总结”,也是重要的归档材料。
三、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楼案管理盼工作内容为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安排法律实践教研室具体承担档案管理工作,或者也可以委托资料室兼管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实践教学档案的收集。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指导教师负责对归档材料进行内容上的实质性审查,合格后填写导师评议意见,提交实习档案管理员,并在归档材料移交登记表上署名,证明移交材料审阅合格,以及归档材料已经移交档案员归档保存,以便厘清档案遗失损毁的风险责任。
2.实践教学档案的整理。档案管理应该“重视文件的随办随归”,接收归档材料之后,档案管理员要对归档材料的排蒯颐序进行检查,统一编排页码,填写并打印标准的材料封面,统一进行装订。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要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组别顺序排放。最后,档案员要整理出归档材料统计表和档案索引,以便于今后查找和取用方便。
3.实践教学档案的保管。实际工作中,教学评估检查一般以近三年档案材料为审查内容,而且教学单位总结研讨实践教学工作时,也一般以最近几年归档材料为参照。考虑到这一点,档案室可以设置两个档案存放柜,其中一个存放近三年的实践教学档案,供随时方便取用,另一个存放三年之外的过往档案,这些档案使用率较低。档案保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防止档案材料失火损毁、受潮霉变和虫蚁蛀蚀,确保档案材料的完好。
4.实践教学档案的取用管理。“藏”与“用”是档案工作的一体两面,档案材料的保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为教学工作服务。前已述及,在总结实践教学建筑论文发表/jzlwfabiao/工作时,实践教学档案是主要的资料依据,而在迎接上级单位教学评估检查时,这些档案材料则是重要的材料支撑。为了规范档案材料的取用管理,档案室应准备“教学档案取用/归还情况登记表”,做好档案取用、归还情况记录,避免教学档案的遗失。
高校法律实践教学工作应该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作为实践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档案管理对于实践教学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工作要做好,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就是“以看得见的方式做好工作”的关键步骤。
第五篇:法律硕士论文选题参考
刑法方向
1.“民间高利贷”的刑法定性 2.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3.我国罚金刑制度探讨 4.银行卡犯罪问题研究 5.死刑正当程序研究
6.死刑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7.老年人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 8.虚拟财产犯罪研究
9.管制刑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完善 10.非犯罪化研究
11.刑法中生命权承诺问题研究
12.道德责任刑事化的探讨——试讨论中国能否设立“见危不救罪” 13.论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 14.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构建研究 15.行刑社会化问题研究 16.流动人口犯罪研究
17.论刑罚目的与综合治理(刑罚有效性研究)18.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19.论虚假破产罪
20.无被害人非犯罪化研究 21.竞技体育领域内的犯罪研究 22.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研究
刑事诉讼法方向
1.对“赔钱减刑”制度的理性思考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若干问题研究 3.对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4.亲亲相隐何去何从?——关于证人拒绝作证特权 5.刑讯逼供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6.论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保障 7.刑事辩护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8.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人权保障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法方向
1.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2.论知识产权法之利益平衡机制
3.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公共利益取向 4.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的建设 5.论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6.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7.论“后奥运时代”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 8.论网络环境下的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 9.论传媒技术对版权法律制度的影响及应对
10.论音乐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以KTV和背景音乐为视角 11.论美术作品著作权与载体原件所有权之冲突及协调 12.论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法律保护:以微软黑屏事件为视角 13.论第三次专利法修改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意义 14.论专利新颖性的判断 15.确认不侵权之诉研究 16.论专利侵权的认定
17.论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完善 18.论商标的显著识别性之判断
19.设权抑或确权:商标注册核准程序的法律性质探析 20.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21.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 22.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 23.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24.P2P网络服务商的知识产权法律责任研究
25.TRIPS协定中的刑罚措施研究——兼论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罚措施的立法完善 26.论我国现阶段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27.论知识产权法的伦理性
28.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研究 29.论孤儿作品的法律保护
30.论我国专利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台湾地区的智慧财产法院为视角
民法总论方向 1.论市民社会与民法 2.论公民私权观念的确立 3.论民间习惯与民法
4.论中国基层民事司法的现状:以《法官老张轶事》为视角 5.论公民私权的法律保护:以赵作海案为视角 6.论我国私法文化的建设
7.论平等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8.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9.论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10.论自愿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11.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12.论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 13.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4.论民事权利的行使 15.论动物的法律地位
16.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17.论监护制度:兼评监护与亲权的区别 18.论宣告死亡制度
19.论法人机关的地位及作用: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模式为中心 20.论尸体的法律地位:兼评我国遗体、器官捐赠与移植立法
物权法方向
1.居住权法律问题探析
