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

时间:2019-05-12 05:1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

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

——“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一会场)启示录

云南省小语会副理事长、省特级教师

彭慧勇

由云南省教科院和云南省小语会组织的“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于2010年5月23日至26日在美丽而充满彝族特色的楚雄市顺利举行。笔者有幸参与了第一会场(赛场)的组织及评委工作,观摩了来自昆明、曲靖、楚雄、文山四地(市)6位选手的12节展示评比课。这次参赛的选手都是历届省小语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其中还有两位曾参加过全国教学竞赛并获大奖),且年龄在35岁以下,可以说都是我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流青年名师。尽管组织者已从活动名称、课题选定、教学课时要求、设奖等方面尽量淡化“竞赛”,尽量增加教学展示、交流、研讨的学术气氛,但选手们个个都是我省的小语教坛精英,功底深厚,各具优势,整体教学水平很高,在鹿城的角逐也就显得异常地激烈。

这次活动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把历年的“竞赛活动”改为了“展示评比活动”;二是把历年的“一课时教学”改为了“两课时教学”;三是把历年的“地州(市)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选手条件改为了“省历届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变化虽然不多,也不算太大,但笔者、参赛的选手和近700名(一会场)参与观摩学习的教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我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在不断深化和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和“‘三性’统一”两大主题强烈地撞击着笔者的思想,6位我省小学语文教学一流青年名师执教的12节展示评比课给予笔者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回归”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一切社会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摆脱不了“钟摆现象”,因此,只有不断地呼唤“回归”,及时地呼唤“回归”,使“回归”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

第一,“回归”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生字词”的教学,都把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作为第一教学目标,安排了充足的教学时间,设计了系统的教学程序。注意把识字、识词与写字、用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意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的书写。“集中识字”与“分步识字”结合,小“集中”大“分步”。低年段因学生拥有的字词量

少,识字量又大,在第一课时适当集中识字。中高年段因学生拥有的字词量逐步增多,识字量又逐步减小,在一、二课时中实施分步识字。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都把准确、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设计有“自主练读”、“同学相互评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尝试朗读”、“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朗读训练充分,朗读指导充分,情感表达充分。每一位教师都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语言文字”与“艺术文化”的统一,既重视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书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又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精神、美等内容。在大“统一”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段、不同教材,又有小“侧重”。低年段多侧重于“工具性”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和使用,而中高年段多侧重于“人文性”和“艺术文化”的感悟、提炼和拓展。

第二,“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规律。第一课时,开课首先安排几次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或提炼主要内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划分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有时还安排深入学习一小部分具体内容。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句段,深入学习各部分内容;最后又通过“整体感悟”、“升华提高”或“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回归,再回到课文整体。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从“思想情感”到“语言文字”再回到“思想情感”的规律。开课先“以境诱情”、“以言诱情”、“以情诱情”,确定情感基调,奠定情感基础;课中“读文生情”、“披文入情”、“品文悟情”,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情感,学习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技巧和方法;结课时“回味体情”、“升华激情”、“共鸣抒情”,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一致,实现共鸣和升华。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读思结合”的规律。教学过程动静结合、动静搭配、动静交替,既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浮想联翩”,又有“专注练习”、“凝神静思”、“潜心悟道”。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节奏感强,教学效果好。

第三,“回归”学生的发展。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深度等方面的选择,给予学生很多鼓励和赏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各项训练的程序和层次,特别是“双基”的训练,教师都精心安排了多次反复的训练程序,既有“点”(个别学生)的训练,又有“面”(分组和全班)的训练,有时先“点”后“面”,有时先“面”后“点”地进行训练。经过多次反复地训练,学生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知浅”到“知深”、从“不熟”到“熟”、从“不精”到“精”的发展变化过程,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每一位教师都注意把“教师的提问、引导和总结”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发现、感悟和表达”,把“教师个人的才能”巧妙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才能”。教师尽量控制和减少直接提问、引导讲解和概括总结,多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参考资料等后自己发现和感悟到知识和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进行初步地运用。教师尽量少读、少讲、少示范、不表演,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习、多表演。这一转化,转出了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转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张扬与发展。

启示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三性”统一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也必须是“有趣性”、“有效性”和“有用性”三者的兼备、三者的平衡、三者的融合。其中,“有趣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效性”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有用性”是教学成功的根本目标。没有“有趣性”作为前提,“有效性”和“有用性”将失效大半,甚至无从谈起;没有“有效性”作为基础,“有趣性”也就失去了意义,“有用性”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有用性”作为根本目标,“有趣性”和“有效性”就都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失去了价值。

第一,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有趣性”的实际价值。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握住小学生好新、好奇、好玩、好动、好胜的特点,瞄准学生的情趣点,或创设情境、或质疑问题、或设置悬念、或巧布难关、或轻拨心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入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视频、音频、文字等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声色俱佳,多重互交,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境化,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完全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情境之中,在情境中读、情境中思、情境中悟、情境中练、情境中议、情境中说、情境中演,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多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做到了知识生动、形象,学习轻松、有趣。每一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选择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新颖。特别是一些趣味性强、游戏性强、活动性强、时代性强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枯燥重复的生字、朗读、背诵等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第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程度。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全面确定教学目

标,然后依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标设计教学程序,依标选择教法和学法,依标实施练习与评价,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位教师都注意提高教师指导作用的针对性,针对教学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共性问题、学困生问题、发展性问题等进行指导。基本做到了共性问题全班指导,小组问题小组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每一位教师都在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多方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情,结合教学实情,及时调整教学,及时生成教学,保证了教学的完整与成功。每一位教师都注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评价、矫正、补偿机制,注意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点点错误、含混、不畅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训练、及时掌握。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有用性”。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读书的姿势、语速和语调,从写字的姿势、笔顺和结构,从读书与动笔、读书与思考、读书与联想等的习惯上来要求学生和培养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注意使“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教学都精心设计了写字、写词、写句、写片段、写小诗、写感言等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转化为能力和作品。每一位教师都加强了语言的积累,注意引导学生在多读、多品的基础上,多诵、多记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经典课文,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做到了教态亲切,情感饱满,语言准确、流畅、富有魅力。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和深情时时感染着学生,以自己的激情点燃了知识。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多用激励和赏识,最大限度地呵护、保持、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启示三:小学语文教学“艺无止境”

小学语文学科因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无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把握、课外教育资源的选择与运用、学与用的结合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对教师的语文素养与百科知识、社会经验与文化品位、教学的技术与艺术水平和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当前,各个版本的新课标小语教材中高段的许多课文,其生活背景、语言技巧、文化内涵等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这就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大的自由空间和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这次参加展示评比的部分教师的教学也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遗憾”,留下了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探讨的问题。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和思考,使读书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除了多读教材和教育理论书籍外,还应该多读一些文学、文化、哲学、美学和科学常识方面的书籍,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逐步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逐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逐步提高教学技术与艺术水平。从而更准更好地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广度和多重文化内涵,设计出符合学生“多重发展需要”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兼备”的“开放型”语文教学。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年段特点”和“文体特点”。教学要进一步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不同年段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学习方法和经验层次,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教学的“年段特点”。低年段的教学,趣味性还要强一点儿,游戏活动还要多一点儿,动静交替还要快一点儿,学法指导还要细一点儿;而中高年段的教学,教师要放手一点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要强一点儿,思维训练的深度、难度要大一点儿,对人文内涵的提炼要广一点儿、高一点儿。教学要依据教材的不同文体,采用与文体协调一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不同文体的风格和优势,彰显教学的风格和魅力。“童话故事”宜多采用“情境剧排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儿童故事”宜多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诗歌”宜多采用“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美文”宜多采用“文艺品赏”的方式进行教学,“科学说明文”宜多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篇:Pkriey小学教育语文课堂呼唤_回归_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07年6月29日。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

——“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一会场)启示录

云南省小语会副理事长、省特级教师

彭慧勇

由云南省教科院和云南省小语会组织的“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于2010年5月23日至26日在美丽而充满彝族特色的楚雄市顺利举行。笔者有幸参与了第一会场(赛场)的组织及评委工作,观摩了来自昆明、曲靖、楚雄、文山四地(市)6位选手的12节展示评比课。这次参赛的选手都是历届省小语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其中还有两位曾参加过全国教学竞赛并获大奖),且年龄在35岁以下,可以说都是我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流青年名师。尽管组织者已从活动名称、课题选定、教学课时要求、设奖等方面尽量淡化“竞赛”,尽量增加教学展示、交流、研讨的学术气氛,但选手们个个都是我省的小语教坛精英,功底深厚,各具优势,整体教学水平很高,在鹿城的角逐也就显得异常地激烈。

这次活动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把历年的“竞赛活动”改为了“展示评比活动”;二是把历年的“一课时教学”改为了“两课时教学”;三是把历年的“地州(市)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选手条件改为了“省历届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变化虽然不多,也不算太大,但笔者、参赛的选手和近700名(一会场)参与观摩学习的教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我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在不断深化和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和“‘三性’统一”两大主题强烈地撞击着笔者的思想,6位我省小学语文教学一流青年名师执教的12节展示评比课给予笔者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回归”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一切社会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摆脱不了“钟摆现象”,因此,只有不断地呼唤“回归”,及时地呼唤“回归”,使“回归”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

第一,“回归”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生字词”的教学,都把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作为第一教学目标,安排了充足的教学时间,设计了系统的教学程序。注意把识字、识词与写字、用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意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的书写。“集中识字”与“分步识字”结合,小“集中”大“分步”。低年段因学生拥有的字词量少,识字量又大,在第一课时适当集中识字。中高年段因学生拥有的字词量逐步增多,识字量又逐步减小,在一、二课时中实施分步识字。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都把准确、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设计有“自主练读”、“同学相互评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尝试朗读”、“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朗读训练充分,朗读指导充分,情感表达充分。每一位教师都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语言文字”与“艺术文化”的统一,既重视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书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又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精神、美等内容。在大“统一”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段、不同教材,又有小“侧重”。低年段多侧重于“工具性”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和使用,而中高年段多侧重于“人文

性”和“艺术文化”的感悟、提炼和拓展。

第二,“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规律。第一课时,开课首先安排几次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或提炼主要内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划分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有时还安排深入学习一小部分具体内容。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句段,深入学习各部分内容;最后又通过“整体感悟”、“升华提高”或“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回归,再回到课文整体。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从“思想情感”到“语言文字”再回到“思想情感”的规律。开课先“以境诱情”、“以言诱情”、“以情诱情”,确定情感基调,奠定情感基础;课中“读文生情”、“披文入情”、“品文悟情”,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情感,学习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技巧和方法;结课时“回味体情”、“升华激情”、“共鸣抒情”,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一致,实现共鸣和升华。每一位教师都遵循了“读思结合”的规律。教学过程动静结合、动静搭配、动静交替,既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浮想联翩”,又有“专注练习”、“凝神静思”、“潜心悟道”。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节奏感强,教学效果好。