2.论物权法视角下的城市房屋拆迁 3.海峡两岸动产质权取得比较研究 4.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5.论农村房地产市场化的对策 6.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法律救济 7.论小产权房问题的症结及解决办法 8.论物权法视阈下的农地流转制度 9.论农村宅基地制度相关法律问题 10.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 11.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12.物权变动的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相互关系问题研究 13.知识产权质押法律制度构建 14.论占有
15.论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合同法方向 1.论情势变更原则 2.论缔约过失责任的发展
3.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合同法的冲击及应对 4.论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5.默示条款的法律问题探析
6.无证(照)经营者所签订合同的效力研究 7.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8.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新发展 9.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发展 10.论侵权法与合同法关系 11.论农村房屋买卖合同
12.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13.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撤回权研究 14.小区内汽车保管合同研究 15.房地产居间合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6.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兼评《合同法》第64条
人身权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 1.论婚姻自由原则及其限制 2.论同性婚姻立法的可行性 3.论夫妻忠实义务
4.论婚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问题 5.论探视权的实现 6.论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7.论我国农村事实婚姻的状况与法律对策 8.我国民间继承习惯实证研究
9.论遗嘱自由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冲突与平衡——以“二奶”告原配案为视角 10.论我国公民姓名权的法律保护——以“赵C案”为视角 11.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与限制 12.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侵权责任法方向
1.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
2.论侵权责任法的法益目标:从民事权利到民事权益 3.侵权责任与契约责任的关系研究 4.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 5.公平责任制度研究 6.严格责任制度研究
7.论公共政策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8.论共同危险行为 9.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 10.论不作为侵权 11.论雇主责任
12.论物业服务企业的侵权法律责任 13.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侵权法律责任 14.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5.性病传播行为的侵权法规制 16.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研究 17.产品缺陷侵权责任制度研究
18.侵害他人贞操行为的侵权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19.论医疗侵权行为
20.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制度 21.论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 22.野生动物侵权法律责任制度构建 23.论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24.论背景音乐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25.论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法规制
国际法方向
1.试论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的国际法依据 2.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国际法评析 3.南海争端解决途径的国际法探微
4.试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及解决途径 5.试述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宪法与行政法方向
1.《行政强制法》的评价与前瞻 2.公路执法中乱罚款问题研究 3.开发区行政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研究 4.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证研究
5.“村官直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6.**地区“民告官”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7.政府采购合同法律性质研究
8.行政赔偿新问题研究——以《国家赔偿法(修正案)》施行为背景 9.“规章授权”研究
10.行政诉讼适用调解问题研究 11.行政乱收费问题研究 12.公务员考试制度问题研究 13.国家赔偿费用支付制度研究 14.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
15.**地区公民基本权利观念的普及状况调研 16.行政争议的多元解决机制研究
17.行政委托的法律边界(安元鼎事件;邵东治安巡逻外包事件)18.行政申诉权的法律保障研究(《信访条例》;《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重复处理行为问题)
19.关于村民自治中村务公开问题研究 20.法院委托执行问题探讨 21.强制拆迁的行政法规制
劳动法方向
1.试论劳动法中的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2.劳动争议解决程序中的裁审关系研究
3.试论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4.试论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改善
5.浙江省的劳务派遣及法制调整状况调查 6.浙江民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及其作用调查 7.浙江民营中企业中的集体合同签订状况调查 8.海宁市皮革产业中的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方法调查 9.海宁市太阳能产业中的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方法调查 10.2008年以来,海宁市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情况调查
税法方向
11.试论税法的公私法性质及其变动
12.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试论古今税法性质的变迁及其意义 13.世界税法史上纳税人权利的内涵及其变迁 14.试论我国税法中的纳税人权利及其改进
15.试论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关系及立法改进 16.试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17.试论我国房地产类税收的现状及立法改革 18.试论知识产权领域的税收问题及其立法 19.试论税收违法行政处罚行为的判断
20.试论修定后的国家赔偿法在税收领域的运用
中国法制史方向
21.试论中国传统法制中的辩证性思维 22.试论中国传统法制中的形象性思维 23.试论中国古代立法中离婚财产制度
24.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中离婚财产内容研究 25.试论中国古代的税收法律责任 26.试论亲亲相隐的现代意义 法理学方向
27.试论法律价值的分类 28.试论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29.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的宗教信仰及其法律主张 30.试论法律价值的确定性与宗教价值的不确定性 31.试论美国法律实用主义与新教伦理的关系