第三,“回归”学生的发展。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深度等方面的选择,给予学生很多鼓励和赏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各项训练的程序和层次,特别是“双基”的训练,教师都精心安排了多次反复的训练程序,既有“点”(个别学生)的训练,又有“面”(分组和全班)的训练,有时先“点”后“面”,有时先“面”后“点”地进行训练。经过多次反复地训练,学生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知浅”到“知深”、从“不熟”到“熟”、从“不精”到“精”的发展变化过程,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每一位教师都注意把“教师的提问、引导和总结”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发现、感悟和表达”,把“教师个人的才能”巧妙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才能”。教师尽量控制和减少直接提问、引导讲解和概括总结,多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参考资料等后自己发现和感悟到知识和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进行初步地运用。教师尽量少读、少讲、少示范、不表演,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习、多表演。这一转化,转出了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转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张扬与发展。

启示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三性”统一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也必须是“有趣性”、“有效性”和“有用性”三者的兼备、三者的平衡、三者的融合。其中,“有趣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效性”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有用性”是教学成功的根本目标。没有“有趣性”作为前提,“有效性”和“有用性”将失效大半,甚至无从谈起;没有“有效性”作为基础,“有趣性”也就失去了意义,“有用性”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有用性”作为根本目标,“有趣性”和“有效性”就都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失去了价值。

第一,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有趣性”的实际价值。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参加这

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握住小学生好新、好奇、好玩、好动、好胜的特点,瞄准学生的情趣点,或创设情境、或质疑问题、或设置悬念、或巧布难关、或轻拨心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入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视频、音频、文字等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声色俱佳,多重互交,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境化,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完全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情境之中,在情境中读、情境中思、情境中悟、情境中练、情境中议、情境中说、情境中演,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多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做到了知识生动、形象,学习轻松、有趣。每一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选择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新颖。特别是一些趣味性强、游戏性强、活动性强、时代性强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枯燥重复的生字、朗读、背诵等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第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程度。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全面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依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标设计教学程序,依标选择教法和学法,依标实施练习与评价,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位教师都注意提高教师指导作用的针对性,针对教学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共性问题、学困生问题、发展性问题等进行指导。基本做到了共性问题全班指导,小组问题小组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每一位教师都在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多方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情,结合教学实情,及时调整教学,及时生成教学,保证了教学的完整与成功。每一位教师都注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反

馈、评价、矫正、补偿机制,注意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点点错误、含混、不畅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训练、及时掌握。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有用性”。参加这次展示评比的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读书的姿势、语速和语调,从写字的姿势、笔顺和结构,从读书与动笔、读书与思考、读书与联想等的习惯上来要求学生和培养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注意使“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教学都精心设计了写字、写词、写句、写片段、写小诗、写感言等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转化为能力和作品。每一位教师都加强了语言的积累,注意引导学生在多读、多品的基础上,多诵、多记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经典课文,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做到了教态亲切,情感饱满,语言准确、流畅、富有魅力。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和深情时时感染着学生,以自己的激情点燃了知识。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多用激励和赏识,最大限度地呵护、保持、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启示三:小学语文教学“艺无止境”

小学语文学科因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无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把握、课外教育资源的选择与运用、学与用的结合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对教师的语文素养与百科知识、社会经验与文化品位、教学的技术与艺术水平和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

挑战性。当前,各个版本的新课标小语教材中高段的许多课文,其生活背景、语言技巧、文化内涵等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这就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大的自由空间和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这次参加展示评比的部分教师的教学也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遗憾”,留下了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探讨的问题。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和思考,使读书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除了多读教材和教育理论书籍外,还应该多读一些文学、文化、哲学、美学和科学常识方面的书籍,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逐步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逐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逐步提高教学技术与艺术水平。从而更准更好地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广度和多重文化内涵,设计出符合学生“多重发展需要”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兼备”的“开放型”语文教学。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年段特点”和“文体特点”。教学要进一步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不同年段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学习方法和经验层次,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教学的“年段特点”。低年段的教学,趣味性还要强一点儿,游戏活动还要多一点儿,动静交替还要快一点儿,学法指导还要细一点儿;而中高年段的教学,教师要放手一点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要强一点儿,思维训练的深度、难度要大一点儿,对人文内涵的提炼要广一点儿、高一点儿。教学要依据教材的不同文体,采用与文体协调一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不同文体的风格和优势,彰显教学的风格和魅力。“童话故事”宜多采用“情境剧排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儿童故事”宜多采用“角色体验”的方

式进行教学,“诗歌”宜多采用“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美文”宜多采用“文艺品赏”的方式进行教学,“科学说明文”宜多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篇:回归银行经营“三性”原则

回归银行经营“三性”原则

2013年11月04日 信息来源:财经杂志

银行业既想获得今天的发展,又要确保明天的安全,折中的方法是找到大致满足这一目标的风险边界。逆经济周期安排业务,轻资本占用安排结构和低信贷杠杆控制规模,应当成为新的银行经营策略的基础原则

当前,全球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艰难转型,再加之资本约束的压力、利率市场化的提速、金融脱媒的深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金融资产规模屡创新高、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业务边界日趋模糊,金融风险积累也日渐沉重。

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对自身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重新梳理银行经营转型的思路和方向。笔者认为,当前银行经营转型的要义,不是迎合挣脱约束的无边际增长,而是尽快回归到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重建理性经营轨道。

风险正在积聚

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在中国首次出现是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应当遵循“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2003年的《商业银行法》将“三性”的顺序调整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将安全性置于首位,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

其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也迈入了黄金发展期。十年间,银行业金融总资产从23万亿元增加到131万亿元,利润从364亿元上升到1.24万亿元。但是,“三性”经营原则在这些年风起云涌的金融大潮中已经被淡忘,金融同仁们甚至久违了这个词。

“三性”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金融泡沫的兴起,全球泛滥的流动性是温床,金融创新则是一针强心剂,这些非理性的繁荣正将泡沫越吹越大,金融系统所积聚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正视:

一是货币“虚增”背后掩盖着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事实。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与此相辅的是高达20万亿元的货币存量扩张。至今年一季度,M2已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是2008年的2.23倍。经济货币化程度(M2/GDP)也从2008年的151%增至2012年的188%,而同期实施超级量化宽松政策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重却仅为155%和174%。

与宽松流动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态势趋于疲弱。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大幅度下调的情况下,我国实体经济平均资金成本反而有所上升,企业负债率水平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央行公布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而非金融企业资本投资回报率(ROIC)仅在6.1%左右,自2010年以来持续低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

在资金逐利的时代,高于实体企业的收益率像金矿一样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货币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即可获取高额回报,为什么还要去面对实体企业蜗牛般的营运呢?银行同业、理财、票据、衍生品等杠杆业务领域迅猛发展,而其中所逐渐累积的风险敞口通常被忽略。真正触动银行风险神经的是今年6月份的“钱荒”。最初人们以为M2超百万亿的环境下,流动性不是问题,但出人意料的是,当绷得很紧的市场同时收缩时,任何天文数字的M2都归于零。

二是经营边界日益模糊,监管套利带来业务非理性扩张。尽管还处于分业监管体制下,但中国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趋势已经出现,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也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信贷规模管制的背景下,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相互合作、互借通道,以非标融资为核心的业务和工具创新如雨后春笋,社会融资规模不断创出天量。

借助银信合作,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今年中已达到9.45万亿元,超过保险业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行业,而2008年末该规模仅为1.22万亿元,不到五年间规模膨胀了近8倍。在银信合作受到限制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又为银行资产出表开创新的渠道,短短一年内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也增长6倍至3.42万亿元,而其中80%以上源自于银证合作。

由于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分业监管的困难,这种隐含监管套利的创新合作在不断推高规模的同时,也拉长了金融风险链条,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不仅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积聚了一定的风险。

对银行而言,这种跨界合作实质都是信贷资产的表外运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仅充当通道作用,风险仍在表内。因为这些业务涉及的基础资产虽然未计入银行的贷款总额,也未纳入存贷比和风险资产的范围,但基础资产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与普通贷款并无差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种融资方式不受信贷政策管控,大量资金绕道流向了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两高一剩”行业等信贷政策限制的领域,潜在的金融风险更是不容忽视。

三是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潜在的风险不可小觑。

有些金融创新已经超出了现实的监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助长了某些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盈利模式。举例来说,在同业业务方面,与传统一般性存贷款业务相比,同业业务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资金期限错配,而银行流动性管理又对期限错配有严格约束,这使同业业务与流动性管理存在天然的“逆向性”。一些银行通过互借渠道、资金搬家、赚取利差,形成了主要的盈利模式,导致银行资金大量短借长用、期限错配严重,杠杆效应不断扩大,蕴含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货币政策收紧,将加速“去杠杆化”的进程,银行流动性管理将面临严峻考验。

在理财业务方面,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创设中,往往集发起人、发行人、服务商、保管人等角色于一身,为此不可避免承担责任,使得信用风险无法充分转移,理财产品实际上偏离了中间业务和受托管理的本源。

在票据业务方面,一些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存入保证金、开出承兑汇票、再贴现”这类方式虚增规模,如此循环往复只是资金在银行系统的内部空转,这样不仅会造成存款的不稳定,而且会导致信贷虚增,与实体经济脱节。

在金融衍生品方面,一些金融衍生品工具如使用不当,可能会以几何级数放大市场风险,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金融创新工具被过度滥用,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形成了天文数据的衍生品总值。

总体来看,在业务定位、发展模式、基础制度建设等不完备的前提下,依赖虚拟性极强的大额逐利资金和急剧放大的期限错配方式来博取超额收益,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用度可能在瞬间发生逆转,造成连锁反应和巨幅振荡,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坚持稳健保守理念 世界银行业300多年来历经多次兴衰沉浮,才逐渐积累出一些银行经营管理层面不可忽视的智慧,成长出诸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富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百年银行。但同时,也有巴林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一大批久负盛名的银行陷入破产倒闭与被收购的境地。

从中国银行业来看,我们的商业银行史是非常短暂的。如果从近代金融史来算,最早的中国通商银行成立至今只有110多年;从现代金融史来看,自1949年建国以来也才60多年;从正式法律的颁布来算,从1995年《商业银行法》的出台算起也仅仅18年。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检验,短暂的历史决定了我们还处在学习摸索阶段,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百年银行的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正确看待稳健与创新的关系

从银行特性来看,高负债经营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生存不是依靠创新而是依靠稳健保守,对盈利的追求不是“一炮而发”而是“薄利多销”、“细水长流”。银行首先是国民经济的服务者,然后才是促进者。

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是经过银行业几百年的兴衰沉浮才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因此,中国的银行业要想打造出真正的百年老店,生存才是第一要义。这种从长计议的生存方式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是稳健的,风险偏好是厌恶的,银行家的立场应该是保守的。创新必须避免短期经营行为,必须坚守经营底线。以监管套利为动机、以加剧期限错配的方式野蛮生长,实际上是以牺牲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代价的,偏离了稳健保守的基本原则。