32.嘉兴市两分两换,土地流转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
33.嘉兴市两分两换,土地流转中的社会矛盾及法律化解情况调查研究 34.嘉兴市外来媳妇在离婚时的宅基地与承包地权利分割问题调查研究
民事诉讼法方向
1.论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2.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3.论独立审判与媒体监督的冲突与协调 4.浅析人民陪审制度的意义及完善
5.论我国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互补与衔接 6.小额诉讼程序的制度构建 7.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8.电子证据的效力问题研究 9.证人保护制度研究
10.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制度研究 11.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 12.论我国民事执行机构的改革 13.执行异议制度探析
商法方向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确认——从一则公司法案例说起
3.论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第25、26条》 4.论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5.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6.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研究 7.公司增资中的股东利益冲突与保护 8.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 9.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 10.公司股东查阅权问题研究 公司法方向
1.论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缺陷
2.弱势股东及其法律保护制度——新《公司法》的进步与不足 3.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4.公司担保行为效力因素分析——兼评《公司法》第十六条 5.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责任主体
6.对我国《公司法》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思考
7.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构建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兼评新《公司法》的立法选择 8.论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兼评《公司法解释(三)第25、26条》 9.公司法中的股东会决议制度
10.现行公司法相关制度之缺陷分析及完善建议——以中小股东及债权人保护为视角 11.《公司法》修订对公司犯罪认定的影响
12.论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路径——兼谈新《公司法》第183条之规定 13.揭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面纱——论“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质 14.略议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15.论公司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16.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差异分析 17.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及其适用 18.论公司资本制度 19.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20.浅论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法理论的挑战——兼论对我国一人公司立法规则的启示 21.论股东权
22.论公司设立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23.论公司法人财产权独立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4.论公司有限责任的限制
25.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规制 26.论中小股东的诉权
27.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与责任 28.论公司章程
29.论公司监事制度的完善 30.论股东的知情权
金融、保险、证券法方向 1.保险合同特约条款研究
2.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3.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研究 4.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5.论保险合同的解释 6.保险代位求偿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信托受托人制度的法律思考
8.侵权损害赔偿与保险理赔的冲突与协调 9.保证保险纠纷中保险责任法律分析 10.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 11.有价证券质权研究 12.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研究 13.论保险人的最大诚信义务 14.民间借贷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 15.银行抵押权实现中的法律问题
16.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 17.保险代位法律制度研究 18.论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19.信托委托人权利研究 20.我国私募基金立法问题研究 21.寿险保险单质押法律问题研究 22.我国私募基金的法律定位和规制研究 23.保险表见代理制度研究
24.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研究——兼谈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 25.保险资金运用的法规制度研究 26.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及防范研究 27.论我国证券委托理财的立法完善 28.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法律研究 29.证券欺诈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30.信托关系的法律分析
31.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重构 32.保证保险合同理论探究 33.内幕交易规制研究 34.保险合同的告知义务 35.责任保险基本条款研究 36.保险代理人制度研究
37.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中的民事责任 38.论人身保险之保险利益 39.财产保险利益研究
40.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机制 41.论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诉讼模式 42.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43.论人身保险合同的索赔期间——解读《保险法》第27条 44.论保险法中的如实告知义务
45.人身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的特殊性研究 46.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法律制度研究
47.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机制中的民事赔偿制度 48.论信托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
49.构建和完善我国证券经纪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50.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51.操纵证券市场及其民事责任研究 52.信托财产权研究 53.保险受益权研究
54.中国金融业分业或混业经营的立法选择
55.试论有限合伙在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中的法律价值 56.内部人短线交易利益归入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