当然,保守稳健并不是排斥创新,而是强调传承,强调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知和遵守。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但创新并不是突破规则,而是规则的广泛应用。坚持稳健保守的经营风格,即是在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承担边界内有秩序地推进创新,避免激进式变革带来的经营性风险。对目前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成功的银行也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市场认知成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所包含的风险有准确的理解与全面管控的能力之时才大规模进入。

(二)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危险之路

当前,在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经营格局下,拼规模、抢份额的发展方式盛行,不少银行将利润最大化作为银行经营的终极目标,并且这种对利润的追逐日趋痴迷而非理性。

利润是一种财务指标,反映的仅仅是过去,而非未来。利润指标本身是容易被操纵和调控的对象,美国的安达信事件、安然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外,作为利润的减项成本来说,有些是过去消耗的,有些则要为未来积蓄力量,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分压缩成本支出和忽视风险控制,往往会助长银行迷失长期利益,被市场热点和短期利益所牵引追求不合理的利润。

稳健经营观念下的银行就必须努力寻求资本、风险、收益三者间的平衡,必须在风险可承受、资本可支撑的范围内赚取利润。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使得决策者往往只看到利润而看不到风险,追求短期利润而错配风险其实只是构筑了一个危险的陷阱。由于实践的短暂性,银行的管理层往往容易看到现实的盈利而忽视了潜伏的风险。对于一家百年银行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谁跑的最快,而是看谁的耐力更好、跑的更远,切忌以远期的风险来换取短期虚假的繁荣,否则只是自掘坟墓。

(三)综合化经营不适合中国国情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创新求变等因素推动下,纷纷开始涉足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更广泛的业务领域。但是,选择综合化经营还是专注于商业银行是当前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

实际上,当前的综合化经营更多的是银行业融资功能衍生的产物。从中国银行发展历史来看,融资功能优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由此决定了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庞大的融资需求。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条件下,银行自然成为了资金的主要供给者,间接融资的占比曾经一度高达90%以上。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向消费型发展模式的靠拢,银行将逐步过渡到服务功能优先的发展模式,这将更为接近发达国家的银行模式,中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优先阶段,社会的融资需求仍然庞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融资能力及支付能力所构成的预期信用,仍然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综合化经营更多的是银行融资功能衍生的产物,以融资服务为主体继续挖掘公司客户价值而衍生出信托、保险、租赁、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实际上这都是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落后经营思想所派生出来的发展模式。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商业银行办子公司尚无成功案例,“父爱主义”是无法克服的障碍。

此外,在我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信用环境和法律体系仍待完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也是难以成功的,突出反映为银行综合经营的风险管控能力仍较为薄弱。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战略、业务属性、监管标准、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银行集团层面对大客户和内部交易风险统一识别和有效控制存在困难,且业务交叉、风险传递更为便捷,跨领域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易于放大流动性风险、关联交易风险、声誉风险等。特别是在次贷危机期间,大量银行由于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发起和持有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在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基于此,美国出台了“沃尔克规则”,对银行参与高风险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进行了严格限制。相比而言,分业经营更适合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向。分业经营如同一道防火墙,降低了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交叉传递。在市场创新与政府监管不平衡的环境下,虚拟经济野马般脱离实体经济,更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本质来看,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是场客户争夺战,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够提供便利、高效、精准的优质服务去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银行在坚守融资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客户渠道的边际效用,向支付、代理等金融服务中介功能拓展,这才是银行稳健经营和转变盈利模式的出路。因此,坚守经营边界,一心一意办好商业银行,仍是当前的正宗。

(四)妥善处理地方城商行的发展问题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垄断壁垒的消除,地方城商行所面临的风险将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成本上升和客户分流增加了吸储难度,失衡的资产负债结构更易遭遇流动性风险。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网络金融的冲击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经营成本的上升和客户的分流将使地方城商行持续面临资金瓶颈。

一般来看,对企业来说,流动性崩溃于高负债率;对投资银行来说,流动性崩溃于高杠杆率;对商业银行来说,流动性崩溃于错配的资产负债结构。回顾历史上银行破产案例,流动性通常扮演着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角色。一旦遭遇“钱荒”,这类银行更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而猝亡。

二是经营空间受限加剧贷款集中度过高,增大了经营风险。绝大多数地方城商行都是在单一城市或少数城市经营,这使其形成以地方国企、政府性平台公司、房地产为主的资金投放结构,贷款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较高。一旦面临区域性或行业性风险,甚至是某一家大企业的倒闭,城商行都将首当其冲,资本的有限将不利于其吸收非预期损失、抵御经营风险。

三是经济中枢下移和追求效益的冲动使其面临资产质量下滑压力。在存款成本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中小城商行往往追逐利率更高的贷款客户,而这又会增加信用风险,资产质量堪忧。更为担心的是,在利率市场化和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地方城商行经受不起经济周期的冲击,如果难以平衡利润与风险的压力,控制不好可能出现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难以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影响。城商行大多从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持股比重较大,在享有开办银行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较易忽视经营所隐含的风险。而且,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权责不明,难以达到有效制衡。因此,长期来看,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兼并重组等市场方式转变经营模式、化解经营风险,是地方城商行的可行出路。

回归“三性”原则

从本质来讲,保守稳健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要坚持“三性”经营原则,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既要实现效益要求,又要实现安全要求,总是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满足对利润的追求。商业银行回归“三性”经营原则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速趋缓,银行信用风险明显增大。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风险还是信用风险。近年来,金融资产快速膨胀所滋生的金融风险已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开始释放,银行业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双升已现。在经济周期的变化过程中,银行经营具有很强的亲周期性,往往会使其容易“集中吸纳”各类损失,甚至带来风险压力。

二是金融创新加快,对银行风险管控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投资领域的全面放开,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了所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风险的范围、性质和分布不断发生变化,复杂性和关联性提高,金融各行业的资金已经相互打通,风险高度关联,风险传染迅速,对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存款波动性加大,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当前,资本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电商平台的金融创新等都对银行资金产生了分流作用。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处理好“三性”关系异常重要,存款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可能会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冲击,银行极易陷入流动性过紧的局面,甚至影响到生存和发展。

四是市场竞争加剧,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过去,中国银行业长期享有“资本垄断、法定利差、客户需求庞大”等三大天然优势,但这些优势正在动摇。未来客户、数据、渠道、智力等将构成银行新的经营资源,形成新的银行盈利模式。

回归“三性”办银行,就是要适应上述环境的变化,使银行的经营逐渐回到传统、规范、稳健的格局下。要克服功利笼罩下的浮躁和逐利冲动下的短视,扭转一味追求利润而淡漠责任的经营方式。

目前的难点在于,银行业既想获得今天的发展,又要确保明天的安全,而折中的方法就是找到大致满足今天而明天又能承受的风险边界。通过良好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组织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全面准确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估、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合理的资产负债组合等等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逆经济周期安排业务,轻资本占用安排结构和低信贷杠杆控制规模应当成为新的银行经营策略的基础原理。

中信银行行长 朱小黄/文

第四篇:关于三性有机统一的思考

对工商联坚持“三性”统一的认识和思考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是工商联的基本特征,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工商联性质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特点,在实践中切实做到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有机统一,对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深刻内涵

统战性主要体现在工商联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决定了工商联的政治方向、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统战性是工商联最重要的属性,要求工商联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始终把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努力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战性决定了工商联的政治地位。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在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组织,是做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织和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与一般社会团体不同,工商联能够通过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各种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等形式参加政治协商。统战性决定了工商联的政治功能。工商联的政治功能不同于民主党派,具有通过参加党内会议、执行党的决议等方式直接贯 1

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功能。工商联也不同于其他人民团体,具有团结凝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政治使命;具有反映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益诉求,参与政治协商,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随着各种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的大量涌现,异地商会的不断组建,工商联的统战领域将不断拓宽。

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工商联由工商界及其人士组成,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工商联反映和维护会员企业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为会员企业提供商会服务。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长期以来工商联直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在政府与企业二者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工商联将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关于政府经济管理、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政府,为非公有制企业争取更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工商联协助政府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协助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工商联离开了经济性,离开了经济领域,离开了经济活动、经济手段等工作载体与方式,就会失去发展的空间与活力。

民间性主要体现在工商联具有商会性质和职能,其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不同于政府机构,指明了工商联基本的工作方式。虽然属于公务员序列,但工商联作为商会组织,没有行政职能,不具有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强制性 2

权力,其职能主要是通过反映诉求、权益维护、沟通协调、信息咨询、搭建平台等方式为广大会员服务来实现的。工商联会员主要是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成,采用加入与退出自由的会员制,下属的各类商会组织,也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和强制安排形成的,而是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公平竞争的共同愿望下,以产品服务、行业领域、区域地域为纽带,自觉自愿组建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行业或区域自律特征。工商联的工作机制显著区别于政府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而是按照《章程》,采用会员代表大会、执委会、常委会的权力分布结构,设定会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采用民主集中制的集体决策方式,具有明显的协商民主特征,更强调权力运行的民主性。

工商联的“三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的,长期的。随着新时期工商联事业的不断发展,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内涵也必将随着实践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魂”、“根”、“本”的关系。统战性是“魂”,体现在工商联引导帮助非公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上,体现在培养团结大批与党同心同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工作上。非公经济人士作为迅速发展壮大的新的社会阶层,要适应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参政议政意愿在逐步增强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新贡献。经济性是“根”,既体现出工商联工作 3

是党的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工商联的活力、实力。我们要不断完善工商联职能,在拓展经济性上做文章。民间性是“本”,广大会员是商会的基础,要以人为本拓展民间性,进一步摸索企业家办会的模式,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工商联的统战性贯穿并促进经济性和民间性,而经济性和民间性体现并巩固统战性。统战性是工商联自身存在的根据,规定经济性、民间性的方向,经济性和民间性是工商联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平台,是统战性的载体。统战性要寓于经济性、民间性之中,经济性、民间性反过来为统战性服务,没有经济性、民间性,统战性也就无法实现。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统战性是根本,经济性是优势,民间性是特色。不能单纯强调一个方面,否定其他方面。不讲统战性,工商联就没有政治优势,工商联的地位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缺少经济性,工商联就失去发展基础和服务内涵;忽视民间性,工商联就缺乏工作活力。

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是工商联的独特优势所在。工商联的一切工作,都要牢牢把握统战性,充分发挥经济性,切实体现民间性,始终坚持“三性”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特有优势和作用,不断推进工商联事业向前发展。

三、对坚持“三性”统一的基本要求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集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其成立与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坚持统战性,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及时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作出的各项决策,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经济性,就是切实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服务。坚持民间性,做好非公经济领域内行业协会和会员的社会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

(二)厘清“三性”之间的关系。统战性是政治的要求,是生命线,是工商联的立会之本;经济性是发展的要求,是关键点,是工商联的强会之道;民间性是社会的要求,是基本面,是工商联的活会之路。但从工商联工作实践看, 不少工商联的同志尤其是基层工商联的同志对这个问题存在着认识不清。有的同志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工商联的商会职能将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工商联要少提甚至不提统战性,应突出和强调经济性、民间性;也有的同志提出,工商联无权无钱,做好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行了,用不着强调经济性、民间性;也有人认为省级工商联要注重统战性,市级工商联要注重经济性,县级工商联要注重民间性;还有人提出,行业商会没有统战性,只有经济性和民间性这两性,这些都是不利于工商联工作的。不管是省级工商联,5

还是市级、县级工商联,甚至行业商会都要坚持“三性”统一。行业商会是工商联组织的延伸和工作的拓展,行业商会丰富了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使工商联的三性更丰满、更鲜明。认识不清,就会找不准工作切入点,工作不知如何开展或是工作抓不到点子上,抓不到位。我们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并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发挥统战性特长,注重经济性特点,紧扣民间性特色,才能使工商联政治优势更强,发展领域更宽,自身活力更足。

(三)发挥“三性”统一的综合优势。工商联“三性”与其他组织相比的综合优势表现在:与其他商会组织相比有“统战性”;与其他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相比有“经济性”;与政府机关相比有“民间性”。统战性是工商联所独有而其他社会团体不具备的政治优势。在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任务更加突出和繁重的形势下,工商联的统战性一定要继续坚持,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长期以来,工商联的经济性尤其是民间性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这次中央16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强化工商联经济性、民间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三性割裂开来,我们相对其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政府机关的优势就变为劣势。为此,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并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性”统一原则,更大地发挥优势、更好地体现特色。

(四)探索“三性”统一的路径。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我们不能代替政府部门起作 6

用,要发挥我们这个组织独特的优势,起到政府部门需要的,但政府部门又起不到的工商联组织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作思路、功能拓展、活动策划、工作实践等方面,始终贯穿“三性”统一,做到服务大局彰显“三性”优势,谋划发展坚持“三性”原则,部署工作符合“三性”要求,融会贯通,整体推进,确保工商联工作的正确方向和组织的鲜明特色。由于各级工商联组织担负的责任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组织的发达程度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工商联要在“三性”互动中找准位臵,创新工作,探索路径,开创中国特色工商联发展道路。

(五)构建“三性”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统战部组织协调、工商联具体实施、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与商会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联系制度,与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高等院校等建立联合培训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合表彰机制,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建立对非公经济领域典型宣传及经常性联系制度,促进统战性的进一步发挥。建立有关重要经济决策委托工商联征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见制度,吸收工商联参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工商联与相关部门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和统计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党政相关部门与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形成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为工商联履行职责创造条 7

件、提供保障,促进经济性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会员和商会管理工作机制,对会员和行业商会进行动态管理,加强综合评定,以此激活各类商会和会员等工商联的组织细胞,扩大工作依托、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民间性的进一步发挥。

四、确保实现“三性”有机统一

(一)牢牢把握统战性,打造以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为特色的政治品牌。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新社会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这一具有活力、富有能量的社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新时期工商联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统战性,通过教育引导、政治安排、典型激励、活动宣传等手段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育造就更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一是坚持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典型的学习宣传表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及其他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致富思源、回报社会。二是积极探索工商联党组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模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 8

展,始终做到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推动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组织的政治引导功能。商会和行业协会作为民间非官方组织对非公企业具有较强的政治引导功能。工商联要发挥好这些组织的作用,引导它们既要维护好自身权益,又要加强行业自律意识;既要引导各级商会加强抱团取暖意识;也要通过他们加强对会员企业的宣传教育。通过向会员企业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四是注重引导非公企业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以文化吸引人,教育人,团结人。不仅要团结好非公经济人士,更要通过非公企业自身的这种文化体系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使员工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扶植和培养,引导非公企业走爱国敬业之路,走自主创新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五是建立非公经济思想工作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非公经济思想政治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的部门多,单靠统战部和工商联等部门很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需要善用外力形成合力,建立非公经济思想工作长效机制。六是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密切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政协平台和“工商联直通车”等方式,向党委和政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增强大 9

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其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

(二)充分发挥经济性,打造以服务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大局为特色的经济品牌。工商联的会员绝大多数是拥有经济实体的企业会员,他们的活动范围集中在经济领域,工商联要代表他们的利益,要为他们服务,这就决定了工商联工作必须与经济工作相结合。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是安徽省工商联参与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广泛联系的独特优势,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广大非公制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参与皖江示范区建设、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皖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入推进“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商会合作共建皖江”、“百家民企进皖北”等品牌活动,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载体,集聚更多要素资源参与安徽经济建设。二是协助党委政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策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维护非公有制企业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贯彻落实。三是探索建立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平台,总结交流非公有制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激励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加强品牌创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探索建立工商联教育培训、投融资服务、维权服务、人才交流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平台和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10

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支持和组织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同国外境外工商界和工商社团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服务。

(三)切实体现民间性,打造以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为特色的商会品牌。工商联民间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商联活动空间的大小和工作灵活度的强弱。有了民间性,一些行政部门不能做、做不好的事,工商联都可以做,可以起到政府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工商联的工作必须体现民间性。一是促进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与发展。工商联要主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势,认真履行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指导和推动商会组织规范内部管理,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积极参与制定行业协会商会政策法规,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的作用。要准确把握新时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特点和规律,围绕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新兴领域,引导组建一批新的商会组织,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积极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组建投资联盟和战略联盟,实现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异地商会的联系与指导,为地方经济发展集聚更多力量。二是加强非公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工作。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劳资纠纷问题尖锐,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商联在协调劳资关系、促 11

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工商联要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让员工更多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三是拓宽民间商会的服务职能。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小政府、大社会。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政府要将更多的行业管理和地方公共服务职能退回到市场,转移到商会。工商联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商会服务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开展为非公有制企业调解仲裁民商事纠纷、出具产品产地证明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职称评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报等工作。商会组织可以在充分发挥业内有效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引导企业联合发展、共办实体的形式,整合资源、嫁接资源,商会可以参股,从而解决商会持续发展活力和生命力问题。四是积极支持会员办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会员参与工商联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主动入会、服务立会、活动兴会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商丘市民权县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

王玉梅

内容提要:

一、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三、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关键词:

真实

真情

真话

记得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题词:“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的这段话强调了作文的真实,可以说真实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真实就没有作文。可是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真情的失落业已成为很难治疗的顽症。特别是九年级学生的中招作文,出于应急之用,几乎很少有考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多为保险起见而不敢创新、不敢求异。说一些假话、空话、套话,记一些伪事,抒一点虚情。这样的作文怎么会得高分,他们的写作水平又将如何提高?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去编故事、造情节。结果脱离了实际,使本来取材真实的记叙文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故事。

我曾经布置一篇命题作文《父爱》,在批改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他们的爸爸送他们到外地求学,他们在车站伤

心的流下了眼泪。还有一篇写同学的命题作文,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自己的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拾到钱包,等候失主的事。在课堂上总结作文时,我让那些在作文中写分别时父子抱头痛哭的同学说实话,结果90%的学生没有一个真正的痛苦过。可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词:朱自清在《背影》中不也是哭过好几次吗?那都是真实吗?为了使同学们对这种虚假做法的不合理有更深的认识。我就把《背影》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并给同学们分析了当时作者哭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作者的这种哭真切、自然,毫无虚伪的造作之态,不是乔装打扮得来的。因此读来让人感动。同学们露出了信服的微笑。由此看来,文章要真挚动人,是以合情合理为基础的,不能凭想象去编造情节、夸大其词,这样不仅不能感动读者,反而让人觉得弄虚作假,产生厌恶之感。

由此可见,真情的回归是当今学生写作文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写作应是真实情感自由的释放。对学生的写作自由应加以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因此,对于初涉文墨的孩子,要首先告诉他们作文应讲求率真、崇尚真诚。只有真情回归了,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我们学生的作文才会别出心裁、百花争艳,才会是另一番天地。那么作文中如何启发和指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到真情的回归呢?

一、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和经验信息的一

种手段,一种需要。用叶老的话说就叫“作文就是说话,用笔说话”。他还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的实际作文,皆有感而发,如作书信,起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诉新见,对敌斥其谬论,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平时学生的作文是一种语文实践,一种“语文技能训练”,不是“完成任务”或是“准备考试”。古人说”言为心声”、“感人心者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自己心灵的表白、心声的呼唤,只有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的真情文章才能感人。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生活是一部五彩缤纷的教材,当你用心去读这本书时,你才感觉你想说的话很多,写的事太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来选择作文题材,进行写作训练。在这方面,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真情:当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挎着书包迈进中学校园,当你和几十位素不相识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当你打开眼前这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本时,你难道心中没有真情的涌动,不想对老师说什么?对父母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于是他们说出了上中学后的真实的见闻感受,谈了入学前的由衷的打算,来到新校园的发自内心的感想。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些内容加以分析,能抒发真情的详写,没有真情实感的略写。总之,要使学生用真情选材,围绕真情选材,无关痛痒、不关真情的材料舍去。

三、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初中学生作文易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作文受小学模式影响,写的内容单

一、空洞、毫无感情。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应是发自内心的、想说的话。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做错的一件事》等,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自己身边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它蕴含的感情。如同样写《读书》,有的同学想到的是用知识武装头脑,将来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有的同学想到的是一个故事,表达出来一种求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的人想到的现在有些目光短浅的人不读书;有的想到的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因贫困而不能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立意高、材料新,具有真情实感。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

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活动中老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及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每周第一节语文课前1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既培养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认识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为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还可以把作文课堂建立在春游、踏青、祭扫、参观等实际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的感受。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

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有了真情,他们对生活原来不敏感的心就会变的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涌动起喜怒哀乐之情,精美华章自然会奔赴笔端。“文学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感情厚,我们一定能叫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语),这样即使不去着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情真意切的迷人魅力。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呼唤“回归” 需要“三性”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呼唤师德的回归

    呼唤师德的回归 无论是三百六十行,还是七百二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特定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行医要有医德,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经商要有商德,公平交易,货真价实;科研人员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

    呼唤师德的回归

    呼唤师德的回归 无论是三百六十行,还是七百二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特定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行医要有医德,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经商要有商德,公平交易,货真价实;科研人员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

    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

    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 ————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课改浪潮风起云涌,学说纷繁,流派迭出,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到底哪条路真正指向......

    坚持“三性”统一 深化三大改革

    坚持“三性”统一 深化三大改革坚持“三性”统一深化三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农村和要素市场改革,是当前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如何深化三大改革?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性”即坚......

    课堂教学需要回归

    课堂教学需要回归 课堂教学是修炼学生素质的主阵地,素质的落脚点是能力,能力的奠基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展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成长目标。而过分渲......

    呼唤人文性回归作文)

    呼唤人文性回归作文 昭平四中 邓迎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鲁迅曾说过,写 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

    科技时代呼唤温情回归(精选五篇)

    科技时代呼唤温情回归 莎士比亚没有黑莓手机,亚里士多德没有iphone,他们也过得很好;基督教在没有博客的年代传向全球,耶稣在山上训诫时也没有使用广播和PPT作展示。“所有的科技......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模版]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 新的《课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它再一次重申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个颠扑......